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考人员正在南极科考队招聘大陆上建泰山站,他们很想看到美丽的极光,是否能如愿?

“雪龙号”船长和科考专家讲述神秘南极|雪龙号|长城站_凤凰资讯
“雪龙号”船长和科考专家讲述神秘南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王建忠:日,“雪龙号”刚从南极科考后停靠在澳大利亚的珀斯港进行补给,原本要在这里停留休整5天,可刚靠港就接到协助搜寻马航失联客机的指令,我们即刻奔赴发现疑似马航失联客机碎片的海域执行搜寻任务,这完全是突如其来的任务。原本需要5天的休整补给时间,最后在8个小时内完成了118吨油料、280吨淡水和十几吨蔬菜的补给,还紧急购置了一批用于搜寻工作的望远镜。补给后,雪龙号于当地时间3月21日晚6时30分驶离澳大利亚珀斯弗里曼特港口,而发现疑似马航失联客机碎片的海域位于南大洋西风带,恶劣的天气成为
原标题:“雪龙号”船长和科考专家讲述神秘南极“雪龙号”现任船长王建忠王建忠讲述南极故事并为本报读者题词。 本报首席记者 裴强 摄本报讯(记者武永明)“极地科考 安利相随”专家巡讲兰州站活动9月12日晚在省政府礼堂举行,雪龙号极地科考船现任船长王建忠、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办公室高极工程师汤妙昌结合各自专业向200多名听讲者介绍了神秘的南极大陆,在聚焦极地现状与未来的同时,引领公众对地球两极资源、极地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等问题作深入关注和思考。古稀之年的汤妙昌退休前曾担任南极科考站站长,先后4次登上南极大陆,他以风趣的语言、翔实的资料介绍了南极的气候环境及科考工作生活状况。并通过形象的科考小故事说明南极地区极寒、暴风雪频繁、干旱、危险等自然环境,如科考队在煮咖啡时必须一直等在铁炉旁边,并不时用喷火器炙烤铁炉,否则,刚刚煮沸的咖啡一揭锅就会被冻成冰块。汤妙昌先生还简述了中国南极科考的历史足迹,从南极长城站建站到现在的南极泰山站,从南极浮冰到抢先登上南极冰盖最高点——昆仑站,无不体现中国科考队勇往直前、无私奉献的精神。已随雪龙号18次往返南北极执行科考任务的王建忠是个名副其实的“极地人”,他说,每一次极地考察,都是一次人生考验,也是一次人生的感悟。中国极地考察队员每次出发都要签下“生死协议”,因为,每一次考察历程都是一次历险过程。经过这样一次特殊的历程,“80后”、“90后”队员回来后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他说,虽然中国的极地科考起步很晚,今年才30年,但经过30年的摸索探索,我国的极地科考已经赶上甚至超过新兴国家60年、甚至100多年的极地科考历史,因为,我们干着别人没有干过的事,去过别人没有去过的地方。当日下午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两位极地人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回答了媒体记者的提问。据悉,今年11月,雪龙号将开启中国第31次南极科考,届时,王建忠将再次踏上他的极地航海之旅。本报记者独家专访“雪龙号”现任船长王建忠“救援俄罗斯科考船是我人生最大的挑战”从事海洋工作24年,参加过21次极地科学考察的雪龙号极地科考船现任船长王建忠9月12日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讲述了他们在南极的“生死考验”,并坦承:“结束科考任务返回途中救助俄罗斯科考船的经历是我人生中最大、最困难的挑战。”记者:请您介绍一下救援俄罗斯科考船的情况?王建忠:我们接到求救是当地时间日早晨5时02分,当时我还在睡觉。