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都流行程序规定别相信任何人 txt在大学里职称上升一等必须离开原有的学校,在另外一

  摘要:美国大学学生培养实在而全面,科学研究环境宽松,注重技术的企业转移和利益共享,社会服务立足于大学的本质和特点,筹款"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美国大学管理精粹管见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美国大学学生培养实在而全面,科学研究环境宽松,注重技术的企业转移和利益共享,社会服务立足于大学的本质和特点,筹款以捐赠者对大学的感情和信任为基石。美国大学的管理理念并不神秘,关键是将理念持之以恒地贯彻在办学实践中。当下的中国大学应学习、借鉴美国大学管理经验,尤其应当扎扎实实地学习、借鉴其务实的做法和精神。 中国论文网 /9/view-6853156.htm  关键词:参访者;美国大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3-08   美国是当今世界的高等教育强国,它的许多管理理念和经验一直为我国高等教育所借鉴。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由于跨文化传播中的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人们在学习、借鉴中也存在不少似是而非的问题,或者是只知道一些一般性的判断,很少知道美国大学对这些判断的深入认识与理解;有的甚至是出现误读,把一些具有根本意义的问题与延伸性意义的问题并列,导致实践中具有根本性意义的问题被冲淡;也有一些只看到问题的一个侧面,却忽略问题的另一个侧面,导致在实践中无法有效遏制某些本可避免的负效应。为深入了解美国高等教育的管理和运作,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近年来连续组织学习、了解美国高等教育运行及管理体制机制的境外培训,具体形式为聘请美国有关高校、教育行业性组织及政府管理者、研究者课堂授课,交流以及实际的参观和访问。作者有幸参加了2012年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在美国马里兰大学举办的高等教育管理培训,听取了马里兰大学、马里兰州高等教育委员会、乔治城大学、乔治?梅森大学和美国大学协会有关专家的讲课和介绍,参观访问了马里兰州清洁能源中心及美国东部的几所著名大学,颇有感受,澄清了一些长期存在的认识误区,矫正了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加深了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这里,作者试图根据这次培训的所见所闻,适当结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以往美国培训提供的材料,对美国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转移、社会服务以及筹款方面富有特色的内容作些简要梳理,并就有关问题略作思考,希冀对我国高等教育界进一步深入认识和汲取美国大学管理的有益经验,着力提升中国大学办学水平有所借鉴和参考。   一、美国大学的学生培养实在而全面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中心工作,这一点在我国高等教育实践领域和学术领域均无认识分歧,但在事实上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总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其中,既有认识方面的原因,也有其他方面的原因。美国大学对人才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既有深刻的认识,具体做法也实实在在,自觉地贯彻在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教学组织、研究活动开展等一系列环节之中,特别值得当下的我国大学深入学习和借鉴。   学生是大学的主体,没有学生就没有大学。大学最重要的产品不是科技专利,而是它培养出来的高素质毕业生。这是美国大学的核心理念,落实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   一是教授对教学必须倾力而为。教学是教授的主要工作,“教学第一,科研第二”是美国大学不可更移的办学思想。在马里兰大学,每学期13-15周,教授必须上两门课,每周各1次,1次两个学时。每学期开始前,教授都要对开设课程写出详尽说明并上传到校园网,供学生阅知。其内容包括课程名称、教学时数、每次授课内容、阅读材料、读书报告的要求等。课堂上教授主要是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授课是教授的天职,一个学期从开始到结束,教授必须保证给学生授课,不能随便离开教学岗位,研究工作主要是在假期进行,绝不能因为研究工作而影响教学。作者参访的其他大学,教授在教学方面的要求基本上与马里兰大学类似。教学比天大是深深植根于美国大学及其教授心灵深处的认识,教授必须首先做好教学工作。在美国高校,教师职称晋升及终身教职授予的一个决定性条件,就是申请者的教学必须得到他的同事及其所教学生的一致认可。一个教师的其他条件再好,只要这一条件达不到,他的职称晋升及终身教授的授予就没有任何希望。   二是学生对学习必须倾力而为。在哈佛大学,以工程学院的数学课为例,每周上课3次,每次1小时,另组织3次讨论,每次2-3小时,学生不仅要完成课后作业,而且1个学期还要完成8个研究性课题,研究成果需在课堂上演讲、展示。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每次课前都要精心阅读教授指定的大量材料,课堂上学生必须凭借对材料的深度阅读积极发言,并且要撰写20页纸的学术论文,在课堂上向教授和同学展示。该专业课程结业成绩包括课堂讨论、研究论文、课堂演讲和展示等,其中课堂演讲和展示成绩占较大比重,大体上1次演讲和展示成绩相当于3次左右的课堂讨论成绩。在马里兰大学及其他大学,本科学生每学期可选修4-5门课,每次课前都要阅读教授指定的大量材料,一般情况是上一次课必须阅读9个小时以上的材料,课后要撰写大约5页纸左右的读书报告,一门课平均撰写读书报告4-5份,同时要到课堂上演讲和展示。所有学生课前都能认真地读完材料,有的甚至写出读书报告,争取在课堂讨论中有更多的发言机会和更好的发言质量。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心理学专业相似,这些学校的本科生的课程成绩也主要包括课堂讨论、研究论文、课堂演讲和展示、课堂测试等,任何一个环节的成绩薄弱都会影响最终成绩的获得。尽管课程的性质不同,具体教学方式、检测方式会有不同特点,但要获得课程学分,学生都必须付出全部的努力,轻轻松松拿学分的现象绝不存在。这也正是为什么美国大学的本科生一学期只能选修4-5门课程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是学校注重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美国大学坚持“好的教育是因人而异”的教育理念。人的受教育程度并非越高越好,关键是要有针对性,教育要符合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对每个人能产生直接的帮助。在马里兰大学,进校分数在前5%的学生,一进校就由专门老师引导,分成相应小组进行研究工作,训练他们的研究、发现以及撰写研究报告的能力;前15%的学生,学院采用小班开课,一个班10多个人,学生可以从全校不同学院的课程中选课,培养宽阔的眼界,在广泛选修课程的基础上,发现兴趣,确定专业方向;前20%-30%的学生,一进校就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主修专业和辅修专业的学习。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学的IT专业为学习极其优秀的学生设计专门项目,为学习出色的学生设计激发学习、工作和个人成功的Scholar项目,为已经持有大专或同等学力文凭的学生提供本科补充课程以及满足IT学生需求的其他课程。在其他一些类似我国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美国大学,更是注重根据不同学生的综合知识基础、兴趣、特长和能力偏好,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级,不同的学生可选择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内容,如有的大学将数学课程分成3个级别,最低的级别仅相当于我国的高中数学水平,中级相当于我国大学专科要求的数学水平,高级的数学要求往往高于我国现行的大学本科数学要求。
