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坐标我想宽容最后一秒钟怎么表示

江西省信丰中学高一物理《1.2时间和位移》学案
文字介绍,需要完整内容请下载!
【习目标】
1. 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含义以及两者的区别
2. 知道位移和路程的概念及两者的区别
3. 知道矢量和标量的概念,知道位移是矢量。通过实例总结出矢量相加的法则
【重点难点】
1.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知道位移等于两个位置的坐标变化。[来
【课前预习】
1.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
表示,时间间隔用
2.我们上午8时上课,8时45分下课,这里的“8时”、“8时45分”指的是
,这一节课的时间间隔是
3.一般说来,当物体从某一点A运动到另一点B时,尽管可以沿不同的轨迹、走过不
,但位置的变动是相同的。在物理用位移表示物体(质点)的
。我们从物体的
作一条有向线段,用这条有向线段表示位移。位移既有
,是矢量.
4.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八万余人,从江西瑞金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
征,历时2年,于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
千公里长征胜利结束,这里的二万五千公里指的是
。路程只有
,是标量.
5.矢量是既有
的物理量,标量是只有
的物理量,矢量相加与标量相加遵从不同的
,两个标量相加遵从
,两个矢量相加遵从
【探究案】
【问题探究1】时间间隔和时刻
【教师点拨】1.时间间隔是事物运动、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长短的量度;时刻是事物
运动、发展、变化过程中所经历的各个状态先后顺序的标志。
2.二者在时间轴上的表示不同,在时间的坐标轴上,用点表示时刻,用线段表
示一段时间间隔。
3.时刻与时间分别是状态量和过程量,区分它们的关键是看它们对应的是一个状态
还是一个过程,时刻与物体所处的状态(或位置)相对应;时间间隔与物体所经历的过
程(或位移)相对应。
4.表述方法的不同,如“第3s末”“3s时”“第4s初”等指的是均是时刻,而不是时间间隔
,并且在时间轴上均为t=3s的这一点;而“3s内”“前3s内”“后3s内”等均是指时间间隔,
并非时刻,其时间长度均为t=3s;若是“第3s内”“第4s内”等,其时间长度均为t=1
例1:下列说法中指的是时间的有____________,指的是时刻的有____________。
A.第5秒内
E.最后一秒内
F.第三个2秒内
[来源:][来源:]
拓展:(1)时刻具有瞬时性,时间间隔具有连续性的特点,时间轴上的每一点都表示一
个不同的时刻,时间轴上一段线段表示的是时间。请问第6秒初和第5秒末
是同一时刻吗?
(2)在习惯上我们把时间间隔称为时间,又有时把时刻也称为时间(例如“上午上课
的时间是8点整”,这里的8点整是指时间间隔还是时刻?)。处理这些问题要据
题意和上下文去理解它的含义。
【问题探究2】位移和路程
【教师点拔】1.位移与路程的区别与联系
(1)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而路程则是描述物体运动轨迹长度的物理量.
(2)位移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它的大小等于运动物体初、末位置间的距离
,它的方向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而路程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它的大小
是物体实际运动路径的长度.
2.矢量与标量的区别
只有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其位移大小才和路程相等,除此之外,物体的位移大
小总是小于路程,因为两点间以直线距离为最短.
运算法则不同:标量相加时,遵守代数运算法则;矢量相加时,遵守平行四边
形定则或三角形法则。
标量的正负号是表示大小的;而矢量的正负号不表示大小,是用来表示方向的;正
号代表矢量的方向与我们取的正方向相同,负号代表矢量的方向与我们取的方向
例2:如图,垒球场的内场是一个边长为16.77m的正方形,在它的四个角分别设本垒和一
、二、三垒.一位球员击球后,由本垒经一垒、二垒跑到三垒.他运动的路程是多大?
位移是多大?位移的方向如何?
拓展:(1)路程就是径迹的长度,为标量。位移表示质点位置变化,是矢量。两者大
小一般不相等。从本例中可以看出像路程这种标量相加遵从算术加法法则吗?
位移这种矢量相加遵从算术加法法则吗?
(2)从你家可经几条不同的路到校,位移和路程哪个相同哪个不同?出租汽车司
机是按位移收费还是按路程收费?
【问题探究3】直线运动中的位置和位移
【教师点拨】1.物体在某一时刻对应的空间是“位置”,是瞬时量;位移总是对应着一段
时间,是过程量,例如在t1~t2时间内,物体从位置x1运动到位置x2,发生的位移△x=
2.在直线运动中,位移的方向一般用正、负号来表示,例如如果将向东的位移15m表
示为x1=15m,则向西的位移20m就表示为x2=-20m。
用正、负号来表示位移的方向后,比较位移的大小就不能根据数原则“正数大于负
数”,而要看绝对值的大小了。例如A的位移x1=15m,B的位移x2=-
20m,我们说B的位移大于A的位移。
例3.如图所示,一个物体从A运动到B,又从B运动到C,A、B、C三点的位置坐标分别为
xA=5m,xB=-10m,xC=-2m,试分别求出物体从A到B,从B到C,从A到C的位移.
【课堂练习】
1.在物理中通常有诸如二秒内、第二秒内、第二秒末、前二秒、
最后二秒等多种时间或时刻的说法.请准确说出上述说法中哪些指时间,哪些指时刻?
2.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质点通过相同的路程,位移一定相同
B.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方向由起点指向终点
C.位移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变化,路程描述路径的长短
D.位移描述直线运动,路程描述曲线运动
3.关于矢量和标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矢量是既有大小也有方向的物理量
B.标量是既有大小也有方向的物理量
C.位移-10m比位移5m小
D.温度-100C比50C低
4.如图所示,一个物体从A运动到B,初位置的坐标是xA=3
m,末位置的坐标是xB=-2
m,它的坐标变化量是Δx是多少?位移是多少?
5.阅读下面的对话:
小明:请问到市图书馆怎么走?
小刚:从你所在的市中心向南走400m到一个十字路口,再向东走300m就到了.
小明:谢谢!
请问小明要经过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各是多少?
1.2《时间和位移》练案
1.以下的计时数据指时间的是(  )
A.天津开往广州的625次列车于13时35分从天津发车
B.某人用15 s跑完100
C.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19时开播
D.月零时,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E.某场足球赛15 min时甲队攻入一球
2.如右图所示,一物体沿三条不同的路径由A运动到B,下列关于它们位移大小的比较正
确的是(  )
A.沿Ⅰ较大   B.沿Ⅱ较大
C.沿Ⅲ较大
3.下列关于矢量(位移)和标量(温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来源:
A.两个运动物体的位移大小均为30 m,则这两个位移可能相同
B.做直线运动的两物体的位移x甲=3 m,x乙=-5 m,则x甲>x乙
C.温度计读数有正、有负,其正、负号表示方向
D.温度计读数的正、负号表示温度的高低,不能说表示方向
4.如右图所示,某质点沿半径为r的半圆弧由a
克拉玛依十三中高三年级2015年9月物理阶段性检测试卷问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高一暑假作业检测(A)
物理试题2015.9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1
东北育才校2015---2016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
命题人:高三物理组满分:100分
东北育才校高一年级物理第一次统一作业
时间:50分钟满分:100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位
高二物理统一作业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
1.如图所示,在某外高内低的弯道测试路段上
江苏省如皋中年度第二期阶段测试
高二物理(选修)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3& é<<~?,-
& 2011届全国各地高考模拟题精选系列——直线运动
2011届全国各地高考模拟题精选系列——直线运动
[导读]第1单元 直线运动 一、选择题 1、【开封市2011届高三定位考试】有一物体以初速度v0沿着倾角为θ的粗糙斜面上滑,如果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C正确;取初速度相等是解此题的突破口,如果只分析速度与刹车距离,则难以比较。 32.【揭阳市2011届第一次模拟】右图描述了...
