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分子生物学中心法则。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已重新導向自 )
的中心法則(:The central dogma of molecular biology,又譯分子生物學的中心教條),首先由於1958年提出,並於1970年在《》上的一篇文章中重申:
The central dogma of molecular biology deals with the detailed residue-by-residue transfer of sequential information. It states that such information cannot be transferred from protein to either protein or nucleic acid.
(分子生物學的中心法則旨在詳細說明連串訊息的逐字傳送。它指出遺傳訊息不能由轉移到蛋白質或之中。)
——換句話說,遺傳訊息傳到蛋白質之後,不能回流到核酸之中。
在生物系統中的訊息流動
中心法則經常遭到誤解,尤其與遺傳訊息「由到到」的標準流程相混淆。有些與標準流程不同的訊息流被誤以為是中心法則的,其實是中心法則現時已知的唯一例外。
遺傳訊息的標準流程大致可以這樣描述:“DNA製造RNA,RNA製造蛋白質,蛋白質反過來協助前兩項流程,並協助DNA自我複製」,或者更簡單的「DNA → RNA →蛋白質」。所以整個過程可以分為三大步驟:、和。對於RNA的最新了解,告訴我們還有和。
目前教科書上所繪製的中心法則。紅色和藍色的圓形箭頭分別表示DNA和RNA自身的。請留意,遺傳訊息由蛋白質流向RNA或DNA都是不可能出現的。
中心法則是一個框架,用於理解遺傳訊息在生物大分子之間傳遞的順序,對於生物體中三類主要生物大分子:DNA、RNA和蛋白質,有9種可能的傳遞順序。法則將這些順序分為三類,3個一般性的傳遞(通常發生在大多數細胞中),3個特殊傳遞(會發生,但只在一些特定條件下發生),3個未知傳遞(可能不會發生)。
法則中3類遺傳訊息的傳遞順序
DNA → DNA
RNA → DNA
蛋白質→ DNA
DNA → RNA
RNA → RNA
蛋白質→ RNA
RNA →蛋白質
DNA →蛋白質
蛋白質→蛋白質
(Transcription)是遺傳訊息由DNA轉換到RNA的過程。轉錄是(mRNA)以及(tRNA、rRNA等)的合成步驟。轉錄中,一個基因會被讀取、複製為mRNA;這個過程由(RNA polymerase)和(transcription factor)所共同完成。
RNA編輯(RNA editing)是指在RNA水平上的改變遺傳訊息的加工過程,導致成熟的RNA編碼序列和它的轉錄模板DNA序列之間的不相匹配。在真核生物的tRNA、rRNA和mRNA中都發現了RNA編輯這種現象。RNA編輯有核苷酸的刪除或插入編輯、鹼基替換編輯2種類型。這種改變影響了基因的表達,生成不同的胺基酸以及新的開放讀碼框。編輯可在多種水平被調節,並且與一些人類疾病有一定的相關性。
在真核細胞中,原始轉錄產物(mRNA前體Pre-mRNA)還要被加工:一個或多個序列()被剪出除去。的機制使之可產生出不同的成熟的mRNA分子,這取決於哪段序列被當成內含子而哪段又作為存留下來的。並非全部有mRNA的活細胞都要經歷這種剪接;剪接在原核細胞中是不存在的。
最終,成熟的mRNA接近核糖體,並在此處被翻譯。原核細胞沒有細胞核,其轉錄和翻譯可同時進行。而在真核細胞中,轉錄的場所和翻譯的場所通常是分開的(前者在細胞核,後者在細胞質),所以mRNA必須從細胞核轉移到細胞質,並在細胞質中與核糖體結合。核醣體會以三個來讀取mRNA上的訊息,一般是從AUG開始,或是連接位下游的啟使甲硫氨酸密碼子開始。及的複合物會將(tRNAs)帶入核醣體-mRNA複合物中,只要mRNA上的密碼子能與tRNA上的反密碼子配對,即可按照mRNA上的密碼序列加入。當一個個胺基酸串連成胜肽鏈後,就會開始摺疊成正確的構形。這個摺疊的過程會一直進行,直到原先的多胜肽鏈從核醣體釋出,並形成成熟的蛋白質。在一些情況下,新合成的多胜肽鏈需要經過額外的處理才能成為成熟的蛋白質。正確的摺疊過程是相當複雜的,且可能需要其他稱為的幫忙。有時蛋白質本身會進一步被切割,此時內部被「捨棄」的部份即稱為。
