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运营商板结化经营策略化,去国代化的策略,能挽救三星颓势吗

未来终端战争:华为能干掉三星吗?--百度百家
未来终端战争:华为能干掉三星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与三星下滑颓势不一样的,中华酷联小米则呈现品牌与市场份额上行的趋势,而在中高端市场,未来华为对决三星胜算几何呢?
今年来,三星持续下滑颓势已经引发诸多业界人士的热议。不少业界人士甚至开始认为,三星或将成为下一个诺基亚。三星第三季度运营利润持续下降至4.1万亿韩元(约合38亿美元),低于市场分析师平均预计的5.6万亿韩元,三星今年来运营利润连续三个季度下滑,而第三季度利润则又是今年来同比下滑幅度最大的一次。不久前笔者曾撰文指出,与三星下滑颓势不一样的,中华酷联小米则呈现品牌与市场份额上行的趋势,在国内市场,中华酷联小米均有相对的实力通过“田忌赛马”模式以自身优势各打三星一点,而在中高端市场,随着三星下滑颓势明显,华为或具备能与三星一决胜负的实力,在未来,华为对决三星胜算几何呢?
华为三星:中韩的技术流标杆企业
首先看华为的布局,我们知道,华为共有三块业务:运营商网络业务、企业业务、消费者终端业务。即“云”、“管”、“端”。而华为的战略高地直面全球,这导致华为几乎在所有的主航道业务领域都与国际巨头短兵相接。在服务器领域,华为会碰到IBM,HP,在无线领域会直面爱立信,做数据通信产品要面对思科,做存储会碰上EMC,做虚拟化又和Vmware遇上,华为海思芯片业务的对手又是高通这种垄断性的国际巨头,而手机终端,国内国际对手林立。截至目前,华为运营商网络业务依然占据70%,华为近年来不断渗透物联网、智慧家庭、工业自动化等行业领域,华为海思的车联网方案已打入全球汽车巨头供应体系等。所以可以看出,华为的业务布局波澜壮阔,它的主航道的领域即“云”和“管”,而终端虽不是主业,但却成为华为重要利润来源与品牌形象的一个窗口,在终端,华为强调以利润而非规模的布局,今年提出以“利润为中心”的战略,表示要依靠产品体验、质量、 服务等提升口碑。
而三星呢,三星帝国在韩国可谓无孔不入,涉足了智能机、家电、保险、建筑、航空、军事等诸多行业,几乎涉及到韩国经济的方方面面。而三星无疑是代表着韩国技术流的标杆性企业。而华为的企业作风无一不注入了任正非的军人风格,不玩虚、实打实的“硬汉”形象。华为波澜壮阔的布局与体量,市场规模与在企业价值观、国际市场的影响力都与三星很像。因此华为也可以被认为是整个中国企业技术流的标杆企业。无论是华为还是三星,它们的基因都是技术流,相信技术改变世界,无论是对于中韩,这均是企业界稀缺也应该尊崇的一种价值观。
华为三星总体势头:一个上行一个下滑&
但在终端业务,三星与华为不同的是,三星终端业务支撑了三星的主要业务利润来源。因此,我们看到,三星三季业绩下滑主要是因为IT和移动通信部门业绩骤降,以及移动通信产品市场需求减少。而根据三星此前半年报的数据,移动通信部门贡献了69.2%的营业利润,而三星手机业务占了当期移动通信部门接近97%。所以我们看到,手机业务一旦连续下滑,即拖累到整体业绩。而华为则在终端业务增长很猛,去年营收规模已近600亿。
因此我们看到,当前的华为与三星目前的发展势头是,一个上行一个下滑,即华为终端业务发展迅猛但三星却面临不断下滑的颓势。而三星第三季度利润则又是今年来同比下滑幅度最大的一次。不少业界人士预测,三星会成为下一个诺基亚。因此从整体的发展趋势,三星已基本触碰天花板,华为在软硬件、渠道、营销布局等各方面上升空间很大,依附巨大的国内本土市场,华为未来在国内市场优势更为明显。
三星横向一体化供应链优势依然强大,软件生态是共同瓶颈