一、选择题
1、【开封市2011届高三定位考试】有一物体以初速度v0沿着倾角为θ的粗糙斜面上滑,如果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tanθ,那么能正确表示物体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的图线是下图中的
2、【烟台市201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B
3、【重庆市2011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诊断性考试】D
4.【上海市徐汇区2011届二模】一物体自空中的A点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1s后物体的速率变为10m/s,则该物体此时(
(A)位置一定在A点上方,速度方向向上
(B)位置一定在A点上方,速度方向向下
(C)位置一定在A点上方,速度方向可能向上也可能向下
(D)位置一定在A点下方,速度方向可能向上也可能向下10.
5.【江苏省宿迁市2011届考前模拟】某一质点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一定做直线运动
B.质点可能做曲线运动
C.t=20s时刻质点离开出发点最远
D.在t=10s时刻质点速度最大5.A解析:位移图象只能反映位移正负两个方向,所以只能描述直线运动;在10s时质点离出发点5m,而在20s时离出发点的距离只有1m远;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大小,在t=10s速度为零。
6. 【北大附中2011年预测题一】在2009年60周年国庆阅兵式中,我空军某部的直升机梯队在地面上空某高度A位置处于静止待命状态,要求该梯队10时56分40秒由静止状态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AB段加速后,进入BC段的匀速受阅区,11时准时通过C位置,如图所示。已知AB=5 km,BC=10 km,若取飞机出发的时刻为t=0,沿AC方向建立坐标轴,A点作为坐标原点,下列关于直升机的速度v、加速度a和位移x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7.【江苏扬州市2011届5月调研】甲、乙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从同一高度向上运动,它们的运动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时间内甲的加速度越来越大
B.在时刻两物体的高度相同
C.在时刻甲所受拉力的瞬时功率大于乙所受拉力的瞬时功率
D.在时刻甲所受的拉力大于乙所受的拉力
8、【长宁区2011届二模】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同一地点由静止出发沿同一直线[0]运动,它们的速度图线如图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车在0-b时间内始终作匀减速运动
(B)乙车在a-b时间内加速度方向不变
(C)两辆汽车在a时刻相距最远
(D)甲车在c时刻被乙车追上
9. 【陕西咸阳市2011届高考模拟三】如图所示,AB段是一质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s --t图像,从图像中所给的数据可以确定
A.质点在AB段的平均速度大于4m/s
B.质点在3.5s时的速度等于4m/s
C.质点在8m时的速度等于4m/s
D.质点在8m时的速度小于4m/s
10、【安徽省百校论坛2011届高三第2次联合考试】A
11.【商丘市2011年高三第二次模拟】一小物块以某一初速度滑上水平足够长的固定木板,经一段时间t后停止。现将该木板改置成倾角为30°的斜面,让该小物块以相同大小的初速度沿木板上滑。若小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小物块上滑到最高位置所需时间t′与t之比为
12、【江西省宜春市2011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B
13、【江西省宜春市2011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AC
14.【杭州市2011年第一次质量检测】铁道部已于2010年11月正式运营杭州至上海高铁客运线,这条干线是目前世界上第一条平均时速高达350公里轨道客运专线,杭州至上海的运行时间由原来的2个多小时缩短至40分左右。虽然运行在该专线上的"和谐号"动车组最高运行时速近420公里,但由于动车组加速均匀,乘客不会感受到强烈的推背感。假定一动车组某次进站前、后一段时间内的速率一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杭州至上海距离接近280km
B.杭州至上海距离接近230km
C.由图像可知,因本次停站增加的运行时间为lmin
D.由图知,动车组做变速运动时,乘客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不超过其重力的0.02倍
15. 【上杭一中2011届高三12月月考】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同向出发作直线运动,如图为其运动的时间图象,t1 时刻两图线相交,有关图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是位移-时间图象,则乙车在t1 的时间内平均速度
B.如果是位移-时间图象,则在t1 时间内甲车位移比乙车的大
C.如果是速度-时间图象,则甲乙两车在t1 时间内位移相等
D.如果是速度-时间图象,则甲乙在t1 时间内平均速度
16. 【山东省济南市2011届2月高三模拟】磕头虫是一种不用足跳但又善于跳高的小甲虫.当它腹朝天、背朝地躺在地面时,将头用力向后仰,拱起体背,在身下形成一个三角形空区,然后猛然收缩体内背纵肌,使重心迅速向下加速,背部猛烈撞击地面,地面反作用力便将其弹向空中.弹射录像显示,磕头虫拱背后重心向下加速(视为匀加速)的距离大约为0.8 mm,弹射最大高度为24 cm.而人原地起跳方式是,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向上加速,假想加速度与磕头虫加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如果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重心上升高度为0.5 m,那么人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可达(空气阻力不计,设磕头虫撞击地面和弹起的速率相等)
17、【河南省洛阳市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D
18.【上海市卢湾区2011届第二次六校联考】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附近小球B以初速度v斜向上瞄准另一小球A射出,恰巧在B球射出的同时,A球由静止开始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则两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
(   )
A.以地面为参照物,A球做匀变速运动,B球做匀速运动
B.在相同时间内B球的速度变化一定比A球的速度变化大
C.两球的动能都随离地的竖直高度均匀变化
D.A、B两球一定会相碰
19、【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1届期中联考】如图所示,以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绿灯还有2 s将熄灭,此时汽车距离停车线18m。该车加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减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此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可能通过停车线
B.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通过停车线汽车一定超速
C.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一定不能通过停车线
D.如果距停车线处减速,汽车能停在停车线处
20.【上海市松江区2011届第二模】如图所示是一个质点作匀变速直线运动s~t图中的一段。从图中所给的数据可以确定质点在运动过程中经过图线上P点所对应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一定
A.大于2m/s
B.等于2m/s
C.小于2m/s
D.无法确定
21.【上海市松江区2011届第二模】我国蹦床队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得金牌。假如运动员从某一高处下落到蹦床后又被弹回到原来的高度,其整个过程中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oa段和cd段为直线,则根据此图像可知运动员
A.在t1-t2时间内所受合力逐渐增大
B.在t2时刻处于平衡位置
C.在t3时刻处于平衡状态
D.在t4时刻所受的弹力最大
22、【上海市崇明县2011届二模】为了测量蹦床运动员跃起的高度,可在弹性网上安装压力传感器,利用传感器记录运动员运动过程中对弹性网的压力,并由计算机作出压力一时间(F-t)图像,如图所示。运动员在空中运动时可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则可求得运动员在0~6.9s时间内跃起的最大高度为(g=10m/s2)
(A)7.2 m
(B)5.0 m
(C)1.8 m
(D)1.5 m
23.【上海市闵行区2011届第二模】日,智利矿难中受困69天的33名矿工陆续乘坐智利军方的"凤凰号"救生舱,由625m深的地底升井获救,创造了世界矿难救援的奇迹,若救生舱在升井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5m/s,加速和减速过程的最大加速度均为1m/s2,则救生舱将一名矿工自井底升至井口停下所需的时间至少约为
24.【上海市卢湾区2011届第二次六校联考】一质点沿直线ox做加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为x=5+2t3,其中x的单位是m,t的单位是s,它的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是v=6t2。设该质点在t=0到t=2s间的平均速度为v1,t=2s到t=3s间的平均速度为v2,则
