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动物 英文物

北极动物_百度百科
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又名,憨态可掬。按动物学分类属哺乳纲,熊科。雄性北极熊身长大约240~290cm,体重一般为450-650kg。而雌性北极熊体型则比小不少,身长约220~270cm,体重约300~450kg。到了冬季睡眠时刻到来之前,由于脂肪将营养大量积累,它们的体重可达650kg以上。北极熊的身体内,脂肪占据了约25%的体重。北极熊的视力和听力与人类相当,但它们的嗅觉极为灵敏,是犬类的7倍;奔跑时最快速度可达60km/h,是世界百米冠军的1.5倍。由于全球气温的升高,北极的浮冰逐渐开始融化,北极熊昔日的家园已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在未来的不久很可能灭绝,需要人类的保护。
北极是海岸与之间广阔的带,总面积1300万平方公里。它最大特点是有一层很厚的永久性冻土,厚达488米,最厚可超过600米。所以也可与世界其他地区的高原冻土带一起通称为冻土带。
属,年降水量仅200毫米,与我国黄土高原等干旱地区差不多。但如果夏季时乘飞机越过苔原上空,你会惊奇地发现苔原地带竟然水网交错,密布湖泊与沼泽,水面积显得远比陆地多。水面上水鸟嬉戏,土地上百花盛开,宛如一片泽国景观。这主要是由于气温低,水分蒸发慢。且地表以下几厘米就是永久冻土层,阻止了正常的渗漏排水。等到冬季,整个苔原都被冰雪覆盖,一片荒凉。南界的植物每年生长期约90天,北界的生长期仅仅20天,再向北,腹地岛屿上的每年只能生长1天~2天,或根本不长。
冰冻的海洋本身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冬天的斜阳微弱
的光线几乎带不来任何的温暖,气温很少超过摄氏零下五十度;一年中的大多数时候,这里总是漆黑一片、寒冷刺骨。对大多数动物来说,不管是否生活在水里,大部分海面都已经冰冻的冬天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北半球的二月份,开始倾斜,太阳光线开始逐渐往北攀爬,慢慢从冬天的严寒中苏醒过来;北极是一片被几块大陆环绕的、冰天雪地的海洋,当陆地与陆地之间的海面都结冰之后,生活在陆地上的捕食者开始走到冰面上寻找食物。
三月初,这片海域仍然被冰雪所覆盖。不过也存在一些开阔的水面,那就是永远也不会冰冻的冰穴。这里的被岛屿所挤压,水流异常湍急,结不成冰。就是在冰穴里度过整个冬季的。在这里,它们总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同时又能躲到海水中去捕食猎物。
这里的流速确实很快,浮冰也相当危险。们就被周围的冰块困住了。冰面的洞一直没有合上,不是因为海流的冲击,而是因为白鲸们需要不停地钻出水面呼吸。这些白鲸已是瘦骨嶙峋,大多数还是。
但它们身上的伤痕并不是冰块造成的。对于任何来说,都属于巨大的战利品。而这些被冰层困住的白鲸对北极熊而言已是唾手可得的美味。白鲸意识到危险无处不在,它们尽可能待在水下。可是每次摒住呼吸的时间仅有二十秒。
抓住一头四米长、一吨重的鲸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哪怕它已经饿得。但白鲸还是值得等待的。过去半年时间里,这些白鲸饱受的攻击,有的已经成了它们的“盘中餐”。抓或许需要很长的时间和极大的耐心,可是一旦成功,就会得到能量丰富的鲸脂作为丰厚的回报。
与南极大陆不同,北极的生命活动非常活跃。有900种,有
成千上万的、、,峰年时每公顷多达1500只的。北半球全部鸟类的1/6在北极繁育后代,而且至少有12种鸟类在北极越冬。灰熊、、在苔原草甸上巡游,、北方狗鱼、灰鳟鱼、、、长身鳕鱼、及在河湖中嬉戏。在广阔的水域中还有各种、、、和和北极兔。除此以外,最主要的是,生活着至少已有上万年历史的当地居民--、、、和等。
北极海域的只有6种,而且数量远远不如南大
