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竹蔸挖掉的竹林七贤和不挖竹蔸的竹林七贤相隔产量比是多少

毛竹丰产林培育技术
毛竹丰产林培育技术
(一)抚育管理
1、劈山清杂:即5-8月份劈除林内的丛生杂草、砍除林内的杂灌、藤本,间伐或除去部分影响竹林生长的阔叶乔木的枝条。坡度大于25&的竹林,适宜劈山清杂,避免水土流失,改善林内卫生状况,增加绿肥。在劈山抚育时,要“刀下留情”,每亩保留10-20株阔叶幼林,使竹木树冠投影面积比例保持8:2至7:3,逐步形成竹阔混交。
2、锄草松土:每年锄草松土2次,以减少林内杂草争水争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促进竹林生长。第一次锄草松土最好安排在5-6月份进行,有利于地下竹鞭生长。第二次可安排在9-10月份,以促进孕笋。锄草要注意挖净茅草蔸,锄下的杂草平铺林地,以减少水土流失和水份蒸发。松土深度一般10-20cm即可。
3、深翻抚育:每5-6年进行一次深翻,改善竹林土壤结构,促进地下竹鞭的生长。深翻一般在秋冬季(9-11月)进行,深翻深度在20-25cm,注意不伤鞭,土块翻盖不要打碎。
坡度小于20的林地实行深翻,20-30之间的林地实行水平带状翻垦,翻垦时挖除石块、乔灌木伐桩、竹蔸和老竹鞭,促其提早腐烂,释放被竹蔸所占据的土壤空间,有利于行鞭孕笋。坡度30以上的林地不宜深翻垦复,应采取劈草抚育。
4、合理施肥:竹林施肥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是重要的土壤管理措施。施肥的种类、数量根据竹林结构状况、土壤养分含量、竹林经营目的和产量水平不同而异。
施肥要施氮、磷、钾全肥,以施有机肥为佳。施有机肥可施用厩肥或饼肥,厩肥每亩施150kg,饼肥每亩施100kg,如施化肥,应以氮、磷肥为主,氮磷比为7:3,每亩30-50kg,钾肥视情况适量施用。
秋季孕笋、春笋发笋长竹、夏季行鞭是竹林生产的三个重要阶段。饼肥等有机肥宜在夏季竹鞭生长前施,秋季孕笋应施氮、磷为主的化肥,春季竹笋出土生长前施速效性氮肥,以保障竹林良好生产和丰产。最低限度应保证8-10月施足秋季孕笋肥或新竹长成后的夏季5-7月施长鞭肥,可结合抚育施肥。
施肥的方法可采用蔸施、沟施、撒施、穴施等等。
(1)竹蔸施肥:即将前一年冬天采伐的竹蔸,用钢钎将竹隔打通,将化肥施入竹蔸中,然后盖上土。
(2)沟施:在竹林中开水平沟条施,水平沟间距1-1.5m,施肥后盖土。
(3)撒施:结合夏季松土锄草将肥料均匀撒于林内,松土锄草时将其翻入土中。
(4)穴施:在距竹株40-50cm挖半月形沟,逐株施肥盖土;也可在竹林中均匀挖穴后将肥料施入穴中。
(二)留笋养竹
留笋养竹是调整竹林结构的一项重要措施。什么时候挖笋、什么时间留笋养竹、挖多少笋、留多少竹,是优高竹林培育的重要环节。挖笋要注意不伤鞭,不伤芽,不断鞭,不裸露竹鞭,挖后及时复土。提倡挖初期春笋,但在出笋盛期应选留母竹,即清明前后10-15天内出土的壮笋应留足。材用竹林每亩留养壮竹(胸径9cm)80株以上,笋用林每亩留40株以上,笋竹两用林每亩留60株以上。末期的退笋可全部挖光。留母竹要留盛期笋、空膛笋、林缘笋、留大笋、留壮笋。
(三)竹林采伐
