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预警埃博拉病毒的预防措施,如何预防?

埃博拉病毒病防治知识宣传
发表时间: 13:07&&&&浏览次数:0
&&&&字号:&&&&
1.什么是埃博拉病毒病?
埃博拉病毒病(以往称作埃博拉出血热,以下简称埃博拉) 是一种严重且往往致命的疾病,病死率最高可达 90%。该病可侵 犯人类和其它灵长目动物(猴子、大猩猩和黑猩猩)。 &&&&&&&1976 年,在同时发生的两起疫情中首次发现埃博拉病毒, 一起发生在刚果民主共和国靠近埃博拉河的一个村庄, 另一起出现在苏丹一个边远地区。
&病毒的起源尚不得而知。 但基于现有证据, 人们认为果蝠(狐蝠科)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
2. 人是如何感染这一病毒的?
人类通过密切接触感染动物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他体 液而感染埃博拉病毒。在非洲,人们因处理受感染患病或者死去 的热带雨林中的黑猩猩、大猩猩、果蝠、猴子、森林羚羊和豪猪等而导致感染。很重要的是要减少接触高危动物(即果蝠、猴子或猿),包括捡拾在森林中发现的死亡动物或处理其生肉。
一旦有人与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动物发生接触, 就可能在社区 造成人际传播。当人们通过破损皮肤或粘膜与感染者的血液、体 液或其它分泌物(粪便、尿液、唾液和精子)直接接触时就可导致感染。 当健康人的破损皮肤或粘膜接触被埃博拉病人的血液和 体液污染的环境或物品(如脏衣物、床单或者用过的针头)时,也可发生感染。
医务人员在救治埃博拉病人时如果没有穿戴合适的个人防 护装备,就可能会接触到这一病毒。卫生系统各个层面(医院、 诊所和卫生站) 的医疗卫生保健人员都应当了解该病的性质及传 播方式,并严格遵守所推荐的感染控制防护措施。
在埃博拉死者葬礼时,人们与死者尸体直接接触,也是埃博 拉病毒传播的重要方式。因此,人们在处理埃博拉死者尸体时, 必须穿戴具有较强保护性的防护服和手套,并将死者立即埋葬。
只要病人血液和分泌物中带有埃博拉病毒就会具有传染性。 因此,感染的病人应由医护人员密切观察,并进行实验室检查, 以确保在出院回家前病人体内不再有该病毒的存在。 当医护人员 确定病人可以回家时,病人就不再具有传染性,不会对社区中的 其他任何人造成感染。 男性在康复后仍可能在长达 7 周的时间内通过其精液将病毒传给性伴。因此,男性康复后至少在 7 周内要避免性交,或者在康复后 7 周内进行性交时要戴安全套。
&3. 哪些人的感染风险最高?
出现疫情时,感染风险较高的人员为:
(1)医务人员;
(2)与病人有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或其他人;
(3)在葬礼过程中直接接触死者尸体的人员;
(4)在雨林地区接触了森林中死亡动物的人。 需要开展更多研究, 以了解免疫受损者或者伴有其它基础性 疾病的人员是否比其他人更容易感染该病毒。
在诊所和医院、社区集会或家中,均可通过采取保护性措施 而减少暴露于病毒的机会。
&4. 埃博拉病毒感染的典型症状和体征是什么?
&典型症状和体征包括突起发热、极度乏力、肌肉疼痛、头痛 和咽喉痛。 随后会出现呕吐、 腹泻、 皮疹、 肾脏和肝脏功能受损, 某些病例会同时有内出血和外出血。
临床检验结果包括血液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降低, 肝酶升高。
潜伏期 2-21 天。病人一旦开始出现症状,就具有传染性。 病人在潜伏期内没有传染性。
&埃博拉病毒感染只有通过实验室检测才可确认。
5. 人们应当何时就医?
当人们曾经去过已知存在埃博拉病毒病的地区, 或者与已知 或疑似患有埃博拉病毒病的人员接触过,并且开始出现症状时, 就应当立即就医。
当怀疑病人患有该病时,应当立即向最近的卫生机构报告。 及时就医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同时应立即启动感染 控制程序,以控制疾病传播。
6. 对埃博拉病毒病如何治疗?
