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怀孕多少天能查出来的啊?

羊癫疯怎么检查_羊癫疯是如何检查出来的呢 - 中医养生 - 健康养生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为: >
> 羊癫疯怎么检查_羊癫疯是如何检查出来的呢
羊癫疯怎么检查_羊癫疯是如何检查出来的呢
来源:本站
时间: 17:44:03
点击量:次
  羊癫疯是如何检查出来的呢,相信有很多人都想知道这个问题,羊癫疯专家称,早期确诊对于羊癫疯的治疗来说至关重要。羊癫疯如何检查不能一概而论,不过我们可以通过这一疾病的症状表现检查出该病。
  专家指出,羊癫疯的类型及羊癫疯的症状繁多,这给人们及时的识别羊癫疯造成一定的困扰。那么现代医学对羊癫疯究竟是怎么分类的,它们又有哪些羊癫疯的症状呢?羊癫疯如何检查呢?部分性(局灶性、局限性)发作的症状表现:羊癫疯部分性发作,指第一个临床症状及脑电图改变,提示开始时脑某部的激惹异常;另依据有无意识障碍可分为复杂部分性及单纯部分性发作。
  1、羊癫疯单纯部分性发作症状:无意识障碍,但临床表现各有不同,常分为部分运动性发作、躯体感觉性发作、自主神经发作、精神性发作四种。2、复杂部分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有意识障碍,有基本感觉运动及精神障碍并自动症。羊癫疯如何检查?专家指出,其羊癫疯灶源在颞叶为主。亦可在颞叶有病灶但临床表现为大发作者。3、单纯或部分性发作继发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脑电图改变快速发展为全面异常。
  除上述外,专家指出,对局部羊癫疯的症状和表现认识是有重要作用的,局部羊癫疯与全面性羊癫疯在临床上是有很大区别的,是需要主治医生仔细检查才能做诊断的病症。羊癫疯局灶性运动性发作大多见于口角、眼睑、手指或足趾抽动,为一系列的局部阵挛性抽搐动作,有时由强直性转化为阵挛性。抽搐大部分短暂,不伴意识障碍,偶然持续数小时或数日。发作可迅速扩展为大发作,也可缓慢的扩散到同一侧肢体或整个半身,如从一侧拇指手面下肢以致大发作。那么羊癫疯如何检查呢?严重或持久的局限性痉挛发作后遗留该肢体暂时性瘫痪,称一过性瘫痪。一般在24小时内恢复正常。
  大发作症状是神志突然丧失,呼吸暂停、口吐白沫、面色青紫、瞳孔散大,抽搐开始为四肢的强直、握拳、两眼上翻或偏斜一方,然后面部及四肢肌肉呈阵挛性抽动,呼吸急促不整,常有舌咬伤,可以有大小便失禁。发作持续1-5分钟,发作后意识不清或嗜睡,经数小时清醒。小发作特点为突然发生短暂的意识丧失,没有发作后嗜睡,发作时语言中断、活动停止,固定于某一体位,不跌倒,两眼茫然凝视。有时面色苍白,没有肌肉抽搐,发作持续2-10秒,不超过30 秒,很快意识恢复,继续正常活动。
  看了上面文中的解答,相信大家对这个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羊癫疯专家温馨提醒:羊癫疯病治疗刻不容缓,一定要选择专业医院进行治疗,衷心祝愿您能够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早日康复。
  责任编辑:wz
相关文章推荐:癫痫病能查出来吗_怎么能查出来是癫痫病_亳州网-疾病百科
癫痫病能查出来吗_怎么能查出来是癫痫病
来源:本站&&&&&&&&&发布日期:
  癫痫病能查出来吗?癫痫这个病对于人们来说是严重的,是不可估量的,很多人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突然间会发作癫痫,据权威专家表示,对于癫痫疾病的发作有很多原因,比如说由于人们长期处于一种环境中,或者是长期从事夜生活都会引起癫痫的发作,而很多人疑问,癫痫不发作能检查出来吗?或者是癫痫病能查出来吗?权威专家指出,癫痫病能查出来吗?癫痫病是可以通过检查可以确诊是否患有癫痫病的,而常见的诊断癫痫病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1、睡眠脑电图检查:当被检者常规脑电图正常或处于边缘状态时,为了进一步确定诊断,需做睡眠脑电图,因为在清醒状态下,仅有30%~40%的病人在单一一次检查中可以检出痫性放电。而70%~80%有临床发作的病人,在一次睡眠脑电图中就可以记录到痫性活动。50%常规脑电图正常的癫痫病人,在睡眠中可以记录到痫性放电。
  2、常规脑电图检查:常规脑电图是在病人清醒或睡眠状态下,描记的脑电图。
  3、颅内脑电图检查(侵入性脑电图检查):通过开颅手术,直接把深部电极放置到脑表面,主要用于癫痫外科手术前评估,可以帮助确定癫痫病灶的部位和数目。
  4、发作及发作间歇期视/像同步脑电图监测:带有摄像机的脑电图记录仪,可长时间记录脑电图,并同进拍下病人的临床表现,以帮助确定患者阵发性发作的性质。常用来鉴别病人的发作是否是癫痫发作,同时可用于癫痫发作类型以及发作时放电部位的性诊断,也是癫痫外科手术前评估中最重要的检查项目。所以针对癫痫病能查出来吗?这个问题,权威专家建议,发现癫痫病的征兆,如果不是很确定,可以到正规的医院做以上检查,如果确诊可以及时治疗,疾病是需要早发现早治疗的,越拖对疾病越不利,给患者造成的伤害也就越大。
