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虎皮膏药的作用用

膏药_膏药的组成、功效、用法用量_医学百科
医学百科提醒您不要相信网上药品邮购信息!
目录1 拼音gāo yào 之一。古称。唐·李绰《尚书故实》载述:“虞元公镇南海,疽发于鬓,相国姬遂取膏药贴于疮上,数日平复。”具体制法:根据不同病情,选用相应药物,浸于内,一定时间,入锅煎熬,等药物枯黑后去渣,再熬,至滴水成珠时再按油之比例(视当时不同季节)加入适量的,拌匀,将锅离火(或先离火丹)。候药凝厚如膏,切成大块,投放于冷水中。待用时加热熔化,摊于布片或厚纸或薄油纸片上,贴于患处体肤即可。临证有用以治里者,如,僵直,深部酸困,肌肤,深部,,等症。取其,,续筋之,如、等。有用以治疗表者,如体表痈、疖、疽、疔等诸疾,具有消肿定痛,去腐生肌,收口,保护疮口等作用,如、、、等。
膏药系指、食用植物油与红丹炼制而成的外用制剂。
膏药在生产与贮藏期间均应符合下列有关:
一、药材应依法加工、碎、断,按各该项下规定炸枯;质地轻泡不耐油炸的药材,宜待其他药材炸至枯黄后加入。
二、炸药后的油炼至“滴水成珠”,放至一定温度后加入红丹,搅拌使充分混合,喷淋。药膏成坨置清水中浸渍。
三、性药物、矿物药及贵重药应研成细粉,于摊涂前加入,温度应不超过70℃。
四、膏药应乌黑光亮、油润细腻、老嫩适度、摊涂均匀,无红斑、无飞边缺口,加温后能粘贴于上且不移动。
五、膏药应密闭,置阴凉处贮藏。
【重量差异】
膏药重量差异限度应符合下表规定:
&重量差异限度
&3g或3g以下
&3g以上至12g 
&12g以上至30g
&30g以上 
取供试品5张,分别称定出总重量。剪取单位(cm&2&)的裱背称定,折算出裱背重量。膏药总重量减去裱背重量即为药膏重量,与标示重量相不得超出上表规定。2 《医部全录》卷二一四引叶心仰方2.1 方名膏药2.2 组成柏子油1斤(用文熬至黑色,再入8两,熬至滴水成珠,取起,入后药末),3钱,3钱,4钱,4钱(2味)。2.3 主治及久烂者。2.4 用法用量纸摊贴。2.5 制备方法上为末,入煎油内。3 《医方类聚》卷一七七引《经验良方》3.1 方名膏药3.2 组成半两,官桂半两,半两,香半两,半两,半两,半两,半两,半两,21寸,21寸,红丹半斤,半斤,蜡2两半,1两半。3.3 主治疮。3.4 制备方法上用清油10两,先将当归、桃柳枝等10味入油内煎,以黑为度,去滓,滤净油,慢火再煎,却入红丹,用长柳枝频频搅匀,成,入白胶香,次入蜡,又次入密陀僧,将药滴入水中成珠为度,出药,坐水中1日夜,出可用。4 《疡医大全》卷十九引《济生》4.1 方名膏药4.2 组成(连根花叶,晒干)4两,叶(嫩头)4两,3两,屑(生刮)2两,络石2两,2两,2两,2两,2两,5钱,1两,1两,1两,1两,1两,1两。4.3 主治风,变厚,及,死肌。4.4 用法用量临用隔汤炖化,摊贴。4.5 制备方法上用1斤,同熬至滴水不散,绞去滓,离火,再下铅粉4两,4两,黄蜡2两,乳香2两和匀,瓷器收贮。5 《保命集》卷下5.1 方名膏药5.2 组成好油半斤,当归半两,49个(去皮),桃枝49条(长4指),柳枝49条(长4指)。5.3 主治疮疡。5.4 制备方法上用桃柳2大枝,新绵一叶包药,系于一枝上,纳油中,外一枝于盛油铁器中搅之,煎成,加黄丹3两,一处熬,滴水中成珠为度。6 《普济方》卷三一三6.1 方名膏药6.2 组成仁、、肉5粒,(如无,代亦得)、黄丹、白胶香、。