华为也是国内横跨产品设计、结构、材料、芯片、通信基带、软件开发等多领域,具备完整产业链调控能力的复合体,我们看到,在去年,华为成为了全球申请国际专利最多的公司。华为主业作为网络设备制造商,未来在终端业务想象空间还在于,可以依靠在在网络设备领域的经验来创新。比如华为终端CEO万飚曾表示,华为可以生产出低耗能、语音和视频更清楚的智能手机。
而三星的核心优势则在于横向一体化的供应链优势,对于芯片、内存、电池、屏幕等手机研发制造的关键元器件都有布局,手机所有的供应链环节几乎都可以自产自足,相对而言,三星在横向一体化供应链体系方面的优势则更为强大。
但另一面是,全球智能机技术成熟,硬件技术边际效应递减。硬件盈利的空间已经被极度压缩,智能机领域开始转移到靠软件的增值服务赚钱。而软件生态布局,却是华为三星面临的共同瓶颈。
营销是共同短板:在国民情感与未来用户需求的把控上,华为有本土优势
再谈谈营销方面,国内手机厂商包括中华酷联小米都学会了通过社交媒体近距离接触用户,从情感层面玩转粉丝经济,华为也不例外,华为大篷车之旅的营销暂时口碑不错,在电商渠道,华为荣耀的独立,甚至也对小米构成了一定冲击。华为CEO余承东作为意见领袖,也开始在微博平台频频发言拉近用户距离玩转粉丝口碑营销。但在笔者看来,华为的营销始终过于“硬朗”,缺乏一种圆润与灵动性。当然,这与华为实打实不玩虚的企业风格也不无关系。
而三星由于作为一家国际性企业,在终端,作为一家传统手机制造商的表现依然明显,即依然是通过硬件配置来取悦消费者。三星在社交媒体平台营销基本没有踪迹,电视媒体等媒介投入依然是其主要的营销策略,可以说,相对小米在社交媒体旺盛的势头,营销方面可以看成是三星与华为共同的短板。当然,随着中国用户需求变化,对营销的理解与口味也在变,在国民情感方面,华为加分不少,在社交媒体的市场营销与对未来国内用户需求的把控与理解力方面,华为也具备本土优势。
华为小米玩价格战:三星有被淹没的风险
事实上,三星的业务下滑的主因是源于中华酷联小米蚕食了低端智能机市场,在高端,国内智能机市场一高一低的趋势很明显,高端市场由苹果三星把握,但随着三星的下滑,苹果iPhone6热度正如日中天,围绕iOS系统打造的软硬一体化封闭模式目前几乎没有对手,iPhone6 plus又削弱了三星大屏的优势,未来高端市场则很可能只剩下苹果一家。我们知道,在千元级低端市场,中华酷联小米共同蚕食了这一领域,不过三星最近已经做出了市场策略的调整,比如三星与联通合作全新定制打造的一款双4G高配千元机三星G5108Q,但总体而言,低端市场是国内厂商的主打用户群体,三星基于品牌与利润等因素的考量,大规模涉足该市场的可能性依然较低。
因为我们知道,华为小米等国产厂商的持续价格战,将对三星进一步造成挤压。有技术优势的国际企业往往不具备价格优势,三星就是一个典型。因为国内在电子产品的市场竞争态势,往往会把高科技玩成白菜价,一旦被淹没了,就没得玩了。所以苹果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也只能依赖iOS独有的封闭系统与持续创新来保持优势,而差异化竞争优势与硬件供应链优势不再的三星,被淹没的风险也是极大。
华为的风险:三星以高端手机冲刺中低端价位
在高端市场,三星Note4死磕iPhone6的决心依然很大,但我们看到,苹果两款手机在10月初的销量已经达2100万部,有分析称其销量可在 2014年结束之前达到7500万台,三星新旗舰Note4目前在高端市场与苹果竞争的劣势目前已比较明显。而华为Mate7、P7名义上发力高端,事实上,正在中端价位强势出击,比如华为Mate7与P7的价位均处于元左右的中档价位。
