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ma通话设置是GSM比较清晰还是CDMA还是小灵通

手机和小灵通的信号频率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手机&这2个字概念太笼统,如果分制式主要分为,WCDMA,CDMA1X,TDSCDMA,GSM几种,普通的2G网络就是GSM,前3种是3G,而移动的TDscdma,其信号频率跟小灵通使用的频率相重叠,(信产部吧原小灵通使用的频率划为移动3G的一部分),于是现在小灵通逐渐退出,换天翼手机(CDMA1X或CDMA2000)
  小灵通:&小灵通&无线市话(PersonalaccessSystem)简称PAS,是一种新型的个人无线接入系统.它采用先进的微蜂窝技术,通过微蜂窝基站实现无线覆盖,将用户端(即无线市话手机)以无线的方式接入本地电话网,使传统意义上的固定电话不再固定在某个位置,可在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自由移动使用,随时随地接听、拨打本地和国内、国际电话.语音清晰由于系统采用32KADPCM编码方式,通话质量接近于普通固定电话.发射功率级低&小灵通&手机发射功率仅为10MW,长时间使用,没有不适感,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影响,是真正的绿色手机.待机时间长&小灵通&手机使用的电池为锂电池,待机时间可达500&800小时,连续通话时间可达8小时,在一般情况下可连续使用4&5天不用充电,也不需要第二块电池.价格合理,精明都市人的新选择无线市话的通话费与固定电话费用相同,单向收费.无线市话&小灵通&是一种国际先进的个人通信技术由国人徐福新于1996年发明无线市话是技术进步的结晶,它的作者将无线接入技术创新地运用于传统的固定电话传输交换网络上,经济有效地利用现有固定网的富裕资源解决了个人通信中的移动问题.PAS和IP技术相融合不仅能满足用户对各种通信业务发展的要求,还为现有的网络向未来通信网的发展与演变开创了道路.无线市话是一种国际先进的个人通信技术,它采用的先进的微蜂窝技术,能提供大话务量、高密度的服务,具备动态信道分配,每平方公里可容纳2万多的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传输和通话音质,保密性能好,安全可靠.同时,无线市话业务处理能力强,系统完全建成后,不仅能提供固定电话所具有的所有功能(目前能提供来电显示和无应答转移呼叫功能),还可提供多种增值服务,如:高速数据上网,110报警和120急救系统定位功能,多媒体业务,短消息服务、C-mode服务等.小灵通是一种新型的个人无线接入系统,它采用先进的微蜂窝技术,以无线方式接入本地电话网,是固定电话的有效补充与延伸;小灵通保密性能好,安全可靠,可在网络覆盖范围内自由携带使用,随时随地拨打和接听市话、手机、国内及国际长途电话;小灵通实行单向收费,资费标准与固定电话基本一致,具有经济实惠、绿色健康、精巧时尚等诸多特点.小灵通采用全数字无线技术,保密性强,无法盗打;采用32K语音编码,可支持语音和数据业务,语音清晰,可以和有线电话媲美,将来还可以支持高速数据传输业务;手机轻巧、时髦、功能强大,可以支持数据通讯;它采用微蜂窝技术,将用户端(即无线市话手机)以无线的方式接入本地电话网,使传统意义上的固定电话不再固定在某个位置,可在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自由移动使用,随时随地接听、拨打本地和国内、国际电话.最大的特点是话费经济、使用灵活.小灵通的特性如下:(1)移动通话:号码是7或8位数字(与市话号码保持一致),用户在网络覆盖范围内,可以随时随地接听来电,拨打市话、手机、国内、国际长途电话.(2)经济实惠:实行单向收费,接听电话免费,采用与固定电话基本一致的资费标准,全国一般统一为市话首次3分钟0.20元,以后每分钟0.10元,国内长途每6秒0.07元,国内IP电话每分钟0.30元,点对点发短信每条0.08元,让用户以固定电话的价格享受到移动电话的服务.依据各大城市情况,小灵通资费也有免座机费情况等.(3)绿色健康:发射功率只有10毫瓦,对人体没有伤害,被誉为新一代&绿色健康手机&.用户可以放心使用,不必为电磁辐射担心.(4)音质清晰:采用32KADPCM语音编码,与固定电话编码方式相同,小灵通在网络覆盖范围内通话质量可以与固定电话媲美.(5)功能完备:除具备现有固定电话基本的通话功能外,还可以提供多种功能与服务,如来电显示、短信息、呼叫转移、中高速上网等.因为小灵通的以上优点,同时也因为移动运营商的高额通讯收费,在各个城市,小灵通成为人们备受欢迎的通讯渠道.但是小灵通的致命缺点在于无法实现城市漫游,这就带来了很大的问题:如果你到了其它城市,甚至就在隔壁城市,你的小灵通就无法使用.为解决这个问题,自然而然地,人们身上就带了两部通讯工具,一部是小灵通,一部是GSM或CDMA手机.可想而知,这是一个多么麻烦的事.于是,灵活的山寨机厂商们,想市场之所需,群众之所需,开发出双模双待手机,即同时支持GSM(CDMA)和PHS网络的手机,这就带来了让人们欢迎的变化:只要一部手机,就可以让GSM或CDMA网络和PSH网络同时在线,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这种手机也颇受人们欢迎.手机:移动电话,通常称为手机,日本及港台地区通常称为手提电话、手电,早期又有大哥大的俗称,是可以在较广范围内使用的便携式电话终端.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使用最广是所谓的第二代手机(2G),以GSM制式和CDMA为主.它们都是数字制式的,除了可以进行语音通信以外,还可以收发短信(短消息、SMS)、MMS(彩信、多媒体短信)、无线应用协议(WAP)等.在中国大陆及台湾以GSM最为普及,CDMA和小灵通(PHS)手机也很流行.目前整个行业正在向第三代手机(3G)迁移过程中.手机外观上一般都应该包括至少一个液晶显示屏和一套按键(部分采用用触摸屏的手机减少了按键).电话键盘部分手机除了典型的电话功能外,还包含了PDA、游戏机、MP3、照相机、摄影、录音、GPS等更多的功能,有向带有手机功能的PDA发展的趋势.电话的口承、耳承和相应的话筒、听筒都装在单个把手上.旧称手提电话、手提、大哥大,是便携的、可以在较大范围内移动的电话终端.1G第一代手机(1G)是指模拟的移动电话,也就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美国等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大哥大.最先研制出大哥大的是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Cooper博士.由于当时的电池容量限制和模拟调制技术需要硕大的天线和集成电路的发展状况等等制约,这种手机外表四四方方,只能成为可移动算不上便携.很多人称呼这种手机为&砖头&或是黑金刚等.这种手机有多种制式,如NMT,AMPS,TACS,但是基本上使用频分复用方式只能进行语音通信,收讯效果不稳定,且保密性不足,无线带宽利用不充分.此中手机类似于简单的无线电双工电台,通话是锁定在一定频率,所以使用可调频电台就可以窃听通话.2G第二代手机(2G)也是最常见的手机.通常这些手机使用PHS,GSM或者CDMA这些十分成熟的标准,具有稳定的通话质量和合适的待机时间.在第二代中为了适应数据通讯的需求,一些中间标准也在手机上得到支持,例如支持彩信业务的GPRS和上网业务的WAP服务,以及各式各样的Java程序等.3G3G,是英文3rd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C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一般地讲,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兆字节/每秒)、384kbps(千字节/每秒)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未来的手机将偏重于安全和数据通讯.一方面加强个人隐私的保护,另一方面加强数据业务的研发,更多的多媒体功能被引入进来,手机将会具有更加强劲的运算能力,成为个人的信息终端,而不是仅仅具有通话和文字消息的功能.手机会更加智能化,微型化,安全化,多功能化.目前手机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使用最广的手机是GSM手机和CDMA手机.在中国大陆及台湾以GSM最为普遍,CDMA和小灵通(PHS)手机也很流行,这些都是所谓的第二代手机(2G),它们都是数字制式的,除了可以进行语音通信以外,还可以收发短信(短消息、SMS)、MMS(技术)|MMS(彩信、多媒体简讯)、无线应用协议(WAP)等.