6.3 主治一切毒疮肿毒。6.4 制备方法上为末,先将前5味同油煎赤色,滤去滓,入丹、胶香熬,无油珠不粘手为度。6.5 附注方中除巴豆肉外,余药用量原缺。7 《易简方便》卷四7.1 方名膏药7.2 组成1个。7.3 主治一切恶毒。7.4 用法用量以帛摊用。7.5 制备方法拭尽孔内渣秽,不可损破,将研极细末,放入孔内8分满即止,再用香油灌入,以溢出为度,置于极大旧铁金锹上,以铁钳夹稳,下以文武火烧之,候蜂房溶化为膏,滴水成珠,便是,取出。8 《外科图说》卷四8.1 方名膏药8.2 组成汁10两,煮酒6两,肉当归5钱,大黄5钱,5钱,5钱,生地5钱,5钱,5钱,踯躅花5钱。8.3 功效拔毒吸脓,暖筋骨,长肌肉。8.4 主治及癣疮、鹅掌风,结毒破烂。8.5 用法用量摊之,用顿软贴。8.6 制备方法煎浓,约存汁1碗许;用麻油24两,加头发3两,煎至滴水成珠,入前药汁,文火煎和,加研细铅粉,密陀僧各5两,缓缓搅转,候火候却好,滴水不老不嫩,离火,加入研细乳香、没药、黄占、各3钱,3分,1钱,收罐坐水中,去火毒。9 《良朋汇集》卷三9.1 方名膏药9.2 组成3斤(清水洗净,晒干),松香3斤(炙过,2味于铁锅内,将锅立起架铁条,火烧成珠,只用4两),葱半斤,蒜半斤,姜半斤(3味捣烂,拧),定油2斤,黄丹12两(飞过,炒),朝脑1钱5分。9.3 主治;及疼痛。9.4 用法用量摊贴。9.5 制备方法将汁、油先入锅内,炼得烟尽,方下黄丹,熬至滴水成珠,温时再下朝脑、毛灰,搅匀。10 《秘传大麻疯方》10.1 方名膏药10.2 组成3两,3两,白芷3两,羌活3两,3两,3两,大黄3两,生地3两,(即船上的油灰)3两,3两,乳香5钱,没药5钱,5钱,5钱,轻粉5钱,5钱,1两,蝉退1两,1两,宫粉5钱。10.3 主治。遍身疙瘩块,久而不治,遍身作痒。10.4 制备方法先将粗药入香油1斤煎黑色,去滓后,用细药收之听用。11 《青囊秘传》11.1 方名膏药11.2 组成嫩松香2斤,1碗,1碗,醋1碗。11.3 功效软坚止痛发散。11.4 主治痰毒肿块。11.5 用法用量摊大膏药用。11.6 制备方法先将姜、葱渣再煮1碗,将松香入内浸透,煮后再入前汁,等煮至白泡沫不起,再入阿魏2两,标朱3两,乳香(去油)1两,没药(去油)1两,麝香2钱,和透再炼。麻油夏用4两,冬用8两,熬好。12 《急救仙方》卷五12.1 方名膏药12.2 组成麻油5两,巴豆28粒,柳条28寸。12.3 主治诸疮。12.4 用法用量候冷摊用。12.5 制备方法用火煎之,候巴豆黑色,滤去滓,以黄丹2两逐渐放入,用柳枝不住手搅,滴水中不散,成膏不粘手,住火,再加乳香1钱和匀,瓦器盛之。13 《秘传打损扑跌药方》13.1 方名膏药13.2 组成川乌1两,1两,大黄6钱,当归8钱,赤芍5钱,白芷5钱,1两,1两,官桂5钱,木鳖子5钱,8钱,柳枝8钱,桃枝8钱,8钱,枣枝8钱,苦参1钱,皂角8钱。13.3 主治气所伤,跌扑闪伤;一切疼痛,心,吼嗽,,,眼痛;一切,疔、臁、发背、、疖毒、疮疡。13.4 用法用量风寒湿气所伤,跌扑闪伤,一切疼痛,心腹痛,吼喘咳嗽,贴背心;泻痢,贴脐;头痛,眼痛,贴穴;一切无名肿毒,疔、臁、发背、流注、疖毒疮疡,俱贴患处。13.5 制备方法上(口父)咀,用真麻油2斤,浸药1日,以火熬油老,滴水成珠,以绵子滤去滓,将油再熬一滚,入飞过黄丹12两,用柳枝频搅,滴摊油纸上以不粘手为度,收起待冷听用。