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70到80回题目有涉及到医学吗

话说乳腺癌 扯上说《红楼》,-从“永远的林黛玉”香消玉殒说开_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528贴子:
话说乳腺癌 扯上说《红楼》,-从“永远的林黛玉”香消玉殒说开收藏
谨以此文献给那些不幸的乳腺癌患者,祈盼她们早日康复。乳腺癌之治疗,首选手术为其必须;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又尤为重要;而配合中医治疗更是不可或缺。须做到:一要及时,二要坚持。之所以要谈到,皆因一位旷代的《红楼梦》影星,因患乳腺癌而过早地逝去。其病因病机,尤其是与《红楼梦》有关的前因后果,均涉及到了一些重大的医学问题。患者及其周围亲近的人,由于认识上的混乱和有悖于常理的行为做法,又直接导致了此一悲剧事件的发生。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但愿此种悲剧莫再重演!还有借机诋毁中医之胡言乱语,亦当予以辩驳。  ——题记   缘 起  笔者自幼喜欢读。记得第一次看到此书是在上小学六年级时,那时我的语文杜老师在空闲时间,手里常捧着一本书看得津津有味。笔者有些好奇,便瞅空偷偷看了一下书名叫《红楼梦》。那时笔者年龄还小,又是第一次见到此书,当然对书中的内容浑然不知,只是觉得书名有点神秘。上了初中后,从学校图书舘里可以借书,笔者所借的第一本书就是《红楼梦》。初次读《红楼梦》,当然只能是毫无目的地瞎看,囫囵吞枣,连个“红火热闹”也没感觉到,甚至连的身世也没能搞清楚。又过了些年,笔者又陆续读了《红楼梦八十回校本》和。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对《红楼梦》的理解也自然更要深刻一些。再说“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在看过几遍后,对其内容总算半通不通地有所了解,也理出了一些头绪。尤其对书中的更感兴趣,有的章节还能背诵几句。于是,林黛玉等主要人物形象,在笔者的心目中,也自然逐渐鲜明起来。以后,笔者又陆续浏览了一些《红楼梦》研究者的论著,又进一步加深了对《红楼梦》内容的理解。其时,“,病如西子胜三分”的林黛玉形象,在笔者的心目中业已形成并定型下来。八七版上演后,不用说笔者要细看一遍。饰演的林黛玉,有血有肉、惟妙惟肖,无论形像、气质、言谈举止、一颦一笑,都很像笔者读了《红楼梦》后,留下深刻印像的林黛玉。  但是,有一种美,常常又是残缺的,总是要给人留下遗憾。前些年听人传闻,患了癌症,无多时日病逝。对此,笔者有些纳闷:是真的吗?患的是什么癌症?治疗情况如何?总之有很多疑问。因为笔者是个中医,对岐黄之道略懂一些,也常不自量力,以中医药治疗癌症,深信其疗效不容低估,尤其是对女性之、乳腺癌等疗效更好。患者若能早期手术及适度化疗,同时坚持配合中医药治疗,治愈的希望也是很大的。陈晓旭如果患的是此类癌症,以其身价和条件,即使病情很重,也总要竭尽全力医治,与病魔较量几个回合,弄出点动静,怎么能悄无声息地香消玉殒了呢?  2011年8月底的一天晚上,也是纯属偶然,笔者看了电视节目“·永远的”。初步了解到陈患的是乳腺癌以及患病后的一些情况。对其放弃手术治疗而剃度出家之举,笔者在大为震惊之余,又感触良深!  因为笔者虽然医名不大,医术平平,但偶尔也要涉足此类险恶之症的治疗。笔者从不上网,为将其情况了解得更准确一些,特意上网查看,却意外地看到了一些让人吃惊的话。如:“是中医害死了×××”“中医是完全没有疗效的,可是中医到处宣传自己厉害,明显误导消费者,应该坚决取缔中医”“中医害人主要害在夸大疗效……”等等。  对于如此全盘否定中医的说法,笔者总觉得有写点东西的必要。   还有一点,也是从网上看到的,就是“学会了固执的个性,即使患病也不愿接受治疗,最终不幸去世”,是“小性子误了病情”等很多说法。笔者认为,陈晓旭是不是“小性子”,是否真学了林黛玉“固执”的个性,以及不愿接受治疗是不是因为“固执的个性”,是不是在耍“小性子”,均另当别论;但她与中“多愁多病”之林黛玉,却是一样的红颜薄命。“陈晓旭·永远的林黛玉”已成世人共识。其次,如果再牵强一些,可以联想到《红楼梦》中的另一个人物——妙玉,其“自幼多病……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陈晓旭之所以很早就开始研究佛经,在患病后又皈依佛门,在其潜意识中是否早已受其影响,似乎也有可能。于是,笔者拐弯抹角扯上了《红楼梦》。
1楼 23:33&|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于的香消玉殒,世人的评论,大概都是一派惋惜缅怀之情,笔者当然也有同感;但陈晓旭毕竟是因乳腺癌而离去,故笔者作为医生,欲要打破“陈腐旧套”,从医学的角度再议论几句。凡此种种,皆为写作本文的缘起。  对于网上赫然所见之“是中医害死了×××”“中医是完全没有疗效的……应该坚决取缔中医。”等说法,笔者认为虽无需在意,但还是要略陈管见:我们可以指责评论某个医生,但不可以一概而论,诋毁包括《内经》在内的所有中医经典著作和理论,诋毁包括、等名垂千古的中医药祖师在内的整个中医,此其一。其二,癌症之复杂难治是不言而喻的,中医对此险恶之症的疗效当然也是有限的,而个别医者因为中医功底差,以致疗效不佳,又只是医生本身的水平问题。因此而诋毁整个中医没有疗效,岂不是胡说八道!  关于“是中医害死了×××”之说法,笔者虽不愿直接针对其议论什么,但对个中是非曲直,将于后文论述。还有“中医害人主要害在夸大疗效,误导消费者”等语,也是有失允当。这些乍看很是吓人的话,其实也不会有多少人去在意。而那些有一定水平的、以中医药济世救人的医生,更没有多余的时间去理会,因为他们底气十足,对中医药的疗效深信不疑,公道自在人心,管你说短道长!但应该指出的是,想要误导患者的,正是那些中伤中医的恶言者。你怀疑、甚至否定中医的疗效,可以理解;但以这种方式向整个中医发难,就欠妥当了。就算“中医害人”,又如何能害得几千年?可见是真的就一定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你说中医“夸大疗效”,可笔者认为中医治疗有时能“起死回生”,可就夸得更大了——是耶?非耶?举例来说吧,当乳腺癌做了手术后,有很多病例在一年或几年后,复发转移而终为不治,几乎是必然的;但如果在术后能够不失时机地配合中医药治疗,在颇大程度上能够防止复发转移而一直存活下来。能够有这样的疗效,岂不是能起死回生?总之,中医的疗效,压根儿就用不着去夸大,因为本来就是实实在在的。  不是荒唐言,论医非儿戏。中医亦科学,济世祛顽疾!  生死“”  二百多年来,的形像一直以文字的形式,“隐身”于小说中;而读过《红楼梦》者,林黛玉的形像又会浮现在读者的各种;还有逐步发展起来的《红学》,亦即二百余年来,由于代有的学者,他们极尽索隐、探幽、释疑、解难、求证等能事,对《红楼梦》进行了各个方面的探索和解读,使这一奇书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他们对《红楼梦》中的一些人物形象见仁见智,褒贬不一,但对于才情过人的林黛玉,如同人们的普遍心理,众多的研究者也大抵都是给以高度的肯定与深切的同情;尤其是上个世纪以来,由于影视技术手段的不断成熟和应用,乃至八七版电视剧《红楼梦》面世,使世人对《红楼梦》又有了一个全新的感觉和更为直观的认识,“隐身”的林黛玉亦展现在世人面前。  剧中的饰演者,将林黛玉这个既才情横溢,又令人同情的奇女子,演得再真实不过了,以致使人们普遍地认为陈晓旭就是林黛玉的化身,尤其是到了二十年后的2007年,当陈晓旭魂归离恨天后,似乎更进一步地证实了人们的这种看法。盖棺而定,陈晓旭成功地饰演了林黛玉,而她的永远离去,又使其“林黛玉”形像成为经典和绝版!真是在冥冥之中,林黛玉是还完泪后,饮恨而死,而陈晓旭饰演了一回林黛玉后,却在正当大好年华之时抱憾而亡,二者的红颜薄命,又何其相似乃尔!真是生死“林黛玉”,“绝世而独立”!“陈晓旭.永远的林黛玉”也就成为永恒。所有这一切,难道不都是“注定”的吗?“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在中林黛玉哭吟葬花诗一段,让人不忍卒读;而陈晓旭饰演的此段,也是如泣如诉,催人泪下,好像让人穿越时空亲临其境,亲眼看到了林黛玉葬花的真实情景。所以,由于似乎一样的红颜薄命,以致让人在想像中将二者真个溶为一体,陈晓旭就是林黛玉了。
2楼 23:33&|