合理采伐是调整和保持竹林良好结构的重要手段。合理采伐要掌握好采伐年龄、采伐数量、采伐季节和采伐方法,遵循砍小留大、砍密留稀、砍弱留壮的原则,少砍边缘竹、不砍空膛竹。采伐年龄可根据经营目的、竹材利用和竹林可持续经营等方面情况进行适当调整。笋竹两用竹林一般砍伐四度(6年生)以上的竹子。采伐数量应根据立竹密度而定,凡未达到立竹密度要求的竹林,除采伐病、小、老竹以外,其它的竹不能采伐;已达到立竹密度要求的笋竹两用竹林,大年每亩采伐40根,小年每亩采伐20根,花年竹林每亩采伐30根。采伐一般在秋冬季毛竹休眠期进行,严禁在竹子生长季节采伐毛竹,以避免伤流。采伐方法采用齐地伐竹或带蔸采伐,伐后竹蔸打洞,促其腐烂。为保证竹林合理采伐,应推广毛竹标号技术(用专用号竹笔在当年新竹杆1.5m左右处朝下坡同一方向标上年号,如“3”为2003年度新竹)。
(四)防治病虫害
科学防治毛竹病虫害应以林业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主和化学防治为辅,认真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做到以防为主。提倡竹阔混交,招引毛竹病虫害的天敌。毛竹常见的病虫害有刚竹毒蛾、笋夜蛾、竹广肩小蜂、蠕须盾蚧和枯梢病等(具体防治方法见第二章)。
(五)其他技术措施
1、竹林内采取稻草覆盖,夏季阻止水份直接蒸发,冬季以提高土温,促进早发竹笋,稻草腐烂后有利增加土壤养分。
2、有水源条件的竹林开展滴灌或喷灌,即在竹林中不同等高线建若干蓄水池,引入水源,进行灌溉。
3、开设竹山机耕道,以方便肥料上山、竹材采伐下山和采挖竹笋运输为原则。
4、为增加立竹密度和林内透光性,可进行钩销或摇梢。
毛竹林丰产技术措施实施简表
                         
资料出处:
-- 合作媒体 --毛竹的生长特性与竹林采伐
毛竹的生长特性与竹林采伐
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 Mazel ex H.delexnnaie)又称楠竹、猫竹,系禾本科(Gramiheae)竹亚科(Bambusaidea)刚竹属(Phyllostachys)植物。原产我国,是我国竹类植物中分布最广、面积最多、经济价值最高的一个竹种。
一、毛竹的生长特性
毛竹的茎有地上茎和地下茎,地上茎即竹竿,是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及工业原材料所利用的部分;地下茎即竹鞭,竹鞭的节间生有须根,竹鞭在土壤中蔓延生长,发笋长竹,形成竹林。竹连鞭,鞭连根,鞭生笋,笋成竹,竹养鞭。鞭、根、笋竹互相影响,形成水与矿物质吸收、有机营养物质合成及积累、分配、消耗等一系列生命活动体系。
1、竹鞭的生长特性
毛竹的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交替生长,竹鞭上鞭鞘的生长一般在新竹抽枝发叶后开始,八、九月份最旺,十一月份便停止生长,生长活动期为5-6个月。竹笋萌发生长时,鞭鞘便萎缩脱落。来年竹林换叶后,断梢处侧芽萌发,抽出新鞭,继续生长,六月七月最旺,后由于竹林大量孕笋而停止生长。竹鞭节间上生有须根,水、肥及矿质元素的吸收依靠须根来完成。竹鞭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随立地条件变化而变化,一般在5-25厘米之间,在肥沃疏松厚土中分布深,在瘠薄石砾含量高的薄土中分布浅,竹鞭寿命可达10年以上,但3-7年生、深度在20厘米左右的竹鞭肥硕色黄,发笋成竹能力强。
2、竹笋的生长特性