14 《良朋汇集》卷一14.1 方名膏药14.2 组成4钱(研末),4钱(研末),100个(煮,去皮核)。14.3 主治痢疾。14.4 用法用量如泻,葱搽肚脐,入药,量1丸,纳脐上,无论何膏药盖之。14.5 制备方法将前二味同枣肉捣匀,做大者如大,小者如黄豆大。15 《虺后方》15.1 方名膏药15.2 组成金星1两5钱(如无,金星亦可),1两(凤尾尤佳),葱根(连须)30根,朝东1两2钱,白芷1两2钱。15.3 主治无名肿毒。15.4 用法用量任用。15.5 制备方法上锉,用真香油1斤2两浸药1日,用火熬,看白芷焦黄为度,用棉纸兜滤去滓,拭锅干净,方入锅,用火再熬,每油1斤,入上好铅粉1两,用搅匀,文武火熬沸,看起黑烟,再入铅粉1两,用竹杖不住手搅,看黑烟起,又投1两,如此四次为度,滴水中成珠不散,已成膏,取起连锅,坐土凹中,去火毒。16 《外科启玄》卷十二16.1 方名膏药16.2 组成当归6钱,白芷6钱,6钱,6钱,白蔹6钱,6钱,6钱,6钱,雄黄6钱,没药6钱,血竭6钱,6钱,黄丹(飞)6钱,乳香2钱半,轻粉1钱。16.3 主治。16.4 用法用量贴之,外用布包定。有脓水,常洗去之,药水内加盐洗之效。16.5 制备方法上为末,香油熬熟,调成膏。17 《普济方》卷三一五17.1 方名膏药17.2 组成1两,萆麻1两。17.3 主治诸疮,一切肿毒。17.4 用法用量贴疮。17.5 制备方法上同捣烂,摊纸上。18 《外科启玄》卷十一18.1 方名膏药18.2 组成真麻油半斤,清半斤,猪毛3两。18.3 主治发背诸疮。18.4 用法用量摊贴。18.5 制备方法二油煎滚,下猪毛熬化后,下黄丹8两,滴水成珠,去火毒。19 《赤水玄珠》卷三十19.1 方名膏药19.2 组成(熬去滓)1两,香油3钱,乳香5钱,没药5钱,7钱,1分,轻粉5分,麝香1分。19.3 主治杨梅疮漏。19.4 用法用量贴患处。19.5 制备方法二油同熬,离火稍冷,加乳香、没药搅匀,再入孩儿茶搅匀,又入冰片、轻粉、麝香,待冷,做膏药。20 《奇方类编》卷下20.1 方名膏药20.2 组成香油1斤,野大黄根半斤。20.3 主治一切寒凉腰气,筋骨。20.4 用法用量摊贴之。20.5 制备方法煎枯,去滓,入黄丹6两,熬成膏。21 《医部全录》卷一九四引叶心仰方21.1 方名膏药21.2 组成4钱,冰片1分,麝香1分,乳香(去油)1钱,没药(去油)1钱,轻粉1钱,青龙骨2钱,象皮2钱。21.3 主治裙边疮。21.4 用法用量贴患处。21.5 制备方法上为末,用麻油4两,蒸滚,先放松香2两,熬至滴水成珠,入铅粉2钱,黄丹1两,取起。
参与评价: ()
欢迎您对膏药进行讨论。您发表的观点可以包括咨询、探讨、质疑、材料补充等学术性的内容。我们不欢迎的内容包括政治话题、广告、垃圾链接等。请您参与讨论时遵守中国相关法律法规。
昵称(必填)
电子邮箱(我们会为您保密) (必填)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为开放式编辑模式,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本页最后修订于 日 星期五 12:36:04 (GMT+08:00)
关于医学百科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链接及网站事务请与Email:联系 编辑QQ群:8511895 (不接受疾病咨询)膏药只适合贴十二个小时!
