青少年容易染上毒品害青少年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有个孩子才16岁,就开始吸毒
新型毒品已成危害青少年的“首毒”
6月1日起,我国首部《禁毒法》正式实施
&&本报讯(通讯员 朱莉萍 徐佳 记者 孟铁)当“90后”的孩子们也加入了吸毒者的行列,这种心痛,不言而喻。&&昨天上午,杭州市禁毒办、杭州市公安局召开2008年杭州市禁毒宣传月新闻发布会,首次通报去年的禁毒工作。&&新型毒品 危害青少年的“首毒”&&一个数据,让人揪心。&&青少年涉毒群体呈不断扩大趋势。去年,杭州查获的毒品违法犯罪嫌疑人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抓获总数的75.76%,比上年上升0.27%。同时,在初次查获的吸食新型毒品人员中,35周岁以下的青少年约占85%。&&“除了‘80后’,我们甚至还发现了‘90后’的吸毒者。”市禁毒办副主任、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支队长陈柳先痛心地说,“有个孩子才16岁,就已经开始吸毒了。”&&现在,新型毒品已经成了危害青少年的“首毒”。去年,我市共查获新型毒品违法犯罪案件742起,比上年上升132.60%,抓获涉及新型毒品的违法犯罪人员1587名(其中初次查获的约占三分之二,是历年来最多的一年),同比上升125.75%;缴获新型毒品冰毒、氯胺酮、麻古分别是上一年同期的3倍、1.5倍和1.9倍。&&斩断毒手 一批大案要案告破&&事实上,杭州警方的禁毒斗争一直紧锣密鼓。去年以来,一批大案要案成功告破。&&案例一:杭州第一起境内外勾结的制造毒品海洛因案件&&日,市公安局接到公安部禁毒局经省厅禁毒总队传递过来的线索:有一伙杭州、上海、缅甸籍人员在富阳郊区加工制造毒品。&&经过一个多月的监控和侦查,专案组掌握了制毒嫌疑人的动向,并了解到2007年元旦当天下午制毒活动基本完成,已生产出了3公斤海洛因的情况。当晚,专案组制定了收网方案,于次日凌晨2时许,在富阳某宾馆抓获嫌疑人倪某;凌晨6时30分许,在制毒窝点抓获嫌疑人王某、李某、杨某等3人,并缴获成品海洛因3公斤、半成品(液态)42公斤及一批制毒原料及制毒工具。3日凌晨,在福州市公安局的大力配合下,在福建长乐将另一嫌疑人黄某抓获。&&&&案例二:我市首次查获的特大涉枪、制造麻古犯罪团伙案件,该案的破获截断了珠海至杭州、缅甸至慈溪的两条制贩毒通道。&&2007年10月,禁毒支队民警在日常工作中获得一条线索:一个绰号“光头”的湖南人在杭贩卖毒品麻古,且每次的出货量较大,在千粒以上。&&同年12月12日,“光头”随身携带了7052粒麻古,在与他人交易时被办案民警抓获,当场缴获赃车2辆、手枪1支、子弹6发。审查过程中,“光头”交代有一名叫“安公子”的人在珠海某地制造加工毒品麻古的重大线索。支队立即组成专案组奔赴珠海。12月25日,“安公子”及另一名嫌疑人钟某被抓捕归案,缴获半成品麻古1公斤以及一批制毒工具和原料。&&与此同时,“光头”又检举揭发了另一条重要线索:在浙江慈溪有一个以“辉少”为首的涉及黄赌毒黑为一体的犯罪团伙,涉嫌贩枪贩毒等违法犯罪行为。禁毒支队在省厅禁毒总队的直接指挥和宁波市公安局以及市局各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于今年1月12日成功抓获“辉少”等嫌疑人,缴获麻古5000余粒,仿“六四”式手枪1支、汽车1辆。&&&&禁毒宣传 首部《禁毒法》实施&&今年6月1日,我国首部《禁毒法》将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一次从法律的高度对禁毒工作涉及的领导体制、宣传教育、毒品管制、戒毒措施、国际合作等各方面工作进行了规范,同时,也明确了我们的戒毒模式从“强制戒毒”、“劳教戒毒”模式向“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模式的转变。&&同时,下个月也是杭州的禁毒宣传月。本次宣传月的主题为“依法禁毒,让我们共同参与”,其间,我市将举行公开查缉、成立禁毒志愿者等多项活动。
[] [] [] []内蒙古三部门郑重提示青少年:警惕合成毒品危害
刘昕   来源:
  记者昨日从自治区团委了解到,在国际禁毒日到来之际,自治区团委、自治区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自治区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发布《认识和防范合成毒品提示》。