&严重病人需要进行强化的支持性治疗。 病人往往会出现脱水, 需要静脉或者口服补液进行电解质补充。 目前并没有特异性的治疗方法。
有些病人在得到适当的医治后可康复。
为便于控制病毒的进一步传播, 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应当与 其他病人隔离开来, 并由采取了严格感染防护措施的卫生工作者 对其进行治疗。
7. 我可以做什么?该疾病可以预防吗?
&目前尚无获准使用的埃博拉疫苗。 有几种疫苗正在进行临床 试验,但目前尚无任何疫苗可用于临床。
提高对危险因素的认知,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是减少发 病和死亡的唯一方法。
预防感染和传播的方法 虽然最初的埃博拉病例是通过处理受感染动物或其尸体而 引起的感染,但续发病例感染往往是由于直接接触病例体液,或 不安全的病例管理和丧葬操作造成的。
本次暴发主要是通过人间传播扩散造成。采取以下措施可以帮助预防感染,限制传播:
(1)了解疾病的性质、疾病是如何传播的以及如何防止其 进一步扩散的知识
(2)遵从国家卫生部门发布的指引性文件
(3)如果怀疑周边的人感染了埃博拉病毒,鼓励并支持他 们到医疗机构寻求医学治疗
(4)处理埃博拉死亡病例时必须穿戴合适的防护设备 此外,在受影响的热带雨林地区,个人应该减少与高风险感 染动物的接触(如:果蝠、猴子或猿)。如果怀疑某动物已被感 染,则不要再去处理它们。动物制品(血和肉)被食用前应确保 煮熟。
&8. 医务人员情况如何?面对诊疗护理病人带来的高风险, 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治疗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的医务人员比其他人群面临的感 染风险更高。
(1)除采取标准防护措施外,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采取所推 荐的感染控制措施,避免与病人的血液、体液或者受到埃博拉病 毒污染的环境或物品发生接触 (比如病人的脏床单或者用过的针头)。
(2)医务人员应充分了解该疾病以及如何安全地进行病例 的临床管理。
(3)应使用防护服、手套、面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等个 人防护装备。
(4) 除非已经恰当消毒, 否则个人防护装备不应重复使用。
(5)应在诊疗护理每一例疑似病例后都更换手套。
(6) 侵入性操作程序使医生、 护士和其他人更容易被感染, 应当在严格的安全条件下进行。
(7)埃博拉病人应进行隔离治疗。
9. 如何看待某些食物可预防或治疗感染这类传言? WHO 强烈建议,人们应从公共卫生当局获取埃博拉方面的 可靠健康建议。
由于没有针对埃博拉的特异性药物, 最佳治疗方法就是由医 院卫生工作者在严格的感染控制程序下, 对病人提供强化支持性 治疗。根据推荐的防护措施可以控制进一步感染。
10. WHO 如何在疫情期间保护健康?
&WHO 向各国提供技术建议,以防范及应对埃博拉疫情。 WHO 采取的行动有:
(1)开展疾病监测,在区域之间共享信息,监视疫情发生 动态
(2)一旦出现疫情,对调查工作及疫情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比如在现场协助进行病例搜索,并追踪疾病传播模式
(3)对预防和治疗方案提出建议
(4)根据有关国家请求,派遣专家并提供卫生物资(比如 供卫生工作者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品)
(5)加强沟通,提高人们对疾病性质以及控制病毒传播的 防护措施的认知
(6)启动区域和全球性专家网络,应要求提供支持,减轻 可能带来的国际健康影响及对旅行和贸易的影响
11. 在疫情期间,卫生官员报告的病例数字为什么会有起伏 不定的情况?
在出现埃博拉疫情时, 疫情发生国公共卫生当局报告发生的 病例数和死亡数。这些数字可能每天都会变化,病例数既包括疑 似病例数,也包括实验室确诊病例数,有时疑似病例数和确诊病例数合在一起进行报告,有时会分开报告。因此,疑似和确诊病 例数之间可能会发生变化。
&分析病例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加上其他的信息,对评估公共 卫生形势并确定要做出的适当反应很有帮助。
&12. 发生疫情时出行安全吗?WHO 有何旅行建议? 在疫情期间,WHO 定期评估公共卫生形势,并在必要时提 出旅行或贸易限制的建议。
由于埃博拉的人际间传播是由于直接接触感染病人的体液 或分泌物造成的,因此旅行者感染的风险很低。 WHO 的一般性旅行建议:
(1)旅客应避免与病人发生任何接触。
(2)前往受影响地区的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 WHO 推荐的 感染控制指南。
(3)曾在最近报告病例的地区停留过的任何人,均应了解 疾病的症状,并在出现疾病最初迹象时求医。
(4)为从疫区归来且出现相关症状的旅行者提供诊治服务 的临床医生,要考虑患者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可能性。 13. WHO 对于当前西非埃博拉疫情的风险评估结论是什么?