点击查看更多
(本文来源) /a/jishuyingyong/445.html通话是GSM比较清晰还是CDMA还是小灵通_百度知道
通话是GSM比较清晰还是CDMA还是小灵通
CDMA的好,并且辐射很小,你可以自己做个试验:找两部手机,一个是CDMA的,一个是GSM的,还要准备一台收音机。首先,把收音机打开,音量放到中等,把GSM的手机放在收音机上,远离3米以上,用电话拨打GSM的手机,你会发现收音机的喇叭会出现很大的噪音(吱吱吱……),而如果你把CDMA的手机,放在收音机上的话,再远离3米以上,用电话拨打CDMA的手机,你会发现,收音机的喇叭不会出现任何噪音。。。小小的试验,你会知道,你该选自什么?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7条回答
其实GSM还是CDMA或者小灵通,单纯考虑网络通话效果时,就人的感觉敏感度来说,基本上是一样的,一楼说的:“理论上是CDMA,实际上要看网络的好坏,当然移动的网络要优于别人”,他的实验,可能更多的是指辐射的大小,现实中,通话清晰与否,决大多数取决于你与信号发射基站距离的远近,我同意二楼的看法
同一条件下,当然是CDMA优一些。比如今年大庆5.1地震时GSM基本属于瘫痪,而CDMA仍然可用!
GSM得网络比较好,CDMA比较环保,小灵通比较便宜
影响通话清晰的原因多种多样,在不考虑手机自身问题,不考虑你的具体位置(比如矿井,山洞)等因素。在单纯考虑网络时:主要看信号发射基站离你的距离远近,还有基站的信号强度。
理论上是CDMA,实际上要看网络的好坏,当然移动的网络要优于别人。
理论上是CDMA
小灵通信号最差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小灵通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搜狐科技视线 第十二期
小灵通的发展:是用户需求的必然;是深层竞争的要求;是技术与市场的适配;是政府支持的结果!
小灵通的存在与发展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陈凯博士
【编者按】几年前看似“难成大器”的小灵通,在今天的发展以及未来的归属,引发的将是足够影响中国移动通信市场格局的连锁反应。也许最适当的结局将是,小灵通真正回归其“固话的延伸和补充”的本来位置。
搜狐IT特邀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陈凯博士撰文,希望能借此揭开“小灵通”的神秘面纱……
  声明:本文中的观点属原文作者所有,搜狐科技视线编发此文,并不代表我们同意文中的观点。
搜狐科技视线 | □主编 李学凌 陈拥军 □设计 李安科
《孟子·公孙丑上》中提到: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后来有人把这句话改写的更白话一些:道之所在,虽千万人逆之,吾往矣!我们不敢妄想,有李敖谈到的那种“大人格”,但道义所在,作为媒体,我们义不容辞,必蹈火以赴。科技产业类新闻报道需要读者化、中立化,此句便是我们的理想。
如果你所在的城市开通了“小灵通”,你愿意使用吗?
看情况再说
【1、小灵通的特点分析】
■1.1 小灵通的技术特点  1.1.1 延伸固网功能  小灵通采用先进的微蜂窝技术,使传统的固定电话不再固定,在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可实现随时、随地接听、拨打本地和国内、国际电话,扩展了固定电话的能力。  1.1.2 手机及基站低幅低  手机幅射比GSM手机小(见表1),在一些特殊地区仍可使用,比如:高精密仪器的医院和工厂,这是GSM手机无法做到的。另外,小灵通的基站发射功率也小。  1.1.3 相对优势明显  数据服务是小灵通的一个技术最大优势,与GSM与窄带CDMA相比,它有数据传送率高、上网速度快的特点(见表1)。其它一些技术优势还表现在通话时间长,待机时间长。
  功能强大。小灵通所用的带宽是目前数字移动电话的3倍,音质好,并提供呼叫转移、来电显示、收发传真、上网等服务功能。  1.1.4 小灵通的缺陷  从纯技术角度讲,小灵通存在一些先天不足,主要有微蜂窝的覆盖半径小、基站数量过多、能支持的移动速度较低,切换时间较长等,其性能难以满足蜂窝移动系统的基本要求。  到目前为止,小灵通网络还没有严格、统一的规范,各厂家网络结构不一、接口和信令协议一致性较差,改造成本很高,尚不具备统一联网的基础。  由于信号功率低,信号不稳定,用户在移动过程中易出现断话,服务质量较之GSM要差。  小灵通很难做到GSM或CDMA的大区制、大面积覆盖,限制了小灵通只能在一定区域内使用,且不能提供不同电话区号地区的漫游,在高速运动中的使用效果也不如GSM,这些缺点使它区别于移动网。
■1.2 小灵通的经济特点  1.2.1 网络建设、投入成本具有优势  小灵通依托的基础是市话网,对固网运营商来说,市话网络、光缆、电缆等都是现成的,在发展小灵通时,这些成本是不发生的,只需设备、基站、中继线、增设电路、交换机升级等方面的投入,相比之下,前者的成本是大头,而后者投入成本较少,由于边际成本较低,使小灵通具有成本优势。据估计,目前小灵通每线系统成本不超过800元,随着经营规模日益扩大,还有降低的空间。由于中国的电信资源并不很丰富,把已有的固网资源充分利用,还会增加全社会总体利益。  小灵通的无线接入,使原有的一根铜线可同时为30个用户提供服务,大大节省了资源投入,并实现了已有资源的充分利用。  1.2.2 相对经济优势明显  从建设成本上,小灵通只有固网成本的一半,而且成本回收收快。温州中国电信建立的小灵通网,仅用一年时间就全部收回成本。  从用户收入上,目前小灵通的ARPU值为65元,虽然无法与GSM相比,但比固网ARPU高,在多数城市,小灵通的ARPU值都超过固定电话的2到3倍。  从用户支出上,小灵通的最突出的特点是便宜,包括月租费、通话费、终端价格,尤其是与GSM相比。目前,小灵通的手机价格从480-2600元/部不等,从手机外观上已和普通手机无差别。可收发短信,甚至简单上网的手机价格已在500元以下,1500元以下的彩屏手机也已出现。  1.2.3 小灵通的经济缺陷  小灵通在城市发展中,理论上必须每隔200-500米就建一个基站,以消除网络盲区,因此对于人口较多的大城市网络优化代价太大,不合算,中小城市更能发挥小灵通的优势。  在没有本地接入网资源的情况下,搞小灵通成本较高,得不偿失,比如中国电信在北方搞小灵通就不合算。  如果未来信息产业部最终决定小灵通退出市场,已建成网络的资源处理将使小灵通遭遇较大损失,包括运营商和用户,小灵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如果全国人大做出移动业务双向改单向的决定,小灵通的使用费用优势将不复存在。
小灵通和GSM手机十五项对比(项目后对比顺序均为前者小灵通,后者GSM手机)·每分钟话费:
0.11元,0.40元。 ·单向收费: 是,否。   ·月租费: 20元;40元。
  ·呼叫转移:每分钟0.06元;每分钟0.10元。   ·短信息:每条0.08元;每条0.10元。
  ·上网费:每小时1.20元;每小时6元。   ·上网速度:64KBps;14.4KBps ·上网形式:可浏览所有网站;只能WAP网站。
  ·特殊服务:全部免费开通;一般一项10元。   ·定位用户所在:精确定位;不能精确定位。
  ·手机辐射:10毫瓦(无害);100到1000毫瓦。   ·基站辐射:100毫瓦(无害);3000毫瓦,有害与否尚无定论。
  ·平均手机价格:750元;1500元。  ·通话时间:5-10小时;2-4小时。
  ·待机时间:7-10天;2-5天
【2、小灵通发展的内在原因分析】
小灵通在一路受挫的情况下能取得如此的发展,是有其内在原因的。