  责任编辑:wz
相关文章推荐:癫痫病能查出来吗_小孩癫痫病病怎样查出来 - 老人疾病 - 中医频道
癫痫病能查出来吗_小孩癫痫病病怎样查出来
  癫痫病能查出来吗_小孩癫痫病病怎样才能查出来
  虽说癫痫病是人们现实平时的常见病,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对癫痫病的了解仅仅停留在对癫痫这种疾病的前期认识上,癫痫病的检测办法和癫痫病的医治非常多人都不是非常了解,但是对于癫痫病人来说,却只有准确的进行诊断才是医治好癫痫的前提,那么癫痫病症必然要怎么检测出来呢?小孩癫痫病病怎样才能查出来?下面为人们详细讲解。
  一、病史资料:完整而详细的发作史,对区分是否为癫痫发作、癫痫发作的类型、癫痫及癫痫综合征的诊断,都有非常大帮助。因为癫痫是一种发作性疾病,发作时间短暂,病人就医时,绝大多数处于发作间期,医生亲眼目睹癫痫病人发作的概率非常小,所以须要详细询问,病人本人、其家属或同事等目击者,尽可能获取详细而完整的发作史。
  二、体格检测:包括一般内科系统检测、人和神经系统检测体。重点应放在神经系统方面,要关注病人的精神状态和智能,关注病人的言语是否正常,在检测眼部时应关注检测眼底,体格检测,对癫痫的发病原因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三、辅助检测:脑电图是癫痫诊断办法中最经常使用的、最方便、最有参考价值、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因为癫痫病人发作,一般都是事后就医,所以非常少有医生看到,癫痫病人发作的表现,而家属、本人也无法正确的,描述出症状表现,动态脑电图等不断发现,对癫痫的诊断更具备准确性。
  四、症状检测:晕厥,抽搐,两眼翻白,牙齿紧咬,必然要怕光怕水,精力焦虑,痉挛,错觉等都是癫痫的体现,癫痫发作还有头痛型、腹痛型、肢痛型、晕厥型或心血管性发生,无清晰发病原因者为原发性癫痫,继发于颅内瘤子、外伤、感染、寄生虫病、脑血管病、全身代谢病等导致者为继发性癫痫。
  小孩癫痫病病怎样才能查出来?癫痫病症必然要怎么检测出来?相信通过上述讲解之后人们对癫痫病的检测办法已经了解了,癫痫病的检测需要充分利用科学检测仪器,所以需要人们关注的是,肉眼观察到的不一定时最准确的,只有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才能够最终确诊癫痫,所以当人们怀疑身边亲人或是朋友存在类似癫痫症状的时候要关注第一时间就医,只有这样才能够降低危害和损失。
  责任编辑:gl
相关文章推荐:
  健康的头发是什么样子?  健康头发发干的表皮呈&屋顶鳞瓦&状排列,能正常地反射光线,看起来柔顺亮泽,手感柔滑,易于打理。  ......癌症是怎样被检查出来的,普通体检能查出癌症吗?
我听说很多癌症如果早期被发现都能被治好,那么癌症用什么方法可以检查出来?在公司里每年一次的体检包含检查癌症的项目吗?
按投票排序
癌症的早期检查很火。一个基本的情况是这样的:癌症的治疗,在中晚期阶段,除了少数几种癌症,比如乳腺癌,现在还没有什么突破性进展。所以,一个自然的想法,就是在早期发现,及早治疗。但是,癌症检查,尤其是自体无症状时的早期检查,现在仍是很有争议的领域。主要是因为早期检查的研究难度大,现有方法的准确度低,对被检查者的好处有限。
据我所知,一般查出有癌症大多是因以下几种情况:
1. 感到有症状,不舒服,去医院检查出来。
2. 因为其它病症去医院检查,结果附带查出来有某种癌症。
3. 常规体检,查出有异常,进一步检查发现癌症。
4. 有针对性的癌症检查,像常规体检一样定期检查,检出异常。
(补充:第 5 种情况是,你是特定癌症的高危人群,比如有家族遗传,长期吸烟,肝炎病毒携带者等,需要定期监查,这种情况另当别论)对于 4,没有普适的检查,只有针对具体某种癌症的专门检查,就像@荆外提到的。最常见的,也是被普遍采纳的,有针对乳腺癌的 mammograms,针对宫颈癌的 pap smear,针对前列腺癌的 PSA 抗体血检,针对大肠癌的血检和肠镜等。
从医学的角度说,当然是有直接症状的问题最严重;无任何异常被发现有癌症,情况最轻。
所以一般对于因为有直接症状查出的癌症都无大异议,因为已经影响到正常生活了,大部分时候是中晚期,都要立即治诊。但对于 2-4,就是自身没有异常感觉的癌症,是争议最大的,争议性由 2 到 4 逐步增大。
争议之大,我觉得真得没法给大家一个推荐,只能科普一下,帮你理解问题的复杂性,知道一些关于癌症的基本知识,让你自己作决定。
现代人谈癌色变,最轻也是癌啊。
但是,癌症不是一个病,而是很多病。就如@jinxi 所说,同是癌症,机理可以很不一样。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一个肿瘤都是不一样的。甲的肺癌和乙的肺癌就可能不一样,它们只是有一样或类似的显型,但致病机理,基因型却可以不一样。即然是不一样,就有可能这些癌症有着不样的病理,不一样的恶性程度。
