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例局部脓肿但有发热白细胞计数偏低升高远处淋巴结肿大等全身反应,请解释病 变发展过程以及局部和全身的关系

→ 淋巴肿大有酸痛感
淋巴肿大有酸痛感
男 | 27个月
悬赏1个健康币
健康咨询描述:
前,左脖子有肿胀发热,淋巴有酸困的感觉.附带左后肩膀酸痛,颈椎也有点不舒服.左胳膊感觉不舒服,有几下无名指还更着心脏跳动抽动.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之后3天内及时去医院检查,B超看到有淋巴结,边界清晰,回流正常,有个大的的2-3CM.血液检查正常,胸片检查有纹理增显,其它都正常.之后开了红霉素,服用后感觉效果一般(脖子淋巴酸痛时,感觉喝了阿莫西林效果挺好)15天后,左脖子淋巴感觉好点,有变小的感觉,但是还明显存在.此时,其它部位淋巴结依次出现,顺序为:左锁骨,右锁骨,两侧腹股沟,脚碗也有个.(腹股沟淋巴有时候有刺痛感,并带膝盖酸痛,本人从小腿不好,发凉,有时候膝盖就疼痛,感觉是关节炎一样)迄今为止:淋巴大小也无明显变化,就是感觉浑身不舒服,或者一部分来源心里压力.左脖子,腹股沟常有不舒服或刺困痛的感觉.想请教一下大夫们的意见,最近也准备做个穿刺和B超在检查一次,没办法,命,自己赶上了,面对吧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大夫有遇到过这样的病人吗,应该会是什么情况
第一次补充提问
口腔炎会影响锁骨淋巴肿大吗
发表于 10:17:04
autodeskcad2010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副主任医师
擅长: 甲状腺,乳腺,肝胆,胃肠等
帮助网友:5153称赞:291
&&&&&&病情分析:&&&&&&你这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需慎重检查一下,需做穿刺病理检查.定性.如正常,还需检查胃部情况.&&&&&&指导意见:&&&&&&选择较大的,手术切除,病理检查.或做穿刺取病理活检.
autodeskcad2010
穿刺检查是不是不一定准确,手术切除...我不太愿意做
autodeskcad2010
手术切除是不是最好做劲上的,腹股沟的不做
autodeskcad2010
胃部检查,是B超检查,还是需要做胃镜呢
15:19医生回答:
穿刺检查是不一定准确,因为不一定穿着正位,也可能穿到病理组织了,也可能穿到部分正常淋巴结.手术切除只做一个,最大的,最妨碍身体的.做胃镜检查,B超看不清.
帮助网友:1509称赞:159
&&&&&&淋巴结肿大一般代表感染,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往往代表全身性的感染,但也不是绝对.你有血常规的结果吗?应该了解一下白细胞计数,是升高还是降低.建议补充病史和常规检查结果.至于B超提示的淋巴结大小及其变化,个人认为不是很可靠,每家医院水平不一,B超个人主观性太大.淋巴结的穿刺活检可以考虑
姚艺爱心医生
帮助网友:56称赞:7
&&&&&&这个有可能是免疫应答产生的不适,可以适当用些消炎药 &&&&&&以上是对“淋巴肿大有酸痛感”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autodeskcad2010
免疫应答是什么意思呢
13:17医生回答:
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刺激所产生的以排除抗原为目的的生理过程.这个过程是免疫系统各部分生理功能的综合体现,包括了抗原递呈,淋巴细胞活化,免疫分子形成及免疫效应发生等一系列的生理反应.
