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趣游戏和雅兴什么区别

当前所在位置: >
热门微信号:
雅兴雅趣与雅人——周作人信札谈片
作者: 浏览数:0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阅读,只需一秒。精彩,尽在掌握!人的富贵与贫贱,其实最鲜明地体现在对别人是予还是取上,抛开钱财论精神,平常人礼尚往来、公平交易不赔不赚,则富贵者白予,贫贱者白取,未有白予不富贵、白取不贫贱者!
雅兴雅趣与雅人——周作人信札谈片原文作者:曹鹏(@曹鹏闲闲堂)名家介绍:周作人(日-日),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一。原名櫆寿(后改为奎绶),字星杓,又名启明、启孟、起孟,笔名遐寿、仲密、岂明,号知堂、药堂等。鲁迅(周树人)之弟,周建人之兄。历任国立北京大学教授、 东方文学系主任,燕京大学新文学系主任、客座教授。新文化运动中是《新青年》的重要同人作者,并曾任“新潮社”主任编辑。“五四运动”之后,与郑振铎、沈 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与鲁迅、林语堂、孙伏园等创办《语丝》周刊,任主编和主要撰稿人。市场行情起起伏伏,2013年,艺术品收藏拍 卖市场又迎来了牛市。嘉德2013年春拍古籍善本专场中,周作人书“知堂诗抄”以66.7万元成交。往年嘉德也拍过周作人手稿,记得三四年前,有两位收藏圈的朋友分别约我去看预展,我看到了有周作人的几篇毛笔手稿,还有 一本多通黄宾虹书信,印象中都只二十万元左右的起价,我向这两位富而多金的朋友推荐,结果回答不约而同:“周作人是你们文化人研究需要,价钱上不去。”根本不感兴趣。而今看来,收藏市场不再只追捧当前大名头,开始朝着“文化人研究需要”的方向调整——书画的市场价值逐渐向文化学术价值回归。这就是成熟。知堂自用可以说,现在周作人的墨迹手稿书信虽开始有买家关注,但还没有真正被市场所认识。可以肯定的是,以周作人为代表的民国文化人的作品,会不断升值,道理很简单,它们有价值。周作人的信札整理出版,坊间已经有多种;周作人的信札拍卖,近些年在收藏市场的行情也越来越见涨。书信在周作人一生作品中占有可观比例,二十世纪上半叶交流广泛名满天下的文化学术界人士,往往都是如 此,从胡适到沈从文,著作全集中书信都卷帙浩繁,沈从文全集中,小说十卷,书信九卷,就是一例。各种版本的鲁迅全集里,书信也比小说占的册数多。周作人至 今没有全集出版,也就无从得知他一生写过多少封书信,从现存的他致俞平伯、松枝茂夫等人的信函来推测,周作人写的书信总量应当远远超过他的文章数量。周作 人书信量巨大,还可从他订制印有姓名地址的信封、刻制了代替手写的姓名地址圆印这些地方反映出来。在书信已经演进到无纸化时代之后,电子邮件、短信、微信、微博私信替代了白纸黑字,在笺纸上用毛笔写的墨字书信,便成为历史。书信退出了生活实用领域,却在艺术收藏市场日益风光。《周作人俞平伯往来通信集》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年第1版《周作人致松枝茂夫手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不是书家是戾家 &戾家墨宝更可贵周作人不以书法家名世,他在书法上没有拜师,也没有刻意地研习,但是中规中矩,书卷气十足,由于在民国教育界、文学界的声望地位极高,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有人求字索书,这一点与其兄鲁迅如出一 辙,由于文人学者当时的薪金与稿费版税收入极丰厚,不需要靠卖字来挣钱(从民国成立到抗战胜利后,一般而言教授的经济收入始终远远高于书法家,所以,教授与作家除非在国难当头特殊时期实在过不下去,否则不屑于鬻字的)。文人学者作家以及高官显贵等名人,其字画因为通过市场渠道买不到,所以更为珍贵,因为这决定了名人字画的拥有者,或多或少、直接间接地与名人有着一定的关系甚至友情,能够在外人眼里更有面子,借名人以自重。这也就形成了旧时字画上加题上款 (也即写上求字画者的姓名)要格外收钱的规矩。据胡兰成自传《今生今世》中说马一浮先生亦不能免俗,给人题上款要加钱,不轻易为之。周作人在与俞平伯的信中,不止一次对自己的书法表示谦虚,并且有时会力不从心、不在状态,在俞平伯求他题写书签时,他颇有压力,宁愿以作序来替代交差,例如日信中说:“前命题字, 自当缴卷,惟字不易写,虽然文亦不易作,但如可掉换,则亦愿以小序换题字耳。”16日信中又说:“《杂拌儿二》得免题字,甚幸,至于小序则尚可设法搪塞,比之写字或要容易一点耳。”这说明周作人不以擅书自命,书法只是其学问、文章余事。另一方面,由此可以看出,周作人对书法的眼光与标准甚高,尽管他的信札时有神来之笔,但若严格地按书法家的标准来衡量,则并非尽善尽美,时见懈笔,故而他会在题签等更正式的场合退避三舍敬谢不敏。这是前辈敬事自爱的作风。说周作人并不擅书也有例证:日致俞平伯信中说,“前日为二女士写字写坏了,昨下午赶往琉璃厂买六吉宣赔写。”日信中又说为寿石工书扇弄坏了,不得不再买一把赔。五度先生与我由后往前翻阅《周作人致松枝茂夫手札》至147页,见一方蓝黑色印,我随口说,按老规矩,只有在服丧时才如此用,再翻到136页,果然有鲁太夫人讣闻。周作人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大将之一,这些礼数却是很严谨、不会错分毫的。周作人与妻子羽太信子合影。在中国的传统美术收藏与鉴赏中,书法一向占有比绘画为高的地位,所以,约定俗成是“书画”,是“字画”,而从来不会是“画书”、“画字”。