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得 量化策略版6800元万表网买表靠谱吗吗

36岁开始学习金融工程和量化交易,靠谱吗?
真诚的求问大家。我是理工科硕士背景(力学专业),自己目前的职业是一高校老师,每周只上两天班(上完课就可以走人),有大把的空闲时间。因为并不想从事一辈子教师工作,所以多年来一直坚持学习。搞了好多年的码农,都是自学的,对编程比较熟悉。同时也一直不间断的在学习英语。2015年就36岁了。。想问一下,如果从现在开始学习金融工程 量化交易,以期望以后能入这行,专心做这行,还可以吗?靠谱吗?求问。有人说,做这行,就得准备做一个数学家。一定要达到这样的高度吗?求问。谢谢!!
詹姆斯·西蒙斯, 1938年生人,1982年转行投资业,成立文艺复兴科技。所以说只要你够牛,36岁不是问题。你在开始学习金融工程和量化交易之前,请多了解一下这个行业,做个规划。好好想想,几年后你是想成立自己的对冲基金当Hedge Fund Manager,还是想给别人打工。打工的话, 你想当Portfolio Manager, Quant Trader, Quant Analyst, Quant Researcher还是Quant Developer, 不同岗位要求不同的skill sets. 比如说,你要是想干Quant Developer, 不一定非要当个数学家。
如果你志在更加的独立自由,在业余时间做出东西就行,无所谓晚不晚,拿十万二十万跑起,也许你都不需换工作了。如果你是想换一份这行的工作,多找找机会,早点加入个团队比你一个人摸索要来得高效,资源共享有助于快速成长。你在害怕失去现在拥有的?还是害怕得不到以后的? 不要只是想着躺钱,过程才让人怀念, 纵使有一天你只拥有了荆棘沧桑,不也是倍加精彩?追求才有希望,永远不晚。
估计就算有需要学的知识,给你两年时间足够足够了,何况你有那么多年的其他积淀。你又熟悉编程,又熟悉做研究,搞几个策略或者定价模型还是轻轻松松的。不过其他人说的最对的一句话是,就算你学会了各种技术和知识,也不一定能通过自己投资赚钱。
来得及,这行入行要懂得的知识很少。当然拉,入行不代表能赚钱。
我和你是同龄人,我也从事这个工作,我想说的是你可以从最简单的入手,比如国内有几个期货的第三方平台,文化,TB,MC,这些门槛都不高,容易上手,水木社区上有个“程序化交易”板块,你也可以去看看,你可以从这些平台入手,自己写策略,回测,模拟,拿小资金实盘,慢慢找感觉,而且基于TB的平台网上有好多免费的策略参考,你都可以拿来研究,这样我想你会对自身适不适合做这个行业有个初步的了解。如果你确定你要入这个行业,你要确定你自己是当策略是还是程序员或者是交易员,一个成功的交易员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对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乃至心态调整都有些要求,找到你在这个行业适合的位置,发挥你的独特优势,我想你会有很好的发展。你提到了数学很重要,我想你如果能把你力学的基础发挥到策略里来,就是你的核心优势,这个更重要。我简单的一说,不足之处肯定很多,就是一个参考而已!BTW:如果你想做股票的量化,上面的那几个平台是满足不了的
如果你真的做了数学家就能投资盈利,那么现在首富应该是数学家~以科学的思维方式,你得先确认有人说里的有人是否是数学家并投资盈利~-------------------------------------------------------------------------------------------------------------------------------------------------------------------------------------------2011年的回复,不少人觉得说的是实情,对于没有经验的和准备入行的,的确可以做参考,根据反馈会有些帮助。