&&&&&&有可能啊,但你可以打消炎针 &&&&&&以上是对“淋巴肿大有酸痛感”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qhc爱心医生
&&&&&&治疗方式&&&&&&一般来讲,淋巴结轻度肿大,单个或散在的几个,质软,无压痛,无粘连,无伴有其他症状,可暂时不必治疗,但必须密切观察其变化.如不增大或逐渐缩小,则可继续观察;如果增大或增多,必须找医生诊治.如果肿大的淋巴结较大,较多,尤其是成串,逐渐增大或迅速增大,与周围组织粘连,其他部位(如腋下)也有淋巴结肿大,伴有发热,贫血,消瘦等其他症状者,都应该立即到医院做相关检查(甚至淋巴结活检),以达到及时诊断和治疗.&&&&&&预防措施&&&&&&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2,保持良好的心态,稳定的情绪,拥有健康的饮食习惯,平时多吃水果蔬菜等,提高自我免疫力.&&&&&&3,必须在重油烟处工作的人,尽量保护好自己,比如戴上口罩,定时出去呼吸一些新鲜空气,每年起码做一次检查等.&&&&&&4,.远离烟雾,酒精,药物,辐射,农药,噪音,挥发性有害气体,有毒有害重金属等.&&&&&&
guo501爱心医生
&&&&&&体淋巴结约有600~700个,临床上一般只能检查身体各种表浅的淋巴结.健康人表浅淋巴结很小,直径不超过1厘米,质地柔软,表面光滑,不易触及,无压痛与毗邻组织粘连. &&&&&&表浅淋巴结呈组群分布,每一组群淋巴结接受一定部位的淋巴液.如耳,乳突区的淋巴结接受来自头皮的淋巴液;颌下淋巴结群接受口底,颊粘膜,齿龈等处淋巴液;颏下淋巴结群收颏下三角区内组织,唇和舌部的淋巴液.颈深部淋巴结收集鼻咽,喉,气管,甲状腺等处淋巴液;右锁骨上淋巴结接受气管,胸膜,肺等处淋巴液;左锁骨上淋巴结接受食道,胃肠等器官的淋巴液.躯干上部,乳腺,胸壁等是淋巴液回流入腋窝淋巴结;下肢,会阴部淋巴液回流入腹股沟淋巴结.当身体某部位发生炎症或癌肿时,微生物或癌细胞可沿淋巴管蔓延,到达该器官或该部的淋巴结,引起淋巴结肿大,压痛,因而对疾病诊断有重要意义 &&&&&&你所说的应该是颌下淋巴结炎,可以口服消炎药如头孢拉啶0.5 一天3-4次;克林霉素0.3 一天3次;氧氟沙星0.2一天2次中的任何一种,如果有发热或疼痛的厉害,可以加服解热镇痛药如芬必得 &&&&&&淋巴结肿大非常多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人群,可见于多种疾病,有良性,也有恶性,故重视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及时就诊,确诊,以免误,漏诊,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谈一谈淋巴结肿大的常见原因. &&&&&&慢性淋巴结炎 &&&&&&多数有明显的感染灶,且常为局限性淋巴结肿大,有疼痛及压痛,一般直径不超过2~3cm,抗炎治疗后会缩小.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尤其是长期存在而无变化的扁平淋巴结,多无重要意义.但无明显原因的颈部,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标志着全身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应予以重视,进一步检查确定. &&&&&&结核性淋巴结炎 &&&&&&有发热,多汗,乏力,血沉增快,多见于青壮年.常伴发肺结核,淋巴结质地不均匀,有的部分较轻(干酪样变),有的部分较硬(纤维化或钙化),且互相粘连,并和皮肤粘连,所以活动度差.这类患者结核菌素实验和血中结核抗体阳性. &&&&&&恶性淋巴瘤 &&&&&&也可见于任何年龄组,其淋巴结肿大常为无痛性,进行性肿大,可从黄豆大到枣大,中等硬度.一般与皮肤无粘连,在初,中期相互不融合,可活动.到了后期淋巴结可长到很大,也可融合成大块,直径达20cm以上,侵犯皮肤,破溃后经久不愈.此外,可侵犯纵隔,肝,脾及其它器官,包括肺,消化道,骨骼,皮肤,乳腺,神经系统等.确诊需活组织病理检查.临床上恶性淋巴瘤常易误诊,以表浅淋巴结肿大为首发表现者,有70%~80%在初诊时被确诊为淋巴结炎或淋巴结结核,以致延误治疗. &&&&&&巨大淋巴结增生 &&&&&&是一种易误诊的罕见病.常表现为原因不明的淋巴结肿大,主要侵犯胸腔,以纵隔最多,也可侵犯肺门及肺内.其它受侵部位有颈部,腹膜后,盆腔,腋窝以及软组织.常易误诊为胸腺瘤,浆细胞瘤,恶性淋巴瘤等.了解本病的病理及临床表现对早期诊断极为重要. &&&&&&假性淋巴瘤 &&&&&&常发于淋巴结外的部位,如眼眶,胃的假性淋巴瘤及消化道的淋巴性息肉,均可形成肿块.一般认为属反应性的增生,由炎症引起. &&&&&&淋巴结转移瘤 &&&&&&淋巴结常较硬,质地不均匀,可找到原发灶.很少为全身性淋巴结肿大. &&&&&&急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也常有淋巴结肿大,特别是儿童常见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临床上发病急,常伴有发热,出血,肝和脾肿大,胸骨压痛等,血液学和骨髓穿刺检查可以确诊鉴别. &&&&&&结节病 &&&&&&在我国较少见,常侵犯双侧肺门,呈放射状,伴有长期低热.