■2.1 市场需求的必然  2.1.1 供求关系的均衡  从经济学上角度讲,任何产品或服务的供需总是在动态条件下的不断调整和变化中寻求平衡的,而供求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需求,这一规律也适用于电信业。  需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等密切相关的,在水平较低时,需求是低层次的,随着水平的提高和改善,需求层次会不断提高。移动业务也是如此。  目前,移动用户及人均GDP的分布由东到西分别依次为56.57%,25.75%和17.68%,及高中低,两者间是一种正相关关系,表明现有移动用户大多集中于发达和生活水平高的城市和地区,另一方面则说明未来可发展的用户是中西部落后地区和低收入人群。  虽然经过10几年的高速发展,全中国已有2亿多移动用户,它已从最初的奢侈品和身份象征,变成了今天大众的普遍生活品。但由于移动市场竞争尚不完全,资费水平相对较高,特别是对落后地区、低收入人群,限制了相当一部分人对移动业务的使用。  我国有8亿农民,以他们为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如果计算2002年每一移动用户年支出,同时计算扣除食品支出的人均消费支出,将两者进行比较,可得到表2的结果-移动支出占全国农民及一些西部地区农民消费支出(扣除食品支出)的比例情况。
 表中的数据显示,如果按目前全国移动消费水平,广大农村的用户是用不起移动业务的,在一些落后地区,这种消费水平甚至超过了负担可承担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平均使用费0.175元/分的小灵通,将大大降低用户的费用支出,自然它就成为需求的必须选择。  随着移动发展逐渐步入稳定期,年用户增长分别只有69.83%和42.38%,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这与用户构成的变化有一定关系。近几年,低端用户的增长明显加快,比如:年,预付费用户占移动用户总数从19.94%增加到24%,2002年这一比例还在增长。这些用户月支出在20-30元左右,它们的需求还只是以较低的价格实现信息互通的目的,致于通话质量、服务水平等并不是主要的考虑因素。现有的移动业务技术优、质量高,但资费过高,在比较性价比后,它们选择了小灵通。  从供给方面看,对一项电信业务,运营商最关心的是它的投入产出比,目标是投入越少、回报越大。小灵通成本低、投入少、见效快、收益好,对运营商的吸引是显然的。在需求一方小灵通能满足用户的性价比要求,小灵通在供需双方的一拍即合,形成了两者的交汇,实现了供需动态平衡。  2.1.2 需求多样化的要求  尽管现在中国的用户可享受到GSM,GPRS及CDMA等移动业务,但巨大的市场使地区间、个体间对移动业务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化、复杂化及差异化。  虽然我国移动用户的绝对量已居世界第一,但话务量只有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说明网络虽大,服务还不够丰富,服务及收入的发展潜力仍很大,因此能够容纳也需要多样化的通信手段,小灵通为多样化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选择。  从用户角度分析,不同层次用户对小灵通都有需求,低端用户青睐小灵通的低价,中高层用户即使有手机,从节省话费的角度,也愿意使用小灵通。一项调查表明,持有手机的个体私营业主和公务员中分别有91%和83%有使用小灵通的需求,小灵通正好满足了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  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区域发展的差异;个人通信需求的方兴未艾和正处于初期上升阶段;消费市场具有人口密度高,聚集在大中小城市且收入水平低;贫富差异大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中国的移动业务具有复杂性,小灵通适应了这种复杂性的要求。  在今天这个张扬个性的时代,用户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而对于运营商,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将助其在市场保护竞争优势,对竞争对手形成威胁和压力,小灵通正好成为个性化的体现和代表。综上分析,小灵通实际上是中国国情之下的市场选择,是用户的选择。
■2.2 小灵通是竞争的需要  在中国的移动市场,虽然联通经过努力在不知不觉中已占据了移动市场三分之一的江山(如图1),但目前还保持了双寡头垄断的局面,中国移动仍是主导运营商。
    现行的移动资费是当初固话和移动一家时制定的,当初的目的是以高移动资费吸引高端用户,低资费保障电话用户,这种高资费一直延用至今,并未随移动的发展而变化。
  由于新技术的不断采用和市场的规模化,每一移动用户的成本呈大幅下降趋势。从收入方面看,尽量受竞争、低端用户增加、IP的冲击等因素的影响,移动运营商的收入有所下降(见图2),但这些因素的影响相对成本的下降还是比较小的。换句话说,移动业务是有相当的降价空间的,但垄断限制了价格的降低,其结果形成了价格成为制约消费者消费的瓶颈之一,因此,要求降低移动资费的声音越来越高。竞争的不充分需要有外力来打破。在这种情况下,具有低廉价格、实实在在单向收费的小灵通成为冲破垄断的破冰船。
小灵通搅动了移动市场的平静,例如:在郑州,小灵通刺激了联通,迫使它为用户提供了准单向收费优惠措施,用户只要预付1年的月租费和增值业务费,就可以在1年内免费接听除移动手机以外的所用来电。在重庆,移动和联通在小灵通推出后,紧急采取策略,推出大灵通和超灵通服务,资费与中国电信的小灵通完全一样。这些实例都说明,小灵通是对移动运营商垄断的挑战,迫使他们降低价格、调整收费模式,对缺乏竞争的移动市场垄断格局无疑是一剂强行针,对破解暴利和市场垄断起到了催化作用,促进了移动市场竞争的纵深发展,最终可能导致移动市场重新洗牌。另外,小灵通作为固网参与移动市场竞争的业务,也是电信异质竞争的必然。
■2.3 小灵通技术与市场的适配  从纯技术角度讲,小灵通是落后、淘汰技术,采用它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显然是不够客观的。技术的先进、落后与否是相对的,尖端技术并不一定就能代表市场需求和消费方向,技术的目的是服务是市场,任何脱离市场的技术是不会有生命力的。在一些国家盲目追捧新技术,致使资源闲置的事件屡见不鲜,技术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观点已达成广泛的共识。  就中国而言,由于仍是发展中国家,整体的消费水平还停留在一个不高的水平和阶段。虽然高端用户对高新技术有一定的需求,但大部分用户,特别是农村用户对电信的需求普遍不高。如果一味发展高新技术,会使广大消费者消费起来越来越感到吃力,甚至负担不起,很可能出现技术与市场的脱节,对运营商及用户都是有害无力的,这一点应该引起广泛的重视和关注。  从小灵通投放市场受钟爱的程度,我们可以认为它是适应中国市场需求的一种技术,至少到目前为止是这样。因为它为用户提供了合适、合理的服务产品,技术价值在现实市场到了充分的发挥。另外,从未来电信发展的趋势看,无线取代有线是一种必然,小灵通至少是实现这种转换的过渡技术,有助于实现对传统有线电话的替代。  小灵通的发展,提请我们反思一个问题:我国目前的移动技术应用是否有些超前?因为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是市场现实。
■2.4 小灵通是信息产业部支持的结果  小灵通自诞生之日起,就在人们对它的技术、资费、发展模式等评价的争议中,它几上几下、起起伏伏,跌跌撞撞、步履艰难地生存在政策边缘,在风险中一路走来。信息产业部对它的发展采取了既不支持也不反对的态度,关键是为了保持各方的利益平衡,不管支持反对与否,从最终的结果看,信息产业部是支持了小灵通的发展,这成为它得以生存至今的重要因素之一(详细分析见后面有关内容)。
【3、小灵通的发展现状分析】
■3.1 小灵通在全球的发展现状分析  小灵通最早在日本出现,推出这项业务后短短两年就发展了700多万用户,深受青年人和学生欢迎,目前的发展水平如表。泰国日开通小灵通,10天时间就发展了11万用户。台湾目前用户已超过45万。到1999年底,全球小灵通已拥有270万线容量。在印度、孟加拉、海地、越南等国,都已开始发展小灵通业务,深受用户欢迎。据悉,美国也将开通此业务。