    据介绍,合成毒品是相对于鸦片、海洛因这一类传统麻醉毒品而言的。传统麻醉毒品主要取材于天然植物,合成毒品主要指以化学合成为主、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类精神药品(毒品),大多是片剂或粉末。合成毒品主要包括冰毒、苯环利定、氯胺酮、K粉、摇头丸、三唑仑、氟硝安定等。在我国合成毒品主要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始在歌舞娱乐场所中流行,所以又被称为“新型毒品”和“俱乐部毒品”。目前,不少青少年对毒品认识存在7个误区:吸食摇头丸等合成毒品是富有、气派、时尚的象征;合成毒品虽然有成瘾性,但偶尔用几次是不会成瘾的;吸食摇头丸、K粉不上瘾;摇头丸等合成毒品危害性小,不会走上犯罪的道路;认为自己有坚强的意志力,即使成瘾了也是能戒掉的;吸毒上瘾,戒毒就是了;我不吸毒,不需要了解毒品防范知识。
据了解,《认识和防范合成毒品提示》有5个要点:1.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安排工作和娱乐时间,正确应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保持良好情绪,不用毒品满足某种心理需求。2.要有警觉戒备意识,对诱惑采取拒绝的态度,97%以上的人第一次吸毒都是受朋友“邀请”的。3.在娱乐场所,不轻易和陌生人搭讪,不接受陌生人提供的香烟和饮料。4.不要盲目追求刺激、与他人攀比,不要认为吸毒是时尚、有钱的标志。5.吸毒不是减肥,而是减命,千万不要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减肥。(文/刘昕)
[责任编辑:芮继龙]
一周图片排行榜
光明网版权所有&&&新闻热线:021-
合成毒品成我国主要毒品类型主要危害青少年
原标题:合成毒品成我国主要毒品类型主要危害青少年
  □禁毒在行动 ;特稿
  □ 法制网记者 周斌
  截至2014年年底, 全国累计登记吸毒人员295.5万名,其中滥用合成毒品145.9万名,滥用海洛因145.8万名, 滥用合成毒品人数首次超过滥用传统毒品人数。
  而到2015年5月底,全国累计登记吸毒人员319.3万名,增加的23.8万吸毒人员主要为滥用合成毒品人员,增加19.8万至165.7万人。滥用合成毒品人数已明显超出滥用传统毒品人数,成为我国主要毒品类型。
  《法制日报》记者6月23日从国家禁毒办了解到,今年国际禁毒日的宣传主题仍为“青少年与合成毒品”。
  更易成瘾社会危害更大
  2014年7月,23岁的陈某吸食冰毒后,产生“有人要杀我”的幻想,持菜刀猛砍3位未成年人,造成1死两伤。日,陈某被广东省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近年来,因滥用合成毒品引发的肇事肇祸案(事)件不断增多。据国家禁毒办统计,2012年以来,仅被媒体公开曝光的故意伤害他人、毒驾肇事、寻衅滋事、自伤自残等“毒祸”案事件就有百余起。
  国家禁毒办负责人介绍,合成毒品是通过人工以化学合成为主的一类精神药品,又称实验室毒品,常见的有冰毒、摇头丸等。相比海洛因等传统毒品,合成毒品的社会危害更加严重。
  据了解,吸食合成毒品后会出现幻觉、极度兴奋等症状,行为失控,暴力性倾向明显,极易引发违法犯罪行为;滥用合成毒品严重危害身心健康,破坏大脑神经细胞,严重者引发神经错乱甚至死亡;合成毒品常被嫖客、赌客当作提高性欲和提神的药物使用,极易在药理作用下发生乱性行为,造成艾滋病和其他传染性疾病的传播;一些滥用人员以贩养吸、以盗养吸、以抢养吸等,引发黄、赌、毒、黑合流犯罪行为。
  国家禁毒办负责人告诉记者,从10年前开始,我国传统毒品滥用比例持续下降,合成毒品滥用比例持续增长。合成毒品中,目前冰毒滥用人数占比达83%,占整个吸毒人群的43%。
  该负责人说,公众对合成毒品存在认识误区,是合成毒品在我国快速发展蔓延的重要原因。合成毒品由于短期内没有明显成瘾症状,公众对其危害性认识不足,认为不会成瘾或成瘾后也容易戒断,很多人冒险尝试。实际上,合成毒品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会表现出比海洛因更强烈的精神依赖,因此更易成瘾。
  吸毒人员青少年占58.3%
  日9时许,一辆套牌吉普车面对河南驻马店警方临时检查时突然加速闯卡,将一位民警甩倒致其左手骨折。车上两名嫌疑人被抓获后查证,事发前刚吸食过冰毒,其中一名男性余某19岁,一名女性连某15岁。