就举前列腺癌为例。
现在估计,有六分之一的美国男性会在这一生的某一时刻得上前列腺癌。但是,并不是所有前列腺癌都是恶性的,大部分的此癌症其实发展得很慢。比如通过对越战时牺牲的美国士兵做解剖发现,不少士兵在 30 多岁就有了微小的前列腺癌变。考虑到大部分人到老年才得病,有理由相信这些癌变大部分也可能只是缓慢生长,甚至到死也不为人知。
事实上,通过解剖,的确有很多人到死也不知道自己得了这癌症,他们的死也的确与它无关。40-60 岁的男性里有 1/3 有前列腺癌,到 85 岁,3/4 的人有前列腺癌。
类似的还有乳腺癌。对 80 岁去逝的女性解剖表明,2/3 的人有乳腺癌,但是,只有 4% 的人是死于乳腺癌。和前列腺癌一样,大部分人是带病生活,其实不知道自己有癌症,也并非死于癌症。对于普通人来说,相信大部分人最终关心的其实是自己能活多久,而不是自己有没有癌症,如果有,癌症能不能被治愈。所以,真正让心担心的,是那些恶性的,致死或立刻影响生活质量的肿瘤。
可是,众所周知,越恶性的癌症,发展速度越快,从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癌变到有显著症状,可能只有几个月时间。对这种癌症的最佳治疗时间窗口,可能只有几星期,这在大部分情况下是等不及什么年度体检的。而体检能检查出的,很可能是发展缓慢的癌症。
当然,我们可以相信科学,现在能在癌症真正早期的时候就发现它,在它还没有开始恶化时就防患于未然。
不过,以我对这个方向的了解,现在(2011 年)医学能做的还很少。
首先,如上面所说,癌症不是多稀罕的东西,很可能你身体里已经有了,因为很多肿瘤要十几年,甚至更长才能变成恶性肿瘤(当然也可能它们自己在这过程中挂掉了,长个瘤子也不容易)。现在检查技术越来越灵敏,我真怀疑,想给你找你癌,你把各种检查都做了,还真就能找到。
结果就成了,找到又怎么样?
那就找吧。
既然是检查,一般是从早期检查(early screening)开始。
这个,真不好做。
比如,现在有了血液检查技术了,查 PSA 抗体就可以知道你有没有前列腺癌变。
从血液里检查癌症的想法大约是这样的:存在癌细胞,这些癌细胞会向四周散发特定的分子,比如促进血管生长的因子(癌细胞也要血液给它们营养啊),或者癌细胞也有阵亡的(很多,毕竟癌细胞是不正常的细胞,免疫系统也不是吃白饭的,一将功成万古枯啊),这些癌细胞被分解后可能有一些特别的分子成份被释放。这些分子,会进入血液,这样对血液做专门的检查,就能找到这些癌细胞存在的蛛丝马迹。
通常做法是把癌症病人的血液和正常人的做比较,看有哪些成份上的不同,最后找到最有代表性的分子成份。
但是,这里有一个逻辑上的问题:
早期检查的目标对像是身体处于没有任何症状时期但后来发展成恶性肿瘤的所谓正常人,而用来找这癌症特症分子的样本却是从肯定得了癌症的人身上得来的。对于肯定得了癌症的人,癌症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这时候的肿瘤,它比起早期肿瘤来说又有了很多重要的变异,很可能让那些早期特征被隐没在无数各种各样的分子中了。
比如我自己曾经拿一些大肠癌的 RNA 表达和正常细胞做比较,发现至少有 1/3 的基因表达是天壤之别,更不用说其它有区别的了。这就是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的区别啊。
从这里找出早期癌细胞里的特有表达因子,的确有点大海捞针。
更糟的是,这些早期肿瘤因为小,能释放入血液中的分子也少得可怜,这就对检查的灵敏度有了极高的要求。
最近有一研究,把跟踪对像中得了某特定癌症的人在数年前采集的血样做分析,发现在早期检查方面,最近这些年找到的各种表达特征都不管用,最好用的还是几十年前的一个,准确率也可想而之。
雪上加霜的是,这些癌细胞不是什么天外来客,它们能释放的分子,也是很多正常细胞会释放的,这样,错误就不可避免。就算是 PSA 这样的检查,也有很高的错误率。
不过,我们知道,光一个 PSA 是不作数的,毕竟,癌症的确诊,是要靠活检的。
这里的问题是,活检的准确度远没有一般人想像的高。比如前列腺癌,有二成的活检对恶性程度的判断是不准的(更糟的是,对于健康人,活检本身还能增加得此癌症的机率)。
类似的错误也发生在其它癌症里,比如黑色素瘤。有一个实验让几个病理专家拿出自己认为典型的病理切片让其他专家检查,结果呢,既使是这些典型的切片,也有四分之一的病例是大家无法统一认识的。在旧金山美国最顶尖的黑色素瘤治疗中心,每个活检是由三名医生同时过目,共同决定,就是因为有些肿瘤,尤其是早期的,很难确诊。
所以我们关心的早期肿瘤,在诊断上就更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如果你没有任何症状,我建议你一定要找两个以上的医院/医生来帮你诊断,确定治疗/观察方案。)
有了这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了什么情况呢?
