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购cab381 0.50·3ml直经玻璃棒

> 【答案带解析】 有下列化学仪器: ①托盘天平②玻璃棒③药匙④烧杯⑤量筒⑥容量瓶⑦胶头滴管⑧细口...
&有下列化学仪器:
&&& ①托盘天平②玻璃棒③药匙④烧杯⑤量筒⑥容量瓶⑦胶头滴管⑧细口试剂瓶⑨标签纸
&&
(1)现需要配制500m L 1mol/L H2SO4溶液,需要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H2SO4&&&&&&&

&&
(2)从上述仪器中,按实验要求使用的先后顺序,其编号排列是&&&&&&&&&&&&&&

&&
(3)容量瓶使用前检验漏水的方法是&&&&&&&&&&&&&&&&&&&&&&&&&&&&&&&&&&

&&
(4)若实验遇到下列情况,对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①用以稀释浓硫酸的烧杯未洗涤,&&&&&&&&&

②未经冷却将溶液注入容量瓶中,&&&&&&&&&

③摇匀后发现液面下降再加水, &&&&&&&&&;
④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

解题探究: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及误差分析。本题难点在于误差分析,理解引起误差的原因是解题的关键。
(1)v(浓H2SO4)×1.84g/mL×98%=0.500L×1mol/L×98g/mol
(2)配制顺序是:计算量取稀释移液定容
参考答案P:(1)2.72mL
(2)⑤④②⑥⑦⑧⑨
(3)往容量瓶内加适量水,塞好...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这样一个实验: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mL某浓度的稀盐酸(足量),将两个各装有0.3g NaHCO3和 Na2CO3粉末的小气球分别套在两支试管口。将气球内的NaHCO3和Na2CO3同时倒入试管中,观察到现象如右图:
&&
(1)盛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的试管中气球变得更大, 大小气球(不计气球的弹力和气体温度影响)
体积之比约为(填最简单整数比)____________。
&&
(2)甲同学用手触摸试管,发现盛NaHCO3粉末的试管变冷,而盛Na2CO3粉末的试管变热。由此他得出:不管其状态如何,NaHCO3和HCl反应为吸热反应,而Na2CO3和HCl反应为放热反应。甲同学写出了如下热化学方程式(其中“aq”代表水合或无限稀释的含义):
HCO3-(aq)+ H+(aq)
→H2O(l)+ CO2(g)&& ΔH1 ; ΔH1&0
CO32-(aq)+ 2H+(aq)
→ H2O(l) + CO2(g)& ΔH2 ; ΔH2&0
甲同学所作结论的方法是否正确?_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
(3)为研究该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某研究小组以《NaHCO3、Na2CO3 和盐酸反应过程中热效应的研究》为研究课题,进行了如下实验(每次实验各做三次,取平均值):
混合前温度
混合后最高
或最低温度
2.5g NaHCO3固体
3.2 Na2CO3固体
35mL稀盐酸
含2.5g NaHCO3的饱和溶液32.5mL
35mL稀盐酸
含3.2g Na2CO3的饱和溶液23.1mL+10ml水
35mL稀盐酸
2.5gNaHCO3固体
35mL稀盐酸
3.2g Na2CO3固体
请你帮助填写相关内容:
该实验中所用的仪器除试管、药匙(或V型纸槽)、气球、玻璃棒、烧杯、量筒、保温瓶外,还需要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
(4)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NaHCO3的溶解是吸热过程
B.NaHCO3的饱和溶液和盐酸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C.Na2CO3的溶解是放热过程
D.Na2CO3的饱和溶液和盐酸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
(5)结论:影响NaHCO3固体与稀盐酸反应的反应热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还原反应中实际上包含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下面是一个还原过程的反应式:NO3-+4H++3e-=NO+2H2O ;
&&& KMnO4、Na2CO3、Cu2O、Fe2(SO4)3四种物质中的一种物质(甲)能使上述还原过程发生。
&&
(1)写出并配平该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
&&
(2)反应中硝酸体现了&&&&&&&&& 、&&&&&&&&& 性质。
&&
(3)反应中若产生0.2mol气体,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
&&
(4)若1mol甲与某浓度硝酸反应时,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增加,原因是:
&&
(5)KMnO4在酸性溶液中发生还原反应的反应式:&&&&&&&&&&&&&&&&&&&&&&&&&&&&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1)向溴化亚铁溶液中加入足量氯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向Fe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硫化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向硫酸铝KAl(SO4) 2溶液中加入Ba(OH)2 使沉淀的质量最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向CuSO4溶液中加入金属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向NaHCO3溶液中滴入少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向CuSO4溶液中通入硫化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 A.铜片插入氯化铁溶液中& Cu+Fe3+=Cu2++Fe2+
