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证明自己没有精神分裂症,我只是工作压力 忧郁症有点大而已,接受不了一些事情

谢邀!&br&&br&我记得熊猫君不在内陆吧 (我对美食类比较有印象,至少是个榴莲便宜的地方) 国外吗?看看当地的资料什么的。&br&&br&我只记得我十年前学的时候在加拿大学电脑教育,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论文CS的利弊,让我第一次从更全面角度看待网络游戏。&br&&br&而那个时候还没知道网络虚拟人格精神失常。 严格来说我今天第一次看到,所以请最好详细描述下。&br&&br&&br&近几年2006开始有网络成瘾国内的声音越来越多…… 开始有网络成瘾工作坊讲座什么的。&br&(不过我那个时候受训荣格派多余精神分析等流派,07才去精神医院重症实习…… 所以我觉得人有时间和动力,不在这个消耗在那个消耗,而网络其实给予使用者发泄和平衡还有孕育某些自我-虽然很脆弱甚至达不到现实应对的层面,但是是属于选择性应对现实的一种策略——不知道我有没有表达清楚点;这么说吧,我觉得网络提供了某些人某些部分自我状态喘息的空间。 所谓的网瘾等很多,或者部分人格的夸大都属于,类比安眠药,适当帮助睡眠,但是有耐药性,而且吃多死人。)&br&&br&我搜索了些材料 &br&&a href=&/wiki/%E3%80%8A%E7%BD%91%E7%BB%9C%E6%88%90%E7%98%BE%E4%B8%B4%E5%BA%8A%E8%AF%8A%E6%96%AD%E6%A0%87%E5%87%86%E3%80%8B&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i class=&icon-external&&&/i&&/a&&br&由北京军区总医院制定的中国首个《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日在京通过专家论证。&br&&br&&网络成瘾症状表现有:&br&一、对网络的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
&p&二、减少或停止上网时会出现周身不适、烦躁、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戒断反应;上述戒断反应可通过使用其他类似的电子媒介,如电视、掌上游戏机等来缓解。&/p&&p&三、下述5条内至少符合1条:为达到满足感而不断增加使用网络的时间和投入的程度;使用网络的开始、结束及持续时间难以控制,经多次努力后均未成功;固执使用网络而不顾其明显的危害性后果,即使知道网络使用的危害仍难以停止;因使用网络而减少或放弃了其他的&a href=&/wiki/%E5%85%B4%E8%B6%A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兴趣&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wiki/%E5%A8%B1%E4%B9%9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娱乐&i class=&icon-external&&&/i&&/a&或&a href=&/wiki/%E7%A4%BE%E4%BA%A4%E6%B4%BB%E5%8A%A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社交活动&i class=&icon-external&&&/i&&/a&;将使用网络作为一种逃避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的途径。网络成瘾的病程标准为平均每日连续使用&a href=&/wiki/%E7%BD%91%E7%BB%9C&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网络&i class=&icon-external&&&/i&&/a&时间达到或超过6个小时,且符合症状标准已达到或超过3个月。&/p&&p&网络成瘾,又称因特网性心理障碍(Internetaddictivedisorder,简称IAD),临床上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络过度依赖而导致的一组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一组生理性不适。有台湾学者认为,网络成瘾是由于重复地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且带来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欲望,同时对上网带来的快感一直有生理及心理依赖。也就是说,因为网络的许多特质带给使用者许多快感,同时又因很容易重复获得这些愉悦的体验,使用者便在享受这些快感时渐渐失去了时间感,一方面逐渐对网络产生依赖,另一方面导致沉迷和上瘾。&&/p&&p&我们那个时候会用电脑都自嘲,我们都是网络成瘾症患者。
但是其实不是,我们是网络使用者。 成瘾有自我功能上面的问题…… &/p&&p&(还有动力学角度认为一个人成瘾只是表面,实质是缺乏更有意义的事情去做,或者说冲突太厉害导致自我功能无法很好发挥之类的—— 具体情况也要具体分析,有很多细节分支的,就好像肉有很多种,洋葱切不一样烧不一样味道差异等)&/p&&p&&a href=&/wztt/5049.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国网络游戏成瘾标准首次成为世界诊断标准__中国青年网&i class=&icon-external&&&/i&&/a&&/p&&p&&&strong&中国青年网上海5月18日电&/strong& (记者 吴楚) 今天,美国精神病协会首次将北京军区总医院医学成瘾科、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主任陶然的《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纳入本周末正式出版的DSM-5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三部分中的网络游戏成瘾。这标志着中国人制定的标准首次在世界精神疾病诊断领域被国际认可,填补了非物质成瘾领域的空白,确立了一个新病种。这次出版是DSM近20年来的第一次重大更新。 &&/p&&p&&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是由北京军区总医院、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在中央文明办、团中央、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等九部委支持下于2006年正式成立的。成立以来,帮助“问题少年”5500余人,免费咨询5.5万人次,绝大部分学员重返课堂,回归社会,解决了近万个家庭的困苦。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在网络游戏成瘾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p&&p&  DSM-5中的网络游戏成瘾一共九条诊断标准,全部来自陶然教授制定的临床诊断标准中的八条症状标准加一条严重程度标准。包括: &/p&&p&  1.渴求症状(对网络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 &/p&&p&  2.戒断症状(易怒、焦虑和悲伤等) &/p&&p&  3.耐受性(为达到满足感而不断增加使用网络的时间和投入的程度) &/p&&p&  4.难以停止上网  &/p&&p&  5.因游戏而减少了其他兴趣  &/p&&p&  6.即使知道后果仍过度游戏  &/p&&p&  7.向他人撒谎玩游戏的时间和费用 &/p&&p&  8.用游戏来回避现实或缓解负性情绪  &/p&&p&  9.玩游戏危害到或失去了友谊、工作、教育或就业机会 &/p&&p&  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第三次网瘾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约占14.1%,人数约为2404.2万;在城市非网瘾青少年中,约有12.7%的青少年有网瘾倾向,人数约为1858.5万。将网络游戏成瘾纳入DSM-5,将为更多的青少年尽早的提供科学的诊断和治疗。 &&/p&&p&这是目前“精神病学”对网络问题的疾病命名描述。&/p&&br&&br&&br&&strong&对网络虚拟人格精神失常的治疗经验&/strong&&br&这个就比较难定义。&br&网络用Internet etc.等来理解的话。 &br&什么是虚拟人格,&a href=&/view/109359.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虚拟人格_百度百科&i class=&icon-external&&&/i&&/a&&br&&虚拟人格是现代技术,尤其是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势头猛进。