情况就是,这些癌症早期检查可能对延长你的生命没啥帮助,如果是误诊,还能让你的生活质量大大下降。
比如,上面提到的对前列腺癌的 PSA 检查。
这是一个相当常规的检查。至今美国有超过三千万男性做了这个检查。一般的建议是五十年以上的男性都要定期做这个检查。
可是,美国政府的 United State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本周就要给出关于 PSA 的新建议。在上周公布的数据里,它说这个检查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平均下来不能延长你的生命,只能给你多加些诊疗的苦楚:在 86 年到 05 年这二十年间,有一百万美国男性因为接受 PSA 检查而进行了手术或化疗,5000 人死于手术,1 到 7 万人有严重的手术引发的其它问题,有一半人在精液中发现红细胞,20-30万人丧失了性能力。
而前两年,同一机构刚刚宣布,常见的乳腺癌检查 mammograms,也是负面效果大于正面的。
提醒,宫颈癌上,因为其病毒诱发的特性,适龄女性应该做 pap smear 检查,合适的话,也应该考虑疫苗。这个还是很有意义的。那,为什么我们的社会这么热衷于癌症早期检查呢?
其实,问题不止于癌症,在其它很多病也如此,比如心血管病,糖尿病,等等。
换句话说,这个社会在不断的向大家传达一个理念,就是健康的生活是常态,任何不健康,都是危险的,要纠正。(其实呢,要我说,不健康才是常态,比如头痛鼻塞,拉肚子崴脚,大大小小的事三天两头出......
结果就是,你去看病,医生把你的病说得越有模有样(也许是你从未听说过的名词),你还越高兴。如果医生说你没病,你可能还觉得不满意,是吧。
(有一研究就关于这个的,特逗)
但硬帀有两面。
误诊可以是有病没查出来,也可能是没病找病。
我们现在的情况是,大部分人宁可没病找病(抱着治治总没坏处吧的想法),也不想有病没查出来。
医院和制药公司可喜欢这个了。
你不是想找病么,那就把正常的指标定低点。中间那段呢?
亚健康!xx 病前期!吓人吧?
本来是有病才要治的,现在没病的人也要定期作检查了,亚健康人也要吃药了(某个癌症一年才几万人啊,检查可要查几百万上千万人啊,全是钱啊)。
结果,重要的方面,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本身,被推后了;检查,治疗,可以赚钱的,被推前了。
本来是可能发展不出来或过好多年才能被感觉到的肿瘤,现在临床检测的灵敏度越来越高,早早被发现了,于是你就可以早早的进行治疗了。你也就成了一个癌症患者,走在争取做一个癌症幸存者的道路上。
必须承认的是,由于早期癌症检查的大面积展开,相关癌症的死亡率在下降。比如,美国因为 PSA 的普及和治疗的进步,前列腺癌的死亡率下降了 25%。相比起来,不怎么推行 PSA 检查的丹麦,前列腺癌死亡率在最近一些年里增加 50%。对癌症早期检查的争议,不是在于它们能不能救癌症病人,每一个被真正查出来的病人,就是一个活生生的证明。争论在于,它们是不是会过度治疗,对大部分人带来不需要的额外负担。比如,有估计说,每一个早期检查出来的乳腺癌患者后面,有 2 - 10 名误诊者。如果你坚持每年去做 mammograms,十年的误诊概率超过二成。到底怎么样是对社会最好的,还是一个在讨论的话题。最后说一个数字:
如果没有癌症,西方发达国家的平均寿命估计能提高 4 年。
只有四年。
放到发展中国家,这个数还会更小。
而生活这场游戏,没人能活着通关。
------------------
因为是随便说说,所以相关文献都没给出具体的,见谅。
如有兴趣,可看这本书(应能下载到):
H. G. Welch. Should I be tested for cancer? : maybe not and here’s wh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erkeley, 2004.
癌症有很多种,检查方法也多种多样。
一、举例:
1,颅内肿瘤,可以做头颅CT
2,鼻咽部肿瘤,可以做鼻内镜检查、头颅CT
3,甲状腺肿瘤,可以做甲状腺B超检查,或者针吸细胞学检查
4,乳腺肿瘤,可以做钼靶摄影、针吸细胞学(穿刺)、乳腺导管镜等,乳腺触诊也比较有用
5,肺肿瘤,可以做胸片、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取活检或肺泡灌洗或刷检、胸水查癌细胞、肺穿刺取活检、胸腔镜下取活检
6,食管、胃、结肠、直肠肿瘤,可以做食管镜、胃镜、结肠镜、直肠镜直接观察并取活检,直肠指诊(手指插入肛门摸一摸)对直肠肿瘤也比较有用
7,肝脏、胆囊肿瘤,可以做肝脏B超、腹部CT、肝穿活检
8,胰腺肿瘤,可以做腹部CT
9,肾脏肿瘤,可以做腹部CT
10,输尿管、膀胱、尿道肿瘤,可以做膀胱镜、输尿管镜直接观察并取活检
11,前列腺肿瘤,B超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直肠指诊(手指插入肛门摸一摸)也比较有用
12,子宫、宫颈肿瘤,可以做妇科B超、宫腔镜取活检、宫颈涂片等
