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介子..苏子.莱菔子有没降血脂作用.是什么?有什么 作用?

“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汤”是很好的“去污剂”【
  现代人总喜欢“排毒”,除了萝卜之外,海带、芹菜、梨等,所有膳食纤维含量高的水果蔬菜,都可以帮助通便,从而达到排毒的效果,但还是萝卜的作用最直接,生吃可清肺、胃之热,熟吃可去脾、肠之积。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的调查报告显示,目前中国60岁以上的人群中,有“代谢综合征”的达到五分之一,而且近年来,“代谢综合征”还在日趋年轻化,尤其需要关注的是中年白领,其实他们习以为常的胖和疲劳,都可能已经是“代谢综合征”的表现了,而“代谢综合征”患者发生冠心病、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危险是普通人的3倍。  对于有“代谢综合征”的人,虽然有前面说的虚的问题,但仅仅吃补肾药是不够的,还要有针对体内污垢的“去污剂”。什么是“去污剂”呢?  过去有个名方叫“三子养亲汤”,现在药店里有成药,它的组方对我们很有启示,是由白介子、苏子、莱菔子组成的。  这三个“子”我们在食物中其实也经常能见到,如烤肉时包肉的苏叶,它的籽儿就是苏子;冬天北方要腌芥菜疙瘩,“白芥子”就是芥菜的籽儿;莱菔子大家熟悉,就是萝卜籽儿。其中,苏子是降气的,莱菔子是下气祛痰的,白芥子是促痰排出的,而且三个“子”都是温性的,原方是用来治疗老年人消化功能差,吃多了,饮食不化,导致痰湿存于体内。  这个方子非常适合“代谢综合征”的人灵活应用。因为“代谢综合征”本身就是一种衰老的表现,即便你罹患它的时候刚过四十岁,但从代谢机能上和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无异,而那些存留在体内不能及时代谢出去的东西,是需要有火力燃烧和推动的。我们前边讲了,十个胖子九个虚,相比他们超标的体重,胖子一般都是阳虚的,所以驱除他们体内的痰湿,也就是污垢,一定要选择温性的“去污剂”,因为痰湿是阴性的,非温热性的,非阳热性的药物不能运化出去。  我因为出版《不上火的生活》一书,在北京电视台做“养生堂”节目之后,有一次出门被旁边的人认出来,是个50多岁的男子,他说看了我书中说的“上床萝卜,下床姜”后,家里每天都买萝卜,都是象牙白萝卜,买回来就切成三段,每天睡觉前用白水煮一节,蘸点酱油当零食吃。就这么吃了一个多月,发现自己“痰多的毛病没了,而且走路也不再呼噜喘气,有劲儿了”。  他的体会很到位,而且吃萝卜的方法也正确。要知道,萝卜如果生吃的话,可以去上焦的热和痰,比如我们春天的时候因为天气燥热流鼻血,或者干咳、嗓子疼,吃生萝卜和梨就比较合适;而如果你明显地感到自己消化不好,或者知道这顿又吃多了,问题一般出在中焦。煮熟的萝卜,也就是熟的莱菔子,解决的就是位于中焦的脾胃问题。  这个吃萝卜吃好了的男同志,其实就是把“三子养亲汤”改良了,如果你的问题比他大,除了自我感觉之外,“代谢综合征”的指标一应俱全,那也完全可以用这三个“子”做个“去污剂”,每个“子”3克,一共不超过9克,像煎中药一样,煎汤吃一两个星期。  只要你不是体质虚到非得人参托着才有力气,只要你不是十分消瘦,而且总有手脚心热那种阴虚证状,“三子养亲丸”确实能够起到改善“代谢综合征”的作用,这也体现了金元四大家中张从正的治病理论:“不补之中有真补存焉。”这个方子虽然全是老百姓打食、消食的东西,却能调动出身体的潜力,使人浑身清爽,原因很简单:它驱除了体内的脏东西。  现代人总喜欢“排毒”,除了萝卜之外,海带、芹菜、梨等,所有膳食纤维含量高的水果蔬菜,都可以帮助通便,从而达到排毒的效果,但还是萝卜的作用最直接,生吃可清肺、胃之热,熟吃可去脾、肠之积。
=====================================
怪病顽疾痰作祟,“三子养亲”挖病根
给我抄方的学生时常感慨,一天门诊下来,就像是参加大考一样。抄方的学生尚且发出如此感慨,我更加如临深渊,谨慎的对待每一位患者。学生考不好,大不了重头再来,但是医生诊不好,那就失去了患者与医生之间最可贵的信任,怎敢有丝毫的懈怠呢?