洋,但中的和却是中最珍贵的品种。角鲸身长6米,雄性上颔向前长出一根或两根2.4~2.7米长笔直的螺旋状的长角,类似于中世纪重装骑士的长矛。人们尚未搞清楚这长角在角鲸的生活中有什么用处,但却很清楚这种长角在市场上曾经具有与同等重量的黄金一样的价格。角鲸的命运已不言自明,日前被视为濒危动物。
属,通体雪白,身长3.7~4.3米,日前已很难寻觅它们的踪影。
北极最大的鲸是格陵兰鲸,其身长20米~22米,体重可达150吨。刚出生的小鲸一般有三四米长,重两吨左右。母鲸对它的孩子十分抚爱,遇到危险时就用自己的身躯保护小鲸,并发狂地挡住捕鲸船的攻击。
北极有一种形体较小、长相奇特的鲸叫一角鲸,体长仅4米~5米,重约900公斤~1500公斤。它的体形很奇特,头上长着一个约1米~2米的角。当地居民给它起了一个浑名,叫它独角兽。其实,一角鲸的“角”不是角,而是大牙,也有人称它一。人们研究一齿鲸特别对奇长的牙齿生理作用的研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北极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又名,。按动物学分类属哺乳纲,熊科。雄性北极熊身长大约240~350cm,体重一般为400~900kg,而雌性北极熊体形约比雄性小一半左右,身长约190~325cm,体重约200~500kg。成年北极熊直立起来高达3.3米,重达800公斤,在冬季睡眠时刻到来之前,由于脂肪将营养大量积累,它们的体重可达1000kg。北极熊的视力和听力与人类相当,但它们的嗅觉极为灵敏,是犬类的7倍;奔跑时最快速度可达60km/h,还能在海里以时速10公里游97公里远。熊掌可达30厘米宽,熊爪可超过10厘米。
北极熊头部相对来较长而脸小,耳小而圆,颈细长,足宽大,肢掌多毛,皮肤呈黑色。北极熊的毛是无色透明的中空小管子,但它的皮肤是黑色的,我们从它们的鼻头、爪垫、嘴唇以及眼睛四周的黑皮肤上就能看见皮肤的原貌。黑色的皮肤有助于吸收热量,这又是保暖的好方法。
北极熊是最有代表性和象征北极的动物,北极熊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熊科动物,也是体型第一的陆地食肉动物,虽然曾经在发现了751kg的,但科迪亚克棕熊只是的一个亚种,不属于独立的物种。所以,北极熊仍是最大的陆地。
北极熊是食肉动物,98%的食物都是肉类。它们主要捕食,特别是。除此之外,它们也捕捉、、海鸟、鱼类、哺乳动物,有时也会打扫腐肉。在夏季它们偶尔也会吃点浆果或者植物的根茎。在春末夏临之时,他们会到海边的地方来取冲上来海草补充身体所需的矿物质和维生素物质。由于北极熊将消化了大量的维他命A储存在其肝脏里,故其肝脏也有一定的毒性。
北极熊不相同于其他熊类,它们并不会冬眠,因为它们适应寒冷天气,它们那白色的皮毛与冰雪同色,便于伪装,而且又厚又防水。皮下的脂肪层可以保暖。除了鼻子、脚板和小爪垫,北极熊身体的每一部分都覆盖着皮毛。多毛的脚掌有助于在冰上行走时增加摩擦力而不滑倒。当然也不会畏惧寒冷甚至可以在冰水中前行数分钟之久。它们的嗅觉灵敏,可以捕捉到方圆1公里或冰雪下1米的气味。但由于在北极的水不是被冰封,就是盐份过多而不宜饮用,所以北极熊的主要液体来源为猎物的血液。
北极熊是天生的游泳健将,它体形呈流线型,善游泳,熊掌宽大犹如双桨,因此在北冰洋那冰冷的海水里,它可以用两条前腿奋力前划,后腿并在一起,掌握着前进的方向,起着舵的作用,一口气可以畅游四五十公里。北极熊经常跋涉上千公里觅食,累了就在浮冰上休息。
它们的祖先是,在大约两万年前的与棕熊分化。是当今世界上顶级食肉动物之一。体长270cm(230~330),平均体重550kg(350~1200kg),肩高115~180cm,是现存最大的陆生哺乳类肉食性动物,一般雄性体重450~650kg,较大的个体用后腿直立时,高超过3.5米,可平视。
有确凿证据证明的最大北极熊是一头雄性,1960年射杀于美国阿拉斯加西北部,站起来高3.9米,体长3.3米,肩高180cm,体重1002kg(2210磅)。此外还有1100kg、1200kg的狩猎记录,但没有得到权威认可。
白熊分布于欧洲北部三国北部、俄罗斯北部、美国阿拉斯加北部、加拿大北部和,栖居于北极附近海岸或岛屿地带。独居,常随浮冰漂泊。性凶猛,行动敏捷,善游泳,潜水。以、鱼及鸟、海象、腐肉、苔原植物等为食。
北极熊的毛
