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怎么回事 日语事

|||||||||||||||||
&>>&&&&&正文
市民七问乌鲁木齐机场 这是为什么!
   “此次新疆之行,颇费周折,因天气原因实属没办法,但在乌鲁木齐机场滞留的近8个小时,在服务和管理方面发现诸多待提升环节。”陈女士原定11月29日晚抵达乌鲁木齐,因地窝堡机场大雾导致30日8时左右才抵达乌鲁木齐,昨日(12月1日),返京时,再次遭遇因大雾导致航班延误近8小时。
   同样是因为乌鲁木齐机场天气原因导致航班长时间延误,但在机场的体验却是相差甚远,陈女士向《最后一公里》客户端反映了该问题,并为建设大美新疆,对乌鲁木齐机场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
   陈女士作为一名在北京工作的新疆人,她说:“我很爱自己的家乡,很希望新疆能够抓住一带一路的机遇快速发展,但这些基础管理和服务方面如果不改善,会影响和制约新疆的发展,影响外界对新疆的信心和直观印象。”
一问:市区晴天,机场有雾,是否选址需要更科学考量?
   “今天的乌鲁木齐市区晴空万里,但是到了机场却大雾弥漫。对于市区和机场的感受会产生误判,从而并未意识到机场会由于大雾耽误行程。一直以来,乌鲁木齐机场的迁址问题讨论过很多次,若每年冬天都遇到这种情况,是否有必要重新讨论?”陈女士说到。从《最后一公里》客户端了解到,此次由于地窝堡机场大雾,导致进出港航班大面积延误,已经持续四五天,每天滞留数千旅客,早在两年前也遇到过类似情况,可以想象这种“常态”会导致新疆失去多少印象分?错失多少机遇?
   陈女士说,就在来乌的当天,收到一条上海朋友的微信,大意是:妻子今日从上海虹桥飞喀什,早晨6点出门,乌鲁木齐机场无法降落,几经辗转,备降库车,18时才降落乌市,再起飞去喀什,一带一路殊为不易!
  二问:航班延误,为何不提早通知?
   据陈女士介绍,她本是乘坐12月1日15时左右的航班飞往北京,14时左右到达机场,因同行朋友要托运行李,在两个柜台排长队之后,被告知该航班在另一处托运行李,在这之前却无任何提示和通知,白白排了两次长队。等到了被告知托运行李的柜台,不见任何工作人员,柜台封闭,也不见任何提示。办理登机大厅座位有限,大量乘客滞留,因为不知何时起飞何时能办理,许多乘客不敢远去,有些只能席地而坐。其中不乏老人和带孩子的母亲,陈女士说让人看着心里很不是滋味。
   陈女士和朋友只好消费找座位,几个小时过去,仍没有任何通知,只得一次次跑去询问。在过安检时,其他几位乘客遇到同样问题,直言体验糟糕。
   陈女士告诉《最后一公里》客户端,第一次听到关于去往北京航班的广播通知是在等待了五个小时之后,告知该航班预计22时起飞。
   “如果因为天气原因,不能按时起飞,这大家都可以理解,但是这样的基本服务不到位,会消磨大家的耐心并耽误很多事情,而做到这一点其实一点不难。”陈女士说,一对80多岁的夫妇,在机场滞留五个多小时,也因为没有明确通知,她女儿只能一次次往返柜台处询问。
  三问:极端天气持续多天是否有应急处理?
   对于航站楼的提醒服务、管理、疏导跟不上的问题,陈女士说:“南航在乌鲁木齐算是最大的航空公司,不但航班晚点通知应该跟上,对于滞留的乘客是否有应急处理和疏导服务”。过安检前和过安检后,都有大量乘客滞留,但很少看到机场工作人员。诸如上述提到的老人孩子等特殊人群,在座位不够的情况下,是否该启动应急服务?对其他乘客是否也该有起码的解释?