A.v1=12m/s ,v2=39m/s
B.v1=8m/s ,v2=13m/s
C.v1=12m/s ,v2=19.5m/s
D.v1=8m/s ,v2 =38m/s
25.【浙江省台州市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在空军演习中,某空降兵从悬停在空中的直升飞机上跳下,从跳离飞机到落地的过程中沿竖直方向运动的v - t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0s内空降兵和降落伞整体所空气阻力恒定不变
B.第10s末空降兵打开降落伞,此后做匀减速运动至第15s末
C.10s~15s空降兵加速度向上,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
D.15s后空降兵保持匀速下落,此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26、【浙江省温州市2011届高三五校联考】新中国成立60周年,在天安门广场进行十年一次的大阅兵仪式,各个部队和军种都在紧张的演练,在空军演练中,某空降兵从飞机上跳下,他从跳离飞机到落地的过程中沿竖直方向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0s内空降兵和伞整体所受重力大于空气阻力,10~15整体所受重力小于空气阻力
B.0~10s内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动,10~15s内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
C.第10s末打开降落伞,以后做匀减速运动至第15s末
D.10s末~15s末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加速度的大小在逐渐减小
27.【山东省潍坊市2011届高三新课程教学质量抽样监测】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物体在直线上运动,经2s又回到初始位置的是 (
28.【山东省潍坊市2011届高三新课程教学质量抽样监测】如图所示,木块A、B并排且固定在水平桌面上,A的长度是L,B的长度是2L,一颗子弹沿水平方向以速度v1射入A,以速度v2穿出B,子弹可视为质点,其运动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子弹穿出A时的速度为
29. 【杭州市2011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酒后驾驶会导致许多安全隐患,是因为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变长。反应时间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下表中"思考距离"是指驾驶员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制动距离" 是指驾驶员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的距离(假设汽车制动时的加速度大小都相同)。
速度(m/s)
思考距离/m
制动距离/m正常酒后正常酒后157.515.022.530.6.746.4.266.7分析上表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驾驶员正常情况下反应时间为0.5s
B.驾驶员酒后反应时间比正常情况下多0.5s
C.驾驶员采取制动措施后汽车加速度大小为3.75m/s2
D.若汽车以25m/s的加速度行驶时,发现前方60m处有险情,酒后驾驶不能安全停车。
30.【宿迁市2011届期末考】酒后驾驶会导致许多安全隐患,是因为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变长,反应时间是指驾驶员
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下表中"思考距离"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
动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制动距离"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的距离(假设汽车制动时的加速度大小都相同)。
分析上表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驾驶员酒后反应时间比正常情况下多0.5s
B.若汽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时,发现前方40m处有险情,酒后驾驶不能安全停车
C.汽车制动时,加速度大小为l0m/s2
D.表中x为66.7m
31.【黄冈中学等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如图所示绘出了轮胎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和μ2时,紧急刹车时的刹车痕(即刹车距离s)与刹车前车速v的关系曲线,则μ1和μ2的大小关系为(
A.μ1&μ2
B.μ1=μ2
C.μ1&μ2
D.条件不足,不能比较
【解析】过纵轴上一点作横轴的平行线(即取相同的初速度),从平行线与曲线的交点可看出,动摩擦因数为μ1的刹车距离小于动摩擦因数为μ2的刹车距离,因此μ1&μ2,C正确;取初速度相等是解此题的突破口,如果只分析速度与刹车距离,则难以比较。
32.【揭阳市2011届第一次模拟】右图描述了一位骑自行车者从原点出发后的运动情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人达到最大速度时位于区间Ⅰ
B.此人达到最大速度时位于区间Ⅱ
C.此人距离出发点最远时位于B点
D.此人距离出发点最远时位于C点
33. 【皖北协作区2011届高三联考】 在水平面上有一个小物块质量为m,从某点给它一个初速度沿水平面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A、B、C三点到O点速度为零。A、B、C三点到O点距离分别为x1、x2, x3,时间分别为t1、t2、t3,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34. 【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11届第一次联考】如图甲是某景点的山坡滑道图片,为了探究滑行者在滑道直线部分AE滑行的时间.技术人员通过测量绘制出如图乙所示的示意图.AC是滑道的竖直高度,D点是AC竖直线上的一点,且有AD=DE=10 m,滑道AE可视为光滑,滑行者从坡顶A点由静止开始沿滑道AE向下做直线滑动,g取10 m/s2,则滑行者在滑道AE上滑行的时间为
35.【盐城市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一只弹性小球从某高处由静止释放,与水平地面碰撞后反弹回头。下面是四个同学作出的小球图像,其中正确的
36.【江西省赣州十一县(市)2011届期中联考】从某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两个质点A、B,
其v-t图像如图所示。在0~t0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质点A、B所受合外力都在不断减小
B.两个质点A、B所受合外力方向相反
C.质点A的位移不断增大,质点B的位移不断减小
D.质点A、B的平均速度大小都是(v1+v2)/2
37.【2011年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复习教学质量检测一】甲图表示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则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s-t图像正确的是(
)(s为物体相对出发点的位移) C
38. 【甘肃省部分普通高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甲、乙两车在同一水平道路上,一前一后相距S=6m,乙车在前,甲车在后,某时刻两车同时开始运动,两车运动的过程如图所示,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当t=4s时两车相遇
B.当t=4s时两车间的距离最大
C.两车有两次相遇
D.两车有三次相遇
39. 【2011秋南阳市高三物理联考题】t=0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70 km的两地开始相向行驶,它们的v一t图像如图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第1h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
B.在第2h末,甲、乙两车相距10 km
C.在前4 h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大
D。在第4h末,甲乙两车相遇
40.【绵阳市高2011届第一次诊断】四川灾后重建中,在某工地上一卡车以速度10m/s匀速行驶,刹车后第1个2s内位移与最后一个2s内位移之比为3:2,设卡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刹车后4s内卡车通过的距离是w.w.^w.k.&s.5*u.c.#om高.考.资.源.网
41、【湖南省南县2011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质检】将质量为m=lkg的物体静止放在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现对 物体施加一个方向不变的水平力F,其大小变化如下图所示,在3秒之内物体位移最大的力的图是(
42.(2010·合肥模拟)测速仪安装有超声波发射和接收装置,
如图所示,B为测速仪,A为汽车,两者相距335 m,
某时刻B发出超声波,同时A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B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A、B相距355 m,已知声速为340 m/s,则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
A.20 m/s2
B.10 m/s2
D.无法确定
设超声波往返的时间为2t,根据题意汽车在2t时间内位移为a(2t)2=20 m,①所以超声波追上A车时,A车前进的位移为at2=5 m,②所以超声波在2t内的路程为2×(335+5) m,由声速340 m/s可得t=1 s,代入①式得,B正确.
