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家教学成果奖奖项目

2009年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拟获奖项目(二、三等奖)
贰等奖(114项)&&101&新世纪世界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向荣、潘迎春、陈勇、李工真、徐友珍&武汉大学102&发现问题、评价问题、选择问题、解决问题:探索以广义问题解决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张掌然、严瑜、刘毅&武汉大学103&互动教学法---诊所式的法律教育(教材)&李傲&武汉大学104&现代中外文学名著导读系列课程建设与当代大学生人文价值观的培养&方长安、於可训、涂险峰、赵小琪、叶立文&武汉大学105&产学研相结合加强编辑出版学专业人才培养&黄先蓉、方卿、罗紫初、吴平、徐丽芳&武汉大学106&信息组织学课程建设与创新&周宁、李纲、吴佳鑫、李湘东、罗琳&武汉大学107&数学建模、数学实验课程建设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高成修、羿旭明、胡元明、黄崇超、陈士华&武汉大学108&物理实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实践&李美亚、周殿清、于国萍、王取泉、冯辉&武汉大学109&电子信息类理工渗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柯亨玉、田茂、陈小桥、李晓蓉、隋竹翠&武汉大学110&材料工程学科特色专业课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李晓红、李正刚、丁辉&武汉大学111&基础医学本科探索性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汪晖、魏蕾、蒋明森、万瑜、敖英&武汉大学112&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章晓联、张秋萍、刘春、潘勤&武汉大学113&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高素质人才的研究与实践&樊葳葳、余千华、范杏丽、张再红、徐锦芬&华中科技大学114&&生产运作管理&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方法研究&马士华、崔南方、周水银、林勇、李昆鹏&华中科技大学115&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研究与实践&李萍、周晓阳、叶鹰、万建平、刘次华&华中科技大学116&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改革&王元珍、曹忠升、许向阳、朱虹、李专&华中科技大学117&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电气学科本科生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辜承林、熊蕊、朱署微、何俊佳、陈乔夫&华中科技大学118&临床医学递进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孔维佳、马建辉、王国斌、厉岩、彭义香&华中科技大学119&临床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毛柏青、舒涛、房庆元、胡胜荣、刘文励&华中科技大学120&《中国现当代文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黄曼君、吴建波、周晓明、王又平、张岩泉&华中师范大学121&版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辛艺华、张朴、庄黎&华中师范大学122&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中的自主学习路径&杨虹、辛凌、鲁志英、张隆胜、杨畅&华中师范大学123&《人格心理学》(教材)&郭永玉&华中师范大学124&教学测量与评价的理论与实践&郭熙汉、何穗、赵东方、徐汉文、郭思培&华中师范大学125&地理新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李家清、陈实、张胜前、黄莉敏&华中师范大学126&基于学研教协同的产业经济学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赵玉林、刘树林、汪芳、滕玉梅、董登珍&武汉理工大学127&高等数学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张小柔、朱华平、宗志雄、吕小红、朱慧颖&武汉理工大学128&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建设研究&朱杰、宋景芬、张国方、王宇宁、李江天&武汉理工大学129&计算机学科硬件综合设计能力培养方式研究与实践&徐东平、田小华、郭小兵、程煜、陈玉芳&武汉理工大学130&高危险性爆破实验课的改革&王玉杰、谭海、陈先锋、张建华、曹跃&武汉理工大学131&交通运输虚拟实习平台建设与实践&方芳、张培林、吴超仲、丁涛、尹靓&武汉理工大学132&构建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体系的研究--基于大学生本科低年级学生的实验与探索&高桂娟、韩华、廖红、王卫华、刘智运&武汉理工大学133&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杨怀中、盛湘鄂、吴先超、刘卫华、梁宇颂&武汉理工大学134&Metamorphic Petrology变质地质学(教材)&Roger Mason 