14:26:41 来源:
膏药是传统中药的四大剂型之一,疗效确切、使用方便、价格便宜,深受老百姓喜爱。尤其是隆冬季节,不少老人会发作风湿痛、腰腿痛的“老毛病”,往往求助于传统膏药来解除疼痛。
  膏药是传统的四大剂型之一,疗效确切、使用方便、价格便宜,深受百姓喜爱。尤其是隆节,不少老人会发作痛、腰腿痛的&老毛病&,往往求助于传统膏药来解除疼痛。但在膏药的使用上,需要注意不少细节。
  很多人贴上膏药后,不知道该何时揭去,甚至贴上两三天。实际上,在贴膏药8&12个小时后,最好将它撕掉。因为在这段时间里,已经将膏药的有效成分吸收完了,如果延时不撕掉,将会加重皮肤的负担,妨碍毛孔的通透,阻滞汗液排出,甚至会出现局部皮炎等。
  贴膏药前一定要选准位置。很多人贴膏药时,喜欢&估摸&着贴,这可能会导致贴敷位置不准,影响疗效。其实,粘贴前先摸准疼痛点,使止痛膏的中心能贴于最痛处。粘贴时先将膏药与橡胶衬垫分开一部分,将这部分粘贴于最痛处附近,顺着痛点方向边粘边将衬垫撕去,这样可以准确地将膏药中央置于痛点,并且可使膏药粘贴平整无褶。
  此外,如果使用不当,还会导致膏药粘贴不牢。冬季气温低,膏药的黏度降低,附着较差,不容易贴上去。这时,应该用微火烘烤膏药后粘贴,或者粘贴好了以后,再用热水袋敷一下。应当注意的是,加热温度不能过高,原因是膏药大多含有麝香、冰片、樟脑等香窜之品,高温下容易挥发失效。粘贴不牢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贴敷部位不清洁或者毛发过多,因此在贴膏药之前,应先用热毛巾或生姜片将患处或穴位处的皮肤擦净拭干,然后再贴。汗毛较多的话,还要剃净汗毛,这能避免撕揭时带起汗毛引起的疼痛。
  值得一提的是,膏药止痛效果好,很多人扭伤肿痛时喜欢马上贴膏药止痛,实际上,这会导致肿胀更为严重。因为止痛膏药大多含有物质,其活血作用会使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渗出大量的液体,反而会加重局部肿胀疼痛。所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受伤24小时后再贴膏药。
(实习编辑:WY)
更多【】栏目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阅读
万名专家为您在线解答!
内容:病情描述:
曾经治疗情况:
注:您的内容越详细,医生回复就越准确
()()()()()()
快速提交您的问题 专家100%为您解答
健康网微传媒
打开微信扫一扫
关注久久健康网当前位置: >>
膏药的功效与作用
最近食用中药方剂的人开始越来越多,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膏药,那么膏药的功效作用呢?如果不清楚的话,就来看一看下面这篇文章吧。【处方】
柏子油1斤(用文武火熬至黑色,再入铅粉8两,熬至滴水成珠,取起,入后药末),轻粉3钱,象皮3钱,乳香4钱,没药4钱(2味去油)。【制法】
上为末,入煎油内。【功能主治】
裙边疮及久烂者。【用法用量】
纸摊贴。【摘录】
《医部全录》卷二一四引叶心仰方【处方】