■3.2 小灵通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分析  1997年,浙江余杭开始了第一个小灵通试点,为小灵通日后发展积累了一手经验,1998年1月在上述地区小灵通投入商用,揭开了中国小灵通发展的序幕,此后不灵通迅速在全国蔓延开来,其中昆明与西安是国内最早建成并开放此项业务的省会城市。  从地区分布上,小灵通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里遍布了全国3/2的省份。2002年,中国电信和网通在全国90%的省会城市开通小灵通。目前,小灵通已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
  从用户发展上,从2000年的130万户,增加到2002年的1200万(见表3),其中2002年全国每月用户增加50万,全年新增用户达到700万,占固定电话新增用户的近20%。据最新统计,目前小灵通总数1500万,其中中国电信1200万,网通300万,两家的市场份额分别是80%和20%,中国电信占绝对优势。
  从业务发展上,目前国内已经开通了150种不同的无线市话增值服务,到今年年底有望增加到300种服务。未来小灵通预付费业务可能推出,实现短信收发自如,满足用户发送短消息的需要。  从区域发展上,从发展的规律看,是从中小城市开始,逐渐向省会及大城市延伸;从适用的范围看,是从试用到内部使用,再到用户使用。从区域分布看,是由东到西逐渐减少;从品牌创新上看,种类多样化,比如:小灵通、市话通、万信通等;从服务内容上看,从简单的话单业务发展到增值业务的推出;从技术上看,有些已为未来3G做准备。各地区发展的具体情况如表5。
  从未来发展上,2003年小灵通新增用户将达到2000万(详见表4),以这种趋势,小灵通的增长将超过CDMA及GSM用户。预计今后5年左右,中国手机用户最多只能发展到占人口总数的30%,而中间50-60%都将同时是小灵通用户。
  2000年,浙江余杭、广东肇庆、云浮、惠州等十多个城市,小灵通用户的发展速度和市场份额几乎超越了中国移动。  2003年的日历刚刚翻开,中国电信投资十多亿元在广州、东莞、中山、佛山和顺德五地大规模铺设小灵通网。估计4-5月将完成全部网络搭建,面向公众放号。广州小灵通月初将在广州正式开通,并部分放号。为区别移动电话,避免刺激移动运营商,广州的小灵通有可能叫市话通。在广东,广东电信已先后在肇庆、云浮、惠州、深圳、珠海等地铺设了小灵通网络,用户数已接近60万。珠三角5城市电信公司有可能在小灵通放号初就推出预付费业务。短信收发自如,满足用户发送短消息的需要。  天津进行“小灵通的试验,于2003年年内放号。  网通集团在经过前期近一年的准备,选择了一个合适的时机试水北京,于日在怀柔开通试运行小灵通。此举具有敲山震虎的功效,实施的还是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术。 收费与现行固定电话收费标准基本一致:单向收费,拨打市话首次3分钟0.22元,以后每分钟0.11元。可拨打长途,但不能漫游,通话质量在部分地区还不够稳定。交15元手续费和50元预存话费即可开通小灵通。小灵通的各种机型,价格从数百元至数千元不等。  在2003年以前,小灵通在上海一直是试验网,只供内部员工使用,但上海从未停止过小灵通网络的建设。日,上海已在悄悄快速铺设无线市话网,崇明、青浦、市区的西、东区局网络已基本完成,2003年年内全市大量放号,明年大规模使用。上海的无线市话采用CDMA技术,可以顺利过渡到3G。一旦3G频率划分后,中国电信可以将自己的频率分一部分给小灵通。  西安采用边建设边放号的方法,仅4个月就有7万多市民购买了无线市话。当小灵通进入有700万人口的西安市时,西安电信出现了多年未见的排队等候现象。  昆明第一个月就放号4000多户。在广东、西安、成都、杭州、福州、济南、海口和石家庄等省市已经先后开展了小灵通业务。其中成都,杭州,福州,济南,海口等都是人口较多的大城市。在城市发展上呈从小到大扩展,已打破最后的底线-京津沪穗。  日,网通已获得南京、镇江、无锡三地小灵通经营权,推出品牌-万信通的小灵通。电信拥有苏州、常州等10市的小灵通经营权,两家固网的设计容量均超过20万,在南京甚至达到每家50万户。  四川21个市州已有18个开通了小灵通,用户总数达到30万户,云南今年要放号50万户,6月15号,山东开通目前全国最大的小灵通网络,济南市的容量达28万;温州市开通4个月发展用户35万户,创全国高速度新记录;泉州今年新增用户20万户。  2002年5月,小灵通在武汉蔡甸、黄陂、新洲等远城区已开通。  1998年1月,浙江省余杭市小灵通投入商业运营,使它成为小灵通发展的发源地。在中国正以极快的速度发展。 日,河南通信在郑州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小灵通的放号工作,这是最新的省会开通小灵通。移动运营商在部分用户身上变相地实现了移动电话的单向收费。  据最新统计,目前小灵通总数1500万,其中中国电信1200万,网通300万。2003年估计增长率将达到60%,总用户发展到2500万左右。截至目前为止全国已经有200多个大中城市及无数的小城市开通小灵通业务。中国是小灵通最大的市场。  小灵通2002年开始逐渐在全国推广各种无线增值服务,其中包括收发电子邮件、手机上网、定位、视频、图片及音乐下载、短消息、新闻提供等。
【4、小灵通与用户的关系分析】
■4.1 小灵通带来的好处
  4.1.1 使用到便宜的业务
  由于小灵通的成本低,使运营商为用户提供便宜的服务成为可能。用户在小灵通使用上享受的实惠包括:月租费上与移动用户相比有40%优惠;通话费上与固定及移动相比,分别享受到了和56.35%的优惠。三种业务的资费比较如表5。
  小灵通在其它费用上与GSM相比也占优势(见表6)。呼叫转移每分钟便宜40%,短信息每条便宜20%,上网费每小时便宜80%。特殊服务不收费,而GSM要收费。另外小灵通的单向收费也是它有别于GSM,而让用户满意的一个方面。
  表6 小灵通与GSM的费用及性能比较
  4.1.2 使用到便宜的手机
  目前,小灵通手机的平均价格只有750元/部,而GSM手机的平均价格为1500,手机价格上比GSM便宜一半。另外,为推广小灵通,运营商还采取自己补贴向用户送机的方式,增加了小灵通的价格竞争力,刺激了小灵通的快速增长,被称为有限的价格无限的享受。
  4.1.3 小灵通的其它优势
  由于小灵通的手机幅射小,基站发射功率,对人及环境的影响较小,它的环保功能比GSM小突出,受到用户的表睐。
  小灵通与GSM相比,通话时间长,待机时间长,对用户来说提高了使用的方便性和实用性,增加了它对用户的吸引力。
  虽然目前小灵通的增值服务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开展,但随着它的发展,增值业务会使信息的共享和获取更加便利,将进一步增强小灵通的优势。
  有统计显示,小灵通的用户90%的时间都在本地,所以对于那些不经常出门和活动范围较小的用户,小灵通比GSM更实用。
  虽然小灵通在漫游方面没有优势,但对于不经常出差,小范围活动的用户来说,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
■4.2 小灵通可能带来的问题
  4.2.1 小灵通的漫游问题
  小灵通在大区制、大面积覆盖方面存在缺陷,限制了它的区域,而且它不能提供不同电话区号地区的漫游。虽然PHS技术有最新突破,解决了一些大容量、大范围内用户移动通话的问题,在技术上也可实现跨市区漫游,但毕竟无法与GSM相比,对用户的使用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4.2.2 互联互通问题
  如果互联互通问题不能解决,小灵通很难获得真正的大发展。目前,小灵通用户间的互通接通水平不高,用户反映比较多。未来还面临如何实现与手机短信的互发问题,这是一个比较致命的问题。
  4.2.3 其它问题
  由于信号功率低,信号不稳定,小灵通在高速运动中的使用效果也不如GSM,易出现断话等问题,对用户使用的服务质量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一些不确定的政策因素会让用户使用小灵通有一定的风险,比如:
  1、 信息产业部决定采用单向收费取代双向收费模式,小灵通的价格优势会大大削弱,用户将面临新的决择,会造成一种的经济损失;
  2、 如果信息产业部发放了新的移动牌照,而且是给了中国电信或中国网通,他们可能会放弃小灵通,用户也将面临新的决策;
  3、 如果信息产业部从3G发展的考虑出发,要求小灵通将现有使用频率让位于3G,小灵通将面临生存危机,用户又将如何办?