、桑隆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35&发挥传统优势专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相关新专业的成功拓展&王华、姚光庆、李江风、解习农、焦养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36&应用地球物理专业系列课建设&张胜业、姚姚、刘天佑、潘玉玲、李大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37&我国珠宝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建&薛秦芳、袁心强、李娅莉、陈美华、李立平&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38&石油工程专业油藏地质类课程体系、教材建设与新型人才培养&姚光庆、徐思煌、谢丛姣、蔡忠贤、周锋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39&促进学科交叉,构建&地下水与环境&的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与平台&马腾、王焰新、李义连、杨伦、潘欢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40&研究生培养管理信息系统&李门楼、郭嘉、张俐、柯小玲、叶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41&国际法教学体系的重新构建&刘仁山、邓烈、徐伟功、向在胜、粟烟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42&大学全程职业规划与职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赵曼、罗明辉、喻良涛、邓汉慧、龙建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43&金融学(教材)&朱新蓉、陶雄华、陈红、唐彬、徐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44&本科生导师制研究&杨灿明、刘京焕、陈志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45&以教材建设为先导的微生物学教学改革&赵斌、陈雯莉、何绍江、李阜棣、周俊初&华中农业大学146&园艺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别之龙、徐跃进、杨仁海、罗正荣、胡惠蓉&华中农业大学147&优势农科专业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张献龙、曹凑贵、傅廷栋、曾汉来、姜道宏&华中农业大学148&&海大班&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陈胜、涂俊才、杨道兵、谢平、薛华&华中农业大学、广东海大集团149&新闻理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系统化训练研究&高卫华、陶喜红、李亚玲&中南民族大学150&民族院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研究&易立新、吴汉平、李小芳、李春能、丁丽芳&中南民族大学151&《遗传学实验》&先授课后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初探&王春台、刘新琼、刘学群、刘梅芳、陈雁&中南民族大学152&民族高校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何冬兰、陈心浩、闻亮、李立&中南民族大学153&提高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宋克夫、潘纪平、薛梅、韩晓、金霞&湖北大学154&生物科学品牌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杨艳燕、张海谋、吴文华、居超明、曾庆韬&湖北大学155&混合型和补充型网络教学模式在教师人力需求和不同学生适应性上的对比研究&王志茹、徐秋梅、敖世翠、陶淘、梅勇&湖北大学156&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四轮驱动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马勇、刘名俭、郭清霞、周霄&湖北大学、武汉工业学院157&工科院校文科生应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研究&邓泽宏、丁宇、雷德明、魏敏、周均旭&武汉科技大学158&物理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熊祖钊、李钰、李寿贵、李云宝、吴开明&武汉科技大学159&面向地方与行业的机电类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曾良才、陈新元、容芷君、傅连东、陈奎生&武汉科技大学160&计算机专业开放式实验改革与创新的研究与实践&陈建勋、张晓龙、李涛、王朝辉、闵华松&武汉科技大学161&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程光文、李文芳、朱长才、张玲、宋世震&武汉科技大学162&基于&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组织体系的研究&杨震、钟会兵、刘运显、陆勇、陈志刚&武汉科技大学163&地方高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张芹、金林、郭辉、杨尚聘、杨旦修&三峡大学164&省属综合性大学跨门类(经济学、管理学)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李齐放、王小宁、郑浩昊、戴发山、马克雄&三峡大学165&省属综合性大学机械类专业创新实验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曾孟雄、李力、郑晓玲、朱大林、王盈&三峡大学166&地方综合性大学培养具有国际化理念的应用型护理人才的研究与实践&杨绍珍、李雪莉、高学农、宋兴福、肖长义&三峡大学167&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三自主&教学模式的优化研究与实践&王炳华、杨岭、吴志勇、任丽萍、易保锐&三峡大学168&基于学科建设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田斌、周宜红、刘依松、彭辉、吴海林&三峡大学 