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女儿都半岁了,医生说先天性肌性斜颈手术,请问该怎么治疗?

手法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17例--《中医儿科杂志》2007年06期
手法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17例
【摘要】:目的观察手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17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分别施以拿法、弹拨法、按法、擦法、牵法等推拿手法治疗。每次15min,10次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15例,好转2例,治愈率为88.24%。结论小儿肌性斜颈早期手法治疗,治愈率高并且无创伤,易为患者家属接受,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244.1【正文快照】:
小儿先天性斜颈是以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而引起患儿头颈向患侧偏斜,脸向对侧偏斜,多见于新生儿。作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与探索,通过早期辨证施以手法治疗,临床取得很好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1998年至2006年皋兰县人民医院骨科门诊和住院患儿17例,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仲维;;[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14期
蒋明辉;孙建;周俊明;;[J];颈腰痛杂志;2011年03期
刘玉来;;[J];天津中医药;2011年03期
曹国庆;贾斌;刘彦勋;李伟;;[J];中国针灸;2010年S1期
卢大地;;[J];中国民间疗法;2011年08期
尚正兰;;[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15期
赵立军;;[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23期
李绪松;张远军;;[J];四川中医;2011年09期
李曙波;李冬;谭涛;吴征;;[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1年09期
程粉红;;[J];北方药学;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盖大圣;;[A];中国针灸学会针推结合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针灸教育与腧穴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周承扬;;[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三次康复治疗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2年
郭丽敏;孙相平;;[A];跨世纪骨伤杰出人才科技成果荟萃[C];2004年
杨云刚;杨雷刚;杨秀明;;[A];中国传统医学手法研究会第十六届、中港第五届骨伤手法全国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王学京;;[A];首届全国骨伤专科专院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5年
吕立江;金叶道;郑如云;王鹏;;[A];第四届中国整脊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8年
王维佳;卢建华;马镇川;;[A];针刀医学论文精选[C];1999年
李世刚;张小华;;[A];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徐依群;;[A];2004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2004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暨省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金海斌;蔡国荣;周鹏;章友棣;;[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杭州市中医药协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年会暨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周立武;[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禤影妍;[N];健康时报;2007年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教授
顾建文;[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孙树椿名医传承工作站
于栋 张淳
赵忠民;[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孙树椿名医传承工作站
罗杰 于栋
赵国东;[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孙树椿名医传承工作站
陈海云 孔畅
韩磊;[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李毓吉?郑访江
宋敏;[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孙畅;[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孙树椿名医传承工作站
唐杰 张军
韩磊;[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钟侨霖;[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于栋;[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余志勇;[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1年
张淳;[D];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
武震;[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郑朱喜;[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年
李华东;[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年
秦杰;[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王伟军;[D];湖北中医学院;2009年
邱建忠;[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杰;[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年
