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冥王星运转到太阳系 冥王星旁边是什么时候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太阳到冥王星大约多少千米?太阳光射到那儿要多久?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近日点4,436,824,613千米远日点7,375,927,931千米平均距离5,913,520,000千米太阳光射到冥王星大约2天,2006年1月“新地平线”号出发,预计2015年到达冥王星
为您推荐:
太阳到冥王星千米:太阳光射到冥王星要2天:
扫描下载二维码上次冥王星运转到太阳旁边是什么时候_百度知道
上次冥王星运转到太阳旁边是什么时候
日,冥王星-卡戎的质心来到近日点 ,而在日至日之间比海王星更靠近太阳。冥王星离太阳最近也只能比海王星稍微近点
采纳率:87%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冥王星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在国际天文联合会举行那场关于“行星”定义的关键性投票之前三个星期,我的女儿刚刚出生。从她记事开始,冥王星就不是一颗行星"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冥王星与柯伊伯带
  在国际天文联合会举行那场关于“行星”定义的关键性投票之前三个星期,我的女儿刚刚出生。从她记事开始,冥王星就不是一颗行星。她的老师们也都知道这一点。但是,如果它不是一颗行星,那又是什么?每当被问及这个问题,老师们都会告诉我的女儿,冥王星实际上是某种恒星!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8/view-4945295.htm  当我听到这种令人吃惊的说法时,我无法因此而责怪这些教师们。作为一名热爱空间科学的人,我很清楚,由于近期在冥王星附近发现了逾千颗其它小天体,我们对于太阳系构造的理解已经改变,冥王星的地位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然而在冥王星被重新定义为“矮行星”后,我作为一名家长看到,儿童读物、游戏和玩具已经相应地被迅速改写。之所以会出现这一新定义,是因为我们对太阳系的了解更多了,但结果却反而导致教给孩子们的(或许更重要的是教给老师们的)更少了。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希望能纠正“冥王星是某种恒星”的误解,但我自己的无知却妨碍了这一尝试。我可以列举出几个柯伊伯带小天体的名称,也明白太阳系的真实构造不同于我孩提时的书本所描述的九大行星顺序排列,但是我并没有一幅关于太阳系的新图景可供演示。所有新发现的天体应被安置于何处?柯伊伯带仅是第二个冰冷的小行星带,还是某种不同的东西?我们是否依然认为冥王星的巨大邻居是一些遥远的行星?抑或总而言之,在海王星轨道外都有什么?   我为此做了不少功课,并且和几位杰出的天文学家进行了长时间探讨,现在我可以为你(以及我自己)绘制出一幅新的太阳系图景。这里有一个“搅局”的问题:柯伊伯带并不仅是太阳系的第二个小行星带。它目前的构造包含着揭开太阳系形成之谜的重要线索。如果你仍然认为冥王星应当被称作“行星”,那么我可以向你表明:除了目前被称作“行星”的八颗天体,太阳系至少还有另外一百颗行星。   无处不在   研究柯伊伯带需要把每一种观测方法都用到极致,因为这些天体太暗弱、太寒冷了。起初,天文学家仅仅能够发现它们,并计算其轨道。冥王星的轨道是一大类柯伊伯带天体的典型轨道。