  据国家禁毒办统计数据,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吸毒群体不断壮大,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35岁以下青少年吸毒人员共计186.1万人,占吸毒人员总数的58.3%,较上一年增长2.7个百分点,其中18岁以下未成年人有3.7万名,占吸毒人员总数的1.2%,较上一年大幅增长81.5%。
  国家禁毒办负责人说,当前合成毒品滥用现状令人担忧,尤其令人不安的是,合成毒品危害的最主要人群是青少年。青少年时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波动阶段,好奇,喜欢追求刺激和相互模仿,容易轻信,加上一些青少年法律知识缺乏,很容易受到这些所谓“时髦毒品”的侵害,不能自拔。
  此前,贵州贵阳、湖南岳阳、江西南昌等地均发现过十一二岁的小学生吸食合成毒品K粉(氯胺酮)事件,滥用合成毒品人员低龄化趋势明显。个别城市查处的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中,因吸毒诱发的高达80%。
  据了解,今年我国禁毒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创新毒品预防教育模式,突出抓好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学生防范合成毒品预防教育。
  这位负责人介绍说,禁毒部门将进一步推动加强学校毒品预防教育,落实《中小学生毒品预防专题教育大纲》,在小学五年级到高中二年级全面开展毒品预防专题教育;加强中职、高校学生毒品预防教育,实现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全覆盖;将毒品预防教育列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教学培训计划,引导各级领导、基层干部认清毒品危害、履行禁毒职责。
  综合治理遏制毒品蔓延
  当前,受毒品暴利刺激,国内制造合成毒品问题仍很严重。2014年,全国破获制造冰毒案件413起, 同比增加18%,缴获冰毒、氯胺酮24.9吨,近8成集中在广东、四川。受打击力度加大的影响,制毒活动逐步从东南沿海向内地蔓延,去年全国打掉制毒厂点551个,遍布24个省区市。
  国家禁毒办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为遏制合成毒品滥用问题发展蔓延,各级党委、政府、禁毒委以及公安机关紧紧围绕减少需求、减少供应、减少危害的目标,广泛发动全社会开展综合治理。
  实践中,各级公安机关常态化开展对涉嫌吸毒的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员的吸毒检测工作,提高对隐性吸毒人员的发现能力;通过群众举报、“毒驾”治理等方式,加强吸毒人员排查登记力度;依托公安机关信息化工作平台,深入开展对吸毒人员网上网下的动态管控工作。
  为提高成瘾人员的戒毒治疗康复效果,禁毒部门和科研机构深化合成毒品成瘾机理和对症治疗的科学研究,不断总结对症治疗工作经验,重点对产生精神病症状的成瘾人员进行有效地治疗监护,强化戒毒治疗和康复回归的社会化工作,防止发生肇事肇祸等危害社会治安的极端案事件。
  同时,通过完善吸毒人员强制隔离戒毒、社区戒毒、社区康复、自愿戒毒等多种戒毒治疗措施,为吸毒人员戒除毒瘾、回归社会创造条件。
  该负责人说:“我们还积极通过推动修订、完善法律规章,及时将新发现的合成毒品种类或易制毒化学品纳入日常监管,将非法生产制造易制毒化学品行为纳入刑事犯罪的打击范围;通过修订《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对吸毒人员驾驶机动车进行严管,注销吸毒后驾驶机动车、吸毒成瘾等人员的机动车驾驶证。”
  据了解,今后,国家禁毒办将把治理合成毒品问题摆在禁毒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防范、管控、戒治、整治多管齐下,不断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坚决遏制住合成毒品持续发展蔓延的势头。
  这位负责人表示,“我们将以预防合成毒品为重点,加强对青少年、社会无业人员、娱乐服务场所从业人员和演艺界人员等重点群体的禁毒宣传和预防教育,使合成毒品危害深入人心,引导人们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法制网北京6月23日讯