形成这种格局的原因有很多,依我之见,总体而言,书法作者的身份地位比绘画作者的身份地位要高贵,可能是极重要的决定因素。中国美术与西方美术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中国美术除了有专业或职业艺术家的作品,还有名人或文人的作品,也就是所谓名人字画。行家字画与戾家(按启功的说法“今人对于技艺的事,凡有师承的,专门职业的,技艺习熟精通的,都称之为‘内行’,或说‘行家’。反之叫做‘外行’,或说‘力把’,古时则称之为‘戾家’(戾或作隶、利、力)。”)字画。行家的字画是技法高、写的好、画的好,而名人字画则是作者高、名声大,写的画的只要不差,就值得珍惜鉴赏。总之,字画不论是出自行家还是戾家之手,都必须有高的 地方、好的地方,非寻常人可及,才有收藏与欣赏价值。周作人博学广识,可谓通儒,古人论书有句名言,“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周作人的信札,其文其字庶几近之,风神有唐人写经神韵。他有时写得神采飞扬,有时却又散乱拘谨,在总体风格上,周作人的书法与鲁迅书法异曲同工,娟秀清快、瘦利内敛,无俗态,一派书卷气。评价一个人的字好坏,我意可参考列宁所引克雷洛夫的诗句:“鹰有时飞得比鸡还低,但是鸡永远不能像鹰一样飞上蓝天!”重要的是能不能、曾不曾写出好字,而不是写没写过差字、丑字。评价文人、学者、艺术家,关键要看其最佳作品的最高水平表 现。 &&非卖品与字画予求老规矩文人学者的字画即属自娱兼娱亲友,是非卖品,师友亲戚同事之间也就可以各依感情关系远近相求,能得与不能得皆看机缘与情面。所以,地位高声望隆的文人学者虽不卖字卖画,而其字其画由于用钱买不到,反而更可贵。职业书法家与画家的作品,则有市场行情润格在,师友亲戚同事也不好开口白要。周作人1950年在《于非闇的笔记》一文中说:他与于非闇认识二十 多年,在报上看到他刻印作画的广告,“在艺术家中我与于君最是相熟,可是没有他的一幅画和一颗印章,这理由是很简单的,因为熟识,所以白要也不好,算钱也 不好,便那么的搁下了。”(《都门四记》第2页 山东画报出版社2012年)这番话是知书达礼的君子的大实话。以知堂老人的地位与身份,开口求方印求幅画,其实对同时代任何书画家都是莫大的抬举,他在给 俞平伯的信中说花钱求了一方齐白石的印,当然是按润格照付价钱,齐白石只刻了“白石”二字穷款,可见二人没交情,钱货两讫,谁也不欠谁的人情。顺便说一 句,此时齐白石年近七旬,所刻“周作人印”,倒是他的典型风格,殊不见佳。旧时代人情重、礼数多,即使是贩夫走卒,也懂得不能白占别人便宜,北京土话有一句“不能白了您”,就反映了草根民众朴素的为人处世原则。反观现今社会,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尤其是文化艺术界,多少人惟恐不能“白了”别人,恨不能把人卖了还让人帮着数钱!书画家都有难以招架外人白要白求作品巧取豪夺的经历。人的富贵与贫贱,其实最鲜明地体现在对别人是予还是取上,抛开钱财论精神,平常人礼尚往来、公平交易不赔不赚,则富贵者白予,贫贱者白取,未有白予不富贵、白取不贫贱者!向秀《难养生论》中说:“崇 高莫大于富贵。然则富贵,天地之情也。贵则人顺己行义于下;富则所欲得以财聚人。”是以晚至民国,如齐白石等书画家以作品为贽礼登权贵之门,无有白收白得者,达官贵人的道理很简单:一个靠卖字卖画卖印为生的人,谋生不容易,能有礼敬的心意就行了,哪能真让艺术家赔本吃亏。若连富贵者都白得白要,贫贱者当然就更给不了多少钱,那么,让艺术家怎么活?文化艺术是闲出来的我在《闲闲堂茶话》里说过“闲则近雅”,传统的信札,除了讯息致意问候的实用功能外,还有闲情逸致消遣把玩的功能,通信双方以精美的笺纸、潇洒的笔墨、优美典雅的文字交流欣赏——这些都是悠游岁月、闲在从容的人方可享有的清福。正因为如此用心,信札才会成为艺术品。周作人在给人的手札中,有意无意地会插花着使用不同的笺纸,这既是自己染翰作书时换 个花样以免单调,也是为对方考虑,甚至会预先给对方留出收藏赏玩的余地。民国时期的文人还喜欢自费印制笺纸,周作人与俞平伯的通信中就记录了彼此互赠分享笺纸的情况,他们都有多种自己设计的笺纸。周作人还借过俞平伯家传“敬问起居 曲 园通候笺”原版自己花钱印笺。这样的笺纸已经超越了实用的层次,不仅是通信交流,还有传世珍藏的目的,若只是通信,彼此熟人,都认得笔迹,何必再盖印章,有时还不止一方?可见笺纸作书完全作为雅兴的消遣,是自娱娱友。鲁迅与郑振铎曾收集编印过《北平笺谱》,可见当时笺纸相当繁荣,五花八门,丰富多彩。周作人所用笺纸,尺幅有大有小,各有各的用场,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八行笺、六行笺、办公用笺(日致 俞平伯信用的是北大文学院用笺),在图案设计上,有方型或菱形、椭圆型格笺,有素笺,有印绘画的,有印书法的,还有用古董文物或善本古籍的拓本翻制的,丰富多彩,我们在书里看到复制品都赏心悦目、美不胜收,前人鸿雁往还展读原信时,该是多么的惬意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不可替代之美,就在这些细节小地方。现在讲平面设计,似乎都是以洋为美,以西方设计为高,实则民国的笺纸,在设计上就已经很发达、很成熟了,只是后来我们丢掉了传统,现在的信纸、笺纸设 计反而不如前人了。周作人在抗战胜利后下狱,再出来重新做人,是一大憾事。他在信笺上会钤一方“寿则多辱”印,自嘲兼自辨。此后所用笺纸,就不复再有自制新品,除过去存着的笺纸外,就都是在坊间买的成品笺纸,没有条件也没心情讲究了。书札尺牍在中国古代文体中是重要的形式,是很见性情的小品文,同时也是精致的书法墨 宝。明清人的书札尺牍存世甚多,过去也编印过很多尺牍选本与图册。