竹鞭上的侧芽萌动分化而形成笋芽,笋芽生长发育成竹笋。侧芽一般在立秋前后(8月份)开始萌动分化,白露前后分化最快。到初冬,笋体肥大,笋箨呈黄色,上被绒毛称为冬笋。由于冬季温度低,竹笋生长缓慢。到春季温度回升,竹笋生长加快出土成笋称为春笋。冬笋、春笋是不同季节对处于不同生长阶段竹笋的称呼,没有绝对的冬笋、春笋之分,任何一根竹笋从萌动分化到出土都要经过秋笋、冬笋、春笋三个阶段。春笋以清明至谷雨之间生长最快,出土最旺盛,立夏后逐渐结束。出土的竹笋中有一部分不能生长成竹称为退笋,形成退笋的原因有营养不良、气候低温干旱、病虫危害、母竹、竹鞭、笋芽的生长健康状况不佳等。因此依退笋形成的原因可分为干退笋、收尾笋、高脚笋、伤刀笋(哭娘笋)、脱胎笋、冷退笋、虫退笋等。退笋最初表现为生长缓慢,生理活动减弱,笋体内营养含量降低,进而停止生长并失去生理活力,最后笋体干缩腐烂,因此应及时识别退笋及时采挖,识别退笋最简便的方法是清晨检查箨叶尖,箨叶尖上无露水者为退笋。
3、成竹及竹林生长特性
毛竹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竹杆内维管只有管束而没有形成层,因而新竹长成抽枝展叶后,高生长与粗生长停止,也就是竹子的体积不再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大。但新竹组织密度低、含水量高、干物质少,其纤维化主要靠成竹生长来完成。新竹长成后,第二年春季换叶,以后每两年换叶一次。每换一次叶竹龄增加一度,一至三度竹处于幼壮龄阶段,生命活动旺盛,制造有机物多,抽鞭发笋能力强;四、五度竹生理活动呈下降趋势,所连接竹鞭也逐渐老化,生理活动减弱,抽鞭发笋能力逐渐衰退,六度以上竹生活力衰退,枝叶枯黄,竹鞭已完全丧失抽鞭发笋能力。
毛竹林出笋成竹一般大小年明显,大年大量发笋成竹,次年(小年)主要是换叶生鞭,出笋少,甚至不出笋,两年为一周期交错进行,但病虫危害、极端气候或人为干扰也可改变大小年。对于大小年不明显的竹林称为花年竹林,也就是竹林中部分立竹处于大年而另一部分处于小年,第二年则反之,竹林中每年出笋成竹量接近。花年竹林产量稳定,但对经营管理措施要求较高。
二、毛竹林的采伐
对毛竹林的采伐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作业,科学合理的采伐不但不会破坏竹林,还能调整竹林结构,提高竹林等级,改善立地条件,促进竹林稳产高产,充分发挥竹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不科学的采伐,能使竹林遭到破坏,进而形成残次林或低产低效林,严重影响竹林效益。因此,在竹林经营过程中,必须坚持科学合理的采伐方法。
1、采伐原则
采伐毛竹时,应优先采伐老竹、小竹、病虫竹、畸形竹,亦即“砍老留幼、砍小留大、砍密留稀、砍弱留强”;不砍当年新竹,蓄养2-3度竹,抽砍4度竹,皆伐5度以上立竹,亦即“砍四留三不留六”,严禁为眼前经济利益“拔大毛”(即只砍经济效益高的大竹、好竹)或“开天窗”(即由于局部采伐量过大形成林中空地),“拔大毛”与“开天窗”会使竹林产生短时难以恢复的危害,严重影响竹林的稳产、高产,是一种饮鸠止渴的作业方法,应坚决予以杜绝。
2、采伐时间
采伐毛竹应在毛竹地上部分生理活动减弱的晚秋和冬季进行,不宜在生长旺盛的春夏进行。在春夏采伐毛竹、竹材易遭虫蛀且伐蔸会产生伤流,消耗大量营养物质,对来年发笋极为不利,晚秋及冬季伐竹,由于毛竹光合作用及各项生理活动减弱,不会产生伤流,有利来年发笋生竹。采伐毛竹选择在发笋大年当年的晚秋和冬季采伐为佳,在花山竹林采伐时,不要采伐枝叶繁茂的孵笋竹,而应采伐枝叶枯黄的间年竹。
3、采伐方法