13,卵巢肿瘤,可以查妇科B超等 抽血查肿瘤标记物,对肿瘤检查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但是明明确诊了癌症但肿标正常的现象也很多。所以现在一些体检的团购里,有抽血查肿瘤的项目,只是可以作为一个参考。抽血查的肿标包括乳腺癌、肺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肝癌、前列腺癌、卵巢癌等等。二、①这么多的检查方法,体检时想一个不拉全查一遍是不可能的,一般初次检查常选取常见的、创伤小的简单检查方法,比如乳腺触诊、直肠指诊、甲状腺B超、腹部B超、妇科B超等,这些检查方法是初级的、简单的,属于筛选性质的。②筛出来怀疑是癌症的再进一步进行高级的(往往是创伤性的)检查,比如直肠镜取活检、宫腔镜取活检等,以最终确诊。③ 因为高级的、能够确诊的检查方法往往是有创检查,做起来比较痛苦,而且价格高,所以不用于大规模筛查。
三、不管是抽血还是拍片子,只能倾向于“诊断为癌症”,但都不能100%确诊为癌症。想最终100%肯定地确诊是癌症,只有靠病理诊断。所谓病理诊断,就是想办法取得肿瘤组织后做切片观察,看看是不是癌症。对于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呼吸道等这些和外界相通的管道系统,可以用内镜(比如胃镜、肠镜)直接取得组织送病理以确诊,但是对于肝脏、肾脏这些深在的器官等,如果不做穿刺,一般是几种检查相结合来诊断,把握比较大了(基本可以确诊了)就可以做手术,手术切除后再解剖标本取得肿瘤组织送病理检查以进一步明确。
已经给出了非常精彩的回答,实在是太精彩了,感觉点一个赞同实在不够表达,于是又勾起了我狗尾续貂的欲望。先说个和癌症无关的东西。生过孩子的女士应该都知道,在孕晚期产前检查的时候,医生都会让你去做一个叫做胎心监护的检查。就是把一个监护探头绑在肚子上,长时间的听胎心,然后描计出胎心率的变化,以此来反映胎儿在宫内的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宫内缺氧的现象。相信很多人有过胎心监护异常或者可疑的经历,让你担心宝宝在肚子里是不是缺氧了,会不会突然胎心消失,可谓压力山大。而产科医生每天要和无数条的监护单打交道,根据那一条条的波折线,来猜测那个肚子里的家伙是不是还安全,有没有必要让他早点儿出来。在经过几十年的应用之后,对于胎心监护效果的评估报告陆续发表出来了,结果惊人!——胎心监护的应用,并没有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和脑瘫发生率,它产生的效果,仅仅是增加了剖宫产率!当然,数据归数据,尽管胎心监护并没有减少不良结局的发生,但是,全世界还没有那个产科医生敢放弃胎心监护这项检查。毕竟,以当前医学的发展水平,要想做到诊断治疗的精确制导、百发百中,是不可能的。当把这一项检查和其他临床信息结合起来的时候,还是有可能尽早的发现问题的,于是大家考虑如何更好的读取报告,如何更好的理解报告的信息,而不是废除这项检查。胎心监护这项检查,是面向所有孕晚期女性的,而不管你有没有什么异常情况。说胎心监护的例子,就是想说明,像类似胎心监护这样的针对全部人群的筛查方式,不管看上去多么高端,可能真的不一定会对最终结局有什么帮助。我在里介绍过敏感性和特异性的问题。既然你要求进行某项筛查,就说明你对这个疾病的结局很难接受,希望尽可能早的被诊断出来,所以,对这种筛查的方法考虑更多的是敏感性,就是说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能有所表现,尽量少的出现漏网之鱼。至于特异性嘛,先把你拉进来再说,后续再做特异性强的检查。就像胎心监护,敏感性就很强,宝宝稍有情况可能就会拉响警报:“请注意,请注意,小家伙不动了!”小家伙不动了?不会要死了吧!先别太着急,不动不一定就是死了,也可以是睡着了。我们还是等他醒了再做一次吧。在这里,不动是死亡的一个经典表现,于是我们对不动来进行检测,一旦发现就报警,可谓敏感性高。但是不动的原因其实很多,不见得就只有死亡,这就是所谓的特异性低。关于癌症的检查, 说的四种情况非常经典。其中前两种,是最最常规的医疗就诊模式,病人有问题,来找医生,然后医生发现问题。这种情况就不是筛查了,因为病人已经出现问题了,医生做出的,是有针对性的检查。但是,因为癌症的阴险本质,它来源于体内突变的细胞,属于变节分子或者潜伏分子,所以,一般在早期你会以为它就是自己人,而很难被暴露出来,等到它有所表现了,说明它已经做过什么坏事了,比如已经刺杀过某些要员了。如果你去搞过刺杀了,那么一般现场会搞得比较大,侦破起来,线索就会比较多,那么破案率就会相对高一点,肿瘤暴露身份的机会就会大一点。就是说,如果有症状了,那么我们把癌症检查出来的机会就大一点,但是,也就不大会是很早期了。我想,这就是第二问的来源,我们能不能通过普通体检,在它还没做多大坏事的时候,比如还只是传递传递情报的时候,就把它揪出来。既然还没大做过什么坏事,只是传递传递情报,那么它可能露出的马脚就比较小,或者能够提供给我们的线索就比较少。查案子最怕没线索,就像《黎明之前》里李伯函为了找到线索人物,四处派人蹲点拍了几千张照片,然后从里面找线索。