169&经济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黎东升、邵书慧、周中林、姜学勤、李炳莲&长江大学170&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与实验示范中心建设&徐大海、王阳恩、田永红、曾庆军、杨长铭&长江大学171&地方高校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研究与改革&余厚全、翁惠辉、吴凌云、金波、杨三清、杜红&长江大学17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品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周思柱、冯进、徐小兵、汪建华、周传喜&长江大学173&化学化工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李克华、张竹青、梅平、张依华、邹吉高&长江大学174&《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林小云、陈恭洋、王振奇、刘建、尹太举&长江大学175&农学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王文凯、姚安庆、孙文学、刘章勇、白宗新&长江大学176&合并高校农科教育发展研究&刘在洲、胡成功、汪发元、熊新山、唐凤娥&长江大学177&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高职)培养模式研究&张和平、阙斌、彭付军、冯键、邹黎&江汉大学178&《图案原理》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模式创新研究&张瑞瑞、程亚军、王欣、姚建平、李海冰&湖北工业大学179&机械基础课程实验示范教学的创新实践&王为、魏兵、魏春梅、邓援超、宋庭新&湖北工业大学180&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的综合改革与实践&钟毓宁、杨练根、文昌俊、刘文超、丁善婷&湖北工业大学181&大学计算机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张颖江、钮焱、熊才权、李军、黄学松&湖北工业大学182&基于网络管理的地方多科性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监控和保证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马丹、熊健民、龚发云、冯昭昭、黄学松&湖北工业大学183&中国环境监察本科专业的创建与人才培养实践&刘大银、梅明、毕亚凡、杨光忠、孙家寿&武汉工程大学184&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实践创新教学模式改革及资源建设&喻九阳、杨红、刘丽芳、徐建民、陈文斌&武汉工程大学185&反应工程课程体系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及实践&丁一刚、吴元欣、刘生鹏、程健、陈启明&武汉工程大学186&信息管理与信息专业DCS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夏火松、陈冈、胡新明、胥朝阳、吴新明&武汉科技学院187&地方纺织院校工程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徐卫林、姜明华、朱勇、李德骏、孙菊香&武汉科技学院188&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刘建军、薛强、吴建林、裴桂红、高玮&武汉工业学院189&依托大工程背景 坚持产学研结合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法和途径的研究与实践&王超、董仕节、毛高波、张菁、张友兵&湖北汽车工业学院190&民族高校大学生创新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胡卫兵、史伯安、聂光华、胡远芳、王艳&湖北民族学院191&临床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严世荣、李涛、闫浩江、王配军、陈明&郧阳医学院192&市场营销专业&预备经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张奋勤、彭代武、曹礼和、陈新武、邱红彬&湖北经济学院193&&复合型&金融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湖北经济学院国际金融实验班教学改革方案设计、实施与检验&方洁、许传华、张立勇、徐慧玲、高鹏&湖北经济学院194&侦查学课程建设研究&王丰年、罗志平、陆才俊、陈晓辉、曹晓宝&湖北警官学院195&公安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研究&曹富忠、柳卫民、刘阳怀、周章琪、云山城&湖北警官学院196&体育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万晓红、何爱军、陈瑛、田智会、张钢花&武汉体育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197&基于数字文化和创新文化平台的物理课程教学新体系研究与实践&张增常、汪志云、张建华、李文联、胡安正&襄樊学院198&《数学模型与实验》课程改革研究&刘焕彬、库在强、廖小勇、陈文略、张忠诚&黄冈师范学院199&地方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程水源、李金奇、王锋、鲍宏礼、余国宇、杨凯&黄冈师