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居蟹怎么换壳死后怎么除臭

推荐商机信息“臭水湖”除臭 白鹭来安家
作者:林雯 张煦荣
工人在海沧湖上清理漂浮零星的垃圾。林江滨 摄  本报记者 王元晖  浓重的雾气,为昨天早上的海沧湖,蒙上了一层白白的面纱。尽管如此,在岸边漫步的人们,依旧可以用肉眼看到在湖心小岛上嬉戏的白鹭。  湖水好不好,白鹭最有“发言权”  参加2015年中华环保世纪行(厦门)的记者们,把镜头对准了这片水域以及生活在水域周边的居民的笑靥。不过,几年前,当地人对这个与厦门西海域相通的湖泊并没有多少好感―他们在调侃中,常常用到了“海沧臭水湖”这个“约定俗成”的名字。  如今,这个名字已经渐渐被人淡忘。这里的湖水好不好,白鹭其实最有“发言权”。据说,过去在海沧的海岸线内,很少能够看见白鹭,而现在,扑腾着翅膀优雅地飞翔的白鹭们,不仅常来做客,还有许多就直接把家安到了海沧湖内。  每天两纳两排,缩短水体交换周期  这一切,全都源于海沧湖湖水水质整治工程。水域面积78万平方米,约为岛内oY湖的一半―要让多达180万立方米的湖水彻底洁净起来,成为摆在我市面前的一道难题。  只有活水,才能产生净水。正是深谙这一点,我市把重建湖内南北两个涵闸作为海沧湖湖水水质整治的第一要务。现在,利用外海潮汐,已经改造完成的两个涵闸每天可两纳两排,水体交换周期由过去的4天缩短为1.5天。  坚决对渔船说“不”,保护生态多样性  昨天,阳光渐渐驱散雾气,洒在了海沧湖内几个绿茵茵的小岛上―从景观上来说,是漂浮的“小岛”,但在工程人员的术语中,它们叫“浮筏”。在去年和前年,海沧湖共分4批增设了21个浮筏,上面种植着海马齿、红树林等耐盐碱的亲海水性植物,据称,它们能吸引鸟群,也能净化水体。  一排红树林,成了如今东屿村西侧岸线的特有景观。海洋部门注意到,红树林的种植,使得筛目贝、栉孔扇贝、糙鸟蛤、马蹄螺、凤螺和寄居蟹明显增多。不仅如此,随着湖水的洁净,不同种类的鱼也从西海域游了进来。  有鱼的地方,就有捕鱼的人―不过,海沧湖湖水水质整治工程坚决对渔船说“不”。截至上个月底,180余艘曾在湖面作业的渔船或渔排,全都被清理了出去。  徐徐而来的清风,连同一艘来回“转悠”的小舟,昨天在海沧湖平静的湖面上荡起涟漪。小舟上的工人,不断用竹竿那头的网兜,拾起湖里零星漂浮的垃圾。他用擦拭着汗水的手指了指远方,说:“渔船走了,我们的工作量也少了。水干净了,来"玩船"的就多了。看,那里有复古老爷游船,还有青少年帆船!”  相关  我市93.73%污水得到处理  本报讯 (记者 林雯 通讯员 张煦荣)6日和7日,省海洋与渔业厅、省环保厅、省水利厅、省住建厅、福建海事局等5部门组成的福建省政府海洋环保责任目标考核组对我市2014年的目标责任落实情况进行了“大考”。记者从昨日的汇报会上了解到,去年全市的污水处理率为93.73%,各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水质合格率达到100%。  考核组实地走访检查了天泉湾鹅卵石护滩项目、会展中心人造沙滩工程、前埔污水处理厂、厦门通海公司海上突发事件应急装备库等,最终为厦门的海洋环保成效“点赞”。  记者从市海洋与渔业局了解到,截至2014年底,我市已建成并运行的城镇污水处理厂7座,年度污水处理量约2.62亿吨,约占全省污水处理量的21%。  按照《福建省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标准》,去年厦门排水监测站对各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水质进行检测,合格率达100%。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有68.02万吨处理后的污水被重新用于厂区绿化灌溉及道路冲洗。
(责任编辑:HN666)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淡水寄居蟹怎么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