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体检报告告

体检报告查询系统为了您能更方便的管理与汇总你的体检信息,我们推荐您
,享受尊贵的网站VIP会员特权[]九江妇幼保健院-体检报告查询
九江妇幼保健院-体检报告查询
说明:体检查询请录入姓名、体检号和查询码。*查看体检报告需要安装PDF阅读器,教你轻松看懂体检报告
本报记者 刘洁&&&&前天,张女士拿到了自己的体检报告,迫切想知道体检结果的她,却被充斥着英文缩写及各种符号的报告单,搞得一头雾水。无奈,张女士只能上网逐个查找每个单词的意思。“如果体检报告能写得明白浅显一些,受检者就能轻松读懂,也不会被英文字母旁边的上下箭头和数字迷惑,弄得紧张兮兮的。”张女士如是说。&&&&目前国内各大医院体检报告中使用的检验单和化验单虽不是统一制式,却是各医院能够互认的惯常书写方式,检验化验内容和结果用英文字母简写,用上下箭头显示指标高低。这种书写方式,只有具备一定医学知识的人才能看懂。对于普通人而言,手持化验报告就如同拿着白纸一张,看不明搞不懂。体检报告检查检验单上的书写形式已延续多年,业界习以为常不会轻易做出改变。既然如此,我们何不自学一些简单医学符号,了解体检报告中常见的各种指标,以便对自己的身体有清楚的把握?体检报告分三部分&&&&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健康体检部李瑞池主任介绍,一般体检报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临床体格检查,主要是医生借助听诊器、喉镜、裂隙灯等简单仪器,对体检者进行初步检查,包括一般检查、内科、外科、妇科及五官科等,这些检查较简单,医生会即刻告知你检查结果。&&&&第二部分是医技检查,使用大型专业医疗设备进行的检查,如心电图、放射(DR、CT、核磁、乳腺钼靶等)、彩超、血生化检测等,但国家卫计委的指导规范中,CT、核磁等特殊检查,不在一线首选项目中。医技科室借助设备完成的检查部分的报告结果一般比较容易理解,如果有异常结果,检验医生会提供一些建议性文字,给出进一步处理的意见。最复杂最让体检人不容易弄明白的,是血生化检测这一块。&&&&体检报告第三部分是总检报告,是有相关资质的体检总检医师根据这次的各种体检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后,得出的体检结论及建议,这是最核心最主要的部分,体检者应认真阅读。了解医技检查出现的异常&&&&心电图检查中出现T波异常。这是心电图中最常见的异常情况,提示心肌缺血,可能与冠心病、高血钾、高血压或检查前过度疲劳有关,有参考价值,不做诊断依据。建议:去心血管专科进行进一步检查,排除心脏病变。&&&&腹部B超检查中发现脂肪肝。建议:轻度脂肪肝通过低脂饮食、适度运动和限制饮酒会减轻,中度及以上需要治疗,同时定期做B超追踪观察。&&&&腹部B超检查中肾囊肿。2/3以上见于60岁以上老人。建议:小的、无症状的肾囊肿一般不需要处理,多发或有并发症的肾囊肿需要到泌尿外科或内科进一步治疗。&&&&腹部B超检查中胆囊息肉。建议:到普外或肝胆外科咨询诊治。&&&&妇科B超检查中发现子宫肌瘤。建议:肌瘤小且无症状可以不处理,随访观察,定期复查。如有症状,或肌瘤大于两个月孕者,可手术治疗。&&&&妇科B超检查中发现卵巢囊肿。建议:良性占多数,与月经周期有关。视病情手术切除。&&&&医技科室借助设备完成的检查部分的报告结果一般比较容易理解,如果有异常结果,检验医生会提供一些建议性文字,给出进一步处理的意见。最复杂最让体检人不容易弄明白的,是实验室诊断,也就是化验室出的报告的这个部分。血生化检测化验单怎么看?&&&&一般单位组织员工体检中,实验室检查部分都包括血常规、血糖、血脂四项、肝功能五项、乙肝五项检查,和尿常规检查以及肿瘤三项等检查。血液化验单应该怎么看?血常规&&&&红细胞(RBC)&&&&正常情况:男性:(4.0-5.5)×1012/L&&&&女性:(3.5-5.0)×1012/L&&&&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等。&&&&降低:贫血。&&&&血红蛋白(HGB)&&&&正常情况: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等。&&&&降低:贫血。&&&&白细胞(WBC)&&&&正常情况:(4-10)×109/L&&&&增高: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当白细胞明显升高,一般为(200-500)×109/L,并伴有发热、出血、贫血等症状时应警惕白血病。