范学院200&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尹念东、徐庆华、成经平、程幼金、吴鉴&黄石理工学院201&高职高专环境工程专业系列教材建设研究(教材)&胡亨魁、肖文胜、吴风林、夏宇、张晓玲&黄石理工学院202&大学生综合实践周探索与实践&余泽高、孔德文、朱水辉、郝一双、严方&武汉生物工程学院203&《武当文化概论》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教材)&杨立志、宋晶、王道国、廖兆光、张全晓&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4&&与船同行、融学于做&船舶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熊仕涛、赵明安、陈长江、黄邦彦、陈彬&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205&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与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万由祥、孔新舟、毛颖善、袁晓洲、白梦清&湖北职业技术学院206&以中华孝文化为坐标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田寿永、李佳圣、魏文爽、程思、曾少武&湖北职业技术学院207&循岗导教:新高职、新理念、新模式&&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刘萌、薛兵旺、熊文杰、黄美忠、曾凡琪&武汉商业服务学院208&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全程系统训练教学模式&余浩、袁咏平、华耀军、罗桂兰&黄冈职业技术学院209&高职&三级平台&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蔡泽寰、肖练武、李祥富、宋清龙、温茂兴&襄樊职业技术学院210&高职畜牧兽医专业&三三六&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顿祖义、张捷、吴云、冯小俊、龚云登&恩施职业技术学院211&基于校企深度融合的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李全、上官兵、曹登华、李远军、刘俊刚&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12&学、岗、就&三态递进&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梁世翔、姬中英、孙守成、浦震寰、陈良勇&武汉交通职业学院213&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刘义、熊绪、郭江平、赵明安、周慎&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214&综合性大学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刘建新、延发亮、欧阳美平、陈波&三峡大学科技学院&叁等奖(122项)&&215&中国学生英语写作可控因素研究&王秀珍、吴斐、周保国&武汉大学216&基于案例和实验的《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研究&谢获宝、余玉苗、向正军、郭均英、欧阳电平&武汉大学217&迈入新世纪的遗传学教学改革与实践&丁毅、王建波、章志宏、宋文贞&武汉大学218&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黄介生、王修贵、夏富洲、刘德祥、刘景植&武汉大学219&具有三维交互功能的工科虚拟实验室的创建和应用&龚庆武、邵青、向铁元、刘开培、乔卉&武汉大学220&社区临床医学实践基地教学新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董卫国、朱俊勇、王燕霞、李柏林、杨劲&武汉大学221&基于素质教育的高校体育教学创新研究与实践&孔军、易勤、胡剑波、胡晓华、李巍&武汉大学222&新时期大学新闻评论特色教育&赵振宇、顾建明、何志武、孙发友、欧阳明&华中科技大学223&经济学科本科生研究性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探索与实践&刘海云、李昭华、卫平&华中科技大学224&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吴涛、肖来元、沈刚、陈长清、邱德红&华中科技大学225&光电类专业校企合作生产实习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刘德明、鲁平、胡必春、聂明局、刘海&华中科技大学226&自动化专业&宽厚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王红卫、秦肖臻、何顶新、赵金、高洁、王永冀&华中科技大学227&基础医学课程全英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李和、晏汉姣、王建枝、刘长金、冯作化&华中科技大学228&基于网络学习平台构建儿科学教学新模式&罗小平、周建华、仇丽茹、刘艳、郝燕&华中科技大学229&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与实践&郑军、杨光耀、彭义香、吴汉妮、舒展&华中科技大学230&儿科PBL及评估体系研究&黄亚玲、郑孝清、金润铭、刘亚玲、张志泉&华中科技大学231&世界近代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李其荣、邢来顺、曾晓祥、沈琦、彭慧&华中师范大学232&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刘明、郑世珏、陈利、陈怡、金汉均&华中师范大学233&教育学案例教学的探索&但武刚、岳伟、王建梁、申国昌、罗祖兵&华中师范大学234&