【5、小灵通与固网运营商的分析】
■5.1 小灵通成为固网运营新的业务增长点  目前,固网运营商面临城市和农村发展的两难境地。一方面,多数城市家庭电话普及率已接近饱和,发挥的空间和余地有限,电话发展的速度已很低,加上低价IP电话的侵蚀,业务收入大幅缩小,固网运营商太需要找到一个新的业务增长点,来挽救每况欲下的业务。在很多省市,小灵通已经成为主要放号手段。以云南省为例,三个月70%的固网号码是靠小灵通放出去的。实际上,小灵通成为固网运营商保持增长的救命稻草。在浙江地区,所有开通小灵通的城市都获得了业务收入的大幅增长,而未开通小灵通的很多地区业务收入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可见小灵通的卖点。  另一方面,农村、老少边穷山、偏远、欠发达地区,电话发展成本高,用户收入少,越发展越亏损。而小灵通成本相对低(是固定电话的一半左右,话务量是固定电话的两倍),建设周期短(传统固话的十分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小灵通的低成本让运营商可实现少投入多收益,运营商自然会选择它作为新的发展契机。
■5.2 小灵通成为挖掘网络潜力的工具  小灵通利用现有的固网开展业务,可使原有固网利用率、接通率和话务量明显提高。为固网运运营商存量巨大的国有资产挖潜、再利用提供了有效途径,可使闲置资源转化为生产力,使国有资产实现增值保值。小灵通充分利用已有资源的成功实践目前已在众多国家得到推广,小灵通实际上已成为固网运营商增值的重要工具。另外,从国际惯例看,各国都鼓励用于基础电信服务的电信网发展增值业务,小灵通恰当属于这一范畴。  
■5.3 小灵通成为固网运营商将触角伸向移动业务的手段  由于中国电信的几次拆分,固网运营商的实力已大打折扣,无论是中国电信还是网通。到2002年,中国移动在用户数量、收入上就取代中国电信成为中国电信业的第一大户。中国移动从每个用户获得的高额收入,更是让固网运营商垂诞和觊视的一块肥肉。但固网运营商苦于没有移动经营许可证,希望通过边缘性业务-小灵通,从外围逐步渗透移动领域,在这一点上,小灵通发挥了手段作用。中国电信选中小灵通这种升级潜力不高的技术来做无线通信,目的是以本地的简单接入给移动和联通造成一个错觉,证明自己并没有做大规模移动的心思,以免招来移动运营商的强烈反应。  
■5.4 小灵通是固网运营商获得移动牌照的筹码  据ITU对166个国家的统计,移动市场双头垄断的国家仅占6.02%,而68.56%的国家移动运营商的数量都在3个以上,占了大多数。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移动业务具有竞争性特征。同时,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中国移动市场发放新的经营许可只是时间问题,但发给谁却尚未定论。在这种情况下,固网运营商经营小灵通是有想法的,它们希望通过小灵通造成生种移动继承事实,逼信息产业部为其发放移动许可证。所以小灵通成为固网运营商获得移动牌照的筹码。  
■5.5 小灵通是移动市场的一种重要补充  固网运营商清楚地看到了小灵通的生命力。一方面,未来3G进入市场,发展将是一个渐进的、需要时间的过程,而小灵通的淘汰也需要时间。另一方面,3G进入市场,最初的使用者很可能都是高端用户,大量的低端用户对小灵通还会有相当的吸引力。综上分析,小灵通不会在很短的时间内退出市场,而会成为一种过渡期的补充。另外,固网运营商一旦获移动许可证,他们可选择经营GSM、3G和小灵通。如果做GSM,就要面对移动、联通两大对手,作为后来者,至少要3-5年才能发展到移动目前的水平,所以固网运营商在一定时间内还不会很快放弃小灵通。由于3G技术还太成熟,固网做3G也不太现实的,所以小灵通仍会是他们市场突破的选择。  
■5.6 小灵通的应用开发为固网运营商增色  目前,除几个主要大城市外,有相当多的省市GSM话费已接近或等于小灵通的话费,未来政府可能会允许移动降价或与小灵通持平,考虑到这一市场现实,一些地区在上小灵通时也会有所顾及,比如黑龙江有些地区没有上马小灵通项目,就是因为本地GSM话费已和固定电话话费一样,小灵通的竞争力已不突出。  运营商已意识到,从长远看小灵通仅靠价格是远远不够的,多元化经营至关重要。因此,固网运营商开始增强小灵通的竞争力。例如:西安小灵通开始增值业务试运行,随后杭州小灵通用户开始使用不灵通的短信功能,用户间互发短信。终端方面,拥有彩屏,丰富功能小灵通也出现,使它改变了低端、廉价、平民化的形象,在性能上实现了突破,对移动和联通产生了更大的威胁。  
■5.7 中国电信与小灵通的关系  在发展速度上,中国电信已低于移动和联通,甚至低于GDP,中国电信目前承受的压力相当大,它太需要一些新业务重振其雄风。中国电信的本地网优势明显,虽然目前还不是高盈利的网络,但却是独一无二的竞争砝码,它让移动运营商受制于中国电信。  经过各方面的利益权衡和比较,小灵通成为中国电信的首选。1998年1月小灵通首次推出后,信息产业部收到了中国电信200个子公司要求经营小灵通的报告,足见中国电信对上小灵通有多么迫切,因为中国电信看到了其中蕴藏的巨大商机。很快小灵通在中小城市取得了令人欣喜的发展。现在,中国电信利用信息产业部人员更选的时机,突出小灵通业务有强烈的试探意味,试图扩展其生存空间。  但中国电信决策层清楚地认识到,小灵通存在技术劣势,大城市网络优化投入太大不合算,中国电信坚持小灵通发只在中小城市发展,不进入几个大城市发展。另外,中国电信在北方地区没有本地接入网资源,上小灵通成本会比较高,也不会大规模铺开。总体上,中国电信将小灵通定位于固定电话的补充和延伸,在此基础上,对各省公司的发展不做统一要求,各地区自主决定上与不上。但事实上,小灵通已从农村包围城市,并加速向中心城市的渗透,最后夺取了城市。这与其最初发展小灵通的理由和想法相去甚远。因此受到了一定的批评,认为其有利用监管部门的犹豫,不断扩大用户,以消费者利益为人质要胁监管部门,求得认可的嫌疑。  小灵通为中国电信取得移动通讯牌照后,开展3G业务提供了宝贵的经营经验。一旦拿到移动牌照,小灵通随时可以介入移动领域,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展开竞争。中国电信甚至表示,即使未来公司取得移动牌照,小灵通业务发展策略还会继续延用。  
■5.8 新型运营商与小灵通的关系  对于新兴的运营商,小灵通则更可以成为他们进入主流市场的利剑。铁通已将小灵通作为敲开电信垄断大门的一打斧头,它宣布将在北京和河北省交界处提供移动市话服务。但基于政策因素,铁通尚未获准在更多的地区提供无线市话服务。据称,铁通公司近年来均增加了在小灵通网络上的投资。  对于新成立不久的网通公司,在经过前期近一年的准备,选择了一个合适的时机让小灵通试水北京,2003年3月首先在怀柔开通试运行。此举具有敲山震虎的功效,但目前业务还不能漫游,通话质量在部分地区还不够稳定。小灵通要达到一定规模用户才能体现经济效益。
【6、小灵通与移动运营商的关系】
■6.1 小灵通对移动运营商产生负面影响  小灵通的不断壮大,对中国两家移动公司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  6.1.1 侵蚀市场份额  小灵通目前的1500万用户,夺走了移动运营商的一部分市场,根据现有数据诸,小灵通用户占移动用户总数的比例不到7%。所以,从短期看对移动运营商的威胁不会太大,小灵通的能力有点被过份扩大了。但照小灵通现在的发展势头,这种担心也不是空穴来风;  6.1.2 抢夺用户和造成用户流失  随着移动业务的发展,新发展的用户逐渐从高端转向低端。比如近几年的预付卡用户比例就不断增加就是最好的佐证。随着越来越多低端用户出现,小灵通一方面在抢夺神州行或如意通的潜在用户;另一方面,对于每月消费20-30元的现有用户,如果没有漫游要求,也很容易转而选择小灵通小灵通对高端用户也有相当的吸引力,高端用户基本上也是左手拿手机,右手拿小灵通,小灵通用于接听和拨打本地电话,而手机则漫游时用。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用出现了流失。  6.1.3 利用互联互通制约它  移动公司担心小灵通一旦成气候,不仅会形成新的垄断,还会利用固网资源,制造互联互通壁垒,降低移动与固网间的接通率,对他们的经营造成挤压和破坏。  6.1.4 收费模式差异造成不公平竞争  小灵通采用单向收费,而移动公司采取双向收费,另外,小灵通在技术上又没有政策规范,这些条件使固定和移动运营商在竞争中不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由于处于竞争劣势,移动运营商担心自己无法抵挡住固定运营商前进的脚步。  6.1.5 使移动运营商的收入减少  由于小灵通的低资费,迫使移动运营商不得不降低资费水平,这使本来就已下滑的收入进一步减少。有现象表明,小灵通所到之处,移动资费或多或少都会有所下降,对移动运营商的利益影响是最直接的。2000年,小灵通在一些地区的发展和市场份额甚至超过了移动公司,对移动运营商的利润和用户增长构成了威胁和分流。这不能不让移动运营商扰心重重,但这种影响是有限的。  2002年,联通首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大于资本性支出,中移也保持了稳固的市场领先地位。因此,小灵通对移动运营商的影响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严重,更多的影响是对低端用户,并没有夺走高端用户。从长远看,如果小灵通实现互联互通,短信互发,移动和联通的收入还会减少,这应引起两家的重视。  6.1.6 使移动运营商处于尴尬境地  如果让移动运营商在给固网运营商发放移动许可证与经营小灵通两者选一,他们宁可让电信和网通经营小灵通,也不愿意让他们拿到移动牌照。所以在小灵通的发展上,他们的心理是矛盾和复杂的,境地比较尴尬,有点骑虎难下。  6.1.7 对不同移动运营商产生的影响  由于各移动运营商的发展水平不同,小灵通对他们产生的影响也有所差异。  1、 对中国移动产生的影响