前辈对于名人的信翰会格外珍视,以周作人为例,俞平伯与松枝茂夫都把其手札视为珍宝,俞平伯甚至先后几次将周作人手札装裱成册页,以便保存与欣赏。双方的文化艺术造诣修养都到了一定境界,才会有知音的回应,否则就难免有对牛弹琴的 遗憾,《书谱》中说:“向使奇音在爨,庸听惊其妙响;逸足伏枥,凡识知其绝群,则伯喈不足称,伯乐未可尚也。至若老姥遇题扇,初怨而后请;门生获书几,父削而子懊;知与不知也。夫士屈于不知己,而申于知己;彼不知也,曷足怪乎!故庄子曰:‘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老子云:‘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之则不足以为道也。岂可执冰而咎夏虫哉!’”信夫!《书谱》记载了一个著名的书学典故,“谢安索善尺牍,而轻子敬之书。子敬尝作佳书与 之,谓必存录,安辄题后答之,甚以为恨。”以王献之的书艺,居然用心写好信札,会被谢安如此倨傲地在原信上作答奉还,表示根本看不上对方的字,无意保留, 这是文人相轻的极端例子,但也证明了晋朝即已有写信者成心让收信人珍藏的意识。周作人的信札,俞平伯、松枝茂夫等收信人都是视若拱璧、装裱珍藏的,这不是因为他的 书法造诣有多高,而是他的通信对象都有共识,他的著作必将传世,他的墨迹必将传世,他的信札是真正的艺术品——能在如此精美的笺纸上写出如此高雅的文字,谈论的是如此有趣的话题,这种境界与兴致、趣味是所谓职业书法家望尘莫及的。&2013年5月11日雾霾中写于北京闲闲堂感谢曹鹏先生撰文曹先生原文见于:江阴网上海译文微信公共账号:上海译文,欢迎添加关注
手机版地址:
微信号:stphbooks
上海译文出版社官方微信账号
TA的热门文章
推荐文摘微信帐号
热门文章排行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12雅兴雅趣与雅人——周作人信札谈片(中)
周作人与妻子羽太信子合影。
在中国的传统美术收藏与鉴赏中,书法一向占有比绘画为高的地位,所以,约定俗成是“书画”,是“字画”,而从来不会是“画书”、“画字”。形成这种格局的原因有很多,依我之见,总体而言,书法作者的身份地位比绘画作者的身份地位要高贵,可能是极重要的决定因素。
苦雨斋聚会
中国美术与西方美术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中国美术除了有专业或职业艺术家的作品,还有名人或文人的作品,也就是所谓名人字画。行家字画与戾家(按启功的说法“今人对于技艺的事,凡有师承的,专门职业的,技艺习熟精通的,都称之为‘内行’,或说‘行家’。反之叫做‘外行’,或说‘力把’,古时则称之为‘戾家’(戾或作隶、利、力)。”)字画。行家的字画是技法高、写的好、画的好,而名人字画则是作者高、名声大,写的画的只要不差,就值得珍惜鉴赏。总之,字画不论是出自行家还是戾家之手,都必须有高的地方、好的地方,非寻常人可及,才有收藏与欣赏价值。
周作人博学广识,可谓通儒,古人论书有句名言,“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周作人的信札,其文其字庶几近之,风神有唐人写经神韵。他有时写得神采飞扬,有时却又散乱拘谨,在总体风格上,周作人的书法与鲁迅书法异曲同工,娟秀清快、瘦利内敛,无俗态,一派书卷气。评价一个人的字好坏,我意可参考列宁所引克雷洛夫的诗句:“鹰有时飞得比鸡还低,但是鸡永远不能像鹰一样飞上蓝天!”重要的是能不能、曾不曾写出好字,而不是写没写过差字、丑字。评价文人、学者、艺术家,关键要看其最佳作品的最高水平表现。
非卖品与字画予求老规矩
文人学者的字画即属自娱兼娱亲友,是非卖品,师友亲戚同事之间也就可以各依感情关系远近相求,能得与不能得皆看机缘与情面。所以,地位高声望隆的文人学者虽不卖字卖画,而其字其画由于用钱买不到,反而更可贵。职业书法家与画家的作品,则有市场行情润格在,师友亲戚同事也不好开口白要。周作人1950年在《于非闇的笔记》一文中说:他与于非闇认识二十多年,在报上看到他刻印作画的广告,“在艺术家中我与于君最是相熟,可是没有他的一幅画和一颗印章,这理由是很简单的,因为熟识,所以白要也不好,算钱也不好,便那么的搁下了。”(《都门四记》第2页 山东画报出版社2012年)这番话是知书达礼的君子的大实话。以知堂老人的地位与身份,开口求方印求幅画,其实对同时代任何书画家都是莫大的抬举,他在给俞平伯的信中说花钱求了一方齐白石的印,当然是按润格照付价钱,齐白石只刻了“白石”二字穷款,可见二人没交情,钱货两讫,谁也不欠谁的人情。顺便说一句,此时齐白石年近七旬,所刻“周作人印”,倒是他的典型风格,殊不见佳。
旧时代人情重、礼数多,即使是贩夫走卒,也懂得不能白占别人便宜,北京土话有一句“不能白了您”,就反映了草根民众朴素的为人处世原则。反观现今社会,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尤其是文化艺术界,多少人惟恐不能“白了”别人,恨不能把人卖了还让人帮着数钱!书画家都有难以招架外人白要白求作品巧取豪夺的经历。人的富贵与贫贱,其实最鲜明地体现在对别人是予还是取上,抛开钱财论精神,平常人礼尚往来、公平交易不赔不赚,则富贵者白予,贫贱者白取,未有白予不富贵、白取不贫贱者!向秀《难养生论》中说:“崇高莫大于富贵。然则富贵,天地之情也。贵则人顺己行义于下;富则所欲得以财聚人。”是以晚至民国,如齐白石等书画家以作品为贽礼登权贵之门,无有白收白得者,达官贵人的道理很简单:一个靠卖字卖画卖印为生的人,谋生不容易,能有礼敬的心意就行了,哪能真让艺术家赔本吃亏。若连富贵者都白得白要,贫贱者当然就更给不了多少钱,那么,让艺术家怎么活?