具体的其它问题可以私信,但是知乎不一定有空上。-----------------------------------------------------------------------------------------给想做trader的朋友们看看发表于由今天在海洋部落看见一个大半年前的帖子被翻了上来,主要讲trader的职业规划,其中有kuhasu的精彩回复,现将主贴与kuhasu的回帖转发过来。原文链接:大家好!小弟求问职业规划,希望各位前辈不吝赐教各位前辈,是这样的。我本科国内某财经大学金融工程系学生,现在正在申请美帝的金融相关的master(包括了MSF,MFE, RM,MQF之类的),希望以后的理想国内工作是trader。基于我对国内trader的了解,貌似小公司trader的要求都不高,当然大公司和北美的公司的trader数理要求很高很高这个我知道的。但是由于在猎头网站几乎查不到大公司trader的要求,所以我很迷茫的是我不知道我选什么样的program和进了program之后应该注重什么方面的能力。具体地,我有如下了解和问题:1. 什么样的项目更合适一个trader,我在学校时需要训练什么样的能力?我知道肯定是要选偏数理的项目,但是我的问题是数理工具是偏数理统计方面?还是偏偏微分、随机这方面?(ps. 我知道我做quant肯定是不够格,我也抢不过数学物理计算机的phd,但是我也不想做个散户那样的trader)2. trader 的一般行业路径是什么样的,尤其是一开始是什么样的?进入trader行业后(当然我说的是稍大的,至少是**证券啊,**基金啊&这道不是我眼高手低,是因为我还是学生至少我该向顶尖努力是吧&)我开始一般都是作什么工作?是收集一下交易数据?跟着开晨会?主要工作是什么?做这些工作需要什么样的能力。3. 对于国内现在的trader 的数量能力要求有多高?我知道做Equity貌似数量能力要求最低,Fixed income 要高,貌似最高的就是一些非线性的衍生品吧,搞到什么程度?4. 做trader近什么样的公司更合适职业发展?大投行相应的部门?基金券商?私募hedge fund?我觉得进得部门是公司的主营业务部门可能更吃香一点吧(瞎猜)。哪进什么样的公司更好呢?我知道一般hedge fund 的寿命都很短回报可能会很高,但是我希望的是再回报和稳定性这两点上找到一个合适自己的平衡点。BTW,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知道trader 的本质就是对合理的控制风险赢得回报,就像大德州扑克一样,是能力和人性的把我。但是我现在是学生,我想我现在更关心的是怎么获得能力,怎么更能更好的学到为我实现交易策略的数学和计算机工具。所以,千万别告诉我什么那点钱开个户,做两手要是一年下来还有回报你就是trader了这样的话,也别给我说什么什么样的学历都能做,最主要的是你的性格啊什么的。我想有句话说的很对,就是模型对于trader 来说只是reference,但是我想问的是我怎么能更好地在学校获得这个reference。又怎么样能规划我这条路。谢谢各位前辈!上述语言如有冒犯、不对和愚笨之处,多多包含。逼近我才开始细致的了解这个行业情况。ps 如果不做trader,还有什么部分什么职业是能够和金融市场直接打交道或者直接研究市场的。投行固定收益部?研究部?能否介绍介绍。再次谢谢各位前辈kuhasu回复:看到诚心的我就愿意多说两句:1、各个投行的自营部门正在拆分,等你就业的时候,应该都拆完了,而且新机构都成立完了。2、投行的好处在于工作稳定、福利好,但是也会被裁员;而独立的自营机构,这方面风险更大。3、大部分机构交易员都没有自营盈利能力;大部分自营盈利交易员都没有大资金资本配置经验和完善风控体系,你也就知道这两方面人都有什么优势和可能出什么大问题了。4、交易领域唯一衡量标准就是盈利与否,交易员不同于投资组合经理,实际上无论国内国外,对于所谓的量化能力,并不是必须的,这个你不要看宣传。