段邦;[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冯宇;[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卢永喆;[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王家林;[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年
郭勇;[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陈南谷;[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姜青松;[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4年
朱艳风;[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年
康文磊;[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你的浏览器暂时不支持JS!对博客发布,文章,评论有影响!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手术治疗(转载)柳江太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引起的颈部畸形,主要见于半岁以内的儿童,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导致面部不对称、脊柱侧凸等畸形。我科自年间,共治疗32例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患儿,均采用手术方法矫正,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32例患儿,男16例,女16例,年龄4月~11岁,平均4.73岁;左侧18例,右侧14例。1.2斜颈的程度 根据临床表现和测得的患侧胸锁乳突肌挛缩长度(与健侧相比),将先天性肌性斜颈分为Ⅲ级:Ⅰ级为轻度,颈部活动受限,挛缩长度小于2.5cm;Ⅱ级为中度,颈部活动明显受限,挛缩长度2.5~3.5cm之间;Ⅲ级为重度,颈部活动严重受限,挛缩长度大于3.5cm,可伴有面部不对称畸形。本组属轻度5例,中度18例,重度9例。1.3手术方法 在患侧锁骨上缘作一横行皮肤切口,长约3~4cm,切开挛缩的颈浅筋膜、颈阔肌,在直视下将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和胸骨头切断,任其自然回缩。挛缩特别严重者,常需在乳突下另作切口,将胸锁乳突肌上端切断,必要时可切除一短段肌肉。如果局部或深层筋膜、肌肉如颈动脉鞘、肩胛舌骨肌、前斜角肌、斜方肌前缘受累时,也需要切断。术后采用颈部石膏固定作过度矫正,固定8~12周。1.4治疗效果 治疗效果的标准:满意——颈部活动完全正常,两侧胸锁乳突肌长度相等,肌外形满意;尚可——颈部活动正常或稍有受限,患侧胸锁乳突肌长度缩短在1cm以内,肌外形尚可;欠佳——颈部活动有改善,仍有受限,面部有不对称畸形,患侧胸锁乳突肌长度缩短在1cm以上,肌外形消失。本组术后效果,满意18例,尚可10例,欠佳4例。  术后随访2~15年,8例伴有面部不对称畸形患儿,面部形态基本恢复正常,仅有1例术后复发,行二次手术矫正。2 讨 论2.1病因 先天性肌性斜颈病因不清,由于多数发生于难产、臀产和剖腹产患儿,有学者认为是分娩时产伤造成胸锁乳突肌内血管撕裂形成血肿后机化或因肌肉损伤后肿胀,静脉回流受阻而发生缺血性挛缩所致;也有人认为由于胎儿胎位不正,颈部屈曲,局部肌肉痉挛性缺血,静脉栓塞或感染性肌炎所致;还有人认为由于遗传或先天性发育异常所引起。2.2手术年龄 先天性肌性斜颈很少自然恢复,一经发现应尽早治疗。大多数患儿4~6个月时来就诊,此时患侧胸锁乳突肌肌肉纤维变性,可采用按摩、转头训练、被动牵引等方法。由于疼痛,患儿及家属均不能长期坚持,往往效果不佳。所以,我们主张早期手术,解除挛缩,而且愈早愈好,如果斜颈程度严重,4~6个月就应手术,不必等到1岁以上再行手术治疗,因为随年龄增长,颈部和面部不对称畸形逐渐加重,骨骼也易畸形。2.3胸锁乳突肌长度测量 术前了解胸锁乳突肌挛缩的程度,对确定手术方案和松解范围很有意义。其测量方法是测定胸锁关节与乳突间的距离,用健侧的长度减去患侧的长度,其差距即为挛缩的长度。年龄较小的患儿由于哭闹不合作可在全麻手术时,测得胸锁关节与乳突间的距离。手术时切断胸骨端和锁骨端肌肉后,胸锁乳突肌向上回缩,回缩的距离应大于术前测得的挛缩长度,才能达到矫枉过正的目的,如果小于术前挛缩长度,应进一步切断颈部有挛缩的筋膜、纤维束或前斜角肌,甚至切断胸锁乳突肌的乳突端,直至达到过度矫正为止。2.4手术注意事项 手术治疗的效果取决于手术的彻底程度,手术中应不断活动颈部,观察和判断需要松解的范围。我们收治的患者中,有1例1岁时行手术切除胸锁乳突肌胸骨端和锁骨端,10岁时患者二次到我科,发现患侧仍然挛缩,再次手术,见胸锁乳突肌呈白色,肌健样改变,周围筋膜粘连。这表明可能第一次手术不彻底,或石膏固定时间不够,或术后活动锻练不够。因此,第一次手术必须彻底,过度矫正。  手术中还须防止误伤局部的主要血管、神经、淋巴管等结构,造成不应出现的并发症。  术后颈部固定要可靠,时间要够,一般固定时间为8~12周。斜颈程度较轻的患儿,我们主张采用单纯颈部石膏固定(患侧石膏托比健侧高)或颈托;年龄偏大、斜颈程度严重的患儿,采用头颈胸石膏固定,以达到矫柱过正目的。3<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本文最近读者前一篇:
发评论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口腔医学网的观点或立场您可以用获得的KQ币去观看口腔网校的直播视频,或兑换产品,评论每天最多3分。用户名密&&码
记住密码 登 录关于博主 博文相关分类(3)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博主最近被推荐的 10 篇博文统计博文(52)评论(169)总访问(118075)开通时间:最后登录:用户名密&&码
记住密码 登 录博主姓名8个月,左侧先天性肌性斜颈该如何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_百度拇指医生
&&&网友互助
?8个月,左侧先天性肌性斜颈该如何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出生20天左右发现B超:左侧胸锁乳突肌中下部呈局灶性增粗,大小约21*10mm,横断面呈椭圆形,纵断面呈梭形,内部肌纹理紊乱,回声较正常乳头肌略低,其内CDFI显示血流信号较少。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按摩配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使用宝宝不配合还有0字符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怎样才能治好
您好,如果是肌性斜颈,现在的年龄推拿锻炼已经没有效果了,等到2岁时来检查一下,决定是否需要手术,如果需要手术,那么当时就可以住院了。点击这里查看我的门诊时间(谢丰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上海市儿童医院谢丰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肌性斜颈手术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