听说是俄罗斯科考船“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在南极雷蒙湾被浮冰围困,已经失去了机动能力,并且还有两块几千万吨的冰山向船逼近,船上所有人员的生命随时都有可能受到威胁。在这种非常危急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展开营救。尽管雪龙号不是专业救援船,也不是专业破冰船,但大家都没有顾虑。后来经过搜救中心距离确认,当时只有雪龙号距这艘船最近,但由于当时的气候条件再加之冰山等影响,接近那艘船最快也要4天左右;而且我们也从未去过那片海域。所以,我当时的想法就是尽可能地靠近他们,把船和人都救出来最好;如果船救不出来,那也要尽最大努力把人先救出来。我们到达时是12月29日,当天天气非常恶劣,雪龙号开到距离遇险船6.1海里的地方时就再也开不进去了。到12月31日,天气预报说当天有1个小时的好天气,但这点时间根本不够。我坐直升飞机去察看,跟遇险船只上的人员进行了对话,并制定了一个营救方案。日,我们抓住很短的时间窗口,出动直升机飞了9趟,在浮冰上搭设了一个临时停机坪,用了近9个小时将52名遇险船员成功转运到一同赶来救援的澳大利亚“极光”号上。可救出遇险人员后,天气变得异常恶劣,浮冰将雪龙号推到一个很危险的境地,前面进不去,后面也没退路。几千吨的冰山离我们最近的距离只有500米,我们几乎被困住了。好在,最后在西南风的帮助下,浮冰渐渐散开,我们抓住时机掉转船头,成功突围。记者:这个过程您害怕过吗?王建忠:没有害怕过。因为,在整个救援过程中我心里有数,虽然我们的船被暂时困住了,但船是没有危险的,因为,我们的船仍处于机动状态,船的前进、后退和转向都没有问题,我们这么做也不是蛮干。记者:谁也没想到,此行的意外救助使命还不止营救俄罗斯科考船这一项,紧接着是马航MH370失联客机的搜寻,雪龙号在这次搜寻中起了什么作用?王建忠:日,“雪龙号”刚从南极科考后停靠在澳大利亚的珀斯港进行补给,原本要在这里停留休整5天,可刚靠港就接到协助搜寻马航失联客机的指令,我们即刻奔赴发现疑似马航失联客机碎片的海域执行搜寻任务,这完全是突如其来的任务。原本需要5天的休整补给时间,最后在8个小时内完成了118吨油料、280吨淡水和十几吨蔬菜的补给,还紧急购置了一批用于搜寻工作的望远镜。补给后,雪龙号于当地时间3月21日晚6时30分驶离澳大利亚珀斯弗里曼特港口,而发现疑似马航失联客机碎片的海域位于南大洋西风带,恶劣的天气成为搜寻工作最大的障碍。经过3天多的急速航行,我们终于到达搜索区域,海面风浪很大,正是西风带的边缘,号称“海上沙漠”,除了科考船,再没有其他船。后来,参与搜寻的船只从一只增加到11只,我们的雪龙号担任中方搜救指挥船。在南大洋,船上80多人24小时不间断地分成12人一班循环在洋面上搜寻。一名队员通过望远镜发现远处有一个发亮的光点,可雪龙号靠近后才发现,原来亮点只是一只漂浮在洋面上没有任何标识的饮料瓶。虽然搜寻没有结果,但大家当时只有一个想法:有万分之一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努力!8天搜寻期间,雪龙号共航行2600多海里,搜寻面积1.17万平方海里。记者:雪龙号花2.5亿元“换心脏”,仅仅是为了环保吗?王建忠:南极是这个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当年参与南极科考的国家共同签订了《南极条约》,其中对于如何防止海洋污染和处理废弃物等方面作了严格的规定。中国是加盟国之一,对于南极的环保,雪龙号执行的是最高要求,洗涤剂都要选用无磷而且对环境没有污染的。而每年雪龙号返程的时候,船舱里堆得最多的就是垃圾,把所有垃圾都运回国再处理,这一切都是为了环保。为保护南极的“纯净”,雪龙号在2013年花2.5亿元进行了“心脏手术”——更换了主机。