很多机构的交易员,还是盘感交易,系统辅助(信号,仓位),而拆单策略虽然是自动化了,即所谓的70%订单是系统交易的,可实际上决策还是人为决策的,而且很多做市商的系统交易,其实只不过是做市策略。5、如果你是为了当交易员而学交易,最终结果往往不好,根本原因在于你缺乏交易哲学,而这个本质的东西,是学不来的。数学、物理的phd,赔钱的很多,国内公募基金就是例子,当然国外实际更多。所以不必介怀。6、一般情况下你有两条路选,这两条路都是可以成功的,因为不少人走通了已经。一、你利用学历和关系,进入机构,先从研究员/分析师做起,国内机构一般几十万到一百多万第一年,境外的一般6-15万美金第一年。当然如果你做得好,国内会比较保守,再观察你,境外的就有可能给你业绩提成,一年一百多万美金左右,一般好的情况下,而大部分机构头一年的待遇加奖金15-40万美金,当然环境不好,也有8-12万美金。之后做得好你可以升职投资经理/组合经理,三年到五年,这算比较快的。之后还可以升职,但跟业绩和你的工作年限有关。一般情况下,如果你很优秀,35岁以后,你就会出来单独成立对冲基金,或者一边在职,一边雇人运作,然后慢慢转型。但是如果不顺利,那么你可能一直会在分析师级别混,但是收入稳定,而且对于其他行业,还算不错。二、你刚毕业,一般情况对冲是不会用你的,因为对冲机构直接跟盈利打交道,不能聘用生手冒风险,宁可花高价钱找好手。所以你可以在非自营的其他部门工作,甚至跟投资完全无关工作,同时进行交易和模型研究,当然最好是资产管理公司、社保基金、商业银行投资银行部门,稳定,也能接触到大资金。自动交易的好处就是你可以不用管,不用占用时间。顺利的话,你可以通过你的副业,赚到很多钱,但是我的建议是,如果你的现金,达不到你3辈子的工资水平,不要辞职。然后你可能进入封闭式运作状态。这两个方法都有人实现了财务自由,而其他的方法的,我还没见过真正行得通的,如果有,请补充。7、认为国内交易员数理水平差其实是误区,现在有一大堆的华尔街回来的和土鳖精英在搞国内市场。监管层和券商都有不少忍者神龟。8、你搞固定收益、衍生品、银行产品,不要把销售辅助和直接交易搞混,很多金融工程讨论的,其实并不是交易,而是怎么把产品包装卖出去,跟销售业务员没区别。美称自己金工而已。复杂度高的产品,不一定是高端产品,也不见得可得利润就好。9、一开始你最好不要进入对冲基金,银行的日子以后并不好过,得熬,所以你要考虑,你会不会愿意付出时间成本。这样你可以稳定而且还能去实现财务自由。另外论坛里有很多财务自由的,又去工作的,也有成隐形富豪到处买东西的,还有闲着无聊当顾问的。所以你最好明确,交易不是事业,只是财务自由路上的一个手段而已。当你的资本超过一定水平的时候,你就必须为你的“未来”担心和部署。10、一定要诚信、踏实,别浮躁,加强自身修养。之所以诚信,是因为你任何谎言,最后都会暴露,而我是搞行为学的,很容易看出来一个人说没说瞎话,所以你再怎么掩饰也没用,自然也就没有必要浪费时间。之所以要踏实,很多积累必须一步步来,很多人一上来就要实现多少倍的高收益,或者多复杂的交易模式,或者听别人说高频就搞高频,结果过几年你看,还是基本上原来的状态,不切实际的追求,反而浪费了可能提高的时间。之所以说别浮躁,虽然不是每日三省,但是浮躁心态在这个行业很多,虚荣心盛行,当你心理浮躁,虚荣心又强,那么也就学不进任何东西,发现不了自己的缺陷了,相当危险。而加强自身修养,除了可以考虑问题更清楚,而且可以交到很多好朋友,进行有效交流。这上面只是我的经验和建议,供参考。
