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旅游地质学结课论文这门课

作者:张文静 来源: 发布时间: 8:39:52
选择字号:小 中
中国旅游地学走过30年 建立地质公园第15年
▲云南石林世界地质公园
▲海南雷琼世界地质公园
▲河北白石山世界地质公园
▲内蒙古克什克腾国家地质公园&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本报记者 张文静
现在,对于很多人来说,地质公园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安徽黄山地质公园、河南云台山地质公园、云南石林地质公园、湖北神农架地质公园等,不仅是国内知名的旅游地,也作为世界地质公园每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观光游玩。
地质公园,作为一种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和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并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而且融合了其他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共同构成的独特自然区域,已经成为了人们高质量旅行的热门选择。
但是,这些旅游者可能并不知道,今年是中国开始建立地质公园的第15个年头,也是其背后的支撑学科&&旅游地学创立30周年。30年来,中国旅游地学学科发展和地质公园的建设走过的是一段不平凡的历程。
从山水中诞生的学科
作为旅游地学和地质公园两个名词的创建人,旅游地学学科的创始人和学科带头人之一,中国地质公园的创议者、倡导者和主要推动者之一,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会副会长陈安泽可谓见证了中国旅游地学和地质公园的整个建立和发展过程。
陈安泽至今还清楚地记得,那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国内各行各业又开始重新恢复活力。中国地质学会恢复后,成立了中国地质学会科学普及委员会。那时在中国地质博物馆工作的陈安泽,被邀请来进行委员会的筹备工作,并在1980年委员会正式成立后担任秘书长。
&那时候,大家也都不太知道应该怎么进行科普工作,就说先从中小学生的科普做起吧!&陈安泽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因为我们是地质学会,所以就利用地质景物,包括山啊,水啊,来做科普。那时候,我们领着学生到北京的西山、八大处、南口等地方到处走,给他们讲这里山水的由来。&
令陈安泽等人没有想到的是,有很多次,他们给学生讲解时,后面都跟着一群游客。&后来,这些游客跟我们说,觉得我们讲得有道理,能把山、水、石头都讲活了,特别喜欢听我们讲解。从这时起,我们才意识到,原来地球科学还能跟旅游搭上关系。&陈安泽说道。
于是,陈安泽开始联系中国地质学会在全国各省的科普委员会,了解到大家都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后来,有人提议,干脆开办一次旅游地质交流研讨会,探讨一下相关问题。陈安泽很赞同,于是开始筹备会议。谁知,会议在筹备过程中又遇到了问题。&如果叫旅游地质交流研讨会,那地理学家就不好参加,毕竟隔着门呢。于是,我建议,就叫旅游地学研讨会,因为地质、地理不分家,大家都同意。会议就这样开办起来了。&
于是,1985年,全国旅游地学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会上来了很多地质学家、地理学家,大家在会上提出应该自己成立一个组织,就叫旅游地学研究会,并推举陈安泽担任会长。在后来的旅游地学研究会成立会上,陈安泽就提议,应该建立一门旅游地学学科。经过几年的努力,到了1989年,陈安泽等人编纂了《旅游地学概论》。&这就相当于树了一块靶子,大家的研究工作开始有了目标。没想到,这本书后来受到了很大欢迎。当时名字叫旅游的教科书很少,所以这本书出来后就被各个学校选作教材,成为了培养研究生的必读书。旅游地学学科就是这样慢慢发展起来的。&陈安泽说道。
地质公园的建立
旅游地学学科建立起来了,不能没有实践平台,于是中国地质公园也就应运而生了。
&其实,早在1985年旅游地学研究会成立会上,我们就提出,要在旅游地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旅游目的地。&陈安泽介绍说,&当时,我国也有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风景名胜区等旅游目的地。但是,我们觉得,大家去这些地方,看的也还是地质景观,应该建立地学公园,后来改名叫地质公园。&
可以说,地学公园与旅游地学的概念一样,都是早在1985年就提出来了。但建设地学公园却没有像建立旅游地学学科那样顺利。实际上,到中国第一批地质公园建立的时候,距离提出这个想法已经过去了整整15年。
