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隊軍銜從高到底依次是

開國將軍回憶中國軍隊恢復軍銜制的前前後後-軍銜制-北方網-新聞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正文
最新新聞排行
開國將軍回憶中國軍隊恢復軍銜制的前前後後
&& 07-07-12
&& 05-08-23
&& 05-03-28
1月15日上午,賈若瑜將軍在北京西山寓所中接受采訪。
  賈若瑜,四川省合江縣人,1915年生,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5年參加紅軍,1936年參加共產黨。曾任『全軍恢復軍銜制領導小組成員兼辦公室主任』。
  頭戴閃耀著『八一』紅五星徽章的大檐帽,身穿雙排扣將帥禮服,胸前勛章與肩頭星花交相輝映,這是締造人民共和國的將帥英姿。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授銜。這是我軍建軍後第一次正式全面實行軍銜制度。開國將帥們傳奇人生的魅力和不朽功勛的英姿,從此留存在人們的記憶中,定格在軍事史冊上。
  軍銜是區分軍人等級、表明軍人身份的稱號、標志,也是國家給予軍人的榮譽。這次軍銜制於1965年被取消。時隔23年後,我軍實行新的軍銜制。
  在北京紅山腳下國防大學一座靜謐的院子裡,記者慕名拜訪了開國將軍、原軍事學院副院長賈若瑜,聽他講述了我軍恢復軍銜制的前前後後。
  改革開放後搞軍銜制,是鄧小平同志提出的
  記者(以下簡稱『記』):恢復軍銜制度,是我軍正規化建設具有劃時代的一頁。
  賈若瑜(以下簡稱『賈』):沒錯!這是鄧小平同志的貢獻。『要搞軍銜制』,是鄧小平日提出的。當時,隨著我國對外開放,人民解放軍的對外交往多了起來,『我們出國去,人家有軍銜,我們沒有。無論官兵,軍裝上都是「一顆紅星,兩面紅旗」,很難與對方進行對等的談判和交流』。更重要的是,人民軍隊的正規化建設需要恢復軍銜制。
  根據鄧小平同志的指示,中央軍委成立了『全軍恢復軍銜制領導小組』,由中央軍委和總政治部直接領導。領導小組成員都是軍委各總部和直屬單位的『頭頭』,下設的辦公室有20多人,是從全軍各大單位抽調的,辦公地點設在北京西山。我是全軍恢復軍銜制領導小組成員兼辦公室主任。
  隨即,辦公室成立了三個小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條例』組、『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職乾部條例』組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組。隨後,就開始了三個《條例》的起草工作。勛章獎章等軍功章條例的起草也一並進行。《條例》形成初稿,先送領導小組,再由軍委辦公會議討論。
  在『軍銜辦』緊張開展工作的同時,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作出規定:『中國人民解放軍實行軍銜制度』。1985年6月,中央軍委召開擴大會議,明確提出『實行新的軍銜制』。
  軍職以上實行一職三銜,道理很簡單,年輕乾部需要培養
  記:此次軍銜設置與1955年的軍銜設置有什麼不同?
  賈:新起草的軍銜制條例對1955年編制的軍銜制等級設置作了調整。原來是將、校、尉各4級,有大、上、中、少,加上元帥是2級,一共四等14級。這次調整中取消了元帥;取消了大尉和大將,改為尉官和將官設上、中、少3級;校官仍設大、上、中、少4級。軍銜設置變成了三等10級。
  記:和平時期軍銜設到上將為止,這是國際慣例嗎?
  賈:鄧小平同志叮囑我們:『和平時期,軍銜設到上將為止。』『軍職以上,一職三銜。』
  這兩個原則,是根據當時我軍的實際情況定的。小平同志曾解釋:軍職以上實行一職三銜,道理很簡單,年輕乾部需要培養,他們的軍銜可以低一些,職務可以高一點。
  軍銜制條例的編制和起草非常復雜,遠不是『幾等幾級』所能概括的。因此,從辦公室成立到1988年再次授銜,准備工作進行了整整5年。
  小平同志一言九鼎:地方乾部一律不授銜
  記:當時,縣以上地方黨委主要領導在軍隊中都有任職,他們不授銜。這是怎麼定下來的?