   陈女士还提到此前她在乌鲁木齐机场乘机遇到的问题,乌鲁木齐登机需要过两道安检,因为安全起见可以理解,曾乘坐早晨7点多的航班,人非常多,外面的安检两个口,导致乘客在第一道安检前拥挤不堪,不少乘客面临误机危险。第二道安检,却人为设置障碍,管控乘客,其实完全可以让乘客自觉排队,工作人员只需对即将晚点的乘客疏导即可,“结果就是该疏导的没有疏导,不该疏导的强行管制,工作人员自己也很累,秩序却更加糟糕。”
  四问:乘客滞留超长时间,是否该提供食宿服务?
   在北京首都机场,当晚晚点,便将乘客拉到周围的酒店,提供休息场所;此外白天晚点,赶上饭点也有提供餐食。乌鲁木齐机场,晚点五个小时以上,根本没有任何这方面的服务,所以不知这方面是否有应对措施?什么情况下会提供以上服务?
  五问:机场网络WiFi却用不了?电源插座寥寥无几?
   陈女士是一名新闻工作者,对于网络要求较高。“我从北京飞往乌鲁木齐时,虽由于乌鲁木齐大雾航班也晚点了,但是在北京的机场里,WiFi网络、手机信号、电源等完全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我的工作正常进行。可是在乌鲁木齐的机场里,我连了WiFi却无法登录,且一到乌市,4G网络瞬间变成3G网络,速度很慢,而到了机场,更是时断时续。因为有落差,这样的体验实在有些糟糕!”
  六问:乌鲁木齐的机场餐饮费用非常高,究竟为何?
   一份抓饭108元,一碗面92元,一杯茶水差不多60元,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的“天价餐”想必早有耳闻,对此,陈女士也是深有感触:“10月从乌返京时,在机场吃了一份很普通的早餐,就要消费68元,有些惊讶,就是一碗粥、一个苹果、几个小馒头、一份小菜,这些在北京也就十几块钱,而乌鲁木齐机场的消费在全国机场来说也是很贵的,究竟为何如此之贵?”
  七问:出租车不规范,应该如何解决?
   机场、出租等,这些都是外地人形成对新疆第一印象最直观的服务。此前亦有媒体报道机场的出租司机宰客行为,引起市民强烈反响。陈女士也曾遇到过类似情况,有一次要去昌吉市区,从距离上来讲比乌市更近,但司机普遍不打表,问了几辆出租司机,一个比一个价格高,从80元到120元不等,因为涉及回程问题,不打表倒也可以理解,但昌吉作为离机场这么近的城市,价格是否可以规范?
   到昌吉的大巴,虽然已开通,但是找不到任何停车标志和每趟车发车间隔。这些细节看似很小,但是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管理水平和服务理念,非常直观,也会直接影响大家对一座城市甚至对新疆的印象。“几次在乌市乘坐航班,都遇到外地乘客抱怨乌市机场管理和服务水平,作为新疆人听了也不是滋味儿,机场人员很辛苦,但乘客不会考虑这些,他们只会从直观感受和印象评价一个城市”,陈女士告诉《最后一公里》客户端。
   “一带一路”战略的构思,把新疆推上重振丝绸之路的大舞台,角色之重,责任之大,机遇之佳,前所未有。新疆要起到桥头堡的作用,这是值得每一位新疆人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陈女士告诉《最后一公里》客户端,“希望新疆越来越好,从机场、公共交通等城市管理和服务细节方面更要提升,机场是新疆的门面,这里是给那些从外地来的乘客最直观感受的地方,如果一遇到天气不适便瘫痪,对外地来投资或旅游的人来讲,恐怕将对这些理念产生怀疑,甚至会动摇信心。”陈女士还提到,这些服务方面的改善,还会大大降低矛盾的激化。
   晚点8个小时后,陈女士的航班终于起飞,原定18时左右抵达的航班,终于在凌晨2点到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责任编辑:静翕
48小时点击排行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成立近 20 年,在线零售巨头亚马逊才想要开自己的。但是这次开店的选址可不一般,位于纽约曼哈顿区第 34 街 7 号,对面则是金刚曾经爬过的帝国大厦,旁边则是梅西百货。
通过建立起强大的物流系统和成本控制,亚马逊借此成为电商巨头,但是还没有染指线下实体店的行动,而根据零售行业收入的分布,线下仍然有着压倒性的优势。即将开业的这家亚马逊线下零售店将肩负起多种功能,包括纽约地区当日达业务的库存点,产品更换退还点,线下自取点。但是曼哈顿地区人流旺盛,零售因此成了最重要的功能,毕竟亚马逊还有 Kindle 电子阅读器、Fire 智能手机和 Fire 机顶盒等着卖呢。
那么亚马逊选在这个风水宝地开一家线下零售店又是为何?