  中国移动目前在中国电信市场已排第一,收入、用户及利润三方面的数据足以说明(见表7)。
   随着地位的更迭,中国移动在电信市场得到的好处成为众矢之地,人们越来越多的把过去对中国电信的垄断关注转向实力雄厚的中国移动—双寡头垄断中的主导运营商。要求在移动领域更大程度地引入竞争,改变收费模式(双改单)的呼声日渐高涨,这一切就是冲着中国移动丰厚的利润去的。而小灵通恰恰成为破解中国移动的一把利箭,中国移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要求移动运营商,注重改善服务、引进新技术,否则很难固守自己的阵地。  2、对联通产生的影响  由于联通的发展规模不如中国移动,小灵通对它的影响可能相对更大,在面对大幅度的降价时,它的承担力远不及中国移动。好在除移动业务外,联通还有其它业务,这部分可补偿在小灵通上造成的损失。  
■6.2 移动运营商面对小灵通采取的措施  面对小灵通的挑战,移动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手段来应对,这些手段包括:  6.2.1 向主管部门要政策  强调小灵通与移动电话在许多特性上的重叠性,希望主管部门启动电信资费经济杠杆对小灵通进行管制。中国移动为此向信息产业部提议调整小灵通的资费标准,依据是小灵通已具有移动电话特性,在月租和通话费制定时就应遵循移动电话的基础资费标准。信息产业部已调整了小灵通的资费水平。  6.2.2 变向改变收费模式  各地基层公司,移动运营商采取对部分用户变相实现单向收费的方式,这种方式已成为对抗小灵通最有利的法宝之一,但在不知不觉中移动双改单在许多地区已成不争的事实。  6.2.3 降低收费标准  为了防止小灵通的入侵,移动公司大多采取了降价方式,比如联通的GSM网虽在网络覆盖及质量上不如中国移动,但比小灵通还是有优势的,其资费作大幅度的下调,有部分小灵通用户回流到联通是有可能的,广东联通就采取了将GSM定位于中低端语的方法,通过降价收到了效果。  
■6.3 小灵通给移动运营商带来的好处  6.3.1 增强自身实力  中国移动市场一直两家经营,小灵通杀入市场给移动运营商提了个醒,那就是新一轮的竞争已开始。新的移动牌照发放只是时间问题,发放对象不是固网运营商也会是其它家,与其担心它人介入竞争,不如正视现实。小灵通让移动运营商寝食难安,聚集和引发社会如此多的目光与争论,某种程度上反映出移动运营商缺乏自信。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有通过改善服务、提高服务质量、重视技术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以迎接更加激烈的竞争,这也许是最聪明的选择。小灵通的竞争从长远看,将有助于做大无线市场,减缓恶性竞争,提升运营商的竞争档次。  6.3.2 为移动运营商培养了用户  小灵通对移动通信的影响在于:通过更多的消费者体验无线通信的便利和实用,增强消费者的移动消费理念,无形中为移动运营商培养了潜在客户。  6.3.3 与GSM实现优势互补  小灵通的全国联网和漫游存在缺陷,因此,小灵通和移动手机有不同的市场定位,服务于不同的人群,两者可在市场共同生存而互不干扰,却可实现优势互补。  6.3.4 小灵通对移动发展有促进作用  客观地讲,中国发展了1千多万的小灵通,同时也发展了1亿多的移动用户。2002年小灵通发展最迅速,移动用户也出现了猛增。可见,移动运营商并未因小灵通的出现而放慢或减缓发展的步伐,这至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小灵通对移动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
【7、信息产业部与小灵通的关系分析】
■7.1 信息产业部与小灵通发展的历史渊源  当时中国电信上马小灵通的理由,是解决边远山区的通信困难。因为山区架设线路难度大、成本高,而小灵通运用的是PHS无线接入技术可解决上述问题。  1998年,中国移动业务还处在萌芽阶段,中移海外刚上市需要一定的扶持。信息产业部考虑到小灵通的发展可能会直接影响中移业务发展。最初,没有同意发展小灵通的要求,以防止小灵通对移动业务发展的威胁,尽量满足海外投资者要求,为最终全面上市创造条件。  后来,为满足一些用户安装第二部电话,及解决一些电话线路难以到达地方用户的需要,信息产业部批准小灵通的经营,但对它的定位是固定网的延伸和补充。但后来的发展证明,小灵通有的上山下乡,有的则直接进入了城市,这是信息产业部始终未及的。  针对这种情况,信息产业部曾连发4份文件,试图对其进行规范和管理。  2000年5月,联通海外上市前夕,信息产业部明令要求小灵通项目一律暂停,等待评估。小灵通一度面临夭折的危险。信息产业部此举是为了树立投资者对联通的信心,为其顺利上市铺路。  日,信息产业部发布了《关于规范PHS无线市话建设与经营的通知》的604号文件,将小灵通定位为固定电话的补充和延伸,小范围低速移动无线接入。间接承认了小灵通的经营事实,它成为信息产业部照顾利润下滑的中国电信的一项措施,实际上为小灵通开了绿灯。随着小灵通的基本发展范围和原则确定,它逐渐在市场夹缝中争得一席之地,靠打政策擦边球发展迅猛(有调查显示,90%的人认同这一观点)。小灵通借势迅速进入大城市,却引起移动和联通不满。  为了减缓小灵通迅速发展的势头,平息移动运营商的怨气,2000年11月和2001年2月信息产业部两次发文,提高小灵通的月租费和通话费,并规定了两种收费方案,同时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作为资费标准。从小灵通中尝到甜头的固网运营商,对信息产业部的新资费标准并不理会,仍继续延续原有的低价政策,信息产业部的作用被边缘化,小灵通发展速度不减。  曾经一度传言信息产业部要清理小灵通的频段,人们又开始担心小灵通的发展前景。结果小灵通使用的MHz3G频段并不在清理范围内,而且明确小灵通属三级频段,这个频段不再批,限定小灵通的发展频段,同时也意味着在3G中,为小灵通留了频段空间。信息产业部还表示,2002年不会收回小灵通频率,它仍可在试点范围内继续经营。这被视为信息产业部支持小灵通发展的又一信号。  信息产业部担心对小灵通的鼓励,会影响两家上市移动公司的股票,为了保护移动运营商的利益,防止中移和联通股出现暴跌,信息产业部艰难地维持着电信与移动间的势力平衡,对小灵通采取不放的政策。2002年年初,广东铁通曾在广州市郊进行过小灵通的实验,2002年7月,网通在北京通州区建设实验网,年底,这一实验又扩展到天津,同时,中国电信在上海也进行了实验网的建设,这些尝试后均被信息产业部叫停。深圳电信的小灵通也被要求退出所占频段。  2002年11月,中国电信也在海外上市。争得了与中移和联通同等的地位,信息产业部靠政策限制小灵通发展以保护其他运营商的做法面临新的挑战,因为再在政策上限制小灵通,是否会影响中国电信的海外股价下跌?信息产业部又要考虑这个问题。  对小灵通进入大城市,信息产业部一是担心联通和中移的海外股价受创;此外,技术限制也是大城市小灵通进入的一个考量。但小灵通的市场需求,技术的发展和日趋成熟,使小灵通的大城市发展成为可能,固网运营商在经历了艰苦努力后,最终攻破了信息产业部设制的小灵通的最低防线-京津沪穗,实现了农村向城市的合围。事实是,小灵通在北京开通后,中移和联通两只中国电信概念股不降反升,信息产业部的担心有些多虑。  2003年3月,在两会上信息产业部原部长明确表示,从政府角度不鼓励发展小灵通,但政府也不会干涉运营商的经营。这是信息部对小灵通最新的定位,此后小灵通正式进入了几大城市。  
