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温室条件下,通过法律途径什么途径可以改变溶器体积

当前位置:
>>>(10分)温室下取0.2mol/L的盐酸与0.2mol/LMOH等体积混合(忽略混合..
(10分)温室下取0.2mol/L的盐酸与0.2mol/LMOH等体积混合(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测得混合溶液的pH=6,试回答下列问题(1)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_______0.2mol/L盐酸中水电离出的c(H+)(填“&”、“&”、“=”)。(2)求出混合溶液中下列算式的精确计算结果(填具体数字,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c(Cl—)-c(M+)=_____________mol/L,c(H+)-c(MOH)="_______________" mol/L(3)室温下如果取0.2mol/LMOH溶液与0.1mol/L盐酸等体积混合,测得混合溶液的pH&7,则说明MOH的电离程度________MCl的水解程度(填“&”、“&”、“=”),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计算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1)& (2)9.9×10—7、1×10—8&(3)&、c(Cl—)&c(NH4)&c(H+)&c(OH-)(1)M+能水解,它促进了水的电离;在MCl中c(OH-)=10—8mol/L,(2)由电荷守恒原理有c(H+)+c(M+)=c(OH-)+c(Cl—),c(Cl—)-c(M+)=c(H+)-c(OH-)=9.9×10—7;再由质子守恒得c(H+)=c(MOH)+c(OH-),c(H+)-c(MOH)=c(OH-)=1×10—8。(3)混合后得到的是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MCl、MOH,前者M+水解使溶液呈酸性,后者能电离出OH-使溶液呈碱性,因溶液的pH&7,说明M+的水解程度大于MOH的电离程度,故溶液中M+浓度小于Cl—浓度。(4)因MOH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10分)温室下取0.2mol/L的盐酸与0.2mol/LMOH等体积混合(忽略混合..”主要考查你对&&沉淀溶解平衡&&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沉淀溶解平衡
沉淀溶解平衡: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当难容电解质的溶解速率与溶液中的有关离子重新生成沉淀的速率相等,此时溶液中存在的溶解和沉淀间的动态平衡,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例如:2、沉淀溶解平衡的特征: (1)逆:沉淀溶解平衡是可逆过程。 (2)等: (3)动:动态平衡,溶解的速率和沉淀的速率相等且不为零。 (4)定:达到平衡时,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 (5)变:当外界条件改变时,溶解平衡将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 3、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 (1)内因: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2)外因 a.浓度:加水稀释,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但不变。 b.温度:多数难溶电解质溶于水是吸热的,所以升高温度,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同时变大。 c.同离子效应:向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含原体系中某离子的物质,平衡向沉淀生成的方向移动,但不变。 d.其他:向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可与体系巾某些离子反应生成更难溶的物质或气体的物质,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不变。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1.沉淀的生成 (1)意义:在涉及无机制备、提纯工艺的生产、科研、废水处理等领域中,常利用生成沉淀来达到分离或除去某些离子的目的。 (2)方法 a.调节pH法:如工业原料氯化铵中含杂质氯化铁,使其溶解于水,再加入氨水调节pH至7~8,可使转变为沉淀而除去。 &b.加沉淀剂法:如以等作沉淀剂,使某些金属离子如等生成极难溶的硫化物 等沉淀,也是分离、除杂常用的方法。说明:化学上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时即沉淀完全。 2.沉淀的溶解 (1)意义: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遇到需要使难溶物质溶解的问题、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对于在水中难溶的电解质,如果能设法不断地移去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的相应离子,使平衡就会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使沉淀溶解。 (2)方法 a.生成弱电解质:加入适当的物质,使其与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的某离子反应生成弱电解质。如向沉淀中加入溶液,结合生成使的溶解平衡向右移动。 b.生成配合物:加入适当的物质,使其与沉淀反应生成配合物。如:c.氧化还原法:加入适当的物质,使其与沉淀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沉淀溶解。d.沉淀转化溶解法:本法是将难溶物转化为能用上述三种方法之一溶解的沉淀,然后再溶解:如向中加入饱和溶液使转化为再将溶于盐酸。 3.沉淀的转化 (1)实质:沉淀转化的实质就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一般来说,溶解度小的沉淀转化成溶解度更小的沉淀容易实现。&例如&(2)沉淀转化在工业上的应用在工业废水处理的过程中,用FeS等难溶物作沉淀剂除去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任何难溶物质的溶解度都不为零。不同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差别很大,可将物质进行如下分类:
发现相似题
与“(10分)温室下取0.2mol/L的盐酸与0.2mol/LMOH等体积混合(忽略混合..”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67198389366341342381039132678381899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限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1)绿色植物通过作用吸收CO2,通过作用将CO2释放到大气中.(2)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CO2和H2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请在括号中填写该化工原料的化学式:2CO2+6H2═1+4H2O(3)为了减缓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填序号)①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③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4)烧碱放在空气中会变质生成碳酸钠.现有14.6g暴露在空气中的烧碱样品,溶于水,滴加足量Ca(OH)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烘干得10g沉淀,则样品的组成为A.全部为碳酸钠&&&&&& C.4g&Na2CO3和10.6gNaOHB.全部为氢氧化钠&&&& D.4g&NaOH和10.6g&Na2CO3(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定量测定装置,其中B是圆筒状玻璃容器(带密封盖子),上面标有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其他夹持装置已略去.小玲同学用这套装置按下列操作过程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体积可忽略不计):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容器A、B中加入水,使B中的液面在15cm处.③将过量的铁粉平铺在电热板上,盖好容器.④通电加热铁粉,待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原来的状况,调整A的高度使容器A、B中的液面保持水平,记录液面刻度.请回答下列问题:Ⅰ.在该实验中的电热板和惰性电阻丝都应具备的条件是.A、只要与氧气不起反应即可&&&&B、只要与氮气不起反应即可C、与氧气和氮气都不能起反应&&D、与氧气和氮气都能反应Ⅱ.在该同学的实验中,下列物质可代替铁粉的有.A.红磷&&&&&&&B.木炭&&&&&&&&C.铜粉&&&&&&&D.硫粉Ⅲ.操作④调整A的高度使容器A、B中的液面保持水平,再记录液面刻度,结束时,装置B中的液面最接近的刻度是.
提 示 请您或[登录]之后查看试题解析 惊喜:新手机注册免费送20天VIP和20个雨点!无广告查看试题解析、半价提问当前位置:
>>>固定和利用CO2,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并减少空气中的温室气体。Ⅰ...
固定和利用CO2,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并减少空气中的温室气体。 Ⅰ.工业上正在研究利用CO2来生产甲醇燃料的方法,该方法的化学方程式是:CO2(g)&+&3H2(g)CH3OH(g)&+&H2O(g)&&&△H=&-49.0&kJ·mol-1,某科学实验将6&mol&CO2和8&mol&H2充入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温度保持不变),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下图1中实线所示(图中字母后的数字表示对应的坐标):
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在_____条件下能自发进行(填编号)。 &&&&&A、高温&&&&&B、低温&&&&&C、任何温度(2)该反应在0~8&min内CO2的平均反应速率是__________。(3)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4)仅改变某一条件再进行实验,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虚线所示。与实线相比,曲线Ⅰ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若实线对应条件下平衡常数为K,曲线Ⅰ对应条件下平衡常数为K1,曲线Ⅱ对应条件下平衡常数为K2,则K、K1和K2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工业上还利用CO生产燃料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1)选择适宜的催化剂,________(填“能”或“不能”)改变该反应的反应热; (2)恒容条件下,下列措施中能使增大的_________。&& a.升高温度&&&&b.充入He气&& c.再充入2mol&H2&&&&&d.使用催化剂(3)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理论,联系化工生产实际,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可指导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 B.有效碰撞理论可指导怎样提高原料的转化率 C.勒夏特列原理可指导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 D.催化剂的使用是提高产率的有效方法 E.正确利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限度都可以提高化工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
题型:填空题难度:中档来源:浙江省模拟题