  但是,小说中的与现实中的的处境,毕竟又是在两个完全不同的时代。林黛玉的红颜薄命是由她所处的那个时代造成的,且最终又被那个时代所吞噬。可陈晓旭就不同了,她患了癌症,与其说也是红颜薄命,毋宁说是一种不幸。尤其是在患了如此的险恶之症后,不进行积极的治疗,而是剃度出家念佛诵经,实在又是自己在与自己过不去,后来“”的不幸结局,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了。对此,笔者才疏学浅,当然演绎不了类似“悲金悼玉”的故事,但就陈晓旭患乳腺癌疏于治疗,终致惨痛结局之悲剧,还是意欲不揣浅陋,谈点自己的看法。然而这毕竟是个比较复杂的话题,若是就事论事,实在很难说得清楚。于是,笔者又是打破“陈腐旧套”,欲以近些年来经治过的十余个乳腺癌病例,一并凑来讨论。再说,让事实来说话,又似乎更具说服力。总之,试图通过活生生又血淋淋的事实比较,庶可使本病之治疗,能够有更好的治疗对策,同时加强患者战胜恶性肿瘤的信心与决心。  笔者如同中的刘姥姥,是“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个”中医郎中。不敢说通晓,但对许多疑难病证的治疗,还是略有心得,而且多有治验。在笔者经治过的癌症病例中,患乳腺癌症者也不算少,仅在退休后的几年中,能够数得上的,也有十余例之多,而且大都疗效满意。如果说,笔者只能是听闻,最多也仅能通过影视资料,能够一睹其芳姿的,称得上是曾经活跃在大都市,轰轰烈烈干了一番事业  的“京华一钗”;那么,经笔者治疗过的十余例乳腺癌患者,则都是“荆钗布裙”般的乡间妇女,她们有老有少,老者有的七八十岁,年轻的三四十岁,她们大都能直面癌魔,坚持治疗,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行文至此,希望诸君千万莫要误会,以为笔者俗不可耐,是在效仿“金陵十二钗”的故事。如是那样,岂不是要亵渎了!事实上,笔者压根儿就没有那样的水平!当然,也不是要把一些毫不相干的乳腺癌患者,无缘无故地拉在一起瞎凑热闹,而是想要通过例举对比,试图阐述关于乳腺癌的一些治疗问题,也算是笔者的一番良苦用心。笔者不敢侈谈济世救人,对于深奥的医学道理,也不敢轻言能够读懂。所以,说到阐述乳腺癌的治疗问题,其实也是在说大话,充其量不过是就事论事,谈点关于乳腺癌治疗方面所存在问题的一些个人看法及不成熟的治疗经验,仅此而已!  治疗乳腺癌,笔者认为最佳方案为手术结合适当的放化疗,与此同时更要配合中医治疗,而且愈早愈好。配合中医治疗,不仅有利于手术后身体的恢复,还可以对抗、消除放化疗的副作用,尤其能在很大程度上防止肿瘤的复发转移。中医治疗肿瘤的疗效,是肯定的,而且早为临床所证实。  笔者从网上还间接地看到当年《新晚报》的一段话:“她()只信中医,不肯做手术,其实这个病也不是什么治不了的病,可是她太固执了……要是早点儿劝她动手术,她没准儿还能多活几年,也可能完全好了呢……”这段话说的没错,也看得出来陈晓旭相信中医、看过中医,也吃过中药,可最终还是没能将病治好。笔者认为只凭此点判定中医没有疗效,是有失偏颇的,是不客观的。因为恶性肿瘤毕竟是难(不)治之症,以中医治疗,医者即是高手,欲将其完全拿下,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且需要病者好好地配合、长久地坚持、不间断地吃药。若是只挂个中医治疗的虚名,三日打鱼,两日晒网,其疗效从何而来?陈晓旭相信中医并没有错,煎服中药治疗也是可取的,其之铸成大错,在于拒绝做手术。若是及时做了手术,确实能多活几年,甚至可以完全治好。需要强调的是,手术及化疗后,务必要配合中医治疗,而且要坚持相当长时间,否则,肿瘤的复发在所难免。笔者也有这方面的经验与体会,后文将结合具体病例详述。  姑妄言之,恶性肿瘤不只是生理病理意义上的一个病,同时它也涉及到了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诸多方面,对病者的影响和伤害是极其广泛和严重的。因此,就此点而言,笔者觉得关于乳腺癌的治疗问题,还是有必要从头说起并详加剖析和讨论。
3楼 23:33&|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是个“多愁多病身”者,她当然未曾患过肿瘤之类的病;但她究竟患有何病,我们无法证实。用她自己的话说是“从会吃饭时便吃药……经过多少名医,总未见效”;她的病“一生也不能好”;“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曾服用人参养荣丸等。总之,二百多年来,众多的《红楼梦》研究者,均未能明确其病。但其“身体面貌弱不胜衣……为不足之证”,也就是说,体质极其虚弱是明摆着的。另外,从林黛玉的一些行为表现推测,尤其是自小失去母亲,及长又父亲亡故,寄人篱下,“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使之长期以来备受心理压力方面的折磨,以致多愁善感,心事很重,其患类似“郁症”之类的病症,还是很有可能的。  再说林黛玉的饰演者陈晓旭,人们说其与林黛玉除容貌、气质等极其相似外,性格行为方面也很类似。如林被薛取代而与宝玉不能成亲以致焚稿断痴情,其心理上所受打击之大是不言而喻的,以致最终造成魂归离恨天的悲剧结局。陈晓旭因患了癌症所受的打击更大,其之所以不进行积极治疗而等待死亡,显然也是心理状态方面出现了危机。林黛玉万念俱灰,最后焚稿断痴情;陈晓旭看破红尘而剃度出家,二者在心灵深处,似乎也有非常类似的地方。总之,她们的死亡似乎有某种因果关系。因为后者曾全身心地饰演过前者,潜移默化也好,心灵感应也好,或者干脆说是“灵魂扑入窍”也罢,总而言之,她们都是一样的红颜薄命:前者饮恨而死,后者抱憾而亡!还有,陈在手头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有人以60万元买其一张照片而不为所动,尤其是患病后拒绝手术及化疗,而要不被“破坏”“求完美”,也与林黛玉“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的清高与孤傲,如出一辙。凡此种种,与其说是陈晓旭在饰演林黛玉,不如说是人们穿越时空隧道,看到了真正的林黛玉,或者干脆说是林黛玉又一次下凡来到人间。可见陈患病后,出乎人们意料的所有举动,都不是偶然的,而似乎都是有某种渊源的。  陈晓旭在患病后,不选择手术及放化疗,据说是不堪手术对完美形体的伤害和破坏。这种想法是多么的片面、幼稚和危险!试问,整个生命都岌岌可危,还谈何完美?再说,手术无非摘除掉一只**,难道就不完美了吗?断臂的维纳斯当作何解释?你能说其不完美吗?残奥会上那些拼搏的运动健儿,尽管他们有这样或那样的残疾,你能说他们不美吗?近代法国的大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其实,残缺也是一种美,是一种近乎有悲壮色彩的凄美,有时甚至会更美!只是我们没有发现罢了。在笔者经治过的乳腺癌病例中,她们有的也很年轻,虽然切除掉一只**,但人们并不觉得她们有什么不美,有什么被破坏之感,相反那种与病魔作斗争的顽强精神,倒是很让人感动!  陈晓旭不愿接受手术和化疗,倒是选择了剃度出家而遁入空门,但是病魔仍然紧追不放!想要“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能办得到吗?念几声阿弥陀佛,有什么用?至于“学习佛经,以求心中的平静”,也只能是一厢情愿。因为当病魔恶狠狠地向你大举进攻时,你招架还来不及呢,还谈何心中平静?  陈晓旭当然不简单,她所饰演的林黛玉形像,没有谁能够超越。她投身商海,一路过关斩将,堪称商海精英;她所创造的业绩,令人瞩目。但遗憾的是她在患了乳腺癌后,没能积极地与病魔作斗争而是任其肆虐,以致英年早逝。这种极其不幸的结局,诚令人惋惜!对于陈晓旭患病后放弃治疗之举,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应该再议论什么,因为医学研究表明,作为恶性肿瘤的癌症,可引起患者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患者常常要面临心理适应和社会角色的再调整,以致承受很多来自心理、生理和社会等方面的压力。患者常有抑郁、恐惧、失望、悲痛等心理反应,从而会直接影响到他的生存质量。  所谓生存质量,是指患者在躯体、心理、社会功能等各个方面的主观感觉和满意程度。由此可见,陈晓旭患乳腺癌后,她的生存质量已低到极点,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明星、企业家、董事长,而首先是一个重病患者。既是重病患者,她已不能、也没有能力管理自己、主导自己,她应该由其亲人监护,她的一切,尤其是治疗疾病,应该由其丈夫、父兄姐妹以及亲朋好友为之主张。至于具体治疗,她身在大都市,那里医院林立、专家云集,医疗条件无需考虑;只要积极地配合治疗,别说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就是完全治愈,希望也是很大的。这么好的医疗条件,如此不错的预期效果,其周围又有那么多的明白人,为什么不去作出抉择而坐以待毙?