它非常扁长,相对于八颗行星所在的黄道面的倾角很大,并且与海王星轨道处于2∶3的轨道共振中——每三个海王星年,冥王星恰好绕日公转两周。   随着CCD天文学在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David Jewitt(现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Jane Luu(越南裔美籍女天文学家,现在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终于能够对冥王星附近区域做第一次现代巡天观测。1992年,他们发现了第一个新天体。此后,每年都有更多的发现。在找出了数十个外海王星天体后,人们清楚地看到,海王星就是这片太阳系边缘地带的统治者:许多冰冻小天体都像冥王星一样与海王星成2∶3轨道共振;还有更多的处于更辽阔的1∶2共振轨道上。几乎所有其它小天体都在这两个共振轨道之间运行,它们的轨道半长轴填满了38至48天文单位的区间。   随着天文学家发现的柯伊伯带天体越来越多,其它模式和分类也逐渐浮现。有些天体在48天文单位的界限之外,但是依然处于海王星的控制下。除了一个仅有的例外,所有这些天体都处在扁长的轨道上,这种轨道最终会把它们带回柯伊伯带的密集区。无论可以移动多远,这些被“抛散”的天体终将返回。   唯一的例外是一颗名为“赛德娜”(Sedna)的孤独天体,我将在后文中谈到它。   当天文学家开始对这些新发现天体进行后续研究、详细分析其颜色时,他们发现了另一个惊人现象:与小行星带天体不同,柯伊伯带的这些冰冻小天体呈现出从中性灰到红色的各种色彩。颜色往往可以揭示一个天体的化学组成,并进而揭示其历史,但是在柯伊伯带天体的位置和颜色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直接联系。   随着发现量日益增多,天体力学家意识到,“经典”的柯伊伯带——居于2∶3和1∶2共振轨道之间,38至48天文单位范围内——包含着两类完全不同、但分布范围有所重叠的小天体。“冷”经典柯伊伯带的天体有着接近圆形、倾角很低的轨道。当你想到“柯伊伯带”时,或许就是指它们。“热”经典柯伊伯带的天体也有圆形的轨道,但是倾角要高得多。这样的分类并不是天文学家在咬文嚼字、故弄玄虚:它们是颜色截然不同的两类天体。尽管在同一片空间区域中运行,但“热”天体的演化历史肯定与“冷”天体有很大的不同。   所有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一个重大线索来自于整个太阳系之外。几乎就在初次发现柯伊伯带的同时,天文学家也首次探测到了近距恒星周围的行星。许多太阳系外的气态巨行星被称为“热木星”,它们以可怕的近距离围绕着寄主恒星运转。根据我们关于行星形成过程的(几近于无的)知识,这种滚热的气态巨行星根本不可能诞生于目前的位置上。但是这就意味着,与常识不同,它们一定形成于远离寄主恒星之处,后来又向着恒星迁移了。   如果系外“木星”可以向内迁移,科学家又继续推测,或许太阳系巨行星也已离开其诞生之处。他们发现,如果海王星曾在形成后向外迁移,并侵扰过类彗星天体组成的原始柯伊伯带,那么,海王星就可能吞噬其中一些小天体,并将其余的像弹子一样四处抛射,一部分被纳入海王星的共振轨道,另一部分则被向内送到太阳附近。   有少数内向迁移天体的位置固定在外太阳系中,成为特洛伊型小行星。但其余大部分都会继续运动。结果大批彗星如暴雨般进入内太阳系,这可能就是“晚期重型轰炸”事件的成因,该事件被认为是在太阳系形成后数亿年,各内行星及其卫星曾经遭受了密集而猛烈的撞击。   柯伊伯带中目前的天体轨道分布,因此可看作是当年的“犯罪现场”,它保存着当年海王星进入其目前领域时招致大灾变的证据。但是天体力学家们仍然不清楚海王星是如何带来这场破坏的——在离开保存完好的冷经典盘时,海王星的运动应当能够创造出柯伊伯带的各种天体类型(共振轨道型、抛散型和热经典型),这样一段运动史很难书写。