半两,官桂半两,川乌半两,香半两,草乌半两,玄参半两,半两,干半两,赤芍药半两,枝21寸,柳枝21寸,红丹半斤,白胶香半斤,蜡2两半,密陀僧1两半。【制法】
上用清油10两,先将当归、桃柳枝等10味入油内煎,以黑为度,去滓,滤净油,慢火再煎,徐徐却入红丹,用长柳枝频频搅匀,药将成,入白胶香,次入蜡,又次入密陀僧,将药滴入水中成珠为度,出药,坐水中1日夜,出火毒可用。【功能主治】
发背疮。【摘录】
《医方类聚》卷一七七引《经验良方》【处方】
凤仙花(连根花叶,晒干)4两,苍耳叶(嫩头)4两,血余3两,鹿角屑(生刮)2两,络石2两,虎骨2两,2两,茜草2两,剪草2两,人指甲5钱,穿山甲1两,羌活1两,龙骨1两,麻黄1两,蕲艾1两,威灵仙1两。【制法】
上用麻油1斤,同熬至滴水不散,绞去滓,离火,再下铅粉4两,银朱4两,黄蜡2两,乳香2两和匀,瓷器收贮。【功能主治】
鹅掌风,指甲变厚,及风癞顽癣,死肌麻痹。【用法用量】
临用隔汤炖化,摊贴。【摘录】
《疡医大全》卷十九引《济生》【处方】
好油半斤,当归半两,仁49个(去皮),桃枝49条(长4指),柳枝49条(长4指)。【制法】
上用桃柳2大枝,新绵一叶包药,系于一枝上,纳油中,外一枝于盛油铁器中搅之,煎成,加黄丹3两,一处熬,滴水中成珠为度。【功能主治】
疮疡。【摘录】
《保命集》卷下【处方】
木鳖子仁、五灵脂、巴豆肉5粒,芫花(如无,炉甘石代亦得)、黄丹、白胶香、香油。【制法】
上为末,先将前5味同油煎赤色,滤去滓,入丹、胶香熬,无油珠不粘手为度。【功能主治】
一切毒疮肿毒。【用法用量】
方中除巴豆肉外,余药用量原缺。【摘录】
《普济方》卷三一三【处方】
蜂房1个。【制法】
拭尽孔内渣秽,不可损破,将松香研极细末,放入孔内8分满即止,再用香油灌入,以溢出为度,置于极大旧铁金锹上,以铁钳夹稳,下以文武火烧之,候蜂房溶化为膏,滴水成珠,便是火候,取出。【功能主治】
一切恶毒。【用法用量】
以帛摊用。【摘录】
《易简方便》卷四【处方】
千里光自然汁10两,煮酒6两,肉当归5钱,大黄5钱,赤芍5钱,5钱,生地5钱,元参5钱,苦参5钱,踯躅花5钱。【制法】
文火煎浓,约存汁1碗许;用麻油24两,加头发3两,煎至滴水成珠,入前药汁,文火煎和,加研细铅粉,密陀僧各5两,缓缓搅转,候火候却好,滴水不老不嫩,离火,加入研细乳香、没药、黄占、白占各3钱,麝香3分,粉霜1钱,收罐坐水中,去火毒。【功能主治】
拔毒吸脓,暖筋骨,长肌肉。主疮及癣疮、鹅掌风,结毒破烂。【用法用量】
摊之,用重汤顿软贴。【摘录】
《外科图说》卷四【处方】
猪毛3斤(清水洗净,晒干),松香3斤(炙过,2味于内,将锅立起架铁条,火烧成珠,只用4两),葱半斤,蒜半斤,半斤(3味捣烂,拧取汁),定油2斤,黄丹12两(飞过,炒),朝脑1钱5分。【制法】
将汁、油先入锅内,炼得烟尽,方下黄丹,熬至滴水成珠,温时再下朝脑、毛灰,搅匀。【功能主治】
水泻痢疾;及跌打损伤疼痛。【用法用量】
摊贴。【摘录】
《良朋汇集》卷三【处方】
荆芥3两,3两,白芷3两,羌活3两,黄芩3两,阿魏3两,大黄3两,生地3两,水龙骨(即船上的油灰)3两,僵蚕3两,乳香5钱,没药5钱,血竭5钱,雄黄5钱,轻粉5钱,全蝎5钱,川山甲1两,蝉退1两,蜈蚣1两,宫粉5钱。【制法】
先将粗药入香油1斤煎黑色,去滓成膏后,用细药收之听用。【功能主治】