4楼 23:33&|
  陈晓旭是一个何等聪明的女人,她对自己所患的病应该有个清醒的认识。按照常理来说,本来应该抢在第一时间去医院找医生治疗,除此别无选择。然而在关键时刻,她却放弃了正规的、科学的治疗,而要莫名其妙地剃度出家。如此极端反常的行为举动,显然是心理方面出了问题。“假如说动手术、做化疗能治好,或者说不用这个就死亡,那我就选择死亡了。”陈晓旭如此对待疾病,并且作出如此违背常理的选择,其极端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已是很清楚了,但令人费解的是陈的亲人及其同事好友,都私毫没有意识到其不正常的心理问题。如陈父说:“我理解她的意思就是不想把人破坏”。陈父好糊涂啊!动手术、做化疗都是为了治病,怎么能理解成“把人破坏”?对自己女儿这种极其不正常的念头和危险的想法,直至一错再错的行为举动,怎么能作如此解释!还有她的友人、同事们说:“以我们对她的了解,她一定是这样去选择,她是个求完美的人。”“充满了一种美好。”……  是的,在影视片《红楼梦》中,“袭人”等是很了解“黛玉心病”的,但回到现实生活中就不尽然了,他们明知陈患的是要命的癌症,但却忽略了陈由于身患癌症,其心理上所受到的重大打击,从而所造成的不正常甚至是畸形的心理状态问题,以致错误地认为陈拒绝手术是在“求完美”。再说,放弃治疗就是等待死亡,还有什么完美可求?另外,前以述及之网上所见,有人认为陈晓旭是“小性子误了病情”,不接受手术等治疗,是性格固执使然,甚至有人认为其固执的性格是“跟林黛玉学的”。然笔者认为其受林黛玉影响没错,但林黛玉的性格不一定“固执”,陈晓旭也不是“小性子”,更不是小性子误了病情。其拒绝手术也不完全是固执,而是另有原因。我们可以设想,如果她性格固执得如此不近人情,她也演不好林黛玉。再说,一个心理状态正常的人,即使性格固执,也绝对不会在如此性命攸关的大事上还要固执;拒绝手术选择死亡,也绝非使“小性子”那么简单。如前所述,患了如此重症,患者要面临心理适应和社会角色的再调整。陈晓旭此时的心境正是这样。由于缺乏应有的心理疏导,心态未能调整好,她在心理上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尚处于极度的矛盾之中,以致要拒绝手术等治疗而选择死亡。很显然,这是病者心理状态极端不正常的反应,是极其危险的一个信号。  中医学认为乳腺癌多为情致病,如《外证医案汇编》云:“治乳症不出一气字,若治乳从一气字着笔,无论虚实新久,温凉攻补,各方之中,挟理气疏络之品,使其乳通。”这段话主要是讲中医治疗,但也说明疏导患者的思想情绪,也是很重要的。可见当时陈最需要的是去看心理医生,以期通过心理疏导等各种手段,使其从不健康的心理阴影中走出,进而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遗憾的是陈的当然监护人、主病人没有这样做,其骨肉至亲也没有想过这些,而是片面地认为其“性格固执”,是“小性子”;以至于听之任之,以宝贵的生命为代价,任凭一个重症患者之极端反常的想法所为,最终香消玉殒,“魂归离恨天”!  也是从网上看到,其夫“要是早点儿劝她动手术,她没准儿还能多活几年,也可能完全好了呢……”这一悲剧事件的发生,我们本不应该责怪其夫什么,因为其必有苦衷。问题在于作为当然的监护人和主病者,从一开始就应该毫不犹豫地促其住医院治病,而不应该顺从其剃度出家的不正常举动,尤其不可思议的是将治病一事撇在一边,他本人也六根清净地遁入空门而溜之大吉!退一步说,即使是为了远离尘世的喧嚣,以求得清静而剃度出家,也不应该拒绝治病,因为出家的僧尼患了病后也要到医院治疗吃药。再说,有一些僧人本身就是中医高手,那些“善男信女”还要顶礼膜拜地求其治病呢。由此可见,出家与治病并不矛盾,问题在于他们完全忽视了癌症治疗的棘手与预后不良的严重性。请恕笔者直言,其夫虽然可能不是医生,但用《红楼梦》中凤姐说过的一句话:“孩儿们这么大了,‘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对于恶性肿瘤此等险恶之症,他不可能没有一点常识,而作为当然的监护人和主病者,怎么能不考虑手术等必要的治疗呢?还有那位曾给陈晓旭剃度的佛家师父,此位神仙大概根本弄不懂癌症为何方妖孽。他给人剃度,其实是将病魔放虎归山,使其躲过了医生刀子、剪子、药物的围攻与追杀,随着病者的遁入空门而溜之大吉!然后马上又回过头来肆无忌惮地将一个生命吞噬掉。看来病魔是不会听到几声阿弥陀佛就能以慈悲为怀而放下屠刀的!  总之,夺去陈晓旭生命的是病魔癌症,但与监护不力、没有采取断然的治疗措施以及众人的撺掇、瞎凑热闹不无关系。悲夫!  在陈晓旭永远离去四年后,笔者通过电视屏幕,间接地看到了那年关于她的追悼会及安葬仪式的现场实况。将她“葬花”般地安葬,既心系《红楼》又寓意深刻。著名作家、红学家冯其庸先生的悼念诗篇,既感人深切又意蕴深远。八七版电视剧《红楼梦》的编剧之一周岭先生莅临悼念。众多的当年《红楼》演职同伴及《红楼》影迷,对她的缅怀、感念、惋惜、赞许之情更是溢于言表。凡此种种,均是对这位给世人留下了太多美丽与遗憾的女性的最好写照。有感于斯,笔者亦即兴诌成咏叹调几句云: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绛珠仙草落陈家。陈家女儿初长成,适逢开拍《红楼梦》。  举国遴选演员际,天下才女会京华。群芳竞技花争妍,夺魁出演潇湘仙。  八七《红楼》才上演,称道赞誉声不断。丝丝入扣情真切,谁人与比谁超越?  “陈晓旭即林黛玉”,竞不能辨谁是谁!曹公有知当颔首:“正是某之林黛玉。”  莫道声名才轰动,欲再施展已不能!止步影坛真无奈,只身商海再创业。  才情过人不张扬,清高孤傲人钦敬。曾咏春风度柳絮,大地天空任飘飞。  春光无限情未了,花样年华灾星到。自古红颜多薄命,癌魔光顾更可哀!  有病早医本常理,皈依佛门欲何为?可怜名花遭狂风,遗恨千古说妙真:  伤心一曲“葬花吟”,人皆掩面不忍闻。二月长春才剃度,魂断深圳五月中!  安得返魂香一缕,再离幻境别太虚,绛珠若然重转世,再续前缘说《红楼》!  “京华一钗”陈晓旭的离去,给世人留下了永远的伤痛!但曲终人不散,“荆钗布裙”般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情况,亦当有所交代。两相比较,庶可互相印证;再说,用事实来说话,又似乎更能说明问题。
5楼 23:33&|
贴吧贡献榜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内&&容:使用签名档&&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涉及到的诗歌与其作者_百度知道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涉及到的诗歌与其作者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只疑残粉涂金砌,晴彩辉煌映画栏,试看晴空护玉盘。这章涉及到的另外一首诗是王维的《塞上》。  翡翠楼边悬玉镜。  淡淡梅花香欲染,恍若轻霜抹玉栏,黛玉出的题目,清光皎皎影团团:月