&& 通过跨境旅行造成相邻地区国家传播的风险高 相距稍远的非洲地区存在中等风险 非洲以外国家传播风险低。
14. WHO 对于个人旅行和交通的风险评估结论是什么?
&从感染国归来的旅行者和商人风险极低。
探亲访友人群感染风险低(除非直接接触患者/死者尸体/感染 EBOLA 的动物)
与患病的人共同乘坐交通工具感染风险低 (但要对接触者进行追踪)
如果按照基本医疗规范进行防护, 在疫区工作的医务人员感 染风险很低
     预防埃博拉科学小常识 日
【导语】:据世界卫生组织通报,截至10月底,全球埃博拉出血热病例达10141例,死亡4922例,埃博拉疫情在全球引起广泛关注。埃博拉有哪些病症,市民应该怎样预防?
据世界卫生组织通报,截至10月底,全球埃博拉出血热病例达10141例,死亡4922例,埃博拉疫情在全球引起广泛关注。
&&&&& 埃博拉疫情仍然主要发生在西非国家,但存在向周边国家蔓延的风险。小编带大家科学认识埃博拉。
本地宝综合
1.“埃博拉”是什么?
埃博拉(Ebola virus)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1976年,埃博拉病毒就肆虐刚果民主共和国;1979年,埃博拉再次在苏丹暴发。两次暴发,造成数百人死亡。就当时来说,医学界尚对埃博拉病毒的认识处于空窗期。
2.“埃博拉”是通过什么传染的?
现各种证据证明,人类通过密切接触感染动物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他体液而感染埃博拉病毒;另最新研究也表明,飞沫也是其有效传播方式之一。
3.得了“埃博拉”,会出现什么症状?
“埃博拉”病毒潜伏期可达2至21天,通常只有5至10天。典型症状包括突起发热,极度乏力、肌肉疼痛、头疼和咽喉痛;会出现呕吐、腹泻、皮疹、肾脏和肝脏功能受损、某些病例会同时有内出血和外出血。病人一旦出现症状就具有传染性,且病死率很高,但病人在潜伏期内并没有传染性。
4.接触埃博拉出血热患者后,多长时间不出现症状是安全的?
目前认为,埃博拉出血热的最长潜伏期为21天。如果没有出现临床症状,则可排除发病可能。
埃博拉相关链接
欢迎关注“深圳本地宝”公众号,更多实用资讯等你发现!
首页上一页1共2页
【导语】: 埃博拉是地球上死亡率最高的瘟疫,截至2014年12月中旬,埃博拉病毒感染人数逾1.8万,超过6915人死亡。昨天,腾讯QQ、腾讯公益、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和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
【导语】: 目前深圳口岸全部使用了红外体温视频监测系统,用于应对埃博拉病毒等相关问题。深圳检验检疫局严格甄别发现来自疫区的重点旅客,8月以来甄别发现了来自疫区或21日内有疫区旅行史的重点?
【导语】: 据印度媒体报道,一名26岁的印度人经检测确认感染高度危险的埃博拉病毒,这是该国首次发现埃博拉病例。该男子随身携带一份由利比里亚政府出具的埃博拉“治愈”证明。
【导语】: 据世界卫生组织通报,截至10月底,全球埃博拉出血热病例达10141例,死亡4922例,埃博拉疫情在全球引起广泛关注。埃博拉有哪些病症,市民应该怎样预防?
【导语】: 近日,坊间出现了“来自非洲需要隔离21天”的说法,对此,广东省疾控中心副主任林锦炎回应“不存在”。
   “来自非洲要隔离21天”是谣传
【导语】: 自3月起,全球已有5000人因感染埃博拉病毒而死,人人谈起色变,埃博拉到底会不会袭击深圳?埃博拉在深圳大流行的概率有多高?深圳目前尚未接到埃博拉疑似病例报告。
【导语】: 为进一步提高防控埃博拉联防联控机制的应急响应与处置能力,28日下午,深圳市政府举办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应急响应和处置综合演练。据悉,本次演练参照广东省演练的模式,采取指挥中心桌面?