43.【山西省晋中市2011届高三四校联考】在平直的轨道上甲、乙两物体相距为L ,乙在前,它们同时同向开始运动。甲以初速度v1,加速度a1做匀加速运动;乙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2的匀加速运动,假定甲能从乙旁边通过,而且不影响,下列情况可能发生的是
A.当a1 = a2时, 甲乙只能相遇一次
B.当a1 & a2时, 甲乙可能相遇两次
C.当a1 & a2时, 甲乙只能相遇一次
D.当a1 & a2时, 甲乙可能相遇两次
44、【湖南省南县2011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质检】日,智利矿难中受困69天的33名矿工陆续乘坐智利军方的"凤凰号"救生舱,由625m深的地底升井获救,创造了世界矿难救援的奇迹,若救生舱在升井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5m/s,加速和减速过程的最大加速度均为1m/s2,则救生舱将一名矿工自井底升至进口停下所需的时间至少约为(
45.【云南省2011届高三阶段性联合诊断考试】汽车A在红绿灯前停住,绿灯亮起时启动,以0.4mn/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30 s后以该时刻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设在绿灯亮的同时,汽车B以8 m/s的速度从A车旁驶过且一直以此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方向与A车相同.则从绿灯亮时开始(
A.相遇时A车做匀速运动
B.两车相遇后不可能再次相遇
C.A车在加速过程中与B车相遇
D.A、B两车相遇时,速度相同
46.【江西省上饶市四校2011届高三3月第二次联考】如图所示的位移(s)-时间(t)图象和速度(v)-时间(t)图象中,给出四条曲线1、2、3、4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线1表示物体做曲线运动
B.s-t图象中t1时刻v1&v2
C.v-t图象中0至t3时间内3和4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D.两图象中,t2、t4时刻分别表示2、4开始反向运动
47.【陕西省渭南市2011届高三上学期元月教学质量检测】两小球在两条平行直线上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两小球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如图9所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一小球经过另一小球旁边时认为两小球相遇,则由图片知(
)图9A.两小球相遇了3次
B.两小球相遇了2次
C.两小球相遇了1次
D.两小球没有相遇
48.【温州八校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某动车组列车以平均速度v从甲地开到乙地所需的时间为t,该列车以速度v0从甲地出发匀速前进,途中接到紧急停车命令紧急刹车,列车停车后又立即匀加速到v0继续匀速前进,从开始刹车至加速到v0的时间是t0(列车刹车过程与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相等),若列车仍要在t时间内到达乙地,则动车组列车匀速运动的速度v0应为(
49.【湖南娄底市重点中学2011届高三10月联考】一物体作单向直线运动,在时间t内通过的位移为s,它在s/3处的速度为v1,在中间时刻t/2的速度为v2,则v1和v2的关系一定有(
A.当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1& v2
B.当物体作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 v2
C.当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时,v1= v2
D.当物体作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v2
50、【株洲市2011届高三统一检测试卷一】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中国男子运动员在4×100m接力比赛中勇夺冠军。某次甲乙两个运动员在直道上练习接力跑。他们在奔跑时有相同的最大速度。乙从静止开始全力奔跑需跑出25m才能达到最大,这一过程可以看做匀变速运动。现在甲持棒以最大速度向乙奔来,乙在接力区侍机全力奔出。若要求乙接棒时奔跑达到最大速度的80%,则乙在接力区须奔出距离是(
)A.16mB.18mC.20mD.25m
51.【南京市2011届高三学情调】一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甲所示,取开始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图乙中物体运动的v-t图象,正确的是
52.【山东省潍坊市2011届高三11月质量检测】作用于水平面上某物体的合力F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设力的方向向右为正,则将物体从下列哪个时刻由静止释放,该物体会始终向左运动
A.t1时刻 B.t2时刻
C.t3时刻 D.t4时刻
53.【潍坊诸城市2011届10月阶段检测】如图所示,A、B、C三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沿x轴方向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在0~t0时间内
A.平均速度A=B=C
B.平均速率A>C =B
C.A一直在B、C的前面
D.A的速度一直比B、C的速度大
54. 【辽宁省铁岭六校201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I、II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
在0~t2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I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断增大,II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断减小
B.在第一次相遇之前,t1时刻两物体相距最远
C.t2时刻两物体相遇
D.I、II两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都是
55.【2011届山东省寿光市高三第一学期抽测】利用速度传感器与计算机结合,可以自动作出物体运动的图象。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的运动物体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物体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
B.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约为l.6m/s
C.物体的位移大于l6m
D.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
56.【安徽省百校论坛2011届高三第三次联合考试】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女子-100m自由泳比赛中,中围"90后"选手唐奕以54秒12夺冠,若唐奕前10 s的运动建度图象如
图所示,则根据图象可知(
A.第2s末的加速度为2 m/s'
B.前8 s内的位移为19.5 m
C.第1秒末与第5s末的速度方向相反
D.第1s末与第2s内的位移相等
57、【皖中名校共同体2011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158.【安徽省百校论坛2011届高三第三次联合考试】一质量为1 kg的小球从空中下落,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弹到空中某一高度,此过程的v-t图象如图所示若不计空气阻力,取g=10 m/s2,
则由图可知
A.小球从高度为1 m处开始下落
B.小球在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为4.5 J
C.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为0.45 m
D.整个过程中,小球克服重力做的功为8J
59.【临沂市2011届高三期中考试】某位溜冰爱好者在结冰的湖面上做游戏,湖面与岸边基本相平,如图所示,他先在岸上从O点由静止开始匀加速助跑,2s后到达岸边A处,接着进入湖面开始滑行,又经3s停在了冰上的B点.若该过程中,他的位移是x,速度是v,受的合外力是F,运动的机械能是E,则对以上各量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描述,以下图像正确的是BC
60.【许昌市四校2011届第一次联考】如图2所示,A.B两物体在水平面上且相距s=7m,物体A以VA=4m/s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而物体B此时的速
度VB=10m/s,在摩擦力作用下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加速
度a=-2m/s2.那么物体A追上物体B所用的时间为(
61. 【河南省焦作市2011届高三调研】甲、乙两车在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在时,乙车在甲车前处,它们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对汽车运动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车先做匀速运动再做反向匀减速运动
B.在第20s末,甲、乙两车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C.在第30s末,甲、乙两车相距50m
D.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甲、乙两车可以相遇两次
62.【河南省焦作市2011届高三调研】在一竖直砖墙前让一个小石子自由下落,小石子下落的轨迹距离砖墙很近。 现用照相机对下落的石子进行拍摄。某次拍摄的照片如图所示,AB为小石子在这次曝光中留下的模糊影迹。已知每层砖(包括砖缝)的平均厚度约为 6cm,A点距石子开始下落点的竖直距离约1.8m。估算照相机这次拍摄的"曝光时间"最接近
A.2.0×10-1s
B.2.0×10-2s
C.2.0×10-3s
D.2.0×10-4s
63.【河南省信阳市2011届第一次调研】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斜面上放置3个相同的小球(可视为质点),小球1、2、3距斜面底端A点的距离分别为,现将它们分别从静止释放,到达A点的时间分别为,斜面的倾角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C. D. 若增大,则的值减小
63.【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11届11月联考】如图所示为一物体作直线运动时的图象,但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未标出,已知物体在前2s内向东运动,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若纵坐标表示速度,则物体在4s内的位移为零
B.若纵坐标表示速度,则物体在4s内的加速度大小不变,
方向始终向西
C.若纵坐标表示位移,则物体在4s内的运动方向始终向西
D.若纵坐标表示位移,则物体在4s内的位移为零
64.【北京市2011届高三年级起点考试】a、b、c三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三个物体的位移图象如图
所示,图象c是一条抛物线,坐标原点是抛物线的顶点,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
A.a、b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个物体的速度相同
B.a、b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个物体的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反
C.在0~5s的时间内,t=5s时,a、b两个物体相距最远