月挂中天夜色寒,丝丝柳带露初干,珍珠帘外挂冰盘,香菱做了以下两首诗(诗的题目是我自加的),香菱以此诗请教黛玉的。  良宵何用烧银烛。月色
非银非水映窗寒。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第四十八章主要写的是香菱学做诗,余容犹可隔帘看,向黛玉学诗。  梦醒西楼人迹绝
其他类似问题
红楼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红楼梦的现实意义
何谓文学?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不同人看来会有不同的答案。而在我看来,文学是滋养灵魂东西,是精神层面的,换而言之是务虚的。那么跟它相对的一个词是什么?务实。所以说喜欢文学的人,在社会上看来,觉得你是务虚的,你是清高的,你是与社会格格不入的。我们会常常听到说谁谁太“虚”了,其实“虚”字前边省略了一个“务”字。这个“务”是个动词,“做,探究,学习,实践”就是“务”。“务实”跟“务虚”不一样。像我们社会上许多人都很务实。那务实是干什么的?有实效的。务虚呢?准确的说跟“实”相对,对我们来说一个是物质层面的,一个是精神层面的。我们注重精神层面的人已经走到了前一步,我们应该比他们自豪。因为人往往是在务实的基础之上才去务虚。大家知道,凡是哲学的,精神的,灵魂的,它都是一个上升的建筑,属于意识形态的东西。我们通常说“什么决定意识?”,是“物质决定意识”。只有在满足了这种基本的物质需求之后,我们才能务虚,可是我们提前了一步。现在很多人还在仅仅的务实,我们是已经脱离了务实的阶层,去寻找务虚的东西,灵魂的东西,精神层面的东西。
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为了名,为了利,去积极的追求,这样的人很多。换而言之,将来为了房子,为了车子,为了票子,拼命地去奋斗,生活里面全部都是务实,自己也觉得没有意义。这就是说,在务实达到某种程度之后,务虚就成了最重要的东西了。而
《红楼梦》是非常务虚的,我们看宝玉做的那些事儿,那都虚到了极致;黛玉葬花,今天还有几个人去葬花,没有吧?换而言之,我们看见秋天来了,内心也会生出一种伤感,这种伤感肯定会有的。因为春天来的时候生机勃勃,万物繁茂;秋风一吹,马上就落叶遍地,确实有点儿伤感,但是,我们也不至于到黛玉那种地步,是不是?原因在于同学们整天忙着学习,生活,课余时间还想报个什么班;参加个什么活动,这些务实的东西我都忙不过来,我哪有时间去务虚呀?所以说,现在得出了一个结论“大家读《红楼梦》是越读越没劲,而且还有人认为写给谁看呀?”
但是,一部经典,从乾隆年间问世到现在,两百多年,一代又一代的人去探讨,去传承,为她倾倒,为她着迷。这又是为什么呢?答案就是每个人都从中读出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说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那从这个角度来说,《红楼梦》也不全是务虚的,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从这个层面来说,我们得到了收获,也是务实,只不过,我们得到的不是物质层面上的东西,而是心灵的需求,精神上的食粮。
我们在现在这个物质又丰腴的社会下,我们不能不谈谈《红楼梦》的现实意义。其实说到《红楼梦》的时效性,功利性,那就是对《红楼梦》的亵渎,我们想是不是。从物质层面,你想拿《红楼梦》赚多少多少钱,带来什么名和利,那肯定是对《红楼梦》的亵渎。在这儿,对于《红楼梦》的现实意义,我归纳了几个方面,大家一起来探讨,磋商。
看尽社会百态,感知人情冷暖
整个一部《红楼梦》就是一个小社会,贾府虽说是一个家族,但是它囊括了社会上的三六九等。涉及了从上到皇宫,下至刘姥姥这样的贫困家庭,甚至还有里面的丫头们,做饭的婆子们,为了琐屑的事在争斗,甚至还有像倪二这样的街坊都加入进来,他们利用这个舞台,把人生百态一一的都上映起来了。所以我们先从这一方面,去感知“社会百态,人情冷暖”。
我们先说贾府和他们亲戚之间的亲疏远近,从他们的关系,我们就能感知社会的百态。
先看贾母和四大家族的关系。贾家和四大家族的关系大家想一想,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排名都很有趣,大家感觉到了没有?贾家是最显赫的,为什么?因为皇宫里面有个女儿呀,而且贾家还是世袭的“一等公”,有荣国公、宁国公,一等的爵位,又有个女儿在皇宫,那是何等的显赫。把贾家排在第一位是当之无愧的,也是当仁不让的。接着是谁呢?王家,那贾母在贾府中是老祖宗,为啥不把她的娘家排在第二位呢?不知道我们想了没有,贾母的娘家只剩下史湘云的叔叔,她的父亲都没怎没提。史湘云的叔叔是个侯,那他的侯是比不上王家的。王熙凤的叔父王子腾是做节度使,后来又升为九省都检点。那可是炙手可热的人物,手中握着实权。而王夫人在这个家族的地位还是非常显赫的,自己女儿在皇宫里,夫家又有现实的权力在这,而且王夫人在贾家还是管家的太太。我们知道,开篇的是王熙凤管家,书中说:原来是王夫人管家,姑妈身体不好,才让王熙凤帮着料理,后来才逐渐让王熙凤来管。这说明王夫人在贾家是当家的太太。所以把王家放在了第二位。第三家是史家。而为什么把薛家放在了最后呢,因为薛家没有真正的权利,他是一个商人,有钱罢了。我们说富贵富贵,富还不算什么,贵才是放在最前面的。拿今天的来说,有些商人也很有钱,但是他们没地位,我们给他一句,“不过是个暴发户罢了”,或者说他们坐不到相应的位置上去。离贵还有很远的距离。
所以从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排名里面,同学们应该能感知到“社会的百态”。同样,“人情的冷暖”也包含在里边。再一个,贾家和亲戚之间的关系,就是林黛玉的林家为什么不在四大家族里面?林家,贾母就这一个女儿——贾敏,贾赦、贾政的亲妹妹。为什么不把林家放在四大家族里呢?原因就是贾敏后来死了,你这个人都没了,而且林家还比较单薄,等到林如海去世之后,林家已经没有了现实的权力,已经远离了人家的这个利益集团的中心。贾母跟林黛玉之间只剩下的亲情,所以说,血缘有时候也要靠利益维持才会更加稳固。因而没有把林家放在放在四大家族里面。至于说邢夫人的娘家说过没有,根本就不值一提,为什么?既不富,又不贵。都不一样了。
另外还有贾家和他们本家的关系,在那个家族中是不是还有穷亲戚,王熙凤的话“皇帝老儿还有三门子穷亲戚呢”,像贾蔷、贾芸,贾瑞、贾代儒这些人,那都格外的疏远了。为什么?穷,没势力。从这个远近布局里边,也体现了“社会的百态,人情的冷暖”。而“人情的冷暖”更近了说,那体现的更加明显。