  賈:兼任軍職的地方乾部授不授軍銜,是軍銜條例起草過程中遇到的一個問題。那時有一位職務很高的同志向軍委提出,兼軍職的地方乾部也要授銜。當時,省委書記兼任省軍區第一政委,地委書記兼任軍分區政委,縣委書記兼任武裝部政委。如果要授銜,省委書記應該授少將、中將,地委書記授大校,縣委書記授上校。雖然兼任軍職,但他們是以地方工作為主。你在這個地方給擔任政委的他授了銜,他調到另一個地方的部門工作,不擔任政委了,他也戴上軍銜,這怎麼行呢?
  記: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賈:當時的總書記胡耀邦同志和鄧小平同志一起,在人民大會堂專門召集會議。會上,小平同志一言九鼎:地方乾部一律不授銜,一律不穿軍裝。可以不擔任政委,只擔任軍隊的黨委第一書記,負責解決協調當地黨政軍方面的工作問題。這個事就這麼定下來了。
  用了近兩年的時間,在全軍廣泛調研
  記:您在『軍銜辦』這段時間,一定很忙吧?
  賈:首先是調研。在『軍銜辦』工作的日子裡,我們辦公室的同志們跑遍了各大軍區、省軍區、野戰軍。用了近兩年的時間,在全軍廣泛調研,聽取並在《條例》中吸收了部隊廣大官兵的意見、建議。
  因為現在的乾部和過去不一樣,他們都是在和平時期成長的,在設置和授予軍銜時,怎樣更公正合理?必須去聽聽大家的意見。部隊各有各的意見,總部裡、機關裡的意見也不一樣。哪些人哪一級的軍官授哪級軍銜?『軍銜辦』認真研究了官兵們提出的各種意見,纔定下來。
  比如:軍隊醫院的護士授不授銜,就有不同意見。有的同志贊成授,認為護士屬於軍隊組織的成員,是後勤工作者。但也有同志提出,護士的銜怎麼定呢,是不是改成文職更好?護士們自己也有兩種意見,有的贊成授銜,有的贊成文職。
  最後,聽取了大多數人的意見,護士授文職。授文職按技術級拿薪酬對護士較好,這樣做可以保留技術骨乾。如果按軍銜設置,很多護士剛剛成熟就要轉業。
  記:您在『軍銜辦』工作達5年之久,最後因年齡關系沒能獲得新的軍銜。這事您是怎麼看的呢?
  賈: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予以公布施行。日,中央軍委在北京舉行授予上將軍官軍銜儀式,洪學智等17人被授予上將軍銜。10月1日,人民解放軍正式實施新的軍銜制度,共授予尉官軍銜40.5萬人、校官軍銜18萬人、將官軍銜1452人。
  我和其他老同志一樣,真誠地為人民解放軍的正規化建設又向前邁了一大步感到高興,為獲銜的同志感到高興。
  我是1955年的少將。雖然在『軍銜辦』工作5年之久,因年齡關系不能獲得新的授銜。不僅我自己沒有任何想法,我們辦公室的其他老同志都能正確對待這個問題。
  『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變舊人,這是自然規律。年輕同志授銜是我們革命事業發展的需要,是軍隊正規化建設的需要。我們衷心祝願他們在軍隊現代化建設中取得更大的成績。』
我來說兩句:
 精彩熱圖
 北方網精彩內容推薦
無標題文檔
(C) 2000-.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本網站由天津北方網版權所有&當前位置: &&&&&&&&獲得過外國軍隊軍銜的我軍將領是?&獲得過外國軍隊軍銜的我軍將領是?上一篇下一篇字體: || 本文來源: 互聯網  在我軍曆史上,還有許多優秀的指揮員曾經獲得過外國軍隊的軍銜。   最早獲得外國軍銜的我軍將領中,獲得的軍銜都是蘇聯紅軍的軍銜,其中著名的有唐铎、常乾坤、王一飛、徐介藩、王弼、王智濤、劉亞樓等。   唐铎(1955年授少將)1925年考入蘇聯第2飛行學校學習,1932年加入蘇聯紅軍,後入蘇聯空軍通訊學校學習,晉升紅軍上尉軍銜。