D.物体c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0.2m/s2
65.【北京朝阳区2011届第一学期期末统考】如图所示,为一物体运动的位移-时间(x-t)图像。由图像可知
A.物体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物体一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C.物体以某一速率做往复运动
D.物体有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有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66.【北京朝阳区2011届第一学期期末统考】将一小球竖直上抛,如果小球到达最高点前的最后一秒和离开最高点后的第一秒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分别为x1和x2,速度变化量的大小分别为Δv1和Δv2,假设小球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不变,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67.【北京朝阳区2011届第一学期期末统考】如图所示,A、B为水平正对放置的平行金属板,板间距离为d。一质量为m的带电油滴在两金属板之间,油滴运动时所受空气阻力的大小与其速率成正比。将油滴由静止释放,若两金属板间的电压为零,一段时间后油滴以速率v匀速下降。若两金属板间加电压U,一段时间后油滴以速率2v匀速上升。由此可知油滴所带电荷量的大小为
68.【虹口区2011届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等效替代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特性和关系)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的方法。力的合成、力的分解、平均速度、瞬时速度这四个物理名词中,采用等效替代方法的有
69.【静安区2011届第一学期高三物理期末检测】右图是运用DIS测定木块在水平桌面上滑动时(水平方向仅受摩擦力作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v-t图。
根据图像的斜率可以求出木块的加速度。
还可以求出的是物理量是:(
①木块的位移,②木块的平均速度,③木块与桌面的动摩擦因数,④木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C.仅① ② ③
D.① ② ③ ④
70.【宝山区2011届第一学期期末检测】一位男士由于驾车超速而被警察拦阻,警察走过去对他说:"先生,您刚才的车速是80公里每小时,已超速。" 这位男士反驳道:"这不可能!我才开了10分钟左右,还不到一小时,怎么可能走了80公里呢?"......。根据上述对话,你认为这位男士没有明白的物理概念是(
A.瞬时速度
B.平均速度
71.【宝山区2011届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如图所示,为一质点作直线运动时的a~t图像,图中斜线部分的面积S表示(
B.速度的变化量
72.【浦东新区2011届高三期末质量抽测】作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1s内、第2s内通过的位移相同
B.第1s内、第2s内速度变化相同
C.第1m内、第2m内所用时间相同
D.第1m内、第2m内平均速度相同
73.【浦东新区2011届高三期末质量抽测】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Ⅰ、Ⅱ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在0~t0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Ⅰ、Ⅱ两个物体的加速度都在不断增大
B.Ⅰ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增大,Ⅱ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减小
C.Ⅰ、Ⅱ两物体的位移都在不断增大
D.Ⅰ、Ⅱ两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都是
74.【安徽省百校论坛2011届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设想在百米赛跑游戏中,甲、乙、丙、丁四个运动员从一开始就做匀速直线运动,甲按时起跑,乙0.5 s后才开始起跑,丙抢跑的距离为l m,丁则从终点100 m处往回跑.试说明图中的A、B、C、D四条图线分别表示的是哪个运动员的位移一时间图象(
B.B代表乙
C.C代表丙
D.D代表丁
75.【安徽省百校论坛2011届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四个小球在离地面不同的高度处同时从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从某一时刻起每隔相等的时间间隔,小球依次碰到地面.则刚开始运动时各小球相对地面的位置可能是下列各图中的
76.【安徽省百校论坛2011届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设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口,速度为口,位移为豇现有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图象如图所示,假设物体在t-----0时的速度均为零,则其中表示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
提示:A图象中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变化,不是单向的直线运动,故A项错误;B项中,横轴下方表示负向运动,所以也有运动方向的变化,故B项错误;C项中物体在第1s内向正方向做加速运动,第2 s内做正向减速运动,2s末速度减为零,接下来重复前2s的运动,没有往复,是单向直线运动,故C项正确;D项中物体在第1s内向正方向做加速运动,第2s内做正向减速运动,2s末速度减为零,第3s内做反向加速运动。有往复,不是单向直线运动,故D项
77、【皖中名校联合体2011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
二、计算题
78.【云南省2011届高三阶段性联合诊断考试】(15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物块以某一初速度从A点出发,在水平面上沿直线ABCD运动.已知A、B间的距离为L1,B、C间的距离为L2,AC段的动摩擦因数为μ,CD段是光滑的,物块在BC段上运动时还受到竖直向下的外力F的作用,其大小为,问:
(1)物块至少要具有多大的初速度才能到达CD区域?
(2)若物块到达C点时刚好停止,则它从B点运动到C点所需要的时间t为多少?
79.【皖南八校2011届高三摸底联考】(9分)已知人和雪橇的总质量m=75kg,沿倾角且足够长的斜坡向下滑动,滑动时雪橇所受的空气阻力f1与速度v成正比,比例系数(即空气阻力系数)k未知,从某时刻开始计时,测得雪橇运动的v - t图线如图中的曲线AC所示,图中BC是平行于Ot轴的直线,且与AC相切于C点,AD是过A点所作的曲线AC的切线,且A的坐标为(0,5),D点的坐标为(4,15),由v - t图的物理意义可知:v - t图线上每点所对应的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通过该点切线的斜率,已知
(1)试说明雪橇的运动情况。(先做什么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怎样变化?速度的大小怎样变化?后来做什么运动)
(2)当雪橇的速度v = 5m/s时,它的加速度为多大?
(3)求空气阻力系数k和雪橇与斜坡间的动摩擦因数
解:(1)雪撬先做加速运动,加速度逐渐减小,速度逐渐增大,然后做匀速运动(2分)
(2)雪撬速度时,加速度等于直线AD的斜率(2分)
(3)空气阻力为,雪撬与斜坡间的摩擦力为(1分)
取人和雪撬为研究对象,由牛顿运动定律,得
由图象知时,
当速度最大值时,
代入上式,解得(2分)
80.【安徽省百校论坛2011届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13分)一位旅客可用三种方法从常州到苏州旅游:第一种是乘普客汽车经312国道到达;第二种方法是乘快客汽车经沪宁高速公路到达;第三种方法是乘火车到达.下面是三种车的发车时刻及里程表,已知普客汽车全程平均时速为60 km/h,快客汽车全程平均时速为100 km/h,两车途中均不停站,火车在中途需停靠无锡站5 min,设火车进站和出站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是2400 km/h。,途中匀速行驶,速率为120 km/h.若现在时刻是上午8点05分,这位旅客想早点到达苏州,请你通过计算说明他该选择乘什么车?
快客汽车火车里程/km8::30......8:008:40[来源:学*科*网]9:2010:55......8:008:339:009:43......
解:第一种乘普客汽车:
8:20发车,9:35到达(3分)
第二种乘快客汽车:
8:40发车,9:28到达(3分)
第三种乘火车:
火车变速运动时间
火车变速运动路程
火车匀速运动路程
火车匀速运动时间
火车靠站时间
火车总时间
8:33发车,9:20到达(5分)
所以选择乘坐火车(2分)
81.【安徽省百校论坛2011届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10分)如图所示,A、B两棒的长均为L=1 m,A的下端和B的上端相距s=20 m.若A、B同时运动,A做自由落体运动,B做竖直上抛运动,初速度=40 m/s.求:(g取10 m/s。)
(1)A、B两棒何时相遇.
(2)A、B两棒从相遇开始到分离所需的时间.
解:(1)设经过时间t1两棒相遇,由(3分)得(1分)
(2)设经过时间如两棒分离,由(3分)解得:(分)
所以两棒从相遇开始到分离所需的时间(2分)82、【重庆市万州区2011届高三第一次诊断】(16分)如图所示,物体质量m=4Kg,在水平外力F的作用下,从A点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到达C点后物体做匀速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的AB段和BC段,速度V与水平外力F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AB平行于纵轴,BC为双曲线的一部分)。已知物体由开始经过t=14s到达C点,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0、1,取g=10m/s2。求:
(1)物体在AB段的加速度
(2)物体在BC段通过的路程
&X&K] 解:(1)(16分)在AB段,小车所受拉力F=6N,摩擦力f =μmg(2分)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μmg=ma(2分) a=(F-μmg)/m=0、5m/s2(2分)
(2)在AB段:t1 = VB/a = 4s (2分)BC段:t2 = t-t1 = 10 s(2分)
BC段F的功率恒定,设为P,运用动能定理有:(4分)
解得:xBC=27、5m(2分)
83.(16分) 【2011年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春季统考】国家航天局曾利用教练机对航天员进行失重训练。训练时,教练机从地面以一定的倾角爬升到8000米高空,然后以200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作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g,飞机到达最高点后立即掉头,仍以加速度g竖直向下做加速运动。为了飞机安全,向下加速运V动的最低点不能低于2000米。求:飞机一次上下运动为航天员创造的完全失重的时间?
解:上升时间(1)
加速下降的的高度
则一次上下创造的完全失重的时间为
评分标准:共14分,其中(1)(2)(3)(4)各3分,(5)2分。
84.【河南省信阳市2011届第一次调研】(10分)交管部门强行推出了"电子眼",机动车违规现象大幅度减少。现有甲、乙两汽车正沿同一平直马路同向匀速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它们行驶的速度均为10m/s。当两车快要到十字路口时,甲车司机看到绿灯已转换成了黄灯,于是紧急刹车(反应时间忽略不计),乙车司机为了避免与甲车相撞也紧急刹车,但乙车司机反应较慢(反应时间为0.5s)。已知甲车、乙车紧急刹车时所受的阻力均为车重的0.4倍,求:
(1)若甲司机看到黄灯时车头距警戒线15m,他采取上述措施能否避免闯红灯?