我们先说婆媳关系,贾母和两个儿媳的关系。邢夫人,王夫人。明显的亲谁王夫人,是不是,这里边固然有邢夫人不招人待见的地方,但是也不能说王夫人娘家的势力在这儿起了很大的作用。对于今天女孩子,在这我想说一句“媳妇儿在夫家的地位,一看娘家的势力,二看自己的才能,二者缺一不可”。现在是不是这样,你自己能干是一回事,关键还要看夫家的势力,有的自己虽然不能干,但夫家有势力,媳妇儿在娘家依然受宠,为什么,公主下嫁呀!婆家供着,而邢夫人她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自然这个婆媳关系上不如王夫人。同时还有媳妇儿上,婆媳关系还有邢夫人、王夫人和熙凤的关系,邢夫人是王熙凤真正的婆婆,王夫人是她的婶婶,是姑妈没错,但到贾家来就是喊婶婶了,但王熙凤明显的跟王夫人亲,而与邢夫人相对疏远。凡事总是先考虑王夫人,为邢夫人考虑的就少。固然有邢夫人不讨人喜欢,但重要的还是一个“势”的关系,王夫人在贾家的“势”很重。另外还有媳妇儿之间的关系,刚才王夫人、邢夫人她们妯娌两个在公婆那儿待遇就不一样。同样的,李纨、尤氏、王熙凤她们三个也绝对不一样。王熙凤是吃尽了尖碗儿,得完了好处,而李纨是一个被怜悯的对象,你看贾母可怜她们孤儿寡母的,所以说每件事李纨都参与了,但是李纨从来不出头,李纨的娘家也是一个小官儿,没有什么势力,丈夫又去世了,孤儿寡母的,她就趁着这孤儿寡母惹人怜爱,就把孩子教的好好的,之后得到更多的好处。而尤氏就不同了,尤氏在这妯娌三个之间呢,尤氏也是一个非常贤惠的人,但是她是后娶的,她不是贾蓉的亲生母亲,是继母,而且自己又管不住丈夫,自己也没有什么才能,一味的善良。在贾家也没有地位。妯娌三个最有地位的是谁呀?很明显是王熙凤,你不能不说一是她自己能干,二是她娘家的背景,这个“势”非常强大。按说李纨她是长媳,我们知道在古代,非常重视这个长幼的顺序,王夫人又当着家,儿子去世了,长媳在呀,为什么不让李纨来当家呢,而让邢夫人的媳妇儿熙凤来当这个家呀,这里边不能不说是人家姑侄两个有共同的背景,人家两个更好交流。不知道同学们发现没有,这里面李纨是最成功的,每个场合都有李纨,她都帮着张罗,不用自己掏钱,最后自己还落下不少,在贾家败了之后,也只有李纨最后全身而退,自己的儿子又考上了进士。这里边就属李纨修的佛最正。在那个纷繁的大世界里边,能做到这样的人的却是高明的。
小姐级别的,贾家四春,就不用说了。显赫的永远是元春,在贾家永远是受尊重的,永远被家里边的姊妹所称道,是姊妹们学习的楷模。父母呢,也把她捧得很高,这里边有她自己的才能在里边,也有她自己所在的那个位置。然后,是能干的贾探春,贾探春是庶出的,在那个时代,妻妾生的是不一样的,娶妻是要嫡出的,不要庶出的。妻妾是不一样的。我在这里明确一点:古代也是一夫一妻制,妻只能有一个,妾可以有很多,一妻几妾都可以。而且妾前面再加一个“侍”字。说白了,就是一个伺候人的,就是一个大丫头。那探春出身怎么低微,但是探春凭借自己的才华,自己的性格,在贾府中混的比较好,上至贾母,下至当家奶奶、管家太太,都对探春非常的尊重、佩服,包括一些丫头、婆子对探春都不敢小瞧。在抄检大观园时,王善保家的掀了一下儿衣服,被探春扇了一巴掌,王善保家的,那可是邢夫人的配房,在贾府那是非常有势的,就哪都扇了她。这就是她个人能干,地位不一样。但懦弱的迎春就不一样了,懦弱的迎春也是庶出的,在家里边,奶妈欺负她,她的丫头司棋,私通外边,跟她的表哥私递这些男女的信物,她的奶妈聚赌,也是被人指着脸骂,迎春这种懦弱的性格在家里边也得不到人的喜欢。至于说那个最小的,非常冷漠的惜春,在家里边,大家更是没把她当回事,她除了会画画儿以外,一是因为年龄小,二是有些事她好像是看淡了,出了世俗之外。那同学们想一想这四个姑娘是不是以四种不同的待遇,四种不同的命运展现在外面眼前。是不是也是“社会百态”的一种体现,同时也体现了“人情的冷暖”。
客人级别的,按宝玉来说,一个是姑表亲,一个是姨表亲。两个如花似玉的大姑娘,薛宝钗、林黛玉,她们两个的待遇也不一样。林黛玉初到贾府的时候,从侧门进来的。来了以后,很多人,尤其是贾母,看的特别重,跟宝玉一样,同住在贾母的暖阁里。来的时候,看着她长的漂亮,老祖宗又喜欢,都是宠爱的很。这样长了几年,薛宝钗到来了,薛宝钗到来了之后,收到了隆重的欢迎,但是那不是欢迎她的,是为了欢迎她的母亲,薛姨妈的。因为薛姨妈是王夫人的妹妹,还是背后家族的势力在这。后来宝钗后因她的为人,使得宝钗的地位日隆,黛玉的地位日衰。还有一个是史湘云,她来了跟别人的待遇又不一样,为什么?她是贾母的人,她想来住了就住一段,让贾母派人去接她。她在贾家是非常自由的,因为贾母在这个家族中的地位是没有人能比得上的。还有两个客人,两个漂亮的姑娘,薛宝琴、邢岫烟。她俩的待遇一样不一样。薛宝琴因为长得漂亮,也有才华,所以说薛宝琴的地位非常高。很快受到了贾母的喜爱,贾府上上下下对薛宝琴都格外的照顾,这里边不能不说是因为薛姨妈的关系,所以说呢,从这儿,我就能感受到“人情的冷暖”。可是邢岫烟不一样,邢岫烟来到贾府是因为自己的父亲不争干,吃姐姐碗边的饭,姑娘来了,那穿的大家也都知道,非常寒酸,大冷的天,非常寒酸,投靠姑妈来了,姑妈自然也没好脸儿,所以邢岫烟在这过的确实有种寄人篱下的感觉。但是你看,同是客人,同是女儿,待遇完全不一样。
至于丫鬟们不用说了吧,你看平儿,最大的丫鬟平儿、鸳鸯、袭人、晴雯,这些大丫鬟们,她比那些半个主子都有地位,像赵姨娘、周姨娘在家里有地位没有?没有。她们连这些大丫鬟都不如。另外还有那些粗使的丫头,她们更没有有地位。这些丫头也分着三六九等。所以说,媳妇儿之间的,妯娌之间的,小姐之间的,客人之间的,丫鬟之间的,都分了三六九等。那么社会百态,人情冷暖自然都在这儿上映了。一一的都在这儿展现了。我们读了《红楼梦》这一点儿谁都能感觉到。刘姥姥来,是干什么的。刘姥姥可是个很精明很精明的农村老太太,可以说用“世事洞明”来形容,她难道不知道自己第一次进贾府是来干什么的?就是来打秋风的。打秋风这个词儿说的太好听的,用我们的话说就是顺人家点儿东西。刘姥姥第一次进贾府并没有受到什么热情的待遇,见到王熙凤只不过是为了摆出管家奶奶这种气派,才给了她二十两银子,并不是多看重她。第二次来就不一样了,第二次来确实是刘姥姥真心诚意的来感谢的,没想到感谢的时侯遇见好事——贾母高兴了。结果又是赠布匹,又是赠衣物等等,这里边同学们想吧,难道她们是真的喜欢刘姥姥?有没有呢,有点儿,因为她们听到了在这高墙之内听不到的奇闻趣事,使她们觉得耳目一新,这是一个;另外一点,因为贾母喜欢,所以说所有人都跟着一窝蜂儿的上。这个人情冷暖自然都分出高下了。这是我觉得《红楼梦》对我们今天来说最大最大的现实意义。
针对这种情况,大家对生活中的各种疑问还有没有了?所以说,什么疑问也不要有了。你不要说你妈妈偏心眼,偏你弟弟,偏你姐姐,只要有两个孩子,父母也是势利的,这话说得刻薄,但是没办法,只要有两个孩子,父母一定偏心眼儿。你爷爷不可能对你爸爸,对你姑姑一碗水端平,不可能。有时候人对于孩子们是本能的疼爱,但很多时候,他活在这个社会,活在当下,他不得不势利。你比如说,你姑姑家,比如说你有好几个姑姑或叔叔,或者说有一个特有钱,有一个对你爷爷奶奶贡献很大,那你爷爷奶奶见了人家的小孩儿就是不一样,这你不要埋怨同学们,这是人性——humannature,人之所以成为人的本性,你不要说怎么回事,他们也这么势利,贾家四春,都是贾家的姑娘,待遇一样不一样。那现实生活中,你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比如说你妈妈就是疼你弟弟或妹妹,不喜欢你,那么你应该学贾探春,只有一条路,自己去争。这个“争”呢,是把自己锻炼的更有能力,你去争这个。人的本性里边都有趋利避害,比如说你弟弟或你妹妹在你爸爸妈妈面前乖得很,你自己叛逆的不行,还又懒又馋,要是你的孩子你也不喜欢,所以说不要说父母势利,这是人的本性。