1 2 3 4 5 6 7 8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西湖龙井资讯平台9月19日讯:家有一罐茶,藏龄和我的年龄等同。那是二十二年前,母亲无意将茶叶存进人头马的包装筒罐里,后来竟忘了它的存在。某日,我揭盖,但闻茶香四溢芳郁袭人。我从人头马的包装筒罐中取出一小茶叶,斗茶去。茶友长辈一品茗就赞道“好茶,有年头。”  我喝茶年份不长,是前年暑假的茶乡之旅后方兴品茶。  爱好品茗者,就像爱好古董的人一样,会收藏茶叶。他们还会结交相同嗜好的仁兄友弟,在一起斗茶。  斗茶者总是自豪的将自认为的好茶拿出来泡上一壶,请大家品茗。然后貌似淡定地看他人对自己的藏茶评论一番。  斗茶的过程也是长见识修炼的过程,要具有最基本的茶文化知识、还能经得起他人调侃。  独自品茗,品的是心情。  众人斗茶,逗的是生活热情。  斗茶者会关心茶叶的收成,茶农的经济状况,茶文化茶故事等。  我以喝白茶为主。仰仗茶乡朋友,我喝过白牡丹、白毫银针、寿眉……否则,我一个穷学生喝不起白茶。  白茶产于福建福鼎,是中国最古老的茶类。其加工工艺十分独特,不炒不揉,自然萎凋,最大限度地保留茶中的营养成份,是最营养最保健的茶。经年白茶尤其珍贵,坊间有三年入药五年为宝之说,现代科研表明,白茶有三降三抗功能,三降者: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三抗者:抗氧化、抗辐射、抗癌。白茶除了含有其他茶叶固有的营养成分外,还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活性酶。其防暑、消炎功效尤其显著。白茶还有一个与众不同之处,就是隔夜茶可喝。另外,喝过的白茶,如果再热煮一番,又有别样滋味。  众人的性格在斗茶中也能显而易见。豪爽者会仗义地拿出一泡好茶请大家分享,且下回依然还会捎来好茶让大家品茗。吝惜者拿出一泡茶后犹豫地抖出半泡茶,然后小心将余下的半泡茶收进囊中。介于豪爽者与吝惜者之间的冲动者,倾出一泡好茶后又懊悔不已。  我是做为一个生活的体检者默默地参与了二回斗茶。  斗茶的人一定是爱茶者,皆能说出一段茶缘。有的人是在旅途中借住茶农家喝到纯净的茶水恋上茶;有的人是闲逛误入茶店,被能说会道的店主一番茶文化介绍后迷上茶……  我是站在太姥山,头顶上风云戏逐,脚下绿野茶园,再听那传奇故事,从此结下茶缘。  尧帝时期,在华夏东海之滨的太姥山下,有一位农家女为躲避战乱循至山上。女子秉性善良心存大爱乐于助人,因其种兰为生,人们亲切称她为兰姑。有一年夏天,太姥山四周大闹麻疹,许多小孩不幸染病,眼看一个个小生命枯萎凋零,兰姑心痛欲碎。一夜,兰姑在梦中受仙人指点,在她住的洞顶上有一株小树,取树上的叶片晒干泡开水能给小孩治病。在一遍岩石垒垒,荆棘遍布的乱石乱树丛中,兰姑找到了那棵茶树。兰姑将茶叶晒干后送到患儿家中,教家长如何给孩子们服用。于是,病魔大败而去。一生行善的兰姑在某年七月七羽化升天,后人感其大爱无涯,尊称为太姥娘娘。而太姥山后来也成为茶乡,神奇的白茶也渐渐名扬天下。在这个传奇故事中,我品到的是人人向往的爱心、善举、美德。  斗茶者还会将茶功效的亲身体验在斗茶时说来与茶友分享。那日斗茶,一长辈娓娓道来:盛夏的某日午后,其朋友发烧,他送去一点老寿眉烧几壶水让朋友喝下数十杯老寿眉茶水后,朋友倒头便睡。晚上朋友电告,爽了、烧退了。  中国六大茶类,白茶最为古老。早在唐朝,白茶就名声大作。当时连茶圣陆羽也为之侧目,在《茶经》书中,这位旷世名人落笔:“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不过据专家考证,此文中的“东三百里”,乃东海深处一片汪洋。而“永嘉县南三百里”才有专种白茶的山,即为闽浙交界的福建福鼎太姥山。所以此“东”系笔误,应纠正为“南”。  斗茶的人更多时候是独自品茗,品人、品味、品德;品心、品性、品生活;品文化、品历史、品境界。  品茶斗茶乃雅兴雅趣雅事。(原题《品茶斗茶》)??韩文翻译及读法
沪江韩语词库精选??的韩文翻译成中文、??的发音、雅趣、雅兴、韵味韩语翻译及发音、韩语怎么说信息。
??的单词发音:
雅趣. 雅兴. 【文言文】韵味.
? ??? ??? ?? ?? ??? ??
这个庭园布置得很有雅趣
?? ????? ?? ??? ??