我们看到,今年三星在IFA2014上发布大屏手机Galaxy Note4之后,华为在IFA2014大会上发布Mate 7,目前Mate 7的表现不俗,且被业界频频拿出来与Note4对比,Mate7具备独家按压指纹识别、蓝宝石屏幕材质和全新的EMUI3.0、海思麒麟芯片等亮点,无论从外观工艺设计、配置参数,华为Mate7很明显在叫板三星Note4。我们知道,在国内的千元级市场,是由中华酷联小米分食,在3000元~4000元定位的中端市场,却一直缺席领导性的品牌。在三星与苹果死磕高端的时间窗口,华为则有机会坐实中端市场的优势。但另一方面,iPhone6 plus补上了苹果相对于Android旗舰机的唯一短板,目前来看,从各大电商到三大运营商都在利用iPhone 6来作为中国4G市场竞争的利器。三星在高端市场的旗舰Galaxy S5、Note4等大屏优势已基本消失,随着中华酷联进一步蚕食低端市场,三星未来不可避免滑入中端市场与华为竞争。笔者之前论述过一个观点,即凭借三星目前的品牌优势与供应链优势,用高端手机冲刺中端市场,或许能有效打开这一市场,带来不俗的销量,进而激活三星的颓势。而三星未来若以高端手机冲刺中端价位,这无疑也将对华为造成冲击,是华为未来冲刺国内智能机中端市场的风险所在。
事实上,总体来看,华为与三星都是市场反应敏锐,技术积累与颇具产品研发底蕴的国际化企业,但在整体的步伐、战略布局与心态上,三星则显得更为焦虑,无论是三星对于Tizen操作系统的执着还是在软件生态的布局的发力,都显得步伐紊乱且欠缺亮点。而三星目前无论是将投入巨资在韩国兴建半导体工厂还是与facebook联手共同开发移动端内容往移动内容服务方向转型,均被认为是前途未卜。而华为基于云和管的主业非常强大,因此不依赖终端业务支撑利润的华为显然在终端的步伐却更为稳健与轻松,无论是进军欧洲市场,发力智能机中高端,均显得心态良好,步伐稳健,亮点频出,总体释放出向好的信号。
与此同时,双方同时作为技术流企业,华为在终端硬件技术优势与三星越拉越近也是必然趋势,而在国内市场,华为在性价比与粉丝营销以及对本土市场的渠道、用户、营销的渗透能力则胜过三星,在Android世界,三星虽被唱衰,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华为三星的终端之战依然不能下定论孰胜孰败,但华为未来不断蚕食三星的市场份额却并非不可能。
双方在终端之外,均具有波澜壮阔的布局,战略高地均是面向全球,但两者的共同风险则在软件布局的乏力,并且在操作系统上长期依附Android,在操作系统底层欠缺自主性与话语权,这极大限制了三星与华为双方的未来战略布局与长远发展路径甚至软件生态体系的构建,这是两家企业未来面临的共同难题以及均需要思考如何去破局的大方向。
作者:王新喜& 该文首发百度百家,转载文章敬请注明出处。作者微信公众号:热点微评(redianweiping)
阅读:7527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14万
阅读:12万
阅读:18万
热门文章HOT NEWS
直接原因包括日股灾时禁售股解禁、IPO启动加速...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五点理由:三星不会是下一个诺基亚--百度百家
五点理由:三星不会是下一个诺基亚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三星有着比诺基亚更强的反脆弱性,不断呈现衰落表征的三星究竟会在何时遭遇生命中的“黑天鹅”?有关三星将成为下一个诺基亚的预言与唱衰论调四起,事实上真的如此吗?
今年来,三星衰落与下滑颓势明显。目前,众多业界人士都认为三星在步入诺基亚的后尘,事实上,三星目前众多市场表现也似乎在证实这一说法。三星电子发布该公司2014年第三季度业绩预告显示,受移动业务疲软的影响,第三季度运营利润预计同比下滑59.7%,降至38亿美元。这是三星今年来连续三季度下滑。而今年第三季度又是三星连续三季度来的最差业绩,目前,有关三星将成为下一个诺基亚的预言与唱衰论调四起,事实上真的如此吗?