我觉得你的问题是想换一种职业,并且描述了自己的情况,觉得除了年龄,其他方面还可以,另有点担心数学。但我想你的潜在动机是换一种更能实现自我价值,更多收入,能提升现状的生活方式。你和大多数人一样,没有足够信心改变现状,但你已经胜出一步,就是在不断努力,无论前面你做了多少,另外最关键的两点还是没提及和思考:1合理的自我评估,行还是不行,以我个人的特质,能不能完成,即自信并融合人的能动性,是一切改变到成功,必备的一种品性,无论是破釜沉舟,还是创造奇迹,都少不了这个品质,只不过有些人是被动的,没有退路,而此时你是主动的;2这个行业真的能达到你的目标吗?是财富吗?是新的生活方式?有时未必是你想的样子,最好深入了解一下行业情况和职业特点,瓶颈和优点。 说点题外话,我本人原来3d动画设计师,做了9年,不间断提升所有的环节技能,可以一个人用电脑从建模,场景,材质,灯光,动画,绘图,特效,剪辑一直到成片一个人搞定,而且也的确如此做了几个质量尚可还是国外的小项目,这本来是多工种的流程,而且我知道我在任何一个工种的位置都能找到工作,不想太累的话每月15k的样子(非炫耀,对很多人来说这点钱不算啥),但在13年我彻底放弃了这个职业,做了个人交易者,没错,很多人看起来赌徒的活,我知道这是一个严肃的职业,至今我都承认这个职业很难,难在几层人性难以逾越的窗户纸,题外话了,继续说转行前其实11年就开始接触了,决定把全部精力投入进来是13年,通过几年的摸索,从理论,技术,哲学,经济学等等方面学习,从主观交易到程序化(虽然更希望是一名成功的主观交易者), 忙了一天,不想多说了,我只想告诉你,你自己的品质和秉性只有自己知道。如果你认定自己百折不挠,求真辩证,天资聪颖,废寝忘食,还有什么可惧,窗户纸一一捅破,快即慢,慢即快,财富真的唾手可得,快乐和哲学的世界观才是最深处的追求!
到这个年龄,又是博士毕业,不是应该有点自己的东西而不是仅仅当个打工的了吗,自己的东西把握十足就去自己开业,现在融资很容易至于说做这行必须是数学家的,我刚肯定说这话的人无论交易还是数学都没入门
我认识最老的写策略的大哥40岁,从高校老师入行。不一定你能成功赚到钱,但是你说来不来得及,我说没问题
数学和编程不是很牛的人做这个不太靠谱。量化交易美国是有考证的,时间充足的人去考一个还是不错的。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聚爱财任衡:量化投资在中国到底靠谱不靠谱?
中华网投资
国内外都发展得风生水起、被花旗银行预测十年内将达5万亿美元市场的机器人投顾,其背后逻辑其实是量化投资&&借助现代统计学、数学的方法,从海量历史数据中寻找能够带来超额收益的多种&大概率&策略,并纪律严明地按照这些策略所构建的数量化模型来指导投资,力求取得稳定、可持续的超额回报。国内火热的机器人投顾市场已吸引20多家知名企业进入,而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数次提到与机器人投顾密切相关的&科技金融&,被认为是在政策上为机器人投顾又添利好。然而尽管如此,作为新生事物的机器人投顾,其背后的逻辑还是不可避免地受到质疑:量化投资在中国到底靠谱吗?对此,首家将机器人投顾引入中国并本土化的一站式全球资产配置平台&&聚爱财的CEO任衡表示,这种质疑是因为对量化投资的了解不够深入,其实量化投资在中国非常靠谱。在任衡看来,量化投资受到质疑,和其在国内的现状是分不开的&&以2015年国内量化对冲基金的数据为例,其管理规模不仅在全球占比低至0.45%,在国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里的占比也仅有5%,超低的比例确实容易引发质疑。然而,如果从发展速度上看,国内量化投资正在显示出比全球平均水平更大的增速和潜力。截至2015年三季度,全球对冲基金管理资产规模从1997年的1182亿美元发展到2015年三季度的2.71万亿美元,增长22倍,年均复合增速19%。结合管理期货基金(CTA),全球量化对冲基金(对冲基金+CTA,不含FOF)管理资产规模已近3.2万亿美元。在全球对冲基金管理资产规模不断增长的过程中,不同地域市场的增速也逐渐拉开了距离。2015年,全球对冲基金表现不佳,基金清盘数占比则高达21.6%,相比之下,国内对冲基金清盘数占比仅有6.54%,充分说明了国内的对冲基金发展态势更好。2015年,由于黄金、石油等大宗商品遭遇严寒等原因,全球对冲基金收益率遭遇了自2008年以来的第二波低谷。