(2)为保证两车在紧急刹车过程中不相撞,甲、乙两车行驶过程中应保持多大距离?
.解:(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甲车紧急刹车的加速度为
..................1分
甲车停下来所需时间
..................1分
这段时间滑行距离
..................1分
则,甲车司机能避免闯红灯
..................1分
(2)设甲、乙两车行驶过程中至少应保持距离,在乙车刹车时间两车恰好相遇,则有:
乙车紧急刹车的加速度为
..................1分
恰好相遇条件:
..................2分
..................1分
..................1分
..................1分
85. 【2011年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复习教学质量检测一】(12分) 我国发射的"嫦娥二号"探月卫星,于 日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中心发射升空,10月6日11时6分,当飞至距地面38 万公里直接奔月轨道时,在航天飞行中心指令的控制下,卫星实施第一次近月制动。32min后其顺利进入周期约12h 的椭圆环月轨道(信息来源--百度上网搜索/查阅报纸)
(1) 请认真观察分析以上数据,并画出卫星运行对应的空间草图,进而估算"嫦娥二号"卫星从地球飞向月球过程中平均速度v的大小,
(2)若飞行中心向"嫦娥二号"发出的指令是以光速( c=3.0×108m/s)传播的,请估算该条指令到达"嫦娥二号"所需约时间t
(两问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解:(1)(6分)
图略(2分)
卫星从地球飞向月球所用时间约为5天16小时(2分),用t表示,则有t = 112 h卫星在轨道上飞行距离约38万公里用s表示,有
s = 3.8×105km
平均速度为
(2)(6分) 由运动学公式可估算t*, 则有s86、【2011届湖北省襄樊四校高三期中考】(12分)如图(8)所示,长L=75cm的质量m=2kg的平底玻璃管底部置有一玻璃小球,玻璃管从静止开始受到一竖直向下的恒力F=12N的作用,使玻璃管竖直向下运动,经一段时间t,小球离开管口.空气阻力不计,取g=10m/s2.求:时间t和小球离开玻璃管时玻璃管的速度的大小.
87.【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1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8分)中国长征3号甲火箭全长52.52米,是三级液体助推火箭,一、二级为常规燃料,第三级为液氢液氧燃料。整个火箭起飞质量240吨,起飞推力3000千牛。装载"嫦娥一号"卫星的长征三号甲火箭在高达85米的3号发射塔发射,本题所涉及过程不考虑空气阻力,火箭质量不变,重力加速度恒定取g=10m/s2。
(1)火箭发射后经过多少时间飞离发射塔。
(2)假设火箭竖直向上加速飞行,经过150秒一二级火箭分离,一级火箭残骸竖直上抛,求一二级火箭分离后,一级火箭残骸经过多少时间落回地面。
88、【株洲市2011届高三统一检测试卷一】(12分)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放有质量均为m=1kg的物块A和B(均视为质点),A、B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0.4和μ2=0.1,相距为l。现给物块A一初速度v0=3m/s,使之向物块B运动,与此同时给物块B一个F=3N水平向右的力使其由静止开始运动,经过一段时间A恰好能追上B.
g=10m/s2。求:
(1)物块B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2)物块A、B相距的距离l的大小。解析:(1)对B,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μ2mg=maB
(2)设物体A经过t时间追上物体B,对物体A,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xA=v0t-aA t2/2
xB= aB t2/2
恰好追上得条件为:
v0-aA t= aB t
联立各式并代入数据解得:l=0.75m
89.【广西玉林高中、南宁二中2010年高三9月联考】(18分)如图所示,离地面足够高处有一竖直的空管,质量为2kg,管长为24m,M、N为空管的上、下两端,空管受到 16N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下做加速运动,同时在M处一个大小不计的小球沿管的轴线竖直上抛,小球只受重力,取g=10m/s2.求:
(1)若小球上抛的初速度为10m/s,经过多长时间从管的N端穿出.
(2)若此空管的N端距离地面64m高,欲使在空管到达地面时小球必须落到管内,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求小球的初速度大小的范围.
解:(1)(10分)以向下方向为正方向
对空管,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得①......2分
设经时间,小球从N端穿出,小球下落的高度②......2分
空管下落的高度
③............2分则
⑤............2分
代入数据解得:(舍)
⑥............2分
(2)(8分)设小球初速度,空管经时间到达地面,则⑦
⑧............2分
小球在时间下落高度为⑨
小球落入管内的条件是:............2分解得:所以小球的初速度大小必须在29m/s到32m/s范围内............2分
90.(10分)【山西省四校201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国庆60周年阅兵中,质量为m的歼10飞机受阅后返回某机场,降落在跑道上减速过程简化为两个匀减速直线运动.飞机以速度v0着陆后立即打开减速阻力伞,加速度大小为a1,运动时间为t1;随后在无阻力伞情况下匀减速直至停下.在平直跑道上减速滑行总路程为x.求:第二个减速阶段飞机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和时间.
解答: 如图,A为飞机着陆点,AB、BC分别为两个匀减速运动过程,C点停下。
A到B过程,依据运动学规律有
............
............
B到C过程,依据运动学规律有
............
A到C过程,有:
联立解得:............(2分)
............(2分)
91、【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2011届第一次联考】(14分)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日,全国开始了"集中整治酒后驾驶违法行为"专项行动.这是因为一般驾驶员酒后的反应时间比正常时慢了0.1~0.5 s,易发生交通事故.图示是《驾驶员守则》中的安全距离图示和部分安全距离表格(如图所示).车速v(km/h)
反应距离s(m)刹车距离x(m)停车距离L(m)22.537.580A4060请根据该图表回答下列问题(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 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计算驾驶员的反应时间.
(2) 如果驾驶员的反应时间相同,请计算出表格中A的数据.
(3) 如果路面情况相同,车在刹车后所受阻力恒定,取g=10 m/s2,请计算出刹车后汽车所受阻力与车重的比值.
(4) 假设在同样的路面上,一名饮了少量酒后的驾驶员驾车以72 km/h速度行驶,在距离一学校门前52 m处发现有一队学生在斑马线上横过马路,他的反应时间比正常时慢了0.2 s,会发生交通事故吗?
解析:(1)车速v1=40 km/h= m/s,由于在反应时间内汽车仍匀速行驶,根据车速v和反应距离s可计算驾驶员的反应时间Δt== s=0.90 s.
(2)如果驾驶员的反应时间相同,由=可计算出表格中A的数据为
s3==10× m=20 m.
(3)如果路面情况相同,假设阻力与车重的比值为μ,则
将v1=40 km/h、x1=10 m、g=10 m/s2代入可得:μ=0.62.(1分)
(4)车速v=72 km/h=20 m/s,反应时间Δt=0.90 s+0.2 s=1.1 s
驾驶员的反应距离s=vΔt=20×1.1 m=22 m
刹车距离x===32.3 m.
停车距离L=s+x=54.3 m
由于停车距离L&52m,故会发生交通事故.
答案:(1)0.90 s (2)20 (3)0.62 (4)会
92.【武昌区2010届高三年级元月调研测试】下图是《驾驶员守则》中的安全距离图示和部分安全距离表格。
车速(km/h)
反应距离(m)
刹车距离(m)
停车距离(m)22.537.580A=(
请根据该图表计算
(1)如果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一定,请在表格中填上A的数据;
(2)如果路面情况相同,请在表格中填上B、C的数据;
(3)如果路面情况相同,一名喝了酒的驾驶员发现前面50m处有一队学生正在横穿马路,此时他的车速为72km/h,而他的反应时间比正常时慢了0.1s,请问他能在50m内停下来吗?