他的唱腔很有韵味
韩语单词推荐
*2015雅趣、雅兴、韵味韩语翻译及发音、韩语怎么说信息由沪江网提供。雅贿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雅贿
雅贿,贿赂方式产生了新变种,行贿人不再送官员真金白银、香车豪宅和有价证券,改而送天价香烟、名家字画、珍奇古玩、周鼎宋瓷等,由于“雅贿”需求的不断膨胀,现已形成一个官员特种奢侈品形成产业链。古代名称冰敬炭敬涵&&&&义贿赂表现形式字画;玉石;烟酒;书籍等等
“雅贿”,贿赂演变的一种形式。所谓贿赂,就是用财富去换取公权力,本质上是赤裸裸的利益交换,其性质绝不会因贿赂的物品不同而有区别。“雅贿”,即行贿人不再送官员真金白银、香车豪宅和有价证券,改而送天价、名家、珍奇古玩、周鼎宋瓷等,“优雅式贿赂”正在风袭中国官场。由于“雅贿”需求的不断膨胀,现已形成一个官员特种奢侈品形成产业链。在这个链条里,送礼的、古玩店、收礼的,他们的利益盘根错节、互相依存,各谋好处。
畅销官场小说作家,在其成名作《青瓷》中,着重描绘了这一类“雅贿”怎样在官场和商界间起到“沟通润滑”的作用。
曾在艺术品拍卖行业摸爬滚打了多年的浮石,简要概括了“雅贿”的“优势”:隐蔽安全、附庸风雅、充满温情。
“不过,‘雅贿’也是需要一个复杂链条来支撑的。在这个链条里,古董字画本身只是一个个‘隐形的翅膀’。”浮石说。
“雅贿”古有“”一说。对于喜好附庸风雅的官员,直接送银子,不如送些古玩字画来的效果佳,于是,夏天的冰敬,冬天的炭敬,就由白花花的银子、皮袍、人参,变成了大人们所行贿 漫画好的周鼎与宋瓷。这样的送法,送的人坦然,因为不是银子,收的人风雅,可以显示自己的档次。肮脏的行贿受贿,这么一来,就被遮蔽在貌似的文人雅趣烟幕里。
当今之世,在这些方面,从来不会让古人专美于前的。世界的奢侈品产业,早就瞄准了中国,经济危机,别的国家市场萎缩,唯独中国一枝独秀。别以为哪些贵得吓人的玩意都是商人买了,其实相当部分都进了官宦之家。就是商人买的,不少也是为了送礼。而国内也有“特供”的奢侈产业,天价烟,天价酒,不管商标上是否专门写上特供,大家心知肚明,知道都是给官员准备的。市场上专门为了“送礼”而生产的某些商品,就是给官员量身制作的。古董字画,属于古典的“雅贿”品,当然推陈出新。新就新在,古玩市场被收藏热炒得极度膨胀,翻番涨价的古董字画,落到纯属收藏者手里有几多?还不是都成了礼品。官员收到的古董,真的固然佳,无论收藏还是出卖,都大有收益。假货赝品,也不要紧。只消官足够大,将这些古董托付给古董商,自然会有商人按市价买下。这样只赚不赔翻番升值的买卖,古人是望尘莫及的。
还有一些雅贿的产品,是国内某些专门的商家,专门为送礼打造的。行贿者跟官员不相识,第一次见面,直接送钱,未免有障碍。于是,商家给他们准备了“书籍”,送书,听起来总不算行贿吧?但是,这些书可能是金子做的书页,金贵的,书的封面上,还可能镶嵌有钻石。有意思的是,这样的书,往往内容很“红”。于是,送的和收的,就都踏实了。
无疑,无论俗贿还是雅贿,都是贿赂,是腐败的表现。遏制腐败,就得遏制包括“雅贿”在内的种种贿赂。收送古玩字画虽然雅,但毕竟是收送了值钱的东西,明眼人都能从这一送一收中看出其中的交易。因此,我们把这种行贿受贿行为称为“雅贿”、“”的常规形态。之所以称之为常规,就是因为还有超常规的,还有比“常规武器”更“尖端”的。其特征是:明明是送了钱,但给人的感觉并没有送,而是给了对方应得的东西,只是按市场规律支付了“劳动报酬”。这样,送者有理,收者心安,几乎看不出有什么“贿”的意思来。——请允许笔者把这种手法归纳为“雅贿”及“雅贪”的隐形态。
隐形态确实“隐”得巧妙,“隐”得不太有破绽。然而,这种打给反腐机关的“”,却不能不让我们擦亮眼睛,并认真加以研判。
奉送文章著作,再给高额稿酬。自古以来,既能做官又能治学者最受后人景仰。、、、、、等,皆因位极人臣且能诗能文而流芳百世。在清浊兼具、鱼龙混杂的官场上,这类高官尤其给人一种凭真才学入仕、能够治国平天下的极品印象。今天的许多领导干部也在努力效仿,其中也确实不乏德才兼备、文章拔萃者。但我们必须承认的是,不少领导干部在激烈的竞争中心浮气躁、整天忙于应酬,表现在为官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表现在学习上蜻蜓点水,要想做一个术业专攻、著作等身者又谈何容易!然而,看起来做不到的事情大家都在做,达不到的目标偏偏能达到。不是么?在繁忙的公务中,仅中学文化的领导干部轻易就搞到了硕士、博士学位。外语不通照样过关,A类B类学术论文照样发表,反正身边有人帮助打点、帮助操作。——更有聪明的下属,嫌帮助领导发表论文不过瘾,干脆将领导历年来的讲话稿(大多是手下人代写的)汇编成册,印刷出版。或者将其他人的文章汇编之后,请领导“挂帅”担任主编,再花钱买个书号正式出版。将书卖了后,便将大笔稿酬奉上。
邀请作品参评,送上奖项奖金。帮助领导写书、出书、卖书是“”的拿手好戏,而邀请领导将自己的文章(其实也大多系“御用文人”的杰作)参加本部门、本系统主办的各种比赛,使其获得价值不菲的奖金则是另一类实施“雅贿”的高招。这种邀请参评的手法,范围相当广,诸如农业、林业、渔业、卫生、医疗等系统的科研奖、创新奖,广电文化新闻出版系统的优秀图书奖、曲艺奖、新闻奖、XX工程奖等等,可以说,各行各业都有不少的奖项,某些领导干部可以轻易地染指奖项,而手下那些爱“抬轿子”的,则早已把领导的名字高挂于科研小组、参选名单的首位(真正做出贡献的科学家、工程师、文艺工作者却往往排在最末尾)。有了领导参与,评奖也容易,一旦奖杯奖金到手,领导便可名利双收。由此,许多不懂或不精某类专业的领导偏偏获得该专业的高级称职,也就很好理解了。