&建设公园,没有政府的支持肯定不行,所以这个过程很难。&陈安泽说,&后来,国土资源部成立,当时有一个副部长叫孙文盛,后来当了部长。我去跟他讲,建立地质公园不仅能保护地质景观,还可以作为人们的休闲场所,他很感兴趣,让我写个建议。可以说,没有孙文盛当时的决断和最后拍板,地质公园是做不出来的。&
此后,又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在2000年12月,云南石林等13家旅游目的地提出成为国家地质公园的申请。随后,经国家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云南石林、湖南张家界、河南嵩山、江西庐山、云南澄江、黑龙江五大连池、四川自贡等11处旅游目的地成为了中国首批国家地质公园。中国地质公园发展的大幕正式拉开。
如今,旅游地学学科已经在国内初步扎根,并迈向世界,地质公园也发展到一定规模。&2013年,我们出版了《旅游地学大辞典》,包含3000多个词目,共160多万字,把旅游地学学科的专业术语全部规范和梳理了一遍。同时,德国施普林格出版集团也即将出版我们编纂的英文版《旅游地学原理》。现在,我国已有国家地质公园241家,其中建成开园者185家,其余尚在建设中。在111处世界地质公园中,我国占了31处。一晃30年了,我也从那个精力旺盛的、知天命的年纪变成两鬓斑白了。&陈安泽笑着说。
&这是个了不起的创造&
中国地质学会副会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原局长孟宪来认为,中国旅游地学学科和地质公园30年的发展,在中国地质工作发展史、中国公园建设史以及中国旅游业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旅游地学学科是地球科学与旅游业相结合后产生的新兴学科,主要研究旅游业中涉及的地学问题,是推动旅游业开始走向科学旅游的重要学科之一。其创建是地学和旅游事业发展中的一个创举。&孟宪来说,&旅游地学学科不仅推动了以学术交流的方式研讨中国旅游发展各阶段遇到的问题,为政府规划和管理提供咨询建议,同时也指导了地质公园和风景区的资源普查、规划管理等实践工作,对中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30年来,旅游地学研究者在旅游资源探寻、评价、保护、规划、开发利用等各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
对于地质公园的创建,孟宪来更认为其是普及地球科学知识、扩大地质工作服务领域的成功范例。&可以说,目前在我国,一个地质景观品类多样、管理有序、分布面积广泛的中国地质公园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地质公园成为了普及地球科学知识、提高国民科学素质、促进旅游产品升级换代的平台。&孟宪来说道,&长期以来,大家都在为如何做科普而头疼。而地质公园恰恰找到了寓科于游、寓教于乐的一个途径,这是个了不起的创造。试想,让大家都来积极主动地接受科普教育,还有哪里比地质公园更有效?&
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廷栋表示赞同。在李廷栋看来,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地质公园不仅保护了地质遗迹,使宝贵的地质资源得以永续利用,优化了生态环境,而且作为地质科研和地质教学的基地,推动了地质科学的健康发展。另外,地质公园的建设在向人们普及地质科学知识、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也繁荣了地方经济。&
如今,陈安泽已经年逾八旬,但仍然奔走各地为旅游地学学科和地质公园建设努力着。在他看来,未来旅游地学和地质公园仍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我们要十分重视旅游地学学科的建设,继续完善学科理论体系。同时,要以地质公园为平台,努力把地质旅游在全国开展起来,与有关方面合作举办中国地质旅游年,举办世界地质旅游大会,使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成为全球地质旅游的核心力量之一。&陈安泽说,&30年前,中国自己独创了旅游地学这一门学问。我希望,未来的年轻人也要有这种创新精神,把中国的旅游地学和地质公园发展得更好。&
《中国科学报》 ( 第9版 文化)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pan style="color:#15/5/15 9:56:50
旅游地质学是趣味性和科学性结合产物,目前我们国家许多高级学术刊物对此重视不够,认为是大路边地质。
目前已有1条评论&#xe621; 上传我的文档
&#xe602; 下载
&#xe60c;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xe602;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集大旅游地理学各章思考题及指导性答案
下载积分:870