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梅萍、张凤华、屠静芬、余四川、杨足仪&华中师范大学235&大学英语口语测试改革及测试标准研究&许之所、朱汉雄、陈文娟、高启香、郭明伟&武汉理工大学236&国际金融学立体化教材建设(教材)&王仁祥、胡国晖、刘华、许黎惠、沈蕾&武汉理工大学237&材料力学实验课程体系研究&黎明发、周丽、吴向春、曾海燕、陈振华&武汉理工大学238&现代网络虚拟感测与网络通信教学平台的建设&廖传书、郭金旭、卢珞先、周伟、许菲&武汉理工大学239&中国建筑史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李百浩、张奕、陈李波、徐宇甦、刘炜&武汉理工大学240&信息化环境下研究生创新教育与质量评价的研究与实践&熊盛武、饶文碧、夏红霞、汪丽、魏敏&武汉理工大学241&大学文化素质教育中数学文化传承的研究和实践&王卫华、陈建业、尹强、万源、韩华&武汉理工大学242&应用化学专业课程改革及综合实验课建设&赵中一、鲁立强、李季、何明中、杨冠青&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43&舞龙运动引进高校体育教学课堂对弘扬民族精神的研究&胡凯、杨汉、蔡楚元、金连坤、熊昌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44&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改造与学科创新&徐双敏、李明强、柳宝珠、张远凤、徐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45&金融风险管理(教材)&宋清华、李志辉、赵征、岳正坤、袁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46&文科&三段式&计算机工程教学体系研究&张凯、刘腾红、肖慎勇、宋克振、向卓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47&依托课外科技竞赛,提升农业工程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丁幼春、王树才、王为、郑相周、高云&华中农业大学248&园林专业系列课程及其教材建设&陈龙清、周志翔、高翅、包满珠、王彩云&华中农业大学249&农学专业实践系列课程的整合、规范与创新&胡立勇、曹凑贵、瞿波、蔡明历、刘平武&华中农业大学250&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实践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吕国安、黄巧云、刘凡、赵竹青、吴礼树 &华中农业大学251&商务英语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建构和教材建设探索&张立玉、罗虹、邓之宇、涂沙丽&中南民族大学252&少数民族大学生化学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杨天鸣、邓克俭、洪盛志、杜冬云、刘子元&中南民族大学253&《计算机系统结构》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与实施&童小念、何秉姣、舒万能&中南民族大学254&民族院校工科物理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程衍富、戴同庆、潘林峰、姚文俊、沈健&中南民族大学255&《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三极教学模式研究&黄家雄、廖声武、胡远珍、江龙军&湖北大学256&会计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冯浩、黄晓波、夏频、廖又泉、刘克自&湖北大学257&大学数学教学改革与学生课外学术训练有机结合的实践与探索&余杨、姜峰、刘斌、胡慧、钟春敏&湖北大学258&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主线的电气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整体改革&沈小丰、曹万强、黄敬华、刘祖刚、郭琳&湖北大学259&中部地区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优化配置的实践研究&徐学俊、周冬祥、叶显发、张汉强、陈佑清&湖北大学260&《体育市场营销》教材内容体系研究(教材)&刘勇&湖北大学261&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及培养方案研究&潘开灵、邓旭东、王婧、孙淑生、童泽平&武汉科技大学262&工科院校开展数学实验教学的研究&余东、王秋庭、王志明、李明、刘云冰&武汉科技大学263&工科院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叶义成、陈勇、盛建龙、张娟、柯丽华&武汉科技大学264&基于网络的远程过程控制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方康玲、潘炼、陈和平、刘振兴、刘晓玉&武汉科技大学265&安全工程与环境工程跨专业建设及其本科生创新与应用能力培养研究&向晓东、张惠灵、段宁、陈永亮、梅丹&武汉科技大学266&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课型设置的理论探讨及实践研究&盛克庆、杜辉、刘俊洁、赵茜、唐金汉&武汉科技大学267&地方综合性大学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王作新、罗凌、袁金平、柯移顺、谭晓平&三峡大学268&三峡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人才培养特色研究及实践&郑泽俊、张亚雄、颜克美、黄应平、刘海波&三峡大学269&《数学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王高霞、王浚岭、宋来忠、郭祖胜、刘红美&三峡大学270&工程图学