原来雪龙号烧的是重油,现在改成了轻油,这样,雪龙号就符合南极最新的大气污染要求。 记者:雪龙号上有兰州“元素”吗?王建忠:说实话,雪龙号、南极大陆上的兰州“元素”还真不少,可以说,兰州人与极地科考有缘,不论是从兰州走出去的,还是目前仍在兰州工作的,去过南极的兰州人就不下20人,大家熟悉的秦大河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是中国横穿南极第一人,是我最敬重的科学家之一。除秦大河外,我还知道效存德、李传金等等,李传金的歌唱得不错,在雪龙号上还拿过卡拉OK比赛第一名呢。记者:雪龙号上有保卫力量吗?雪龙号除科考外还有其他用途吗?王建忠:雪龙号除科考外,还承担物资、油料人员的运输任务,是名符其实的三船合一。面对日益繁重的科考任务,我国必须要有专门的运输船、科考船,我国正在建造的破冰船将来就是以科考为主的船只。尽管我们去南极的海区相对安全,但为了防止海盗、小偷小摸,雪龙号上也是配备了保安力量,并配有一部分武器弹药,雪龙号上一半人员持有公安部颁发的持枪证。配备武器弹药的主要目的是保证雪龙号及船上的科研器材不受损失。我们在经过菲律宾海域时偶尔会遇到数量较少的海盗,会上船盗窃财物,必要的安全保卫手段可以抵御这部分海盗。同时,极地科考人员总会和一些野生动物不期而遇,为了保证科考人员的安全,遇见攻击性较强的野生动物,我们会用这些武器发出具有震撼力的声音,将其吓走。记者:老百姓想去南极旅游,目前能成行吗?王建忠:现在有很多人想去南极旅游,但大量的游人涌入南极,人类的活动势必会对南极的环境造成影响。我们的队员、船员以及随船物资都是经过严格挑选;而且,队员、船员都要经过严格的野外生存技能培训才能到南极。目前,我国还没有开放南极旅游,普通老百姓暂时还不能随雪龙号赴南极。不过,相信大家将来会有机会的。记者:雪龙号船员的选拔具备什么条件?王建忠:三条就够了:1.必须有一技之长,也就是说要有一定的能力胜任某一项任务;2.南极的气温极低,环境十分恶劣,在那里工作必须要有较好的身体素质,不能有慢性疾病;3.必须要有很好的心理素质和心态。只要具备这三个条件就可以加入我们的队伍。记者:曾参加南极科考的队员说,雪龙号上有21条“船规”,比如垃圾分类、居住舱外不准穿拖鞋等,请您介绍一下制定这些“船规”的初衷。王建忠:我们这个团队离家到一个非常危险、非常困难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安全就是头等大事,每个人必须无条件执行。我们船上有人人必须能遵循的21条,大家都说我是不平等条约的制定者,这也是为了保证船的安全,大家的安全,保证任务的完成。比如,穿拖鞋不仅影响形象,也会不安全;不准带相机是为了信息安全;不准剧烈运动则是考虑船体颠簸对船员可能造成伤害。不论是在南极还是在船上,生命第一,绝对没有商量的余地。本报记者 武永明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343517
播放数:326157
播放数:207597
48小时点击排行根据建筑的形状,结合生活经验和物理知识解答;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
解:第一项措施:主体建筑设计成"飞碟"状,可以增大风速,减少飞雪堆积;第二项措施:用立柱支撑,可以给飞雪留有通道;立桩穿上了滑雪板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对冰面的压强.故答案为:主体建筑设计成"飞碟"状;用立柱支撑;减少建筑物对冰面的压强.
此题以南极站为载体,主要考查学生对减小压强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特别是具有较强的开放性,需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得出答案.