&&&&降低: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等。&&&&中性粒细胞比率(NEUT%)&&&&正常情况:(50-70)%。&&&&增高:细菌感染、炎症等;&&&&降低:病毒性感染等。&&&&淋巴细胞(LYM)&&&&正常情况:(0.8-4)109/L&&&&增高: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降低:免疫缺陷等。&&&&血小板(PLT)&&&&正常情况:(100-320)×109/L。&&&&增高: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瘤、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等。&&&&降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红斑狼疮、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等。血糖&&&&餐前血葡萄糖(GLU)&&&&正常值:3.9-6.11mmol/L&&&&异常情况及分析:增多见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皮质醇增多症、肢端肥大症、嗜铬细胞瘤、胰高血糖素瘤、脑外伤、脑溢血。脑瘤、脑膜炎;妊娠呕吐、脱水、全身麻醉时,肝硬化病人常有血糖升高,这可能与生长激素及胰高血糖素升高有关。减少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过多或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不足、甲状腺功能不全、肾上腺功能不全、脑垂体恶病质、急性进行性肝脏疾病(急性黄色肝萎缩、急性肝炎、肝癌、磷及砷中毒等)。血脂&&&&血脂化验单一般有四个项目:&&&&总胆固醇(CHO)&&&&正常值:2.6-5.18mmol/L&&&&异常情况及分析:升高可见于高脂蛋白血症、梗阻性黄疸、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等;降低可见于各种脂蛋白缺陷状态、肝硬化、恶性肿瘤、营养不良、巨细胞性贫血等。&&&&甘油三酯(TG)&&&&正常值:0.36-1.70mmol/L&&&&异常情况及分析:升高可见于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家族性混合性高脂血症、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胆道梗塞、糖原累积症、妊娠、口服避孕药、酗酒、急性胰腺炎等。此外,女性月经期TC也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正常值:0-3.37mmol/L&&&&异常情况及分析:升高可见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混合性高脂血症、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肾病综合征、梗阻性黄疸、慢性肾功能衰竭、妊娠、多发性肌瘤、某些药物的使用等;降低可见于家族性无β和低β-脂蛋白血症、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消化吸收不良、肝硬化、慢性消耗性疾病、恶性肿瘤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正常值:1.04-2.2mmol&&&&异常情况及分析:降低提示易患冠心病。肝功能检查&&&&在肝功能检查里,人们关注度最高的要算转氨酶了。转氨酶分为两种,分别为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简单的说,这两个指标升高往往意味着肝细胞受到了损伤。这样的损伤可以是炎症造成的,也可以由酗酒、药物等引起。虽然,这两种酶在体内并不仅仅局限于肝脏。但是,当它们同时升高时,可能提示您的肝脏出问题了。&&&&胆红素也是肝功能检查里比较容易出问题的指标,是引起“黄疸”的罪魁祸首。胆红素也分为两类,直接胆红素(也称为结合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也称为非结合胆红素),两种胆红素算在一起就是化验单里面的总胆红素。这两种胆红素可以说是“父子”关系。血液中每天都有一定数量的红细胞被破坏,这些红细胞能够释放间接胆红素。正常的肝脏每天都在吸收这些间接胆红素,并将它转变为直接胆红素以便排出体外。除了肝脏受损之外,红细胞破坏过多、直接胆红素排泄受阻等也可以引起胆红素高于正常。&&&&白蛋白也是一项肝功能的重要指标。白蛋白是血浆的重要成分,具有很多重要的生理功能。这一蛋白是由肝脏合成的。自然情况下,造成白蛋白升高的原因只有一种——— 脱水。因此,临床上经常见到白蛋白低于正常。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有合成不足,摄入太少(如营养不良)或丢失太多(如肾病综合征)。(下转26版)