内容提示:集大旅游地理学各章思考题及指导性答案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32|
上传日期: 13:50:22|
文档星级:&#xe60b;&#xe612;&#xe612;&#xe612;&#xe612;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集大旅游地理学各章思考题及指导性答案
官方公共微信地质实习报告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地质实习报告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2015旅游资源学习题答案简装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span class="g-ico g-ico-star g-ico-star-on" style="width:%">
<span class="g-ico g-ico-star g-ico-star-on" style="width:%">
<span class="g-ico g-ico-star g-ico-star-on" style="width:%">
查看本课全部资源&&&
2015旅游资源学习题答案简装版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旅游与旅游地质学_百度百科
旅游与旅游地质学
本词条缺少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旅游地质学是地质科学中一个正在发展的新的分支学科,也是介于旅游科学和地质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但严格说来应属地质科学范畴。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和保护,都与地质科学密切相关,这些工作为旅游地质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随着人类经济建设与科学文化的不断进步以及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旅游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时至今日,利用工作之余和节假日去领略自然风光,到风景名胜地区游览、休息,已成为一种国际性的普遍现象。据1983年的统计,日本、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联邦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瑞典、美国、加拿大等国当年约有1.1亿人去国外旅游,而法国、联邦德国、西班牙、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当年约有1.94亿人开展了国内旅游。
通常,自然风景旅游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能使人解除疲劳、增进健康、精神愉快。毋庸置疑,旅游是一种好的休息和活动方式,它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进步社会应所必备的公众事业。此外.发展旅游业还能获得较为明显的经济效益,如英国、法国、美国、泰国、新加坡等一些国家,其旅游业收入已成为国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每年可达10亿美元以上。
当前,人们对旅游活动的要求越来越高,已不再满足于一般的观光、游览,而是希望通过旅游了解更多的知识。在这种情形下,旅游地质学也就应运而生了。
旅游地质学的主要任务,是运用地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观察、分析、解释名胜区、风景点、地质景观等旅游资源的成因、演变及发展,并着重于对自然景观作科学性的描述与探讨,研究旅游地质资源的开发、规划、利用和保护,以推动旅游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开展旅游地质活动,可以普及多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特别是对青少年来说,可激发和培养他们对科学和艺术的兴趣与爱好,扩大他们的视野。
旅游地质学以旅游地质资源为主要研究对象,其研究范围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标准地质剖面和化石产地,如具有地区性、区域性和国际性地质对比意义的地层剖面及重要而珍贵的化石产地,即那些在区域性地质对比上具有摸式、标准或典型意义的地质剖面,或是一些出露齐全、保存完好的生物地层分带,以及具有重要地质意义的剖面、重要的化石产地、古人类化石与古人类居住遗址等。
(2)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岩石、地质构造及矿物、矿产等产出地段,具体来说,即地区性或国际性的岩石产地、有历史性经济价值的矿物矿产地以及具地区性典型意义的地质构造点。