2878@@3@@@@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193@@Physics@@Junior@@$193@@2@@@@压强和浮力@@@@@@37@@Physics@@Junior@@$37@@1@@@@运动和相互作用@@@@@@5@@Physics@@Junior@@$5@@0@@@@初中物理@@@@@@-1@@Physics@@Junior@@$2778@@3@@@@物理常识@@@@@@187@@Physics@@Junior@@$187@@2@@@@物质的属性@@@@@@36@@Physics@@Junior@@$36@@1@@@@物质@@@@@@5@@Physics@@Junior@@$5@@0@@@@初中物理@@@@@@-1@@Physics@@Junior@@
@@37@@5##@@36@@5
求解答 学习搜索引擎 | 日,中国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开站,这是中国在南极建设的第四个科学考察站.泰山站主体建筑设计成"飞碟"状,并且建在立桩上,如图甲所示.(1)南极内陆冬季经常刮起8至10级大风,风吹起的积雪遇阻后会堆积,有可能将整个建筑掩埋.为了防止建筑的迎风面的飞雪堆积,泰山站的设计造型中找到相应措施.第一项措施:___;第二项措施:___.(2)很多南极站的立桩还穿上了滑雪板(如图乙所示),从物理角度分析立柱穿滑雪板的作用.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当前位置: >>>
中国第4个南极科考站――泰山站竣工
近日,遥远的南极大陆又增加了一抹中国红&&中国在南极的第四个科考站泰山站主楼正式竣工并投入运用。这个科考站从选址、建造到使用,都与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三位&前辈&不同,有着自己独特的&秘密&。
选址:陨石堆中的中转站
以前,中国南极科考人员从中山站出发去昆仑站,就类似进行一次&小长征&。 这段路全程1300多公里,并且从海拔不到百米上升到4000多米,全程不仅上坡,而且科考人员需要携带各种物资和油料,负重大。虽然有雪地车,但也每天只能推进七八十公里,走完往往需要20多天。
而泰山站的建成,让这条折磨人的&长征路&不再那么可怕。泰山站位于中山站与昆仑站之间的伊丽莎白公主地,在距南极中山站522公里的南极内陆冰盖之上。作为中转站的泰山站,可以让科考人员在这里歇歇脚、洗洗澡,恢复体力。
除了中转站的作用外,泰山站的选址更加重要的科学意义是,它距离陨石云集的格罗夫山地区很近,可以同时支持我国科考队对冰穹A地区和格罗夫山地区进行包括地球物理调查、深冰芯钻探、天文学和陨石学等在内的重大科学研究方向的现场考察。
设计:挂在白色大陆上的&红灯笼&
在伊丽莎白公主地1900米厚的冰盖之上,泰山站富有流线感的圆形建筑主体被高高架空,顶上还有一个类似&灯笼帽&的观测台,远看仿佛一盏红色的大灯笼高高挂在南极的雪白世界中。
泰山站设计建筑面积为10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为410平方米。从外形来看,圆环形外表、碟形结构和高架设计,可以开阔视野,减少风阻。特别是南极内陆冬季经常刮起8至10级大风,主体建筑架空离地,可以避免建筑被积雪掩埋。
&红灯笼&内分为三层,一层为设备层、二层为生活层、三层为科研层。与一般夏季站不能洗澡、不能烧菜不同,泰山站里面设置了简易的沐浴设备。值得一提的是,泰山站还建有固定翼飞机冰雪跑道。
建造:科考站中的&技术控&
泰山站所处的位置,夏季最低温度为-30℃,冬季最低温度为-60℃左右,而且常常刮起大风。为了应对这样恶劣的气候条件,泰山站练就了金刚不坏之身,云集了我国钢构建筑的顶尖技术。
首当其冲的是要抵御严寒。泰山站使用的钢材最低可耐受-70℃至-100℃的低温,而一般耐低温钢材只能承受-40℃的低温。泰山站的彩涂板上涂有一层氟碳层,能有效抵挡紫外线的照射,被称为南极建筑中最好的&防晒霜&。