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王静、任德记、许南宁、张兰华、胡坚&三峡大学271&构建免疫学实验教学新体系,探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韩莉、张昌菊、宋利琼、朱平、吴红艳&三峡大学272&地方文化与审美创造:推进地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彭红卫、王作新、吴卫华、赵琦、刘月新&三峡大学273&《生产测井原理》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郭海敏、戴家才、宋红伟、汪忠浩、张超谟&长江大学274&大学生就业与专业设置、学科建设相关性的研究&赵天婵、闵珉、李卫东、余志伟、范超毅&江汉大学275&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柳林、汤晓颖、赵全宜、饶鉴、孙明海&湖北工业大学276&工科背景下的管理类专业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王德发、钱红光、魏想明、邵继红、易新涛&湖北工业大学277&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与实践 &蔡光兴、李子强、李逢高、朱永松、许松林&湖北工业大学278&工程图学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与开放式教学资源库的研究与实践&宋小春、李晓英、尹杰、李冬林、陆载涵&湖北工业大学279&制药工程专业自主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张迎庆、李冬生、麋志远、李小莉、马卓&湖北工业大学280&数学建模思想和方法融入《概率统计》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张志军、罗进、刘任河、郭光耀、严国义&武汉工程大学281&材料类创新性应用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鄢国平、喻湘华、杨隽、曹宏、毕灵敏&武汉工程大学282&高校专业课模块式教学改革研究&祝启坤、李先福、张电吉、张小敏、苏滔&武汉工程大学283& 高校&课外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王晓红、陈邦军、黄恩洪、王佳茵、徐素华&武汉工程大学284&基于清洁生产理念的轻化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陆必泰、吕少仿、孙向东、杨锋、李伟&武汉科技学院285&地方多科性大学经济管理类专业柔性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胥朝阳、朱永华、王静、李闻一、郑力&武汉科技学院、武汉工程大学、山东建筑大学286&数学建模活动的文化与学科融合模式研究和实践&高全胜、同小军、周康、王艮远、范正森&武汉工业学院287&构建&三位一体&电类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毛哲、周龙、张双德、秦实宏、孙江波&武汉工业学院288&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及评价体系研究&黄万琪、杜丹丹、柯永红、程清洲、陈靖&武汉工业学院289&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曾大新、唐正连、张元好、张春、周述积&湖北汽车工业学院290&适应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地方工科院校& 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毛高波、张菁、勾建新、陶卫亮、张友兵&湖北汽车工业学院291&物理实验教学与培护学生原创力&左安友、李兴鳌、杨建平、胡基权、梁玉祥&湖北民族学院292&非测绘专业测量学实践教学的改革研究&张前勇、鲁胜平、马友平、常胜&湖北民族学院293&有中医特色的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胡慧、王云翠、王向荣、刑彩珍、张丽君&湖北中医学院294&麻醉学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刘菊英、王贤裕、全守波、秦成名、李元涛&郧阳医学院295&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韩常青、曾宪初、张燕文、刘嵘、周翔&湖北经济学院296&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程《统计学》教材改革与建设研究(教材)&梁前德、陈元江、肖宪标、费春桃、黄小舟&湖北经济学院297&网球专业课抗压力教学方法研究&王海明、胡亦海、徐祥峰、王相飞、李亮&武汉体育学院298&石版画技法教学创新研究&郭召明&湖北美术学院299&社会调查在法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刘慧频、黄本莲、黄梅、刘怀松&湖北师范学院300&师范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研究与实践&傅朝金、程金华、李必文、潘继斌、郑绿洲&湖北师范学院301&小学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王文惠、龚剑平、陈春生、周光明、李华&湖北师范学院302&转型期思政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冯毓奎、杜明才、王悦洲、柳亮、刘松&襄樊学院303&学校体育学中关于中学田径娱乐化教学改革研究&周红萍、苏家福、王九云、魏家俊、何艳娜&襄樊学院304&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文学文本解读教学&李天喜、江胜清、彭爱萍、李明清、肖朗&孝感学院305&农科类生产实习与毕业论文、学生就业相结合的模式研究&李国元、姜益泉、胡波、华光安、邓青云&孝感学院306