三星销量下滑,欠缺互联网思维上的发力是重要原因&
我们知道,中华酷联小米依托本土优势在产品性价比、渠道布局、销售体系布局、互联网思维营销等方面取得了对三星的绝对优势。而相对更重要的一点优势则在于后者,即国产手机厂商擅长炒作,懂用户,善于利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市场营销,而这一点却无疑是三星的短板。三星在营销上最大问题可能在于,它在中国市场甚至全球市场卖了这么多部手机,但可能不知道用户是谁,在讲究用户参与的粉丝经济时代,这一点无疑是致命的。
我们看到,今年国产手机市场从锤子手机的情怀营销到小米手机的“一块钢板的艺术之旅”,不久前小米魅族的”1799元”口水战火热之余,又迎来最近小米华为的点胶口水战等。国产手机厂商各种营销炒作吸引消费者眼球,让用户直接忘掉了三星,在中华酷联小米纷纷祭出粉丝经济大旗讨好用户、激发用户参与感的同时,三星几乎在各种营销场景中失语,更不用提粉丝经济与用户参与。而苹果呢,苹果的粉丝更为庞大,强大统一的iOS系统可以将所有苹果用户聚集起来。
另外我们还看到,三星在社交媒体平台也极少出现,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三星依然没有建立起粉丝体系与营销平台体系,三星的营销策略依然是通过电视媒体等传统媒介投入巨资,不接地气,也忽略了通过社交媒体面向粉丝的情感口碑营销来拉动与用户关系的升温。但从另外一方面看,三星若能转换营销思路现在也不晚,事实上营销上的优势是最容易被打破,而社会化营销是口碑深化继而形成用户忠诚度并拉动销量的重要环节,三星若能从吸引用户参与、拉近用户距离,从普适性的粉丝经济思维入手,摒弃传统硬件厂商的营销思维,那么三星或许就能迅速抓住中低端市场用户,三星若从营销上若能彰显出其活力与亲民性的一面,业界也许就不会这么快将三星与诺基亚进行比对与联想。
三星挽救颓势,只需在中高端的市场布局与策略进行调整
我们知道,三星在低端市场逐步被更高性价比更高配置的中华酷联小米蚕食,而苹果iPhone6 Plus又断了三星在高端市场的后路。日前就有数据显示,在中国大陆市场缺席的情况下,苹果公司宣布iPhone 6和iPhone 6 Plus正式开售后前3天的销量超过了1000万部,打破iPhone 5s和iPhone 5c于去年创造的900万台的纪录。而去年这个销量则是包括大陆市场首发。截止目前,苹果iPhone6/iPhone6 Plus销量破2100万部。可以看出,苹果大屏手机畅销的趋势非常明显,强劲的风头一时让三星大屏手机黯淡无光。
这也不是没有原因,笔者认为,在智能手机技术成熟的阶段,全球的产业会从硬件向软件迁移,从靠硬件赚钱到更多地靠软件的增值服务赚钱,即技术边际效应递减。软件生态系统、互联网产业布局的价值正在凸显,比硬件比参数的传统手机厂商的生存空间却越来越小。随着目前的技术边际效应递减,智能机最大的价值体现应该在完整而统一的“生态系统”。那么笔者认为具备最高的品牌溢价的手机无疑只有苹果一家,加之 iPhone6 Plus弥补了长期以来存在的短板——没有大屏手机,三星在大屏手机上的优势被彻底瓦解。在高端市场,比拼的是品牌和逼格、工艺和软件体验。这几点三星与苹果相比,几乎完败。
另外一点是,随着国内代工企业与国内随着国产厂商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业(华为海思麒麟芯片)、大陆代工企业的技术不断成熟和发展壮大, 三星最为人称道的横向一体化的供应链优势正被削弱。在中端市场,三星也遭遇中华酷联的强势冲击。在低端市场,三星与中华酷联小米的“高配低价”的手机比拼性价比也完全不具备优势,那么从低端市场一贯的机海市场走出来的三星,阻止销量颓势,则只需要在低端市场重新圈地铲土,重塑入门级产品形象与体验。如果三星能够认清现实,从高中低端各个层级进行市场策略上的调整,凭借三星目前的品牌优势与供应链优势,若是用高端手机冲刺中端市场,低端手机调整至合理价位,避开与苹果的正面争锋,强势发力中低端,三星也有出路,甚至可能对中华酷联小米在中低端市场造成巨大冲击。这一点,国产手机厂商应做好后续在中低端应战三星的心理准备,以防后续措手不及。