声明: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东方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962007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合成毒品成我国主要毒品类型主要危害青少年
日 21:47 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原标题:合成毒品成我国主要毒品类型主要危害青少年
  □禁毒在行动 ;特稿
  □ 法制网记者 周斌
  截至2014年年底, 全国累计登记吸毒人员295.5万名,其中滥用合成毒品145.9万名,滥用海洛因145.8万名, 滥用合成毒品人数首次超过滥用传统毒品人数。
  而到2015年5月底,全国累计登记吸毒人员319.3万名,增加的23.8万吸毒人员主要为滥用合成毒品人员,增加19.8万至165.7万人。滥用合成毒品人数已明显超出滥用传统毒品人数,成为我国主要毒品类型。
  《法制日报》记者6月23日从国家禁毒办了解到,今年国际禁毒日的宣传主题仍为“青少年与合成毒品”。
  更易成瘾社会危害更大
  2014年7月,23岁的陈某吸食冰毒后,产生“有人要杀我”的幻想,持菜刀猛砍3位未成年人,造成1死两伤。日,陈某被广东省中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近年来,因滥用合成毒品引发的肇事肇祸案(事)件不断增多。据国家禁毒办统计,2012年以来,仅被媒体公开曝光的故意伤害他人、毒驾肇事、寻衅滋事、自伤自残等“毒祸”案事件就有百余起。
  国家禁毒办负责人介绍,合成毒品是通过人工以化学合成为主的一类精神药品,又称实验室毒品,常见的有冰毒、摇头丸等。相比海洛因等传统毒品,合成毒品的社会危害更加严重。
  据了解,吸食合成毒品后会出现幻觉、极度兴奋等症状,行为失控,暴力性倾向明显,极易引发违法犯罪行为;滥用合成毒品严重危害身心健康,破坏大脑神经细胞,严重者引发神经错乱甚至死亡;合成毒品常被嫖客、赌客当作提高性欲和提神的药物使用,极易在药理作用下发生乱性行为,造成艾滋病和其他传染性疾病的传播;一些滥用人员以贩养吸、以盗养吸、以抢养吸等,引发黄、赌、毒、黑合流犯罪行为。
  国家禁毒办负责人告诉记者,从10年前开始,我国传统毒品滥用比例持续下降,合成毒品滥用比例持续增长。合成毒品中,目前冰毒滥用人数占比达83%,占整个吸毒人群的43%。
  该负责人说,公众对合成毒品存在认识误区,是合成毒品在我国快速发展蔓延的重要原因。合成毒品由于短期内没有明显成瘾症状,公众对其危害性认识不足,认为不会成瘾或成瘾后也容易戒断,很多人冒险尝试。实际上,合成毒品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会表现出比海洛因更强烈的精神依赖,因此更易成瘾。
  吸毒人员青少年占58.3%
  日9时许,一辆套牌吉普车面对河南驻马店警方临时检查时突然加速闯卡,将一位民警甩倒致其左手骨折。车上两名嫌疑人被抓获后查证,事发前刚吸食过冰毒,其中一名男性余某19岁,一名女性连某15岁。
  据国家禁毒办统计数据,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吸毒群体不断壮大,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35岁以下青少年吸毒人员共计186.1万人,占吸毒人员总数的58.3%,较上一年增长2.7个百分点,其中18岁以下未成年人有3.7万名,占吸毒人员总数的1.2%,较上一年大幅增长81.5%。
  国家禁毒办负责人说,当前合成毒品滥用现状令人担忧,尤其令人不安的是,合成毒品危害的最主要人群是青少年。青少年时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波动阶段,好奇,喜欢追求刺激和相互模仿,容易轻信,加上一些青少年法律知识缺乏,很容易受到这些所谓“时髦毒品”的侵害,不能自拔。
  此前,贵州贵阳、湖南岳阳、江西南昌等地均发现过十一二岁的小学生吸食合成毒品K粉(氯胺酮)事件,滥用合成毒品人员低龄化趋势明显。个别城市查处的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中,因吸毒诱发的高达80%。