尊送评委头衔,再孝以“评审费”。如果说第二种形态最适合“对付”那些喜欢搞文章、弄作品的文雅之士的话,那么这种形态就更适合“对付”那些没有上述爱好的领导干部了。领导干部都分管着一条线,都是某个领域的“权威人士”。因此,在当前多如牛毛的各种奖项评选中,请领导分门别类地加入评委名单是最名正言顺的。有意思的是,领导的“权威”更大,加入评委名单的机会越多、频率越高。有的领导是某个地区或部门的一把手,方方面面、条条块块都管到,因此,各种奖项评选都可以请他参加。自然,这“评审费”、“劳务费”便少不了他的一笔。
敬请领导题字,奉上可观“润笔”。都说中国字,代表着中国人做人也方正。然而,偏偏有当代的“雅贿”及“雅贪”们,利用这方方正正的中国字,做出一点都不方正的事情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不少地方的街道两旁,各种建筑店堂之上,遍布当地领导的题字,或者金匾,或者铜字,或者形如巨斗地直接嵌入建筑墙面上。请题者都是阿谀高手,在盛赞领导“笔走龙蛇,潇洒飘逸”之余,重要的是想奉上可观的“润笔费”,让领导“自买纸笔以备练笔之用”。江西省原副省长有一支“特别能赚钱的笔”,他跑到哪里写到哪里,也不管写的内容是什么,他大笔一落,钞票就会滚滚而来。据报道,胡在江西为官数载,不少酒店、商场、夜总会、汽车站、药铺等“露脸”的企业?纷纷上门请胡长清题写招牌?或制成金字?或制成霓虹灯炫耀。一时间?胡长清的题字几乎随处可见。胡长清每题写一个牌匾?有关单位要送3000元至6000元。几年来他题写的书法近千幅?保守估计也有近百万的“收入”。为此,江西民间曾流传过这样一则:“东也胡,西也胡,洪城上下胡;南长清,北长清,大街小巷胡长清。”也是这样,在街头巷尾,都可以看到这位“成大主席”的题字、商匾,他的“墨宝”少则千元,多则万元,开始在南宁,后来扩展到县城。胡长清、成克杰东窗事发,南昌市和南宁市都先后掀起了众商家铲字的热潮。像成克杰、胡长清这样的“爱好书法”的官员,在国内并不罕见,且有愈来愈多之势。据报道,某有一位当地长官的题匾到处都是,当地老百姓说,他的“千金大字”就差未题到厕所里去了。不久前,四川省最大一起“书记卖官案”主角——原县委书记杨毓培及其妻,因涉嫌受贿和,被推上被告席。法庭上,他为自己的不义之财辩解道:“我是?市书法协会会员,曾经为单位、个人题字。我算了一下,这笔收入大概有40余万。但这该属于我的合法收入!”真不知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什么境界,单凭题字收入就达40万元,在界的名人中,恐怕也屈指可数。
请到单位演讲,给高额“讲课费”。领导发言由已是司空见惯,领导的发言稿屡屡见诸媒体(包括内部刊物)并获得不菲稿酬也是事实。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结束,秘书还常常将这些发言稿结合当前政策形势演绎成一份讲演稿,供领导赴各地讲演、讲课。更有基层的“雅贿”者们,早就摸透了领导心思,热情万分地邀请领导前来基层“指导”工作,给基层同志“讲课”。当领导来到基层后,也如同学者教授一般地坐在台上,拿出秘书准备好的讲稿读上三两小时。讲课结束?“雅贿”者们又陪其游山玩水、陪吃陪喝,临行前不仅奉上当地土特产,还要在包里塞进一只信封,名曰“讲课费”。——现在给领导发讲课费的做法不但流行,而且行情不断看涨。不久前,有一位全国知名的领导兼学者被邀请到某省讲课,场地费、税费、讲课费总计每场两万元(付给领导的讲课费每场为税后一万元),这位领导接连在该省讲了三课,而且是同一个讲稿。确实,讲课费的多少,与讲课领导干部的职务高低有着直接关联。职务越高,讲课费自然就高;与本单位业务紧密的,授课费也不能低。有关人士一针见血地说:“目的是换取上级领导或关系部门的好感,为本单位甚至个人考核等活动谋取利益。”值得注意的是,拿高额讲课费的领导都是单位里的中层以上干部,平时收入固定,没有创收的机会,讲课拿钱自然成了他们另一蹊径,这些人往往是凭一套讲义走遍各基层,得到十几份、几十份的讲课费,成为一笔数额不小的“灰色收入”。而且有的领导毕竟没有把自己的讲课与教授学者相比,因此在半推半就拿到讲课费后,根本没有上报税收。
开会竟如演唱,大会小会收费。不久前,四川省营山县原县委书记杨毓培在法庭审理期间对自己的巨额财产作出“解释”:“我作为一个领导,每次开会都会发钱给我的,不论大会小会。这笔钱也没给我算进去。”——过去只听说歌星、影星、球星有出场费,而杨毓培的这番诡辩,却在某种程度上揭出了又一种官场不正之风:官员也有“出场费”,级别越高,发的钱也越多。据报道:陕西省山阳县委、县政府几位主要领导在某水电站开工仪式上剪彩时,彩绸下惊现数份红包。工程投资方负责人邱某在众目睽睽之下,将这些红包分送给剪彩领导。有的领导直接把钱装进腰包,有的半推半就,台下群众嘘声一片。邱某竟地说,这是我们企业的惯例。目前,政府官员出席企业产品发布会的现象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仅北京市内举办的各种产品发布会,有政府官员参加的就达到上百次。企业邀请政府官员出席新产品的发布会,需要支付相应的“出场费”。在财务上,这笔费用已经被事先打进了发布会的活动经费里面。据了解,不同的部门,不同的职位,出场费差别很大,最高的甚至达到上万元。西部某市曾有人透露,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出席活动,价码最低一千,否则拿不出手。若一个星期参加两次这样的活动,一个月的收入就将近万元,不能算是小数字。