  值得强调的是,美国大学教授的科学研究环境宽松,但是对科学研究经费使用的监督却极其严格,学院、学校都有专人监督,财务部门严格把关,同时还要受到政府、经费资助人等方面的严格监督,研究经费报销,每一张发票都必须确保真实,一旦有弄虚作假被发现,当事者的整个学术声誉将全部毁灭,从此在学术界销声匿迹。这种强大的制度震慑力保证了美国大学教授的高度诚信和科学研究的高度纯洁。   三、美国大学注重技术的企业转移和利益共享   推动科学研究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实现产学研结合,是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大学科学研究发展的战略导向。现阶段,我国大学在这方面正努力探索,但总的看,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相应的机制建设还比较薄弱。美国大学这方面的探索起步较早,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做法,可以为我国提供很好的借鉴。   这里仅以马里兰大学为例。20世纪80年代以前,马里兰大学的很多科研专利不能及时走向社会,自生自灭。1980年,美国联邦政府颁布拜杜法案(The Bayh-Dole Act)。这个法案专门用来处理专利发明人与专利所有权人的关系。为了适应政府的法律制度创新,马里兰大学及时成立科技园,启动了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进程。当今,在全球经济放缓、政府因税收减少对大学拨款减少的背景下,马里兰大学更进一步致力于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和技术转移,计划在未来5年内创立325个新型企业。为实现这一目标,马里兰大学采取了一个重要举措:重新设计终身教授合同,在着眼学术水平要求的前提下,增加一项新的要求,即知识产权的开发和拥有,具体就是获得一项世界领先的技术发明专利等同于发表一篇重要学术论文。过去教授对获得发明专利毫无兴趣,现在获得发明专利变成了推动科学研究的强大动力。   为了加强与企业的联系,马里兰大学将它的科技企业建设成了一个国际孵化器,现在已经有70多家国内外企业进驻。学校成立有技术产业化办公室(OCT),专门负责企业进驻科技园的工作。进驻科技园的企业分为两类:一是校内教师注册企业,二是校外企业。技术产业化办公室接受企业进驻科技园分3种情况:对明显能赚钱、有实力、有前途的企业,收取少量入园费;对目前尚无实力,但有潜在发展前途的企业,入园运作一段时间后,收取少量入园费;对于没有前途、根本不可能赚钱的企业,拒绝入园。目前,马里兰大学进驻科技园的申请者与实际进驻者的比例一般为3:1。大学的科学研究都是基础性研究,为了促进企业进驻科技园后与教师专利权人的有效合作,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提高企业投资的积极性,马里兰大学每年向马里兰州政府申请一笔研究经费,每个项目投资10万美元,由一名教师带领两名学生进行先期研究,经过两年时间,研究专利转化为相应产品后,企业再进行大规模投资,实现专利产品生产的产业化。   入驻科技园企业的赢利分配三方受益。一项科研专利,经过学校前期孵化,企业投资实现产业化,最后到出售产品或整个企业出售获得赢利后,首先在企业与专利所有权拥有人即大学之间进行分配,企业按契约约定向学校支付专利使用费,余下归自己支配。学校再与专利发明人就获得的专利使用费进行分配,一般情况是专利发明人获得专利使用费的50%左右,余下归学校所有。这样的赢利分配,不仅保证了企业的发展、学校经费筹措,而且保证了教师收入水平的大幅提高,极大地提高了教授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为进一步激发教授的科学研究热情、加强与企业联系、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直接服务社会提供了重要动力。   四、美国大学的社会服务立足于大学的本质和特点   社会服务是大学的基本功能,但我国学术界对大学如何有效为社会服务的看法多种多样,不少研究不仅把大学视为一个全能者,认为社会所需要的一切大学都应当为之提供服务,而且认为每一个大学教师都应当同时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3项职能,一些大学更是把这样的要求作为教师职称或职务晋升、考核的重要条件。美国大学在这方面的理解和做法为我国提供了一些很好的参照,颇有启发意义。   美国大学的社会服务主要有6个方面涵义:一是大学的根本职能是人才培养,最重要的“产品”是学生,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就是大学对社会的最好服务。美国大学秉持的理念是无论进入大学校门的学生素质如何,毕业时都应当是合格的高素质“产品”,大学绝不应当把不合格的学生推向社会。二是大学依靠自己的特殊优势建立科技产业孵化器,孵化新的科技企业,转化科研专利,支持企业发展、壮大,为州政府上缴税收,最终惠之于民,这是大学社会服务的重要内容。三是引导教师、学生自己开办企业,将自己的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为州政府提供税收。四是持续地将科学研究发明及理念创新应用于国家及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国家及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输入活力。五是师生直接为当地百姓提供包括生产、生活方面迫切需要的免费服务。州立大学的理念是政府拨款来自州纳税人的税收,因此老百姓有需求,师生就有义不容辞服务的义务。即使是私立大学,它的生存发展同样依赖于社会,因而向社会和老百姓提供各种服务依然是其应尽的义务。六是教授利用专业知识向小企业提供各种咨询,帮助小企业发展、壮大。对州立大学而言,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如果某方面的专业确实为当地社会所需要,不管它是否能够赚钱,学校都应当创造条件开办,甚至是赔钱也要开办。马里兰大学的护理专业就是这种情况,开办之初并不赚钱,还要赔钱,但它确实为本地老百姓所需要,学校就坚持开办并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由上可见,美国大学对社会服务的理解:一是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功能,也是大学对社会做出的最具有根本意义的服务。正因为如此,美国大学无论是州立的还是私立的,都始终把人才培养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二是把社会服务建立在大学整体概念理解的基础上,其通过大学整体机能的运转来实现,而不是一定要求把大学教师的工作划分成泾渭分明的3个部分,刻意地为服务而服务,额外增加教师负担。三是将社会服务建立于科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转让,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实现相应的社会服务。四是将社会服务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机联系,同时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和活动能力。这样的社会服务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功能的有机延伸,也是大学整体功能的合理发挥,既没有额外增加大学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又实实在在地实现了对社会的服务,自然通畅,科学合理。
  五、美国大学筹款以捐赠者对大学的感情和信任为基石   我国大学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公立大学,政府拨款是大学获得办学经费的主要渠道,虽然教师的科研经费也是学校办学经费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大多数学校的科学研究实力不强,每年所获科学研究经费甚少。由于筹款渠道狭窄,我国大多数大学的办学经费普遍紧张,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在美国,无论是公立大学,还是私立大学,筹款都是学校的重要工作,是大学运行、发展的强大经济支撑,成功的大学都是具有强大筹款能力的大学。它们的筹款做法和经验富有启发性。美国大学的筹款渠道主要包括学生学费、科研项目经费、企业捐赠、校友捐赠。美国大学的筹款体制如下:大学校长负责学校的筹款工作,1名副校长主管筹款工作,学校设立负责处理外部关系的办公室或校友会负责筹款,各学院设专人负责筹款或者设立筹款办公室。当然,不同学校的筹款体制会有少许差异。筹款人业绩显著的,学校不直接给予物质奖励,但是会提升其工作职位,增加其工资薪金。   校友捐赠、企业捐赠在美国大学筹款体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美国大学高度重视外部捐款,并且有非常成功的经验,值得我国认真学习和借鉴。   先看校友捐赠。美国大学对校友有广泛的理解。校友,不是特指学校的历届毕业生,而是泛指学校的历届毕业生以及在该校接受过各种非学历教育的学习者。美国校友的个人捐赠动机包括感恩、解决疑难问题、回馈母校、获得自豪感及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期望在学校、社会产生影响等。对外关系办公室或校友办公室获得校友捐赠,不是靠说服校友,而是靠聆听校友的心声,更多的是从校友的需要和兴趣出发,让他们知道对学校某项活动、某种需要的捐赠也是他们自身的需要,或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关键是学校一定要让校友知道学校一直在关心他们,注视他们,帮助他们。同时,校友办公室或对外关系办公室要获得校友捐赠,首先必须开口请校友捐赠,不能坐等校友上门。校友捐赠学校,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对学校有感情。