最新数字报新闻
更多精彩内容
选择版次今日43版体 检 报 告 解 读
体 检 报 告 解 读
】【】【】
  许多职工参加健康体检后对体检结果非常关心,但对体检报告单上的各项指标及结果却摸不着头脑,为了方便职工更好地解读体检报告,做到心中有数,我们针对报告中常见的一些异常结果、大家咨询较多的一些项目作一个简明的解读,希望能够帮助广大职工看懂报告,正确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一、血压&
  成人的理想血压平均应在120/80LHg,在安静状态下,不同时间,有二次测量血压值等于或大于140/90LHg时,就可以诊断为高血压病。&
  二,实验室检查&
  1& 三大常规&
  & ⑴ 血常规& 其中主要看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一般情况下测定血红蛋白和红细胞二者的意义基本相同,其减少往往提示有贫血,可见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失血性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一般标准是:血红蛋白9-12克为轻度贫血、6-9克为中度贫血、3-6克为重度贫血、3克以下为极重度贫血。我们一般人体检中常见的多为轻度贫血,多见是缺铁性贫血。红细胞增多则可见剧烈吐泻、高热大汗等导致脱水的情况下,还有就是长期缺氧的情况下。&
  白细胞:正常值是4000―10000。全身各部位的感染都可导致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增高;减少则可见病毒感染、放射线等所致。&
  血小板:正常值是100―300。增高可见血小板增多症,也可见某些疾病的一个表现,如类风湿病活动期。减少可见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有些生理现象如女性月经期。&
  如果三系(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均明显减少则提示有可能血液再生障碍。&
  ⑵ 尿常规&& 尿常规是肾脏疾病检查中最常见的项目之一,其中有重要意义的有红细胞、白细胞及蛋白。正常人尿中可偶见红细胞,镜检<3个/HP。若尿中出现多量红细胞则可能由于泌尿系统结石、感染、肿瘤、急慢性肾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癌、血友病等,也可见于女性经期或经后期留取标本污染;正常人尿中可有少数白细胞存在,镜检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5个。增高:见于急性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尿道结核等。正常人尿检蛋白阴性,如检查为阳性,见于各种急慢性肾脏疾病、多发性骨髓瘤、高血压引起的肾脏损害、肾移植术后等。此外,药物中毒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也可见阳性,有时发热的病人尿检中可见少量蛋白。&
  2& 血脂、血糖、血尿酸检查&
  血脂 &&血脂是否异常关键看4项血脂指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前三项中有一项升高,为血脂异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就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也使凝血倾向增高,血栓形成可能性增大,容易引起血压升高、中风、心肌梗塞等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还可导致脂肪肝及肥胖症。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低密度脂蛋白有分解代谢作用,并可将周围组织细胞中的胆固醇运输到肝脏,再由肝细胞将胆固醇转化为胆酸排除体外。所以,常被称为“好”胆固醇。 &