富国银行分析师 Matt Nemer 认为,选址于此,其主要意义在于品牌营销,当然,当日达,线下自取业务也是要开展的,亚马逊需要将这些服务聚合起来。但是将这次开店视作一个信号,推理亚马逊将大举进军线下零售业务就是另外一种景象了。
事实上,成立近 20 年的亚马逊一直避免和线下零售发生密切关系,如果真的要开上百家店,其中就涉及到店铺租赁、零售雇员、货物存储配送等问题,这和开一家实体店,或者借地开柜台则是两码事,一直在盈亏线附近徘徊的亚马逊不一定折腾得起。
目前关于这家亚马逊实体店的细节还不清楚,《》援引知情人的消息称,这次开店很可能是一次实验性质。即便这个开店实验取得成功,曼哈顿区的经验也不大可能复制到美国其他地区。事实上,在两年前,亚马逊就有类似的实验,当时在亚马逊老家西雅图,不过由于当地稀少的客流量而宣告失败,另外,亚马逊出品的一些电子产品,比如 Kindle 电子阅读器也在一些卖场有相应柜台。
这家将位于曼哈顿第 34 街的实体店特殊意义在于,它对面就是帝国大厦,每年光去大厦瞭望台的游客就有 430 万人次,旁边的先驱广场和梅西百货年人流量更是有 2000 万人次。并且和曼哈顿中心商业区第五大道仅有一屋之隔。
看到这些,想必有些人想起了两个相关的案例,和。
就在前不久,在第五大道开自己最大的一家旗舰店,面积达到 800 平方米,意欲争雄第五大道,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作为一家软件业务为主的企业,微软已经开辟了 104 家零售店。而对于微软而言,这家店铺开在曼哈顿中心地区的象征意义要高于实际营收能力。亚马逊这次开店行动倒是可以和微软的例子相类此,有时候位置却也可以影响品牌高度。
而百思买曾经为了对抗亚马逊,也开启了,一方面在线上打价格战,一方面利用遍布的实体门店优势来争取合作机会,和微软三星一道,,另一方面,百思买也将实体店拓展成物流后端,把配送中心的功能附加到门店中去的好处显而易见,更快的送货速度和更低的物流成本。
在一两年前,我们常说的是“试衣间效应”或“”,即实体店查看体验产品,然后去价格更低的线上渠道购买这些商品。现在通过和一些从事零售行业的人接触后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强调,逛街购物的体验不可取代,死守线上或死守线下都不是出路,这是 O2O 概念兴起的一个缘由。其中典型事件就是成立电商企业,并且强调自身的 O2O 属性。
那么,亚马逊这次郑重其事地踏足线下,背后的品牌营销意味确凿无疑,但是不是为 O2O 这个概念再添一个注脚呢?
题图来自:
配图来自:
在命运的塑料大棚里,每棵被喷了过多农药的白菜心中,都曾经有一个成为无公害有机蔬菜的梦想。
线上巨头亚马逊要开线下店,这是为什么?