为培养这种感情,美国大学从录取新生开始就对学生予以充分的关怀和爱护。如哈佛大学作为世界顶尖大学,特别注意向经济弱势家庭倾斜,录取的学生中,家庭年收入在6.5万美元以下者,一律免交学费,同时享受奖学金。学生入校后,对外关系办公室或校友办公室会主动关心学生的一切,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解决其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各种渠道向困难学生提供解决经济负担的支持。学校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课程由学生选择,教师对教学高度负责,使学生付出的学费物有所值。学校为学生参与各种科研活动及创业提供条件,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发展。学校建立强大的校友关系网,为毕业生找工作、就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学生毕业后,学校一直保持与他们的密切联系,关心他们的创业和发展。此外,为培养学生对学校的感恩之情,一般在校期间,学校就引导他们对学校进行5美元的小额捐赠。美国大学的校友捐赠中,校内的教授、董事会成员、对外关系办公室或校友会成员都是重要力量。   再看企业捐赠。企业对大学的捐赠是一种投资行为,捐赠往往同利益要求联系在一起,这种利益要求常常涉及学校的许多方面,如建筑冠名、招生工作中的校企合作、科学研究中的校企合作、知识财产及知识资本的使用、专业技术及特殊设备的使用、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企业管理者在学校董事会里发挥咨询作用等。面对企业多种多样的利益需求,学校需要把企业发展战略与学校发展战略相联系,找到合理的合作渠道,通过对企业提供各种可能的服务,如为企业提供各种文化之间沟通的桥梁,与企业联合成立各种体育运动队,开展各种体育活动等,以获得企业的慷慨捐赠。   美国是当今世界的高等教育强国,学习、借鉴美国大学的管理经验对提高我国大学办学水平,建设高水平的大学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学习首先有一个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这一问题不解决,学习、借鉴就无从谈起。大学管理的基本要件有二:一是理念,一是实践。从上面梳理的美国大学管理经验看,美国大学的管理理念并不神秘,现阶段的我国政府管理者、大学管理者及其教师都十分熟悉,在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报纸、杂志,政府及学校的有关管理文件、有关管理者的讲话中都大量出现过,但就是一直未能将理念有效地转化为实践,这应当是当下我国大学管理中许多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学习借鉴美国大学的管理经验,首先就是要认真学习、研究美国大学管理的实实在在的做法,“真理在细节之中”,注重细节、注重实在做法,才可能学到实处,学出成效。根据我国大学的发展实际,创造性地汲取其中的务实经验。从当下来看,如下4个方面尤其值得我国高校高度重视:   第一,必须切实落实人才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现代大学组织结构及其功能复杂,但千头万绪,根本的问题仍然是人才培养。育人工作必须在学校工作中居于中心地位,学校的所有工作都必须围绕人才培养增强合力,而不是各项工作都追求自己的政绩,严重影响人才培养合力的形成。课程设置应当考虑学生的就业和发展需要,保证学生毕业能顺利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应当成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契合大众化背景下学生的突出特点,教学应当契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教学过程必须严格,学生的课业阅读、练习的比重必须增大,以充分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奠定其良好的知识基础,使其形成较好的基本技能;同时,将学生每学期的选课门数控制在适当的范围,从根本上解决学分“放水”问题,保证学生每门课的基本学习时间,严格毕业文凭及学位授予。教师的职称、职务晋升等必须把教学效果、教学态度等放在突出的地位。坚持教学第一,科研第二;人才培养第一,其他工作第二,从根本上解决教师教学动力疲乏、学生学习动力疲乏的问题,切实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毕竟“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的一代一代人的质量”。另外,学校要通过切实加强校友会、招生就业等多方面的工作,向学生倾注更多的关心、帮助和爱护,既推动学生顺利地成长成才,也培养他们对学校的深厚感情。   第二,教师培养应当从前期抓起而不是从后期抓起。美国大学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经验,就是特别注重教师晋升副教授和教授之前的教学业务与学术努力,这是符合教师成长规律的。当下,我国不少高校对教师的要求往往集中在教授层次,动辄就是教授要承担什么级别的项目,年挣多少万元科研经费,获得什么级别的科研奖项之类的种种要求,但是对于刚刚入职的教师怎样培养,助教晋升讲师究竟该在教学、科研方面具备什么条件等要求不明,教授以下的分级片面地按“老”分配,应当说这是一种追求短期政绩的管理行为,势必导致教师队伍发展缺乏后劲,始终处于无序的发展状态,难以形成良性发展机制。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在教师发展战略上必须将重心下移,特别要把好从助教到讲师、从讲师到副教授、从副教授到教授的各个环节,奠定扎实的发展基础。“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而打牢这个“本”的基础,就是在于教师成长发展的前期。   第三,教师的科学研究应当服务学科发展和国家或地方发展的战略需要。科学研究是大学教师的重要任务。但是,大学教师的科学研究,必须服从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服从国家或地区发展的战略需要。因为只有服从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大学的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才会不断地上水平;只有服从国家或地区发展的战略需要,大学的科学研究才能不断获得强大的经费支撑,这也是大学服务社会的重要方面。正因为如此,大学的科学研究,一是不能简单地重复社会上其他机构已经做好的工作,二是不能一味地“追风”,完全地随着市场转,更多的应是带有基础研究的性质,更注重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揭示,即使是应用性研究,也应当具有明显的前沿性质,而不是简单地重复别人。诚如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Abraham Flexner)所言:大学的社会服务要既防止“社会滞后”,又不能简单地迎合时尚;大学不应脱离社会,孤芳自赏,应当以自己的实力和声望对科学和重大而紧迫的问题进行研究,对相应的社会政策产生影响,又必须摆脱商业行为及其有损大学本质的行为影响;大学要严格区分自己能够做好的事和“不应涉足的事”。立足于这样的思考,大学的科学研究应当更多地激发教授的研究兴趣,而不是强制性地规定经费数额、成果数量。在这方面,我国的高校有许多工作要做。   第四,进一步加强大学同企业的联系,推动科研成果向企业转移。企业是推动科学技术转变为生产力的实际主体,加强大学同企业的联系,既解决了科学研究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途径,又为企业的不断升级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加强大学向企业的技术转移,大学建设高新科技孵化器是一个重要途径,美国一些大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成功。当下,我国不少大学也在实验这一方式,但是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能建成变相的租房公司,靠租房赚钱。因为,“校园并不是反映商业价值的房地产开发”,大学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推动科研成果向企业转移,“唯一切实可靠的政策是一贯地和一致地坚持学术标准”。据对美国一些孵化器的实际观察,变相租房的情况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我国学习、借鉴美国大学孵化器实践,应当自觉地将这种“水分”挤去,既确保我国高校有限的硬件资源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及其成果转化方面得到合理的使用,也确保我国的科技孵化器建设得到健康发展,进而在推动大学的产学研结合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大学老师月收入是否真的只有三到五千?如果是,他们为什么不跳槽呢?