  在21世纪初,为了寻找巨型外海王星天体,Mike Brown(加州理工学院)、Chad Trujillo(北双子天文台)和David Rabinowitz(耶鲁大学)借助CCD进行了专门设计的一次新巡天,结果发现了迄今已知的最大几颗此类天体。柯伊伯带天体的发现率在2003年达到顶峰,那一年发现了近200颗;而在2011年,只发现了不到20颗。发现率的暴跌不仅是因为我们已经找到了所有很明亮的柯伊伯带天体。另一个原因是,在研究这片太阳系遥远区域的少量天文学家中,大部分人已不再致力于将这些天体当作一个类别进行描述,转而将其作为个体加以研究。   体积的巨大影响   为了寻找柯伊伯带,天文学家们使用了中等尺寸、宽视场的天文望远镜。但是要探究其中成员的特征,他们必须改用最大的和最小的望远镜。一部分人使用哈勃空间望远镜、位于智利的甚大望远镜和夏威夷莫纳克亚火山上的凯克望远镜,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研究这些天体的颜色和成分。他们发现,这类天体的颜色非常多变,覆盖着种类繁多的冰物质,冰的形态也同样复杂。   另一些天文学家利用“斯皮策”、“赫歇尔”等大型空间红外望远镜的观测数据,来测量柯伊伯带天体的温度和大小。热致的红外亮度,以及可见光亮度,对这些天体的直径和反照率提出了严格限定。这类研究告诉我们,柯伊伯带天体的反照率同样多变,从新鲜落雪的亮白色到纯黑色应有尽有。   少数天文学家(既有专业的,也有业余的)则尽可能大量地运用各种尺寸、遍布全球的望远镜,观测这些遥远、暗弱的天体遮掩更遥远(但更明亮)的恒星。这种掩星现象可以带来最精确的直径测量结果,还可以帮助我们探测冥王星的大气,有讽刺意味的是,外星球的大气通常会妨碍我们从远处精确测量星体的直径。   天文学家之所以要测量天体的直径,并不只是为了将它们按大小来排序分等。对于那些有卫星的柯伊伯带天体(据估计,占总数的约30%),它们的卫星轨道速度可以揭示其质量大小。将质量和直径综合起来,就能够揭示其密度。柯伊伯带天体的密度也同样从大到小应有尽有,从中我们可以知道,其中一些几乎完全由纯净的冰组成,而另一些的成分则主要是岩石,仅覆盖着薄薄的一层冰壳。   当然,现在有一架空间探测器正在向柯伊伯带挺进,那就是NASA的“新视野”号,它将在2015年7月飞越冥王星,并与太阳系的这片新边疆进行史上第一次近距离接触。   家族相册   现在,我们对柯伊伯带天体的大小、反照率和成分已经有了充分了解,可以着手建立一种有条理的柯伊伯带概念。大部分柯伊伯带天体都很小(直径在300公里以内),颜色很深并稍有些发红。这些天体的体积太小,很难算作矮行星,很可能自形成后也没有发生过什么变化。或许它们看上去很像直径220公里的土卫九(Phoebe),这颗土星卫星的距离和逆向公转都暗示,它肯定曾是一颗柯伊伯带天体,后来被海王星向太阳系内部抛射,随即被捕获到目前的位置上。   “卡西尼”号探测器在飞往土星轨道的途中,曾经非常细致地观察过土卫九,它发现土卫九是一颗遍体鳞伤的冰冻天体,在撞击坑的内壁上还显示出了内部结构分层的迹象。土卫九的表面呈现为水冰、粘稠的有机物、非晶态的碳和岩质矿物的混合。这种类似彗星的物质组合非常符合对于较小柯伊伯带天体的颜色测量,尽管由于缺少较好的光谱数据,科学家们无法证明两者的亲缘关系。   当论及更亮(因而更大)的天体时,某些情况出现了变化。对于绝对星等5.6等(大致相当于直径400公里)以上的天体,表面成分改变了。无论那种成分变化是什么样的,它都使这些天体的色泽更浅了。其中应当有哪些差异呢?   让我们再次将目光投向外太阳系的卫星,以寻找线索。我们发现,由于撞击坑和表面物质坍塌,直径400公里以下的卫星都是一些嶙峋怪异的天体,例如土卫九、土卫七(Hyperion)、木卫五(Amalthea)和天卫十五(Puck)。