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千里 差若毫厘毫厘差以千里、

您目前所在位置: &
&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的成语解释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读音(发音): shī
详细解释(意思):指细微的失误,可导致巨大的差错。
出处(典故): 《陈书·虞荔传》:“夫安危之兆,祸福之机,匪独天时,亦由人事。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是以明智之士,据重位而不倾,执大节而不失,岂惑于浮辞哉?”
示例: ~。目的一失,以后之种种遂不可设想矣。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无政府说》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成语接龙
第一个字为"失"的成语
第二个字为"之"的成语
第三个字为"毫"的成语
第四个字为"厘"的成语
成语失之毫厘,差以千里造句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相关推荐
成语"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更多相关信息
成语"失之毫厘,差以千里"逐字解释参考
shī①丧失;失去。《班超告老归国》:“尚后竟~边和。”②迷失。《垓下之战》:“项王至阴陵,迷~道。”③错过;耽误。《寡人之于国也》:“鸡豚狗彘之畜,无~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④过错;过失。《柳毅传》:“帝知其冤而宥其~。”⑤忍不住;禁不住。杜甫《远游》:“似闻胡骑走,~喜问京华。”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zhī①到……去。《为学》:“吾欲~南海。”②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③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有时而用~无度。”《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乎?”⑤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⑥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口,甚于防川。”⑦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不传也久矣。”⑧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利。”⑨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甚也。”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师说》:“句读~不知。”⑾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赤壁之战》:“顷~,烟炎张天。”⑿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教战守策》:“数十年~后,甲兵顿弊。”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háo①长而尖的细毛。《齐桓晋文之事》:“明足以察秋~之末。”②比喻极其细微的东西。《老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之木,生于~末。”《赤壁赋》:“苟非吾之所有,虽一~而莫取。”③毛笔。袁宏道《答王百谷》:“方且挥~命楮,恣意著述。”④长度单位。十丝为一毫,十毫为一厘。
【毫光】光线四射如毫毛。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lí①治。《尚书·尧典》:“允~百工。”②赐;给予。《诗经·大雅·江汉》:“~尔圭瓒。”③长度单位,十毫为一厘。《汉书·赵充国传》:“失之毫~,差以千里。”④通“嫠”,寡,寡妇。《后汉书·西羌传》:“兄亡则纳~嫂。”
【厘正】订正;改正。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冯蒸主编)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话题
按字数排序的成语
特殊的成语
描写季节的成语
描写心情的成语
描写气候的成语
描写人物的成语
描写山水的成语
描写十二生肖的成语
描写颜色的成语
描写其它的成语
描写各个朝代的成语“失之毫厘,差以千里”——论《水浒》七十一回本与七十回本的思想分歧--《社会科学研究》1980年04期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论《水浒》七十一回本与七十回本的思想分歧
【摘要】:正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于一九五二年出版了七十一回本《水浒》,在书前写道:本书是以金圣叹批改的七十回本为底本,“经过慎重校订的”。从形式上看,它和七十回本仅是一回之差。多年来人们形成了一种固定的看法:七十一回本与七十回本可以划等号,前者只是把七十回本的“楔子”改为第一回以便称谓罢了。一九七五年秋冬人们评论《水浒》时,几乎无一例外地把七十一回本和七十回本看作是一个类型,认为都是宣扬投降主义的小说。本文目的就是要辩明七十一回本在思想体系上不同于七十回本。以期引起编者和广大读者的注意,通过讨论拟订出重新整理《水浒》的方案来。
【关键词】:
【正文快照】: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于一九五二年出版了七十一回本《水浒》,在书前写道:本书是以金圣叹批改的七十回本为底本,“经过慎重校订的”。从形式上看,它和七十回本仅是一回之差。多年来人们形成了一种固定的看法:七十一回本与七十回本可以划等号,前者只是把七十回本的“楔子”改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澉;[J];求是学刊;1980年02期
欧恢章;[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王开富;[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郑如霖;[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肖也珍;[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白水;[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80年02期
,杨有耕;[J];民族研究;1980年01期
马寿千;[J];民族研究;1980年01期
;[J];社会科学;1980年04期
张国光;[J];社会科学;198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沈德海;;[A];少数民族史及史料研究(三)——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吴相洲;;[A];面向二十一世纪: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袁林;;[A];中国钱币论文集[C];1985年
叶网春;;[A];纪念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建立十周年历史研究所研究成果论文集[C];1988年
魏开肇;;[A];纪念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建立十周年历史研究所研究成果论文集[C];1988年
李宝臣;;[A];纪念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建立十周年历史研究所研究成果论文集[C];1988年
戴福士;;[A];第五届中国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暨中国明史学会第三届年会论文集[C];1993年
汤纲;;[A];第六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陈俊武;;[A];第八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向祥海;;[A];第八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梁义群;[N];北京日报;2000年
姚中利;[N];中国财经报;2000年
赵云旗;[N];中国财经报;2000年
吉炳轩;[N];光明日报;2000年
刘玉凤;[N];湖南日报;2000年
尚东;[N];金融时报;2000年
冯莹;[N];人民法院报;2000年
林治波;[N];人民日报;2000年
俞亮鑫;[N];深圳商报;2000年
顾伟;[N];深圳商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史江;[D];四川大学;2002年
宋桂英;[D];浙江大学;2006年
李建国;[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周溯源;[D];西北大学;2005年
王姝;[D];浙江大学;2006年
蒋青林;[D];浙江大学;2006年
王红梅;[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纪振奇;[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张同胜;[D];山东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贾文龙;[D];河北大学;2002年
李赋;[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孙琦;[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张丽芬;[D];西南大学;2006年
邢方明;[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陈玉亮;[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李喆;[D];内蒙古大学;2006年
张月兰;[D];广西大学;2006年
袁滔;[D];四川大学;2006年
石利刚;[D];暨南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文章正文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 意思:开始稍微有一点差错,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原文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 故《易》曰 失之豪厘,差之千里 。 所以《易》中讲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注释:毫、厘:两种极小的长度单位。近义词: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读
------分隔线----------------------------
|| 文言汉语网版权所有 2013 Powered by成败只差半毫米 中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近义词两个_百度作业帮
成败只差半毫米 中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近义词两个
成败只差半毫米 中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近义词两个
过犹不及 南辕北辙
成败的近义词:胜负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近义词: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训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