1942年8月,唐铎從茹科夫斯基空軍工程學院畢業,入蘇聯軍事學校任教,授紅軍少校軍銜;1944年作爲白俄羅斯方面軍空軍74團見習副團長,參加了普魯士戰役,授紅軍中校軍銜。   常乾坤(1955年授中將)1926年黃埔三期畢業後不久即同徐介藩(1955年授大校,1961年晉升少將)等一起赴蘇聯學習航空技術,後入蘇聯紅軍服役,先後擔任過獨立領航隊飛行參謀(紅軍上尉軍銜)、領航員(紅軍准校軍銜)、副參謀長(紅軍少校軍銜),1938年回國。而徐介藩也曾經擔任過蘇聯紅軍作戰參謀,軍銜是上尉,1948年回國。   建國後擔任過空軍副政委、副司令員的王弼,早年留學蘇聯列甯格勒空軍機械學校,1929年入蘇聯空軍服役,被授予蘇軍少尉軍銜,此後先後任蘇聯空軍機械師(上尉軍銜)、工程師(准校軍銜),1932年7月擔任總工程師,被晉升少校軍銜。   黃埔二期畢業的王一飛赴蘇聯前是國民軍上校旅參謀長,在蘇聯期間參加紅軍,擔任過蘇聯莫斯科軍事學院教員,軍銜爲上尉,後參加了蘇聯衛國戰爭。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的我軍著名軍事教育家王智濤,早年在國民革命軍馮玉祥部擔任上尉區隊長,1925年赴蘇聯基輔步兵學校學習,畢業後被授予蘇軍上尉軍銜;後考入莫斯科高級步兵學校學習,1929年晉升少校軍銜,1931年加入蘇共,後擔任伏龍芝軍事學院少校軍事教員,我軍曆史上36位軍事家中的劉伯承、葉劍英、左權、肖勁光、許光達就曾經是他的學生。此外曾經和王智濤一起留學蘇聯的吉合將軍(1955年授少將軍銜)也有過蘇聯紅軍軍銜。   劉亞樓(1955年授上將)1938年赴蘇聯學習,1941年按照蘇軍總參謀部的安排,結束了在伏龍芝軍事學院的學習,參加衛國戰爭,當時化名“薩沙”,被授予蘇聯紅軍少校軍銜。1945年8月,劉亞樓化名“王松”隨蘇軍進入中國東北地區,後擔任蘇軍大連警備司令部作戰參謀,軍銜仍然是少校。   1945年8月底,蘇聯紅軍進駐旅大地區,當時東北抗聯的董崇彬、季加林、劉玉泉被蘇軍任命爲大連沙河口、西崗、甘井子三個區的警備副司令,三人也獲得了蘇聯紅軍的軍銜,董崇彬是中尉軍銜,季加林和劉玉泉是少尉軍銜。   在我軍曆史上,還有兩支部隊獲得或實行過蘇聯制軍銜,他們是周保中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和帕裏諾夫領導的新疆民族軍。   日,撤退到了蘇聯境內的東北抗日聯軍余部被蘇聯遠東方面軍整編爲“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旅長周保中和政委李兆麟被授予少校軍銜;副參謀長(參謀長爲蘇軍將領)崔庸健被授予大尉軍銜;第一營營長金日成、第二營營長王效明(1955年授少將)、第三營營長王明貴(1955年授少將)、第四營營長柴世榮等營級幹部也被授予大尉軍銜;其他各連連級幹部如彭施魯(1955年授大校,1961年晉升少將)等都被授予了中尉軍銜。直到1943年,周保中才被晉升爲中校軍銜。抗戰勝利後,教導旅大部分編入了東北人民自治軍,一部分隨金日成、崔庸健等返回朝鮮成爲朝鮮人民軍的一部分,當然教導旅各級幹部所擁有的蘇聯軍銜也隨之取消了!   新疆民族軍是在“三區革命”爆發後于1945年4月在伊甯成立的。帕裏諾夫任總指揮,祖農太也夫(1955年授少將,1962年叛逃蘇聯)任副總指揮,馬加諾夫任參謀長,阿巴索夫任政治部主任。由于三區革命有著蘇聯背景,所以民族軍成立後,實行的軍銜制也有著濃厚的蘇聯式。他們的將官分爲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和少將四個級別,除民族軍最高統帥伊力漢吐拉被授予元帥軍銜外,實際上無論是帕裏諾夫還是繼任者伊斯哈克拜克木諾諾夫,軍銜都只是中將;副總指揮祖農太也夫、阿不都熱合木江等部授予少將軍銜。