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暴雨将至就内涝是城市通病吗?该如何看待及解决这一问题?

浅议我国城市暴雨洪灾内涝原因及对策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浅议我国城市暴雨洪灾内涝原因及对策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02版:青年话题
新闻排行榜 热点新闻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 &&& 往期回顾 & && &&&
暴雨后城市内涝不只是技术问题
中国青年报
&&&&连日来,南方多地遭遇强降雨天气,导致数百万人受灾,很多城市发生严重内涝,以往鲜亮的城市瞬间变成“水城”、“泽国”。网友调侃,18日武汉大雨,在武大操场游泳,坐公交冲锋舟;在杭州最浪漫的事,就是带着你心爱的人去西湖边看海!南昌繁华街道可行舟、可垂钓,“中国水都”终于实至名归;上海地铁成了“水帘洞”……(《新京报》6月22日)&&&&暴雨突降,城市内涝,很多城市的相关管理部门都指出,城市排水系统标准过低、设计滞后等等,是阻滞迅速排涝的主因。比如,武汉市水务局官员就认为,武汉是老城,现有地下排水系统已不能适应今天城市的发展。不过,这样的说辞显然有些似是而非,甚至有卸责之嫌。因为几乎每一次大雨导致城市内涝,都会出现这样的说法,好多年过去了,何以这些城市的排水系统没有一点改观?最应该检讨的,恐怕还是时下的城市建设发展思路,甚至就是城市建设者的良心。&&&&“老城”不是城市内涝的充足理由。青岛也是老城,而且是“现代化”比较早的城市,然而,百年前德国侵略者留下来的一套排水系统,百年后依然在发挥作用,其雨污分流的模式,即使到今天,还有很多中国城市未能做到(《南都周刊》6月2日)。可见,“老城”云云,并不是推脱责任的借口。那么,新城又能怎样呢?2003年南昌遭遇史上罕见内涝,其后,当地投入了20多亿元改造城市排水系统,当地媒体曾自信地宣称,再也不会出现“水上漂”的尴尬场景。够新了吧?可一样在前些天的大雨下不堪一击,街道沦为行船垂钓的所在。&&&&这些年来,国内的城市发展标榜的往往是速度,是“一日千里”;是高度,是摩天大厦排第几的竞逐。至为重要的城市地下系统,却被有意无意地忽略掉了。城市管理者计较的是任期内的城市面貌变化,是依靠城建拉动地方GDP的政绩变化。于是,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高楼林立、草坪开阔、马路宽广的光鲜和亮丽。至于这个城市是不是真正如官员讲话所说的那样,“夯实基础”了,并不重要。&&&&在这种近乎疯狂的城市大发展进程中,规划被屡屡突破,技术机构和人员遵从的不是科学而是行政命令,匆匆忙忙的扩张,朝令夕改的规划,草草率率的施工,只能给城市留下无穷的隐患。用浙江省建设厅官员的话说,就是“与近年来快马加鞭式的城市地面建设相比,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却跟不上步伐”。从这个意义上讲,公众每每诟病的城市马路成“拉链”现象,不过是小小不言的表征罢了。&&&&此外,国内很多城市建设中层层分包、垄断企业掌控城建命脉的情形,也在客观上导致了宝贵的城建资金被层层分肥,到了具体施工单位,往往只能偷工减料以获取利润,其结果是直接影响了工程建设的质量。&&&&曾有摩天大楼专家表示,大楼的高度取决于基坑的深度,一旦基坑确定了,则摩天大楼的高度也就决定了。以此类推,一个城市的地下管网系统是否理念先进、建筑精良,同样决定一个城市的高度。无视科学规划,仅凭拍脑瓜子决策,拼命摊大城市“大饼”,动辄提速、提前完成,豆腐渣工程比比皆是,这样的城市在面临暴风雨侵袭时当然会现了原形。&&&&学者龙应台曾以大雨来区分一个国家是否发达,一场倾盆大雨足足下了3个小时,“如果你撑着伞溜达了一阵,发觉裤脚虽湿却不肮脏,交通虽慢却不堵塞,街道虽滑却不积水,这大概就是个先进国家”。同样,一场倾盆大雨,也是一个城市是否真正现代化、人性化的试剂。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您(@)目前可用积分:3197705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微信扫一扫
分享此帖文
[原创]大雨内涝冲出的不只是城市基建的问题
1057 次点击
21:41:23 发布在
&& “ 雨即成灾,几乎成了一种宿命。总理所质问的基建短板,其实恰恰切中的是城市内涝屡屡形成的根本原因。而与与城市“里子”建设滞后、效率低下相对应的,则是民间社会资金进入这一领域的千难万难。”&&&&文中对问题打起了太极,一下“面子”“里子”,一下“官方”“民间”,其实说到底,还是“个别部门不作为”和“多部门协调难”的问题。&&&& 市政其实关系到“管”、“线”两个问题,只要是要动用地面以下空间的部门,全部归口到一个分管领导名下。能使用底下部分的部门,哪个单位没有钱?电信!水务等等,按照试用使用维护的频率划定比例,按比例出钱,铺设几条可走人的大管道作为主骨架,管道上面可拉下,管道里可排污排涝。&&&&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延伸阅读|最新热帖
[打半碟酱油]
[官躲民藏]
[专打老甲鱼]
[齐鲁狂生6]
[感悟生活]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1:51:34 &&