不跳槽的原因是「寒暑假和工作清闲吗?」。現在纠结于到底要不要为了当大学老师留下来读博士呢~ 但是对这个职业真心不了解吖~ 欢迎畅所欲言。
按投票排序
211 个回答
我可以直接把工资晒了吧。这是2013年的工资。工资由三部分组成:工资+酬金+补贴(可选)。从上面几张图看出来,扣完所有的税费之后,工资收入(含住房补贴)每个月是1592元,酬金收入是1672元,青年教师补充津贴700(这是今年才有,享受这个补贴,还要去上网络学校,还要交一笔学费,这个就不算了)合计每个月到手,4000左右吧。年底有一次津贴发放,比较多。预计今年的年收入,达到7万。今年是加薪了的,去年的情况是这样的:2012年是:工资737+酬金1000+住房补贴994=2700左右。加上年终奖去年收入5万左右。所以问题中收入是不是只有,对于我来说,这是真的。那我是否满意自己的收入呢?我很满意,尤其是今年加薪之后。寒暑假就不说了,一年工作时间是10个月。应该是专业差异,我们系承担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课程不重,所以平均一年有2门课上,就算多的了。每门课一周是上1-2次。如果不想晋升,一辈子都当个讲师,那就好好上课,一周上1-2次课,就可以拿的工资,考核也没问题。剩余时间,就想干啥干啥,随便干点项目,一年10万收入是有的。当然上课工作量不是课堂上45分钟就完了。上一节课,要花一天时间备课。还有改作业,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一个班100人,一次5道计算题,大概要1-2天才能改完(上过这门课的学生会知道,这门课的作业会有到难改)。如果要想晋升压力就会比较大了,1、每年寒假,都要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交"贺年卡“,直到中标为止,去年年三十,我就是在申报书,还好今年中了,今年的寒假可以轻松一点了。还有教育部的博士点基金,各个省部级的基金,都需要申报。2、论文,我们专业SCI不好发(我们专业目前国内一作10篇以上的,估计手指都可以数过来,说不定只需要一只手的手指),我给自己订的目标就是1年写1-2篇出来,中不中另说。3、横向课题。
的工资,对于青椒来说,肯定是不够用的,所以还要想办法争取横向课题。而悖论是,青椒由于人脉和影响力问题,却比较难拿到科研课题,所以很可能就要加入某个团队,给某个大老板打工。我还是属于想要晋升的那类人,虽然压力大,但是我还是喜欢。首先是兴趣,毕业后没有去设计院,虽然设计院可能会有几十万的年薪,但是想着天天要画图和图纸打交道我就发毛;那时候,不知道谁给我说了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拿着国家的钱,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哪里找这个好事“。其次是还可以的收入,7万保底年薪,我是很满足了;然后是高校的平台好,进可攻,退可守,可以投身企业界,也可以好好教书,搞研究。
这个问题在知乎已经有被提出不少次。文理工,区别很大,文科类博士在收入方面与理工相比,公认比较惨淡,这点应该不需要质疑。选择修读博士学位,在国内大概要3-5年,国外要5+年的时间,生活的城市选择、职业路径、爱情与家庭的选择,都会变得比较狭窄,尤其是人文社科类的博士。所以读博士,是一种生活道路,而不仅仅是职业道路。这是知乎上随手就能找到的。【一】读博士的生活相关【二】以学术为志业?【三】职场与学术的选择并不只有知乎才有这种大讨论。中科院硕-UCB历史博士-现在PKU的fateface首先在2010年撰写了,两年后她又写了,并在2012年4月左右在豆瓣引起了一场大讨论,学术圈的友邻们纷纷撰文,例如,以及,等等,等等。fateface认为:“苦逼专业找不到其他更好的工作,高校相对比较稳定。 读完博士了,早就适应高校的食堂、生活习惯、人际关系,基本不想离开这个系统。继续熬个几年,慢慢在系统内混脸熟,逐渐就可以拿到课题啊,基金啊之类的,相对来说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可以预期的成长目标。当个高校教师目前说起来还是蛮好听的,虽然工资不高,但家里人还是觉得可以的,社会对你的期望不是要赚大钱。有好多学生可以围着。这种满足感无论从商从政都不是一两年就可以体会到的。 ”另一个文章的观点是:低工资的本质,是对有大量自由支配时间的职业的一种收费。想读博士也好,不想读博士也好,所有人都会对自己的选择作出一个解释,选择任何一种生活路径都没有问题,作出选择前持续收集信息而全面了解这个领域,作出选择后,处理好与家庭乃至与社会他人的关系、任何时候都毫不后悔,这就可以了。对读博士与否,fateface给出了三标准:兴趣、能力、物质基础。用她的话结尾:“但我还是2年前写《致有志于去美国读文科的孩子们》那篇文章的观点,在选择之前,要对前景有清醒的认识,知道自己付出什么,得到什么。别听到“理想”二字就像打了鸡血一样,看到几个名教授的惬意生活,就想加入老鼠会了。知道机会成本之后再选,日后后悔的可能性也小很多。人生毕竟只有一次。”
两级分化严重,已经做大教授的通常过得很爽,刚毕业不久的年轻教师,压力是很大的,学校KPI年年加码,竞争激烈,收入只是温饱线上挣扎。另外,和专业关系很大。工科专业的教授,年入千万的不是新闻,百万级的算混的差的。但理科专业就差多了,文科更差,能混成于丹那样的除外。有没有牛Paper是天壤之别。极少数巨牛的年轻人,可以高开高走、高歌猛进。中科院心理所招过一位百人计划,年纪轻轻博士毕业直接给正高、给房子,这个心理圈的都知道。不过是极个例。但是论文一般的博士,即便是985的博士,出来去教大专、职业技术学院、三本是正常行情,去那种地方,科研个鬼了,就是挣点课时费罢了。或者博士出来当辅导员的(我倒不是歧视辅导员,而是说,你多年所学就这么废了),比比皆是。而一个寻常二本学校补充师资,海外名校博士的简历定能收到一大堆,可见竞争之激烈。很多人很天真的以为,读了博士就一定能当老师,动不动就说什么「留校」,太out了。那是多少年前的事了。不夸张的说,即便是常春藤的博士,要在国内985大学找份工作,也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实力、关系都要一点,你要期盼国内的学霸能看中你。就是要了你,也可能是让你先做博后。(这里有个逻辑关系大家要搞明白,如果你看到清华某个系的某位讲师是哈佛博士,千万不要以为只要读了哈佛的博士,就一定能去清华教书,你没有看到的是,还有不少哈佛博士想去清华没去成,同时你也丝毫不知道这位去成的博士,论文有多牛并且背后有什么样的关系和机缘。)再说跳槽到企业,你以为这么容易想跳就跳啊!工科专业是可以,理科、文科的话,大多数企业是用不上也不敢用。所以很多人读书读久了,一直悬在空中,真的只能适应大学这个环境,做点接地气的事情,马上水土不服。这样下来,确实有不少博士,高校也进不去、企业也进不去,只能失业,或者卖猪肉。这不是危言耸听。最后,我认为,高校年轻老师最大的挑战,还不是经济上的,而是如何避免被各种琐碎的事情撕裂、无法专注地钻研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在升职称、赚钱的双重压力下,年轻老师必须在上课、写论文、报纵向、拉横向,以及当班主任、编书等各种事情上都倾注很多精力,常常疲于奔命,而曾经的学术理想和锐气也很可能在这种撕扯中消磨殆尽。说了这么多,又会有人跳出来说,采铜你又在黑博士了。冤枉啊!所以我必须补充一句,如果你绝顶聪明、极端勤奋、衣食无忧,那么就大胆得去做科研吧,因为你们就是为科研而生的,人类的未来,我们芸芸众生的幸福,全寄托在你们身上。我们想登上火星看日出,想坐超高速胶囊铁轨,想开悬浮汽车,想穿隐身衣去酒吧嗨皮,想穿钢铁侠的套装,想夏天不被晒成猪肉脯,想河水重新变清虾儿继续游,想远程仿真性爱,想癌症、艾滋病、糖尿病、类风湿、牛皮癣等疾病能完全治愈,想打败巨型怪兽,都有赖于你们,这些为科研而生的人类最杰出的头脑。至于那些只是想每月如何多挣一千块钱、天天盼着寒暑假、见到女学生就两眼放光的,现在以及未来的伪博士、伪教师、伪科研工作者,你们还是一边歇歇去,越远越好。
我表姐和姐夫都是大学老师,从和他们的交流中我也慢慢懂得一个道理:就是不要太在乎当前,要多为将来考虑,要综合多种因素来考虑。工资和外面社会上有同等能力的人相比确实少。但是请记住,那是事业编,在各种社会福利方面远远优于社会人员,学校组织的团购房往往会比你我苦逼奋斗几年管用。至于退休后,事业编享受的退休金也会比社会人员稳定且完全可以负担生活。生活方面:老师的固定假期是我们这些社会人员拿钱也换不来的。是很清闲,可以旅游,写书,在乡村别墅里种花养草。孩子教育方面:你会有更多的时间陪孩子,在假期带孩子旅游。身在教育系统总会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有亲身体会,相应施教。另外,潜规则中教育系统的人总是互相帮助(利用)的,比如你帮帮与我有关系的孩子在你的权限内,到时候你有什么事时我也会帮你。这种教育系统不是单指大学,是指整个教育系统:幼儿园,小学......大家看看,以上几点哪个不是咱们社会人员渴求的。————————————————————————————分割线:看了一些知友的评论,觉得应该把答案场景补充下,以免误导别人。我的答案正如开头所言侧重的是“将来”和“福利,生活,家庭教育”,另外只是讲述已经发生的事,对未来是否会改变我想无人能知。我表姐表姐夫也已经进入不惑之年,而且在学校也有了一定的职位和职称,我想一个普通年轻人缺少付出,缺少阅历,缺少关系是肯定不能如上面一般的,在任何岗位应该都如此。但是相比之下,我们作为社会人员的“将来”确实要比他们多了很多不确定因素,这点随着我年龄的增大越来越感到如此...