关注爱范儿微信号,连接热爱,关注这个时代最好的产品。
想让你的手机好用到哭?关注这个号就够了。
关注玩物志微信号,就是让你乱花钱。48小时热门评论
一周热点资讯
年纪轻轻就已经让萝莉投怀送抱了,小伙子你可以的! 两架飞机秒杀航母编队,五毛特效+神编剧让人醉了。
用这么诱惑的姿势躺在床上,怪蜀黍难免会浮想联翩啊~ 黄金比例完美身材,啧啧~这腿又能玩一年了!
高达3499元人民币,4GB内存+128GB存储空间。 北京居第一,上海深圳紧随其后,多少网友拖后腿了?
CopyRight&2004年-年 < 游迅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编号:沪ICP备号-6你能想象这是怎么回事?|伊朗|阿富汗_凤凰评论
你能想象这是怎么回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马克马尔巴夫拍摄的《坎大哈》,完成于发生“9·11”事件的2001年。2005年被《时代》周刊评为“全球百部划时代影片”之一。
马克马尔巴夫在伊朗,最受争议的作品是2012年的《园丁》。它探讨的话题是伊朗的禁忌:巴哈伊教。 (南方周末资料图/图)马克马尔巴夫拍摄的《坎大哈》,完成于发生“9·11”事件的2001年。2005年被《时代》周刊评为“全球百部划时代影片”之一。在香港电影节上,他指向席间的一位女记者:“如果你在伊朗,不包头巾,你会被人打,会被扔进监狱。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拍电影的原因。”房门“啪”地关上,年轻的房客被决绝地挡在屋外。尽管他刚刚还推着轮椅,历尽艰辛把腿脚不便的女房东挪到泰晤士河边,使她得以观摩五十年来女王最为声势浩大的巡游,但这点殷勤,并不能折合成房租。伊朗导演莫森·马克马尔巴夫的短片《房客》只有20分钟,2015年3月底亮相香港国际电影节,被英国《电影日报》(Screen Daily)评价为“直接有力,几近完美”。这是一个简短的难民故事。小伙子刚从伊朗逃往英国不久,替盲人做向导,但因为一些奇怪的毛病,比如听到直升机的声音便会眩晕、倒地抽搐,他的生意总是不能顺利完成,因而生存艰难,不得不被房东驱逐。导演马克马尔巴夫在过去的十部电影里,换过十个国家拍戏。在每个国家,他都能看到睡在马路边上的难民,包括他如今定居的英国伦敦。“联合国公布的数据显示,世界上现有1500万难民,其中不乏伊朗人,这是我关注他们的原因。”马克马尔巴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房客》是优酷“2015大师微电影”作品之一。“大师微电影”每年邀请四位亚洲电影导演拍摄电影短片,现已到第四届。除了马克马尔巴夫,2015年参与的导演还有蔡明亮、黄建新、严浩。《房客》之外,马克马尔巴夫还有一部长片《总统》在香港国际电影节展映。这部讲述独裁者落魄故事的电影,被香港人淘气地译为《总统大人着草了》(“着草”在粤语中意为“收拾细软,悄悄潜逃”),透着一种幸灾乐祸的喜感。马克马尔巴夫在香港电影节上。 (优酷供图/图)让盲人去看女王,这是种隐喻听到直升机螺旋桨转动就条件反射地抽搐,这种“关押后遗症”,源自马克马尔巴夫自己的牢狱经验。1974年,17岁的德黑兰南部穷小子马克马尔巴夫辍学,加入了一个伊斯兰激进组织,把脑袋系在裤腰带上,试图推翻巴列维国王政权。