现在流行的“求医不如求己”的观念,虽然愿望是好的,但在我看来,实在是对医生一个极大的嘲讽。事实上,患者与医生的信任关系,对于疾病的治疗至关重要。患者增加一分对医生的信任,疗效会增加很多。这种现象在复诊的病人身上表现非常明显,有的还成为了很好的朋友。这就是信任的力量,信任可以带来健康。
不少朋友问我,现代人怎么这么多怪病啊?您又是怎样一一对症治疗的呢?临床上的疑难杂症,确实也考验着每一位医生的功力。一般的病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入手治疗,大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可是面对奇症怪症,常规的治疗方案就解决不了了。那么到底有没有一个简单的方法来统治这些疑难杂症呢?古代的大医家,经过临床总结,得出“怪病治痰”的学术观点。记得早年给老师抄方时,老师在面对一些棘手的怪病时,常常会开一些简单的小药方。这样的小方,往往收效甚佳。让我受益匪浅。从那时起,我也有意识的把老师的思路运用到自己的临床中来,慢慢也变成了一个善治疑难杂症的医生。同时,也印证了怪病治痰理论的正确性。&
在以前的文章中,我就提出了扶阳祛湿的养生治疗方案。使更多的人意识到湿浊才是现代人最大的健康顽敌。这也是我反复强调“阳气不足,湿邪不去,吃再多药品补品都如同隔山打牛”的意义所在。老百姓都知道治病要除根,那么怎么才能出病根呢?其实祛除痰湿就是在挖病根,哪怕是认为不治之症的恶病,都能通过这种治疗取得明显效果。道理很简单,痰湿是滋生疾病的温床,祛除痰湿,改变人体的内环境,很多疾病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关于除湿,我也介绍过不少方法。例如薏米红豆汤、锅巴、面包干等。这些都是侧重于食疗的。对一些体内有湿邪但还没形成疾病的朋友使用起来有着很好的效果。但是体内湿邪过重,已经引发了各种顽疾怪病的朋友,就需要使用这篇文章里我介绍的方法了。
这个方法也很简单,叫做三子养亲汤。就是用炒莱菔籽、炒白芥子、炒苏子打粉冲服。有化痰、理气、除湿、温中、降逆的功效。简单的三样中药,既清除了体内的湿邪毒素,又疏通了经络调养了气血,还增补了脾胃功能。对于咳嗽、痰湿、哮喘、湿疹、高血脂、脂肪肝、脂肪瘤、疤痕体质等慢性病有着非常显著的疗效。这三味药在中药店都能买到。炒莱菔籽150g、炒苏子150g、炒白芥子100g,在药店打成细粉。每次服用5g,一天三次,服用一个月为一疗程。用开水冲服,这个药没什么异味,稍微有点辛辣。苏子和莱菔子有温中理气的作用,白芥子主要是化痰除湿。此方还对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带下病等妇科顽疾有很好的疗效。
三子养亲汤在临床应用上,犹如常山赵子龙的一条长枪,使用起来可以说是一当十,所向披靡。&
我在天涯网开帖子解答网友提问的时候,时常被帖子里五花八门的病所震动,不禁感叹人活着是多么不易,健康才是我们最大的财富。人与人的身体状况、生活环境、性格性情等千差万别,所以也就有了繁多复杂的症状。作为医生,一定要抓住疾病的共性,不但对症施治,更要辨因施治,才能直捣病灶。三子养亲汤,顾名思义,就像三个孩子孝敬父母一样,我们的身体,有了这三味药的时时守护,才能真正做到治病除根,养生固本。
============================================
三子养亲汤治好了脂肪瘤
古代有个方子,叫三子养亲汤,方子就是用苏子、白芥子、莱菔子三个药组成的,方中选用白芥子温肺利气,快膈消痰;紫苏子降气行痰,使气降而痰不逆;莱菔子消食导滞,使气行则痰行。“三子”系均行气消痰之品,根据“以消为补”的原则,合而为用,各逞其长,可使痰消气顺,喘嗽自平。本方用三种果实组方,以治老人喘嗽之疾,并寓“子以养亲”之意,原书云:“三士人求治其亲,高年咳嗽,气逆痰痞,甚切。予不欲以病例,精思一汤,以为甘旨,名三子养亲汤,传梓四方。”正如吴鹤皋云:“奚痰之有飞霞子此方,为人事亲者设也。”(《医方考》)故以“三子养亲汤”为名。创立这个方子的韩飞霞是位高人,他是位道家人物,创立的这个方子是个千古名方。当老人咳嗽痰多气逆的时候,大家可以一试。方子是:苏子六克、炒莱菔子六克、炒白芥子三克,熬水成两碗,第一次烧十分钟,第二次烧十五分钟,混合后早晚各一碗。