此时民间资本可以作为辅助力量,正如高速收费站一样,大管网的建设是一次性的,但运行和其他部门陆续加入将为这个管网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源,自来水、电缆、雨污等等维护维修,将不必再出现,马路挖开再建再铺等现象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1:52:42 &&
也不会出现,几个部门,你挖你的,我挖我的,你插块牌子“正在施工”,交通和马路行人就得绕道而行的事情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1:54:27 &&
有看官说: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有没有考虑过这种工程的投入有多少浩大?有没有考虑过要投入多少资金?有没有考虑过会对现行交通产生多大影响?有没有考虑过现在的管网设施已经投入很多?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1:57:31 &&
我想说,困难都是有的,但有些困难迟解决也是解决,早解决也是解决,迟早都要解决,为啥不动手?网上不是流行过这样一句话:你要学做一件事,最好的时间,要不就是十年前,要不就是现在,是的!现在就是下定决心的时候,要抱着壮士断腕的决心,彻底解决好!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00:31 &&
又有人说:谁会那么傻?现在工资福利待遇降了,我们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百年大计关我什么事?我就管好我眼前一亩三分地就好了,给多少钱办多少事情,反正到时内涝也涝不到我家,即使我费尽心思给他们办好了,那也不知多少年后,谁会知道?领导不知道,群众甚至不知道该感谢谁!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02:35 &&
所以毛主席始终把解决人的思想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把“与人斗,其乐无穷”放在了“与天斗”和“与地斗”之后,其实你说城市底下管网建设复杂吗?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02:46 &&
又有人说:谁会那么傻?现在工资福利待遇降了,我们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百年大计关我什么事?我就管好我眼前一亩三分地就好了,给多少钱办多少事情,反正到时内涝也涝不到我家,即使我费尽心思给他们办好了,那也不知多少年后,谁会知道?领导不知道,群众甚至不知道该感谢谁!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03:05 &&
所以毛主席始终把解决人的思想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把“与人斗,其乐无穷”放在了“与天斗”和“与地斗”之后,其实你说城市底下管网建设复杂吗?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06:50 &&
复杂?你去广大农村看看,当年毛主席发动农村群众义务修建大坝水库,你就知道,那些个内涝城市市政建设算什么呢!九牛拉车,要个个出力,才能上坡;九龙治水,令出多头,怎么能治好水呢?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2:11:23 &&
所以,我建议能看得见这篇文章的管事人能听取一下我个人三点建议:一是下定决心,与每次内涝受灾的巨额损失相比,一次性彻底修建算得了什么?二是加强科学管理,把协调多部门,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在一起,建设市政大管网,同时撬动民间资金投入,并以后期维护费和使用费作为分红回报;三是加强政绩考核和政绩观的改革。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8:33:31 &&
本版块主题总数:3230841 / 帖子总数:
今日论坛共发帖:834 / 昨日发帖:25889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律师之窗&&├股市泛舟&&├会员阅读&&├舆情观察&&├史海钩沉╋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旅游时尚&&├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猫兄鼠妹&&├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海口会馆&&├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苏州会馆&&├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原创]大雨内涝冲出的不只是城市基建的问题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暴雨频发 城市内涝该如何治理_新浪河北新闻_新浪河北
雨季暴雨频发 城市内涝该如何治理
来源:河北青年报日字号:|
  近期进入雨季,暴雨频发。尤其是7月21日北京的那场大雨,更是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如何应对城市内涝的话题,也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城市内涝是天灾还是人祸?