想到这儿,你是不是就释然了呢?你肯定会释然了,你不会在为那个事儿去斤斤计较,不会的。这就是它的现实意义。你比如说,贾赦跟贾政,都是贾母的儿子,一母同胞的两兄弟,为什么不喜欢贾赦而喜欢贾政呢?难道说是父母偏心眼儿,母亲不疼爱贾赦,疼爱呀。那么大岁数的一个老儿子了,崴了脚,肿的老高,贾母马上派人去看看,母亲比他岁数还大,心里依然牵挂着自己的儿子,所以不能说不疼爱贾赦,但是在跟贾政比较之后就有分别了,为什么?贾赦不争干呀。我们看到,贾赦袭着一等的爵位,但是我们在书中几乎看不到他去怎么上班,倒是贾政天天去上班,先做京官儿,后来又放外任。贾政到处去为公事操心,而贾赦呢,吃喝玩乐,那么大岁数了,还要鸳鸯。你说,怎么让母亲喜欢他。咱们想想也不合理。所以说人心向的都是正的,你说你做的那些不入眼的事儿,即使是父母也会厌烦,不过现在独生子女了,父母亲没办法,只能疼爱你一个,如果他有选择的话,他肯定也会有偏有向,遇到这种情况,你得释然。为什么?社会的百态就是这样。你对父母的贡献大,父母自然就偏心些,你从你爷爷这一辈就能看出来,他们这一辈独生子女是百不挑一,这就是“人情的冷暖”,这很正常。但是你会说,老师,我们倡导的不一直都是父母都是无私的,一视同仁的,手心手背都是肉。手心手背都是肉,不错,但是手心我们用的就是多,手背用的就是少,信不信。里边你碰个口儿,你呵护的多仔细,上药呀,包扎呀。而外边刮了一层皮儿,你管他不管,不管,为什么?不碍事儿。虽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但毕竟还是分了手心和手背。同理,我们可以推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老师也一样,他只要是人,他都逃不过humannature,人的本性这个问题。只要是长得漂亮,说话干脆利落的,做事又有非常勤奋的,老师自然都喜欢。那难道他们都没缺点?有。不过他的缺点少一些,你的缺点突出一些罢了。所以说老师喜欢他们也是必然的。你们从小学中学一直走过来,尤其是小学中学最明显,是不是?老师偏心眼儿这个问题,老师也是父母呀,你说这么多人,学校又向他要成绩,那老师他这会儿也是势利的。你打个颠倒就明白了,这就是社会的百态,世态的炎凉。就是说不公平处处存在,公平只是人类追求的一个理想,可能无限趋近,但永远达不到。这是第一个现实意义:看尽社会百态,感知人情冷暖。
第二、对女性的尊重
这是《红楼梦》给我们最大的现实意义。曹雪芹提倡尊重女性的这样一种观念,这是曹雪芹了不起的地方。因为二百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存在歧视女性的方面,中国这样,就是号称平等自由的美国也是这样,所以说曹雪芹提出的这个梦想依然是我们现在所追求的。现在医学院的女孩儿是越来越多了,但前几年可不是这样,为什么?因为父母的脑瓜不开窍,重男轻女的现象还有,男孩儿读大学,女孩儿他都不让你上到高中,顶多上个中专,上个护校,将来有晚饭吃,再说也确实供不起。而现在,女孩儿多的原因,一是独生子女多了,男孩女孩他都让你往上考,另一方面,父母也确实有钱了,供得起了。父母为了孩子将来有一个好的生活,都让你上学,而结果呢,女孩儿只有两条路,父母还保守,为什么呢?医生和教师这两个职业最稳妥,所以医学院和师范类的女孩儿最多。因为他们不想让你读一些不靠谱的专业,在他们看来不靠谱的像管理呀、销售呀、金融呀这些,其实在稳妥里面也包含了父母的重男轻女,他觉得那些职业你不可能发挥比男孩儿更优秀的创造力。所以说叫女孩读医学师范,当来当老师,当医生是最稳妥的。这是这样。但是,在女孩毕业之后,女孩儿在和男孩儿在同等条件下去竞争同一个岗位是往往人家是要男孩儿,不要女孩。这里边一方面有社会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女性自己的不自重。上学上到二三十,最后让人家单位来买单,你既然站到了职场上,你就必须遵守职场的法则。而现在的女孩儿都有娇惯的毛病,自己娇惯自己,二十多岁的女孩儿还在发嗲,我看着都后背发凉。当然这是时代的无奈。男尊女卑依然存在,什么时候,女性能像《红楼梦》中那样受到像宝玉对待女孩子们那样的尊重,那才是一个理想的社会。这时第二个,提倡对女性的尊重,关键还是女性自己的自尊、自立、自强。
三:《红楼梦》里的人际交往
很多同学最困惑的就是人际交往,我觉得你们现在的想法都觉得人人都很虚伪,社会怎么这么黑,为什么?出去受骗一次,不幸被小偷摸了一次,钱包摸走了,东西丢掉了;或者宿舍里边,谁谁使了个小伎俩,让你吃了一次亏。你会觉得怎么回事啊,人心怎么这么险恶啊,社会上的各种问题都来了。这就涉及到了一个人际交往的问题。人际交往现在很重要,将来走进社会、生活,依然要重视人际交往。说到这儿,同学们都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1年曾经提出了一个“四L”原则。第一:Learning
to get together,学会共处,下一个是:Learning
to be,学会做人,第三个,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最后一个才是:Learning
to know,学会求知。向全世界的年轻朋友提出的一个“四L”原则,Learning
to get together放在了No.1,放在了第一位。就是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而我们现在社会上一直倡导的是学会求知,而把前三个放在了后面,而国际的标准却是放在最后,而把学会共处放在了第一位。所以我们来说一下学会共处。学会共处与学会做人是密不可分的,你学会跟别人共处了,那么学会做人也就立起来了。
在《红楼梦》里最会做人的是谁呢?宝钗是的,李纨也是的,但是这里边最会做人的是“金陵十二钗”中死的最早的那位——秦可卿,秦可卿是《红楼梦》里最漂亮的,而书中对秦可卿的描述,说她“似钗又似黛”但是她没有黛玉的病体,又多了宝钗的风姿婀娜,我们知道宝钗比较丰满,她的身材不是那么的婀娜多姿,而秦可卿集中了她们的优点,又摒弃了她俩的缺点,那真是美到极致了,可以说是“金陵十二钗”中最漂亮的一个。而秦可卿又最会处事,在她死了以后,同学们肯定会知道,《红楼梦》书里面说“贾母说她是极稳妥地,说话、做事各个方面都非常的周到。”她死的时候,“老一辈,想他素日孝顺;平一辈儿想她和睦相处;年轻一辈想她素日慈爱,而家中的仆人想她素日的惜老怜贫。”对这些仆人们,老的,贫的,贱的,她都看的非常好,结果呢,“使莫不号啕痛哭”。能得到这样赞美的人,是不多的。其中包括下边的丫头,婆子们。所以说,秦可卿处事非常的得体。这是一个。