【导语】: 深圳一旦发现疑似埃博拉病例如何处理?首先将经“120”转运至埃博拉定点收治第三人民医院隔离医学观察,采样送@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进行筛查检测,发现疑似病例深圳市政府
团购价:68元折 扣:0.8折原 价:825元已有4人购买[]团购价:158元折 扣:6.4折原 价:245元已有1人购买[]
网友关注排行1、拍下二维码视频随身看
试试手机扫描二维码下,继续观看该视频!
2、下载移动客户端
扫一扫快速下载客户端!
3、关注微信
有惊喜哦!防控埃博拉,我们能做啥?
日09:05&&&来源:
近日,美国芝加哥拉什大学医疗中心,护士肯尼?罗德曼和弗雷德?色拉芬向照顾埃博拉病毒患者的护士们演示正确的防护步骤,以避免和减少因照顾埃博拉患者而感染病毒的几率。
埃博拉疫情仍在全球无情肆虐,已从非洲扩散至欧洲和美国。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因埃博拉病毒死亡人数已超过4500人,累计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估计超过9000例,其中,西非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几内亚3国受影响最为严重。究其原因,一位在疫区工作的科学家宣称,部分在于病毒发生变异、传染性更强,使埃博拉病毒感染成为一种“高死亡率的疾病”。世卫组织最新预测,到今年底,每周可能会有5000至1万个感染病例。
病毒发生变异&防护措施更严
埃博拉病毒之所以让全球恐慌,是因为它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出血热的烈性病毒,其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感染者症状与同为纤维病毒科的马尔堡病毒极为相似,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体外出血、发烧以及70%以上的死亡率。
美国过敏性和感染性疾病国立研究院科学家彼得?贾哈灵近日表示,今年出现史上最严重的埃博拉疫情大暴发,可能是因为这种致命性病毒变得比之前更容易传染。他解释说,他的医疗团队现在疫区中心――利比里亚工作,他们发现埃博拉病人的病毒载量远高于之前的病例。
目前,美国已出现两例本土感染埃博拉病毒病例,这令美国民众担忧该种致命性病毒有进一步扩散的可能,个别地区甚至出现过激事例。10月17日早晨,一名近期去过西非的女子在五角大楼停车场出现呕吐症状,出于预防的考虑,当局暂时关闭大楼入口并封锁停车场,数小时后被证实是虚惊一场。
据外媒报道,世卫组织全球预警与防范干事伊莎贝尔?纳托尔当地时间10月16日发表声明说,埃博拉疫情已导致427名医务人员感染,其中236人丧生。世卫组织承诺,将加大努力,防止病毒扩散到西非3个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外。
美国过敏性和感染性疾病国立研究院院长19日表示,针对治疗埃博拉病患,美国医院的新指导方针正在研拟中,新的指导方针将更为严格,例如,它将要求工作人员确保皮肤和头发要完全遮掩。
一位援非专家表示:“埃博拉迟早会输入到其他国家,如果西非的埃博拉病毒控制不住。而西非的埃博拉病毒控制目前还是存在难度,毕竟这里的条件落后,再加上人感染埃博拉后,前3天基本没有症状,但已具有传染性,埃博拉病毒就这样悄悄地传播着,一旦发病,基本没有药物可治疗。”
北京防疫布控参照奥运级别
据分析认为,人口大国中国和印度属于受威胁较低的地区,英国和法国则是威胁较高的地区。尽管英法是高威胁地区,但它们防范埃博拉病毒的准备做得比较好,而中国和印度,尤其是印度,防范相对薄弱,一旦暴发埃博拉疫情将是巨大灾难。
虽然当前埃博拉在西非肆虐,但地球上的其他国家都在做着防控准备,中国也不例外,中国还派遣了医疗队赴非洲疫区防控埃博拉。
北京市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近日表示,就下月召开的APEC会议疫情防控,北京将参照“奥运级别”执行,针对公众关注的埃博拉疫情防控,也将明确纳入APEC会议的防控保障范围。
“防控埃博拉需要讲究科学防控,否则会导致灾难。虽然我们经历过非典,但是埃博拉的防控与非典不同,连穿隔离衣的方法都不一样。”一位病毒学专家表示。
疾控专家认为,参会来京人员来自西非疫情集中国家的可能性较小,因此由于会议召开而将埃博拉病毒“带入”北京的概率很低。
我国卫生部门已先后下发3个版本的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各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机构也针对埃博拉防控,进行了多次演练,佑安、地坛医院被指定为埃博拉定点收治医院。
在目前埃博拉的防控方案中,包括要求医院接诊发热病例时询问是否有西非国家工作史、旅行史等。北京还将对西非疫情国家入境者作医学排查,并掌握西非入境人员在京信息;口岸卫生检疫部门将每天向北京市卫计委通报查验、疾病监测和旅客登记信息等。