下面讲讲我爸爸用了这个方子后的意外收获。我爸爸以前得过肺结核,吐过血,经住院治疗后稳定了,现在的情况是每天咳嗽多痰,有时还会咳出点血来。去年年底的时候,爸爸背上长了个脂肪瘤,有馒头那么大,去医院看了看,医生说是良性肿瘤,一般要动手术,但鉴于爸爸年纪比较大,而且脊椎有问题,不能打麻药,若没有明显增大,就不要动手术了。脂肪瘤从中医角度讲就是痰核,根源还是肺的问题。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看到了罗大伦博士的博客中提到的三子养亲汤,本意是想治疗爸爸的咳嗽多痰,我想既然那个包是痰核,只要咳嗽多痰治好了,那个痰核也就能消了。我就照方子到药店买了这三味药,价格很便宜。爸爸服了一个月,他说吐出了好多痰,感觉背上的包原先是硬块,过了一段时间就软化了,再就是面积缩小了。两个月下来完全消失。我想这方子即使不能治疗咳嗽多痰,若能治好背上的包也很好呀。这真是意外的惊喜!在爸爸服用这个方子之前,我看了一些中医的经络书,手臂上的尺泽穴是治疗肺病的要穴,就用手诊仪给爸爸的尺泽穴治疗过。相当于针灸的效果。结果是每次做过之后,感觉痰很容易吐出,并吐出了好多痰,还放了很多屁,背上的包也小了点,我觉得这是好现象,就三天两头地去给爸爸用手诊仪治疗。后来就用这个三子养亲汤来代替了。效果是一样的。我感觉中医真是博大精深,很多慢性病,西医是没有办法的,但是可以通过中医的慢慢调理,还是有希望获得健康的。
三子养亲汤一般的病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入手治疗,大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可是面对奇症怪症,常规的治疗方案就解决不了了。那么到底有没有一个简单的方法来统治这些疑难杂症呢?古代的大医家,经过临床总结,得出“怪病治痰”的学术观点。记得早年给老师抄方时,老师在面对一些棘手的怪病时,常常会开一些简单的小药方。这样的小方,往往收效甚佳。让我受益匪浅。从那时起,我也有意识的把老师的思路运用到自己的临床中来,慢慢也变成了一个善治疑难杂症的医生。同时,也印证了怪病治痰理论的正确性。在以前的文章中,我就提出了扶阳祛湿的养生治疗方案。使更多的人意识到湿浊才是现代人最大的健康顽敌。这也是我反复强调“阳气不足,湿邪不去,吃再多药品补品都如同隔山打牛”的意义所在。老百姓都知道治病要除根,那么怎么才能出病根呢?其实祛除痰湿就是在挖病根,哪怕是认为不治之症的恶病,都能通过这种治疗取得明显效果。道理很简单,痰湿是滋生疾病的温床,祛除痰湿,改变人体的内环境,很多疾病自然就迎刃而解了。关于除湿,我也介绍过不少方法。例如薏米红豆汤、锅巴、面包干等。这些都是侧重于食疗的。对一些体内有湿邪但还没形成疾病的朋友使用起来有着很好的效果。但是体内湿邪过重,已经引发了各种顽疾怪病的朋友,就需要使用这篇文章里我介绍的方法了。这个方法也很简单,叫做三子养亲汤。就是用炒莱菔籽、炒白芥子、炒苏子打粉冲服。有化痰、理气、除湿、温中、降逆的功效。简单的三样中药,既清除了体内的湿邪毒素,又疏通了经络调养了气血,还增补了脾胃功能。对于咳嗽、痰湿、哮喘、湿疹、高血脂、脂肪肝、脂肪瘤、疤痕体质等慢性病有着非常显著的疗效。这三味药在中药店都能买到。炒莱菔籽150g、炒苏子150g、炒白芥子100g,在药店打成细粉。每次服用5g,一天三次,服用一个月为一疗程。用开水冲服,这个药没什么异味,稍微有点辛辣。苏子和莱菔子有温中理气的作用,白芥子主要是化痰除湿。此方还对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带下病等妇科顽疾有很好的疗效。三子养亲汤在临床应用上,犹如常山赵子龙的一条长枪,使用起来可以说是一当十,所向披靡。
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
白芥子(6克)
紫苏子(9克)
莱菔子(9克)
(原方未著剂量)【用法】
原方三味各洗净,微炒击碎。看何证多,则以所主者为君,余次之。每剂不过三钱(9克),用生绢小袋盛之,煮作汤饮,随甘旨,代茶水啜用,不宜煎熬太过。若大便素实者,临服加熟蜜少许,若冬寒,加生姜三片。(现代用法:水煎服。)【功用】
下气降逆,化痰消食。【主治】
痰壅气滞证。咳嗽气逆,痰多胸痞,食欲不振,舌苔白腻,脉滑者。【案例】
1.咳嗽郭某,女,4岁。1992年4月13日诊。患儿咳嗽反复发作已2年余,每于感冒之后即咳嗽吐白痰不已。本次发病乃两日前感冒,后咳嗽不止,痰多色白,伴食欲不振,舌苔白厚腻,脉滑。曾用西药抗炎治疗无效,又遍寻老中医治疗,收效甚微,后邀余诊治。据其脉症,余辨此证乃属食滞伤风,化痰滞于肺脾,成痰壅食滞气逆之证。故拟以消食化痰,降气止咳,用三子养亲汤加味。处方。苏子6克
焦三仙各10克
内金6克。三剂后,咳嗽吐痰明显减轻,食量增加,效不更方。原方又进3剂,病告痊愈。追访:后又贪食受风发作1次,遵原法治疗而愈,以后再未发作。(王国华医案,录自陈宝明等.1998.古方妙用续.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2.咳嗽某,雨湿,寒热汗出,痰多咳嗽,大小便不爽,胸脘不饥,脐左窒塞。杏仁、莱菔子、白芥子、苏子、郁金、蒌皮、通草、橘红。(叶天士.1976.临证指南医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按〕二例咳嗽,均以痰多色白,胸闷不饥为主,属痰气阻滞,肺失宣降之证,三子养亲汤主治痰壅气滞之咳嗽,方证合拍,故用其加味治疗而取效。例一,食滞伤风,痰气内阻,脾肺同病,故加用二陈汤燥湿化痰;焦三仙、鸡内金等健胃消食,体现了治痰必先理脾,治咳理应利肺的原则。例二,痰多气壅,二便不爽,属湿痰阻气,治当化痰行气,和胃去湿。方中加用杏仁降气化痰,橘红、郁金理气行滞,瓜蒌皮化痰宽胸,通草去湿以消痰。