全身淋巴结都可肿大,尤其是耳前后,颌下,气管旁.在临床上很难与恶性淋巴瘤鉴别.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多见与青壮年男性,为EB病毒所致,但病人常一般情况良好,可有发热及全身性淋巴结肿大,也可有脾脏轻度肿大.外周血中有异形淋巴细胞,嗜异凝集实验阳性可以确诊. &&&&&&血清病 为病人使用血清制品(破伤风抗毒素,狂犬疫苗等)后发生的一种疾病.少数患者以淋巴结肿大为最先出现的临床症状.但多为注射处及滑车上淋巴结首先肿大.根据注射史及发热,皮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可诊断. &&&&&&淋巴结肿大很常见,列举的以上10种疾病原因,希望能给大家以启示,及时就诊,确诊及鉴别,以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平时也许有过这样的体验:当脚长疖肿或受伤后发炎,腹股沟处也会觉得疼痛.仔细一摸,会在皮肤下触到一个或几个如蚕豆大小的“小疙瘩”,又硬又痛,那就是淋巴结.当细菌从受伤处进入你的血管内时,淋巴结这个“御敌哨兵”首先对细菌进行还击,以防止“敌人”深入.随着每一个淋巴细胞“吃掉”大量细菌后,它的“肚子”便越来越大,整个淋巴结会肿大疼痛.所以说,淋巴结是身体重要的免疫器官.淋巴结还是人体内的一个报警装置,淋巴结肿大可能是某种疾病的外在表现. &&&&&&细菌感染:如口腔,面部等处的急性炎症,常引起下颌淋巴结的肿大,肿大的淋巴结质地较软,活动度好,一般可随炎症的消失而逐渐恢复正常. &&&&&&病毒感染:麻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都可引起淋巴结肿大.有时淋巴结肿大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如风疹,常引起枕后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结核: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多见,有的会破溃,有的不破溃,在临床上有时与淋巴瘤难于鉴别.确诊方法是多次,多部位地做淋巴结穿刺,涂片和活体组织检查,并找出结核原发病灶. &&&&&&淋巴结转移癌:这种淋巴结很硬,无压痛,不活动,特别是胃癌,食道癌患者,可触摸到锁骨上的小淋巴结肿大.乳腺癌患者要经常触摸腋下淋巴结,以判断肿瘤是否转移. &&&&&&白血病:该病的淋巴结肿大是全身性的,但以颈部,腋下,腹股沟部最明显.除淋巴结肿大外,病人还有贫血,持续发热,血液,骨髓中会出现大量幼稚细胞等表现. &&&&&&淋巴瘤:淋巴结肿大以颈部多见.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的肿瘤,同时有一些淋巴结以外的病变,如扁桃体,鼻咽部,胃肠道,脾脏等处的损害. &&&&&&淋巴结的肿大还可出现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疾病.再如过敏反应性疾病及毒虫蜇伤等.所以,对淋巴结肿大不容忽视,特别是发现淋巴结持续肿大时更应及早请医生诊治. &&&&&&淋巴结肿大可分为疼痛性及无疼痛性两种.疼痛性肿大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时,感染处得到正确处理后即可消除.引起无痛性肿大的疾病往往较顽固且难以发现,危害较大.一般多见于结核菌感染,淋巴瘤,肿瘤转移至淋巴结,血液病(如白血病)等. &&&&&&淋巴结遍布全身,只有在比较表浅的特殊部位才可触及.如颌下,颈部,锁骨上窝,腋窝,腹股沟最易摸到.女性患乳腺癌时在乳房周围及腋窝可摸到肿大的淋巴结. &&&&&&正确的触摸方法是:将食指及中指并拢,在上述部位上下左右触摸,若感觉到皮下有圆的,椭圆的,或条索状,有鸡蛋大小甚至更大的淋巴结节时,应立即去正规的医院请医生诊断 &&&&&&淋巴系统是身体的自然防卫组织,可以抵抗感染和毒素的侵入,浅表的淋巴结群存在于颈部,腋窝,腹股沟,膝盖后面以及耳朵前后. &&&&&&孩子淋巴结肿大,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肿大的部位取决于感染的位置.喉和耳朵感染可能会引起颈部淋巴结肿大,头部感染会使耳朵后的淋巴结肿大;手或手臂感染会使腋窝下淋巴结肿大;脚和腿部感染会引起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孩子最常见的是颈部淋巴结肿大,母亲很容易注意到孩子的这一部位,带孩子让医生检查后才能放心. &&&&&&以大多数人来说,咽喉痛,感冒,牙齿发炎(脓肿),耳朵感染或昆虫叮咬都是引起淋巴结肿大的原因. &&&&&&不过假如淋巴结肿大出现在颈部前面正中间或是正好在锁骨上方,你就 &&&&&&必须考虑感染之外的原因,如肿瘤,囊肿或甲状腺功能紊乱. &&&&&&大多数母亲一看到孩子颈部淋巴性结肿大,首先想到的是肿瘤,这是自然反应,肿瘤的确也是引起孩子淋巴结肿大的一个原因,不过感染是更为多见的原因.对此,进行血和尿的化验,x线检查,皮试以及活体切片检查等,可以证实医生的疹断.