截至2015年11月,瑞士信贷对冲基金综合指数年度内上涨0.14%,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且显著低于S&P500 3.01%的收益率。与之形成鲜明对比,2015年国内量化对冲产品则借势上半年行情,实现了增长:2015年量化对冲阳光私募合计发行634只,较2014年的522只增长21.46%;与此同时,还产生了诸如&场外市场产品丰富对冲工具&&从单一策略走向大类资产配置和宏观对冲&等可喜变化;而且,国内量化对冲产品策略都表现良好,收益明显高于全球水平。其中,2015年国内股票市场中性策略年化收益率的均值为21.64%,大幅超越2014年的2.88%,全球的收益率则仅为3.57%;国内股票市场中性策略年化收益率的均值为21.64%,全球的则为0.09%;其他诸如宏观对冲、组合基金、系统化套利等策略的收益表现也都明显高于全球量化对冲产品的十几种策略。以上资料和数据,足以让&不靠谱&之说不攻自破。此外,任衡还表示,随着国内老百姓越来越不满足于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量化投资在中国不仅&靠谱&,而且深具发展潜力。以互联网与量化投资的完美结合的聚爱财Plus为例,它整合股票、基金、债券等各类金融资产,提供一揽子资产组合,一经推出,就广受欢迎,月新增流水一年翻了45倍,聚爱财自主研发50余个自动化资产配置模型业绩也非常优秀,其中,股票账户2014年收益率53%,在418只普通股票基金中排名第25。这些都能说明量化投资的&靠谱&和发展潜力。在任衡看来,聚爱财Plus面对的主流用户是年收入6万-600万的中产阶级,这个群体背后有至少95万亿的可支配资产,将&靠谱&的量化投资作为背后逻辑的机器人投顾,必将在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编辑:nf18 来源:一个关于QE陷阱的传说_万得大学-爱微帮
&& &&& 一个关于QE陷阱的传说
本文转载自原仓资产(微信号prairie_asset)本周的黑色星期一已经让满世界惶恐不安,眼下全球市场面临衰退的威胁,美联储已经降低了9月加息的预期,取而代之的极有可能将是新一轮QE。然而,QE真的足以解决这个大难题吗?《The Economist(商论)》2015年八月刊,梧桐以《让我们从财政入手——一位有先见之明的经济学家的新作》一文提出货币政策不足以应对当前经济危机,必须加以财政政策的支持。让我们从财政入手一位有先见之明的经济学家的新作日语里“幸灾乐祸”怎么说?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的大部分时间里,西方经济学家和政治家总是乐于指责日本政府在其资产泡沫破裂后犯下的种种错误。但是在雷曼兄弟破产引发金融危机六年后,西方许多经济体仍然很难有可观的增长。西方经济体的中央银行被迫将利率维持在接近于零。欧洲政府债券的收益像日本一样已经跌至历史最低。有些经济学家称这是一个“长期增长停滞”的新时代。野村综合研究所(Nomura Research Institute)的辜朝明(Richard Koo)所著新书*认为西方也犯了一些明显的错误。“我们不仅在经历经济危机,也在经历经济学的危机,”他这样写道,“大多数经济学家没能预料到这次经济危机,而在试图回答应该做什么这一问题上,经济学专业本身也陷入完全混乱的状态。”辜朝明认为2008年的经济衰退正符合他提出的“资产负债表衰退”。私营企业大举借债用于资产(尤其是不动产)投资;资产价格下跌,债务的名义价值不变。削减利率降低了偿债成本,起到了一点作用,但是并没有说服人们借更多的钱,因为他们还在努力修复资产负债表。辜朝明写道:“尽管利率为零,当今西方大部分国家的私营部门仍在尽量减少债务或增加储蓄,这种行为与传统理论背道而驰。”这大大减弱了货币政策的效力。量化宽松(QE)政策,即创造货币以购买资产,成功扩充了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但既没有促进银行借贷,也没有增加公司和消费者之间的资金流。