3.哮喘粱某,男,58岁,1991年8月2日初诊。气喘反复发作20年,加重15天。患者于20年前开始气喘,症状反复发作,逐渐加重。初病时多于冬季发病,近几年发作频繁,无规律性。此次于半月前因感冒后气喘发作,用西药抗炎、平喘、解痉等方法治疗,症状好转不明显。现症见气喘,不能平卧,夜间为甚,痰白黏而少,无发热,无明显咳嗽。诊见面色暗红少泽,舌质暗红偏淡,舌苔白,脉虚数。X线胸部正位片示两肺纹理粗乱。中医诊为哮喘,证属寒痰内积,瘀血夹杂,肺气不足。西医诊断:支气管哮喘。治法:温化寒痰,活血通络,降逆平喘。方用三子养亲汤加味。处方:苏子7克
炒莱菔子7克
地龙7克。三剂,水煎服,每日一剂。1991年8月8日。二诊:服上药后气喘减轻,痰白稀多。舌脉同前。于上方加沉香6克(后下),再服5剂,服药后症状基本缓解。守法增加益气之品,调治月余。1年后随访,无明显气喘发作。(林青宁.2001.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林沛湘.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按〕哮喘发作,乃因痰气壅滞气道,肺气失于宣降而成,其性有冷、热哮两种。三子养亲汤为手太阴经药,长于化痰顺气以平喘,故为治哮喘之要方。本案患者咳喘痰黏,舌暗红偏淡,脉虚数,诊为寒痰内积,瘀血夹杂,肺气不足,属冷哮范畴,治当温肺化痰,活血通络,降气平喘,以本方加干姜、半夏、陈皮等温化寒痰之品,并佐以五味子敛肺止咳,地龙平喘止咳亦为治喘要药。
4.心悸(冠心病)&谭某,女,51岁,1991年7月12日初诊。患者一年来自觉心悸气短,胸闷乏力,胸脘胀满,纳食不香,西医检查血脂较高,心电图异常,诊断为可疑冠心痛,服用愈风宁心片,丹参片等疗效不佳。望其形,体胖丰腴;观其舌,舌胖苔滑腻;查其脉,脉象濡滑。全是痰湿阻滞,气机不畅之征。治以宜郁闭,化痰湿之法。药用:苏子叶各10克
莱菔子10克
枇杷叶10克
郁金10克瓜萎10克
焦三仙各10克。嘱其加强体育锻炼,忌食肥甘厚味,宜清淡饮食。服药20余剂后自觉症状见轻。又以此方服药30余剂,症状基本消失,纳食转佳,心电图正常,血脂下降至正常范围。(彭建中等.1996.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北京:学苑出版社)〔按〕此患者体胖痰多,痰湿阻滞,故见气短胸闷,脘胀食少,心悸不适;观其舌,舌胖苔滑腻,查其脉,脉象濡滑,虽见心悸,但未见瘀阻心脉之象,故用活血通脉之丹参片等而无效,其因全在痰湿气滞,故借用三子养亲汤从痰湿治疗而效,盖方中莱菔子善于消痰化食,焦三仙健胃消导,菖蒲、郁金等化浊利窍,加之嘱其加强锻炼,忌食肥甘厚味,宜清淡饮食,故症状好转,血脂正常。
5.肥胖沈某,男,51岁。形伟体丰,体重逾90kg,体检时发现血脂极高,服西药降脂效果欠佳,予1990年12月前来就诊。观其面色潮红,油光发亮,舌红苔黄垢厚,脉象弦滑且数,按之有力。血生化检验三酰甘油高达18.86mmol/L。辨为痰湿瘀阻,久之恐有中风之虞,治宜涤痰活血化瘀之法,用三子养亲汤加味。药用苏子10克
莱菔子10克
冬瓜子10克
茜草10克,水煎服,每日1荆。半月后复查,三酰甘油降为12.64mmot/L,患者信心大增,继服前方加柴胡6克,川楝子6克,焦三仙各10克。1月后复查三酰甘油降为7.56mmol/L,嘱其坚持控制饮食。(彭建中,等.2000.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北京:学苑出版社)〔按〕患者中年体胖,血脂极高,日久痰瘀内阻,极易发生中风,中医认为“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减肥降脂尤为重要,按辨证辨为痰湿瘀阻,故涤痰化瘀为法,选用三子养亲汤消食化痰,赤芍、丹参等活血化瘀,二诊再加焦三仙消食导滞,故取得良好效果。
6.皮下赘瘤李某,女,17岁。1976年春遍身渐突起赘瘤,从躯干蔓延至四肢。除头面及手足掌外,无处不生。夏秋之季,逐渐变大。经中西医诊治未效。望其形体瘦削,面色萎黄,赘生之肉瘤大者如奶头,小如豆粒,躯干密集多于四肢。以手扪之,柔软下垂,不痒不痛。疲倦乏力,胸闷气促,腹部微胀。脉象濡弱无力,苔微白腻。此乃脾虚不能为胃行其津液,于是聚而成湿,停而成疾,痰湿积聚日久,渗透于皮里膜外,赘生而出。夏秋之季,属长夏湿土司气,脾因湿困而更虚,致使赘瘤变化长大。诊为痰湿为患。拟除湿化痰,先治其标。用大剂量三子养亲汤。处方:白芥子60克