除了上述六种形态外,还有诸如通过种种手段让官员在招商引获得好处的、让领导干部为企业作形象广告而收付辛苦费的,等等。总之,要以各种合理合法的借口给领导送钱,而且让领导收得心安理得,觉得自己并没有违反党纪国法,同时又能在拿了钱后达成一种心理上的默契,在今后的工作中给自己以特殊的支持和帮助。
值得警惕的是,隐形态的“雅贿”比常规形态的“雅贿”更为隐蔽、更不易被察觉,并且大多数的形态目前仍游离于党纪国法之外,因而危害更深,有必要引起反腐机关的高度警惕。
“雅贿”的逻辑,如古玩送礼,有的以假充真,有的以真当假,不同目的,不同方式,各有各的道。
学者在《潜规则》一书中写道:清朝末年的时候,京城中“雅贿”之风极盛,当时多数古玩店已沦为行贿受贿的掮客,而官员们则把自家文物放在古玩店由其代售,送礼者掏大价钱买了再送给官员。双方不提一个钱字,大把黄金白银却源源不断地通过古玩店流进官员腰包。
如今,除了直接从古玩店买进卖出的方式外,“雅贿”的另一个看起来更光明和公开的方式,就是通过拍卖行公开拍卖。
“雅贿”是门很深的“学问”。浮石说,首先要了解收礼人喜欢什么,是喜欢字画,还是喜欢古玩;是喜欢黄花梨的笔筒,还是喜欢红木的笔架。总之,要投其所好。 其次,绝不能送太笨重的物件,要保证双方能够轻松交接。最好是体量不大,价值很大,“低调的奢华”。
收礼人的心理很复杂,但古玩字画常常能够满足收礼人的各种需求:精神需要、收藏欲望、保值增值、安全隐蔽。古玩,简直是一种天生的官场“玩物”。
然而用于“雅贿”的“最佳礼品”真的能够掩人耳目,彻底安全么?浮石的看法是:绝不可能!
“‘雅贿’是自欺欺人,拐了一个弯,行贿受贿性质没有任何改变。可能很多人不清楚这些利益链的运作方式,对古董字画的认识存在盲点,但是‘雅贿’的方式只是增加了检察机关调查案件的难度,并不能为行贿受贿方洗净罪名。”
烟杂店:天价烟变“硬通货”
“优雅式贿赂”风袭官场
林老板:天价烟,我们的行话是“买的人不抽,抽的人不买”。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买来自己抽的,一般买物美价廉的;上来就让推荐天价烟,并询问品牌知名度的,大都不为自己抽,只为送礼,另一个层面讲,是为“送钱”。我这曾经有同一条烟卖了三次,每次送礼人送掉之后,又被收礼人的太太拿来套现。烟天生是礼品,可自抽,可变现,拿我这儿随时都能换成硬通货,虽然打点折扣,比收现金可安全多了。买家一般都不问价钱,只要求开发票,开成“接待费”、“会务费”、“培训费”等。(来源:《“怪胎”天价烟》)
古玩店:高雅成行贿“遮羞布”
郑贺:通常买古玩送礼的,背后原因都挺复杂,绝不是一送一收那么简单。有家古玩店的一件古玩其实是赝品,只值几万元,被一个企业家买走,送给了某官员。在买的时候,这个企业家就跟他们说好了,多少天后,如果有一个什么长相的人来,要卖出这件东西,就以真品的价格收了,差价由这个企业家出。其实这就是一种变相送钱的方式。这件假古董,被同一个企业家买了5次,送给不同的官员,最后又回到了古玩店。(来源:《“雅贿”的逻辑》)
拍卖行:一拍一卖中成功“洗钱”
郑贺:对郑贺这些古玩店老板来说,拍卖会也是他们重要的进货渠道之一。 郑贺的经验是,如果看到一个他们感觉明显不入流的物件,结果鉴定机构给出的鉴定是品相极好,或者拍卖的起拍点明显不符合实物价值,基本上他们就应该起身走人了。 “最后绝对会有人以明显高于实物的价格把那个所谓的古董拍回去,通常都是用手机打来电话就直接买下了,谁也不知道这东西是谁卖的,又是谁买的。” 看起来很神秘的拍卖过程,其实流程也并不复杂。
拍卖行成了“掮客”
浮石:送礼人把一件文物,通常是不值钱的赝品,通过熟人获得专家或鉴定机构的鉴定书,再和拍卖行“合作”把它当作真品拿上拍卖会。关键的一个步骤是,送礼人会把这个赝品的产权确定成收礼人的,再找另外一个人把它以真品的价格拍下来,对拍卖行当然要给好处费,而收礼人就貌似合法地获得了一大笔拍卖款。所有这些复杂程序的设计,都是为了对抗第三方的监督,某种程度上,更类似于洗钱。(来源:《“雅贿”的逻辑》)
其他“旁门左道”:披人情外衣行贿赂之实
浮石:找领导办事,如果直接送钱,领导多数是不肯收的。那么他可以送领导一个红木小摆件什么的,这东西本身不值钱,领导也敢要。然后他找另外一个关系人,去收礼人家里转一圈,偶然看见这个红木小摆件,表示特别喜欢,要求收礼人以一个昂贵的价格,比如10万元的价格出让,领导如果同意,这个小礼品就被置换成现金了。(来源:《“雅贿”的逻辑》 )
:除了以上种种方式,其他“旁门左道”还很多,比如:原总经理收到藏在鱼肚里的10万元;总行培训部原副总经理魏湘滨则在“好猫”烟里发现同额礼金;给国家体育彩票管理中心原副主任的月饼盒里装的是1万美元;一名官员将礼品干货篮摆在阳台长达一年,待纪检人员登门,他才发现篮子里是百万现金等等。(来源:《官本位催生“特供奢侈品”》)
官员缘何乐在其中
“优雅式贿赂”为何会兴起,它存在的土壤是什么?官员缘何乐在其中?