一次刺杀国王的行动里,马克马尔巴夫冲向一个警察,妄图拔下他的枪射杀国王,身手不到家,反被警察射中背部和肚子,马克马尔巴夫只好躺在血泊中束手就擒。因为未成年,马克马尔巴夫没被判死刑,但此后他在牢狱里待了四年多,日日接受巴列维的秘密警察机构萨瓦克的折磨,以致马克马尔巴夫左腿的胫骨后来被完全摧毁,到现在行走还不太方便。在监狱里,马克马尔巴夫最大的消遣就是读书,他用超乎常人的速度阅读。读了超过2000本书后,他认定伊朗最需要改变的其实是文化,而非独裁者本身。他决定弃戎从文。1979年,伊斯兰革命旷日持久的游行爆发,伊斯兰精神领袖霍梅尼回国,巴列维王朝被推翻,马克马尔巴夫和他的政治狱友们很快得以释放。新的政权十分懂得运用文艺来推动和传播伊斯兰价值观。一批电影人借助新政府的支持,展开了最初期的电影创作,其中也包括马克马尔巴夫。起初是写剧本,到马克马尔巴夫真正自己拍电影,已经是1983年了。他的导演处女作《托比·那莎》,讲述一个阿富汗女孩想成为总统的故事。此后,伊斯兰女性一直是他电影的主题之一。之后十五年,马克马尔巴夫几乎每年都会完成一部电影,但三分之一被列为禁片。不过只要花上一美元左右,就能在黑市上买到DVD,越是禁片,卖得越好。1997年,穆罕默德·哈塔米任职总统,对伊朗电影导演们来说,这是难得的一段较为宽松的时光。但好景不长,2005年,内贾德上任了。哈塔米卸任前不久,马克马尔巴夫和他面对面聊了一个小时。“我批评了他,我的很多电影没有解禁。他也虚心接受,说共创美好未来。他是一个好人。”马克马尔巴夫回忆道。内贾德当政的八年,马克马尔巴夫没再回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没有人身危险。内贾德上任后,马克马尔巴夫曾在阿富汗进行一些妇女儿童健康以及人道主义项目。没过多久,来自伊朗的恐怖分子向他们的活动地点安放了炸弹,导致一人死亡。他随后转移到塔吉克斯坦,但那里仍不安全,于是他继续辗转逃亡巴黎。2009年,内贾德连任后抓捕了上千名知识分子,马克马尔巴夫接连发言,成了声讨伊朗政府最卖力的人之一。巴黎警方十分紧张,恐怖分子潜入欧盟边界太过容易,他们甚至为马克马尔巴夫安排了官方保镖。马克马尔巴夫并不喜欢这样“猫捉老鼠”的游戏,再次迁徙,这次迁到了伦敦。《房客》在伦敦拍摄完成,20分钟里既有马克马尔巴夫辗转多处、对难民生涯的体验;也有他侨居伦敦、作客他乡的悲观感触。他故意在片中设置了两个盲人,让伊朗小伙子带着他们到泰晤士河边感受女王盛大的巡游。“让盲人去看女王,其实是种隐喻。这种盲,其实也是成千上万站在河边的人的盲目。”马克马尔巴夫对南方周末记者解释,“他们表面上充满热情,但不会关心脚下的小狗、躺在地上抽搐的人,没人关注自己之外的事,没人关注现实世界正在发生什么。”《总统》讲述独裁者落魄逃跑的故事,电影名被香港人淘气地译为《总统大人着草了》,着草在粤语中意为“收拾细软,悄悄潜逃”,透着一种幸灾乐祸的喜感。 (南方周末资料图/图)他们成了自己曾梦想推翻的人2014年在格鲁吉亚拍摄的《总统》,源自马克马尔巴夫八九年前一个“烽火戏诸侯”式的灵感。也是在阿富汗,喀布尔。马克马尔巴夫去参观达尔阿曼宫,有人告诉他:这里过去是皇宫,现在阿富汗总统在里面办公。马克马尔巴夫站在那儿突发奇想:如果总统抱着自己的孩子,站在这个皇宫的窗口,看着“自己的”城市,他会用手头的权力,给孩子变出哪些戏法?比如,开启或者关闭整个城市所有的灯,那么正在比赛的球场会怎么办?正在进行的手术会怎么样?这个想法后来就成了《总统》的开篇。全城灯灭后,引发的是骚乱和暴动。