1950年1月新疆民族軍正式改編爲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軍,其所實行的軍銜制也隨之取消了。   在我軍衆多將領中,還有一位將軍曾經獲得過越南人民軍的軍銜,他就是雙料將軍——洪水。洪水,越南河內人,1926年由胡志明介紹入黃埔軍校第四期政治科學習,1927年8月加入中國共産黨 ,同年參加廣州起義,後擔任過中國工農紅軍師政治部主任;1945年經越南勞動黨中央和胡志明的協商,洪水回到越南,擔任越南第四、第五戰區司令員兼政委,1948年被授予越南人民軍當時最高的軍銜——少將軍銜,直到1950年10月洪水再次回到中國,後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訓練總監部條令局副局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參考資料:http://club.mil./r-shilin--0-0.html(王朝網路 )简体版:&&&& & &&在我軍曆史上,還有許多優秀的指揮員曾經獲得過外國軍隊的軍銜。
最早獲得外國軍銜的我軍將領中,獲得的軍銜都是蘇聯紅軍的軍銜,其中著名的有唐铎、常乾坤、王一飛、徐介藩、王弼、王智濤、劉亞樓等。
唐铎(1955年授少將)1925年考入蘇聯第2飛行學校學習,1932年加入蘇聯紅軍,後入蘇聯空軍通訊學校學習,晉升紅軍上尉軍銜。1942年8月,唐铎從茹科夫斯基空軍工程學院畢業,入蘇聯軍事學校任教,授紅軍少校軍銜;1944年作爲白俄羅斯方面軍空軍74團見習副團長,參加了普魯士戰役,授紅軍中校軍銜。
常乾坤(1955年授中將)1926年黃埔三期畢業後不久即同徐介藩(1955年授大校,1961年晉升少將)等一起赴蘇聯學習航空技術,後入蘇聯紅軍服役,先後擔任過獨立領航隊飛行參謀(紅軍上尉軍銜)、領航員(紅軍准校軍銜)、副參謀長(紅軍少校軍銜),1938年回國。而徐介藩也曾經擔任過蘇聯紅軍作戰參謀,軍銜是上尉,1948年回國。
建國後擔任過空軍副政委、副司令員的王弼,早年留學蘇聯列甯格勒空軍機械學校,1929年入蘇聯空軍服役,被授予蘇軍少尉軍銜,此後先後任蘇聯空軍機械師(上尉軍銜)、工程師(准校軍銜),1932年7月擔任總工程師,被晉升少校軍銜。
黃埔二期畢業的王一飛赴蘇聯前是國民軍上校旅參謀長,在蘇聯期間參加紅軍,擔任過蘇聯莫斯科軍事學院教員,軍銜爲上尉,後參加了蘇聯衛國戰爭。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的我軍著名軍事教育家王智濤,早年在國民革命軍馮玉祥部擔任上尉區隊長,1925年赴蘇聯基輔步兵學校學習,畢業後被授予蘇軍上尉軍銜;後考入莫斯科高級步兵學校學習,1929年晉升少校軍銜,1931年加入蘇共,後擔任伏龍芝軍事學院少校軍事教員,我軍曆史上36位軍事家中的劉伯承、葉劍英、左權、肖勁光、許光達就曾經是他的學生。此外曾經和王智濤一起留學蘇聯的吉合將軍(1955年授少將軍銜)也有過蘇聯紅軍軍銜。
劉亞樓(1955年授上將)1938年赴蘇聯學習,1941年按照蘇軍總參謀部的安排,結束了在伏龍芝軍事學院的學習,參加衛國戰爭,當時化名“薩沙”,被授予蘇聯紅軍少校軍銜。1945年8月,劉亞樓化名“王松”隨蘇軍進入中國東北地區,後擔任蘇軍大連警備司令部作戰參謀,軍銜仍然是少校。
1945年8月底,蘇聯紅軍進駐旅大地區,當時東北抗聯的董崇彬、季加林、劉玉泉被蘇軍任命爲大連沙河口、西崗、甘井子三個區的警備副司令,三人也獲得了蘇聯紅軍的軍銜,董崇彬是中尉軍銜,季加林和劉玉泉是少尉軍銜。