家人亲戚朋友身在教育口的实在太多了,虽然我自己不在学校,这么多年耳濡目染也了解了不少事情。讲出来未必全面,好歹都是亲眼所见,做个参考吧。学校收入怎样?单论基本工资肯定不高,加上课时费其实也就是普通工薪阶层——跟当地平均水准相比。有本事的不愁项目经费,脑子活的可以去社会上办补习班,图清闲的靠这些钱也尽可以过温饱日子。毕竟是事业编制,所以福利没问题,以前有福利分房,现在有便宜的集资建房。养老医疗也比社会职工条件好得多。前些年我妈做手术,刚好是能报销的病种,大概报了90%吧,换我自己最多报60%左右。学校的工作压力比外面轻得多,自由支配时间很宽裕。有两个发小,都是父母在同一学校工作,所以小时候住一个家属院,上大学和工作后就天各一方了。前两年惊悉他们俩人都跑回父母所在的学校任教,询问之后才知道内情。一个叫W,小时候是绝对的好学生,数理化一流,但有点书呆子气。家里因为金融前景好让他大学报了国际贸易专业,硕士毕业后去了银行。收入不错,但整天要喝酒跑业务,很不开心,过了两年实在受不了了,托关系回到了老家的学校。现在过得很惬意,除了工作压力小、自由时间多之外,搞学术本来就是他的专长,用不了几年,出成果、评教授之类的是板上钉钉。另一个叫M,成绩也不错,但说实话死记硬背的成分居多。喜欢学英语,但被家里逼着报了热门的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工作始终不如意,最后还是回了老家。教学能力尚可,不过能出多大成绩就很难说了,只是落得个轻松加吃喝不愁。如今相亲结婚过清闲日子了。所以说,去不去学校当老师是看个人性格的。有人天生适合学术环境,挣不挣大钱还在其次;有些人在外面的激烈竞争下过的不顺心,在学校可以过安稳有保障的生活。但是,压力小、人际关系单纯这些也要分跟谁比。比起公务员和国企的勾心斗角、私企的利字当头来说确实是单纯得多了,但只要有利益冲突,一些事情就免不了。至今还记得小时候我妈因为不愿拉关系送礼所以晚了好几年才评上教授还气出了甲亢的事……但是当老师就一定只能老老实实拿温饱工资搞学术吗?当然不,就算不依靠学校的资源,只要脑子够活也能赚钱,方法有无数种。就拿补习班来说,小时候我学过电子琴,是大学音乐老师出来自己办的班,现在人家虽然还挂着学校的岗位,但已经单独办了培训学校,当校长了。当然大部分人还是在学校的本行下功夫。只要有本事,能出成果,那么项目经费、奖金、专家评审费、车马费、还有带学生找企业拉课题挣的钱都少不了。最后这项可能好多研究生都深有体会,跟着老板做项目,好一点的能分钱,碰上黑心的就是白当苦力。本科的同学上了研究生后跟我诉苦:“XX教授黑啊,出去给人家做软件,跟印度人竞争,印度人竞争不过我们啊,我们成本是零啊……”至于国家、省里的项目经费这些,猫腻当然更多,说实话我对“骗”经费还是很不齿的,你多少得做出个像样的东西吧。花了十万号称一千万,骗三百万经费,实在不像话。当然,项目能批多少,跟你本人学术影响力有关,也跟人脉有关。说个实事:一大家子人,自己是教研室主任、小叔子是学术带头人、姐姐在科委、姐夫是对口局里的老专家、两个铁哥们分别在省厅当副主任和省直属大学的校长,项目批不批还需要讨论吗?逢年过节时,我妈的手机总是响个不停,短信、电话、登门拜访,各种80年代、90年代、2000年后的学生、甚至还有比我小得多的,有的当了老板、单位领导、出国定居、有的也当了老师、有的还在奋斗、有的已经步入中年的尾巴……如果你能真心对待学生三十几年,看到他们学习、成长、有所成就,那种桃李满天下的充实感真的是什么都换不来的;另外,如果你真心喜欢本行,了解研究出成果时那种金钱和奖章无法取代的内心喜悦,那你会适合来学校这个环境专心于学术,至少它会给你大把的时间、挡掉一多半的勾心斗角;最后,对于希望有安稳生活的人来说,在学校待一辈子,会有好多老朋友,会有充裕时间充实自己、照顾老人和孩子——最后这点对自己是好事,对孩子未必是好事,我自己就深有体会,什么叫你上学了家长在家、你放学了家长在家、你周末了家长在家、你放暑假了家长还在家……杂七杂八说了一大堆,但有些内容未必对所有人适用。第一,所接触的大都是数理和工科的老师们,文史医科什么的不太了解;第二,四五十岁的老教授太多,同龄人不多,一些经验可能过时了。总之就是希望能为大家了解大学老师这个职业而增加一些参考吧。
谢邀。这个问题已经很多答案都李菊福了,为湿就个人的见闻和经历说一下,这种东西,把情况说得太好就是拉仇恨,把情况说得太不好又显得虚伪,所以,我尽力而为,大家凑合感受。针对楼主的问题,我个人的话,月薪其实也就3000左右吧,加上一些津贴、课时费之类的,平均下来一个月也就是5000块左右,对于我个人来说,目前租房、购物、吃喝、还房贷等,月光是妥妥的,不过今年年底自己的房子就好了,省去租房的费用,生活质量能有一些提高吧,不过现在没买车,搬新房后要买车所以还有一笔费用,谁知道呢……所以我对我个人目前生活状况和收入情况的评价是:饿不死,也富不了,只能在保障基本生活的前提下追求些许的质量与消费。所以题主所说的月收入的说法是有依据的,起码大部分青年教师的收入都在这个范畴,不分文理。所以,初入行业也就是这个收入了,而且提升空间较比企业来说没那么大,这就和发育顺利的幽鬼是直接战鼓散失跟团打架还是继续发育速度辉耀一样,怎么选都对但谁知道对手什么情况呢,辩证看问题吧。至于我为什么选择当大学老师……原因如下:第一,我父母都是大学老师,收入不高但月月都有,生活简洁明了,不累,我受家庭影响还是比较深刻的。第二,恰好有个机遇,也是自己性格里的原因,不想改变,就在自己上学的地方继续工作挺好的,加上机缘不错,就这么当了老师了。第三,我从小就羡慕那些放寒暑假就没人管的同学,可以在家看电视、打游戏、睡懒觉,而我……从来都是我爸妈比我放假早开学晚,这不我娘亲下周一才上班,我父王还在家赋闲呢,所以我还真是为了寒暑假……那我为什么不跳槽呢?我说一下我看到的,虽然我的收入较比同时期在企业、中小学参加工作的同学和朋友少一些,但我们的生活是要讲“成本核算”的,我的生活成本较我身边其他行业的朋友,仅在我认知范围内来看的话,是比较低廉的。吃饭。学校食堂不能实惠更多,而且饭菜质量不差,除了咸一点,还是很可口的,价钱的话,我激头掰脸吃一顿,鱼肉冷热菜都有,不超过20块钱,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吃一顿的话,10块钱基本够了,而且档次绝对不比外面的快餐店30块钱餐准的低,而且食品卫生有保障,毕竟,食堂那么多学生吃饭,不是闹着玩的。而且我下班还算比较早,而且有稳定的周末休息时间,自己在家做饭也是经常性的,成本比在食堂吃高一些,但也低于下馆子,我一朋友在企业上班,月入一万五左右吧,每天吃饭就得100多,这还是不带人际交往的前提下,现在物价确实可怕,随便吃顿火锅都人均100左右了,他每个月餐饮费用和我工资快一样了,这个成本一般大家也不考虑,但我曾经刻意对比我,就天天在食堂吃,想吃什么吃什么,不是每顿都胡吃海塞那种,但顿顿都不委屈自己,一个月伙食费大概是800元,天天跟外面吃,下馆子,有时候也去些路边的面馆什么的,不见得非要品牌餐饮,一个月花了3000元左右,当然伙食质量确实比食堂高,但对于普通人的生活来说,这种质量上的差距真的无所谓了,所以,这个成本差距大概在2000元左右。