三星可能在供应链优势强势出击
三星的核心优势非常明显,就是三星独有的横向一体化的供应链优势。即三星牢牢掌控着从芯片、摄像头、传感器、CPU、面板、存储器和处理器等硬件层面的核心技术,这种自给自足的手机元器件自产体系让三星拥有了很强的成本和技术优势,最新消息是三星已经生产出自己的基带处理器,这将进一步增加三星的竞争力,另外我们还知道,三星是一家在上游元器件和供应链非常完善的国际化企业,三星在柔性屏幕、无框设计、下一代相机、高清屏幕等产业上游环节的的领先优势还是相当明显。
不要小看三星掌控的这些硬件技术研发优势与产业链优势。要知道三星凭借独有的横向一体化供应链优势则可以有效控制成本,快速做出市场反应甚至发动供应链战争。这一点,是国产手机厂商远远不及的。因此,若是三星发动供应链战争,通过供应链环节、原材料采购环节与价格环节等环节采取压制对手的策略,那么可能对擅长组装手机的国产厂商会造成巨大冲击。因为我们知道,曾经三星就曾优先为自家手机提供先进液晶屏幕,将技术优势转化为销售优势,转而在供应链环节卡位竞争对手,而对手则因为三星的原材料供应限制而没能将其当时产品大规模上市。而事实上,国内华为手机也在供应链环节吃过亏,比如当年华为发布全球最薄手机P1S之时,正是因为三星不肯供应屏幕而夭折,这也是华为投资开发海思K3和麒麟系列芯片的外部驱动力。在这一点,在供应链环节存在诸多短板、大而不强的国产手机尤其需要警惕。
软件生态布局& 三星依然具备战略思维上的远见
随着技术边际效应递减,完整而统一的“生态系统” 将会极大彰显它的价值,比如苹果围绕iOS系统打造的软硬一体化封闭模式,可基于大数据、增值服务进而“连接一切”,另外通过itunes和AppleStore等为用户持续输送优质的服务和内容,苹果今年又发布了HealthKit(健康)、HomeKit(智能家居)、CloudKit(云)三大平台,可看出苹果未来的重心将转移至软件和内容的服务上。
而大众会认为三星步诺基亚的后尘,很大原因在于诺基亚的硬件优势与三星极为类似。以硬件制造起家的公司,很难迅速调整自身成为一家以软件导向的硬件企业。而诺基亚衰落的原因之一,可能也在于无法顺利将核心业务以硬件核心导向软硬结合的转型之路,另一方面也在于,诺基亚对于软件生态布局的发展趋势并非做到非常清晰的认识。而目前业界普遍谈到的是三星的横向一体化硬件供应链优势,但三星的软件布局反响平平,甚少被提及。
但事实上,三星却一直在软件生态布局上发力,截至2013年,三星拥有4万名左右的软件工程师,差不是多谷歌负责开发软件的全部员工的数量。从2011年到现在,三星软件工程师的人数已增长了45%。三星也开发出了数量庞大的手机软件,三星去年还推出了娱乐商店“三星服务汇(Samsung Hub)”,提供移动音乐、电子书及其他服务,以及S Voice、S Health 、Chat On、Group Play、S Memo等在内的多项应用。但我们同时看到,三星硬件基因的力量始终强大,硬件起家的三星并不具备软件布局的优势与积累,也可以说是欠缺软件基因。随着技术边际效应递减,三星的硬件优势正在逐步被削弱,问题是,三星软件生态布局,现在还来得及吗?我们知道,如今三星正发力打造Tizen操作系统,可见三星在软件生态布局上的执着心态,目的也显然在于摆脱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对三星软件布局战略上的牵制,而这种对于自身劣势的深刻认识,决定了三星是一家市场反应足够灵敏、危机感较重的企业,也具备一定的市场前瞻策略与打法,这一点与晚年迟钝、欠缺战略眼光的诺基亚明显截然不同,若三星能保持这种战略思维上的远见,在智能硬件、软件生态布局上做到一定的布局卡位,三星焕发新机也不是没有可能。