北极熊的毛非常特别,它们的毛是中空的小管子,看起来白色是由于光线的折射,散射,变成了白色的保护色。这些小管子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变成美丽的金黄色,而在阴天或有云的时候,毛管对光线折射和反射较少,人们就会看到白色的北极熊。这些小管子非常重要,它是北极熊收集热量的天然工具,这样的构造可以把阳光反射到毛发下面的黑色皮肤上,有助于吸收更多的热量,有了它,北极熊才能抵御北极的严寒,不过这种说法又被新的研究否定。
还有些观点认为:
毛的白色起到了保护色的作用,因为它周围的环境也是白色的,如果它到了另一个环境情况就不同了。
空心的毛防水隔热,因此北极熊才能生活在寒冷的极地。
人类肉眼所看到的“白色”,是因为毛的内表面粗糙不平,以致把得非常凌乱而形成的。
美国科学家马尔利姆·亨利着手研究了北极熊这一奇妙的现象。他通过观察北极熊的白毛,没想到这一看不要紧,亨利竟惊奇地发现,北极熊的毛不是白色的,而是一根根无色透明的小管子。这种毛好像一根根,但实际上是一个个空心的小光导管,只有紫外线才能通过,这就是北极熊捕集温度的“工具”。至于人的眼睛看到北极熊的毛色会呈现“白色”,是因为毛的内表面粗糙不平,把得非常凌乱,而且每一根毛都能把射入的太阳光散射开来,就使毛看起来是白色的。 另外,皮肤下面厚厚的脂肪层进一步把严寒隔绝在了身体外面。
北极熊的毛发在夏季虽然不像其他北极动物那样换成深色的夏装,不过也可能因为氧化作用而微微变黄。2005年7月,在芝加哥附近的里,几只北极熊的毛发竟然变成了郁闷的绿色!原来,那年芝加哥正经历着酷暑,潮湿与干热交替出现,炎热潮湿的气候让藻类欢天喜地,它们趁机钻进了北极熊那中空的毛发里,于是,便把北极熊的毛发染成了绿色……北极熊的前爪十分宽大,在游泳的时候宛如双桨,并掌握着前进的方向,而四只爪垫上都长有粗硬的毛发,不仅有助于保暖,还可方便它们在冰面上行走。
由于全球气温的升高,北极的逐渐开始融化,北极熊昔日的家园已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猎物也相应减少,另外,即便游泳技术再出色,它们也无法长时间地待在海里,日益开阔的海面更增加了它们溺弊的危险。北极熊的未来恐怕不得不依赖需要人类更多的保护措施。
《美国地质勘探》杂志在一篇报道中预测,由于全球变暖、北极冰面融化,到2050年地球上北极熊数量可能减少三分之二,其中地区的北极熊将绝迹。 美国鱼类和管理局2007年1月提议把北极熊列为《濒危物种法》保护对象。北极熊依靠冰面为平台猎捕海豹。人们认为,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冰面融化,严重危及北极熊的生存区域。
2004年,美国科学家在波弗特湾发现了4只被溺死的北极熊。作为声名远扬的超强游泳高手和整天在浮冰上来往穿梭的行者,溺死事件显然是对北极熊的&嘲弄&。
北极熊溺水事件在当时是令人难以置信的,然而,无独有偶,2006年,英国斯哥特北极研究所负责人朱丽安·多德斯韦尔称又发现了两只溺水的北极熊。她说:“我在(属于,距离北极只有约1000公里。)以东的海面看到两只北极熊,一只看起来已经死了,另一只也奄奄一息。”北极熊通常在冰盖边缘处利用捕食,多德斯韦尔说,这两只北极熊先前站在一块浮冰上,但冰块融化使它们溺水。
亲历者的一面之辞可能还不足以带来震撼的效果,2008年,科学家在美国西北海岸发现了9只正在海水中奋力挣扎的北极熊,并拍下了照片。
这9只北极熊是由美国矿产管理局的科学家发现的,当时他们正在阿拉斯加西北方的楚克奇海(Chukchi Sea)乘坐直升飞机进行海洋调查。科学家们发现这9只北极熊当时正在一处开阔的海域游泳,最远的一只离海岸已经有60英里了。科学家分析,北极熊可能是在一块浮冰上漂流过来的,现正在游向陆地或者另一处海冰。而卫星影像显示,这附近海域的海冰几乎都已消失了。这意味着这些北极熊同样面临溺毙的威胁。
科学家将北极熊溺水事件归咎于北极的退缩--海岸的海冰已向北撤退了260公里,这就意味着北极熊必须游过相当长的一段距离才能找到结实的冰层。
北极熊不是水生动物,它们的家在海冰上。在正常情况下,北极熊游四、五十公里是可能的,但是要游50~100km,它们恐怕就难以安全登岸了,还会有溺毙的危险。所以,善游泳的北极熊也是因为海中冰块分离开的长度超过了它们的游泳能力而被的。而且,漫长的海上寻食路导致它们精疲力竭、体温降低、抵抗力相当虚弱,如果碰到海里的大风浪,就很容易被淹死在海里。