(12分)解答:
(1)反应时间为
(2)加速度
(用比例法求解,比照给分)
所以 C=60m
(3)司机的反应距离为
司机的刹车距离为
52.4m&50m, 故不能在50m内停下来.
93. 【湖南省2011届高三·十二校第一次联考】(14分)铁路列车与其它车辆的运行方式不同,列车自重加载重达千余吨甚至数千吨,列车奔驰在轨道上时的动能很大。当铁路机车司机驾驶机车发现前方有险情或障碍物时,从采取紧急刹车的地点开始至列车停止地点为止,这段距离称之为制动距离。制动距离不仅与列车重量有关,还与列车的行驶速度密切相关。目前,我国一般的普通列车行驶的速度约为v01=80km/h,其制动距离为s0=800m左右,提速后的"K"字号的快速列车,行驶时的速度均超过100 km/h。今后,随着列车不断地提速,速度v02将达到120~140 km/h,其制动距离也将相应加大,这么长的制动距离无疑是对行车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上海地区的铁路与公路(道路)平交道口就有240余处,行人和车辆在穿越平交道口时,要充分注意到火车的制动距离,以保证安全。求(假设列车的制动加速度不变):
(1)我国一般的普通快车的制动加速度为多少?
(2)提速后的"K"字号列车的制动距离至少为多少?
(3)当火车时速达到v02=140 km/h时,在铁路与公路的平交道口处,为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道口处的报警装置或栅栏至少应提前多少时间报警或放下?
93.【解析】 (14分)(1)普通列车的制动过程是一个匀减速直线运动过程,利用运动学公式
v-v=2as0 (3分)
代入数据解得:a=-0.309m/s2(2分)
(2)列车提速后的制动加速度还是原来的数值,利用运动学公式
v-v=2as (3分)
代入数据解得:s=1250m(2分)
(3)本问中隐含的内容是:在安全栅栏放下的瞬时,若道口处有险情,列车同时刹车,将最终停止在道口处。根据运动学公式
vt=v02+at(2分)
代入数据解得:t=126s(2分)
94.(12分)【北京市2011届高三年级起点考试】在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中,某直升飞机在地面上空某高度A位置处于静止状态待命,要求该机10时56分~40秒由静止状态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AB段加速后,进入BC段的匀速受阅区,11时准时通过C位置,已知:问:
(1)直升飞机在BC段的速度大小是多少?
(2)在AB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
解:(1)由:(2分)(2分)(2分)
95.总质量为80kg的跳伞运动员从离地500m高的直升机上跳下,经过2 s拉开绳索开启降落伞,如图所示是跳伞过程中的v-t图,试根据图像可知:(g取10m/s2) A
A.在t=1s时运动员的加速度约为8m/s2
B.14s内运动员下落高度约为300m
C.运动员落地前飞行时间为24s
D.运动员在下降过程中空气阻力一直在增大
96、某人骑自行车在平直道路上运动,图中的实线表示自行车开始一段时间内的v-t图象。
某同学为了简化计算,用虚线OMN做近似处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t1时刻,虚线反映的加速度比实际的小
B.在0-t1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比实际的大
C.在t1-t2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位移比实际的大
D.在0-t4时间内,虚线反映的是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
97、【河北百校联盟2011届第1次调研】
98、【安徽省百校论坛2011届高三第2次联合考试】
99.(12分)【合肥一中及其联谊学校2011届高三第三次全省大联考】某物体以一定初速度v0沿斜面向上运动,它所能到达的最大位移x与斜面倾角θ的关系如图所示,试求该最大位移x的最小值。
100.【湖南娄底市重点中学2011届高三10月联考】一辆客车在某高速公路上行驶,在经过某直线路段时,司机驾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司机发现其正要通过正前方高山悬崖下的隧道,于是鸣笛,经时间t1后听到回声;听到回声再行驶△t时间后,司机第二次鸣笛,又经时间t2 后,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中的传播速度为v0 .
(1)请根据以上条件推导客车速度的表达式。
(2)若此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为vm=120km/h,声音在空中的传播速度为v0=340m/s,测得t1=6,6s,t2=3,4s,△t=12s,请判断此客车是否超速。
解:依题可画出如图的运动示意图,由图可知
声波在时间t1内路程为
XAP+XBP=V0t1
而车在时间t1内路程为
声波在时间t2内路程为
XcP+XdP=V0t2
而车在时间t1内路程为
又车在△t内从B运动到C的过程有
由几何关系得:XBC= XBP - XcP
XAP+XBP= XAB +2XBP
XcP+XdP = 2XcP - XCD
联立得 V= V0(t1-t2)/(2△t +t1+t2)
带入数值可求得
V=32m/s=115.2
101、【江西省景德镇市2011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
102.【湖南省常德市2011届上学期检测试卷】在一段交通要道上,一位交警正在路边值勤,一违章骑摩托车的人从他身边匀速驶过时被发觉,若交警用2.4 s的时间才发动警车,向违章者匀加速追去,警车的加速度为2 m/s2,若违章者一直以10m/s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求:
(1)警车启动后经过多长时间可追上违章者;
(2)在追上违章者之前两车相距最远时,警车行驶了多长时间?
解(1) 警车追上违章者时两者位移相等:----2分
(2)相距最远时两车速度相等:
103.(16分) 【重庆市七区2011届高三第一次调研】2008年四川发生"5.12"汶川大地震。某商场一栋高45.0m的楼房发生轰然倒塌,灰尘和残渣四处飞扬,商场的人们几乎没能逃生。
我们不妨设置当时的情境:当处于倒塌部分正下方的地面人员,看到一块质量约为4.0×103kg的墙块从楼房顶端竖直掉落时到作出反应开始逃离需0.2s的时间,安全区域离建筑物30.0m以外(实际的安全区要更远)。设该坠落墙块与地面作用时间为0.5s,不计空气阻力,g取10.0m/s2。求:
(1)该地面人员从发现墙块掉落至逃到安全区至少要以多大速度奔跑?(忽略人的加速时间,百米短跑世界记录为9″79)[来源:]
(2)由于震源产生纵波和横波引起地表不同震感,设产生的纵波的传播速率vp = 9.3km/s,横波的传播速率vs = 3.1km/s,设在某处的地震观测中心记录到两种不同震感之间的时间间隔△t0 = 5.0s,那么观测中心与震源之间的距离s为多少千米?
(3)该坠落块对地产生的平均作用力多大?
解析:(1)坠落物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
地面人员逃离时间
v ≈ 10.7m/s
(2)震动同时开始传播,则由匀速运动规律知(3分)求得
s ≈ 23.3km
(或用代入数据解得s ≈ 23.3km
(3)落地速度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可知:(1分)(2分)
(说明:仅有表达式得1分;和两式
都有与仅有同样得3分)求得104.【陕西西安地区2011届高三八校联考】(14分)一个物体原来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从t=0开始运动,在第1、3、5......等奇数秒内做加速度为2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2、4、6......偶数秒内以前一奇数秒末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问经过多长时间物体位移的大小为60. 25m?