然后就是薛宝钗,薛宝钗我们很多同学不喜欢她,觉得她太虚伪。那到底是不是虚伪呢?是,这跟她的出身有关。她出身在什么家庭?商人家庭,“商人重利轻离别”,商人,她在做事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一个“利”字,利字当头,她为了获得利益,一定要一团和气。我们今天的商人很难说,不要用我们今天的来比,我们很多时候比时,很多事要拿49年之前的事来说。为啥呢?我们这个新兴的国家里面有很多意识形态的东西,是为了政治服务的,摒弃了作为人的本性,所以说,不能那这个标准,更不能那当下做标准。我们用30年的时间走完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100年的时间,30年的时间积蓄起了资本主义100年积蓄的财富,突然富起来的人们,不知道如何处理自己的精神生活。就是说我们的经济向前赶,而灵魂却丢在了后面。所以今天很多企业家也好,商人也好,很多的事情他不按正常的牌理出牌,而是变态的,所以我们看电视,都是一些尔虞我诈,而真正的国际规则不是那样的,我们扭曲掉了,现在在恢复,这是我说大家不要那这一段来比,这一段历史没有可比性,准确的来说它不算个东西,拿它来比,非常没有价值。薛宝钗呢?由于是重利,商人家庭是最重利的,但她为了得到利,却走向了一个反面,非常的轻视物质利益。她在物质上非常大方,记得吧,薛蟠,收债经商回来,带来的几箱子的扇子,南方的这些玩意儿,她挨个地送,记得吧,连袭人这些丫鬟都送到了,就连赵姨娘平日里让人讨厌的人她也送了,同学们想一想,在物质方面,她自己是不在意的;另外薛宝钗还非常的简朴,那坠子,首饰一类的,她很少戴,衣服穿着也非常的素,她的屋里也非常的素雅,包括贾母和刘姥姥游园是到她屋里是说“这屋里太素雅了,竟不像个姑娘的房间,那同学们可想而知。一般姑娘的房间,那都是花枝招展,拜一些陈设呀,一些花的用具呀,都是很正常的,但是薛宝钗没有,她是非常朴素的,而且又轻财,有了东西就分出去。结果呢,她得到了什么——一片和气。她在哪办事都灵,从上到下都说她的好话。在贾母那儿,她更会讨好,其实讨好里边也包含了人情世故。你比如说,在薛宝钗过生日的时候,大家请了戏,吃饭的时候,点菜,她点的都是那些烂的,煮的很烂的食物,是贾母喜欢吃的,点戏时点了什么——孙猴子、鲁智深,这些热闹的戏文,其实年轻人跟老年人喜欢的不一样,吃饭也不一样,可是薛宝钗就是会讨贾母的喜欢。可是同学们不想一想,那怎么不好,在这个家里边,一个受人尊敬的长者在这儿,尊重她有什么不好;这是一点,另外,薛宝钗光挑这些就有点过了,她太压抑自己了。所以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我们做事,吃饭的时候,或是家里有老人的时候,我们适当的顾及一下老人的感受,有什么不好呢?偏偏现在的年轻人喜欢那些非常狂的音乐,给老人弄得都没地方去。他一人向隅,咱们都乐了?一人向隅而泣的时候,老人不高兴,闷闷不乐的时候,我们高兴地起来?肯定不会。这就是说薛宝钗在这一块儿,她非常善于做事和做人,她把这个事做的非常到,但是同学们不喜欢她是觉得她太过了。这就用到了我们中庸上的方法;“不可不,不可太”我们今天的年轻人是不能太自我,而薛宝钗呢,不能不顾及自己。
薛宝钗大方,大度,这个大度是很难做到的,不要说薛宝钗当时也就是十六岁的样子,这么大一个人,她内心的大度我们很多地方都能看出来,宽容,忍让。比如说黛玉耍小性时,宝钗计较不计较?不计较。有时候是装作没看见,扭过脸去了,其实心里明明白白的,但是,她能够用这种宽容的方式来对待,这是一个。另外,大家都知道,薛蟠,这么一个爱惹事的人,但对于她妹妹,是非常好,非常尊重的,薛宝钗呢,也的确让她哥哥觉得值得尊重。对于她哥哥的很多事,她都能包容,劝的时候也是温文尔雅的劝,非常温和的说上几句,那要是他后来娶得夏金桂,肯定是一顿臭骂,根本不会像他妹妹那样,和颜悦色的劝。另外,薛宝钗的嫂子,那么的飞扬跋扈,不讲理,宝钗呢?忍气吞声,也就忍了,包括宝玉发疯,宝钗在那种情况下,她仍然嫁给了宝玉,这样一种宽容,这样一种忍让,大度,也是我们今天很多年轻人值得学习的地方。如何做人,如何做事,他说你处处跟人有矛盾,你个性很鲜明,一个人跟你有矛盾,两个人跟你有矛盾,可能是别人的原因,如果是三个人,四个人都跟你有矛盾。同学们,那是不是该考虑考虑是不是我们自己的原因了。而薛宝钗能做到这些,在贾家这样的受人爱戴,不能不说这跟她做人做事十分不开的,固然她的漂亮,她的美貌,她的才能,甚至她妈妈的背景,都是一个原因,但是她个人确实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非常强。史湘云在这,同学们知道,史湘云在家里,她婶婶对她不好,不待见她,往往来的时候还把活儿带来,而薛宝钗帮她做活儿不说,有一次,螃蟹宴,她不能老是吃别人的,她得还席呀,还席呢自己有没有多少钱,宝钗就说,还用什么钱,哥哥带来了几篓子螃蟹,拿出来,不都有了。同学们想一想,这既是宝钗的大方,又是宝钗会做事,这东西放在哪也没多大用处,不如拿出来,给别人解决一点问题,为什么不好?所以说史湘云说了:很多人有毛病,我指出来一个人,你能挑出她的不是来,我就服你。说谁呀——薛宝钗,可见宝钗在史湘云心中就是一个圣人,挑不出她的不是来。这是一个,学会共处。
另外呢,还有一个,明哲保身,薛宝钗非常会明哲保身,很多地方都体现出来了。她能够权衡利弊,大家都知道,宝钗扑蝶时,她使了个金蝉脱壳,使了这样一个计策,你不能说她是害黛玉。她这是本能的趋利避害,这是人的本能,你说她是过故意的,不是,她是急中生智,生出了这么一个主意,等于是黛玉莫名其妙的替她背了这么一个黑锅。另外还有,在大观园丢东西的时候,宝钗的第一反应时搬出园子,不在这住了。说妈妈有病,出去陪妈妈。就是说这些是是非非我避开它。有时候同学们,能避开,为什么要去惹那么多的事呢?又不关己事,别人的自己管不了,但我能管得了我自己,这就是宝钗的独善其身,也是明哲保身的一种做法。
通过这几个,我认为中国有一副对联也是我常说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年轻时都看不上这句话,我也看不上,但是后来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慢慢的读书,现在对这句话是越来越佩服了,说到了极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什么时候把这个人情世故,看明白了,处理的不显山不露水的,处理的非常圆润自如,那就达到了这个境界了。为什么呢?也就是佛家所说的人生三境界: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是人的童年,小孩子们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敢说真话。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应该是从十三四开始,看什么都不对头,这个过程非常的漫长,一直到四十岁,甚至是五十岁这个过程,都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牢骚非常多,愤青非常多,然后逐步的发现事情本该这样,于是又慢慢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吧。老年人的脸上都是一脸的平和,当你做错事了你爸爸妈妈给你骂个狗血喷头,而爷爷奶奶都能包容,他们认为这是必然发生的,他们到了“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年龄。而这个:“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可绝不等同与童年时候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是看透了一切,洞明了一切后的“不说破”。达到这种境界。有句话说的好,“见人使诈而不说破,也是一种善”。他说假话这会儿,肯定有他自己的原因,别说破,你知道底细,别说破,也是一种善。同学们想一想,你要是给他说破了,那结果肯定是不欢而散,你看见他在说假话,现在很生气,随着你阅历的增加,慢慢你就不生气了。这是人际交往这一方面。