&&&&&&青霉素药物不过敏的话吃阿莫西林吧.&&&&&&或者罗红霉素 &&&&&& 0
疾病百科| 关节炎(别名:胯关节骨磨损有旋窝)
挂号科室:骨科
温馨提示:患者平时可以进行正确、适当的锻炼,居住的房屋最好向阳、通风、干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关节炎泛指发生在人体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炎性疾病,可分为数十种。我国的关节炎患者有1亿以上,且人数在不断增加。临床表现为关节的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及关节畸形,严重者导致关节残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好发人群:老年人群
常见症状:关节疼痛、关节肿大变形、活动受限
是否医保:--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推拿治疗、物理治疗
参考价格:29.9
参考价格:184.5
参考价格:98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祛风通络,活血散结。用于寒热错杂瘀血阻络所致的关...
参考价格:¥39.5
调经活血,补气安神,用于月经不调、产后发烧,心神...
参考价格:¥88
下载APP,免费快速问医生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病例讨论)
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病例讨论)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突起发热、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痛,极度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登革热在世界上的主要流行地区为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和加勒比海地区。在中国主要发生于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地区。登革热临床上分轻型、典型和重型。轻型和典型登革热预后良好,病死率为3/10000,重型登革热(特别是并发脑膜炎病例),病死率达90%以上,应高度重视。本病多发生于夏秋季,患者多数为青壮年。
1.发热:成人病例通常起病急骤,发热、头痛和眼球后痛,同时伴有背部、骨、肌肉及关节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等。部分病例发热于第3 ̄5日降至正常,1日后又再上升,称为双峰或马鞍热。
2.皮疹:早期有颜面潮红,结膜充血及浅表淋巴结肿大。于病程3 ̄6天出现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皮疹分布于全身,大部分不脱屑。
3.出血:约25 ̄50%病例有不同程度出血,如皮下出血点、牙龈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腹腔出血等。
4.重型登革热可在上述表现基础上突然加重,出现脑膜炎、中枢性呼吸衰竭和出血性休克等病危笃征象
1.在登革热流行区,夏秋季节,发病前有被蚊虫叮咬史。
2.症状上有高热、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痛。
3.体征上有皮疹、淋巴结肿大、出血点或出血现象。
4.白细胞减少或特异性IgM阳性。
1.抗病毒治疗。 2.对症支持治疗。 3.防治出血。
4.防治脑膜炎。 5.中医中药治疗。
1.一般登革热病例用药框限根据病情在A、B中选择;重型病例抢救用药或并发症者用药可超出ABC框限。
2.一般病例需要补液者,尽可能采用口服补液,非必要时不滥用静脉补液,因脑膜脑炎型病例往往发生于静脉补液过程当中,切记!
3.高热病例以物理降温为主,必要时可短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由于止痛退热药在G-6pD缺乏的患者中可能诱发溶血,应谨慎使用。
1.一般登革热病例检查框限以“A”为主;
2.登革热伴有并发病者检查框限须“A”+“B”;
3.重型登革热病检查框限须“A”、“B”或“C”。
1.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
2.好转:登革热症状体征消失,并发症病情稳定。
3.未愈:(待定)
1.在登革热流行区,发生大量高热病例时,应想到本病。
2.治疗本病应谨慎使用止痛退热药和静脉输液。
3.预防本病的关键是防止被蚊虫叮咬。