  城市可能“放大”气象灾害
  城市内涝的形成主要是两方面原因,一个是我们成功预测天灾的概率还是很低,另一方面,城市所处的“地形地貌”和“城市排水、蓄水系统”也会造成内涝。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水循环发生变化,大气环流出现异常,造成了异常天气气候事件不断发生的复杂局面,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的频次、强度有增多、增强的趋势。
  然而城市自身也具有“放大”气象灾害的作用,当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由于人类活动密集,城市下垫面(指与大气下层直接接触的地球表面)和地貌的改变,会使城市局地气候特点和生态环境发生变化,使城市气象灾害打上人类活动的印迹。
  柏油路、水泥地增加排水压力
  影响城市排水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城市雨水管渠规划、储水设施以及城市道路、建筑物吸附水和渗透水的能力等。
  城市雨水管渠规划是影响城市排水的重要因素,要合理规划地下排水系统的流速、流量、容量等的要求,因此需要足够的长度、大直径的管网来保证;城市化使得柏油路面、水泥路面迅速增加,但是这样的变化使得路面对水的吸附能力下降,比如,自然的土地面,降水径流系数在北方仅有0.3~0.5%,在南方也仅有0.6%左右,而水泥硬化地面的降水径流系数是100%,可想而知,每增加1平方公里的硬化地面,就会对排水管道增加2倍的排水压力。如果这一问题不解决,城市的内涝就会一直存在。
  此外,要合理规划城市储水设施。雨水调蓄设施可以由湿地、跑步道、草坪广场和游戏广场等雨水可渗入的设施组成。在枯水期,景观池维持整个调蓄设施中唯一的亲水区域,人们可以到这里来散步、娱乐和休闲;在丰水期,当暴雨来临时,警报提醒游人疏散,此时的游戏广场、草坪广场作为雨水调蓄渗透塘进行蓄水,暴雨过后储蓄的雨水下渗,在削减洪峰流量的同时补充地下水源。
  增加绿地可解决雨岛效应
  热岛效应是大家听得比较多的词,简而言之就是指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
  由于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城市建筑群密集、柏油路和水泥路面比郊区的土壤、植被具有更大的热容量和吸热率。这样一来,城市地区储存了较多的热量,并向四周和大气中大量辐射,造成了同一时间城区气温普遍高于周围的郊区气温,高温的城区处于低温的郊区包围之中。
  除了热岛效应,最近,一个新词也走进了我们的视野——“雨岛效应”。怎样理解呢?我们把城市中的高楼大厦比喻为“钢筋水泥的森林”。而随着这种“森林”密度不断增加,建筑物空调、汽车尾气更加重了热量的超常排放,使城市上空形成热气流,热气流越积越厚,最终导致降水形成。这种效应被称为“雨岛效应”。
  大城市及其下风向“雨岛效应”明显,“雨岛效应”集中出现在汛期和暴雨之时,这样易形成大面积积水,甚至形成城市区域性内涝。
  而城市绿地具有缓解“雨岛效应”的能力,是改善城市“雨岛效应”的有效途径之一。 因此,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减少“城市雨岛效应”的污染,就需要在城市规划中保证绿地在城市中所占有的比例。
  花大钱完善排水就能治内涝?