莱菔子40克
紫苏子30克。服药5荆,肉瘤萎缩,胸闷气促消失,腹仅时觉微胀,消化力增强,再拟原方合陈皮汤加味。白芥子40克
莱菔子30克
法夏9克茯苓15克
陈皮9克赤芍9克
甘草6克。又服5剂,赘瘤已消大半,腹胀完全消失,并有易饥感,仍以三子养亲汤合健脾化痰的六君子汤。白芥子24克
莱菔子20克
甘草6克。服7剂后,症状消失,皮肤尚留有皱纹痕迹。后以健脾的六君子汤加减10余剂巩固疗效。丰年后皮肤痕迹基本消失。惟赘生肉瘤处肤色微黯黑。(杜贵森医案,录自陈宝明等.1998.古方妙用续.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按〕赘瘤属于中医痰核、癥瘕、积聚的范畴。此例患者遍身赘生豆粒状肉瘤,并见疲倦乏力,胸闷气促,腹胀,脉濡弱无力,苔白腻。此属脾失健运,聚湿成痰,渗透于皮里膜外而成,故选用大剂量之三子养亲汤消散化痰,先治其标,待肉瘤稍消后,则标本兼治,选用三子养亲汤合六君子汤治疗,随后用六君子汤加减巩固。方药对证,故顽痰消除。【方义】
本方治证乃因伤食生痰,痰壅气滞,肺失宣降所致。治宜下气消痰,宣肺止咳。方中紫苏子下气消痰,止咳平喘;白芥子利气豁痰;莱菔子降气祛痰,行滞消食。三药合用,可使气顺痰化食消,咳逆自平。三子皆治痰之药,而又能于治痰之中各逞其长,临证当视气、痰、食三者之孰重孰轻,以定君药,余为臣药。原方三子,为事亲者设,故名“三子养亲汤”。三子养亲汤化痰效果观察浙江省苍南县中医院儿科&
关键词:三子养亲汤&&毛细支气管炎&&痰液吸收摘要:目的
探讨三子养亲汤和盐酸氨溴索治疗毛支化痰较果比较。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法,比较了126名患儿病程和症状、体征变化。结果
发现采用三子养亲汤组病程缩短症状和体征恢复快特别是咳嗽及肺部罗音消失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三子养亲汤治疗毛支有明显效果,其化痰作用大于盐酸氨溴索。
&&&毛细支气管肺炎为儿科多发病,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因目前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加上小儿呼吸道生理解剖上的特点,使痰液不易排出,故常并发细菌的感染,从而使病情延长。所以治疗毛支化痰、祛痰非常关键。我们采用自拟三子养亲汤促进肺部痰液的排出和吸收,并与盐酸氨溴索对照,探讨其临床疗效及副作用。
临床资料:2002年1月分至2004年1月分的住院患儿,按全部符合有关毛支诊断标准1,临床诊断毛支患儿共126名,按色球随机分成二组,其中治疗组64名,其中男35例,女29例,年龄从2个月至2岁;对照组62例,其中男32例,女30例,年龄从55天至2岁3个月。两组有无明显差异(P&0.05)。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抗炎2对症治疗外,于疾病的第三天开始于三子养亲汤煎剂,组方如下:葶苈子90克、白芥子20克、苏子90克、莱菔子50克、丝瓜络40克、桔梗40克。.药材均采用浙江中医学院药厂的饮片,在韩国产的KYUNG SED MACHINE煎药机,型号13-7-7024上保持压力3.0Kgf/cm下煎30分钟,煎取1000ML备用。以10ml/kg每天的剂量分三次灌服。
&&&对照组:在常规抗炎对症治疗疗外,予病程的第三天开始予盐酸氨溴索2.5ml/次,每日2次。统计学处理:主要症状、体征恢复天数以X±S表示,其均数比较用T检验,肺部X片恢复计算相对数(%),其比较用X2检验。
结果:除治疗组发热无明显差别外,咳嗽、及肺部罗音消失时间天数均小于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见表1
表1三子养亲汤治疗毛支疗效比较
&&&肺部罗音&
&&&4.1±1.9&
&5.3±1.4&&3.3±1.5&
&5.1±2.0对照组&
&&&5.0±1.3&
&7.0±1.8&&5.2±1.9&
治疗前后胸片变化比较:治疗前两组胸片均有不同程度的纹理增强、点、片状阴影、肺气肿等表现,治疗后7天,胸片比恢复到正常例数治疗组为85.2%,显著高于比较组68%,有显著差异(P&0.05)讨论:毛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病程理论上是7到10天的病程,但临床上常因小儿痰液吐之不出,并发感染等原因往往使肺部炎证不易消失,痰液吸收不良,病程延长。现在温州儿科界最常用的化痰药物就是盐酸氨溴索,而中药的化痰方面却有独到之处,如上方中葶苈子有泻肺化痰作用,现代医学研究有强心,利尿,减轻肺水肿作用。白芥子、苏子、莱菔子有消痰作用,现代医学研究其有减少痰液分泌的作用。而丝瓜络、桔梗有通络祛痰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有稀释、促进痰液排出的作用3。.,并且有比其有更好的疗效,而且副作用小,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化痰方法,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其作用机理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小儿肺炎防治方案。中华儿科杂志。1987。25(1):47