恙虫病又称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亦称东方立克次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其基本病变为全身性小血管炎、血管周围炎及网状内皮细胞增生。临床上以发热、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皮疹和肝脾肿大等为特征。本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在我国东南、西南地区的沿海岛屿发病率较高。鼠类是主要传染源,通过恙J叮咬而传播给人。发病季节多见于7-11月,一般以农民较多,凡在疫源地随意坐卧或接触带恙虫的农作物均可受染。
1.起病急,有畏寒或寒战、高热、全身酸痛、疲乏、食欲减退等急性感染症状。
2.颜面潮红、结膜充血、焦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皮疹、肝脾肿大等。
3.在病程的第2周,病情常会加重,可有表情淡漠、重听、谵妄甚至抽搐或昏迷,并可有脑膜刺激征或心肌炎症状,或有咳嗽、胸痛、气促等肺炎症状。
1.流行病学资料:起病前3周内有野外接触鼠类活动或恙虫孳生环境史。
2.临床表现:突起畏寒,持续高热,伴结膜充血、皮疹、淋巴结肿大尤其是局部淋巴结明显肿大压痛、肝脾肿大。体表皮肤有焦痂或溃疡是最有诊断价值的特异性体征。
3.实验室检查:血象白细胞正常或减少,分类左移,血小板可有减少。外斐氏反应血清效价OXK&=1:160阳性有重要参考价值。补体结合试验阳性、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双份血清效价4倍以上增长或单份血清效价达1:800,或于小白鼠腹腔内接种分离到恙虫病立克次体者均可确诊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进半流质,必要时可给予解热镇痛剂,重症患者或并发心肌炎、脑膜炎者,可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
2.病原治疗:氯霉素和四环素族对本病有特效。
1.对恙虫病的早期治疗先可口服氯霉素,如有耐药可改用强力霉素。
2.重症恙虫病可静脉用氯霉素,并加用地塞米松,如有耐药可改用红霉素或白霉素,亦可试用含氟奎喏酮类药物。
1.对临床表现较典型的恙虫病检查专案以“A”为主。
2.对临床表现不典型,尤其找不到焦痂这一特异体征者,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A”和“B”。
3.有神经系统并发症而且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难以鉴别时,检查专案可包括“A”、“B”和“C”。
治愈:临床症状消退,完成疗程,停药后无复发。无效:发热不退,症状无改善。
&猩红热。猩红热(scarlet
fever)为β溶血性链球菌A组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是突发高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充血性点状皮疹和退疹后明显的脱屑。少数病人可引起凡、肾、关节的损害。
β型溶血性链球菌直径0.6~1.0μm,呈链状排列。在血蝶上呈乙型溶血反应,故也称其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该菌革兰氏染色阳性,球形或卵圆形,无芽胞,无鞭毛,在有血或血清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β型溶血性链球菌按其细胞壁上所含多糖抗原的不同,又分为18个组,A组链球菌约有80多种血清型。任何一种血清型的A组菌,只要能产生足够的红疹毒素,都可以引起猩红热。M蛋白是链球菌有致病能力的重要因素,它可抵抗机体白细胞对它的吞噬作用。机体感染后可获得对M蛋白的特异性免疫力,且可保持数年,但只对同型菌株免疫。
A组链球菌大多可数可产生毒素和酶类,构成此菌的致病力。如红疹毒素(Erythrogenic
toxin),该毒素至少有三种不同的抗原性,可使易感者数次患猩红热。溶血素O和S能破坏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并能引起组织坏死。透明质酸酶,链激酶(溶纤维蛋白酶)可溶解组织间质的透明质酸,使细菌易于在组织中扩散。链激酶,使血液中纤维蛋白溶酶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溶酶,从而阻止血液凝固或可溶解已凝固的血块。链道酶又称脱氧核糖核酸酶,能溶解具有高度粘性的DNA。菸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酶,能分解相应的组织成分,从而破坏机体的某些防卫能力。
该菌体外抵抗力强,加热60℃30分钟即被杀死,在0.2~0.5%升汞或0.5%石炭酸溶液中15分钟即死亡。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正常人鼻咽部,皮肤可带菌。猩红热病人自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时期的传染性最强,脱皮时期的皮屑无传染性。
  (二)传播途径主要是空气飞沫传播。偶可通过污染的牛奶或其他食物传播。个别情况下,病菌可由皮肤伤口或产妇产道侵入,而引起“外科猩红热”或“产科猩红热”。