毛竹采伐应采用“齐地伐竹法”即沿采伐竹株的基部齐地采伐,伐蔸不超过6厘米,并及时将竹蔸清除,如劳力不够则应将竹隔打通,将竹蔸劈裂,以利竹蔸腐烂。有条件的地方,在采伐时结合进行竹蔸施肥,有事半功倍之效。具体做法是:齐地伐竹后,用钢钎将竹蔸内竹节打通,灌入肥料,然后复土、封口压实,肥料宜用尿素或碳酸氢铵等速效肥料,施肥量视竹蔸稀密而定,一般每蔸施尿素50-100克或碳酸氢铵150-200克,竹蔸施肥应在伐后立即进行,过迟则效果不佳。
4、采伐量的确定
采伐量是指单位面积年采伐立竹的数量,采伐量应根据经营目标、立地条件、竹林生长类型及现有立竹密度来确定。不同的经营目标与立地条件要求不同的合理立竹密度,在现有立竹密度大于或等于经营目标所要求的合理立竹密度时,对于大小年明显的竹林亩平年采伐量(w)为现有立竹株数(m)与经营目标的要求的立竹株数(n)之差的一半即w=(m-n)/2,对于花山竹林亩平年采伐量(w)则为现有立竹株数(m)与经营目标所要求的立竹株数(n)之差,即w=m-n,当现有立竹密度达不到经营目标所要求合理立竹密度时,则应控制采伐,只能采伐老竹、小竹、病虫竹、畸形竹,且采伐立竹株数不能大于当年新生立竹数,无新生竹的小年则禁止采伐。
5、调整竹林龄的结构
合理的龄级结构是毛竹稳产高产的保证,不同龄级的毛竹生物学特性不同,1-3度的毛竹处于竹林壮龄阶段,光合作用强,生产的有机物多,毛竹叶绿素、糖分等营养元素含量丰富,是抽鞭发笋最旺盛时期,4度竹以后,竹子生理活动逐渐出现下降趋势,5度以上的立竹,生活力衰退,所制造的有机物不能满足自身需要,竹鞭已丧失发笋能力。因此,采伐竹林时,必须注重各龄级立竹的组成比,以采伐老竹为首选,同时兼顾各龄级立竹组成,使采伐后各龄级结构比保持:1度:2度:3度:4度=3:3:3:1。
总之,在竹林经营过程中,培育稳产高产的毛竹林,必须坚持科学合理的采伐,这样,既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竹林的各种效益,又不会对竹林造成损害,实现竹资源的永续利用,为本地区经济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作者:刘仕咄 谢乔武 时间: 已阅读:4487次57毛竹的用途-第2页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57毛竹的用途-2
经营;2.肥培管理;平衡施肥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土壤肥力,改善笋竹;①根据竹林生长过程对肥料的需求来设计合理的施肥时;③根据竹林的经营目标来决定施肥量;施肥要适量,施肥过多,产量并不能无限提高,且增加;施肥方法:沟施、蔸施、穴施、撒施等;一般采用沟施,沿等高线方向开沟,沟间距2~3米,;蔸施法:在幼壮龄竹子竹蔸上坡,沿竹蔸30厘米左右;肥用工,在未经垦复的
经营。 2.肥培管理平衡施肥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土壤肥力,改善笋竹产品品质,提高笋竹产量,保护和改善封环境,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施肥方法。①根据竹林生长过程对肥料的需求来设计合理的施肥时间和肥料组成;