  血糖 &&空腹血糖检测是最常见的体检项目之一,但其主要反应的是当日此次检查时的水平,而糖化血红蛋白则主要反应的近三个月的平均水平,更能反应我们的血糖水平。目前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 mmol/L(126 mg/d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200 mg/dl)(随机二次)。如果血糖轻度升高,虽已超过正常范围,但仍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如空腹血糖在6.2-7.0mmol/L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之间时,即为一种过度状态,称之为糖耐量减低(IGT),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糖尿病的危险信号。及早重视,可防止其发展为糖尿病。 &&&&&&&&&&
  尿酸 &&尿酸是人体嘌呤代谢产物,也是我们常规体检的项目之一,是检查痛风的一种主要方法。增高,可见痛风、多发性骨髓瘤、肾衰、恶性贫血、肝衰、红细胞增多症、妊娠反应、剧烈活动及餐后等高脂肪。尿酸过高要限制高嘌呤饮食,尽量减少动物内脏、浓肉汤、老火汤、火锅汤底等的摄入,尤其要禁食海鲜配啤酒,多饮水、多排尿。痛风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是大拇趾跖趾关节肿痛。&3& 肝功能&
  &&&&& &
  谷丙转氨酶的测定主要反应肝细胞的损害程度,增高可见于各种疾病所致的肝细胞损害肝脏疾病。其他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力衰竭所致肝脏淤血,药物影响等也可以引起增高。 &
  谷草转氨酶主要存在心肌细胞,其次在肝脏,增高见于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肝胆疾病&&急性胰腺炎、溶血性疾病、肌炎等,还有就是药物的影响等。&
  总蛋白(TP):血清总蛋白增高见于各种原因脱水所致的血液浓缩;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清总蛋白降低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清蛋白质丢失和摄入不足,如营养不良、消化吸收不良;水钠潴留可导致总蛋白浓度相对减少。&
  白蛋白:成人35~55g/L.增高:见于严重失水而致的血浆浓缩。&
  白蛋白浓度降低:1)营养不良:摄入不足、消化吸收不良。2)消耗增加:多种慢性疾病,如结核、恶性肿瘤、甲亢;或蛋白丢失过多,如急性大出血、严重烧伤、慢性肾脏病变。3)合成障碍:主要是肝功能障碍。&
  4 &肾功能 &
  血肌酐(Cr) 是常用的了解肾功能的主要方法之一。血肌酐的浓度主要取决于肾小球的滤过功能,所以其增高常见于原发性、继发性肾脏损害。只有当60%-70%的肾单位受到损伤时,肌酐才会升高。因此,发现肌酐升高时,往往肾脏疾病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些肾功能问题早期肌酐正常)。肌酐升高时要尽早到医院复查,仍有问题则需到肾内科进一步诊疗。&
  血尿素氮(BUN)是检查肾功能的主要指标之一 。正常值为3.2-7.1mmol/L(9-20mg/d1)。增高:各种原因引起脱水、休克、心功能衰竭的肾前性病理性增高,各种肾实质性病变,如肾小球肾炎、、急、肾内占位性和破坏性病变均可使血尿素氮增高。&
  5肿瘤标志物&
  AFP &&是原发性肝癌的最灵敏、最特异的肿瘤标志物。若AFP值偏高,有可能为肝癌或慢性肝炎。但胃癌、胰腺癌、畸胎瘤、睾丸癌和卵巢癌等增殖性疾病、怀孕或急性肝炎时,AFP值也可能会偏高,因此必须结合临床症状再做判断,且必须动态观察 &
  CEA& &一般情况下,CEA是由胎儿胃肠道上皮组织、胰和肝细胞所合成。为空腔脏器如胃肠道、呼吸道、泌尿道、乳腺、卵巢等肿瘤的标志物,肿瘤状态时异常增高。在临床上,当CEA大于60μg/L时,可见于结肠癌、胰腺癌、直肠癌、胃癌和肺癌。手术切除后6周,CEA恢复正常,否则,提示有残存肿瘤。&
  6甲状腺功能&
  促甲状腺激素(TSH) 增高:原发性甲减,亚急性甲状腺炎恢复期等。降低:继发性甲减,第三性(下丘脑性)甲减等, &