&br&我们这里探讨计算机网络的虚拟人格的立命之源。首先澄清的是我们这里提及的我们要阐述的这个计算机网络的虚拟人格是广义上的人格,这里的计算机网络,是由计算机和人基于网络技术所建构的系统。从人格到虚拟人格到计算机网络人格一步一步去定义计算机网络的虚拟人格。 我们这里在理解人格的含义主要是先从心理学意义上去理解。人格也称个性,这个概念源于希腊语Persona,原来主要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戴的面具,类似于中国京剧中的脸谱,后来心理学借用这个术语用来说明:在人生的大舞台上,人也会根据社会角色的不同来换面具,这些面具就是人格的外在表现。&br&面具后面还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真我,即真实的人格,它可能和外在的面具截然不同。G.奥尔波特在1937年出版的《人格:一种心理学的解释》一书中,把人格研究状况介绍给美国。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就反对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心理学中某些公认的观点。奥尔伯特早期理论的创建主要受到哈福大学毕业后在德国吸收的格式塔心理学和早期形成的强烈的人本主义倾向的影响。格式塔心理学强调意识经验的完整和相互联系,它的致命弱点是不能为了更透彻地了解它而试图对它进行任何分解。它几乎完全忽视了潜意识心理。奥尔伯特认为,格式塔心理学“是那种我一直在渴求的但并不是知道它存在的心理学”。事实上,奥尔伯特怀疑把科学作为人格信息的来源。他对文学和哲学看到的有关人类的描述感到更为满意。这并不是说,奥尔波特忽视科学方法提供的信息,显然他不是这样。但是,他并不希望在致力理解人格的研究工作中被囿于科学方法之内。他认为在漫长的岁月中人类积累了许多有用的而却是非科学的信息。不对它们加以利用是极为愚蠢和鲁莽的。&br&1937年,奥尔波特考证了人格这个词的词源,开始把它与意指面具的希腊语Persona相联系。他还对50种有关人格的定义进行考证,最后得出了自己对人格的著名定义:“人格是个体内部的那些心理物理系统中决定其独特地顺应环境的动力组织”。……&br&&br&吉林大学李莉在其论文《论虚拟人格在网络中的传播》指出,虚拟人格是在现实世界中被压抑的人格和在现实世界中无法实现的人格,因网络世界为其提供了可以存在与表现的条件,而在虚拟主体的网络传播与交流活动中被表现出来的隐藏在现实人格背后的一套行为模式。虚拟主体在网络中进行传播活动的特殊性,使得其虚拟人格具备了以下几个特点:&u&身份的假定性、行为的去抑制性、角色的多重性和存在的依赖性&/u&。&br&中山大学邓泽球、中南大学张桂群在他们的论文《论网络虚拟人格》指出,人们在网络交流时产生的虚拟人格可以分为两类:&u&一类是平时被压抑的人格, 一类是平时崇敬的人格。现代社会的竞争及其他方面施加给人的压力及多重社会角色对人的束缚—这本身也是一种压力, 使人们很难甚至不可能尽情地展现真我的风彩, 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个人的个性就会从此消失, 恰恰相反, 通常的情况反而是愈禁而弥强。这就好象是用高压锅煮水, 被压抑的气体的压强越来越大, 对锅的作用力也越来越大, 但锅的强度是一定的, 当作用力达到这一强度或者超过时, 就会发生爆炸。虚拟人格的产生则正可以达到“减压”的作用, 从而调节心理平衡。确切地说, 这种平时被压抑的虚拟人格并不是“ 虚拟”的,而是本来就存在的,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有机会有条件, 它就会表现出来。这里之所以也称之为“ 虚拟人格” , 主要是因为在通常情况下, 它并没有表现出来, 而主要是在网络交流中才表现出来, 一旦离开网络交流这一条件就不会表现出来, 它具有不稳定性及有条件性&/u&。&&br&&br&我假设题主问上面那段,更多符合&u&下横线&/u&说的。 &br&不同的人格出来,释放了有个问题,就是容易肆意多了在日常生活中反映不足,或者也肆意了。 &br&导致某些适应性不良才会觉得是失常是吗?&br&&br&(我要哭了,我为什么大半夜要啃这个问题回答)&br&&br&&a href=&http://ajp.psychiatryonline.org/article.aspx?articleID=9960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sychiatryOnline&i class=&icon-external&&&/i&&/a&&br&老外关于这方面的 Issues for DSM-V: Internet Addiction -by &b&Jerald J. Block, M.D.&/b&&br&&p&“Internet addiction appears to be a common disorder that merits inclusion in DSM-V. Conceptually, the diagnosis is &u&a compulsive-impulsive spectrum disorder&/u& that involves online and/or offline computer usage (1, 2) and consists of &u&at least three subtypes: excessive gaming, sexual preoccupations, and e-mail/text messaging &/u&(3). All of the variants share the following four components: 1) &u&excessive use&/u&, often associated with a loss of sense of time or a neglect of basic drives, 2) &u&withdrawal&/u&, including feelings of anger, tension, and/or depression when the computer is inaccessible, 3) &u&tolerance&/u&, including the need for better computer equipment, more software, or more hours of use, and 4) &u&negative repercussions, including arguments, lying, poor achievement, social isolation, and fatigue&/u& (3, 4).&/p&&br&&p&Some of the most interesting research on Internet addiction has been published in South Korea. After a series of 10 cardiopulmonary-related deaths in Internet cafés (5) and a game-related murder (6), South Korea considers Internet addiction one of its most serious public health issues (7). Using data from 2006, the South Korean government estimates that approximately 210,000 South Korean children (2.1%; ages 6–19) are afflicted and require treatment (5). About 80% of those needing treatment may need psychotropic medications, and perhaps 20% to 24% require hospitalization (7).”&/p&&p&“China is also greatly concerned about the disorder. At a recent conference, Tao Ran, Ph.D., Director of Addiction Medicine at Beijing Military Region Central Hospital, reported 13.7% of Chinese adolescent Internet users meet Internet addiction diagnostic criteria—about 10 million teenagers. As a result, in 2007 China began restricti current laws now discourage more than 3 hours of daily game use (10).”&/p&&p&“Despite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our case descriptions are remarkably similar to those of our Asian colleagues (8, 13–15), and we appear to be dealing with the same issue. &u&Unfortunately, Internet addiction is resistant to treatment, entails significant risks (16), and has high relapse rates. Moreover, it also makes comorbid disorders less responsive to therapy &/u&(3).”&/p&&p&前面都是介绍,这段算是给个小结,至少在2008年的时候,关于网络成瘾方面的问题治疗反应是比较慢的。&/p&&p&“&i&&i&PDF&/i&&/i&&a href=&http://www.unh.edu/ccrc/pdf/CV131.pd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roblematicInternetexperiences: Primaryorsecondary ...&i class=&icon-external&&&/i&&/a&&/p&&p&&i&&i&Discussion&/i&&i&Mental&/i&&/i&&i&&i&health&/i&&i&professionals&/i&&i&are&/i&&i&more&/i&&i&likely&/i&&i&to&/i&&i&identify&/i&&i&certain&/i&&i&types&/i&&i&of&/i&&i&problematic&/i&&i&Internet&/i&&/i&&i&&i&experiences&/i&&i&as&/i&&i&primary&/i&&i&presenting&/i&&i&problems&/i&&i&among&/i&&/i&”&/p&&p&这篇07年的,讲比如有的人婚姻感情有问题,可能借助网络来婚外情,那么其实网络使用问题是继发而不是原发性问题。&/p&&p&所以要考虑&strong&网络虚拟人格精神失常。&/strong&&/p&&p&是这个另外因素导致的网络使用问题;还是别的问题导致需要通过网络来宣泄而使得显得像是网络虚拟人格精神失常。&/p&&p&(我觉得我要无耻-少专业证据但是显得很专业点的简单回答就是: 关系的问题 在&strong&精神病学临床治疗经验&/strong& 中比比皆是。)&/p&&p&我估计不同流派的老鸟们都能很熟练地用他们的方式来治疗以这个为主题的来访者。&/p&&br&至于治疗效果,从上面来讲,如果本身是神经症性和严重心理问题角度分类的&strong&网络虚拟人格精神失常&/strong&要比人格障碍类型的&strong&网络虚拟人格精神失常&/strong&治疗经验更丰富和相对容易治疗。&br&&br&&br&&a href=&http://www.apa.org/search.aspx?query=Interne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PA Search Results&i class=&icon-external&&&/i&&/a& addition&br&喜欢英文的去看APA里面的论文啥的比较齐全。