这解释了为何量化宽松没有导致有些人担忧的恶性通货膨胀,但是,在辜朝明看来,这也是量化宽松效果有限的原因。相反,政府本应该专注于财政政策。2009年曾涌现过一轮刺激方案,但是出于对财政赤字增长规模的担忧,各国政府过早开始削减投放。它们应当看看日本1997年的例子(或者1937年的美国),当时过早的财政紧缩打乱了经济复苏的步伐。大多数外国人都认为日本的财政政策是失败的,但辜朝明却认为它是一项巨大的成功。尽管商业地产的价格下跌了87%,公司又急于偿还债务,但日本的GDP从未低于泡沫前的峰值。要是没有财政赤字,日本可能会遭受一场“大萧条”。相反,它的失业率从未超过5.5%。从2008年起,西方政治家已经太过担心公众认为公共支出会浪费,巨额赤字会导致债券收益率飙升。没有政策刺激,资源本身就被闲置,因此政府很难错配资源。大萧条之后真正的复苏来自因二战而产生的财政刺激,当时没有人抱怨政府把钱浪费在武器装备和防空洞上。即便没有量化宽松收益,因为私营部门含蓄很多,债券收益率仍会维持在非常低的水平。在欧洲,人们颇为关注结构性改革:通过改变经济供给来推动经济增长。但是辜朝明认为在资产负债表衰退时关注结构性改革就好比治疗一个同时患有肺炎的糖尿病人:改革要很久才能起效。辜朝明的这番见地初见于他2008年出版的著作《大衰退》(The Holy Grail of Macroeconomics)。近年来的种种事件印证了他的论述,但是他也忽略了一些其他观点。量化宽松的副作用是资产价格大幅上扬;这本应该修复公司和个人的资产负债表,但是私营部门仍然不借钱。这是为什么?而且他很可能没有认真考虑过长期增长停滞的论断:日益恶化的人口结构和缓慢的生产力增长非常重要。富裕世界的增长几十年来都在放缓。即使有所罗门王的智慧,政治家们在这种境况下可能也要苦苦挣扎。*《逃离资产负债表衰退及QE陷阱:世界经济前路危机四伏》(The Escape From Balance Sheet Recession and the QE Trap: A Hazardous Road for the World Economy)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著名经济学家辜朝明和他的作品。辜朝明Richard C. Koo职业:经济学家辜朝明是日本首屈一指的证券公司—野村证券旗下的研究机构野村综合研究所的首席经济学家,被日本资本和金融市场人士选为最受信赖的经济学家之一,并为日本历届首相就如何应对日本经济与银行问题提供咨询。进入野村证券之前,他作为经济学家任职于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获得过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理事会博士会员的荣誉。他著述良多,同时也是早稻田大学客座教授,2001年被美国商业经济学会授予艾布拉姆逊奖。他同时还是“商业周刊在线”的专栏作家以及日本内阁防务战略会议的唯一一位非日本籍委员。总之一句话,背景牛牛嗒!再来看看他的著作吧!1《大衰退》2008年,《大衰退》的理论颠覆性地解析了美国大萧条和日本大衰退的根源,更在全球喧嚣的救市声中提出了可能更加有效的解决之道,而对未来的经济,他也做出了极富智慧的预见。“
精彩评论 ”关于日本20世纪90年代金融灾难的探讨也许永远不会结束,但是辜朝明的这本著作是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一本。不管赞同与否,任何关于美国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都必须参考辜朝明的观点。——劳伦斯·H·萨默斯 哈佛大学教授 哈佛大学前校长,美国财政部前部长辜朝明再次出击。以美国大萧条与日本过去15年的经济不景气为切入点,一个独特的理论得以诞生,辜朝明为美国以及其他经济体当前发生的诸多问题提供了一种独到见解。