Ⅰ(1)B;(2)0.125 mol / (L·min);(3)0.5&或1/2;(4)升温;K = K2& K1Ⅱ(1)不能;(2)C;(3)D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固定和利用CO2,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并减少空气中的温室气体。Ⅰ...”主要考查你对&&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焓变、反应热,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平衡常数&&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焓变、反应热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平衡常数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1)浓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压强对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发生变化的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对于反应来说,加压,增大、增大,增大的倍数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若减压,均减小,减小的倍数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加压、减压后v一t关系图像如下图:&(3)温度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温度降低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对于,加热时颜色变深,降温时颜色变浅。该反应升温、降温时,v—t天系图像如下图:(4)催化剂由于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所以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无影响,v一t图像为稀有气体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分析:1.恒温恒容时充入稀有气体体系总压强增大,但各反应成分分压不变,即各反应成分的浓度不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 2.恒温恒压时 充入稀有气体容器容积增大各反应成分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3.当充入与反应无关的其他气体时,分析方法与充入稀有气体相同。化学平衡图像:1.速率一时间因此类图像定性揭示了随时间(含条件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变化的观律,体现了平衡的“动、等、定、变”的基本特征,以及平衡移动的方向等。&2.含量一时间一温度(压强)图常见的形式有下图所示的几种(C%指某产物百分含量,B%指某反应物百分含量),这些图像的折点表示达到平衡的时间,曲线的斜率反映了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确定T(p)的高低(大小),水平线高低反映平衡移动的方向。3.恒压(温)线该类图像的纵坐标为物质的平衡浓发(c)或反应物的转化率(α),横坐标为温度(T)或压强 (p),常见类型如下图:小结:1.图像分析应注意“三看” (1)看两轴:认清两轴所表示的含义。 (2)看起点:从图像纵轴上的起点,一般可判断谁为反应物,谁为生成物以及平衡前反应进行的方向。 (3)看拐点:一般图像在拐点后平行于横轴则表示反应达平衡,如横轴为时间,由拐点可判断反应速率。 2.图像分析中,对于温度、浓度、压强三个因素,一般采用“定二议一”的方式进行分析平衡移动方向与反应物转化率的关系:1.温度或压强改变引起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必然增大。 2.反应物用量的改变 (1)若反应物只有一种时,如aA(g)bB(g)+ cc(g),增加A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反应物 A的转化率与气体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有关:&(2)若反应物不止一种时,如aA(g)+bB(g)cC(g)+dD(g): a.若只增加A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而A的转化率减小,B的转化率增大。 b.若按原比例同倍数的增加反应物A和B的量,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而反应物的转化率与气体物质的计量数有关:&c.若不同倍增加A、B的量,相当于增加了一种物质,同a。 3.催化剂不改变转化率。 4.反应物起始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时,各反应物转化率相等。浓度、压强影响化学平衡的几种特殊情况:1.当反应混合物中存在固体或纯液体物质时,由于其“浓度”是恒定的,不随其量的增减而变化,故改变这些固体或纯液体的量,对平衡基本无影响。 2.南于压强的变化对非气态物质的浓度基本无影响,因此,当反应混合物中不存在气态物质时,压强的变化对平衡无影响。 3.对于气体分子数无变化的反应,如,压强的变化对其平衡无影响。这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压强的变化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是等同的,故平衡不移动。 4.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同等程度地改变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应视为压强对平衡的影响,如某平衡体系中,,,当浓度同时增大一倍时,即让,此时相当于压强增大一倍,平衡向生成NH3的方向移动。 5.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当改变其中一种气体物质的浓度时,必然同时引起压强改变,但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时,心仍从浓度的影响去考虑:如,平衡后,向容器中再通入反应物,使 c(NO2)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如向容器中再通入生成物 N2O4,则使c(N2O4)增大,平衡逆向移动。但由于两种情况下,容器内的压强都增大,故对最终平衡状态的影响是一致的,如两种情况下,重新达到平衡后,NO2的百分含量都比原平衡时要小反应热,焓变: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电能和光能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1.定义: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生成物和反应物具有相同温度时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叫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反应的焓变。 