  (三)人群易感性人对猩红热普遍易感,感染后人体可产生2种免疫力。
  1.抗菌免疫力
A组链球菌感染后机体主要产生抗M蛋白的抗体,它能消除M蛋白抗原对机体吞噬功能的抵抗作用,但只具有型特异性。
  2.抗毒免疫力机体感染猩红热后可产生抗红疹毒素的抗体,但不同抗原性的红疹毒素间无交叉免疫。因而患一次猩红热后,若感染了另一种红疹毒素的A组链球菌仍可再发病。
  3.流行特征猩红热系温带疾病,热带、寒带少见。在我国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多见。
  [发病原理与病理变化]
  A组链球菌由咽峡部侵入,在咽部粘膜及局部淋巴组织不断增殖产生毒素和细胞外酶,造成对机体的感染性、中毒性和变态反应性病变。
  (一)感染性病变病原体通过M抗原粘附于咽部粘膜使局部产生炎性变化,使咽部和扁桃体红肿,表面被复炎性渗出物,可有溃疡形成。细菌可由局部经淋巴间隙进入附近组织,引起扁桃体周围脓肿、鼻旁窦炎、中耳炎、乳突炎、颈部淋巴结炎、蜂窝织炎等,少数重症患者细菌可侵入血流,出现败血症及迁徙性化脓病灶。
  (二)中毒性病变链球菌产生的红疹毒素自局部进入血循环后,引起发热、头痛、皮疹等全身中毒症状。皮肤充血、水肿的白细胞浸润,形成典型的猩红热样皮疹。最后表皮死亡脱落。粘膜充血,有时呈点状出血,形成粘膜内疹。肝、脾、淋巴结等有不同程度的单核细胞浸润、充血及脂肪变性。心肌混浊肿胀和变性,严重者有坏死。肾脏呈间质性炎症。偶见中枢神经系统有营养不良变化。
  (三)变态反应性病变部分患者在病期第2~3周时出现心、肾、滑膜组织等处的非化脓性炎症。心脏受累可出现心肌炎、心包炎和心内膜炎,其发生机理可能是链球菌的酶使心脏释放自身抗原,导致自身免疫。多发性关节炎可能由链球菌的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引起。肾小球肾炎的发生可能为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引起。
  [临床表现]
  潜伏期2~5天,也可少至1日,多至7日。
  (一)前驱期 大多骤起畏寒、发热,重者体温可升到39~40℃,伴头痛、咽痛、食欲减退,全身不适,恶心呕吐。婴儿可有谵妄和惊厥。咽红肿,扁桃体上可见点状或片状分泌物。软腭充血水肿,并可有米粒大的红色斑疹或出血点,即粘膜内疹,一般先于皮疹而出现。
  (二)出疹期 皮疹为猩红热最重要的症候之一。多数自起病第1~2天出现。偶有迟至第5天出疹。从耳后,颈底及上胸部开始,1日内即蔓延及胸、背、上肢,最后及于下肢,少数需经数天才蔓延及全身。典型的皮疹为在全身皮肤充血发红的基础上散布着针帽大小,密集而均匀的点状充血性红疹,手压全部消退,去压后复现。偶呈“鸡皮样”丘疹,中毒重者可有出血疹,患者常感瘙痒。在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肘窝、腹股沟部可见皮疹密集呈线状,称为“帕氏线”。面部充血潮红,可有少量点疹,口鼻周围相形之下显得苍白,称“口周苍白圈”。病初起时,舌被白苔,乳头红肿,突出于白苔之上,以舌尖及边缘处为显著,称为“草莓舌”。2~3天后白苔开始脱落,舌面光滑呈肉红色,并可有浅表破裂,乳头仍突起,称“杨莓舌”。
  皮疹一般在48小时内达到高峰,2~4天可完全消失。重症者可持续5~7天甚至更久。颌下及颈部淋巴结可肿大,有压痛,一般为非化脓性。此期体温消退,中毒症状消失,皮疹隐退。
  (三)恢复期退疹后一周内开始脱皮,脱皮部位的先后顺序与出疹的顺序一致。躯干多为糠状脱皮,手掌足底皮厚处多见大片膜状脱皮,甲端皲裂样脱皮是典型表现。脱皮持续2~4周,严重者可有暂时性脱发。
  白细胞计数增加,多数达10~20&109/L,中性粒细胞增加达80%以上,核左移,胞浆中可见中毒颗粒及窦勒氏(Dohle)小体,嗜酸粒细胞初期不见,恢复期增多。
  临床表现差别较大,一般分为以下4个类型:
  (一)普通型在流行期间95%以上的病人属于此型。临床表现如上所述。有咽峡炎和典型的皮疹及一般中毒症状,颌下淋巴结肿大,病程1周左右。
  (二)脓毒型咽部红肿,渗出脓液,甚至发生溃疡,细菌扩散到附近组织,形成化脓性中耳炎、鼻旁窦炎、乳突炎、颈部淋巴结明显肿大。少数患者皮疹为出血或紫癜。还可引起败血症。
  (三)中毒型临床表现主要为毒血症。高热、剧吐、头痛、出血性皮疹,甚至神志不清,可有中毒性心肌炎及周围循环衰竭。重型病例只见咽部轻微充血,与严重的全身症状不相称。此型病死率高,目前很少见。
  (四)外科型及产科型病原菌由创口或产道侵入,局部先出现皮疹,由此延及全身,但无咽炎、全身症状大多较轻。
  [并发症]
  (一)化脓性并发症可由本病病原菌或其他细菌直接侵袭附近组织器官所引起。常见的如中耳炎、乳突炎、鼻旁窦炎、颈部软组织炎、蜂窝织炎、肺炎等。由于早期应用抗菌疗法,此类并发症已少见。
  (二)中毒性并发症由细菌各种生物因子引起,多见于第1周。如中毒性心肌炎、心包炎等。病变多为一过性,且预后良好。
  (三)变态反应性并发症一般见于恢复期,可出现风湿性关节炎、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包炎及急性肾小球肾炎。并发急性肾炎时一般病性轻,多能自愈,很少转为慢性。
  [诊断]
  (一)接触史有与猩红热或咽峡炎病人接触史者,有助于诊断。