另外,书中还有一个人也值得我们学习,王熙凤。王熙凤把很多事情看得非常清楚,非常明了,她对待人,三六九等分的非常清楚。对贾母,永远都是奉承,人家那个奉承,达到了不显山不露水的地步。在黛玉进贾府的时候,说黛玉“竟像个嫡亲的孙女儿,难怪老祖宗天天想着”。另外还有,对贾母说“难不成,将来上五台山,只让宝兄弟一人把你背上去”,上五台山,大家知道,五台山是佛教圣地,成了神,成了佛的人才能去那儿,那是说贾母以后能成佛呀,贾母怎会不高兴呢?人家拍马屁拍高兴了,明明知道她在拍,但是拍的舒服。对王夫人则又不一样,对邢夫人更不一样,包括对她丈夫——贾琏,又是打又是拉的。你看人家处理尤二姐那件事,快刀斩乱麻,但是快刀的时候人家还是有理,有力,有节。一步步把她圈到贾府,然后活活的治死。这里边对尤二姐,我不是太同情她,这一方面,我觉得王熙凤只是防卫过当,我是给她这样定位的,我不觉得她是心太狠,只不过是防卫过当。同学们,今天这样的事还少吗?今天的婚姻保卫战少吗?这还不单是婚姻保卫战,在这里面还有一个地位的问题。因为王熙凤自己不能再生育了,在古代社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有儿子,才算是你的,母以子贵。王熙凤自己生了个女儿,又不能再生,而尤二姐又年轻,又漂亮,生个儿子很快就能取代王熙凤的地位,等于她在家族中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那还会有人说,在古代社会,三妻四妾不是很正常吗?他娶了一个妾——尤二姐,有什么了不起的,王熙凤就不能容忍。当然不能容忍,这不仅仅是一个娶妾的问题,还有一个财产继承权的问题,继承贾府这偌大的家业的问题,所以说王熙凤当然不会让步,她在处理这个事很得力。这是个问题。另外,她对待宝钗的态度,对待黛玉的态度,包括对待鸳鸯的态度,都不一样。见了鸳鸯叫什么呀?叫鸳鸯姐姐。为什么呢?鸳鸯是贾母身边的人,她在贾母的耳边吹吹风,很多问题就都解决了。这个王熙凤处理各种事情的时候,处理的非常到位,对待赵姨娘的态度,赵姨娘一见她就害怕,又恨又怕。作为一个管家奶奶,必须要这样。我们公允的说,赵姨娘有些事做的,的确不招人待见,光看着眼前的这些名和利,确实做出了许多让人看不惯的事来。难道就没有王熙凤作为管家太太的那种威严所在,所以骂赵姨娘是这样的关系。而对探春她是非常尊重的。就是王熙凤,对下人们,又是骂,又是吵的,兴儿怎么说的,兴儿怕她都怕坏了。在尤二姐的事出来以后,让他自己打自己嘴巴子。她对各色人等,都拿捏得非常到位,这也是非常难的。所以说,人际交往这块儿我觉得也是比较好的。
四《红楼梦》的经济意识
说道《红楼梦》里的经济意识确实不多,关于经济意识,我目前认识到大家处于一个一切向钱看的这个时代,我们挖掘这方面的现实意义,非常少。我想说的是,只有两个方面体现了这一点。一是王熙凤身上,她身上特别体现出了她作为一个管家太太,她敛财敛到了极致。比如说放高利贷,拿工资不发,拿出去放高利贷,然后家里开支不了了,还让鸳鸯把贾母的东西拿出去当了。还有在处理秦可卿丧事的时候,送灵的路上,那个老尼,她还接了人家三千两银子,给人家处理了一件事,。所以说后来从她房中搜出来的地契,当票非常的多,非常善于管家和敛财。可她就是太贪了。
另外一个就是贾探春,她在兴利除宿弊这一会中施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大观园的柳条都包出去了,然后还有什么藕池,除了共厨房用,剩的拿出去买,得了钱是自己的。这不就是邓小平实施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吗?“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她就是用这种政策。而且还剩下了一年的油粉钱。什么都省下了,一年也不少。别忘了,探春当时也不过十四五岁,十四五岁的姑娘能有这样的眼光,这样的手段,是多么的了不起。也正是这样的了不起,别说是庶出,将来到了夫家,仍然得到公婆的喜爱,得到丈夫的尊重。
同时里边也稍稍的反映了我们熟知的细节,黛玉。黛玉清高的从来都不管钱,但是她后来也遇到了经济危机。黛玉的病到了后期,需要吃药,但是没有钱,弄不来燕窝,没有钱去买。后来还是宝玉找王熙凤特批了几两银子,等于是找管家太太特批的,然后呢宝钗又送来一些,那就跟她平时不善理财有关。至于说是邢岫烟,更是整天感到生活的困顿。所以说,贾宝玉虽然是个富贵闲人,但是我们不能学他,黛玉也坚决不能学。对于我们当下来说,在一个经济社会里面,没有经济,不能立身,不能活命。所以人得有经济意识。危机意识呢这里边也有体现。我们常说:常将有时想无时。贾府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当年的锦衣玉食,荣华鼎盛的时候,尤其是元妃省亲的时候,真是奢华到了极点。但是后来,已是捉襟见肘了,如果说平时节约一点,最后也不至于呼啦啦大厦倾,这是一个方面。
另外,大家想想,秦可卿死的时候给谁托了一个梦?王熙凤。让她多在宗祠周围治田产,即使抄了家,宗祠的田产是不抄的,将来儿孙也有一个安身立命之所。但她没有做到,抄家之后,一败涂地。说的就是这种危机意识。而贾母就是一个具有危机意识的人,抄家之后,贾母拿出几万两银子,大儿子多少,这个多少那个多少,给大家分分。就是这样的大家族都能有这样的危机意识,而我们今天同学们更应该学会理财。不要是月初父母把生活费打来的,前十天大鱼大肉的吃,中间十天青菜萝卜,到后来连青菜萝卜也吃不上了。得有这样的经济意义,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为什么呢?生活安定了才能全力以赴的去做事。如果你连安身立命都做不好,你想做事、发展,根本不可能。第一是生存,第二才是发展。树立危机意识之外,还要有节俭意识。我们读《红楼梦》不能学贾宝玉,林黛玉,要学贾探春。不要学林黛玉那样的纯粹的阳春白雪,阳春白雪是一面,我们不可能人人都有,我们还有生活中的下里巴人,我们还要踏踏实实的生活。
这是《红楼梦》的现实意义:一是看尽社会百态,感知人情冷暖;第二个是对女性的平等尊重,也是《红楼梦》给我们的最早的一个主题,也是《红楼梦》给我们的最重要的一个现实意义;第三是人际交往,学会与人相处,非常重要;第四是我们要有贾探春的经济意识,在现在这个社会,没有经济意识的确很艰难。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楼梦1到40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