&&& B.电解饱和食盐水& 2Cl—+2H+H2↑+C12↑
&&& C.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CaCO3+2H+ = Ca2++CO2↑ +H2O
&&& D.向硫酸铝铵[NH4Al(SO4)2]溶液中滴加足量Ba(OH)2溶液
NH4++Al3++2SO42—+2Ba2++5OH-=AlO2-+2BaSO4↓+NH3·H2O+2H2O
&下图是几种盐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40℃时,将35 g食盐溶于100 g水中,降温至0℃时,可析出NaCl晶体
&&& B.20℃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1.6%
&&& C.60℃时,200 g水中溶解80 g CuSO4达饱和,当降温至30℃时,可析出30 g硫酸铜晶体
&&& D.30℃时,将35 g KNO3和35 g NaCl同时溶于100 g水中,蒸发时先析出的晶体是NaCl
题型:实验题
难度:压轴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抱歉,没有找到相关的信息
热门搜索排行榜配制50g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①烧杯②玻璃棒③酒精
练习题及答案
配制50g 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①烧杯  ②玻璃棒  ③酒精灯  ④托盘天平  ⑤量筒  ⑥铁架台  ⑦集气瓶.A.①②④⑤B.①④⑤⑥C.①②③④D.②⑤⑥⑦
所属题型:单选题
试题难度系数:偏易
答案(找答案上)
配制5%的氯化钠溶液50g,需要称量2.5g氯化钠;量取47.5mL水;这个步骤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和量筒;而在溶解步骤中则需要用到烧杯和玻璃棒.所以需要用到的仪器是①②④⑤.故选:A.
马上分享给同学
初中三年级化学试题“配制50g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①烧杯②玻璃棒③酒精”旨在考查同学们对
溶液的配制、
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关于化学的核心考点解析如下:
此练习题为精华试题,现在没时间做?,以后再看。
根据试题考点,只列出了部分最相关的知识点,更多知识点请访问。
考点名称:
溶液的配置包括液体和液体、液体和固体两种,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固体和液体分别和水配置的方法。
1 、固体 + 水
①实验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②实验器材:托盘天平 + 药匙(或镊子) ;合适的量筒 + 胶头滴管;烧杯 + 玻璃棒
③注意事项:计算、称量和量取都要准确,溶解时固体要溶解完全
2 、液体 + 水
①实验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②实验器材:合适的量筒 + 胶头滴管;烧杯 + 玻璃棒
③注意事项:计算、量取都要准确,同时需要两种不同规格的量筒
可能用到的仪器:台秤(或天平)、吸管、烧杯、玻璃棒、量筒(或量杯)、容量瓶(细口瓶)、移液管、胶头滴管 、表面皿。
(1)计算:计算配制所需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液体浓溶液的体积。
(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质量或用量筒(应用移液管,但中学阶段一般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
(3)溶解:在烧杯中溶解或稀释溶质,恢复至室温(如不能完全溶解可适[1]当加热)。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4)转移:将烧杯内冷却后的溶液沿玻璃棒小心转入一定体积的容量瓶中(玻璃棒下端应靠在容量瓶刻度线以下)。
(5)洗涤: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转入容器中,振荡,使溶液混合均匀。
(6)定容:向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以下1cm~2cm处时,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7)摇匀: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反复上下颠倒,使溶液混合均匀。
最后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
配制溶液时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变化的原因:
在配制一定质量和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或偏小的情况。
1.&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
①从计算错误角度考虑:水的质量算多了,溶质的质量算少了;
②从用托盘大平称量的角度考虑:天平读数有问题。药品和砝码放颠倒了,左盘放纸片但右盘没有放纸片,调零时,游码未拨回&0&刻度等;
③从用量筒量取液体的角度考虑:量取溶剂时,仰视读数了;
④从转移药品角度考虑:烧杯不干燥或烧杯内有水,量筒中的液体溶质未全部倒人烧杯中;
⑤从药品的纯度角度考虑:溶质中含有杂质
2. 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原因
①称量时,所用砝码已生锈或沾有油污;②量取溶剂时,俯视读数了。