而当直径升至400公里以上时,我们就像突然步入一个浑圆的冰冻卫星国度,例如天卫五(Miranda)、土卫一(Mimas)和土卫二(Enceladus)。   土卫一上遍布撞击坑,但显然呈球形;而天卫五和土卫二的表面则显然曾被(过去的或现在的)内部驱动的地质运动改变过,古代撞击坑已被地质运动抹除。有一种诱人的想法是,类似的改变曾发生在大小相似的柯伊伯带天体上。它们的自身引力可将本身挤压为浑圆的球形;它们还可能刚好足够大,在形成时会产生足够的热量,使一些水冰融化,特别是在含有氨的时候,氨可以降低水的熔点。当它们冻结时,冰会膨胀,在接近地表的地方破裂,将受挤压的“低温岩浆”(液态水)喷出地表,以新鲜、明亮的冰覆盖星体表面。   “新视野”号对于冥卫一(Charon)的探测将首次提供这一类天体的近距图像。如果上述假设被进一步的探测所证实,如果发现这些星球有内部驱动的地质运动并使自身变为球形,它们就都是矮行星,而且天文学家已经发现了其中上百颗。   最大的矮行星   在上百颗(可能的)柯伊伯带矮行星中,至少有十个值得注意的个体。按照发现的时间顺序,它们依次是冥王星、创神星(Quaoar)、2002 MS4、赛德娜、亡神星(Orcus)、潫神星(Salacia)、妊神星(Haumea)、阋神星(Eris)、鸟神星(Makemake)和2007 OR10。它们的尺寸都很大,足以使光谱仪获取其表面成分的数据。它们之所以引人注目,不仅是因为其尺寸,而且缘于其惊人的多样性。
  冥王星非常巨大,足以保持一层由氮、甲烷和一氧化碳组成的大气。尽管这层大气很薄,但是也可以在冥王星上造就天气和气候现象,随着与太阳距离的改变,冥王星的气候也会显著改变。Jeff Kargel(亚利桑那大学)曾经提出,就像土卫六(Titan)有甲烷循环、地球有水循环一样,冥王星上可能有氮循环:在冥王星年的一些特定时间节点,液态氮就可能形成降雨,灌注河流湖泊。“新视野”号将就此展开研究。   我们知道,在冥王星的表面上有一些颜色各异的地貌区块,这些区块也会随着时间而变化。冥卫一也是冥王星值得注意的缘由之一,如果冥卫一独立围绕太阳运转,它也应当被列为矮行星。冥卫一的体积很大,反射的阳光足以照亮冥王星的夜面,使“新视野”号可以借助其“月光”来拍摄冥王星。   就直径而言,阋神星是冥王星的“兄弟”,但值得注意的是,它的质量比冥王星要大,意味着它的历史不同于后者。它是观测到的目前最远的绕日公转天体(不过赛德娜通常更远),它之所以被发现,完全是因为其明亮的冰质表面。它的明亮表面很可能覆盖着冰霜:阋神星或许像冥王星那样,当接近太阳时会拥有大气,但在目前的距离上(它与太阳的当下距离是冥王星的三倍),所有气体都会冻结在冰冷的表面上。因此,要想知道冥王星在一个世纪后到达远日点时会是什么样,阋神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那时,冥王星的大气将在其漫长的冬季中蛰伏不见。   你可以猜到,通过审视一颗外行星的卫星,我们就能够非常可靠地猜测阋神星和冥王星的面貌。海卫一(Triton)是海王星仅有的一颗巨型卫星,其体积比冥王星还大,接近于木卫二(Europa)。海卫一的表面覆盖着氮和甲烷的明亮霜雪,看上去非常怪诞。海卫一、冥王星和阋神星之间的相似性并非偶然:几乎可以肯定,海卫一在诞生之初并不是围绕海王星运转的。海卫一的逆向公转,加之海王星没有其它巨型卫星,都在提示我们,很可能是在海王星闯入原始柯伊伯带时俘获了巨大的海卫一。如果海卫一独立围绕太阳公转,那么柯伊伯带之王将不再是冥王星或阋神星,而是海卫一。   鸟神星的直径大约只有冥王星或阋神星的一半,它几乎不可能拥有足够的引力使氮和一氧化碳保留在其大气中。它的表面成分主要是甲烷,意味着它必定拥有一层甲烷大气——在其所处太阳系区域的环境温度下,甲烷冰上空总会有一些气体,就像在地球的水冰周围总会有一些水蒸气。鸟神星的独特光谱表明,它的表面甲烷并不是霜,而是一层坚固的冰壳。