  游离甲状腺素(FT4) &增高:甲亢,应用甲状腺素治疗时等。降低:甲减,应用T3治疗时等。&
  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 增高:甲亢。 降低:甲减。&
    三、B超&
  1& 腹部B超&
  脂肪肝&& 脂肪肝虽然是一种临床病变表现,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它是肝脏脂代谢失调的产物,轻者无任何症状,一但严重就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如: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诱发或加重高血压、冠心病;3、脂肪肝长期得不到治疗会引起肝细胞缺血坏死,从而诱发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等多种严重肝病。有资料显示脂肪肝患者并发肝硬化、肝癌的概率是正常人的150倍。脂肪肝属可逆性疾变,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主要是控制饮食(管住嘴),适量运动(迈开腿)、戒酒,定期检查,健康生活&
  肝囊肿& 肝囊肿是一种良性疾病。通常患上肝囊肿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可能只是在体检中,通过B超检查发现。一般囊肿不会影响肝功能,应动态观察,每年体检时注意B超复查。&
  肝血管瘤& 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瘤体,因其多数无症状无&
  不适感,一般均在体检时发现。这种病主要是在胚胎发育中血管发育异常所致,肝血管瘤生在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生,男女发病没有明显差异。&
  胆囊息肉& 是一种多发病,患者早期一般没有什么症状 ,有的患者只是感到右胁下不适 ,在体检中B超检查才被发现,治疗需手术;较小的可定期观察 。&
  胆结石&& 一般情况胆结石较小的,症状起初不明显,多不严重,对健康也无大碍,只是需要要期的去医院做检查。胆结石的症状表现,可因结石的大小、位置、有无并发症等有不同的表现。从总体来看大多数胆结石患者常有腹胀、大便秘结、腹泻、恶心、厌油腻、右上腹隐痛等症状。对于一定大小的胆结石就有些严重了,这时的结石就不能采用自我疗法来进行调理了。而是需要到医院就诊。胆结石的发生与生活习性有相当大的关系,其中饮食不当是罪魁祸首,我们最重要的是每天要吃旱餐。&
  肾脏超声:可检出有无肾结石、肾囊肿、 多囊肾、肾细胞癌、错构瘤、肾积水等疾病。&
  肾囊肿& 也与肝囊肿一样是一种良性疾病。通常也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常常B超检查后发现。一般对身体不会影响,应动态观察,每年体检时注意B超复查。&
  子宫肌瘤& 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无症状,少数表现为阴道出血,腹部触及肿物以及压迫症状等。如发生蒂扭转或其他情况时可引起疼痛。以多发性子宫肌瘤常见,子宫肌瘤好发于卵巢功能较旺盛的30~45岁的妇女,50岁以后,由于卵巢功能明显衰退,肌瘤大多自行缩小。&
  2、颈动脉B超&
   临床上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来确定是不是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目前认为正常IMT值应小于1.0毫米,IMT在1.0至1.2毫米之间为内膜增厚,1.2至1.4毫米之间为斑块形成,IMT大于1.4毫米为。&  如果显示颈动脉内膜增厚或颈动脉斑块形成,则提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形成。颈动脉斑块的出现明显增加心肌梗死、卒中以及周围血管疾病如下肢动脉硬化症的危险。&
  四、心电图&
  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些心电图报告常用术语:&、窦性心律:在人体右心房上有个叫做窦房结的特殊结构是心脏搏动的最高“司令部”,人体正常的心跳就是从这里发出的,在医学上称为“窦性心律”。 &
  2、左心室高电压是个心电图诊断的术语, 代表心室除极时间增长,主要是由于心室壁增厚导致,临床上以高血压、冠心病病人多见。 &