瞠目结舌的老总统,仓皇间带着5岁的小孙子秘密逃跑。为了伪装自己,他们扔掉,躲进羊群,蓄起头发和胡子,甚至拿起吉他假充流浪艺人。在这场逃跑里,一老一小一边洋相百出,一边看尽了这个被自己糟蹋到千疮百孔,并继续被革命者破罐子破摔的城市。小孙子不断询问祖父,这些恐怖景象都是怎么回事。祖父无言以对,这些都是他犯下的错。“他回答孙子的一个个问题,渐渐回归了人性。”马可马尔巴夫说。《总统》的故事被置于一个架空的城市和虚构的总统身上。“原型有很多。”马克马尔巴夫承认,也许萨达姆、卡扎菲都是:“这十年在不同的国家生活过后,我并不只是关注一个国家。听到来自叙利亚的噩耗,我的悲痛程度可能不亚于听到利比亚、伊朗、阿富汗或者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的悲剧。”马克马尔巴夫把剧本改了很多次。尤其是在2010年底的“阿拉伯之春”后,他几乎是重写了后半段&&此前他想表达的是暴政的荒谬,此后他想讲的主题是:“复仇不是正义之举”。“成百上千的人在这个过程中丧生。他们的共同想法是,只要杀了独裁者,一切都会好转,但事实并非如此。”马克马尔巴夫对南方周末记者说,“&阿拉伯之春&后,那些推翻独裁者的人,反而创造起新的独裁制度。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暴力、血腥。革命打破了社会的薄冰,人们的动物本能被释放。这不是一个人的问题,是整个社会文化意识造成的问题。”这也让他回忆起自己曾经的那个狱友:阿里·哈梅内伊。当年同在监狱中,马克马尔巴夫十分喜欢哈梅内伊:“他们在那些年里,用自己全部的智慧在寻找民主。”出狱后,哈梅内伊做了两任伊朗总统。日,最高领袖霍梅尼去世后,哈梅内伊便接替了最高领袖的位置,一坐二十六年。哈梅内伊曾在2009年内贾德连任时为内贾德背书。当时哈梅内伊前脚表示坚决支持内贾德连任总统,后脚就发生了上千名知识分子被抓一事。因为这件事从巴黎搬家到伦敦的马克马尔巴夫,对这位前狱友非常不齿:“现在,他们都已经成了自己曾经梦想要推翻的人。”一部电影推动了一项法律的修改马克马尔巴夫最著名的电影,是从1999年开始拍摄,2001年完成的《坎大哈》,那年发生了“9·11”事件,这部电影获得的瞩目因此呈几何倍数增长。《坎大哈》也成了《时代》周刊2005年评选的“全球百部划时代影片”之一。1999年,马克马尔巴夫怀着一颗好奇心,偷偷跑去阿富汗。因为塔利班禁止在阿富汗进行影像拍摄和传播,所以当时除了马克马尔巴夫,很少有人把镜头对准过这块满目令人震惊的土地。马克马尔巴夫把自己乔装打扮成阿富汗人,每天躲避每隔几步就能遇上的塔利班巡逻兵。街上满是饥孩饿汉,后来马克马尔巴夫知道,在只有三十万人口的赫拉特,至少饿死了两万人。很多乞丐爬行在地上,无手无脚,多是伤于地雷。一年后,马克马尔巴夫开始沿边境拍摄阿富汗难民,这些难民们大多不知道自己参演了这部后来蜚声世界的电影。这部电影有个简略的故事:一名在加拿大避难的阿富汗记者,收到来自坎大哈、让人绝望的信件,妹妹在信中扬言要自杀。记者内心备受煎熬,决定冒险去一次坎大哈,穿越战争区寻找妹妹。电影里呈现的是一幅幅人间炼狱:孩子们从小就被教会如何使用武器,丈夫为失去双脚的妻子精心挑选假肢。一个抢劫者拿着刀入户抢劫,家里的男人也只能举起双臂,重复着:“真主是伟大的。”2001年5月,《坎大哈》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得了评审团大奖。