三星依然具备差异化创新的市场能量
我们知道,三星是一家全产业链的超大型企业,产业布局涉及到韩国国民经济的诸多方面,在手机终端,又生产手机里的几乎所有的零部件。而三星在长期的发展中,也形成了上下级责权明晰、等级分明、严丝合缝的企业管理体制,这与如今开放式的互联网管理体系大不一样,这种架构体系对于激发创新意识有所抑制。而保守、但求无过的心理就成为了三星抵消风险的最佳选择,所以我们看到三星手机总体上给外界的印象是一直采取跟随策略,缺乏激进创新的心态。
但我们同时看到,目前三星今年推出了Note4、Note Edge、Gear S和Gear VR。依然向外界彰显着,三星在手机曲面屏幕和智能穿戴设备具备一定的微创新能力。
因为三星想要阻挡手机终端业务的下滑颓势,推出划时代的创新产品则是避不开的路径。当领路人苹果都陷入创新者的窘境,三星将如何摸着石头过河是一大问题,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三星在全球各地、各部门建立起了严密的人才培养体系,家族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非常严苛,并给予了这些人适当的权限和责任,在执行战略方向上,也是由各个组织负责到底,这样一来,人才的优势使得三星可以在市场反应、技术专利、产品研发的效率和规模又具备极大能量。因此,三星总体上而言,坐拥巨大人才储备的三星依然具备很强的市场创新能力。而诺基亚呢,当乔布斯携苹果手机风靡全球之际,诺基亚依然对塞班恋恋不舍、对行业趋势一再误判,对新机型的市场推出缓慢,导致生态链上的开发者加速逃离。在市场创新能力与反应速度方面,诺基亚远不及三星。
目前来看,虽然整体上,智能手机市场的创新整体上已经陷入了停滞,而今年苹果推出大屏手机iPhone6 Plus,采取迎合市场用户的跟随策略,更意味着智能手机领路人的已步入了创新者窘境。但尽管如此,事实上,三星手机的微创新一直并未停滞,我们看到,Galaxy S4和S5分别带来了眼球悬浮控制和心率监视,S4还集成了管理传感器的Sensor Hub,目前三星也推出了Galaxy Note 4 Edge的曲面屏手机,虽然曲面屏手机的市场表现还有待检验,但可以看出,三星依然是一家仍然在不断尝试的创新型企业,这意味着,三星的市场应对与反应能力依然迅速,在未来的手机市场,三星依然具备撬动市场格局的不可小觑的能量。三星若能持续有效保持这种创新的步伐,三星未来依然是中华酷联甚至苹果值得警惕与尊重的对手。
事实上,从另一方面看,诺基亚在功能机时代,安逸的坐着手机市场老大的位置度过了太漫长的时光,以至于丧失了对于迅速变化的智能手机的灵敏反应与市场嗅觉,而三星则不同,三星从一开始就面临着苹果、HTC、中华酷联等众多国际巨头与国内厂商的惨烈竞争,一路厮杀过来最终成为了目前唯一一家可与苹果叫板的厂商,因此,三星有着比诺基亚更强的反脆弱性。不断呈现衰落表征的三星究竟会在何时遭遇生命中的“黑天鹅”事件尚不得知,但至少不是现在。
作者:王新喜& 该文首发百度百家,转载文章敬请注明出处。作者微信公众号:热点微评(redianweiping)
阅读:8175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14万
阅读:12万
阅读:18万
热门文章HOT NEWS
直接原因包括日股灾时禁售股解禁、IPO启动加速...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刀剑2解缓颓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