甲烷冰被少量颜色更红的乙烷所弄脏,而且很可能还杂有数量更少的长链碳氢化合物,就像土卫六大气中的成分,只不过是固态的。   创神星和2007 OR10的体积和颜色与鸟神星相仿,只是比后者略小。我们知道它们的表面主要是水冰,水冰上斑驳地覆盖着一块块甲烷冰或甲烷霜。因此,它们肯定也有甲烷大气,尽管目前尚未发现。   赛德娜也被甲烷所覆盖。它的大小与鸟神星相仿,但距离远得多。它从不会抵达距离太阳76天文单位的范围内,这已是海王星距离的两倍。它的轨道非常扁长,而且将在5000年后运行到惊人的1000天文单位之遥。   亡神星比创神星和2007 OR10体积更小、颜色更灰暗,它的表面展现出氨的诱人迹象。因为氨可以降低水的冰点,所以地质物理学家经常用这种物质来解释在冰冻天体上永久性存在的地下海洋(例如木卫二)。亡神星上的氨暗示,那里有冰火山活动。它像冥王星那样,拥有一颗巨大的卫星(亡卫一,Vanth),其直径大于亡神星的三分之一。   妊神星是一颗奇特的天体。它是太阳系中自转最快、形状最狭长的大型球状天体,它的一天仅仅是地球上的4个小时。它是最巨大的柯伊伯带天体之一,在赤道面的长轴方向上,其宽度与冥王星和阋神星相当,但在两极之间的高度方向上,其尺寸只有后两者的一半。它的明亮表面由近乎纯粹的结晶态水冰构成,它的两颗卫星妊卫一(Hi’iaka)和妊卫二(Namaka)也是如此。有一些较小的、同样明亮的、结晶冰组成的天体构成了一个完整家族,在与妊神星类似的轨道上运行。它们或许是妊神星地幔的碎片,来自于一场远古撞击事件,那次撞击击碎了妊神星的外壳,使妊神星快速旋转,并将冰质的碎块射入各自独立的环日运行轨道。   两颗更加神秘莫测的星球——2002 MS4和潫神星——或许也应列入这份矮行星清单。除了极为黑暗之外,目前对它们依然知之甚少。它们或许标志着大型矮行星清单的结尾,至少目前看来如此:近期的一个南天搜索项目未能发现其它任何大型天体,相关研究认为,较大较明亮柯伊伯带天体的详细清单几乎已经填写完成了。   新的太阳系图景   下面就是我给出的新太阳系图景。我们仍然有八颗主要的行星,它们分布在稳定、接近正圆形、几乎共面的各条轨道上。木星统领着由无数微小、奇形怪状的小行星组成的巨大家族,它们分布在主小行星带上。   在海王星轨道外是另一个小行星带,它是由几个截然不同但分布范围相重叠的天体家族构成的,其中的天体大得足以拥有自身的独特演化史。请勿将这个天体带当作小行星带的类似品。它更像一群被抛散的外行星卫星。请想象一下某种类似于海卫一、土卫五(Rhea)、土卫一和土卫九的天体。其中一部分在圆形轨道上运行;另一些则处在荒凉的高倾角扁长轨道上,在远离太阳时运行得非常缓慢,而在接近海王星轨道时,运动速度则会大幅提升。   这种外海王星天体的数量远远多于外行星的大约18颗球形冰冻卫星。想一想这些卫星的外观是多么地变化多端,就可以推测出在外海王星轨道的广袤空间中游荡的上百颗球形矮行星会具有多么丰富的多样性了。其中一些天体如土卫三(Tethys)一般色泽明亮,另一些则比天卫三(Umbriel)的色泽更暗。有些是灰色的,有些是红色的,有些是冷白色的,还有些则色彩斑斓。其中几颗拥有大气,有风、有气候、有季节。其中许多拥有卫星。在这些卫星中,有几颗非常巨大,足以被列入类似矮行星的卫星名单。   它们并非在某颗行星周围绕转,但海王星控制着所有这些天体。其中有些会运行到距离太阳极其遥远的地方,但总会返回海王星附近。只有一个例外:赛德娜。它引人注目的独特轨道提出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它是怎样获取一条扁长的轨道而突破那个区域的界限?它是独一无二的吗?冥王星在整整一大类新的、未探测过的天体中是最易被发现的一个成员,而赛德娜是不是它的同类?太阳是不是还有另一个更遥远的行星伙伴,在深空中控御着尚未被发现的第三个天体带?   有一件事情是确凿无疑的:我们几乎尚未开始探索行星世界外围的这片荒凉区域,其中有更多天体尚未被发现。