  3、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可见于无心脏病的健康人。完全性右束枝传导阻滞者也不一定有广泛的心肌损害,如不伴有其它器质性心脏病,常无重要意义。&
  &4、HR:即心率,如HR64就是心律64次/分;&
  5、T波改变:①轻度升高一般无重要意义,如显著增高 → 心梗超急性期、高血钾②低平/倒置:心肌损伤、心肌缺血、低血钾等;③T波明显倒置且两支对称,顶端居中(冠状T波) → 急性心梗、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左室肥大;&
  6、ST 段:心肌缺血/心肌损伤、急性心梗、急性渗出性心包炎、变异性心绞痛&
  五、胸片&
  肺纹理是X线诊断术语,表现从肺门向肺门外围延伸的放射状条纹阴影,随着逐级分支,纹理逐渐变细。肺纹理重、增多、紊乱等是X线一个征象,可能的原因很多,既可能是心肺疾病造成的,也可能是正常生理性的。一般说来,孤立地报告肺纹理异常,临床价值不大。只有认真分析肺纹理增多的性质,并与其他x线表现和临床情况&
  钙化灶& 一般来说是结核或者其他炎症痊愈后遗留的病灶.这种情况下的钙化就意味着病变已经是陈旧性的了.就好比皮肤创伤好了以后留下疤痕一样。&
  如胸片报告:絮状影、条索状影、结节、团状影等,提示肺部有病变,应尽快到医院就诊复查,以免延误病情。&
  六、妇科检查&
  宫颈炎症主要见于已婚妇女,宫颈刮片结果为I级则为正常细胞, II级则见有炎性细胞,III级则提示需到医院复查。&
  七、血流变&
  1、全血粘度& 影响全血粘度和主要因素:全血粘度与红细胞数量有关(压积);与红细胞变形性有关;与血浆蛋白成份含量有关(纤维蛋白原);与切变率有关。&
  2 、血浆粘度& 血浆是牛顿流体,该流体不含有大颗粒分子物(红细胞、白细胞),其粘度不随切变率变化而变化。&
  3、切变率& 全血粘度随切变率的升高而降低,反之升高。高切变率全血粘度的高低反映了红细胞的变形性,越高变形性越差;低切变率全血粘度的高低反映了红细胞的聚集性,越高红细胞聚集性越强。&
  4、压积&& 压积越高全血粘度越高,是影响全血粘度和主要因素之一。&
  测量红细胞压积的临床意义:&
  A、&&&&&&&&&&&&&&&&&&&&&&&&&&&&&&&&&&&&&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70%以上压积增高。&
  B、&&&&&&&&&&&&&&&&&&&&&&&&&&&&&&&&&&&&& 红细胞压积增高是脑梗死的重要因素。&
  C、&&&&&&&&&&&&&&&&&&&&&&&&&&&&&&&&&&&&& 缺氧将引起红细胞压积代偿性增高。&
  5、血沉& 即红细胞在血液中的沉降速率,它与血浆粘度、红细胞间的聚集性有关。&
  关于健康体检的几点建议:&
  第一点& 要正确的面对健康检查 ,“”是人生的第一财富,需要维护,没病≠健康,现在健康不等于永远健康,为此希望职工要积极参加健康体检。&
  第二点& 体检表内设定的检查项目,既有反映身体健康状况的基本项目,也包括一些针对严重疾病和常见疾病的特殊检查项目。有些检查对疾病的早期发现有特殊意义。不应随意放弃。 &
  第三点&& 体检中很多人已经检查出了高血脂、糖尿病、脂肪肝等疾病,但不加以重视,继续我行我素;也有很多人在看到体检结果异常后极其紧张,其实也不必要,因为单凭一次体检是不能确诊的,还需要综合其他检查结果及本人病史,才能最终得出结论。&
  第四点& 体检报告中提到的“复查”、“定期检查”等术语,一定要认真对待。 “复查”通常是某一项检查指标此次出现异常,可能与检查前饮食等因素有关,应在一周内进行第二次检查。 “定期复查”是指体检的结果已有结论,需要3个月、半年或一年检查一次,观察其变化,如在体检中发现胆囊息肉、肝(肾)囊肿等; “进一步检查”是指在体检中发现问题又不能确诊,这样就会建议你进一步检查,需到医院专科,主要是明确诊断。特殊异常结果在最短时间内通知,需要尽快就诊治疗,此时,千万不要耽误时间,应立即到医院就医。随诊即随时就诊。&
主办:国土资源部机关服务局
技术支持: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
Copyright&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备案序号:京ICP备号
建议使用IE9.0以上浏览器,分辨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体检哪家医院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