一年后,马克马尔巴夫继续拍摄了《阿富汗字母》。这部电影比《坎大哈》更让马克马尔巴夫引以为豪,因为它推动了伊朗一项法律的修改。当时,大概有300万阿富汗难民非法居住在伊朗,他们的70万儿童因此无处上学。《阿富汗字母》揭示了这一问题,影片上映后立刻在伊朗引发争议。最终,伊朗伊斯兰议会通过了一项法案,允许阿富汗难民儿童在伊朗就学。这一法案让至少50万孩童受益。在伊朗,马克马尔巴夫最受争议的作品,是2012年的《园丁》。这部由马克马尔巴夫和他儿子共同完成的作品,恐怕是伊斯兰革命以来,伊朗导演在以色列拍摄的第一部电影,且探讨的话题是伊朗的禁忌:巴哈伊教(创立于19世纪中叶的独立宗教)。“尽管巴哈伊教从不干涉政治,但在伊朗生活的70万巴哈伊教徒,还是要受到伊斯兰政权的打压。有130个巴哈伊教徒现在被监禁在伊朗,还有一个80岁的男子和他的孙子,被判处20年徒刑,仅仅因为他们不是穆斯林。”2012年,马克马尔巴夫在一次采访中说。而他们之所以选择在以色列拍摄《园丁》,就是因为巴哈伊教没法在伊斯兰国家拍。马克马尔巴夫随后还被邀请参加了当年的耶路撒冷电影节。按照伊朗法律,伊朗人前往以色列,回国后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除此之外,来自伊朗国内的各种公开抗议书、抗议活动早就山呼海啸,就差手撕马克马尔巴夫父子。“我试图通过艺术凝聚人。”马克马尔巴夫对此评论道,“我是电影的公民,电影没有国界的边框。事实上,在我的脚踏上以色列的土地之前,我的电影在很多年前就来过这个国家。”他说的没错。1996年,马克马尔巴夫讲述伊朗游牧民族的电影《魔毯》(Gabbeh)在以色列上映,那曾是第一部在以色列进行商业放映的伊朗电影。除了儿子,马克马尔巴夫的妻子、女儿也都是伊朗著名的电影导演。在香港电影节,他的妻子陪同他一起出席活动。这在普通伊朗家庭看来是无法理解的。马克马尔巴夫在自己超过一半的电影里着力表现着伊斯兰妇女的困境,在多次采访里,他都重复一句话:“我祖母嫁人的时候只有九岁,我妈妈十二岁嫁人,我妹妹也是。你能想象这是怎么回事?”在香港电影节上,他指向席间的一位女记者说:“如果你在伊朗,不包头巾,你会被人打,会被扔进监狱。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拍电影的原因。”马克马尔巴夫对如今的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手机十分感兴趣。“年轻人用手机拍片,传到网上,世界各地的人可以通过YouTube观看,他们才是伊朗最诚实的电影人。”马克马尔巴夫说,然后靠在椅子上开心地笑起来。网络编辑:zero责任编辑:李晓婷 刘悠翔 实习生 席郁兰 陆璐伊朗电影的国际化方法日,第71届威尼斯电影节落下帷幕,伊朗导演洛珊·班尼蒂玛执导的电影《故事》...伊朗电影的第三条路线“让观众坐下来看电影,结果只告诉他们一句话的信息,这是种侮辱。”伊朗电影《别离:纳德和西敏...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评论官方微信
播放数:227401
播放数:548032
播放数:351302
播放数:201220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win8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