谢邀!我记得熊猫君不在内陆吧 (我对美食类比较有印象,至少是个榴莲便宜的地方) 国外吗?看看当地的资料什么的。我只记得我十年前学的时候在加拿大学电脑教育,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论文CS的利弊,让我第一次从更全面角度看待网络游戏。而那个时候还没…
在一年多前,我抑郁(还未自知是客观的&病&,而当成是“罪”)得最严重的时候,向一个多年同学,“知交好友”求救。&br&因为情绪原因,之前已经多次表达了依赖感。她从原本的熟络而愈发表现得冷漠。让我更加不安。&br&当时我故作轻松地问:“你是不是讨厌我啦XD”&br&&是。&冷淡的口气。&br&“……为什么啊?&,&”&br&&因为我觉得你很蠢。&&br&她是认真的。&br&我当时就哭了。在黑夜里,用她没留意到的方式抽身回去了。&br&&br&掐着自己的脖子:“我知道,自己的生命全无意义,不被任何人期待,只是无尽的痛苦,找不到一点好转之法。但还是不想这样。”&br&&br&好几个月后,终于缓过劲来。&br&开诚布公地与她谈起之前的对话,提醒她明白,那两句话给我增添的伤害。&br&她接受了,没有道歉。我也并非想要道歉。&br&&br&现在我们是一般朋友,事务性上的互相往来和帮助没有断绝。&br&但不会再把感情寄托在她。“朋友只是偶然相聚的两朵浮萍,不需要什么联系。”是她的交友观。&br&以直报直。&br&——————————————————————————————&br&说回原题,&br&“值得不值得”太上帝视角了。就好像问是不是所有人生而平等?&br&放在具体情境里,个人观点是,要对他真诚。&br&如果他没有向你求助,你也无意无力关心,便退开。&br&&br&如果他向你求助,看他抑郁之前的为人。他应该是珍重你们之间的关系,信任你,又真的独力难支了,才开口的。&br&如果也重视他,力所能及就关心。&br&当他哭着祈求你,请相信他只是暂时得了病,他会好起来时,请相信他。&br&因为其实,“你要坚强,你要开心一点,我重视你。”对心理有问题(抑郁)的人也不是对症之方。&br&因为他的病的症结,正在于的确做不到“要”开心和坚强。&br&就好像瘸腿的人再怎么强撑也无法如正常人的姿势一般走路一样。&br&但是,瘸腿只是病。你会因此看不起你的朋友吗?或者觉得他在装,是自作自受?&br&&br&抑郁也是病,也是客观现状,也是可以通过合适的对症之方治疗的疾病。&br&他对你足够重要,你有足够能力的话,你会自觉去研究这个“对症之方”。&br&&br&如果你不重视他,也不要因为这,或自认为情绪问题没什么大不了,就随口说些讽刺调侃的话应付。&br&“你不开心是自作自受。”对抑郁者是杀人刀。&br&平时的对头,尚不会恨到非手刃吧?遑论“朋友”呢?&br&真诚,把他当成与自己平等的人。即使是拒绝,也不会给他更增添伤痕。&br&&br&抑郁的人,在情绪上不认为自己值得世界上任何一件好事。所以求助,也是痛苦得压抑不住,对“自己需要求助”甚至都是羞愧的,所以并不会对求助有“能解决问题”的预设。&br&所以充分尊重坦诚拒绝,他能接受你的退开,甚至会为这尊重而感激。&br&但如果“讽刺调侃应付”。会加剧他的羞耻感。加重病情。万一因此出了事,没有“责任”,但也难免后悔吧……
在一年多前,我抑郁(还未自知是客观的"病",而当成是“罪”)得最严重的时候,向一个多年同学,“知交好友”求救。因为情绪原因,之前已经多次表达了依赖感。她从原本的熟络而愈发表现得冷漠。让我更加不安。当时我故作轻松地问:“你是不是讨厌我啦XD”"…
来自子话题:
1.问自己:源头是 是神魔?不会说话?害羞?性格问题?&br&2.对症下药:&br&
性格内向?——那么采取内向型社交。仅仅在好友圈子里面。人际交往方面,此时你没有必要和外向型人类攀比。只需要在好友圈做好人际交往就可以了,内向型社交有自身好处&br&&br&
不会说话?——1多看【糗事百科】【暴走漫画】【知乎日报 吐槽】
还有新浪微博的【神回复】主页,锻炼你的幽默和自黑功力&br&&br&人际交往接不上话?——关注社会各种新闻,刷各大门户网站新闻主页,避免无聊天主题或者别人讨论社会热点你完全搭不上话&br&&br& 不知道说什么?————多思考。听得多,网上看的多就会说了。一件事情,比如看新浪的微博的评论,背下来用于聊天中你自己套用,你朋友不知道,过后也许还会崇拜你。&br&&br&很多不懂所以沉默?————手机浏览器做什么?百度啊,聊天不懂的,马上百度。我就不信你接不上话&br&3.相信你会说话之后,就没神马人际交往恐惧了吧。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
1.问自己:源头是 是神魔?不会说话?害羞?性格问题?2.对症下药: 性格内向?——那么采取内向型社交。仅仅在好友圈子里面。人际交往方面,此时你没有必要和外向型人类攀比。只需要在好友圈做好人际交往就可以了,内向型社交有自身好处 不会说话?——1多…
来自子话题:
我自己是这么认为的:人际关系这种东西永远属于强者,属于那些敢于争取的人。如果你害怕竞争而获得的人际关系是不会长久的。但是当你自己优秀到别人都觉得这些荣誉属于你的时候,那你去争去抢,大多数人还是不会觉得你就如何如何的。&br&
这个世界上,我们注定大多数时候都是孤独的,那么为什么不让人因为佩服你而想和你主动接近,想成为你的朋友呢?&br&
以上说的话属于理想型。但是公平的竞争是有意义的,是良性的,促使我们进步和督促自己的。再者还是不要和自己有利益关系的人做真心朋友,这样会比较辛苦,心累。还是和不同行业,不同公司的人做什么都可以说的朋友比较爽快。一方面增加自己的人际关系圈子,再一方面虽然隔行如隔山,但有些时候还能让你学到一些他们的人生观的,听听别人的故事也不错哦。&br&
鄙人人生经历尚浅,希望能帮助到你,谢谢!
我自己是这么认为的:人际关系这种东西永远属于强者,属于那些敢于争取的人。如果你害怕竞争而获得的人际关系是不会长久的。但是当你自己优秀到别人都觉得这些荣誉属于你的时候,那你去争去抢,大多数人还是不会觉得你就如何如何的。 这个世界上,我们注定…
来自子话题:
刚出生就因为是女孩被生父抛弃了,遗憾的是继父更是个变态,对老娘出手十几年。&br&因为不熟悉,对生父没感觉,其实也谈不上怨恨,就是一个未曾谋面未有交手的人罢了;&br&继父终于和母亲离婚了,实话说,我松了一口气,觉得自己终于解放了。可其实没有。&br&可以说,任何事件依你对它的重视程度来影响你的一生,就像细胞一样,死死伤伤却都是你。&br&我以为他走了我就能解脱,重新开始一个人生,做最好的自己。但实际上却是,不管做什么都觉得自己是最差劲的,真是太脏了,连站在太阳光下都觉得要烧成灰烬。&br&&br&可是那又怎样呢?&br&你要知道的是,你并没有丧失掉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东西。你有七情六欲,而并非“无心”。在这个基础上,你并不比其他童年幸福家庭美满的人缺少了什么或者多了点什么。比如爱,你没有失去爱人的能力,也没有失去被爱的资格,你只是认识不到你的方向,只是需要用比人家更大的勇气和努力,向前迈出那一步罢了。我认为的是,曾经不被爱,被爱时才更懂得珍惜;反之亦然。&br&&br&不管是父母离异还是家破人亡,对一个人的影响可以说是自始而终的,你看看美剧《犯罪心理》那么多犯人都给人家用这些理由来解释他的心理异常便可知。啊,我不是说如果你也去搞一搞就可以轻松一点。&br&你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正视它的存在。不管你愿不愿意,反正你肯定不能“大不了老子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事已至此,已无力挽回。&br&第二步,就是漠视它的存在。你的人生是向前的,你不能任由它一次又一次的把你拐回过去。难道你能容忍自己想探出沼泽呼吸一口新鲜空气,还没一口呢,就被狠狠地摁了回去?&br&第三步,找个对象吧。一个人也好一条狗也行,再不济,一盆花草。你跟它说话(嗯,不赞成你找个人,因为人是很没同情心的,你祥林嫂附身,他就不拿你的痛当回事儿了),把你所有的苦都倒出来,哭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但是最好不要随意在人前哭,因为一你得不到想要的理解,二人家会更看不起你。你可以把一点希望寄在它身上,就能等到它开花。(我本人非常非常喜欢花开,有一小碗莲花,有一天醒来就看到它开了,那种泪流满面……说不出来。)&br&&br&我实在不知道要如何摆脱这些影响,只是用自己尝试的方式给你提个小意见,毕竟我也正难过着呀。但是,我有一个相当珍惜的人(→_→虽然是个小说里的人,叫吴邪),但是每天光是想着:“这个世界上,原来还有那样美好的人。”就觉得再苦再累,都不是结束。&br&&br&来自父方的影响相比较来说不是很大,虽然我因此黄豹了(总是被表弟妹说人生的苦逼都被我当成猥琐的养分了,整一坨移动马赛克。其实家里还有太多杂乱的东西不能外扬,就算是匿名也不安啊,太多了,而且都是来自母方……忒心寒)。但是,我越是深入到这个领域里面,我对这个行为本身代表意义的在意就越会淡化,就当是……为了今后对象谋求技术!&br&所以啊,请把你的悲愤化为动力,给自己找个男/女神,朝着他/她勇敢地迈进吧骚年!前进前进前进进!!!