科学家认为,在北极,类似这样的北极熊被淹死的情况很普遍,因为近20多年来,随着北极冰层不断融化,被迫长途寻找食物的北极熊数目已经明显增多。如果未来北极的冰层进一步融化,此类北极熊死亡事件或许还会增加。
捕猎北极熊受到了严格控制。北极的土著——,仍每年捕杀少量的北极熊。他们用北极熊的毛皮制衣。除了它那含量过高而有毒的肝,其他的都会被吃掉。
(学名Alopex lagopus)属于犬科的。别名或。的毛皮是国际毛皮市场上畅销的高档商品,因此北极狐成了人们竞相猎捕的目标。
北极狐额面狭,部很尖,耳短而圆,颊后部生长毛,脚底部也密生长毛,所以适于在冰雪地上行走,尾毛蓬松,尖端白色,身体略小于。北极狐毛皮既长又软且厚,所以北极狐可忍受严寒。冬天毛色为纯雪白色,仅无毛的鼻尖和尾端黑色,自春天至夏天逐渐转变为青灰色,特称“青狐”。
雄性体长约55厘米,尾长31厘米,体重3.8公斤;雌性53厘米,30厘米,3.1公斤。肩高在25-30厘米之间。
北极狐的食物包括、鱼、鸟类与鸟、浆果和
,有时也会漫游海岸捕捉贝类,但主食还是旅鼠。当北极狐闻到在窝的气味或听到旅鼠窝里旅鼠的尖叫声时,它会迅速地挖掘位于雪下面的旅鼠窝,当扒得差不多时,北极狐会高高跳起,借着跃起的力量,用腿将旅鼠窝压塌,然后将窝里的旅鼠一网打尽。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北极狐会自相攻击。
北极狐分布于的沿岸地带及一些岛屿上的苔原地带,能在零下50℃的冰原上生活。喜欢在筑巢,而北极狐的巢有几个出入口。当遇到暴风雪时,北极狐可以呆在窝里一连几天不出来。北极狐年年都为它的巢穴进行一些维修和扩展,以便能长期居住。夏天,当食物丰富时,北极狐会把部分食物储存在它的巢穴中。冬天,当巢穴中所储存的食物被消耗殆尽时,会跟踪北极熊,拣食所吃剩的残羹剩饭。所以冬天里北极熊身后总会有2到3只白狐在悄悄地跟踪。但当北极熊非常饥饿时,它也会攻击北极狐。
成年的北极狐交配后,会组成一个家庭,由公北极狐去找食物,而北极狐被饥饿的北极熊攻击时,失去公狐狸的家庭会另寻居住地或投靠别的北极狐,不少幼仔往往在这时候冻死。
(学名:Canis lupus arctos),又称白狼,是犬科的哺乳动物,也是的亚种,分布于北部、加拿大北部和北部。
一般比灰狼小,连尾巴长约3至5尺,成年的北极狼仅高3英尺;雄性比雌性的体型要大。它们肩膀的高度由25到31英寸不等;北极狼一般重逾100磅,一只成熟的雄性甚至可重达175磅。 曾经有一只被人类养的北极狼寿命长达18年;但是一般来说,在野外的北极狼的寿命只长7到10年。
像其他所有狼一般,是一群一群的集体捕猎动物的,通常是5至10只组成一群;它们大多捕食驯鹿和,但亦会捕杀、、、鱼类、和其他动物,有时甚至会攻击人类。
在冬季时,它们也会捕猎,因为在冬季时马鹿的长腿会陷入厚厚的雪中,让北极狼有极可乘,可以很轻易地就能捕猎到这种全球最大的之一。
由于冬季时植物稀少,它们会在很大的范围内徜徉捕猎,横越逾2600 km?的地方,并随驯鹿迁徙。
虽然人们一般认为很凶猛,但是对来说,北极狼是一种很的动物。
由于北极狼的居住地的泥土为,挖土极为艰难,因为北极狼通常都会用洞穴或洼地取代之;在5月下旬到6月上旬间,母狼会生下两至三只小狼,比灰狼迟了约一个月。一般认为,北极狼每一胎所生下的小狼之所以比灰狼的一胎小狼数目小是因为北极能够捕猎到的食物较少。它们的小狼会在母体中待约63天。小狼出生后会跟随母狼2年,然后就会开始独立。
北极狼主要分布在,包括加拿大北部和北部。北极狼是灰狼唯一在其原始分布地的亚种;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在它们的天然栖息地遇到人类的机会不大。
北极狼保护区(White Wolf Sanctuary)是一个位于奥勒冈州的的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内的北极狼密度为每40英亩8至10只北极狼,这些均为获救的受伤、有缺陷或被弃的北极狼。
据统计,现时全球只有约一万只的北极狼生存,因此它们被列为二级濒危动物。「动物不是物」,这个观点是什么意思?