■7.2 信息产业部对小灵通发展的政策剖析  综观小灵通发展中信息产业部的行为轨迹,不难了解它让小灵通身份“不明不白”的原因。  7.2.1 小灵通技术问题的考虑  从纯技术上讲,小灵通并不先进,比如:基站发射功率小,每几百米就要建一个,加上信号不稳,通话质量较差,尤其不适合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发展等,考虑到上述技术缺陷,信息产业部总体上采取了不鼓励大范围发展的政策,允许在中小城市经营,但限制了大城市的进入。  7.2.2 小灵通市场需求的考虑  由于移动市场竞争不充分,用户需求,特别是低端用户需求开始出现真空,小灵通的低价、单向收费及方便的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一定层次用户的需求,同时对移动市场的垄断有所冲击,从用户利益和市场引入竞争考虑,信息产业部对小灵通发展的政策,又有往开一面的味道。  7.2.3 各运营商利益的考虑  让信息产业部对小灵通发展左右为难的还有各运营商的利益平衡,中国的电信运营商都是国有企业,他们的经营要实现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信息产业部对此责无旁贷,所有人的利益都要考虑。  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网通与信息产业部过去都曾具有或多或少的血缘关系,哪家都不能亏待,中国联通是中国电信市场打破垄断的运营商,责任和地位重要更不能轻视。鼓励小灵通发展有助于中国电信和网通摆脱目前的经营困境,但会损害移动运营商的利益。封杀小灵通,又担心固网运营商无法继续盈利,而现在还有1000多万用户的利益。信息产业部则只能采取不断调整政策,以平衡各方利益的方法处理小灵通。  信息产业部在小灵通发展政策上的摇摆不定,是影响小灵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政策的不确定性,小灵通的发展始终是波澜起伏,但却有惊无险;犹抱琵琶半遮面,却有时真时幻。如果在小灵通发展之初,信息产业部的决策是明确清楚的,小灵通的发展就会是另一种局面,但这只是后话。  不管信息产业部在小灵通发展上如何态度暧昧,但他一直都是厉行禁止,从未付诸动作,从最终的结果看小灵通生存至今,不管他最初的目的是什么,其结果上是支持了小灵通的发展,因为小灵通今天还活着。
■7.3 信息产业部从小灵通发展中可吸取的经验  在小灵通的发展上,信息产业部受到了来自上级政府、电信运营商的批评。分析其中的原因,实际牵涉的原因是很复杂的,但以下几方面是必须认为思考的。  7.3.1 明确信息产业部的职责  在国家整个一盘棋中,信息产业部具有特殊的作用,一要保证用户能得到低价、高质量和多样化的服务;二要保证电信业的持续和健康发展、防止垄断、扶植弱小企业和保证有效竞争、维护各企业的合法利益。这些职责中最重要和需放在首位的应是用户利益,因为用户是一切发展的源泉,企业利益来源于它,国家利益在它身上得到体现。如果从这方面看,信息产业部对小灵通的处理无可厚非。但对企业的职责却没有划清。  由于中国现有的电信运营商都是国有企业,过去政企合一时信息产业部与大部分企业是一家,是集监管和经营一身的,虽然现在两者在职能上已分开,但之间的关系仍是骨断筋连,由于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政企分开,信息产业部和企业在小灵通问题上,都有过超其权限的行为出现,信息产业部管了不该管的或对企业实施了不应有的保护,这样做对运营商不仅没有好处,还会抑制竞争力的培养,阻碍市场发展。而企业冷不丁也扮了一把裁判的角。因此,信息产业部今后在遇到问题时,首先要考虑它是否属于自己的职权范围,把握好管与不管的度。  7.3.2 实现管制对政治和经济的独立性  由于中国电信市场,特别是基础电信市场是一个开放、竞争不完全的市场,体制改革更是落后于电信发展,在这种环境下,信息产业部的政治和经济独立性很难保证,小灵通暴露了管制上的这一弱点,使管制者在决策时的公正、合理和公平性将大打折扣,这对管制者实施有效管制是非常致命的。  要解决这一问题,法律的约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我们可寄希望于电信法的早日出台。电信体制的根本性改革更加重要,但这依赖于全国的体制改革,包括经济体制、人事体制、金融体制、政治体制等,这些改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时间及各方面的配合,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也不可能靠信息产业部一家解决,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7.3.3 管制经验的丰富和积累  中国目前还处于从计划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初期,信息产业部作为管制者运作的时间也有限,而面对如此巨大、复杂、多变的电信市场,由于缺乏管制经验,信息产业部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造成监管不利或出现问题也是正常和不可避免的,对小灵通也不例外。关键是如何通过问题和各方面的批评,逐渐总结经验、丰富、积累、修正和完善管制方法和手段,提升管制水平和能力。同时,无论是政府、运营商,还是用户应以一种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对待信息产业部,过度指责甚至漫骂是无济于事的。  
■7.4 信息产业部在小灵通发展上目前需解决的问题  7.4.1 给小灵通明确定位  小灵通在北京的登场,将许多问题直接暴露在信息产业部面前,到了信息产业部必须对小灵通有个说法的时候了,否则政策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将影响小灵通未来的发展,这也是运营商和用户最担心的。如果总是不确定,也会削弱大家对管制者的信心,降低管制部门的权威性。有消息说,月信息产业部会有新政策出台,小灵通有望拿到默认证。小灵通的落实,可使运营商尽快确定自己的市场定位,用户也不必担心可能出现的损失。  7.4.2 确定移动收费模式  过去,移动双向收费是国家为了积累发展基金确定的收费模式。随着移动的发展走向成熟,双向收费已失去存在的直接理由。现在小灵通又以单向收费出现,虽然它界定为无线市话,但与移动运营商的双向收费绞在一起,造成了一定的混乱,需要信息产业部应就移动收费方式做出决断,但也要考虑由此可能引出固网与移动网、移动网间的结算模式变化及一系列资费调整问题。  7.4.3 确定移动收费标准  关于小灵通与移动的资费问题,是引起太多的争议。面对移动欲演欲烈的、混乱的价格战,对于移动电话和小灵通资费标准是统一还是差异,信息产业部要明确。鉴于小灵通引起的许多地方移动资费大幅下降,甚至变相实行单向收费的情况。考虑我国地域广阔,经济发展差异很大,制定统一的移动资费体系已显不适,信息产业部是否应适时调整移动资费,放宽对移动资费的管制,给地方一定的自主权,满足多元化需求,信息产业部要研究。  7.4.4 移动许可证的发放  移动市场需要更多的竞争,而中国电信和网通已具有一定的小灵通的经营经验,与其让小灵通不明不白,到不如考虑给他们发放新的移动牌照。一来可繁荣移动市场,二来可让小灵通走入规范。鉴于3G的不确定性,发放移动许可证的数量和对象也不好确定,信息产业部应考虑和研究发放问题,但决策要比较慎重。  7.4.4 其它  随着小灵通上网和短信功能的发展,合理的资费标准制订成是关键,直接关系到市场的培育和发展,信息产业部应对此有所考虑,小灵通的互联互通问题,主要是可能的短信息互通的管制,也应列入议事日程。
  信息产业部在决策上述问题时,一要考虑保护现有投资者的利益;二要考虑保证政策的延续性;三要考虑维持通信行业的平稳发展,因此需要掌握时机提出成熟的方案。
【8、小灵通的综合关系分析】
 小灵通虽然只是一种电信业务,但在它身上引出的各种关系却是错综复杂的,而各种关系的背后都有利益关系的存在,我们不妨用一个图表示。
■8.1 电信服务的产业链关系分析  从电信服务的产业链分析,小灵通业务的需求来自市场用户,而业务的提供则是由下而上,从设备制造业开始到市场用户。其中设备制造业是运营商的下游产业,前者为后者提供支撑;运营商是市场用户的下游行业,需为用户提供适当的电信业务。各产业的依存度由下至上。  