刚出生就因为是女孩被生父抛弃了,遗憾的是继父更是个变态,对老娘出手十几年。因为不熟悉,对生父没感觉,其实也谈不上怨恨,就是一个未曾谋面未有交手的人罢了;继父终于和母亲离婚了,实话说,我松了一口气,觉得自己终于解放了。可其实没有。可以说,任…
作为极度内向的,反社交反社会(就差反人类了)的社交鳄鱼一只,简单的现身说法一下。&br&以前我做小兵的时候,是公开这样宣称的,所有集体活动,算加班的话我就去,不算加班的话我就不去,于是当然等于完全不去。&br&后来做Manager管事情了,于是就没办法不参加了。但还是即讨厌、又不擅长,怎么办呢?&br&1)给自己洗脑,&b&参加集体活&/b&&b&动&/b&&b&,是一种能力&/b&!不在于你喜欢与否,而在于你能否做到。把喜欢的事情做好不算本事,不喜欢的事情做好,才叫高明。&br&2)人家参加集体活动是娱乐休息,我参加集体活动是&b&工作&/b&,是我的责任所在(Manager)。搞IT很辛苦,对于本身兴趣不大的人来说还很沉闷,由于单身IT男来说尤其苦闷!如果一面逼着大伙加班,另一半面却不给放松和发泄一下,于心何忍。更何况我还肩负着买单的重任。&br&3)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我还是讨厌集体活动怎么办?简单,放手让喜欢的人去做去组织去点菜!你自己只需要随大流,或者即使参与煽动活跃一下气氛即可。让擅长的人作擅长的事情,不善擦长的人跟随一下就好。&br&4)放轻松。集体活动,不管BOSS是怎样(或许真的打个牌就能商量出个慕尼黑协定啊),至少多数人确实是去放松的。所以不必有压力。我以前有优秀强迫症,比如卡拉OK,我要唱的好才会出手;桌上斗酒,我一定要笑到最后......但是年岁增长,已经慢慢的看淡了。人与人的交往,不过是将心比心而已,不需要太多的深某远虑或者工于心计,太累没必要,喝完一桌人家可能都不记得你是谁。尤其是公司活动这种,没必要象平日工作那样力争上游什么的。放轻松做自己,能说就多少,不能说就少说,跟着笑两声就行。甚至,适当的自嘲一下,小小的露怯出丑一下下,更有助于融洽气氛,拉近人与人的关系。&br&&br&&br&说到底,内向性格的人,除了阿斯伯格之类的以外,顶多就是喜欢安静+情绪敏感,这两样是集体活动的大敌,但是并非不可克服。我不主张人改变自己,内向没有什么不好。人们需要做的不是改变,而是适应,努力提高自己的容忍度。集体活动,可以从开始的完全不参加,到少量参加;从完全旁观达跟着乐呵乐呵,重要的是,只要你表达出融入团队的姿态,就已经完全OK了。&br&&br&&br&完全彻底不想参加?想自决于团队?也没关系,Sheldon不是说了么“我不是忽略她,我是忽略你们所有的人”,还不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只要你有真本事,社交不过是个润滑剂而已。牛逼顿在同代人眼里就是个混蛋,可是生前忙着巴结,身后赶着扶灵的络绎不绝排成长龙,可见智商高到到一定程度,情商实在可有可无。所以,努力把骚年!
作为极度内向的,反社交反社会(就差反人类了)的社交鳄鱼一只,简单的现身说法一下。以前我做小兵的时候,是公开这样宣称的,所有集体活动,算加班的话我就去,不算加班的话我就不去,于是当然等于完全不去。后来做Manager管事情了,于是就没办法不参加了…
其实我的意见是不要太勉强自己,但是其实压力这个东西,不是自己切身体会谁也没办法说清的,所以既然题主不想休学,那咱就从不休学的方面说。&br&首先先说吃了药之后的反应,我不知道你的抑郁症是怎样一个程度,但是你现在吃的药按道理来说是不应该嗜睡的,并且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相对会小一点,但是同样作用也会差一些,我觉得你需要跟医生沟通,看看是否需要调整用药或者增加剂量,建议去专业医院就诊。&br&其次说说心理医生的问题。如果是大学里的心理辅导什么的还是算了吧,没什么用,专业医院的心理医生其实水平也良莠不齐,基本套路是先通过大量测试来测定你的抑郁程度以及各方面倾向,能够通过结果看出抑郁症患病原因的大方向,然后经过多次交谈沟通了解病因及压力来源,然后通过各种途径解决问题。关键就在于这个途径上。介于我原来的工作和心理医生也有点类似,所以有点医者不能自医的赶脚,不太信任心理医生,这点题主自己琢磨。&br&最后来说说个体压力问题。无论是用药还是心理医生还是双管齐下,首先你自己要明确自己的主要压力源,并且如果半年时间在不远离压力源的情况下无法好转,建议脱离压力源。搞清楚为什么自己会生病很重要。如果你自己都不清楚什么会让自己不好,外人更没有办法了不是?&br&祝早日安好
其实我的意见是不要太勉强自己,但是其实压力这个东西,不是自己切身体会谁也没办法说清的,所以既然题主不想休学,那咱就从不休学的方面说。首先先说吃了药之后的反应,我不知道你的抑郁症是怎样一个程度,但是你现在吃的药按道理来说是不应该嗜睡的,并且…
我看身边有如胶似漆的恋人,有亲如手足的兄弟,有父慈子孝的家庭,是何等的嫉妒?&br&怎么我就不能有爱呢?我也要幸福!&br&但是我就是对人爱不起来。都说父母最亲,但我没觉得。他们只不过是浑浑噩噩的结了婚,生了我姐,然后生了我,“一把屎一把尿”把我俩拉扯大,然后老去,等着我们结婚生子,他们抱外孙和孙子,安度晚年。亲情是个什么呢?你养大了我,我为你养老,这不就像交易一般吗?&br&爱情又是什么?你亲亲我,我上上你,然后一块买个房,生个娃,为国家工作三十年,然后抱孙子养老?&br&友情是什么?喝喝酒,吃吃烤串,互相吹捧一下?&br&觉得真他妈没劲。&br&一个初中同学,去相亲,年岁不小了,女方也是。俩人一见面,觉得都差不多,就这么地吧!过俩月结婚了,这里边有爱情吗?&br&那是几年前的事了,我到现在还没找到女朋友,爸妈催我,我也不着急。为什么?我就想看看,有没有一见钟情,有没有日久生情,说到底就是有没有“爱情”这个东西。&br&怎么我就没有个青梅竹马?我要有是不是现在也有爱情了?&br&哦,我想起来了,青梅竹马这东西我也有,小学的时候一起玩的女生, 被家长发现我俩太亲密,被隔离开来不许接触了。对这个青梅竹马的印象已经模糊了,现在应该早也嫁了吧。&br&大学那个女友纯属俩人都饥渴不行了,才勾搭成奸的吧。&br&迷茫的时候,特别想问问爸妈,你们爱我吗?又想想太二了没有问。小时候爸妈打架,我妈就说:要没这俩孩子,早跟你分了!我也很肯定他俩没有严格定义的“爱情”,或许也有,我不知道。&br&姐姐结婚了,但和公公婆婆关系不好,跟姐夫也总吵架,他俩也没有严格定义的“爱情”吧,或许也有,我不知道。她是不是也是为了孩子在勉力维持呢?那她至少还要维持三十年啊,这么长,真可怜。&br&我大学也有兄弟,大学他穷,俩人吃一口饭,抽一根烟。但毕了业,他进了金光闪闪的单位,我成了落难的草鸡,人用苹果,我用二手黑莓,人出门雅马哈,我自行车。见了面,就是一通侃,说的我无地自容,跟我亮工资单,潜台词就是:你也有今天。&br&这就是他妈的兄弟?这就是他妈的友情?&br&&br&说到这了,人之间是不是就没有“感情”这回事呢?是不是童话里都是骗人的?&br&去你妈的,不想了,先好好过日子吧,有了钱我是不是该找个丰乳肥臀的妞呢?那“爱情”这回事又怎么办?&br&我就先去旅游散散心吧,自己一人出发,一路上都是成群结对的,就我孤家寡人。&br&我怎么就不能幸福呢?&br&心情不好,还是回家算了,打开电视,又他妈是偶像剧。算了还是看会动物世界吧。&br&还是动物好,发情了就互相搞一搞,不用谈什么感情。&br&感情这东西没有就没有吧,我也俗一把,找个妞伪装一下甜蜜,回家给爸妈洗碗,给姐姐的孩子买点玩具,找老友喝喝酒。反正我觉得别人也差不多就是这样,互相配合一下,伪装一下。&br&&br&等等,我好像还有个初恋,在上海工作。当时好像还挺爱她的,但是记忆模糊,到底是真的爱呢,还是时间久了产生的错觉呢?我又犹豫了。给她发个微信,唱首情歌先探探路。&br&后来一问单身,有戏!&br&我要是找了她,跟她好了,我是不是就有“爱情”了?&br&想归想,但一个北京,一个上海,工作时间都不短了,想调动不是容易的事,所以我选择放弃。这说明我还是没那么“爱”她。&br&&br&我到现在还是形单影只,对爸妈只有养老的责任感,对兄弟朋友装一装亲热。&br&所以我埋没在办公室的纸堆里,干着没完没了的项目,拿着微不足道的工资,忍着内心的孤独,就这么过完了我的一辈子。&br&我在自己心里就像是唐吉可德式的悲剧人物,拿个破枪捅风车的角色,但他还有个桑丘陪他,心里边还深爱着长了胸毛的杜尔西内娅。&br&不甘心,不死心,但我又没什么办法。&br&&br&艹,怎么匿名?