2.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
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南(试行).中华儿科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莱菔子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莱菔子为种子,别名:萝卜子、萝白子、菜头子。是一味,生莱菔子有升气的作用,炒莱菔子有降气的作用,中医中常用炒莱菔子下气定喘、消食化。莱菔子呈类卵圆形或椭圆形,稍扁,长2.5~4mm,宽2~3mm。表面黄棕色、红棕色或灰棕色(如下图)。一端有深棕色圆形种脐,一侧有数条纵沟。种皮薄而脆,子叶2,黄白色,有油性。无臭,味淡、微苦辛。
功效与作用
【性味归经】
平;辛、甘;归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
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用于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结,积滞泻痢,痰壅喘咳。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宜炒后打碎用。外用:适量,研末调敷。中气虚弱者慎服。
【三味化湿饮】
原料:莱菔子、、各5克;
做法:沸水加盖浸泡10分钟。
功效:理气健脾、化痰,适合用于治疗痰湿。
【临床用法】
1. 原发性
对179例2期原发性高血压用莱菔子片进行治疗,每片0.4g(相当原生药5g)每次4~6片,每日2次,2~5周,结果降压疗效总有效率为70%。另据报导观察治疗467例高血压,总有效率为86.94 %。
炒莱菔子口服治疗高血脂38例,经30天(1疗程)治疗后,血胆固醇下降率为38% ,甘油三醋下降率为50%,服药期间除4例出现大便偏稀外,无不良反应。
3.老年性便秘
莱菔子(文火炒煮)30~40g温开水送服,每日2~3次,治疗32例老年性便秘,总有效率90.6%。另有报导炒莱菔子120g研细末,盐开水送服,每次10g,每日2 次,连服3日治气滞便秘
莱菔子每日120~150g,水煎分3次服用,治崩漏症11例,痊愈7例,显效3例,无效1例。
5. 治疗黄揭斑
莱菔子文火炒至微鼓,略见焦斑,闻有香气取出略冷,去皮取仁碾碎,饭前冲服,每日2~3次,每次6~9g,1个月为1疗程,连服2~3个疗程.治疗黄褐斑 83例,痊愈28例(33.7%),显效42例(50.6%),好转13例(15.6%),总有效率为100%。
6.治疗湿疹
莱菔子60g,放置于热沙锅中炒10分钟,取出研末。若皮损渗出液较多或伴感染者,以干粉撒于皮损处,待渗液和脓水干燥后,改以麻油调药粉成糊状外搽,一日多次。治疗湿疹24例,均有效,未复发[19]。
莱菔子、白芷、、钩藤、地龙、生姜、细辛、蔓荆子、、粉葛、川芎水煎服,治疗偏头痛。
跌打损伤,皮下瘀血而无破皮者,莱菔子研末,用萝卜或萝卜叶、橘汁调敷患处。
9.降气祛痰
单用莱菔子研末,每次3g,水冲服,1日3次,或配苏子、白芥子、橘红、蝉蜕水煎服,治疗气喘,痰多胸闷,食欲不振。
10.对肠麻痹的作用
大剂莱菔子,另合以郁李仁、火麻仁、瓜萎、炒莱菔子、枳壳、厚朴等治愈肠麻痹;单用莱菔子研末外用,用于治疗术后腹胀,促进术后肠功能早期恢复有明显疗效。
11.另据报道,用莱菔子治疗排尿困难取得满意效果。
(1)成熟莱菔子的乙醇提取物分得一种无色透明的板状结晶为芥子碱硫酸氢盐,药理研究表明期具有较强的降压作用。莱菔子浸膏12.0g/kg(生药量)给家兔灌胃给药一次,有非常显著的降压作用,持续时间2~3小时,给家兔静脉一次注射2.0 及4.0g/kg莱菔子水-醇提取液,猫静脉一次注射6.0g/kg、犬静脉一次注射6.0~8.0g/kg水提取液均有非常明显的降压作用。肾型高血压实验:大鼠灌胃莱菔子浸膏7.5g/kg(生药量),每日1次,连续给药20天,亦有明显的降压作用。与利血平0.75mg/(kg&d)灌胃比较,无明显差异。莱菔子对肠管平滑肌有松驰作用,并增加狗肢体血流量,说明其有扩张血管作用,椎动脉给药对兔、猫均有降压作用,可以设想该药除通过对血管的直接扩张作用而引起降压外,并部分地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发挥其降压作用。