  据了解,今年我国禁毒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创新毒品预防教育模式,突出抓好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学生防范合成毒品预防教育。
  这位负责人介绍说,禁毒部门将进一步推动加强学校毒品预防教育,落实《中小学生毒品预防专题教育大纲》,在小学五年级到高中二年级全面开展毒品预防专题教育;加强中职、高校学生毒品预防教育,实现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全覆盖;将毒品预防教育列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教学培训计划,引导各级领导、基层干部认清毒品危害、履行禁毒职责。
  综合治理遏制毒品蔓延
  当前,受毒品暴利刺激,国内制造合成毒品问题仍很严重。2014年,全国破获制造冰毒案件413起, 同比增加18%,缴获冰毒、氯胺酮24.9吨,近8成集中在广东、四川。受打击力度加大的影响,制毒活动逐步从东南沿海向内地蔓延,去年全国打掉制毒厂点551个,遍布24个省区市。
  国家禁毒办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为遏制合成毒品滥用问题发展蔓延,各级党委、政府、禁毒委以及公安机关紧紧围绕减少需求、减少供应、减少危害的目标,广泛发动全社会开展综合治理。
  实践中,各级公安机关常态化开展对涉嫌吸毒的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员的吸毒检测工作,提高对隐性吸毒人员的发现能力;通过群众举报、“毒驾”治理等方式,加强吸毒人员排查登记力度;依托公安机关信息化工作平台,深入开展对吸毒人员网上网下的动态管控工作。
  为提高成瘾人员的戒毒治疗康复效果,禁毒部门和科研机构深化合成毒品成瘾机理和对症治疗的科学研究,不断总结对症治疗工作经验,重点对产生精神病症状的成瘾人员进行有效地治疗监护,强化戒毒治疗和康复回归的社会化工作,防止发生肇事肇祸等危害社会治安的极端案事件。
  同时,通过完善吸毒人员强制隔离戒毒、社区戒毒、社区康复、自愿戒毒等多种戒毒治疗措施,为吸毒人员戒除毒瘾、回归社会创造条件。
  该负责人说:“我们还积极通过推动修订、完善法律规章,及时将新发现的合成毒品种类或易制毒化学品纳入日常监管,将非法生产制造易制毒化学品行为纳入刑事犯罪的打击范围;通过修订《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对吸毒人员驾驶机动车进行严管,注销吸毒后驾驶机动车、吸毒成瘾等人员的机动车驾驶证。”
  据了解,今后,国家禁毒办将把治理合成毒品问题摆在禁毒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防范、管控、戒治、整治多管齐下,不断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坚决遏制住合成毒品持续发展蔓延的势头。
  这位负责人表示,“我们将以预防合成毒品为重点,加强对青少年、社会无业人员、娱乐服务场所从业人员和演艺界人员等重点群体的禁毒宣传和预防教育,使合成毒品危害深入人心,引导人们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法制网北京6月23日讯
声明: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东方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962007&&社会大视野
新型合成毒品危害大 青少年占比过半
小公主只能在童话世界里
仙风道骨不敌青春无敌
说好的来卖萌的娃呢
胡歌的CP都在这里了
高颜值战斗队
明家三兄弟齐聚琅琊榜
一样的配方一样的味道
不老不死为爱除妖
江湖风云 秦时明月
胡歌不爱古装爱军装
颜值能够占领高地
不婚加不婚等于马上就婚
将苏进行到底
最强一季 终极绝莎
怀念那年我们青春如许
搜狐会员免费看全集
粗野的情事纯洁的爱情
大鹏华丽逆袭刷新十一亿票房
贴身女秘书助战赌神
软蛋一家遇蛇精病邻人
当西方丧尸遇到中国僵尸
生活的债 肉体来偿
真实记录猴子的爱恨情仇
为爱救赎 误入歧途
阿汤哥徒手爬迪拜高塔
皮克斯动画巅峰回归
三分钟教你搭讪女神
朱莉身材最火辣的那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少年染上毒品的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