我看身边有如胶似漆的恋人,有亲如手足的兄弟,有父慈子孝的家庭,是何等的嫉妒?怎么我就不能有爱呢?我也要幸福!但是我就是对人爱不起来。都说父母最亲,但我没觉得。他们只不过是浑浑噩噩的结了婚,生了我姐,然后生了我,“一把屎一把尿”把我俩拉扯大…
我觉得这话题我还挺有发言权的,因为在与抑郁抗争的道路上,我已经足足奋斗了6年半(是的,你没有听错,高三到大学4年再到工作2年),这其中遇到的挫折与困难,与心魔斗争的困惑于坚持,我想只有共同经历过的小伙伴们才能体会。现在我可以很愉快的说,我已经战胜了它们。&br&&b&1、症状&/b&&br&悲观,厌世,思维混沌,易怒,敏感,怯懦,自卑,小心翼翼;基本上说句话都说不利索,经常性的脾气不好,这几句话可以归纳我抑郁时的状态,这种状态自小就贯穿于生活之中。真是水深火热的青春期啊。高三有了觉悟,因为那时我学会了问“为什么”?按下不表,下一节。&br&&b&2、我的感谢&/b&&br&女朋友,我很庆幸在大学的时候有勇气追求我的女朋友,也就是我现在的老婆。没有她,我肯定还要在抗争心魔的道路上孤独前行,感谢她的理解和耐心还有鼓励。虽然没有在现实中经历过什么大的风雨,但在心灵上,我们已经患难与共了好多年。&br&我的父亲,我的恨我的爱,给我打造了牢笼又亲手放我自由的那个人。强势的教育给了我基本素质,强势的个性让我的孩童期蒙受阴影。但在大学的期间,在我终于自由的时候,他给了支持和理解。&br&感谢我自己。我曾在无数个孤独的夜晚发下誓言,这些誓言至今让我感慨唏嘘,因为那时候我是那么的敏感与无助,我几乎是在和一个完全虚无的,黑暗中的对手挑战。我只知道我不想做现在的自己,我要改变。我一遍一遍的在内心中对自己说,写在纸上(我有好几本摘录书籍的本子,里面慢满满都是我的坚持,我信守胡画的短期目标,对自己的鼓励),写在手上,每天每时每刻都在提醒自己,毫不夸张的说,我连睡觉的时候做梦都在提醒我自己。提醒什么?提醒我要改变。&br&&b&3、方法&/b&&br&改变分几个时期进行,制定短期目标,做好长期战斗准备。 &b&前提是你有没有这个角力像个男人一样&/b&&b&和心魔一决雌雄?如果你不知道怎么改变,那你只要知道你不想做现在的自己就行!&/b&如果你没有这种魄力,那还是算了吧,你恐怕要抑郁到40岁。&br&步骤一:追根溯源,问为什么?&br&步骤一我定下两个目标,其中一个就是让自己变得&b&思路清晰,逻辑严密&/b&,这是对我混沌大脑的改造,只有改造了他,我才能更有效率的改造心灵,就这一条,我认为至今还在进行中。为此我看了很多逻辑哲学方面的书(经常泡图书馆,路德维希的《逻辑哲学》,还有启蒙时期的《契约论》康德、尼采等都有涉猎,虽然很多一知半解,但是坚持看下去,确实有些收获)。&br&其次是加了很多QQ群,一般是时政方面的群,这些群最活跃,毛左和右派争论最激烈(非常荣幸的,我想我切身经历中国互联网时代的启蒙运动,我是眼睁睁看着极端和教条的毛左慢慢被相对理性和弱势的右派取代,这标志着理性的回归和启蒙的降临),我在里面加入激辩,将我所读所学的知识投入到辩论中,我发现很快我的辩论技巧和逻辑思维就得到了验证和提高,我在其中找到了自信;&br&第二个目标是找到为什么的答案, 我相信一人一世界,你有多了解自己,就能多了解这个世界。于是我开始剖析我自己,我迅速开始研读心理学,那段时间无论是什么内容,只要是有关心理学的电子书,全部下载。一段时间我看了很多病态心理学的书籍,还有佛洛依德的《梦的解析》《精神分析》还有荣格的一些作品。很快我就梳理出了线索,我开始顺着线索剖析我的过去,分析我的家庭、父母、童年的经理。很快的,我明白了很多以前我难以理解的东西,最重要的,我知道为什么委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因为我的母亲,我的父亲,他们的性格和经历创造了现在的我。那时候我觉得自己洞悉了他们,有一段时间非常的恨,但是慢慢的,当我心情平复的时候,我选择了理解。我的家庭从困顿中走出,经历过饥寒,环境造就人格。其他我也就不说了。&br&&b&补充一&/b&&br&我的另一个困惑,也是总让自己失去动力的缘由,就是对人生意义的怀疑,我总是问为什么,于是经常有一个问题出来,那就是,活着是为什么?&br&我的答案依然是丛书里面得出。看完康德看叔本华,看完叔本华看尼采,看完尼采我就有了大概的轮廓。那就是人生并无意义,但是你可以赋予生命意义,以你自己的方式;人活着可以粉碎既有的价值,然后创造自己的价值,并赋予它意义。这就是我的答案。&br&&b&补充二&/b&&br&如果你看了上面的内容,你会发现,解决我的困惑的最重要的助手就是书籍,除此之外,在大学那个阶段,我还看了很多文学作品,王小波,马尔克斯,有着心理学文学家内涵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等等,多读书,能让你找到归属感,因为你会发现历史中也有许多和你拥有一样气味的人。&br&&b&补充三&/b&&br&&b&最最最最最最最重要的一点:坚持不懈。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发现自己的努力付诸东流,我制定了很多小的,具体的目标,比如“让每一次的谈话都有趣,让每一次交谈都语言清晰精准等等”但是这多我有多难你们造吗?那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一次又一次的坚持,很多时候走在路上我的嘴巴都是在动的,不是吃东西,而是在对自己说话,提醒自己的目标。我想,经常会有路人觉得我是个疯子吧。&/b&
我觉得这话题我还挺有发言权的,因为在与抑郁抗争的道路上,我已经足足奋斗了6年半(是的,你没有听错,高三到大学4年再到工作2年),这其中遇到的挫折与困难,与心魔斗争的困惑于坚持,我想只有共同经历过的小伙伴们才能体会。现在我可以很愉快的说,我已…
这种称为「闯入性思维」。&br&这种现象很常见很普遍,通常是一些违背常理的、危险的事情,不需要过度关注。&br&强迫症的一个特点就是过度的关注这些闯入性思维,夸大他们的重要性,认为自己应该要为这些想法负责任。&br&&br&实际上是,我们根本无法控制自己的思维,总是会出现没有意义的想法。&br&&br&------------------------------&br&其实这个现象挺有趣的,举些例子:&br&&br&普通人常见:&br&走在高处,我会不会跳下去?&br&看到刀子,想象一下用来砍人&br&看着吊扇,掉下来的画面好血腥&br&&br&我自己会出现:&br&跨过地铁与月台之间,手机可能会掉下去&br&与人对话时,想象与其接吻,特别是男人(不细说了,老婆在关注)&br&&br&某个强迫症病人:&br&无原因的突然出现动物粪便的画面,于是觉得很脏,于是去洗手(夸大重要性)&br&与人对话时,想象对方的生殖器,于是觉得自己是色情狂,于是觉得自己坏得无药可救(为自己想法负责任)
这种称为「闯入性思维」。这种现象很常见很普遍,通常是一些违背常理的、危险的事情,不需要过度关注。强迫症的一个特点就是过度的关注这些闯入性思维,夸大他们的重要性,认为自己应该要为这些想法负责任。实际上是,我们根本无法控制自己的思维,总是会出…
谢邀。&br&&br&疾病和治疗的部分,顶楼两位心理咨询师已经说过了。我同意他们的看法和建议,不重述。&br&&br&如果你闺蜜患有精神分裂症,就你们的年纪、关系、经济和处理事务的能力,想让她尽早进行治疗和得到恢复,把情况告诉她父母,由他们来陪她去治疗和照顾她是唯一可行的办法。&br&&br&交流上,她本想暴露自己的问题给你看,希望你接纳她并给她支持,有些话你是说者无心,她是听者有心,比如你无意中说了句,”自虐的人都神经病吧。“ 她觉得受伤,后来再想与你交流,你想劝她去看医生,她解读为你认为她就是神经病,是在嫌弃她,自然就成这样的局面。以后再有交流尽量别去评判什么,多倾听少说话,仅有的交流放在问她接下去想做什么,鼓励她去治疗,表示无论她怎样你都愿意陪着她。&br&&br&身边有亲近的人遇到困难,自己帮不上是很难受的一件事。但世上有些事就是这样,不是自己操过心付出过努力,就能换来好的转变,是让人无奈。只有尽量让自己面对现实,冷静的思考所发生的情况,清楚的了解到什么是自己可以出力的,什么想法是超出人力范畴的,才有可能给予对方最恰当的帮助。
谢邀。疾病和治疗的部分,顶楼两位心理咨询师已经说过了。我同意他们的看法和建议,不重述。如果你闺蜜患有精神分裂症,就你们的年纪、关系、经济和处理事务的能力,想让她尽早进行治疗和得到恢复,把情况告诉她父母,由他们来陪她去治疗和照顾她是唯一可行…