当然,食堂、做饭和下馆子有机结合起来的话,当然我现在不是一个人吃饭了,每个月伙食费2000元左右吧。还记得去年中秋节前后,我发小来西安溜达,我那天上班,没时间做饭,就在食堂打饭,我们六个人,饭菜一共花了70块,花样不少,最后还剩了点。住房。现在很多高校已经没有分配住房这一说了,但我从小住的房子都是我爸妈学校的福利分房,那时候很多单位都有福利的,我家乡第一批住上单位房子的还是工人朋友们呢,所以那个年代不稀奇,现在基本没有了,但由于学校占据了一定的地理位置和人口资源,周边的开发和建设也是很给力的,所以也会有很多楼盘,只不过最开始开发的时候比较荒凉,但五到十年,肯定有大开发商入手的,因为好多大学在一起建的,学生数量太吓人,那个消费能力简直恐怖。为湿目前住在学校对面新开发的万科,除了小区门口没有接地气的油条豆浆豆腐脑以外,其他都能满足生活需求,目前来说配备了一个华润万家超市、肯德基、必胜客、小六汤包、黄记煌、明味家、魏家凉皮、过桥米线、韩式烧烤、顶顶香主题餐厅(吃卷饼的)、一家冰淇淋三明治店、好利来、花店、药店、卖化妆品的……对我来说这已经足够生活了,其他东西网上都能买,所以活动范围可以减小不少,我是打死不爱进城去,人多看着就闹挺,所以现在这样好开心。再就是教育资源啊、寒暑假啊、工作环境啊、社会地位啊等等这些,都是我选择在高校工作的因素吧,不过综合看来,各行各业都有优势和劣势,只不过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下,高校这片土地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净土,而且每天和学生打交道也不用那么累,为湿个人对生活的要求也没有那么高,个人爱好也没有那么烧钱,闲散惯了,所以在高校工作有固定的假期和自由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和自由分配的时间穿插交错,既有完成工作的快感,又能满足我的闲散,最重要的,话多且密这个毛病在老师这个职业里应该算优点,所以……综上:我个人认为,目前高校教师不愿意跳槽的原因,归根结底是时间上的高度宽松和资源上的高度掌握。时间+资源能产生的东西,我不说大家都懂的。欢迎大家吐槽、留言,与为湿讨论。祝大家爽,吉祥。
本人来现身说法吧。
小硕,讲师,山东某沿海二本,专业外语,非通用语
一年全部到手的收入,大概5-6万吧。
项目神马的自然轮不到,对科研没啥兴趣。如果可以,我希望讲师到退休。
有人说出去代课,英语比较好了,做家教什么的,但都是辛苦钱。
学校的房子3000不到,比同地段的商品房便宜了一半还多。虽说没有产权,但自住都没问题啊。
收入是不高,但是生活挺有质量。有些混日子的,就是上课,打球,自由自在。
国内最大的问题就是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太大,加上个人的功利性太强,趋向高收入行业,反而不利于个人才智的最大发挥。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精英教育。美国的教授就和蓝领工人的收入差不多啊,这样大家就可以撇开收入这一因素,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社会才能和谐啊。
说到底,高校教师就是一份职业而已,不需要过度拔高或贬低。大家都去做自己 真正感兴趣的事吧,收入什么的自然而然就会来了。---------------------------------貌似大家都很关注这个行业啊。。特来更新评职称-------关系或者硬件。1.先说硬件好了。论文啊,项目神马的。。只要足够牛,评职称当然是小case。当然,既然有如此的硬件,也不会想呆在小庙里。2. 什么?硬件不行?那就关系好了。评职称啊。。什么叫 评 啊 谁去 评 啊。人
啊 。。在中国嘛,你懂的。。再说一点收入的事吧。。貌似2013年有所增长。相信到了2014年可以拿到6.5万吧。----------------------------------继续更新,貌似今年收入可以突破7万呀。。哈哈,12月一周休六天,上2个课时这种事情我会乱说嘛。。另,本人发小目前在帝都五道口附近某高校任职。。讲师,工科,上个月税后到账3万多。(对,你没看错是“万”)他说横向多,哈哈,大家看清楚了,专业才是最重要的。_________________当当当。。。我又来更新了 。事业单位养老改革终于尘埃落定。看着工资条里扣去的养老金,真想大声疾呼,终于并轨了。然并卵。到手收入还是比以前多啊。现在年入8万。虽然还是不多,但是也比较知足了。
鉴于家里有好几位大学老师,所以发个言吧。普通大学老师基本工资很低的,但是大多数人不了解大学老师究竟在做什么,所以才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分为理工科老师和文科老师:理工科老师:基本工资+科研项目+带学生(研究生、博士生等)+上课(本科生)+给企业做一些实验品或产品+当专家评项目。理工科大学老师主要是在科研上下功夫,带的学生形成一个科研团队,从项目中分出小项目让他们去做试验、研究、学习、写论文。而另一种与企业、某科研所有联系的也有,但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科研条件差、仪器设备匮乏、人员能力低、成本过高等。还有被各处邀请评项目,当然必须是名导师。文科老师:上课(本科生)+带学生(研究生、博士生等)+科研发论文+评项目+演讲+与本专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前几个同理工科,演讲主要是有人邀请,去做专家针对某个话题准备(典型的如官方的百家讲坛);与本专业相关的活动比如艺术类的老师可以做一些设计、文学类的老师可以写一些文章投稿什么的。(以上欢迎大家补充)现在,大家还觉得大学老师很轻松么?作为一个普通的小讲师,除了提职的压力外还能过个轻轻松松的小日子,自然也没多少钱拿。但是作为名导师是非常忙的,自愿的无周六周日,因为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的事儿,今天不做明天也得做完!周六周日假期评项目去就有钱拿,不去就没有呗,关键是总不去就没人再找你了~总之靠自觉。为什么不跳槽?除了上述的「忙碌」外,还有一些原因:1.喜欢大学环境。跟社会上乌七八糟的环境比大学里要好一些。而且长期在大学里呆的相当一部分老师已经搞不定社会规则了。2.「大学老师」在社会主流的价值观里还是相对受尊敬的。3.不排除一些老师真的喜欢研究。4.铁饭碗。较稳定。而且在大学这个相对沉静的地域,修身养性,大起大落的生活很难被接受。另:做学问要耐得住寂寞,可能取得了好多结果都无人能分享。有时间的时候没名,有名就没时间了。所以还是从「兴趣」的角度出发考虑您究竟是不是要做老师吧。