  (二)临床表现骤起发热、咽峡炎、典型的皮疹、口周苍白、杨莓舌、帕氏线、恢复期脱皮等,为猩红热的特点。
  (三)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数增高达10~20&109/L,嗜中性粒细胞占80%以上。红疹毒素试验早期为阳性。咽试子、脓液培养可获得A组链球菌。
  [鉴别诊断]
  (一)麻疹病初有明显的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第3~4病日出疹,疹型与猩红热不同,皮疹之间有正常皮肤,面部发疹。颊内粘膜斑及白细胞计数减少为重要区别。
  (二)内疹起病第一天即出皮疹。开始呈麻疹样后融合成片,类似猩红热,但无弥漫性皮肤潮红。退疹时无脱屑。耳后及枕下淋巴结常肿大。风疹病毒特异抗体效价上升等有助诊断。
  (三)药疹有用致疹药物史。皮疹有时呈多样化表现,分布不均匀,出疹顺序由躯干到四肢。全身症状轻,与皮疹的严重程不相称。本病无咽峡炎、杨莓舌、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
  (四)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有些金黄色葡萄球菌亦能产生红疹毒素,可以引起猩红热样的皮疹。鉴别主要靠细菌培养。本病进展快,预后差,应提高警惕。
  (五)川崎病(又名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本病好发于4岁以下乳幼儿,病理特征为血管炎。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烧起病,热程约1~2周;眼结膜充血,舌似猩红热之草莓,口腔粘膜充血;淋巴结肿大(颈、颌下、腹股沟),不化脓,不粘连;手指及指(趾)末端对称性水肿;皮疹呈多形性,主要见于躯干部,表现猩红热样,不痒或轻度瘙痒,红疹消退后有糠状或膜状脱屑。该病往往伴有心血管病变,消化道病变,泌尿系病变等。化验室检查示白细胞总数、嗜中性细胞增高、有时血小板增加,血沉增快。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是由EB病毒(EBV)所致的急性自限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喉炎,淋巴结肿大,外周血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并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感染后体内出现抗EBV抗体。
  [病原学]
  EBV属疱疹病毒群。1964年由Epstein、Barr等从非洲恶性淋巴瘤的细胞培养中首先发现。病毒呈球形,直径约180nm,衣壳表面附有脂蛋白包膜,核心为双股DNA。
  本病毒对生长要求极为特殊,故病毒分离较困难。但在培养的淋巴细中用免疫荧光或电镜法可检出本病毒。EBV有嗜B细胞特性并可作为其致裂原,使B淋巴细胞转为淋巴母细胞。
  EBV有五种抗原成分,即病毒衣壳抗原(VcA)、膜抗原(MA)、早期抗原(EA)、补体结合抗原(可溶性抗原S)和核抗原(EBNA)。各种抗原均能产生相应的抗体。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带毒者及病人为本病的传染源。健康人群中带毒率约为15%。
  (二)传播途径
80%以上患者鼻咽部有EB病毒存在,恢复后15~20%可长期咽部带病毒。经口鼻密切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也可经飞沫及输血传播。
  (三)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但儿童及青少年患者更多见。6岁以下幼儿患本病时大多表现为隐性或轻型发病。15岁以上感染则多呈典型发病。病后可获持久免疫,第二次发病不常见。
  [发病原理与病理变化]
  本病的发病原理尚未完全阐明。病毒进入口腔后可能先在咽部淋巴组织内增殖,后侵入血液导致病毒血症,继之累及淋巴系统和各组织器官。由于B淋巴细胞表面具有EBV受体,故极易受累。B淋巴细胞感染后增生活跃,其抗原性发生改变,后者可引起T淋巴细胞防御反应,形成细胞毒性效应细胞直接破坏受染的B细胞。这种细胞免疫反应是本病病程呈自限性的重要因素。B细胞受破坏后释放自身抗原,激发自身抗体的产生,从而引起一系列并发症。
  本病的主要病理特征是淋巴网状组织的良性增生。肝脏有各种单核细胞浸润,枯否氏细胞增生及局灶性坏死。脾肿大,脾窦及脾髓内充满变形淋巴细胞。质脆、易出血,甚至破裂。淋巴结肿大,不形成脓肿,以副皮质区(T淋巴细胞)增生显著。全身其它脏器如心肌、肾、肾上腺、肺、皮肤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均可有充血、水肿和淋巴细胞浸润。
  [临床表现]
  潜伏期5~15天,一般为9~11天。起病急缓不一。约40%患者有前驱症状,历时4~5天,如乏力、头痛、纳差、恶心、稀便、畏寒等,本病的症状虽多样化,但大多数可出现较典型的症状。
  (一)发热 高低不一,多在38~40℃之间。热型不定。热程自数日至数周,甚至数月。可伴有寒战和多汗。中毒症状多不严重。