目前,北京尚未接到过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不过,按规定,从非洲归来,体温达到37.3度就可以诊断为留观病例。截至目前,北京已排除30余起埃博拉留观病例,所有留观病例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研制药物疫苗&全球共同行动
当埃博拉病毒跨过地中海、飞越大西洋,登陆欧美的一刻,疫情已经不是局限于西非的公共健康危机,它已成为国际社会在非传统安全领域面临的共同挑战。
解放军302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赵敏教授表示,每种传染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规律,一旦发生,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均经历发生、发展、控制甚至消亡等阶段。由于传染病都有一定的潜伏期,从感染到出现症状需要一定的时间,短者几小时,长者达数天、数周、甚至数月,如埃博拉的潜伏期为2天到21天,处于潜伏期的病人(可能已经具有传染性)常规测体温等措施并不能被筛选出,因此,应根据不同传染病的特点,采取科学理性的措施来应对,做好预防。
人类对埃博拉病毒普遍易感,发病主要集中在成年人,这和暴露或接触机会多有关。根据目前的调查,埃博拉病毒很可能是通过与动物接触而传染给人的。埃博拉病毒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主要有3条途径:接触传播、注射传播及性接触传播。
赵敏教授提醒,民众一旦出现发热等症状,有疫区逗留或接触病人、动物等病史,要及时到专业医院就诊。一旦发现病人就要启动相应的应对预案,分级别进行防控,采取合理的隔离措施,保护感染者并对可能受到感染的对象进行医学观察。
中国疾控中心移动实验室检测队前方工作组副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表示,中国已紧急启动相关项目的研究,抗击埃博拉药物和疫苗的研制正在进行中。目前疫情虽然在非洲地区暴发,但埃博拉出血热不能只被看为非洲病,这是世界病。从传染病防控角度,需要长期的前瞻性布局。
世卫组织也表示,目前病毒感染范围在不断扩大,而且还没有研制出有效的疫苗,因此,全世界都将希望聚焦于正在申请中的药以及疫苗的效果。其中之一是由日本富士公司研发出的一种抗流感药物“Favipiravir”,目前已开始给法国及德国的患者进行用药。
美国医学研究机构即将对加拿大研发的埃博拉疫苗开展早期临床试验。加卫生部长罗娜?安布罗斯希望,该疫苗能够阻止埃博拉病毒的传播。据悉,对健康人群开展的此项临床试验至少需要两个月时间,即使试验成功,也还需要进一步试验,因此该疫苗部署到前线医护人员的时间尚不确定。而由美国过敏和传染病国家研究院和葛兰素史克合作开发的另一个埃博拉疫苗,目前正在英国、马里和冈比亚进行一期临床试验。
人与人之间3种传播途径
根据目前的调查,埃博拉病毒很可能是通过与动物接触而传染给人的。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主要有3条途径:
一是接触传播。直接接触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的人或动物的血、尿、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等就有可能被埃博拉病毒感染。埃博拉病毒在死亡病人的尸体里仍可以存活数日,接触死亡病人的尸体和血液也可以被感染。
二是注射传播。1976年,当时的扎伊尔医院每天早晨只给门诊部发5个注射器,使用后只是经过简单冲洗就给下一个患者使用。1976年埃博拉出血热暴发期间,249例患者中有80多人因在医院使用了未经消毒的注射器而被感染。
三是性接触传播。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精液中可以检测到埃博拉病毒。即使一些患者恢复,有报道在恢复后2~3个月精液中仍检测到埃博拉病毒。1976年埃博拉出血热流行中,一例患者的多名性伙伴被感染。
1989年美国从菲律宾购进的一批猴子因感染埃博拉病毒陆续死亡。当时的研究人员观察到埃博拉病毒可能通过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导致猴子感染。但是,到目前为止,埃博拉病毒在人间的传播尚无直接经呼吸道传播的证据。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党员学习微平台”
(责编:姜萍萍、杨丽娜)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埃博拉病毒的预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