癌症的检查也一样,我们仔细观察癌细胞每天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行为,把它和正常细胞进行比对,来发现癌细胞生活作风的反常现象,比如它特别喜欢穿戴什么东西,出门的时候(远端转移)会留下什么东西,或者死亡崩解的时候会释放什么东西。我们把这些东西称为肿瘤标记物,希望用这些标记物来说明癌细胞是否来过。再有,大部分癌症都有包块,那我们就对全身进行扫描,看看是不是哪里长了个疙瘩。我们希望能通过这样的方法,在癌症还没做多大坏事之前,就把它找出来。可能你会想,现在科技那么发达了,人类都登上月球了,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找出个肿瘤标记物,对全身进行扫描,还不是很简单?但现实确实就是这么骨干。我们寻找了很多的肿瘤标记物,但很少有几种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是可能特异性并不理想。你会发现,原来癌细胞喜欢的东西,有些正常细胞也喜欢。所以就会出现,有些人体检发现某项肿瘤标记物升高,然后开始了漫长的寻找肿瘤的过程。查来查去查不到,不死心,继续查,边查可能还心理郁闷:到底在哪呢?可能过了两年也查不出来,就继续背着心理包袱;也可能过两年查出来,那到底是真的查出来两年前的那个肿瘤了呢?还是被查了两年“查”出肿瘤来了呢?还有影像学检查,你还真别太把这东西当回事儿,影像学的扫描确实是机器的客观检查,但是读片的是人啊, 医生看到什么,没看到什么,他怎么想,怎么解读,这些都不是机器可以取代的,人的肉眼本来就是有限制的,有可能有成见或者偏见。就算我们退一万步讲,医生都像机器人一样具有相同的素质,你以为影像学就可以把身体都扫描的到吗?B超、CT、磁共振、PET,影像学检查手段越来越高,但是从来没有哪种检查是不存在其局限性的。即使是全部扫查都加起来,人体也照样充满了检查的死角。关键问题是,这些检查都是钱啊!你以为你是FBI吗,为了一条线索可以给你巨额预算,允许你搭上大量的人力物力。就算是FBI,也不可能每年都为了这一条线索给你拨大量的钱吧?人类癌症有这么多种,你打算每年砸多少钱,为了这个莫须有的东西,去搜寻那些线索呢?就算你有足够的钱,还有好多检查可能是有创的啊,可能要往你身体里通根管子什么的,你得吃点苦头。好吧,就算你为了不得癌症,什么苦我都吃了,每年进行各种高端洋气的检查,来看看自己是不是得癌。你以为高端洋气的检查没有发现,就真的代表你没有癌吗?这时候,这些付出值不值呢?所以,关于癌症的筛查,肿瘤学家们还是相当谨慎的。目前被接受的癌症筛查,就是 提到的那四种。而至于其他的癌症,不管什么筛查方法,可能都像我开头提到的胎心监护一样,都不能减少癌症的致死率,不能改善结局,它所带来的,不过就是被检查者的心理压力,和进一步的无休止检查。要知道,对于西方高福利国家,很多医疗服务不是自己掏钱,而是政府或者保险公司掏钱的,他们掏钱给你做检查,结果不能改善结局,这也就算了,反而还会引发新的检查让他们继续掏钱,这不就是冤大头吗!所以,根据国外的资料,对于大多数的癌症,如果没有什么理由,是不支持进行毫无症状的筛查的。即使是那四种有筛查意义的癌症,对于筛查的起始时间、间隔时间也都在不断改变,向着尽可能做更少筛查获得更大检出率的方向努力。同样,像产科医生对待胎心监护的态度一样,对于癌症的诊断,各种筛查的方法并没有被放弃,而是需要结合其他更多的临床信息,来提高癌症的检出率。
靠普通体检查出早期癌症是不可能的!
重新补充下个人观点:1、普通体检不能代替肿瘤筛查!2、每年一次的肿瘤筛查是预防和发现肿瘤的最有效的办法!3、没有任何一种措施,能比每年一次的防癌筛查对防治肿瘤有效!以上是本人观点,亦是UICC(国际抗癌联盟)对防治肿瘤所做的知识普及工作的一部分。(以上是重新补充的)今天的狗耳朵kindle推送,推送了这个问题的解答。上厕所的时候稍微看了一下。觉得有必要重新说一下。癌症是怎样被查出来的?这个问题很复杂,目前常规的检查手段包括,影像检查(超声、CT、MRI、PETCT等)、血液检查、病理切片等。这是目前比较常见的检查手段。影像和血液检查通常只是作为基础诊断使用,病理切片用作定性。普通体检能不能查出癌症来?这个和很多因素有关,譬如医生的水平,自身肿瘤的发展情况。举例来说,一个有经验的B超医生甚至可以发现1mm的甲状腺肿瘤,但是对于一个技术一般的医生来讲,1mm的肿瘤也许被一次扫而过。当然,如果你肝脏上有一个5cm的肿瘤,再笨的B超医生也能发现。关于第一个回答里面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1、楼主举了一个前列腺癌的例子。这个例子没有问题,前列腺癌在美国发病率之高是贵国难以想象的,前列腺癌排在美国男性肿瘤癌谱的第一位。前列腺癌的检查手段,目前最主要的就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楼主举这个例子没有问题。但是,前列腺癌是癌症中一个比较特殊的例子。在中国,其发病率还没有进入男性肿瘤发病率的前十位。这个例子不适合贵国男人。2、楼主举前列腺的例子是为了说明,肿瘤进展很缓慢。但是,事实上除了前列腺癌,和一些介于良恶性之间的肿瘤,几乎找不到这样进展的肿瘤成员。在中国,肺癌、乳腺癌、大肠癌、肝癌、胃癌才是最主要的几种“大肿瘤”。但是,这几种肿瘤要么恶性程度非常高(肺癌、肝癌。五年总生存率均低于40%)、要么对人身体和心理会造成巨大的伤害(乳腺癌、大肠癌。