珍珠风。遍身疙瘩块,久而不治,遍身作痒。【摘录】
《秘传大麻疯方》【处方】
桐油4两,黄丹4两,龙骨1两,乳香5钱,没药5钱,大风油8两,蛇床5钱,血竭5钱,轻粉5钱,人发5钱,川椒5钱,雄黄5钱,疏黄1两。【制法】
先将粗药入桐油煎黑,去滓,煎好成膏,下细药。收贮听用。【功能主治】
紫云风。【摘录】
《秘传大麻疯方》【处方】
嫩松香2斤,1碗,葱汁1碗,1碗。【制法】
先将姜、葱渣再煮1碗,将松香入内浸透,煮后再入前汁,等煮至白泡沫不起,再入阿魏2两,标朱3两,乳香(去油)1两,没药(去油)1两,麝香2钱,和透再炼。麻油夏用4两,冬用8两,熬好。【功能主治】
软坚止痛发散。主痰毒肿块。【用法用量】
摊大膏药用。【摘录】
《青囊秘传》【处方】
麻油5两,巴豆28粒,柳条28寸。【制法】
用火煎之,候巴豆黑色,滤去滓,以黄丹2两逐渐放入,用柳枝不住手搅,滴水中不散,成膏不粘手,住火,再加乳香1钱和匀,瓦器盛之。【功能主治】
诸疮。【用法用量】
候冷摊用。【摘录】
《急救仙方》卷五【处方】
川乌1两,1两,大黄6钱,当归8钱,赤芍5钱,白芷5钱,连翘1两,白蔹1两,官桂5钱,木鳖子5钱,槐枝8钱,柳枝8钱,桃枝8钱,桑枝8钱,枝8钱,苦参1钱,皂角8钱。【制法】
上(口父)咀,用真麻油2斤,浸药1日,以火熬油老,滴水成珠,以绵子滤去滓,将油再熬一滚,入飞过黄丹12两,用柳枝频搅,滴摊油纸上以不粘手为度,收起待冷听用。【功能主治】
风寒湿气所伤,跌扑闪伤;一切疼痛,心,吼喘咳嗽,泻痢,,眼痛;一切无名肿毒,疔、臁、发背、流注、疖毒、疮疡。【用法用量】
风寒湿气所伤,跌扑闪伤,一切疼痛,心腹痛,吼喘咳嗽,贴背心;泻痢,贴脐;头痛,眼痛,贴太阳穴;一切无名肿毒,疔、臁、发背、流注、疖毒疮疡,俱贴患处。【摘录】
《秘传打损扑跌药方》【处方】
雄黄2钱半,黄丹1两,老松脂1钱,轻粉1钱,龙骨2钱,乳香1钱半,降真香2钱,巴豆2钱半。【制法】
上用香油2两半煎熬末药,候巴豆黄黑色为度,再入松脂,又入丹收成膏。入雄黄等,摊贴。【功能主治】
诸般恶毒疮。【用法用量】
如疮末破,再将去壳巴豆1枚(捣烂)置膏中,贴患处。【摘录】
《普济方》卷三一三【处方】
清油1斤,头发2两(并煎至溶),甘草节2两,当归尾2两,黄连2两,巴豆2两,蓖麻子2两,黄栝楼2两,木鳖子2两。【制法】
上煎2沸,去滓,再入水粉5两,又煎至沸,入黄丹7两,又煎至沸,入乳香末1两,用桃柳枝不住手搅,挑入水中,滴水成珠,不粘手,则膏成矣。【功能主治】
诸疮。【摘录】
《急救仙方》卷五【处方】
人言4钱(研末),巴豆霜4钱(研末),100个(煮,去皮核)。【制法】
将前二味同枣肉捣匀,做大者如大,小者如大。【功能主治】
痢疾。【用法用量】
如泻,葱搽肚脐,入药,量大小1丸,纳脐上,无论何膏药盖之。【摘录】
《良朋汇集》卷一【处方】
金星凤尾草1两5钱(如无,金星亦可),水竹叶1两(凤尾竹叶尤佳),葱根(连须)30根,朝东侧柏叶1两2钱,白芷1两2钱。【制法】
上锉,用真香油1斤2两浸药1日,用火熬,看白芷焦黄为度,用棉纸兜滤去滓,拭锅干净,方入锅,用火再熬,每油1斤,入上好铅粉1两,用竹杖搅匀,文武火熬沸,看起黑烟,再入铅粉1两,用竹杖不住手搅,看黑烟起,又投铝粉1两,如此四次为度,滴水中成珠不散,已成膏,取起连锅,坐土凹中,去火毒。【功能主治】