法律系副教授戴克霆说,贪腐官员不仅是普通奢侈品的终端消费者,而且是拉动奢侈品创新的一个原动力。诸如虎骨酒、天价烟和文物等,几乎是为权力“量身定做”,可称为“特供奢侈品”。
它帮官员把“贵族梦”圆起来
我爱爸妈:对于一些自视为“权力新贵”的官员而言,简单的金钱美色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他们更希望通过提高消费档次,跻身“上流社会”,洗去泥土气息。“雅贪”则给敛财披上一件艺术的外衣,使贪腐的面目涂抹某些雅趣、雅兴,甚至还给贪官们戴上若干儒雅的高帽。
南二舍:豪奢近乎成为社会潮流,君不见,楼盘广告动辄冠以豪庭、皇庭、豪园之名。官员也是人,“与民同好”不足为怪,何况他们手中有权,别人巴不得他们有点“小爱好”。
fighting2009:正所谓“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一旦官员有着收受奢侈品的喜好,这种特殊需求便能刺激市场供给,奢侈品市场的兴旺发达自然也一样。
它帮官员把“狐狸尾巴”藏起来
财富是怎么炼成的:贪官们之所以对“雅贿”情有独钟,理由有三:一是烘托自己的身份和兴趣不俗;二是深知“文物”升值潜力巨大;三是为了摆脱受贿之嫌。最后一点,官员尤其重视,因为一旦东窗事发,那些贿物很难折算成“贿金”。
牛建军:真金白银,香车豪宅,有价证券太扎眼了,有“聪明人”就改为送名家字画或古玩,供领导鉴赏。雅贿之“隐蔽”,决定了其查处之难。特供奢侈品形成一个产业链,各环节利益瓜葛盘根错节,为了利益他们把可能出现的危险环节都给堵得死死的,普通司法人员很难插上手,如果不动用高层行政或高级司法部门配合,很难动其筋骨。即使被查处,也会为狡辩说当初“不知道是真品,以为是赝品”,很难量刑定罪,钻党纪法律的空子,逃避制裁。
它帮官员把“腰包”鼓起来
说两句:送礼能够送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和一个规模近百亿美元的庞大市场,足见“送礼”风潮之炙。可怪之处不在奢侈品,而在为权力“量身定做”的“特供”上。
春天的柳絮:奢侈品价值不菲,甚至远远超过一套房产、一辆轿车的价格,这里面隐藏的是官商勾结、权力变现的赤裸裸“猫腻”。送奢侈品给官员,其实就是想官员用手中的权力为他办事,说白了,还是权钱交易。由此,官员群体收受礼物的过程,其实就是权力异化的过程,腐烂的最终是政风和官风。享受别人“进贡”奢侈品的官员,在接受一个个“LV包包”和高档古名人字画之时,不知道会为此让渡出多少人民的切身利益?
斩断“雅贿”之链
如何斩断“雅贿”之链?
除“贿”务尽:“雅贿”“俗贿”一并严惩
张鸣:对于喜好附庸风雅的官员,直接送银子,效果不如送些古玩字画来得更佳。送奢侈品,送的人坦然,因为不是银子,收的人风雅,可以显示自己的档次。肮脏的行贿受贿,这么一来,就被遮蔽在貌似的文人雅趣烟幕里。
尽人事:其实,不论是赤裸裸的现金,还是古董艺术品,只要进入了政务活动中的等价交换,就构成了贿赂。它无关“文化”,亦无关“雅”“俗”。“雅贿”是新时期反腐倡廉的一大劲敌。有关部门不仅要及时设“”,而且要让“高压线”带上“高压电”,决不能因为“雅贿”披上“艺术”外衣就从轻处罚。
千呼万唤盼出来:制
释均:权力肆意妄为,显然不能光把板子打在奢侈品身上,斩断“特供奢侈品”的腐败链条,还是得从规范权力的角度努力。要消灭贿赂手法“创新”和“特供奢侈品”产业链,必先消除“送礼需求”和权力的腐败空间,最好的办法就是金融实名制以及官员财产申报和公示制度。
之举:把权力关进笼子 ,从权力源头切断“雅贿”产业链
:白花花的银子、皮袍、人参,变成了与。肮脏的,就这样遮蔽在貌似的文人雅趣烟幕里。腐败的最大诱因,是公权力过大,釜底抽薪之计,就是把权力关进笼子。
有人说,官员的财产公示,可以遏制官员受贿,包括这些雅贿,当然有理。不过,官员财产公示,仅仅是强化了对官员的监督,莫说现在即使马上实施,在制度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官员仍大有空子可钻,就是实行这一制度很久的发达国家,也不是完全无懈可击。
扬汤止沸,莫若釜底抽薪。中国官员腐败的最大诱因是公权力过大,不仅握有大量市场准入的审批权,而且直接介入市场运作。凡有实权的官员,都可以说是在金钱的大河边上行走。即便个人有洁身自好之志,奈何有人千方百计加以诱惑。但凡是人,无非血肉之躯,在监督缺位的情况下,单凭个人品德,实在难以抵御。
釜底抽薪之计,最有效的监督,是用财政开支的限制,把政府的钱袋子管起来。如果能转变政府职能,同时把权力关进笼子,官员就是想受贿,也未必有人肯给他们送。“”也好,“雅贿”也好,就都不会这样嚣张了。 [1]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雅兴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