来自子话题:
直接说就好了,人际关系没你想的那么重要,也没你想的那么脆弱,直接告诉别人你不喜欢他说话的口气并不是什么大事,只要你不在乎,对方一般也不会在乎,他在乎只说明他心眼小,而不是你有问题。&br&&br&而且很多时候不必压抑自己,毕竟这个社会就是这样,喜欢欺负内向和压抑自己的人,绝不要做被欺负的那个。
直接说就好了,人际关系没你想的那么重要,也没你想的那么脆弱,直接告诉别人你不喜欢他说话的口气并不是什么大事,只要你不在乎,对方一般也不会在乎,他在乎只说明他心眼小,而不是你有问题。而且很多时候不必压抑自己,毕竟这个社会就是这样,喜欢欺负内…
我曾经一点时间有过抑郁症,但是我并不算好强。简单说几句,希望能够给你一点点帮助。&br&&br&1、我曾经因为抑郁症,很自闭,不愿意见人,甚至很严重的时候连社交网络也不愿意上。因为看到别人都很好,就我怎么好像很不正常,觉得很难过。但是事后证明这样是不好的。建议你多带她出去走走,多一些业余活动,结识一些没有利益关系、无需攀比的朋友。&br&&br&2、难过的时候会总是找不到活着的理由,会经常思考类似于“人为什么活着”这样假大空的问题。多带她去发现一些生活中美好的小细节,让她觉得这个世界是美好的,多了解一下朋友生活中的喜乐悲哀,会发现其实每个人都会有愁苦有烦恼,会发现自己身上的很多小幸福。会很有满足感和幸福感。&br&&br&3、以前的时候,会有很强烈的自我怀疑和习得性无助。好像很多事情都不对,而又无力改变,会好焦虑。而且变得很自闭主要是发现和身边的人没法交流,和他们说话都不懂。这个时候真的太需要一个人一直包容自己,引用伊能静微博里的一段话:&b&“&/b&&u&&b&这世界总迫不及待的以自己的标准审核、评价、批判他人。我们还缺少被教育吗?这世界上有时连个陌生人都想来教育你。所以有时我们更希望能拥有无条件的爱和支持&/b&&/u&&b&”。&/b&后来治疗期,我一旦情绪崩溃的时候我很喜欢给我一个朋友打电话,至今为止也对她充满感激,她每次都会告诉我:你的这些想法都是正常的,是对的,你觉得这么高兴你会开心一点你就这么去做吧。每次聊完之后好像就觉得开心一点。而有时候跟其他人说起,他们会说:好奇怪你怎么会有这种想法,我就变得很烦躁也不愿再说下去。&br&&br&4、人都需要存在感。我很长时间里会觉得,我好像存不存在都没什么意义,生活变得很麻木。你要让她感知到,她的存在对你、对身边的人都有着很必要的意义。&br&&br&另外分享给你一段话,曾经对我走出抑郁症很有帮助,也许更适合说给你的女朋友,是来自卡耐基的《快乐的人生》,大致是:&br&我走在人潮汹涌的纽约街头,我会很小心谨慎,但是我不会担忧。&br&不要为了没有发生的事情过分忧虑。&br&&br&希望她能快点好起来,只从我抑郁症好了之后,好像现在要不开心都很难,浑身充满正能量。
我曾经一点时间有过抑郁症,但是我并不算好强。简单说几句,希望能够给你一点点帮助。1、我曾经因为抑郁症,很自闭,不愿意见人,甚至很严重的时候连社交网络也不愿意上。因为看到别人都很好,就我怎么好像很不正常,觉得很难过。但是事后证明这样是不好的…
来自子话题:
生活当中,你不可避免地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特别是Office Lady,社交是展示风采的重要方面,可能需要和重要人物交谈,在公众场合发表你的观点,出现在谈判、酒会、晚宴等各种社交场所。但是,你总是不由自主地退却,或硬着头皮去了,却因表现失态而让好机会白白溜走。你懊恼、后悔,可当下一个机会出现的时候,你又开始胆怯、犹豫、心慌、手颤,久而久之,自信心在一次次窘态中消耗殆尽。
你或你身边是否经常会有这样的情景:
“我在上司面前说不清楚我的意思,表现力极差,越是想表现越是不知所措。” ——庞若纤说,她29岁。
我在公司做广告策划,我知道自己很能干,也有很多好的ideas。但我常常当着公司高层的面,就笨嘴拙腮,根本表达不清自己的意思。就像刚才的策划会议,我在底下和同事们讨论得相当热烈,好创意不断涌现,精彩极了。但是,一看见公司领导,我忽然说不出话来,仿佛所有的东西都卡在了嗓子眼里,而且当我看到老总越来越紧皱的眉头,就更是说得七零八落的,频频让我在大家面前失分。
“我真的不想去参加这个同学聚会,因为我不知道穿什么才好。”——杨玫薇说,她34岁。
接到老班长的电话,说下周老同学们要搞一个隆重的十周年聚会。这一星期我都心绪不宁。说实话,我也非常想念我的那些老同学,可是我一想到没有几件高档衣服给自己衬脸,脸上最近新长出了好多的斑,我希望光彩照人地去,让所有人感到我比他们活的好,否则还不如不去。于是,我借口出差逃避了。这样的逃避已经发生了好几回。
“我实在没办法在外面方便!”——小欣说,她26岁。
出门在外,寻找“方便”的所在,实在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在大城市有些卫生间修得跟五星级宾馆似的,干净、舒适。但是,有些地方的卫生间,连单独隔间的门都没有,我实在不好意思在那里解决问题。在众目睽睽之下,我觉得特别难为情。
北京大学心理治疗师方瞻认为——恐惧社交也是病:
这三位小姐不仅仅是性格的问题,很显然,她们不仅仅只是面对别人觉得害羞、不好意思,而是对自己以外的世界有着强烈的不安感和排斥感。这种对社交生活和群体的不适应而产生的恐惧和社交障碍在医学领域上被称为一种精神上的疾病枣社交恐惧症,也叫社交焦虑症。
不要小看了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惧症已是继抑郁症和酗酒之后排名第三的心理疾病,这可能是因为现代人面临的生存压力愈来愈大,特别是网络时代的来临,为人们带来了新的社交领域,若长期沉溺于网络上虚拟社会的社交活动,则会减弱与真实社会中人与人的直接交流的社交技巧。
中国人,特别是女性多数内敛、含蓄,不轻易表达自己的感情。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交焦虑症的判定。多半以为这只是性格上的弱点,而不是病态,或者不认为这是一种疾病,或者根本就非常忌讳说这是一种精神疾病。
方医生提醒大家,不要听到风就是雨,不必为自己经常跟陌生人说话爱脸红而耿耿于怀,中国女性的某些含蓄内敛的表现,并不能认定就是患了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的表现形式不仅仅是面对陌生人而手足无措,而且还表现为不能在公众场合打电话,不能在公众场合和人共饮,不能单独和陌生人见面,不能在有人注视下工作等较为极端的行为。在这种恐惧、焦虑的情绪出现时,还常伴有心慌、颤抖、出汗、呼吸困难等症状。
所以,你是否患有社交恐惧症,得由精神科医生来进行判定,一般可用以下的专业测试表来进行测试得知:
1、我怕在重要人物面前讲话。 答:(1 2 3 4 )
2、在人面前脸红我很难受。 答:(1 2 3 4 )
3、聚会及一些社交活动让我害怕。 答:(1 2 3 4 )
4、我常回避和我不认识的人进行交谈。 答:(1 2 3 4 )
5、让别人议论是我不愿的事情。 答:(1 2 3 4 )
6、我回避任何以我为中心的事情。 答:(1 2 3 4 )
7、我害怕当众讲话。 答:(1 2 3 4 )
8、我不能在别人注目下做事。 答:(1 2 3 4 )
9、看见陌生人我就不由自主的发抖,心慌。 答:(1 2 3 4 )
10、我梦见和别人交谈时出丑的窘样。 答:(1 2 3 4 )
记分方法:
每个问题有4个答案可以选择,它们分别代表:1、从不或很少如此;2、有时如此;3、经常如此;4、总是如此。根据你的情况在上表中圈出相应的答案,此数字也是你每题所得的分数。将分数累加,便是你的最后得分了。
(1-9分)放心好了,你没患社交恐惧症。(10-24分)你已经有了轻度症状,照此发展下去可能会不妙。(25-35分)你已经处在社交恐惧症中度患者的边缘,如有时间一定要到医院求助精神科医生。(36-40分)很不幸,你已经是名严重的社交恐惧症患者了,快去求助精神科医生,他会帮你摆脱困境的。
快把恐惧症赶走
据统计,平均每10人中就有一人为社交恐惧症所苦,但就诊者寥寥无几。不及时治疗的后果是什么呢?许多患者因长期处于人际关系障碍及社交功能丧失的情况下并发了酒瘾、毒瘾或抑郁症等精神疾病。我们每天都要同人打交道,怎能将自己孤立起来呢?