有自主招生评分权利的老师,根本不会在乎工资,随便一个红包都超过一个月工资了。老师钱都是在外面挣得,学校只是个平台罢了。
父母都是大学老师。我对大学教师有很深刻的了解,尊重的态度,客观的评价。总的来说 --- 做大学老师单纯,压力不小,周围牛人多,桃李满天下,几十年了学生也会来看你,也有社会的不公但是少,赚钱养家绝对没问题,熬出头帮衬帮衬家里亲戚,指导指导他人的人生,两个字 -- 知足,幸福。
对于那些做不好学术和科研又嫌当大学老师无聊又没钱赚的我只能说,那你就快点走吧好吗不送!工资当然跟职称资历挂钩!!大学教师起始 -- 工资低(题主所说的3-5000),认同低(觉得熬出来要好久),能力差(教学水平要靠用心和经验),老师一开始是很难熬的。但是等你有(lao)资(le)历之后,世界就大不同!!课时费 - 不变,课越上越轻松。但我最不待见那些20年用同一套提纲的,以为上课就那么回事的,你活该觉得上课无聊啊! 要知道得到学生的尊重和喜爱,看到他们的进步,那是怎样的一种成就感(请再开题讨论)!项目 - 费劲费时间, 赚钱奖金 - 越给越多客座教授,名誉教授,外面讲座 -- 时有时无,赚钱赚名声,备课累熬了那么十几年几十年,你工资终于也可以跟大公司高级白领看齐了不说,你的社会认同度将比其他职业高出一大截,从而给你的自信和内心的满足也是其他职业给不了的。我要不要当老师去呢?还是算了,simply因为熬不过博士的说。。。再补充,看到那些说大学教授把活都给学生干光数钱,我真是。。。科研做项目也是一种职业,老师不是只上课,学校不是只输出大学生OK?是有多幼稚!你给私企干活你老板收钱你又没话说?给教授干活的替代度高达百分之一百二的学生们请抱着感恩和学习的心不要把自己看的太重要太有文化太流弊好吗谢谢。
清闲吗?不尽然。不是牛导或者名师、名学者之类的话,多少还是要为发文章操点心的,到了学期末评教的时候也会捏把汗的。遇到一班都是调皮捣蛋的学生期末大家都不及格,领导会请喝茶的。学校的事务比较有特点,闲和忙是一阵儿一阵儿的,当然,寒暑假这个福利一般岗位是不具备的。月入3~5k?太乐观。不客气地说,很多讲师甚至都拿不到3~5K『1』。学校的薪水状况极具特点,领导极多讲师极少。但是,当老师有个好处是可以住宿舍吃餐厅,出了校门很难再有复印1毛一张20块吃一天的地方了,有编制的更是福利多多。其实月入4K的讲师比好多月入6K的白领过得舒服得多。留校任教?没那么容易。现在20来岁的年轻人都开始求安稳计划怎么养老了,学校编制无疑是极具诱惑力的。别的学校不敢说,杭州某不知名大学、上海西南某高校学校和某边远山区大学里,想当个老师真难,你不是国外牛校牛导带出来的博士几乎没机会。注释『1』:数据来自鄙人本科时老师亲述。以上观点仅为小可一家之言,请勿轻信。————————————————————————————————————————————看见楼上答案里一堆一堆的『教授』、『开工厂』之类的字眼,小可真的无力吐槽了。刚毕业,能不能留校尚未可知,就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了吗?你们真的知道从进入编制到混成牛导有多难吗?或者说你们有没有尝试过自己去找个工作试试?再退一步说,你们跟自己的任课老师聊过天吗?
谢邀!我每个月应发大概是12000多,实发到手里6200多,这是基本工资部分。课时大概每个月3000多。平均每个月的福利2000(包括春节、中秋节、端午、开学、教师节等等所有一年平均)。所以,平均下来每个月实拿大概12000。讲师稍微低点,不过也有。不包括有些老师去赚外快和拿项目。所以当我看到 答案的时候,震惊了!
我是夏天刚毕业的文科博士,现在在一个小城市二本学校做讲师。我们学校教师岗分为科研型和授课型两种,我是科研型,在一个独立的研究所里。学校的规定是授课型教师每年要完成240个学时教学量,我们这种科研型的完成80个学时就够了。由于我们研究所是没有学生的,讲课只能去其他院系。我这个学期没课,入职后去地理系和那边的领导谈了一次,下学期开始在那边上课。我们学校合同签5年,解约金5万每年减一万。文科讲师每月能拿到4000多,在这个小城市算是很体面的收入。有个一起进来的博士按优博引进,每月6000左右。科研启动金有4万块,但不是直接发,要按项目申报上去,上个月评审有两个人没过,只能明年再申请。学校分的周转房其实是三间一套的宿舍,有120平,结了婚的分一整套,没结婚的分一间。听上去挺大,其实要这么大也没用。这个月暖气费按面积扣了我2850,心疼死了。由于没课,又不用每天坐班,我这学期大部分时间就是宅在家里每天上网看书刷微博什么的,只要不开会早上想几点起几点起(我现在趴在床上打字你们信么。。。)。但是压力很大,想尽快评上副教授只能认真写论文。之前在帝都热闹惯了,小城市待着也很无聊,混上几年还是考虑去个大城市。
爸爸是大学老师,自己从小在大学校园里长大,所以来讲讲我对大学老师的感觉和想法:)在上大学后面对着来自五湖四海生活背景迥异的大学同学,最深的感触是家庭环境对一个人品性修养的影响。不是说来自书香世家就一定比经商务农的家庭受到的环境好,内因毕竟是决定性的。在我认识的一起长大的来自书香世家的小伙伴们天性都很善良,没有很强的功利心,知性自信的多一些。另一点就是作为大学老师的孩子,从小到大真正享受到了父母的陪伴。最棒的就是上学后就和爸爸的假期时间一致,所以到了寒暑假,就可以和爸妈一起去旅游,父母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陪伴自己的小孩。我一直认为陪伴比誓言更重要,无论是爱情还是亲情。说的好像没什么逻辑,在公车上打的,已晕车><。。
我是中国石油大学的,我来说说我们学校老师的状况吧。就不匿名了。我们专业凡是有点能力的老师,在教师这个岗位上绝对比外面挣得多。教师这个职位提供给他的除了的工资,更多的是廉价劳动力,实验条件,资源和名望。而他们的收入更多是以对外讲座,企业讲课和接受研究项目为主。所谓对外讲座和企业讲课。就是校外的老板和企业请他们去给相关员工讲一些相关的专业知识。据我们系主任说,一般报酬都是在几百到几千每小时。但这些都不是最赚钱的,但是学校不分一部分。最赚钱的在接受项目。企业有什么问题,比如这批原油有提炼问题,或者说这批材料不理想不知道原因。交给他们研究解决。这些经费都是几十万到千万的,这笔钱是交给学校管理的,他们需要不断去报销。这其中的回扣红利收入等等不用我说了吧。这就相当于他们在学校做出科研的成果,获得名望和业内地位。从而获得讲座授课和接受项目的机会。而他们所招用的研究生,就是他们的廉价劳动力。他们可以无偿用学校的资源和研究设备。他们甚至可以借学校的名声去寻求这些机会。这比自己出去成立研究室研究所要划算得多,你说对吧?