(2)莱菔子注射液(1g/ mL)给家兔静脉注射剂量0.3及1.2ml/kg,一次给药后观察其对急性缺氧性肺动脉高血压的影响,结果两个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实验性肺动脉高压又明 显降低体动脉压;增大莱菔子剂量使其降肺、体动脉压强度加大,只延长降压时间,比酚妥拉明明显延长;莱菔子3mL/kg采用持续微量静脉注射方法,观察其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抑制效应,结果亦能抑制急性缺氧导致的肺动脉高压,同时减少降低体动脉压的副作用。
2.对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莱菔子1.0mL/kg(相当1g莱菔子生药),静脉注射1次,犬体动脉收缩压、舒张压、体动脉平均压分别降压1.45、 1.85、2.02kPa,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舒张压、肺动脉平均压分别降低0.61、0.57、 0.52kPa、与前自身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心率给药前后无明显变化,一次给犬静脉注射1.0mL/kg,使体血管阻力、肺血管阻力 明显降低;心输出量、心脏指数、每搏输出量、每搏指数均无明显变化。
3.对胃肠的影响
实验药物为生、炒、炙莱菔子三种制品的100%、200%水煎液。
(1)对离体胃肠平滑肌的作用:分别加入莱菔子各种炮制品煎液,实际浓度为lx10-2、2x10-2、4x10-2,观察3分钟内药液对离体兔肠管的紧张性 和振幅的变化,三种制品均能使离体兔肠的收缩幅度增高,但对离体兔肠的紧张性均无明显影响,三种浓度均能对抗肾上腺素对肠管的抑制作用。另外,观察了药物 对豚鼠胃肌条的作用,实际浓度为2.6x10-2,观察3分钟内紧张性和收缩幅度的变化,生品使之胃肌条紧张性降低而炒、炙品则使之先升高后降低,对其收 缩幅度均能使之增高;浓度为4x10-2时,三种制剂均能使胃幽门部环行肌紧张性和收缩幅度增高。
(2)对小鼠小肠推进的影响:0.5mL/20g给小鼠灌胃 给药一次,3.125及6.25g/kg(相当原生药)的炒品制剂有明显的推进作用,其余各组无明显影响。但莱菔子上述各种制剂对小鼠胃排空均显示抑制作 用。
(3)取健康家兔全胃和十二指肠近端20cm,在紧邻幽门括约肌的胃体处沿纵行肌方向剪取组织,制成25mm x 25mm 的全层肌肉标本,加2.0g负荷平衡0.5小时,加人拮抗剂阿托品0.1mL (0.05mg),10分钟后加人莱菔子0.1~2.5mL,结果证明,莱菔子有收缩离体胃、十二指肠肌作用[23]。
(4)健康豚鼠28只,取出回肠 1cm(距回盲部15cm处),置于37℃ Tyrode液中,制成标本,用1.0前负荷回肠平滑肌的等长收缩,稳定平衡后,分别加人莱菔子原液(莱菔子30g,5倍蒸馏水煮沸30分钟,过滤除渣, 制成含生药500g/L),在DC00l型离体器官灌流仪上描记给药前后3分钟回肠的收缩曲线。结果表明,莱菔子对小肠运动有很强的兴奋作用,胆碱能受体 阻断剂使其兴奋作用消失。说明莱菔子对肠运动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兴奋M受体而起作用[24]。
4 .抗病原微生物
种子含的莱菔子素在1mg/mL浓度对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有显著抑制作用,高于250mg/mL的浓度能抑制某些真菌的生长。莱菔子素对病毒也有抑制作用,以 DNA 病毒较 RNA 病毒为敏感。另曾有报告从莱菔子中分离得一种芥子油(莱菔子硫素)在1%浓度下可抑制链球菌、脓球菌、肺炎球菌及大肠杆菌等的生长,稀释至0.1%时作用不显著。后有人认为莱菔子素与莱菔子硫素可能系同一物质。1 : 3 的水浸剂在试管内对同心性毛菌,许兰黄癣菌等六种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水提物对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等亦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莱菔子素在 250mg/ml 浓度时,能灭活病毒,以 DNA 病毒尤为敏感。
5.降气祛痰作用
以小白鼠为实验动物,进行莱菔子降气祛痰功效实验,结果表明,莱菔子与生理盐水对照:
(1)给药前后毛细血管液面下降高度之差,有统计学意义(P<0.01 ) ,表明莱菔子有平喘作用;
(2)给药前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咳嗽次数明显减少,二者之差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明莱菔子具有镇咳功用; ③ 治疗组呼吸道灌洗液的吸收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二者之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提示莱菔子具有祛痰作用。
6.对甲状腺的影响
据报道,莱菔子的变种Raphanus sativum L.var.major的提取物,喂大白鼠 7 个月,能干扰甲状腺素的晚期合成,注射后,甲状腺中碘酪胺的含量低于对照组。
莱菔子于体外与细菌外毒素混合后有明显的解毒作用,稀释为1:200时能中和5个致死的破伤风毒素,1:500可中和4个致死量的白喉毒素,稀释至1:1600时尚能降低白喉毒素的皮肤坏死作用。
250 %的莱菔子水提取物腹腔注射对大鼠巴豆油性肉芽囊肿能明显地抑制其炎性增生,但抗渗出作用弱。
9.增强人参补益作用
用与人参同时喂养小鼠,抗疲劳试验,耐缺氧试验,耐热试验,低温游泳试验,人参加莱菔子组优于人参组。二者一补一行起到补而不滞的作用图。[10]
莱菔子素在1:00浓度时可抑制种子发芽和体外兔睾丸组织细胞的生长,此外,1:800之莱菔子素可使离体蛙心的心搏减慢,张力下降。
莱菔子的功效与作用
&莱菔子毒性
莱菔子水提物小鼠腹腔注射给药测得LD50为127.4&3.7g/kg,莱菔子浸膏小鼠灌胃耐受量为161g/kg(生药量);水、醇提取物静脉注射给 药,小鼠耐受量相当50g/kg(生药量);莱菔子水浸膏大鼠灌胃给药100、200、400g/ (kg&d),连续3周,对胃黏膜无损害,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均未见明显影响,对主要脏器(心、肝、脾、肺、肾、肾上腺、甲状腺等)亦无明显影 响。莱菔子片1.6、16、32g/kg给犬灌胃连续30日,对家犬、血象、肝、肾功主要脏器病理检查,均未见异常。
另据报道,莱菔子对 小鼠和离体蛙心有轻微毒性,莱菔子家兔急性毒性实验LD50为127.4&3.7g/kg,亚急性毒性实验对心、肝、脾、肾及血象无明显影响,病理解剖及 组织切片均无病理改变。临床观察莱菔子与何首乌、熟地配伍可致皮疹。
功效与作用-选方
1、治积年上气咳嗽,多痰喘促,唾脓血:莱菔子一合,研,煎汤,食上服之。&&《食医心镜》
2、治百日咳:种子,焙燥,研细粉。白砂糖水送服少许,一日数回。&&《江西中医药》(12):1963
3、治齁喘痰促,遇厚味即发者:萝卜子淘净,蒸熟,晒研,姜汁浸蒸饼丸大。每服三十丸,以口津咽下,日三服。&&傅滋《医学集成》清金丸
4、治高年咳嗽,气逆痰痞:子、白芥子、萝卜子。上三味各洗净,微炒,击碎,用生绢小袋盛之,煮作汤饮。随甘旨,代茶水啜用,不宜煎熬大过。&&《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
5、治一切食积:山查六两,神曲二两,半夏,各三两,陈皮、连翘、萝卜子各一两。上为末,炊饼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远,白汤下。&&《丹溪心法》保和丸
6、治气胀气臌:莱菔子,研,以水滤汁,浸缩砂一两,一夜,炒干,又浸又炒,凡七次,为末。每米饮服一钱。&&《朱氏集验医方》
7、治痢疾有积,后重不通:莱菔子五钱,药三钱,大黄一钱,五分。水煎服。&&《方脉正宗》
8、治风秘气秘:萝卜子(炒)一合,擂水,和皂荚末二钱服。&&《寿域神方》
9、治中风口噤:萝卜子、牙皂荚各二钱。以水煎服,取吐。&&朱震亨
10、治风头痛及偏头痛:莱菔子半两,生姜汁半合。上相和研极细,绞取汁,入麝香少许,滴鼻中搐入,偏头痛随左右用之。&&《普济方》
11、&下气定喘,治痰,消食,除胀,利大小便,止气痛,下痢后重,发疮疹。&&&《本草纲目》
12、&生用,吐风痰,宽胸膈,托疮疹;熟用,下气消痰,攻坚积,疗后重。&&&《医林纂要》
转载须保留网址:
相关内容:
内容导读: 【性味与功效】 味苦、辛,性平。功效:散风热,...
绞股蓝的功效与作用,食用方法,绞股蓝简介 别名...
生活养生网()介绍:金线莲的功效与作用,金线莲...
人参、鹿茸、阿胶是公认的在三宝。因为在滋补药物当中,它们...
红糖中医性味 红糖性温、味甘、入脾。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芥子莱菔子苏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