首先要弄清楚自己的发病原因。2000年在上海召开了有关社交恐惧症的研讨会,主讲人美国著名精神病学教授戴维·西汉先生说,心理、生理两方面的因素会共同导致社交恐惧症,它的发病是因为人体内一种叫“5-羟色胺”的化学物质失调所致。这种物质负责向大脑神经细胞传递信息。这种物质过多或过少都可引起人们的恐惧情绪。
社交焦虑症还可能是家庭背景所致:从小性格受到压抑或者是父母没有教会他们社交的技能、要么就是搬家过多。或者是心理上的原因所致:自尊心太弱,害怕被别人拒绝;或者就是对自已的外貌没有信心,过分肥胖或长有严重痤疮等。
针对这些原因,对社交焦虑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催眠疗法:精神分析师将你催眠,挖掘你心灵或记忆深处的东西,看你是否经历过某种窘迫的事件,试图寻找到你发病的根源。这种疗法时间长,花费也比较大。
2、强迫疗法:医生让你站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或者让你站在自己很惧怕的异性面前,利用巨大的心理刺激对你进行强迫治疗。
3、情景治疗:让你在一个假想的空间里,不断地模拟发生社交恐惧症的场景,不断练习重复发生症状的情节,精神分析师会不断地鼓励你面对这种场面,让你从假想中适应这种产生焦虑紧张的环境。
4、认知疗法:这是一种不断灌输观念的治疗方法。医生不断地告诉你,这种恐惧是非正常的,让你正确认识人与人交往的程序,教你一些与人交往的方法。
5、药物疗法:这是目前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你的发病是因为你体内某种化学物质的失调所致,所以运用某类药物调节平衡。
给你个自疗的方法
1、不否定自己,不断地告诫自己“我是最好的饿”,“天生我材必有用”。
2、不苛求自己,能做到什么地步就做到什么地步,只要尽力了,不成功也没关系。
3、不回忆不愉快的过去,过去的就让他过去,没有什么比现在更重要的了。
4、友善地对待别人,助认为快乐之本,在帮助他人时能忘却自己的烦恼,同时也可以证明自己的价值存在。
5、找个倾诉对象,有烦恼是一定要说出来的,找个可信赖的人说出自己的烦恼。可能他人无法帮你解决问题,但至少可以让你发泄一下。
6、每天给自己10分钟的思考,不断总结自己才能够不断面对新的问题和挑战。
7、到人多的地方去,让不断过往的人流在眼前经过,试图给人们以微笑
生活当中,你不可避免地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特别是Office Lady,社交是展示风采的重要方面,可能需要和重要人物交谈,在公众场合发表你的观点,出现在谈判、酒会、晚宴等各种社交场所。但是,你总是不由自主地退却,或硬着头皮去了,却因表现失态而让…
&blockquote&第三,皇帝这个群体的整体生命质量较差,生存压力巨大,因此出现人格异常、心理变态甚至精神分裂的概率较常人高许多。翻开二十四史的本纪部分,那些一开始使我们惊愕、恶心,后来使我们麻木、厌烦的发疯变态行为实在是数不胜数。有近四分之一的帝王传记中,记录有人格异常、心理变态甚至精神分裂的表现:&br&&br&
南北朝时期宋朝的第六位皇帝,前废帝刘子业,极为荒淫残暴。他讨厌功臣刘义恭,就“砍掉刘义恭肢体,剖开他的肚子,挑取他的眼睛,用蜜腌渍,谓之‘鬼目粽’”。他创办了独家的皇宫妓院,召集众多王妃、公主,令左右幸臣与她们当场开性Party。这些女子都是他的长辈或姐妹,稍有不从者,立即被杀掉,毫不手软。这个游戏玩腻了,他又叫宫女与猴、羊、马交配,他在一旁观察。他把叔父湘东王刘彧裸体养于坑中,要他从木槽取食,并称呼他为“猪王”:“尝以木槽盛饭,并杂食搅之,掘地为坑,实以泥水,裸彧内坑中,使以口就槽食之,用以欢矣。”&br&&br&
前废帝如此,后废帝有过之而无不及。后废帝刘昱凶暴异常,外出游玩,遇到挡路者,无论是人是畜,都命侍从格杀勿论,这使得都城建康,白天户户大门紧闭,道路绝迹。他命令身边侍卫随时手执针、锤、凿、锯等刑具,臣下稍有忤逆,就施以击脑袋、捶阴囊、剖腹心等酷刑,每天受刑者常有几十人,他以此为乐,一天不见有人流血就闷闷不乐。&br&&br&
这些行为无疑不能用“纨绔”定义,这两个人所患的是精神分裂症。&br&&br&
北魏道武帝拓跋患的是躁郁症:“或者数日不食,或者达旦不寐,追计平生成败得失,独语不止。疑群臣左右皆不可信,每百官奏事至前,追记其旧恶,辄杀之;其余或颜色变动,或鼻息不调,或步趋失节,或言辞差缪,皆以为怀恶在心,发形于外,往往以手击杀之,死者皆陈天安殿前。”或者数日不食,或者数夜不睡,精神忧闷不安,有时一晚上自言自语,好像对身旁别人看不见的鬼物说话。他上朝时喜怒无常,追思朝臣旧恶前怨,大加杀害。见到大臣脸色有异,或呼吸不调,或言辞失措,就大叫而起,亲自殴打击死在大殿之上,尸体都一字排开摆放于天安殿前。&br&&br&
还有人食欲异常。前面提到的“猪王”刘彧,后来侥幸活了下来并当了皇帝,史称宋明帝。此人习惯用暴饮暴食来缓解精神紧张。他吃用蜂蜜腌渍的鱁鮧,一次可以吃几升;吃烤猪肉,一次能吃两百块。(《宋书》)&br&&br&
北齐文宣帝高洋的病状则是病理性激情。他怀疑其宠妃薛氏与大臣私通,亲自砍下薛氏的头,将之藏在怀中赴宴。酒席中,他拿出薛氏的头放在盘子里,在座众人大惊失色。他叫人取来薛氏的遗体,当众肢解,取出薛氏的髀骨,制成一把琵琶,边弹奏,边饮酒,边哭泣,叹息“佳人难再得”,伤痛不已。最后,他披头散发,哭着将薛氏下葬,用的是隆重的嫔妃之礼。&br&&br&
……&br&&br&
与这些变态行为相比,北齐后主高纬爱当乞丐,齐废帝东昏侯萧宝卷捕老鼠、睡懒觉、驱百姓,明代万历皇帝二十年不上朝,洪武皇帝滥杀功臣,嘉靖皇帝偏执,天启皇帝沉溺于木匠活儿,都算不上骇人听闻了。&/blockquote&&br&&br&
——摘自张宏杰 《坐天下很累》&br&&br&&a href=&/subj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坐天下很累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
第三,皇帝这个群体的整体生命质量较差,生存压力巨大,因此出现人格异常、心理变态甚至精神分裂的概率较常人高许多。翻开二十四史的本纪部分,那些一开始使我们惊愕、恶心,后来使我们麻木、厌烦的发疯变态行为实在是数不胜数。有近四分之一的帝王传记中,…
这个问题我有一点点实战的经验,从小到大参加过很多次演讲,得过奖,也出过丑。如何改掉演讲怯场的问题,在我看来不是一个技巧能解决的,取决于你日常的训练。&br&电影上,孟晓俊是面对一群陌生人的脱稿演讲,而且是初次的演讲,这几乎是确定要失败的。虽然他以前也有过演讲,但都是在朋友中间的随意随性发言,这个属于直抒胸臆,根本不会去考虑观众的反应。&br&一个真正的演讲高手,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群体,确切的说,他的眼中有观众,但心中没有观众,他的发言看似说给听众,实际上是说给自己。在他的演讲过程中,他真正想做的是把自己的感情和思想完成地、彻底地、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而观众的反应,不过是对他的演讲情绪起伏的一种呼应,也就是说,他个人的表达是主动性的,而观众的反应是被动性。&br&真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必须要训练。&br&首先你先不要尝试做不写演讲稿的提纲式自由发挥演讲。对于一个演讲怯场的人来说,这个层次太高了。我的做法是先尝试背诵式的演讲。自己写好演讲稿,背熟了,等上场时脱离演讲稿背下来。当然你要真在场上像背书似的,肯定会被轰下来。所以演讲稿的撰写就要有一定的流畅性,文字表达要便于感情发挥,满纸之乎者也的,背得再熟也没法利索。所以你先不要求高,你要是能做到写好演讲稿,上场不拿稿,表达很得体,没有背书的感觉,那就步入了演讲的门槛了。别觉得这不难,我见过太多演讲的人,底下写好了,背也很熟,上场就紧张,背到一半卡壳,还得从口袋里拿出来看看再背,场下面哄堂大笑,场上的人大汗淋漓。