  (二)淋巴结肿大 见于70%的患者。以颈淋巴结肿大最为常见,腋下及腹股沟部次之。直径1~4cm,质地中等硬,分散,无明显压痛,不化脓、双侧不对称等为其特点。消退需数周至数月。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引起腹痛及压痛。
  (三)咽痛虽仅有半数患者主诉咽痛,但大多数病例可见咽部充血,少数患者咽部有溃疡及伪膜形成,可见出血点。齿龈也可肿胀或有溃疡。喉和气管的水肿和阻塞少见。
  (四)肝脾肿大仅10%患者出现肝肿大,肝功能异常者则可达2/3。少数患者可出现黄疸,但转为慢性和出现肝功能衰竭少见。50%以上患者有轻度脾肿大,偶可发生脾破裂。检查时应轻按以防脾破裂。
  (五)皮疹约10%左右的病例在病程1~2周出现多形性皮疹,为淡红色斑丘疹,亦可有麻疹样、猩红热样、荨麻疹样皮疹,多见于躯干部,一周内隐退,无脱屑。
  (六)神经系统症状 见于少数严重的病例。可表现为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及周围神经根炎等。90%以上可恢复。
  其它尚有肺炎(5%)、心肌炎、肾炎、眼结膜充血等。
  病程多为1~3周,少数可迁延数月。偶有复发,复发时病程短,病情轻。本病预后良好,病死率仅为1~2%,多系严重并发症所致。
  [并发症]
  (一)呼吸系统 约30%患者可并发咽部细菌感染。5%左右患者可出现间质性肺炎。
  (二)泌尿系统并发症 部分患者可出现水肿、蛋白尿、尿中管型及血尿素氮增高等类似肾炎的变化,病变多为可逆性。
  (三)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并发心肌炎者约占6%,心电图示T波倒置、低平及P—R间期延长。
  (四)神经系统并发症可出现脑膜炎、脑膜脑炎、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约为1%。
  其它并发症有脾破裂、溶血性贫血、胃肠道出血、腮腺肿大等。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流行病学资料应注意当地流行状况,是否曾赴流行地区出差旅游。周围有无类似患者,以便协助诊断。
  (二)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咽痛、颈部及其它部位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多形性皮疹,但本病临床表现变异较大,散发病例易误诊,尤其在无实验室检查条件的情况下,诊断困难较大。
  (三)实验室检查
 1.血象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增多,最高可达30~50&109/L。单个核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异型淋巴细胞)可达60%以上,其中异型淋巴细胞可在10%以上。
  2.嗜异性凝集试验(heterophil agglutination
test)是一标准的诊断性试验,其原理为患者血清中常含有属于IgM的嗜异性抗体可与绵羊或马红细胞凝集。该试验在病程早期即呈阳性,约为40%,第二、三周阳性率分别可达60%及80%以上,恢复期迅速下降。正常人、血清病患者、淋巴网状细胞瘤、单核细胞白血病及结核病等患者,血清中也可出现嗜异性抗体,可用豚鼠肾和牛红细胞吸收试验加以鉴别(表1),一般认为经豚鼠肾吸收后的滴定效价在1:64以上者具有诊断意义。
3.EBV抗体检测 抗EBV有对VCA、EA、EBNA的抗体及补体结合抗体、中和抗体等。其中以抗-VCAIgM、和IgG较为常用,前者出现早、消失快、灵敏性与特异性高,有早期诊断价值,后者出现时间早,滴度较高且可持续终身,宜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4.EBV的检测较为困难,且在健康人及其他疾病患者中亦可检出病毒,故很少用于临床诊断。
  本病应与以咽峡炎表现为主的链球菌感染、疱疹性咽峡炎、风湿热等,以发热、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的结核病、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网状细胞瘤等,以黄疸、肝功异常为特征的病毒性肝炎及化验改变较类似的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血清病等进行鉴别。此外本病还需与心肌炎、风疹、病毒性脑炎等相鉴别。
引起发热皮疹淋巴结大的病很多:
一、感染性
1、病毒感染:EB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风疹病毒感染、麻疹等
2、细菌感染:败血症(金葡菌)、伤寒、登革热、猩红热等
3、螺旋体和立克次体病:梅毒、恙虫病等
二、非感染性
SLE、川崎病、类风湿(全身型)等
登革热图片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细胞计数wbc偏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