在我軍曆史上,還有兩支部隊獲得或實行過蘇聯制軍銜,他們是周保中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和帕裏諾夫領導的新疆民族軍。
日,撤退到了蘇聯境內的東北抗日聯軍余部被蘇聯遠東方面軍整編爲“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旅長周保中和政委李兆麟被授予少校軍銜;副參謀長(參謀長爲蘇軍將領)崔庸健被授予大尉軍銜;第一營營長金日成、第二營營長王效明(1955年授少將)、第三營營長王明貴(1955年授少將)、第四營營長柴世榮等營級幹部也被授予大尉軍銜;其他各連連級幹部如彭施魯(1955年授大校,1961年晉升少將)等都被授予了中尉軍銜。直到1943年,周保中才被晉升爲中校軍銜。抗戰勝利後,教導旅大部分編入了東北人民自治軍,一部分隨金日成、崔庸健等返回朝鮮成爲朝鮮人民軍的一部分,當然教導旅各級幹部所擁有的蘇聯軍銜也隨之取消了!
新疆民族軍是在“三區革命”爆發後于1945年4月在伊甯成立的。帕裏諾夫任總指揮,祖農太也夫(1955年授少將,1962年叛逃蘇聯)任副總指揮,馬加諾夫任參謀長,阿巴索夫任政治部主任。由于三區革命有著蘇聯背景,所以民族軍成立後,實行的軍銜制也有著濃厚的蘇聯式。他們的將官分爲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和少將四個級別,除民族軍最高統帥伊力漢吐拉被授予元帥軍銜外,實際上無論是帕裏諾夫還是繼任者伊斯哈克拜克木諾諾夫,軍銜都只是中將;副總指揮祖農太也夫、阿不都熱合木江等部授予少將軍銜。1950年1月新疆民族軍正式改編爲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軍,其所實行的軍銜制也隨之取消了。
在我軍衆多將領中,還有一位將軍曾經獲得過越南人民軍的軍銜,他就是雙料將軍——洪水。洪水,越南河內人,1926年由胡志明介紹入黃埔軍校第四期政治科學習,1927年8月加入中國共産黨 ,同年參加廣州起義,後擔任過中國工農紅軍師政治部主任;1945年經越南勞動黨中央和胡志明的協商,洪水回到越南,擔任越南第四、第五戰區司令員兼政委,1948年被授予越南人民軍當時最高的軍銜——少將軍銜,直到1950年10月洪水再次回到中國,後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訓練總監部條令局副局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參考資料:http://club.mil./r-shilin--0-0.html上一篇下一篇&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王朝網路無關。王朝網路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網友評論 &&&&&&&&王朝美圖& 05:23:55&&&頻道精選
&更多內容··········&最新評論··········&熱點推薦&01&&02&&03&&04&&05&&06&&07&&08&&09&&轉載本文&UBB代碼&HTML代碼複製到剪貼板...&&王朝简体&&|&&|&&|&&|&&|&&|&&|&&|&&|&&|&&|&&|&王朝分站&&|&&|&&|&&|&&|&&|&&|&&|&&|&&|&&|&&|&王朝編程&&|&&|&&|&&|&&|&&|&&|&&|&&|&&|&王朝简体&&|&&|&&|&&|&&|&&|&&|&&|&&|&&|&&|&&|&王朝其他&&|&&|&&|&&|&&|&&|&&&&&2005-&&版權所有&&军队的军衔大小从高到低分别是什么?_百度知道
军队的军衔大小从高到低分别是什么?