我是工科背景,我们本科学校(江苏某高校)以科研成果产业化和破解配方著称,一般而言,做得出具有市场价值成果的教授都会自己创业,自然是赚的盆满钵满,课题组花销也不用看学校或上级脸色;一般全国各地工厂企业里请老师过去检查调试设备或提高产率,一次能挣50w+至于楼上说的从项目中提取的问题,作为学生确实不了解,不过如果是重大项目或有军方背景,审查极严总之,只要教授自己肚子里有货,科研成果转化成功,成本控制的好,怎么可能缺钱呢
是的,北京的985高校理科会略好一点点,但是也绝对没有到6000以上的可能性。至于为什么不跳槽?妈妈如果也是一项工作的话,没日没夜地干,还要倒贴工资,妈妈可以跳槽或者放弃当妈妈么?为什么不能?因为有爱。另外,月薪数字完全没有意义。唯一有意义的是时薪。即一个小时挣多少钱。有人可能月前20万,但是有一点自己的时间和生活吗?
Institute of Cross-Process and Control 实验室高级执行人。211综合师范类大学,研究2型高等学校。本人属研究型教师。我一直在法国受大学高等教育,学士、硕士、博士均法国毕业,现在正在挂名做院士的博士后,讲师。2011年入职给的待遇:讲师一级。这个必须说一下,虽然没有给我副教授,我那时候才是博士毕业,所以给我一级讲师,我自己都觉得还没有干什么成绩呢,就给这个。工资+津贴=6300房子180平方米一套,没有产权的房子。给我安家费+引进费用折扣后,我交了8万多块钱,送了一个车位(7万一个)。科学研究启动经费(30万),全部被收回了,因为我刚入职4个月就中了一个省部重点项目,结果钱就被学校收回了。一分没花。年间争取的费用及待遇:一项国家重大项目,首席。一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13115计划重大专项,主持。其他省部项目3项,主持。1项企业横向,主持。总到账资本610万,配套61万(10%)。按照国家相关与学校规定,我开题10%,结题5%。所以我个人在3个半年间应该从科研中获得国家比例奖励90万。现在还没有完全结题完。2015财政年度获立240万。这部分应该是对教师奖励最大的部分了。引进长江讲座教授一名,是我外国导师的香港朋友,结果还叫我说动了,来了。学校给了80万启动,分了30万给我支配。建立了一个实验室学术团队,学校给了400平方米的房屋。我组织了一下去报重点实验室,结果学校的2012年就过了,年日常经费15万,2014年省级过了,年35万。但是学术组织要花钱,所以反倒还要自己找项目来添这个坑。但是学术成果一下上去了。学术成果。4年15篇SSCI/SCI,一篇不等,拿了点奖励。实验室40多篇,跟着的老师们也分的很开心。----------------------------------------------------------------------------------------------------总流水账:总计腰包:(工资)00(房子)模拟产权4500元/平方米*180=810000
00(实交)+70000(送的车位)=800000
摊到每年(我还有30年退休)=26666.66(科研)=225000(奖励)15*750(年终)40000-------------------------------------------总:万。其他支配:30+15=45万(公共支出)还不太够,一年还需要我个人垫一点不能支出的部分,比如学生想要个平板或者博士去日本开个会想顺便玩玩,但是应该的。我个人觉得,我还没有带MBA课程,也没有积极上远程学院给排的社会课程。收入已经相当好了,对我一个刚接近30岁的人来说。大家可能觉得你为什么那么多项目哇?因为不认真做工作,怎么可能中项目,国家招标、是否可以中项目最根本还是看你是否有足够的能力说服国家认为你的工作很重要,并且切实回报国家。一个学校收入差距可以很大,因为有人就想来当教书的复读机,而国家现在只需要能创新的人。努力改变适应,才是优越生活和社会回馈的基础。
第一、提这种问题的人自己就缺乏分析能力,大学有很多等级,也有很多不同的专业,老师也分不同的编制和专业,还有不同城市的大学待遇也不同,你能得到一个统一的答案吗?第二、如果你是行政编制非领导,工作压力倒是不大, 可经常受气,而且收入真的不高。我想你要谈,只能谈教师编制。第三、在要求高的大学,做一个老师很难清闲,科研压力重得要死,经常天天泡到1,2点回家的大有人在,你觉得他们是贪图寒暑假吗?一个能干的老师能接到项目其实也说明是他能力强,在大学,我的个人感觉是大部分老师是无法单独靠自己接到项目的,只能给学科带头人做事情分待遇。第四、不能代表别人,我只能解释下我为什么在大学干,是因为我的大学档次不高,而且我教基础课,不会给我太多科研压力,各种假期多,所以我可以自由选择做我自己喜欢的事情。当然我做的工作带来的收入远远超过我在大学一年拿到手的7万收入(我是副教授),但即便没有这么多收入,我还是愿意选择大学,因为我可以做我喜欢做的事情。第五、待遇这个事情十年河东十年河西,93年那会我刚进大学,那几年,大学就招不到人,有点想法的人都下海了,谁稀罕你那点待遇?没有想到,二十年后一切变了,但是谁敢说,再过二十年,世界不会逆袭呢?
我也是大学老师,收入很低,但是一年有两个假期,另外一点大学里面工作实际上是很稳定的。大学里基本有两个选择。1.好好做科研好好上课,大学里面如果你把精力都放在科研上也能出成果,收入还行吧,至少一年10-15万没问题,当然这也看你的专业,如果你学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之类的专业那还是选择第二条路比较好,毕竟就算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建立类似于这种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是不是重大项目招标我记不得了),经费好像也就是5万到10万。而且科研拿钱实际上是有风险的,我们国家的规定是科研人员(如果你本身是从事科研工作并且有收入的话,比如高校教师)不得从科研经费里面支取劳务费用,那么你就得找各种票据来报销,这个实际上从法律来讲是一种贪污行为,并且各地已经有人被查处。当然你做科研出成果学校会给一定的奖励配套,这个多少视各高校规定而定。2.剩下的就是另一种选择,这种选择完全是从经济理性的角度出来来做考虑,如果你的主要工作时间(无论你做什么,有人做投资有人做项目有人办公司)的单位收入实际上比大学工作的单位收入高,那么你可以选择在大学混日子,每周上四个课时左右,基本不会对主业有多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大学老师的职业稳定性相当于提供了一个你对自己主业的看跌期权,行权价就是你做大学老师的工资,至少如果有一天主业败了,靠着大学老师的工资还能果腹。我想这算是大学老师最好的一点了吧,稳定,自由度高并且有着至少能果腹的安全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别相信任何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