建筑保温自然是泰山站建设的重中之重。由于采用全钢框架结构,而钢材热传导系数很大,为了保温,设计师们采用了冷桥阻断技术。整个墙体最外层采用具有复合保温效果的夹芯板,它由氟碳涂层的彩钢板和聚氨酯保温层复合而成;中间是用来阻断冷桥的木龙骨;再往里是钢骨架;室内墙面则采用了岩棉夹芯板,这种材料不仅保温,而且防火。加上同样极尽保温手段的门窗,泰山站建成后,正常情况下室内温度可以达到20℃,供暖系统的余热还可以加热水温,供队员们洗澡。
另外,在室内,客厅顶部的两排LED灯,可以模拟一年四季甚至一天中的光线变化,帮助科考人员在南极处于极昼时调整作息。在活动区域的顶部,还有半透明的天棚,可以充分利用自然采光,节约能源。
据了解,泰山站所有的建筑材料,都在国内加工完成,并经过预拼装和联动检测后,打包运到南极再重新拼装,只用了50天左右就建造完成。
Copyright@ 中国建筑学会秘书处
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内
邮编:100835
电话:010-
业务联系:电子信箱:& 电话:010-& 传真:010-
投稿及媒体合作:电子信箱:& QQ:& 微信:zgjzxh& 电话:010-读南极洲图,找一找,想一想(1)我国在南极洲又建立了第四个科考站-泰山站(南纬73度51分,东经76度56分),14年2月8日正式开站,地理大探索在继续,当今地理探索能力的发展主要依靠_百度作业帮
读南极洲图,找一找,想一想(1)我国在南极洲又建立了第四个科考站-泰山站(南纬73度51分,东经76度56分),14年2月8日正式开站,地理大探索在继续,当今地理探索能力的发展主要依靠
读南极洲图,找一找,想一想(1)我国在南极洲又建立了第四个科考站-泰山站(南纬73度51分,东经76度56分),14年2月8日正式开站,地理大探索在继续,当今地理探索能力的发展主要依靠的是______A.人的胆量与勇气&&& B.国家意愿C.科学技术与人才&&& D.国家战略与战备的需要请你在图上大致标注一下泰山站的位置,图上数字标注的是我国已经建立的三个科考站,其中②是______站,这是我国的第一个南极科考站.临近其最近的大洲是______.(2)中国的科考站接待了我国1000多人次的旅游,科考站提醒国民,请不要去南极旅游,这样提示的原因可能是______A.被称为“白色沙漠”和“风库”自然环境恶劣B.是地球上淡水最贫乏地区C.缺少动植物资源D.南极洲上没有长住居民,科考站没有过多接待旅游的储备(3)泰山站的建站时间选择在1月至2月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
读图可知:(1)我国在南极洲地区先后建立了四个科考站,分别是①中山站、②长城站、③昆仑站,第四个科学考察站为泰山站(南纬73度51分,东经76度56分),当今地理探索能力的发展主要依靠的是科学技术与人才.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南极科考站是②长城站.临近其最近的大洲是南美洲.(2)中国的科考站接待了我国1000多人次的旅游,科考站提醒国民,请不要去南极旅游,这样提示的原因是这里被称为“白色沙漠”和“风库”,自然环境恶劣.南极洲上没有长住居民,科考站没有过多接待旅游的储备.(3)南极地区的暖季和极昼现象在我国的冬季出现,所以泰山站的建站时间选择在1月至2月.故答案为:(1)C;长城;南美洲;泰山站④(南纬73度51分,东经76度56分)的标注,如图所示:(2)AD;(3)此时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有极昼现象.
本题考点:
我国的南极科学考察、中山站、长城站;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问题解析:
南极地区资源丰富,人们在那里建立了许多的科考站,建站时间选择在2月份,是南半球的夏季,此时南极大陆上,气温相对较高,日照时间较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极科考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