&新建本科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研究与实践&丁远坤、胡波、陈友华、肖桂清、高华&孝感学院307&《资源科学概论》(教材)&刘成武、黄利民、韩冰华&咸宁学院308&《药理学》案例版(教材)&吴基良、罗健东&咸宁学院309&面向中学素质教育的高师古代文学教学&黄崇浩、方星移、周秀荣、胡立新、徐峰、陈志平&黄冈师范学院310&师范院校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运行模式研究&黄春保、杨水彬、王虹、徐芳、莫小曼&黄冈师范学院311&地方师范院校教育实习目标管理研究与实践&干建平、王锋、胡世刚、郑忠梅、马红云&黄冈师范学院312&创新地方理工类本科院校&2+1+1+X&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方晓梅、郭淑英、张健、刘红云、苏惠芬&黄石理工学院313&&图片法、心理练习法&实验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田莉、张蕲、喻格书、张国栋、胡卫东&黄石理工学院314&新闻传播类专业多维度实践教学模式研究&陈瑛、左林霞、周敏、张国新、李劲松&湖北第二师范学院315&湖北民办高等教育和谐发展研究&彭彬、叶鹏、朱祖襄、何慧慧&武汉生物工程学院316&医学生焦虑、抑郁情绪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研究&任华能、杨小青、张金沙、龚海虹、刘明英&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317&数控技术专业&双平台、四工位&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周兰、陈少艾、邹新宇、崔西武、陈刚&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318&高职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李望云、王军、詹华西、姜新桥、刘旭华&武汉职业技术学院319&高职通信技术专业职业技能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杨俊、李旭、宋烈武、强世锦、魏访&武汉职业技术学院320&高职学校校内教学质量评价研究与实践&闵建杰、毛波军、孔新舟、李承钧、陈少元&湖北职业技术学院321&《制冷压缩机与设备》(教材)&朱立、魏龙、刘佳霓、方应国&武汉商业服务学院322&服务型模块式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万德年、熊发涯、孙俊、罗幼平、刘宝平&黄冈职业技术学院323&对证施教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李家瑞、吴祝平、周常青、周腊意、尹明&黄冈职业技术学院324&职业活动导向的&技能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及实践&张德新、杨希武、许文祥、叶波、张健&十堰职业技术学院325&高职工学交融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肖兆武、程洪涛、耿保荃、涂家海、张晓红&襄樊职业技术学院326&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宋清龙、耿保荃、肖兆武、熊发涯、王保成&襄樊职业技术学院、黄冈职业技术学院327&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境镶嵌,分段循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余明学、张捷、曾稳、袁春、胡自华&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恩施春华旅行社328&以电工电子实训基地及创新实验室为平台,探索&课堂+工作间&的教学模式&李云强、熊辉、吴燕、王贤斌、周威&沙市职业大学329&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类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研究&王路群、曹静、库波、谢日星、江骏&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330&湖北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研究&徐国洪、胡华文、吕刚、彭莉、印成清&仙桃职业学院331&湖北省高职高专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研究&谭雪梅、叶方石、王代萍、叶俊、周云峰&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大学知行学院332&校企融合& 开放育人& 服务地方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特色研究与创建&韩德锋、王华利、蔡烈伟、卢强、王燕&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333&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研究&邓远祥、李永健、王启和、何承云、王芳&武汉交通职业学院334&高职园林专业课程建设研究&张德炎、吴高岭、孙红绪、白远国、杜磊&咸宁职业技术学院、仙桃职业学院、荆州职业技术学院335&旅游管理专业&235&多维构架式实践教学体系探索&陈杰峰、卢世华、曾建平、梁颖、周丽娟&随州职业技术学院336&高职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濮方涛、贾银镯、李胜林、陈建强&长江职业学院
&&最后修改于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教学成果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