综合配制溶液的计算利用:
所提供的信息可选取多种方案配制所需的溶液。如现有KCl固体、蒸馏水、5%的KCl溶液、15%的KCl溶液,配制100g10%的KCl溶液,其方案有:
10gKCl+90g蒸馏水
用天平称量10gKCl,用量筒量取90ml水,分别倒入烧杯,用玻璃棒搅拌至KCl固体全部消失
66.7g15%的KCl溶液33.3g蒸馏水
用量筒量取33.3mL水,用天平称66.7g15%的KCl溶液,混合均匀即可
5.3gKCl+94.7g 5%的KCl溶液
用天平称量5.3gKCl固体和94.7g 5%的KCl溶液,将5.3gKCl倒入94.7g5%的KCl溶液中,用玻璃棒搅拌至KCl固体全部消失
50g5%KCl溶液+50g15%KCl 溶液
用天平称量5%、15%的KCl溶液各50g,混合均匀即可
注意事项:
1.氢氧化钠为碱性化学物质,浓盐酸为酸性化学物质,注意不要溅到手上、身上、以免腐蚀!
2.要注意计算的准确性。
3.注意移液管的使用。
4.稀释浓硫酸是把酸加入水中,用玻璃棒搅拌。
5.容量瓶在使用前必须检漏,检漏的步骤为注入自来水至标线附近,盖好瓶塞.右手托住瓶底,倒立2min,观察瓶塞是否渗水。如不漏,将塞子旋转180度,再检漏.如漏水,需换一套容量瓶,再检漏。
6.在配置由浓液体稀释而来的溶液时,如由浓硫酸配置稀硫酸时,不应该洗涤用来称量浓硫酸的量筒,因为量筒在设计的时候已经考虑到了有剩余液体的现象,以免造成溶液物质的量的大小发生变化!
7.移液前应静置至溶液温度恢复到室温(如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浓硫酸稀释放热,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以免造成容量瓶的热胀冷缩!
考点名称: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也是我们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走进化学实验室,那里有很多仪器和药品正等待着你,期待着你利用它们来探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奥秘。
常用的实验仪器:
试管、烧杯、蒸发皿、坩埚、酒精灯、漏斗、洗气瓶、干燥管、托盘天平、量筒、容量瓶、滴定管、玻璃棒、量气装置等。
试管: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注意,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炸裂。
烧杯: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溶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加热时,应放置在石棉网上,使受热均匀。
量筒:量度液体体积。注意,不能加热,不能作反应容器。
集气瓶: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
酒精灯:用于加热。注意: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试管夹:用于夹持试管。
玻璃棒:用于搅拌或转移液体时引流。
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用过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引其他药品。
滴瓶:用于盛放液体药品。滴瓶上配套使用的滴管不用清洗。
铁架台: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常用于过滤、加热等实验操作。
水槽:用于排水法收集气体、或用来盛大量水的仪器,不可加热
燃烧匙:燃烧匙由铁丝和铜质小勺铆合而成。用于盛放可燃性固体物质作燃 烧试验,特别是物质在气 体中的燃烧反应。
托盘天平:用于称量药品的质量。
平底烧瓶、圆底烧瓶:常用作反应容器。
锥形瓶:常作为反应容器。
带导管的橡皮塞:一般在制取气体时连接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广口瓶:一般用于实验室盛放固体药品。
细口瓶:一般用于实验室盛放液体药品。&
常用仪器对比分析:
常见的化学仪器
用于加热仪器
(1)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2)作为小型气体发生器
(3)收集少量气体
用于溶液的蒸发、浓缩
用于盛放可燃性固体物质进行燃烧实验
(1)溶解物质配制溶液
(2)较大量试剂反应容器
(3)常温或加热使用
锥形瓶,烧瓶(圆底,平底)
(1)用作较大量液体反应的容器和气体发生装置,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2)锥形瓶是蒸馏的接收容器
盛放物质的仪器
(1)收集和储存少量气体
(2)进行物质和气体之间的反应
滴瓶,滴管
滴瓶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试剂
储存液体药品
储存固体药品
称量物质的质量(精确度为0.1g)
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或间接测量气体的体积
过滤,注入液体
用于注入液体
(1)注入液体
(2)分液漏斗用于分离两种密度不同且互不相溶的液体
固定和放置各种仪器
夹持试管进行简单的加热试验
夹持坩埚或夹持热的蒸发皿等
取用固体药品(粉末状或小颗粒状)
搅拌液体,引流,沾取液体
用于烧杯或烧瓶加热时垫在底部,使仪器受热均匀
用于刷洗试管等玻璃仪器
用于测量温度
相关练习题推荐
与“配制50g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①烧杯②玻璃棒③酒精”相关的知识点试题(更多试题练习--)
微信沪江中考