这是德国民法典90a条的一句话
按投票排序
《德国民法典》
第90条 【概念】  本法所称的物为有体物。  第90a条 【动物】  动物不是物。它们由特别法加以保护。除另有其他规定外,对动物准用有关物的规定。“这一条文是通过日民法修正案而生效的。并为此将《德国民法典》第一编总则编中的第二章“物”重新命名为“物,动物”。从而将动物排除在一般意义上的物之概念之外。《德国民法典》该条文的修改,乃是基于动物保护的需要,是伴随着强大的动物保护呼声和压力而在法律上采取的必要回应措施。与此相关的条文还有第251条第2款第2句:治愈受害动物所发生的费用,不因其明显超过动物价额而为过巨;第903条第2句:动物的所有人在行使其权限时,应遵从关于动物保护的特别规定。动物的范围既包括野生动物,也包括家养动物。在野生动物层面上,既然德国已有专门的立法予以保护,为何还要在民法典重新规定。”()之所以把动物有条件的排除从物权的客体出去,是出于保护动物的需要,赋予其一定的主体资格。我国学者杨立新曾经研究过“物格”理论,主张动物享有一定的物格。不过这个理论并没有太多的人支持。
动物是不是物,是有争议的问题。主流观点是,动物是种特殊的物,应特殊对待。具体的话可以参见 《动物法律人格之否定——兼论动物之法律“物格”》
杨立新、朱呈义这篇文章应该能给你个具体的分析
德国民法在日以前,将动物视为物。由于常受指责此种“物的性质”忽略了动物的特殊性,德国民法乃于修正的第90a条规定:“动物非物。动物以特别法保护之。在未有特别规定时,应准用有关物的规定。”既然此条规定“动物非物”,那么动物是什么呢?我国学者高利红认为,依此规定,既然动物不是物,动物就不是客体,不是客体就只能是主体。(见高利红:“动物不是物,是什么?”
)此种认识显然是荒谬的。应当认为,此项规定并不是将动物人格化或当成权利主体,而是旨在表示对有生命之“物”的尊重,依此规定,动物的所有人不得任意处分动物。在德国民法上,应该认为,动物仍然是“物”,只是对动物的支配,应受其相应特别法的规范,受到一定的限制。
如果动物是物的话,那日本人不就是内蒙古日报数字报刊平台-北方新闻网-内蒙古人的新闻主页-内蒙古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第06版:社会新闻
&&标题导航
&&按期查询: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这是啥动物?像猫又像豹
  本报巴彦淖尔2月22日电&&2月21日,笔者在巴彦淖尔市五原县森林公安分局野生动物救护站看到,民警正在饲喂一只被救治的草原斑猫。  2月16日,套海镇永生村农民李根宝正在地里转悠,忽然发现地里卧着一只既像猫又像豹的动物,右腿受了伤。李根宝回去叫了几名村民,大家一起用网将它网住。虽然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但这几年有关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太多了,李根宝觉得它可能是一只珍稀动物。于是,李根宝将“猫豹”抱回家,发现它伤得不算严重,赶紧找出棉签和药粉,给它进行了简单清洗,随后,李根宝赶紧给森林公安分局打了电话。  通过野生动物图谱对照,民警确认,这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草原斑猫。民警对李根宝的救助行为给予高度赞扬。随后将草原斑猫带回野生动物救护站,并请来兽医诊治,同时派专人看护和喂养,准备待其伤痊愈后放归大自然。(唐国忠&&马桂琴)
请您选择其他数字报纸 内蒙古日报(汉文) 内蒙古日报(蒙文) 北方新报 北方经济报 北方周末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这是什么动物 英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