■8.2 各部门内部的关系分析  8.2.1 用户的内部关系分析  由于用户的文化、经济、区域、偏好等的差异,他们对小灵通的需求是很个性化的,可以说没有一个用户的需求是相同的,但用户的相互影响,会在小灵通的选择上产生影响。  8.2.2 信息产业部的内部关系分析  信息产业部的内部关系有两个层次,从组织结构上分析,它由不同的司局组成,各个司局的职责和权力各不侧重,但在有些问题的处理上也有协作关系。从中央与地方管制部门的关系分析,中央负责整个电信行业的管制,包括政策和规划的制定、资费管制、有限资源的分配、市场竞争的管制等。而地方电信管理局承担着贯彻中央精神,并与地方政府一起,考虑本地电信市场的特点,管制当地的电信市场。  8.2.3 政府内部的关系分析  我国政府分中央和地方两级,中央政府主要负责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而地方政府则是中央在地方的代言人,代替中央政府履行必要的职责,但地方政府在财权、人事权和事权上各有分工,互不干涉,在小灵通上也不例外。  8.2.4 运营商内部的关系分析  运营商内部的关系比较复杂,从经营者的性质方面分析,就小灵通而言,交点是固网和移动运营商的竞争关系,主要竞争在价格和收费方式。  从同质运营商方面分析,固定运营商间在其它业务竞争的同时,在小灵通上表现出各有侧重兼顾竞争。由于中国电信在北方没有本地网,小灵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南方,而网通的阵地则偏重于北方。总体看,中国电信占主导地位。虽然两家相互竞争,但在小灵通与移动运营商的对垒中他们的利益是一致的。移动运营商的两家与固网运营商的关系类似,也是既有竞争又有合作。  从业务的经营范围方面分析,联通在小灵通发展中的地位比较特殊。由于它是全业务经营者,可经营本地业务让它可经营小灵通,但由于本地市场的进入成本过高等原因,它的本地网一直没有得到很大的发展,只在四个地区建立了本地网,而且用户非常有限,所以要发展小灵通成本会很高,得不偿失。它另一个不发展小灵通的原因是,如果经营小灵通,会与它现有的GSM和CDMA业务出现左手博右手的局面。  
■8.3 小灵通引发的各种关系分析  8.3.1 与用户利益的关系分析  用户的利益在各方关系中是至高无尚的,理论上各方的利益都要服从用户利益。  信息产业部对小灵通的默许,某种程度迎合了相当一部分用户的需要,使用户从中获利。但政策的不确定性,让用户承担了不必要的风险,利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害。而运营商上小灵通,有对用户利益的考虑,也有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因为小灵通使它们找到了新的业务增长点,挽救了逐渐走低的业务收入,但企业在提供小灵通业务时并没有向用户说明小灵通的风险性,也很少有考虑如果小灵通被禁止,如何对用户进行必要的补偿。从这点上看,企业考虑用户利益是不够的。深圳的小灵通,由于自身法律地位模糊而始终处于生死之间。运营商为此与用户签订的协议时,明确:如电信政策改变而取消业务,电话公司将免费把市话通改为市内固定电话,这种在管制出现漏洞时,自觉维护用户利益的做法应得到提倡。  虽然小灵通在电信市场受到了普遍欢迎,但也有用户状告其手没有入网许可证,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有关电信终端设备的规定的事件发生,反映出管制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利益的保护。信息产业部应尽快解决这一问题。  8.3.2 与政府的关系分析  小灵通与国家政府和信息产业部的关系有两个层面。小灵通的发展除了得到信息产业部的变向支持,更有各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植。但中央政府与信息产业部,信息产业部与各地管制部门、地方政府间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理顺。关键要以用户利益为核心的前提下,加强合作、协调、理解;以整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明显职责、防止推诿、越权干预。但所有人都知道关于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有法律的约束和全局观念。  8.3.3 与固定电话的关系分析  小灵通以固网为依托,不仅节省了运营商的成本,而且还激活了固网的剩余容量、提高了网络的使用效率,同时还扩展了固定业务的功能和使用范围,使用户获得了独一无二的新服务-低价、单向收费、一定的移动性。而固网运营商,小灵通对已明显下滑的电信业务起到了一定的补救作用,助固网运营商走出经营困境。  8.3.4 与移动的关系分析  小灵通与移动并不是誓不两立的,据信息产业部统计,我国在发展1500万左右小灵通用户的同时,也发展了1亿多的移动用户。在小灵通发展最为快的2002年,移动电话用户猛增了6140万户,增幅为42%。移动并未因小灵通的出现而放慢脚步,反而加快了,这充分说明两者的发展不仅不会相互影响,相反实现了互补,完全可以通过合作,共同把蛋糕做大。此外,小灵通还为移动培育了市场,促进了移动市场的竞争。  8.3.4 与设备制造商的关系分析  小灵通在为消费者、运营商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使设备制造商从中获利。随着小灵通在全国的发展,专门经营相关设备的美国UT斯达康的业绩也节节上升,并吸引了中兴通讯等大批国内主流设备商的加盟。  
■8.4 如何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  不管是政府、管制者,还是运营商,他们在市场都想实现利益最大化,但这不是无条件、无前提的。就电信业而言,各方的利益最大化,应以用户利益最大化为前提,以不损害它人利益为条件。  运营商要从全局利益出发,服从信息产业部的必要和合理管制,而信息产业部在处理各方利益时,要排除各种干扰保持中立、公平,才能赢得运营商的信任和支持。  运营商在业务、资源、市场进入等方面发生纠纷,对簿公堂的事件时有发生。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不管是否有市场需求、是否会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都要争的头破血流,甚至不措违法法律。这说中国的电信市场目前的竞争还缺乏理性。  为什么运营商不能在各自的市场和平相处?为什么不能变打压它人为增强自身竞争力?为什么不能通过换位思考,多一些理解和宽容?如果这一切都可实现,运营商完全可以通过合作竞争,摆脱恶性竞争给各方带来的伤害,实现从低层次的价格竞争,向以服务、质量和用户关爱等高层次的竞争转变。这值得各运营商思考。  在此,还必须谈一下法律、媒体及研究的作用,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电信法,主要依靠电信法规约束各方的对市场行为,力度显然是不够的。在这种情况下,媒体要充分发挥对各方的监督作用,帮助政府和管制者维护市场秩序。在小灵通问题上,有些媒体过份炒作,不仅对市场的发展起到了负面的导向作用,而且影响了消费者正确的判断力。媒体从业人员如何遵循职业操守是值得商榷的。  另一个是研究问题。目前很多研究不重视基础和积累,缺乏重脚踏实地的工作,不是依据广泛的市场调查。一些学者在发表见解时,不是本着科学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影响了管制者的正确决策,对消费者产生了误导作用。这些对电信市场的健康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9、结论】
■小灵通的发展:  1、 是用户需求的必然;  2、 是深层竞争的要求;  3、 是技术与市场的适配;  4、 是政府支持的结果  
■它引发我们去思考:  1、 什么是电信用户真正的需求?  2、 技术与市场如何有效地结合?  3、 市场的竞争应采取什么策略?  4、 如何提供消费者需要的业务?  5、 各运营商如何提升竞争层次?  6、 如何处理好各方的利益关系?  7、 如何保证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它要求解决:  1、 各方面对电信市场、竞争、管制的认识提升问题;  2、 从现阶段多方约束的法规体制向电信法过渡问题;  3、 管制的经济和政治独立性,及政策的连续性问题;  4、 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约束问题。
- Copyright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灵通电话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