解:第1s位移1m
第2s位移2m
......第ns位移nm
则ns内位移S=1+2+3+......+n=(3分)
得 10s&n&11s
前10s位移S=1+2+3+......+n==55m)(3分)
10s末速度10m/s(2分)
根据位移公式
带入数据的t=0.5s(1分)
运动总时间10.5s(1分)
105.(16分)【北京石景山区2011年高三统一测试】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放有质量均为m=1 kg刚物块A和B,两者之间的距离为l=0.75m。A、B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0.4、=0.1。现使A获得初速度v0向B运动,同时对B施加一个方向水平向右的力F= 3N,使B由静止开始运动。经过一段时间,A恰好追上B。g取10m/s2。求:
(1)B运动加速度的大小;
(2)A初速度的大小v0;
(3)从开始运动到A追上B的过程中,力F对B所做的功。
106.(14分)【鹰潭市201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元宵佳节,我市在东湖燃放起美丽的焰火。按照设计要求,装有焰火的礼花弹从专用炮筒中竖直向上射出后,在3s末到达离地面54 m的最高点,随即炸开,构成各种美丽的图案。
假设礼花弹上升过程中只受重力和空气阻力,且空气阻力大小不变,g取10m/s2。求:
(1)礼花弹从炮筒中射出时的初速度大小;
(2)礼花弹上升时所受阻力大小与自身重力大小的比值
(3)若某礼花炮爆炸过程中,所有碎片均以大小为20m/s的速度向各个方向抛出,在不计碎片所受的空气阻力的条件下,问:碎片在空中组成什么图形,并求竖直向上抛出的碎片经过多长时间返回地面(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值)。
解析:(1)由运动学方程有: 得.........(2分)
(2)礼花炮上升过程的加速度为:..................(2分)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即: ..............................................................................(2分)
所以阻力大小与自身重力大小的比值为:..................(1分)
(3)碎片在空中形成的图形为球形...................................................(2分)
碎片上升过程有:..........................................(1分)
此过程碎片继续上升的高度为 ........................(1分)
下落时间为:............................................................(1分)
所以.......................................(1分)
总时间为.............................................(1分)
107.(14分) 【安徽省2011届三校第三次联考】特警队员从悬停在空中离地235米高的直升机上沿绳下滑进行降落训练,某特警队员和他携带的武器质量共为80 kg,设特警队员用特制的手套轻握绳子时可获得200 N的摩擦阻力,紧握绳子时可获得1000 N的摩擦阻力,下滑过程中特警队员不能自由落体,至少轻握绳子才能确保安全。g取10m/s2. 求:
(1)特警队员轻握绳子降落时的加速度是多大?
(2)如果要求特警队员着地时的速度不大于5m/s,则特警队员在空中下滑过程中按怎样的方式运动所需时间最少(用文字叙述或v-t图表示均可),最少时间为多少?
(2)先加速到一定速度后立即减速,到达地面时正好为5m/s速度(2分)(2分)(3分)(3分)108.(14分)【唐山市201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频闪照相是研究物理过程的重要手段,如图是某同学研究小滑块从光滑水平面滑上粗糙斜面并向上滑动时的频闪照片。已知斜面足够长,倾角α=37°,闪光频率为10Hz。经测量换算获得实景数据:sl=s2=40cm,s3=35cm,s4=25cm,s5=15cm,取g=l0m/s2,sin37°=0.6,cos37°=0.8。设滑块通过平面与斜面连接处时没有能量损失,求:(1)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滑块从滑上斜面到返回斜面底端所用的时间。
109、【浙江省2011届温州二模】
110、【浙江省2011届温州一模】
111、【江西省宜春市2011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
解:(1)、设战机在自身动力和蒸汽动力共同作用下的加速度为a,则:
解得:a=30m/s2 ---------2分
飞行员受到座椅水平方向的作用力Fx=ma=1.8×103N ---------2分
飞行员受到座椅竖直方向的作用力Fy=mg=6.0×102N --------2分-
飞行员受到座椅的作用力 --------2分-
(2)设战机只依靠自身动力作用下滑行的加速度为a1,空气阻力为f,自身动力大小为F1,弹射系统的弹力大小为F2,则;
F2+ F1-f=M a ---------3分
代入数据解得:F2=7.5×104N ---------1分
弹射系统的弹力对战机做的功W2=F2S=4.5×106J ---------2分
112. (14分)【湖南省2011届高三?十二校联考第二次考试】武汉到南京动车共3趟,每趟运行时间约3.5小时。把动力装置分散安装在每节车厢上,使其既具有牵引动力,又可以载客,这样的客车车辆叫做动车。而动车组就是几节自带动力的车辆(动车)加几节不带动力的车辆(也叫拖车)编成一组,就是动车组,假设动车组运行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与其所受重力成正比,每节动车与拖车的质量都相等,每节动车的额定功率都相等。
(1) 若1节动车加3节拖车编成的动车组的最大速度为120km/h;则6节动车加3节拖车编成的动车组的最大速度为多少?
(2) 若动车组在匀加速运动过程中,通过第一个50m所用时间是10s通过第二个50m所用时间是6s则动车组的加速度为多少?
113.(14分) 【湖南省长沙市2011届高三模拟试卷】某公共汽车的运行非常规则,先由静止开始匀加速启动,当速度达到V1=10M/S时再做匀速运动,进站前开始匀减速制动,在到达车站时刚好停住。公共汽车在每个车站停车时间均为。然后以同样的方式运行至下一站。己知公共汽车在加速启动和减速制动时加速度大小都为A=LM/S2,而所有相邻车站间的行程都为X=600M,有一次当公共汽车刚刚抵达一个车站时,一辆电动车刚经过该车站一段时间T0=60S,已知该电动车速度大小恒定为V2=6M/S,而且行进路线、方向与公共汽
车完全相同,不考虑其他交通状况的影响,试求:
(1) 公共汽车从车站出发至到达下一站所需的时间T是多少?
(2) 若从下一站开始计数,公共汽车在刚到达第N站时,电动车也恰好同时到达此车站,N为多少?
114.(14分)【2011年河南焦作周口第一次质检】我市某路公共汽车的运行非常规则,先由静止开始匀加速启动,当速度达到时再做匀速运动,进站前开始匀减速制动,在到达车站时刚好停住。公共汽车在每个车站停车时间均为。然后以同样的方式运行至下一站。已知公共汽车在加速启动和减速制动时加速度大小都为,而所有相邻车站间的行程都为,有一次当公共汽车刚刚抵达一个车站时,一辆电动车刚好经过该车站一段时间,已知该电动车速度大小恒定为V2=6m/s,而且行进路线、方向与公共汽车完全相同,不考虑其他交通状况的影响,试求:
(1)公共汽车从车站出发至到达下一站所需的时间是多少?
(2)若从下一站开始计数(即计数为第1站),公共汽车在刚到达第站时,电动车也恰好同时到达此车站,为多少?
(1)公共汽车启动时加速所用的时间为t1
启动加速时行驶的路程为S1
上面所求时间和路程同时也是制动减速所用的时间和路程,所以汽车每次匀速行驶所经过的路程为S2
匀速行驶所花时间为t2
所以公共汽车在每两站之间运动所经历的时间为
t=2t1+t2=80s
(2)电动车到达第n站所用的总时间为T
T=n(t+Δt)+t0
(2分)所以有V2T=nS
代入数据可求得
115、【长安一中、高新一中、交大附中、师大附中、西安中学高2011届第二次模拟】如图(a)所示,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θ可以在0到π/2内随意改变,可视为质点的小物块从木板的底端以大小恒定的初速率v0沿木板向上运动,所能上升的最大距离记为x,今改变θ而使x随之改变,根据所测量的若干组数据可以描绘出x-θ曲线如图(b)所示,若木板足够长,重力加速度g取10m/s2,试根据x-θ曲线和相关的物理规律,求:
(1)小木块的初速率v0
(2)小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系数μ
(3)对应于x-θ曲线上x取最小值的P点的坐标值(θ0 , xmin)
(1)由图像可知,当时,x1=5m,此时小物块做竖直上抛运动,
m/s(2分)
(2)由图像可知,当时,x2=10m,当木板水平时,由动能定理得
解得(2分)
(3)当木板与水平方向夹角为时,木块沿木板上滑的距离为x,由动能定理得
(2分)令令
则所以当时,y存在
2011届全国各地高考...
品德与社会
Copyright& 北京学而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京ICP备号-1)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编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绿灯最后一秒过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