无名肿毒。【用法用量】
任用。【摘录】
《虺后方》【处方】
牛皮胶1斤,姜汁半斤,瓦上白霜2两。【制法】
苍耳草汁1碗,共熬成膏。【功能主治】
风寒湿气,左瘫右痪,3-5年不能动。【用法用量】
布摊贴。【摘录】
《虺后方》【处方】
当归6钱,白芷6钱,黄连6钱,白及6钱,白蔹6钱,黄柏6钱,6钱,五倍子6钱,雄黄6钱,没药6钱,血竭6钱,海螵蛸6钱,黄丹(飞)6钱,乳香2钱半,轻粉1钱。【制法】
上为末,香油熬熟,调成膏。【功能主治】
内外臁疮。【用法用量】
贴之,外用布包定。有脓水,常洗去之,药水内加洗之效。【摘录】
《外科启玄》卷十二【处方】
沥青1两,萆麻1两。【制法】
上同捣烂,摊纸上。【功能主治】
诸疮,一切打伤肿毒。【用法用量】
贴疮。【摘录】
《普济方》卷三一五【处方】
真麻油半斤,清桐油半斤,猪毛3两。【制法】
二油煎滚,下猪毛熬化后,下黄丹8两,滴水成珠,去火毒。【功能主治】
发背诸疮。【用法用量】
摊贴。【摘录】
《外科启玄》卷十一【处方】
(熬去滓)1两,香油3钱,乳香5钱,没药5钱,孩儿茶7钱,冰片1分,轻粉5分,麝香1分。【制法】
二油同熬,离火稍冷,加乳香、没药搅匀,再入孩儿茶搅匀,又入冰片、轻粉、麝香,待冷,做膏药。【功能主治】
杨梅疮漏。【用法用量】
贴患处。【摘录】
《赤水玄珠》卷三十【处方】
真香油1斤,黄丹半斤,巴豆70粒,木鳖子5枚,川山甲5片。【制法】
香油用铁锅熬滚,下川山甲,煎黄色取出,却下木鳖子,亦煎黄色取出,然后下巴豆熬黄色取出,用生绢滤去滓,将油入砂锅内浸;火再熬,下丹,用柳枝三条不住手搅一时久,候沫高三寸可住手,将油滴水中不散成珠为度。【功能主治】
一切恶疮,打扑走注疮痛。【摘录】
《普济方》卷三一五【处方】
香油1斤,野大黄根半斤。【制法】
煎枯,去滓,入黄丹6两,熬成膏。【功能主治】
一切寒凉腰气,筋骨流痰。【用法用量】
摊贴之。【摘录】
《奇方类编》卷下【处方】
沉香、麝香、轻粉、银朱、肉各等分。【制法】
入熟鱼胶捣成膏。【功能主治】
瘰疬硬核不消不破。【用法用量】
贴患处。【摘录】
《外科启玄》卷十二【处方】
蒺藜4钱,冰片1分,麝香1分,乳香(去油)1钱,没药(去油)1钱,轻粉1钱,青龙骨2钱,象皮2钱。【制法】
上为末,用麻油4两,蒸滚,先放松香2两,熬至滴水成珠,入铅粉2钱,黄丹1两,取起。【功能主治】
裙边疮。【用法用量】
贴患处。【摘录】
《医部全录》卷一九四引叶心仰方看完上面这篇文章,现在大家知道膏药了吧。膏药的药用价值也是很高的。
3989阅读3687阅读3312阅读3698阅读3832阅读3148阅读3376阅读
4159阅读4595阅读3478阅读3817阅读3508阅读3239阅读3243阅读
10:30:56 10:33:37 10:30:55 10:36:00 10:33:19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微信扫一扫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肚脐贴膏药的作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