CopyRight & 沪江网2016高中教材中有这样一个实验: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mL稀盐酸(均足量)(只有浓度小于1moloL-1的稀盐酸跟Na2CO3和NaHCO3反应才能根据反应的剧烈程度区分开来,浓度较高则反应现象都是同样的剧烈),将两个各装有0.3g&NaHCO3和Na2CO3粉末的小气球分别套在两支试管口上.将气球内的NaHCO3或NNa2CO3同时倒入试管中,观察到现象如下:①试管中(填产生沉淀或气体及反应速率等相关现象)两支试管中都产生大量气泡,但盛NaHCO3的试管中反应速率要快得多;②试管中气球大小(包含试管)体积之比约为(填最简单整数比)Ⅰ:Ⅱ=42:53;③甲同学用手触摸试管,发现盛NaHCO3粉末的试管变凉,而盛Na2CO3粉末的试管温度有升高.由此他得出:不管其状态如何,NaHCO3和HCl反应为吸热反应,而Na2CO3和HCl反应为放热反应.甲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不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为研究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继续进行了下列实验(每次实验各做3次平行实验,取平均值):(注:每组固体全溶解且完全反应)序号试剂1试剂2混合前温度混合后最高或最低温度A50mL水2.5g&NaHCO3固体20℃18.5℃B50mL水3.2g&Na2CO3固体20℃23.3℃C50mL稀盐酸2.5g&NaHCO3固体20℃17.4℃D50mL稀盐酸3.2g&Na2CO3固体20℃24.4℃请你帮助填写相关内容:(1)该研究报告的题目是《NaHCO3、Na2CO3和盐酸反应过程中热效应的研究》;(2)该实验中所用的仪器除试管、药匙(或V形纸槽)、气球、下端带环状玻璃棒、烧杯、量筒、保温瓶外,还需要的仪器名称为托盘天平和温度计;(3)通过上述实验可得出两条结论:a.Na2CO3溶液和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吸热或放热)反应;b.NaHCO3溶液和盐酸的反应是吸热(吸热或放热)反应.【考点】.【分析】①NaHCO3和Na2CO3与盐酸反应在同一条件下的速率不同,碳酸氢钠反应速率更快;②根据碳酸钠、碳酸氢钠与二氧化碳的关系式计算大小气球体积之比;③物质溶解吸热,会使温度降低;(1)反应前温度相同,改变酸及固体的量,探究反应中的热效应;(2)测量温度需要温度计、称量固体需要托盘天平;(3)a.由实验B、D反应中溶液温度变化判断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中能量变化;b.由实验A、C中温度变化判断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能量变化.【解答】解:①装有NaHCO3溶液的试管中很快产生气泡,而装有Na2CO3溶液的试管中开始没有气泡产生,但随着滴入稀盐酸的量增加,才会产生气泡,故答案是:两支试管中都产生气泡,但装有NaHCO3的试管中反应速率快得多;②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Cl=NaCl+NaHCO3,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的化学方程为:NaHCO3+HCl=NaCl+H2O+CO2↑,根据二者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Na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比NaHCO3的大,故相同质量的Na2CO3与NaHCO3中,NaHCO3与盐酸反应生成的CO2气体多一些.碳酸钠、碳酸氢钠与二氧化碳的关系式分别为:Na2CO3 ~CO2;&&&&& NaHCO3 ~CO2;106g&&&&&22.4L&&&&& 84g&&&&&&&22.4L0.3g&&&&0.063L&& && 0.3g&&&&& 0.08L所以试管中气球大小(包含试管)体积之比约为:Ⅰ:Ⅱ=0.063:0.08:=42:53,故答案为:42:53;③由于碳酸钠、碳酸氢钠溶解过程中会吸收热量,且物质的状态影响放出能量大小,不能根据用手触摸试管的冷热判断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反应热情况,故答案为:不正确;(1)反应前温度相同,改变酸及固体的量,探究反应中的热效应,则该研究报告的题目是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热效应的探究,故答案为:《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热效应的探究》;(2)称量固体需要托盘天平、测量温度需要温度计,故答案为:托盘天平;温度计;(3)a.由实验B、D可知,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后溶液的温度升高,可知该反应过程中放热热量,则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故答案为:放热;b.根据实验A、C可知,当NaHCO3与盐酸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温度降低,说明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为吸热反应,故答案为:吸热.【点评】本题以实验探究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及与酸反应的热效应,题目难度中等,把握表格中实验数据的分析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变量控制法的应用.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杨老师 难度:0.60真题:1组卷:0
解析质量好中差
&&&&,V2.17943常温下,用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mL0.1000mol·L-1某一元弱酸HA溶液滴定曲线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点①所示溶液中:c(A-)+c(OH-)=c(HA)+c(H+)B.点②所示溶液中:c(Na+)=c(HA)+c(A-)C.点③所示溶液中:c(Na+)&c(A-)&c(OH-)&c(H+)D.滴定过程中可能出现:c(HA)&c(A-)&c(H+)&c(OH-)&c(Na+)C略安徽省合肥一中10-1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理)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