  很多人认为只要花巨资完善排水管网,就能彻底解决城市内涝。但大幅提高管网标准,不仅投入巨大,还会对居民生活造成一定影响,而且即便城内的排水能力提高了,承接排水的河道能力不足,遭遇强降雨时,城市积水也可能排不出去。因此,提高排水标准更适合应用在局部重点地区。
  加强城市蓄水设施建设,形成蓄排结合的防治体系才是治理城市内涝的方向。通过分散式的方法消化降水,有助于减轻排水管网压力,是治理城市内涝的有效手段。比如用透水材料替代沥青水泥,可提高地面渗透率;将城市绿地建成下凹式的,可大量储蓄雨水。城市的露天公园、运动场等,可作为有效的临时蓄水场所。此外,还可利用房顶、地下蓄水池等滞留雨水。比如在德国汉堡,城市有容量很大的地下调蓄库,在洪水期有很强的调度水量能力。这种大规模的城市地下蓄水,既保证汛期排水通畅,又实现了雨水的合理利用。德国推广的新型雨水处理系统——“洼地-渗渠系统”,是包括各个就地设置的洼地、渗渠等组成的设施。这些设施与带有孔洞的排水管道连接,形成一个分散的雨水处理系统。 通过雨水在低洼草地中短期储存和在渗渠中的长期储存,保证尽可能多的雨水得以下渗,不仅大大减少了雨洪暴雨径流,同时由于及时补充了地下水,可以防止地面沉降,从而使城市水文生态系统形成良性循环。
  相关链接 看看国外怎么应对
  防内涝,他们有法可依
  在一些发达国家,防城市内涝早已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比如,美国防城市内涝的法律制度,对城市内涝防范、治理措施,规定得相当详尽;德国有《城市内涝保险法》,不仅减轻了政府的防洪负担和压力,也培养了公民防洪意识;日本有《下水道法》,对下水道的排水能力和各项技术指标都有严格规定。而在我国,尽管也有一部《防洪法》,但在防城市内涝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
  东京 “川”行整个城市
  日本是个台风多发国家,台风季节首都附近地区经常降暴雨,但东京却很少出现内涝。首先,东京具备先进的降雨信息系统来预测和统计各种降雨数据,再进行各地的排水调度。
  其次,暴雨后东京路上不积水得益于人工建造的“川”——类似壕沟,它的排涝作用非常大,所有细小水道都通往“川”,再通过比“川”更深更宽的地下水道通入东京湾进海。
  伦敦 河流下方建排水隧道
  英国首都伦敦的排水系统建于19世纪中期维多利亚时代,距今超过150年历史。1865年,伦敦共修建了超过20000公里的排水工程,构成了伦敦排水系统的基础。2007年,伦敦政府投入17亿英镑实施“泰晤士隧道”方案,即在泰晤士河下方建设一条长35公里、最深处达75米的“深层排水隧道”。隧道将连接34条位于“污染最严重”地带的下水道,有效阻止未经处理的污水在降雨的时候流入泰晤士河。 2011年,伦敦泰晤士河水务公司又投资36亿英镑修建一条近40公里长的超级污水排水沟,据称能有效吸纳污水,并能解决泰晤士河100年的污染问题。
  柏林 推行“雨水费”制度
  从1873年兴建第一条下水道开始,德国柏林至今已建成总长9300公里的下水道系统,其75%的下水道采用雨水和污水分别处理的独立排水系统。
  柏林在全国较早实施了“雨水费”制度。无论是私人房屋还是工厂企业,直接向下水道排放雨水必须按房屋的不渗水面积,交纳每平方米1.84欧元的费用,采取雨水处理措施的用户可获得减免优惠。柏林市中心的波茨坦广场,19栋高层办公楼的屋顶雨水都被收集起来,储存在五个地下水库,每年储水量可达2.3万立方米。
  鹿特丹 水广场一举三得
  欧洲最大的海港城、荷兰第二大城市鹿特丹的海拔低于海平面,却鲜有“水漫金山”式的泽国景象,这得益于其完善的排水系统。为了从源头上对降雨进行分流和吸收,该城铺设了透水性能好的砖块,并根据一定坡度向周围绿地透水。实施多年的“屋顶绿化计划”更是让屋顶发挥“吸水海绵”的作用,减缓雨水进入地表的速度。该城正计划新建“水广场”。水广场顺地势而建,由水池和沟槽组成,相连形成一个巨大的可循环网络。水广场大部分时间是干燥的,供民众休闲娱乐。下小雨时,沟槽中的水会流至水池,形成天然水景,遇到暴雨时即刻变身为高效的防涝系统。■文/刘权乐(河北科技大学)
24小时排行
这里是新浪河北爆料平台。如果你正在新闻现场,您发现了身边关乎我们生活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城市内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