②根据土壤养分的匮缺程度来决定肥料配比;③根据竹林的经营目标来决定施肥量。施肥要适量,施肥过多,产量并不能无限提高,且增加了成本,在定量前提下,根据物候生长期分次施肥,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肥料养分的流失挥发,降低投资成本。施肥方法:沟施、蔸施、穴施、撒施等。一般采用沟施,沿等高线方向开沟,沟间距2~3米,沟深20 ~ 25厘米,沟宽20 ~ 25厘米,将肥料施于沟中,加土覆盖。蔸施法:在幼壮龄竹子竹蔸上坡,沿竹蔸30厘米左右开半月型沟,沟深15~20厘米,沟宽10~15厘米,将肥料施于沟中,并加土覆盖,蔸施可节省施肥用工,在未经垦复的荒芜竹林更能提高工效,肥料不易流失,更适于陡坡施肥。
竹蔸施肥:毛竹采伐后一年内,打通竹蔸节隔至竿基,把肥料(尿素或碳铵)100~150克施入竹蔸,然后用泥土封封口,让竹蔸吸收和运输肥料,竹蔸施肥是竹山施肥的一种补充,其特点是用工省,肥料不易流失,可以加快竹蔸的腐烂,经过竹蔸施肥的,一般半年内竹蔸发黑、腐烂率可达80%以上,便于对竹蔸的清理。笋用林:笋期施肥,在出笋的中后期(10月中下旬开始挖冬笋至11月下旬,春笋3月中下旬开始出土),在挖笋的穴内,施入少量的氮肥,后覆土,50克/穴。发鞭长竹肥,在5-6月份,施用笋竹专用肥,20-40公斤/亩,采用沟施或蔸施。春笋为小年的竹林,发鞭长叶期,即4 月中旬至5月,采用沟施或蔸施,40-75公斤/亩毛竹专用肥。笋竹两用林:春笋是大年的竹林,可不采用肥培管理或参照笋用林大年的施肥方法进行。春笋为小年的竹林,即4 月中旬至5月,采用蔸施法,施用毛竹专用肥20~25公斤/亩或碳酸氢铵40 ~ 60公斤/亩或尿素20 ~ 25公斤/亩。材用林:全年皆可施肥,最理想的是4 ~ 5月份,采用蔸施法,一般2 ~ 3年施一次,,施毛竹专用肥20 ~ 25公斤/亩或碳酸氢铵40 ~ 60公斤/亩或尿素20 ~ 25公斤/亩。施肥时不能将肥料直接施用于竹鞭、竹根、竹蔸上,以免烂鞭、烂根、烂蔸。福建中化智胜化肥有限公司 -- “中化”牌复合肥简介产品特点:1.根据福建、浙江和江西等省的土壤特点与笋竹的需肥规律设计配方,养分全,配比合理,针对性强,肥效显著.2.含有硫、镁、钙、锌、锰、硼、铜、钼等笋竹生长必需的中、微量营养元素.3.特别添加螯合剂,可减少养分损失,促进吸收,提高肥料利用率达60%左右,肥效期长,增产效果明显,并可培肥地力. 产品使用效果:1.能增强笋竹抗灾、抗病能力,促进竹子抽鞭发笋。2.与施用单质化肥或一般复合肥比效果更为显著,竹笋产量可提高35%,特别是冬笋产量可提高140%~300%。3.竹笋甜脆可口,纤维细嫩,同时竹材通直匀称,质地优良。 3.土壤管理通过对竹林土壤管理,改善土壤结构,促进竹林丰产。对竹林进行土壤垦复,根据具体情况,可采取全垦或带状、块状进行。提倡实施带状垦复,即每年垦一带、留一带。①垦复深度:垦复的目的是形成竹鞭孕笋长竹的良好地下空间。因此,丰产竹林垦复的深度一般要求20~25厘米,并将树桩、伐蔸挖除。近竹秆茎部处宜浅,竹子中间可深。②垦复时间:视毛竹大小年而定,小年以夏季垦复为好,7月底前结束。大年可在夏季或冬季进行。4.竹林结构动态管理结构管理是培育丰产高效毛竹林的最重要措施。结构管理是根据定向目标,合理留养竹笋和采伐竹材,使毛竹林达到优化立竹结构,同时适当保留其他树种,特别是阔叶树,组成混交林,有利于抵御自然灾害,防治病虫害,促进竹林生长。竹林结构管理是提高竹林密度、增加竹林产量的一项关键措施,要做到保护冬笋,早挖退笋,疏去小、残、过密笋,每亩保留健壮笋30~40个。⑴采挖春笋,留笋养竹:毛竹春笋一般3月中下旬开始出土,3月底以前为初期笋,清明前后为盛笋期,4月中旬后为末期笋。挖春笋要遵从“初期挖笋,中期选笋留母竹,后期笋挖光”的原则。春笋挖掘后,要及时补充土壤养分。在出笋的中后期,在挖笋的穴内,施入少量氮肥,然后覆土。一般每穴施50克左右即可。注意,不可直接施在竹鞭上,防止烧伤竹鞭。特别是春笋采收结束、新竹抽枝发叶期,母竹消耗养分多,急需补充养料,笋后施肥效果好。