没有乳腺,和人造肛门给病人带来无尽的麻烦)。所以,如果讨论该不该对癌症体检,还是看看贵国的国情为好。以上面提到的发病率较多的几种癌症为例。1、乳腺癌。目前,乳腺癌的一期生存率在中国五大肿瘤中心都可以接近或超过90%,但是晚期乳腺癌生存率则会降低到50%左右。早期发现乳腺癌最关键的手段就是B超和钼靶检查。单靠手摸,不管是自摸(这个词有点怪),或者被摸(也有点怪),都不能够早期发现。因为人手触觉是有一定敏感度的,很难想象你的手能准确的摸到1mm的灰尘。2、肝癌。中国是肝癌大国。这并不是说,贵国人天生爱得肝癌。这是因为,中国是乙肝大国。乙肝一般会经历,肝炎、肝硬化、肝癌(肝癌三部曲)。一旦获知自己患上乙肝,那么其实你的监测之路就开始了。楼主提到说,一些人喜欢没病找病。其实,乙肝患者,就要没病找病。半年一次的B超监测是不能少的。这个的意义在于,一旦早期发现肝脏肿瘤,切除之后五年生存率可以超过90%,甚至达到临床治愈。但是,晚期的肝癌这个数字连攀上40%都有困难。更有力的例子在于胰腺癌。这个病的死亡率接近1.就是百分之百的死亡。但是,如果早期能够发现,早期的胰腺癌通过综合治疗完全可以达到临床治愈。3、肺癌。现在肺癌的人越来越多了。有的人将这个归结为污染严重。实际上,污染严重的反应要十几年之后才能发现出来。很简单的低剂量的螺旋ct就能够让肺癌患者达到临床治愈。其实,肿瘤早期检查的好处很早就被世界癌症组织所肯定并积极推广。做的最好的是日本,日本是食管癌高发国家,食管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肿瘤,人们一般都会说春天发现食管癌,病人看不到秋收。但是,正是每年都会去定期做胃镜的日本人,将这个很恐怖的疾病的死亡率降得很低。其原因就是能够早期发现。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为了说明,早期的肿瘤筛查十分必要。早发现能有以下好处:1、花费少。以乳腺癌为例,早期乳腺癌手术比一般的根治性手术要便宜很多,根据病理性质很多因为肿瘤很小,也不必要打化疗。2、痛苦小。还以乳腺癌为例,早期发现,就不必要全部切除,可以做保乳手术。没有和有一点相比,有一点总比没有强。3、最关键的,可以获得良好的生存期。以上,癌症的早期筛查有没有必要,你们自己看着办。
绝大多数癌症,最恼火的一点就是早期无症状或者症状不明显、无特异性。所以很多很多人都忽略了。等到症状明显了,去一检查,哇哦,中晚期了。普通体检能查出来的,分期都比较晚,预后不乐观了。但是,早期也不是无迹可寻的,比如:有些癌症有家族性聚集倾向(基因问题...),这些人就该注意啊,定期做专项检查;常规体检时医生不能走过场,被体检的人也不要害羞啊,肛门指检可以发现大多数直肠癌;中年人定期查个大便隐血,几块钱的事儿啊但可以发现早期大肠癌;女性洗澡的时候自己摸摸,或者让男朋友老公代劳啊,乳腺肿块可以及早发现;老烟民咳嗽超过2星期还不好的,去拍个片子啊。医生在问诊的时候也该问下吸烟史等生活习惯,对肺癌保持高度警惕;捏鼻涕带血丝或倒吸鼻涕有血丝的人,去耳鼻喉科看看啊,不要什么都用“上火”来解释啊,这可能是鼻咽癌早期唯一症状;锁骨上摸到不疼不痒的小疙瘩,赶紧去医院检查啊,不要等长到多大了还懵懵懂懂的(跟社区医院一个老太太交流,她说门诊遇见两个年轻人,锁骨淋巴结肿得很大了,还一脸茫然状,结果是一个肺癌一个胃癌转移);长期抽烟喝酒的人,更应该定期检查啊;......门诊医生也应该对癌症保持高度警惕。前段时间跟华西的陈飞博士聊了下,他说有个年轻小伙子在华西的各门诊看了几个月,都说没问题。最后一次到他的门诊去,发现是某头颈部癌,病理已经晚期了。(当然医生们会说医学就是有不确定性啊,不会承认自己的疏忽也是原因之一。很抱歉这句话开罪各位医生知友了哈)对于去看医生的病人,也不要动辄就怀疑医生过度检查之类的。你咳嗽多久不好,医生让你拍个X片,也是对你负责啊,一张胸片90块钱,两三包烟而已。至于PET-CT,这玩意儿代价高昂,也不在医保范围内,普通人消费不起啊。还有各种实验室阶段的靶标药物/试剂,离临床还远,跟普通人暂时也没啥关系。所以呢,身体是自己的,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我们普通人还得提高下健康意识,可以把看肥皂剧打麻将侃大山的时间分出一点点来了解下健康常识嘛。
一般体检都有个 癌胚抗原检查 是个血液检测 现在好一点的体检套餐都有这指标的这指标一般是5以下 有的地方是10以下是正常 ,据我了解 一般检查结果超过2就要重视 肯能身体的癌细胞比较多 要成肿瘤了 家父就是去年春天检查结果为5 不注意 错过了最好的治疗时间对于家族有这病史 或者身体某一部位有问题的比如有人 胃病 有人肝炎 什么的 年纪大了 为保险 最好定期去医院做检查 胃镜 活检什么的虽然受点罪 但如果能早期知道 早期确认治疗 是非常值得的现在有些广告有说一种PET-CT的放射物质检测技术 很多大医疗体检中心都建议上年纪的人定期做这是绝对坑爹的商业行为,那种放射物质注释后在全身扫描 对身体有害 还会诱发癌症 大家警惕