2.符号:△Ⅳ 3.单位:kJ·mol-1 4.产生原因:化学反应过程中旧键断裂吸收的总能量与新键形成释放的总能量不相等,故化学反应均伴随着能量变化——吸热或放热。 5.表示方法:放热反应的△H&0,吸热反应的△H&0.化学反应的方向与:1.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判据 (1)由稳定性弱的物质向稳定性强的物质转变如,稳定性 (2)离子反应总是向着使反应体系中某些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 ①溶解度大的物质向溶解度小的物质转变,如 ②由相对强酸(碱)向相对弱酸(碱)转变,如, 所以酸性强弱:(3)由难挥发性物质向易挥发性物质转变& 如所以沸点: (4)由氧化性(还原性)强的物质向氧化性(还原性)弱的物质转变如,则氧化性:。 2.焓变和熵变共同判断反应的方向: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自发反应总是向的方向进行,直至达到平衡状态;表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表明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内因: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及性质。 2.外因:主要是指浓度、温度、压强和催化剂,另外还有光、超声波、激光、搅拌、固体表面积、形成原电池等。 (1)浓度: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减小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减小。在一定温度下,同体、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定值,如C与CO2的反应、Na与H2O的反应中,C的量和Na、H2O 的量减少并不意味着其“浓度”减小,即不冈其量的增减而影响反应速率,但会因固体表面积的变化而改变反应速率。 (2)温度:其他条件相同时,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实验测得,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率通常增大到原来的2~4倍。 经验公式为(3)压强:对于气体反应,当温度不变时,增大压强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对于气体反应体系,压强改变时有以下几种情况:&(4)催化剂: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在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的物质。对于某些化学反应,使用正催化剂能显著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5)其他因素:增大同体的表面积(如将块状改为粉末状),可增大反应速率;光照一般也可增大某些反应的速率;形成原电池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此外,超声波、放射线、电磁波等因素也能影响反应速率。 3.外因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微观解释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也不管反应物起始浓度大小,最后都达到平衡,这时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所得的比值是个常数,用K表示,这个常数叫化学平衡常数。化学表平衡达式:对于可逆反应mA(g)+nB(g)pC(g)+qD(g)来说,化学平衡表达式: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①表示该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进行的程度,K值越大,正反应进行的越彻底,对反应物而言转化率越高。 ②某一温度下的K′与K比较能够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K′&K,反应正向进行;K′&K,反应逆向进行;K′=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3)化学平衡常数与浓度、压强、催化剂无关,与温度有关,在使用时必须指明温度。 (4)在计算平衡常数时,必须是平衡状态时的浓度。 (5)对于固体或纯液体而言,其浓度为定值,可以不列入其中。 (6)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若反应方向改变,则平衡常数改变,且互为倒数关系。如:在一定温度下,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 1.K值越大,说明平衡体系中生成物所占的比例越大,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转化率越大;反之,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就越小,反应物转化率就越小,即平衡常数的大小可以衡量反应进行的程度,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进行平衡的相关计算。 2.若用浓度商(任意状态的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符号为Qc)与K比较,可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和反应进行的方向。 3.利用K值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4.计算转化率及浓度依据起始浓度(或平衡浓度)和平衡常数可以计算平衡浓度(或起始浓度),从而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发现相似题
与“固定和利用CO2,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并减少空气中的温室气体。Ⅰ...”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120411122001382612170538927510394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变温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