留笋养竹应掌握以下几个环节①保留适当的密度:先确定留养的数量,根据定向培育目标要求的密度来确定留养数量,如果立竹密度较低,应适当增加留养新竹的数量,一般按上一年度留养株数增加30%左右为宜,通过1~2度留养,逐步增加密度。②留养的时间:在发笋盛期的3~5天时间内留养。把做好的竹签带到竹林,在要留的笋旁边插一根竹签作标志,留足够 的数量后,其余的竹笋均可采收。因为气候的变化和经营水平提高,发笋的高峰期会提早,所以不能按老传统到清明节前后才来留笋,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留养竹笋成竹。③留养技术:壮、匀、空:留养粗壮竹笋,分布均匀,林窗要适当早留、多留。 ⑵合理采收冬笋,促进春笋产量:只有合理挖掉比较大的冬笋,其它芽才会发育成笋。如果能结合挖冬笋及时施肥,还可以促进更多潜育性的笋芽迅速分化膨大,长成大笋,所以, 把早期冬笋挖掉是有益的。而且冬笋经济价值比较高,价格比春笋高出5~8倍。因此,即使春笋产量减少,总体的经济收入还是提高了。冬笋挖掘后,要及时施肥:挖后采用穴施尿素或专用肥0.05~0.1千克。采用边挖冬笋边施肥,可促进其他笋芽孕笋,使春笋粗壮多发,又不影响春笋发笋率。不要把肥料直接施在竹鞭上,以防烧伤竹鞭。 ⑶适时采伐,控制采伐强度:大小年明显的竹林,竹材砍伐季节一般以春笋大年新竹抽枝展叶后的初夏(少量砍伐)、11月至次年的4月较好(最适宜季节)。花年结构的竹林是在冬季或夏季砍伐。竹林采伐既是竹林利用的措施,又是竹林培育的手段,通过采伐可以调整竹林结构,提高竹林的生长量。不合理的采伐会破坏竹林结构,导致竹林残败。因此要根据竹林立地条件和交通、市场需求等综合条件,确定竹林定向培育目标,根据定向培育类型和林地状况,确定竹林的采伐数量,采伐强度应控制采伐量不大于竹林的新竹留养数量。确定竹林采伐对象。可根据以下几点来确定竹林采伐对象:①砍伐年龄:根据竹林定向培育的经营目标,确定采伐竹年龄结构,以所标年号为准,避免乱伐。一些风倒竹和病虫竹的砍伐不受年龄限制。②留空:在有较大林窗位置适当保留3度以上的老竹,使竹林分布相对均匀。不同经营类型的竹林优化立竹结构 5.水分管理竹林生长过程中对水分的需求很大,尤其是每年8~9月的笋芽分化期和10月到次年2月的孕笋期,林地水分条件的状况是次年发笋的限制因子。此时水分多少直接影响次年发笋的多少和竹笋单株的大小,有条件的地方,在干旱时采用竹山引水喷灌办法进行水分管理。经营集约度较高的林地每年水分管理关键如下:第一次是地下茎生长的8月;第二次是笋芽形成到肥大的9~12月;第三次是出笋前到早发笋的2~3月。可采用浇灌和喷灌,利用山地自然水资源,通过蓄水池蓄水浇灌或利用其他灌溉设施进行灌溉。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专业论文、应用写作文书、各类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小学教育、57毛竹的用途等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竹林七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