提问者采纳
上将57人(其中56年后获衔2人),雇佣军成了国家的主要军事力量。而这种要求也符合新兴资产阶级使用这些阶层的力量来共同反对封建领主的政治利益,但形式不同:上将、舰队司令为中将、飞行副分队长,大将10人,来保障自己的社会地位。规定一职编一衔的英美等国家、舰艇中队长为中校、元帅,于是:中将;副营长,其成分大都是自由农民、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  我军的军衔  军衔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军人的职务,强烈要求设立一种与其军职相对应的阶位称号:中尉。  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编制军衔、管理。日、胸章)和军种,中断了23年之后,军衔等级区分为,其他各职级的编制军衔为,这是一种革命性的进步、军长,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在同西班牙的战争中,表明军人的等级和所属军种:上校,职务则用“连长”:大元帅、航空母舰特混部队司令为少将,我军又开始实行新的军衔制度,助手称为军士长、中校;师长;  副连职: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两者没有承袭关系,大大优于家庭出身,由于没有爵位可供标志个人的身份,副手称中尉 、有产市民的子弟以及出身于其他阶层的普通人。连的指挥官称作上尉。但是被选拔上来的这些非贵族的指挥官,“军人的衔级开始成为一种权利。1894年:  正大军区职。  美国的军官职务编制军衔规定;营长、上等兵、“团长”来命名;  正军职、旅长为准将,于是,规定一职编数衔的国家;副连长为中尉。  军衔制度的出现;副连长为中尉,几个连组成一个团;营长,这些平民出身的军官们、飞行联队司令,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军队都实行军衔制。依据日第七届僵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和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股役条例》;营长为大尉,有的一职编一衔,等价交换、少校、舰长为上校;师长、中校、少将,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修正的《军官军衔条例》规定;  副大军区职;  正团职(副旅职);军种副参谋长;旅参谋长、上校。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有的一职编数衔;军区司令。国王通过税收得到了雄厚的财源:大校、上尉,则用编制军衔的幅度来调整新老军官的利益关系,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军衔实际未授外、中尉、士兵在内的军队衔级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舰艇分队长为少校,基本上实行一职编两衔的制度,军衔一词最早出现于1578年的法文当中。这样。雇佣军的组织以连为基本单位,后来改称少校。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指出。到1904年建立了新军的阶位;  正营职、特种兵副团长,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王权,来调整新者军官的利益关系、臂章、品级、军队正规化建设和诸军兵种协同作战、少校。从而形成了军队职务与军衔等级相对应的两大体系、上士、三级舰长为少校;师长为少将;副营长、少校、军事、中将177人(其中56年后获衔2人),边境城市便纷纷落入法国手中”、中尉,只有官衔:中校,因为封建制度的瓦解;排长为少尉、少校,就是对军队的每一个职务所规定的军衔等级,中国人民解放军从1955实行军衔制。各国对军衔等级的设置;  副团职;师参谋长,以打破封建割据、大校,重新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舰长为上校 ,1966年被取消,逐步转变成为个人的阶位称号;团由称作上校的军官指挥,促进了军队的建设,大都采用西欧式军衔体制。罗马尼亚的男军官中不设少尉军衔,雇佣国外的军人建立听命于自己的军队;排长为少尉。我国古代从春秋时期就陆续出现了元帅、工商阶级出资支持君主制的政治局面,于日全军官兵重新佩带新的军衔标志。国王为了集中王权,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副师长,需要工商阶级的财政资助。  印度的军官职务编制军衔规定、少将,辅以临时军衔制度:少校;连长,建立起按劳绩战功获得军官职位的新制度、飞行中队长、中校,少将: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实行军衔制度,恢复实行军衔制。其原因是在这些国家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少尉,发生在15世纪一16世纪的意大利和法国等一些西欧国家,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批准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大将;连长为大尉、中将。授予军人军衔。中国古代军队的武官阶品体制。最初用军衔代替官衔的变革。后于1965年5月取消军衔制。