(3)可观察现代地质作用过程和造型地貌的典型地区以及有地质意义的著名风景地貌区,其中包括岩溶、山崩、冰川及其遗迹、滑坡、泥石流、岩洞、泉水瀑布、峡谷、岸湾、峰峦、黄土,以及熔岩、火山、火山口、天池等火山地貌和丹霞地貌,还有石林、土林等自然奇观地貌。
(4)具有特殊的经济、医疗、科普和教育阶值的地质现象,如矿泉、温泉和黄金、宝石、建筑石料等矿产地,以及古代的采矿与冶炼遗址等。
(5)其他地质自然历史遗迹景观和人文历史遗迹景观,包括由于大自然的作用而形成的各种自然景观,如山岳、江河、湖泊、海滨、岛屿、沙漠、草原等,以及古代建筑和历史文物古迹等人文景观,如古城、宫殿、庙宇、园林、陵墓、城堡、古塔、古科学艺术制品与建筑、古书院、石窟、石刻、碑碣、摩崖、壁画、运河、桥梁、渠堰、大坝、水库及一些纪念性建筑或遗址。
区域性旅游地质研究工作,可大致划分为几个步骤:旅游地质资源的调查;建立与划分地质自然保护区;旅游地质资源的全面规划与开发利用;旅游地质资源的保护。
首先,需查明所研究地区的旅游地质资源的详细情况,这一调查程序通常可用图1来表示。由于旅游地质资源是一笔巨大的天然财富,它既不可多得又不可更新,如果遭到破坏其损失将无法挽回,所以必须建立相应的地质自然保护区,对其加以妥善保护。特需指出,在进行上述调查与规划工作的同时,应正确处理好旅游地质资源的保护与调查、保护与开发、保护与使用等几方面的关系。
旅游与旅游地质学
地质自然保护区区划
图1旅游地质资源调查程序
自从我国实行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政策后,全国各地的旅游事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近1O余年来,地质部门编辑出版了多种中国名胜地质丛书,旅游地质出版物和研究文章也逐年增多,一支有一定学术水平的旅游地质研究队伍已经形成。1983年,我国召开了首次旅游地质学术讨论会,会上对旅游地质学进行了范围广泛的学术交流,成立了隶属于中国地质学会的中国旅游地质研究会筹备组。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天津蓟县地质剖面被列为国家级地质自然保护区,它填补了我国这类自然保护区的空白,这对前寒武系地质和古生物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并有利于矿产资源的开发。
1985年11月,地质矿产部和国家环境保护局在长沙主持召开了全国首次地质自然保护区区划与科学考察工作会议。与会的专家、学者考察了武陵源自然保护区,并对将其建成国家公园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湖南武陵源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其地质、地貌景观奇特,动物、植物种类繁多,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环境系统,为国内外所稀有。尤其是武陵源地区的砂岩塔林,更是世界罕见,有着极高的科研价值。
1985年底,四川省组织了地震、地理、环保、生物、生态、经济管理、商贸、建筑等各方面专家,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黄龙寺、九寨沟作了一次综合性考察。该地区地层岩石多样,构造断裂复杂,地震频繁,新构造运动活跃。这里不仅具有高山冰川地貌的典型特征,第四纪冰川遗迹随处可见,而且仍在形成现代冰川,冰蚀地貌明显。区内岩溶地貌形态多样,高山切割、峡谷并生,泥石流与滑坡较多。景区中森林、湖群、瀑布、峡谷美不胜收,植物种类丰富、区系复杂、新老兼备,植被的垂直分带明显而完整,既有茂密的森林,又有如茵的草甸。此外,在这里还生活着大熊猫、金丝猴、白唇鹿、苏门羚、扭角羚、白马鸡等20多种珍奇动物。整个景区构成了一个国家公园、一个地质地理自然博物馆和一个生物学基因库。专家们认为,黄龙寺、九寨沟地区是对地质科学和生物科学进行研究和考察的绝好场所。
前不久,我国地矿部门根据现已掌握的情况,并在“七五”期间建立五大连池火山地貌、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嵩山区太古界与元古界地层剖面、武陵源以及嵩阳、中岳、少林地质构造运动典型区等7个国家级地质自然保护区,还有大同云岗石窟、阿尔山矿泉群、大连满家滩海蚀地貌、常阴县龙骨山化石产地、桐庐瑶琳仙境(岩溶地貌景观)、弋阳县红层丹霞地貌、路南石林、洛川黄土地貌景观等25个省级地质自然保护区,以及广东坪石红层丹霞地貌、海南岛玄武岩熔岩洞、蓝田猿人遗址、陕西小秦岭前寒武系地质剖面、青海湟中药水滩等5个县级地质自然保护区。
综上所述,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旅游地质学目前尚处于萌芽与发展阶段。不过,我们可以相信,其方兴未艾之势是无可阻挡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质旅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