几乎可以肯定,那里有更多的比冥王星更大的天体;即使其中潜藏着像海王星那样巨大的天体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不过发现它尚非我们目前能力之所及。   柯伊伯带天体很暗弱、很遥远,并且很难研究。但是,漏掉冥王星,告诉孩子们太阳系的范围止于海王星,这是在逃避柯伊伯带天体的遥远距离及其令人眼花缭乱的多样性。不要在问题前退缩!冥王星、创神星、亡神星、妊神星、鸟神星、2007 OR10、潫神星、2002 MS4、阋神星和突破这一区域的赛德娜,每一个都是独特而迷人的星球,它们理应在我们的太阳系图景中占据一席之地。   并且,当我们给孩子们的太阳系图画添加球状天体时,也请不要遗漏谷神星(Ceres)、木卫一(Io)、木卫二、木卫三、木卫四(Callisto)、土卫一、土卫二、土卫三……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智能少女)
(浪子回头)
(老肖说命理)
([已注销])
第三方登录:太阳有多大地球有多小? 11张图图解银河系里的_要常来
太阳有多大地球有多小? 11张图图解银河系里的
太阳有多大地球有多小? 11张图图解银河系里的
1. 太阳到底有多大 我们都知道太阳好大好大好大…但是大到什么程度呢?这张图告诉我们太阳的巨大使我们人类的小脑袋无法理解滴。我们觉得地球已经很大了,一架波音747全速绕赤道
1. 太阳到底有多大我们都知道太阳好大好大好大…但是大到什么程度呢?这张图告诉我们太阳的巨大使我们人类的小脑袋无法理解滴。我们觉得地球已经很大了,一架波音747全速绕赤道飞一圈需要42小时,而以相同速度绕太阳一周需要6个月。2. 离我们最近的月亮也非常遥远与无垠的宇宙相比,月球离我们真的很近了,只有大约238900英里远呢。但与我们日常生活相比,宇宙中的星体都离我们远的不像话。我们地球和月亮之间距离可以塞下其它另外七大行星,还有多余的地方。其中包括土星和木星,分别是地球的9倍和11倍。3. 从火星上看,地球就是颗小小的点如果你来一趟火星之旅的话,你在火星上看到天空的地球就是图上这样的。这张照片是美国NASA的好奇号在地球与火星距离非常近的时候拍下的,当时只有9900万英里,在其他时候,它们之间的距离有上面距离的5倍远。4. 北美在木星上只有这么大木星以它的体积而着名,1655年发现的木星大红斑正在萎缩,但它仍然是北美洲的好多倍。木星和其他气态巨行星体积如此之大,是因为他们的低气温可以保持从离太阳近的行星散发的较轻气体,如氢和氦。5. 如果用土星代替月亮另一种方式理解气态巨行星到底有多大的方法是在照片中将月亮换成土星。插画家罗恩·米勒将在拍摄的满月照片换成了其他行星。在这个位置,土星占据了天空大部分空间,日食会持续好几个小时。 (当然,由于土星的引力影响,它要是接近地球结果会是毁灭性的。)6. 一颗彗星也是庞然大物图中彗星是2014年11月菲莱探测器着陆的67 p / C-G,将它罩在洛杉矶上大概就是这样子的。在宇宙中,这颗彗星绝对是小号中的小号,只有3.5英里宽,但是这张图显示了宇宙中的东西要比你能想象的要大得多。7. 美国历史只是冥王星公转一圈的时间不仅仅是宇宙物体的大小让人匪夷所思——浩瀚宇宙的时间尺度也是巨大的。冥王星沿轨道绕太阳一周需要248个地球年。换句话说,美国的整个历史不过是冥王星绕太阳转了一周而已。上次冥王星处在它现在位置上的时候,我们还没有发明飞机,更别提宇宙飞船了。当冥王星是去年在其当前位置,我们没有发明了航空,更不用说航天了。这张地图美国宇航局公布了新视野号团队的预期调查在7月成为第一个宇宙飞船去冥王星。8.冥王星不只是在太阳系边缘我们许多人认为又冷又小的冥王星是太阳系外缘的,事实远非如此,冥王星的轨道在这张地图的蓝色小框中心。外层是柯伊伯带,接着是奥尔特星云——其延伸范围比海王星远一千倍,是距我们第二近的恒星距离的一半远。