正因为军衔制度对军队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二级舰长为中校;  正连职;团长、下士:集团军司令为少将;连长为上尉 、大校;  排职:上尉,曾于年实行军衔制、战区司令官为上将,故其排长的编制军衔中没有少尉,刺激着军队改变其官职的选拔制度。  军衔的起源  l5世纪以前的世界各国军队中,意为“等级的台阶、少将801人,自己的荣誉、资历、兵种,但编制幅度不尽相同;  副师职(正旅职)、破产骑士  军衔产生于15—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和职业军队建立的时期、飞行中队长,各自独立,终于导致了雇佣军中原先的某些职务名称,它逐步被世界各国军队所采用;排长为中尉。世界各国军队一般都规定有编制军衔、军种参谋长,而不是祖宗门第”。军人个人的军衔必须是在其所担任职务的编制军衔范围内授予或晋升:以出身门第世袭军职的旧传统破产了、空军联队长,也是军队按军衔区分军人等级的制度、艇长为上尉、上尉。现在,“路易十四一在边境出现,400年来相沿不衰、大校,获得了谁出钱就为谁服务的自由”,出现了包括军官,有利于明确军人在军队中的地位和责任,受人重视的是劳绩战功、中将 :军种参谋长为上将。据统计1995年授衔时、舰队司令为中将。军衔一般以肩章(或领章,少尉专为女军官设置,清朝政府决定依照西欧国家军队编练新军、市民,这比西欧国家早了十几个世纪,工商阶级为了发展贸易、特种兵团长:少将,军衔是国家授予他用以表明其身份、上将、地位和待遇得不到社会的保障。  雇佣军以步兵为主体,使得法军所向披靡,有利于军队的指挥;团长为上校,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样、列兵、中尉、荣誉的一个称号;  副军职、兵种或专业勤务性质。从此以后、总政治部主任的职务编制军衔为上将,由于法军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军衔制度、少将、总参谋长:少尉、军分区司令为少将,与西欧军衔体制职能一致、中将 。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新兵役法规定。军衔与官衔的根本区别是把士兵纳入了军队的等级体系、平等权利等资本主义的社会原则反映到了军事领域,没有军衔,“新的军队开始由大批雇佣军编成、大尉、政治和专业技术素质;  正师职;  副营职。  罗马尼亚的军官职务编制军衔规定,女军官一般不担任连队指挥官职务、中将。  编制军衔
又称“职务军衔”;上校,在这些国家出现了一个以保护贸易为交换条件,其他授街的有元帅10人、将军。就单个军人来说、中士、独立旅旅长为准将、专业符号作标志、校尉的称号、地位、贡献以及军兵种或勤务区分授予每个军人的一种衔称:上尉,不同头衔的阶梯或职衔的等级”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6条回答
士兵军衔等级
我军士兵军衔设三等7级、上将:上士、少校、中将、下士:军士长:上尉:大校:上等兵、少尉;
兵日,国务院、少将、中央军委颁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军官衔级设置
军官军衔设三等11级、上校;
军士、列兵:
校官,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官服役条例》、中校;
士官、中尉。同年9月23日、中士,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专业军士:一级上将
一楼说的都是老黄历了军官衔级 将官:一级上将、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士兵军衔:士官:三级士官/二级士官/一级士官兵:上等兵、列兵
中国军队的军衔等级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衔分为3等10级,即将官3级(上将、中将、少将)、校官4级(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3级(上尉、中尉、少尉)。
根据军官所属军种和技术特点,在海军空军和专业技术军官军衔前分别冠以“海军”、“空军”、“专业技术”名称。
现行军官职务等级编制军衔:
1.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不授予军衔;
2.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和委员为上将;
3.大军区正职为上将、中将,大军区副职为中将、少将;
4.正军职为少将、中将,副军职为少将、大校;
5.正师职为大校、少将,副师职为上校、大校;
6.正团职为上校、中校,副团职为中校、少校;
7.正营职为少校、中校,副营职为上尉、少校;
8.正连职为上尉、中尉,副连职为中尉、上尉;
军官衔级设置
将官: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士兵军衔等级
高级士官(六级土官、五级士官);
中级士官(四级士官、三级士官);
初级士官(二级士官、一级士官)。兵:
上等兵、列兵
上将、中将、少将 大校、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 高级士官(六级土官、五级士官)中级士官(四级士官、三级士官)初级士官(二级士官、一级士官)上等兵 列兵
对楼上的补充。一级上将军衔后来取消了。至今中国没有一级上将。
军衔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代最高军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