——出井伸之 Quantum Leaps公司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 索尼公司前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辜朝明关于资产负债表衰退的开创性研究,对于解读日本经济与金融当局在过去15年间所面临的困境有着无法衡量的价值。我真诚地希望这本著作所揭示的经验教训能够帮助我们战胜相同的衰退,包括此次的美国次贷危机。——三重野康 日本银行前总裁duang~见识了辜大师的实力之后,下面这本才是本期推荐的重点呢!2《逃离资产负债表衰退及QE陷阱》“
内容摘要 ”尽管美联储已如期退出量化宽松政策(QE),但该书表示,美国与欧元区、日本仍然可能面临来自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挑战,这是“资产负债表衰退”导致的副作用,被辜朝明称为“QE陷阱”。QE陷阱是指当经济开始复苏,实施QE政策的央行将向市场回收资金,这导致长期利率比没有实施QE情况下的利率水平更快走高,从而拖累复苏,因为这将导致企业更加谨慎,而长期利率快速走高导致商业部门放缓投资活动。经济复苏被拖累又将导致央行推迟回收资金,进而使利率水平有所回落,从此进入无止境的循环之中。辜朝明表示,QE很容易拉升资产价格,但问题是更高的资产价格能否刺激真实经济复苏:如果可以,那么QE就是有效的;如果不可以,那么所作的一切努力都是放大QE陷阱的最终规模而已。如果美国利率的上涨是导致经济数据疲弱的原因,那么美国经济可能已经处在QE陷阱中了。“美联储当前可能过于乐观看待QE的退出效应。只有当美国经济真正陷入QE陷阱时,QE的最终成本才会显露出来。因为一旦美国陷入QE陷阱,长期利率将停留在相对更高的水平,这将对经济增长和财政平衡两个方面都产生负面影响。”——《第一财经日报》薛皎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简称QE),是一种货币政策,主要指各国央行通过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银行金融资产等做法。量化宽松直接导致市场的货币供应量增加,可视为变相“印钞”。市场流动性的改善可降低利息,而低息环境又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融资环境,因此美国08年爆发金融危机后,美联储推出多轮量化宽松借此刺激经济发展。QE1(2008年11月-2010年3月)共计1.725万亿美元。日,美联储首次公布将购买机构债和MBS,标志着首轮量化宽松政策(QE1)的开始。QE2(2010年11月-2012年6月)共计0.6万亿美元。自2010年4月份美国的经济数据开始令人失望,迫于压力美联储启动QE2。QE2的目的是通过大量购买美国国债,压低长期利率,借此提振美国经济,特别是避免通货紧缩,并降低高达9.6%的失业率。QE3(2012年9月-2014年10月)共计1.6万亿美元。自2010年6月底,美国的经济数据接近崩溃,美联储不得不启动QE3。日,美联储宣布推出强化版QE3,并把利率保持在0到0.25%的极低水平。美国政策自2013年12月宣布缩减购债规模,并逐步实施,至日,美联储议息会议中,耶伦主席宣布结束购债,标志着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全面结束。
点击展开全文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一个低调务实的金融财经学习社群。快来加入我们,与我们一起链接智慧,创造财富!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秦皇岛万和城靠谱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