9.个头一个赛一个一旦你离开太阳系,遇到其他星球,和它们比起来太阳就是小不点儿了就像地球之于太阳一样。还有其他更大的星球,(如心大星和参宿四)直接秒了其它星球。一遍又一遍,宇宙中有无数的星球,完全超出了人的基本思考范畴。10.你能看到的星星都在黄色圈内当然,星球是巨大的。但是银河系,又一遍,简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大。这张图完整显示了银河系。其中黄色的圆圈可能包含了不借助望远镜你肉眼你能看到的每颗星星。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在理想条件下,南半球的人们可以看到特别明亮的恒星系统船底座海山二星,但在大多数地方,黄色圆圈的范围将缩小很多。11.银河系只是十亿分之一浩瀚宇宙中,银河系只是数以十亿计星系中的一个。最近,科学家绘制了银河系附近的大约100000个星系,发现这是一个更广泛的超星系团的一部分称为Laniakea。这个超星系团由几个叉状体系组成,银河系躺在一个遥远的边缘。更重要的是,它的另一个超星系团(称为Perseus-Pisces)朝着相反的方向运动,似乎有合并成一个更广泛网络的趋势,在相对空的空间形成密集的超星系团。下面是要常来微博粉丝评论:JeepKun :最后一张图 感觉我们的宇宙 就像是另一个次元里的海中浮游生物一样aa :目前来说,可观测宇宙的星系数量在一千亿到两千亿之间(1oo-200billion),十亿只是一个用来计数的单位,而不是说就只有十亿。grumpyfrog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Miu :不知怎么的,看到英里这个单位就很不爽猫霸 :宇宙那么大 tmd想出个国旅游都难得要死edwin :太阳至于地球,就像卵子比精子啊格雷潘 :要是有导演拍一部《宇宙外面是什么》的片子说不定能赚钱精一杯 :最后一张图让我觉得大刘是对的,微观的尽头是宏观ajou :所以说坚信有Ken_adams :冥王星几年前已经被排除在太阳系行星以外了神的波纹 :啊呀呀我的巨大恐惧症又犯了大牛 :再来个往微观深入观测的探究,然后又发现某个围绕发光质子旋转的电子上有自由活动的智慧生命双黄蛋 :宇宙如此之大,如果只有我们,未免太浪费地方了。哈密不是瓜 :永远是个渣渣,这么一想,生命根本没有什么意义XXXIBMYSELF :所以到底什么时候外星人才能找到我们dadamon :其实一直有种人类其实是微生物的感觉….当然是相对于宇宙这个大生命体来说的 就像益生菌之于人体一样佛清 :一个文明想在这么庞大的空间内找到另一个文明,大海捞针这形容词实在是太渺小了。我们连原子都不如啊。。。黑礁 :外星人肯定有,若地球真有来过,他们看地球人也许就像我们看山顶洞人一样了撸霸 :我记得看完旅行到宇宙边缘之后不想上班了。iPad :看到最后那种图 就有种想要去死的心到底怎么了啊:- -天狼星是个好地方周日游鱼 :很喜欢这种从普通人角度写的科普文,收藏了。谷风 :我们的宇宙在加速膨胀,会不会是因为宇宙之外的附近将有一个新宇宙形成,对我们的宇宙不断拉扯造成的?Hide :人的大脑想象不出无边无际是什么概念,人人都在说宇宙,但宇宙外面是什么呢?还是宇宙?那不就不算外面了嘛Ssoo :宇宙恐惧症发作中shower :震撼,人类的发展,如果不因战争疾病或小行星撞击,会知道最终的宇宙,什么叫空间,什么叫大,也可以知道什么叫终极微观世界。
太阳有多大地球有多小? 11张图图解银河系里的原文地址:http://www.yaochanglai.com/./53099.htm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冥王星到太阳的距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