&br&我在背演讲稿的时候,不是单纯的记住,而是会找个没人的地方真正的练习,甚至闭上眼睛,想象下面是观众,真实地模拟,一遍一遍地模拟。也许我对演讲稿早就背熟了,但是我仍然会把握任何一个时机再背一遍,睡觉前背一遍,醒来后背一遍,这个背是那种不发音的模拟现场演讲的背诵。&br&当你准备的很充分的时候,你就会有一种迫切地想要去演讲的冲动,就像是你真心喜欢一个姑娘很久了,找准了时机,你肯定会大大方方地向她表白。我的经验是,无论我在台下模拟多少遍,个人感觉永远没有台上好,因为在台上时,观众的呼应会让你的感情表达更充分。还有,感觉演讲稿就像在眼前一样,到那儿翻页都清清楚楚。&br&当然,我现在演讲已经不用再写演讲稿了,列出提纲来,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就能在台上收放自如。这都是以前背稿子打下的基础。这里面的过度其实不难,就是你必须得有切实的心得体会,如果现在给我一个不熟悉的题目让我去发言,我未必会怯场,但肯定达不到好的效果。所以,好的演讲者从来都是讲自己熟悉的问题和熟悉地事,讲自己真实地感受,如果你认真看俞敏洪和罗永浩地演讲,你就会发现这个规律。只有自己的东西,自己才有把握,也才有自信,也才不会怯场。你本身就是个空皮囊,还想上场上去忽悠别人,自己心里没底,台下是一双双雪亮的眼睛,你不怯场才怪。
这个问题我有一点点实战的经验,从小到大参加过很多次演讲,得过奖,也出过丑。如何改掉演讲怯场的问题,在我看来不是一个技巧能解决的,取决于你日常的训练。电影上,孟晓俊是面对一群陌生人的脱稿演讲,而且是初次的演讲,这几乎是确定要失败的。虽然他以…
我的理解,从小我们就通过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来完成初步的自我认知。收到负面的反馈,当然就认为自己有问题。出于惯性,这个认知模式会跟随以后的成长。随着经历和见识的增加,如果善于自察和自省,经常梳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逐渐靠近自己的真实心性,外界对态度给自我认知造成的影响会逐步减弱,退居二线。问题在于,我们常常害怕,或者懒于亲近内在真实的自己,习惯于延续以往这种自我认知模式,求关注,求肯定,求鼓励。。。一旦外求过多,内在就失去了被察觉,被关注的机会,日益虚弱,我们就失去了对自己的把控,更是在意外界的态度。 因为他们的态度可以直接定义我们对自己的认知。 &br&说到底,这表现为心理问题,其实是认知模式问题。跟与真实内心的亲近关系,生活经历的积累等都有关系。&br&简单的说,习惯于根据周围的态度来形成自我认知,但当周围给予否定,或者矛盾的态度时,就无法建立起正常有力的自我,似乎自己被击垮了,所以会各种纠结,虚弱和焦虑。其实周围的人无非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镜子,而他们对我们的反馈,只是局部的,碎片的,甚至是变形的。我们的真实,还是需要自己不断的内省和体察。&br&相信自己,不必迎合所有人,更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br&当然,你会犯错,他们,同样会。
我的理解,从小我们就通过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来完成初步的自我认知。收到负面的反馈,当然就认为自己有问题。出于惯性,这个认知模式会跟随以后的成长。随着经历和见识的增加,如果善于自察和自省,经常梳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逐渐靠近自己的真实心性…
谢邀。&br&&ol&&li&处女情结不是病,处女情结背后的不合理信念才是痛苦的来源。所谓不合理信念,常见如下图:&img data-rawheight=&1567& data-rawwidth=&983& src=&/d611f43ecf4d3e9b13df01fe6f2b18f2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83& data-original=&/d611f43ecf4d3e9b13df01fe6f2b18f2_r.jpg&&(引自《焦虑情绪调节手册》,作者大卫·伯恩斯)&/li&&li&对于抑郁症而言,触发抑郁的事件仅仅是引子,而抑郁的种子其实早就在个体的身上存在。你的丈夫是否属于抑郁症的范畴,还需接受精神科医师的专业鉴定。&/li&&/ol&&br&&p&建议:&/p&&p&题主首先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整件事情上并没有谁犯错了,丈夫陷入这个糟糕的状态也不是妻子造成的(何况你早已经和对方坦诚讲过)。&/p&&p&至于丈夫这边,可以感受到是一个不大愿意向他人求助的人。而自己之所以那么的痛苦,往往又恰与这种将事情与痛苦往自己身上揽的性格有关。结果就是看起来确实很需要心理咨询等专业帮助,但又不愿意去见的矛盾状态。&/p&&p&如果你先生愿意接受自助类书籍的话,伯恩斯的两本有关情绪的调节手册都很不错,或许能够成为帮助他面对自己的痛苦以及考虑接受来自他人(包括专业人士和亲友)的支持。&/p&&p&附豆瓣条目:&/p&&p&&a href=&/subject/176657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抑郁情绪调节手册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p&&p&&a href=&/subject/342515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焦虑情绪调节手册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p&&p&(初稿于)&/p&
谢邀。处女情结不是病,处女情结背后的不合理信念才是痛苦的来源。所谓不合理信念,常见如下图:(引自《焦虑情绪调节手册》,作者大卫·伯恩斯)对于抑郁症而言,触发抑郁的事件仅仅是引子,而抑郁的种子其实早就在个体的身上存在。你的丈夫是否属于抑郁症…
来自子话题:
&blockquote&晕血症又叫“血液恐怖症”,也称为爱尔式综合征或艾倪尔式综合征,是一种特殊处境中的精神障碍。晕血是一种癔症,也就是由于接触到或看见到嗅到血液而产生的一种意识及躯体的一种过激反应。晕血实际上都发源于大脑皮层中的意识活动。大脑发出指令,促使相关激素的分泌,产生生理及躯体的反应。&/blockquote&《红色》里的徐天确实是红色色盲,但这并不能影响他知道那是一滩血液。要知道&b&血不仅仅是“红色”而已&/b&,它还有独特的气味、触感等等属性。&br&&br&对一个有常识的人来说(更别提徐天曾经接受过格斗和痕迹学的特别情报训练),单是抽掉了“红色”这个属性,还是能从许多其他的属性判断出是不是血液。就像黑白电影时代,人们也能辨出荧幕上的血腥镜头,而不会觉得是一个睡着的人身上洒满酱汁嘛(说着有点饿了)&br&&br&只要知道了那是血,要晕还不是分分钟的事儿~天哥莫慌 晕我肩上~
晕血症又叫“血液恐怖症”,也称为爱尔式综合征或艾倪尔式综合征,是一种特殊处境中的精神障碍。晕血是一种癔症,也就是由于接触到或看见到嗅到血液而产生的一种意识及躯体的一种过激反应。晕血实际上都发源于大脑皮层中的意识活动。大脑发出指令,促使相关…
你的情绪问题,你的思想包袱,会严重损害你的能力表现。&br&&br&该怎么解决?看病,吃药。找靠谱的咨询师,按时按量服用药物,按时就诊。&br&跟抑郁抗争是个长期过程,只要你坚持治疗,你可以感觉到自己脑袋一点点清明起来
你的情绪问题,你的思想包袱,会严重损害你的能力表现。该怎么解决?看病,吃药。找靠谱的咨询师,按时按量服用药物,按时就诊。跟抑郁抗争是个长期过程,只要你坚持治疗,你可以感觉到自己脑袋一点点清明起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作压力 忧郁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