现在打算做癌症早期诊断靶标发现的人很多,高校科研机构和公司都有人做这个事情,毕竟如果成功,好处是很明显的。用的方法,各种组学轮番上阵或者干脆并肩上,文章出来了无数,每篇都说自己发现的这个或者这几个分子有“潜在”的biomarker可能,但这几年下来,真正成熟可信的癌症早期诊断分子,还寥寥无几。毕竟在对癌症发生和发展机理还没有深入了解的当下,就指望通过高通量筛选找到早期标记物,难度和大海捞针也差不多。
我来唱点反调:得分最高的几位都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讨论大人群中筛查或治疗的效果,如果设定肿瘤的发病率为千分之几,早期筛查检出率哪怕是80%,但目前治疗有效率只有30%,所以很难通过统计分析检测出早期筛查的对疾病治疗的好处(具体请统计学家解释)。所以推行肿瘤的早期普查对整个人群健康的意义可以商榷。但是,对于个体,肿瘤发现得早一定比发现得晚获得有效治疗的几率大(当然也有倒楣恶性程度极高的反例),大很多!所以有条件的话还是应该接受各种筛查,包括血样、宫颈涂片、以及各种影像学方法,更新的当然还有各种易感SNP的筛查,了解自己的身体并给予各种关注 (前段时间朱莉的例子我觉得很好),我觉得比不闻不问等着医学界给个终端解决方案要好
做个PET-CT,搞定'
对@荆外 同学的一点补充就是,不同部位原发的癌症,其发病机理往往是不一样的,更加重要的是,目前对某些发病机理我们已经有了很好的办法,几乎可以治愈(比如说Gleevec对于某种白血病和GIST),剩下还没有太好办法的癌症,我们也有大量的数据表明,何种治疗办法有相对更好的效果,用什么方法化疗,多大剂量,等等。所以找到原发病灶对诊断和治疗都是是非常重要的。
petct是唯一民用能筛查全身早期肿瘤的检查,一次大约一万,此外去血液病医院验血可以得到身体 指标的很多 解释,限于一般身体问题而非癌症
是要做细胞切片才断定得了的,保持好心态,不要怕它就对了,呵呵.
查肿瘤标志物,PSA,CA-199,153,125,242,AFP等等,这些只作为出筛。
看到体检单上有通过血液来检查癌胚抗原定量。好像是针对这个的吧。
之前有个检验科的朋友与我说过癌都可以通过血液查出来的,不过每次都是针对具体的品种,如果都查的话,费用就高了。
召唤医学大人出来解释。
这就听说破译密码,但好像也只是说说而已。具体没听说谁的癌症是通过解密查出来的!
补充一点:核磁才是颅内肿瘤诊断的金标准,其分辨率比CT要高。
每年单位的普通体检基本属于自我安慰(其实就是一种医院的推销揽客方式),癌症在西医的什么都以检验数据为准的检测方法下(西医看病都不看你看检验报告,那要医生做什么?),常规检查检查不出,就是特殊检查也不一定能确诊,只有挖出来看看才能告诉你,这一刀已经把你送了一半到棺材了。我来教大家如何快速检测早期癌症:是否常年手脚冰凉?晚间难以入眠,或者每天晚上定时醒来(比如每天晚上都是3点醒)?是否有重大的精神情绪问题,比如极度的自负,小心眼,嫉妒,偏执,自私(这个很难自检,几乎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善良的)....常年以碳酸饮料解渴(啤酒也是啊,啤酒肚就是体内酸化的表现)。基本四个都满足,癌症可能就上身了,但是千万不要用西医方式确认,一定要去那就去吧...不送!确认有两个结果,一是没有,二是有。有什么区别吗?如果有,只是给了医生确实的证据压倒你本来就脆弱的心乖乖的听他们话(医生是善良的,但是他们学会的方法不一定,他们自己并不知道!)接受各种自杀性治疗流程,各种药物挨个试(医生并不知道那种治疗方式对你有效,只能反复实验,鸡尾酒嘛,好喝!)。治好了,医术高明,治不好,你命不好(哈,反正西医至高无上绝对没错了!),最终被整的人不像人还死的毫无脾气,医生是善良的,他们也很痛心,但是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医生说的不好听就是西药厂的高级推销员,首先通过本科研究生7年时间洗脑,然后善良的认为自己用科学的方法做了一件伟大的工作,其实他们被一套高明的推销术训练成了高级的销售员,兜售各种既定的治疗手段,用别人告诉他们的知识告诉你治疗原理。)但是癌症可怕吗?并没有宣传的可怕。大部分癌症不去治疗存活的时间不一定比治疗短。很多癌症甚至你还没有发现自愈了。发现癌症绝不可切片确诊,如果你还想活!很多癌症不治疗,你能活很久,比如乳腺癌,不治疗可以活长达10多年。对自己的身体不能有洁癖,你没病是不可能的!关键,如何治疗,做到以下几点,你就无癌症!常年手脚温热!睡眠质量好,一觉到天亮!心胸开阔,为人和善,不忍辱负重!解渴主要是开水!好了,如果想抨击我没关系,癌症是公平的,不以医学理论为转移!补充一条:癌症病人绝不要吃保健品(什么维生素A-Z,安某利....等等等等...),癌细胞最喜欢保健品了!
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筛查癌胚抗原和甲胎蛋白。30岁以后可以体检加入这样的体检项目
这病一般都不是检查出来的,癌症发病周期短,得知慢,重要的还是 平时觉得身体不舒服抓紧去医院,不要拖,一般都不是大问题,这病是一个慢性病, 需要长达几年甚至数十年才会发病。……不要拿这病吓唬自己,良好的心态面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怀孕多少天能查出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