作為中心法則的最後一步,DNA必須忠實地進行複製才能使遺傳密碼從親代轉移至子代。複製是由一群複雜的蛋白質完成的;這些蛋白質打開結構、結構,並利用及其相關蛋白,拷貝或複製原模板,以使新代細胞或機體能重複DNA → RNA →蛋白質的過程。 DNA分子存在著構型多樣性,在遺傳訊息的傳遞和表達過程中,DNA構象存在著左手螺旋及右手螺旋向右手螺旋的轉變過程,因此應賦有核酸構象的轉換形式。
有些病毒含有整套以RNA形式編碼的,因此他們只有RNA→蛋白質的編譯形式。
主條目:和
近年在植物體內發現了(pararetrovirus),這種病毒的遺傳物質是雙鏈DNA,能像逆轉錄病毒一樣,通過把自己的DNA整合到寄主的基因組DNA中去,再進行複製。
不尋常的訊息流動被綠色高亮標示。
在中心法則被詳細闡述之後,人們發現了,例如,(HIV),和在中和的合成。這些病毒可通過一種叫做的催化,以RNA為模板逆轉錄合成cDNA再由cDNA轉錄出RNA。這肯定了RNA向DNA轉錄的存在。人們最初以為這種現象僅出現於病毒中,但在最近,在高等動物中亦發現了RNA向DNA轉錄的。
有些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分子,靠RNA複製而傳代,以RNA為模板的催化下合成RNA分子,RNA複製酶中缺乏校正功能,複製時錯誤率很高。RNA複製酶只對病毒本身的RNA起作用,而不會作用於宿主細胞中的RNA分子。
,在其中的RNA序列是由蛋白質的複合體和一個「引導RNA」改變,也可以看作是一種RNA到RNA的轉移。
人們一直認為生物體內的各種生化反應都是由酶來催化完成的,而RNA僅是存貯與傳遞訊息,與酶的催化反應無關。核糖核酸酶P是一種,即由一個分子發揮活性,它是第一個被發現的以外具有催化活性的。它的功能是剪切分子中RNA上多餘的或前體的多餘序列。RNA可以不通過蛋白質而直接表現出本身的某些遺傳訊息,而這種訊息並不是以核苷酸三聯密碼來編碼。
有人在一些離體實驗中觀察到,一些與如和,能擾亂核糖體對信使的選擇,從而可以接受代替mRNA,然後以單鏈DNA為模版,按核苷酸順序轉譯成多肽的胺基酸順序。另外還有研究表明,細胞核里的DNA可以直接轉移到細胞質中的核糖體上,不需要通過RNA也可以控制蛋白質的合成。
1994年喬依斯(G.F.Joyce)等人發現一個人工合成的DNA分子具有一種特殊的磷酸二酯酶活性。此後又有多例報導人工合成的DNA序列具有各種不同的酶活性。1995年中國學者王身立等人發現從多種生物中提取的DNA均具有酯酶活性,能催化乙酸萘酯水解為萘酚和乙酸。這種較弱的酯酶活性是非特異性DNA的一般性質,並不需要特定序列的DNA編碼。
克里克在上述那篇1970年的文章中指出,中心法則雖然對指導實驗很有用,但不應該被當成:
雖然本文所提出的各類法則看來是可靠的,可是我們對分子生物學的認識,即使只是一個細胞—更不用說大自然裡的整個生命體—仍然遠遠未完備到,足以讓我們把它當成教條一樣肯定正確的程度
——克里克
自從克里克發表1970年那篇文章以來,很多新發現說明了中心法則補充和發展的必要。
對於大部份的蛋白質來說,這是蛋白質生物合成的最後步驟。蛋白質的翻譯後修飾會附上其他的生物化學官能團、改變胺基酸的化學性質,或是造成結構的改變來擴闊蛋白質的功能。酶可以從蛋白質的N末端移除胺基酸,或從中間將肽鏈剪開。舉例來說,胰島素是肽的激素,它會在建立雙硫鍵後被剪開兩次,並在鏈的中間移走多肽前體,而形成的蛋白質包含了兩條以雙硫鍵連接的多肽鏈。其他修飾,就像磷酸化,是控制蛋白質活動機制的一部份。蛋白質活動可以是令酶活性化或鈍化。
蛋白質有自剪接現象,與mRNA相同,一些蛋白質前體具有內含子(intein)序列,多肽序列中間的某些區域被加工切除,剩餘部分的蛋白質外顯子(extein)重新連接為蛋白質分子。
表觀遺傳學研究在沒有細胞核DNA序列改變的情況時,基因功能的可逆的、可遺傳的改變。這些改變包括DNA的修飾(如甲基化修飾)、RNA干擾、組蛋白的各種修飾等。也指生物發育過程中包含的程序的研究。在這兩種情況下,研究的對象都包括在DNA序列中未包含的基因調控訊息如何傳遞到(細胞或生物體的)下一代這個問題。其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大致兩方面內容。一類為基因選擇性轉錄表達的調控,有DNA甲基化,基因印記,組蛋白共價修飾,染色質重塑。另一類為基因轉錄後的調控,包含基因組中非編碼的RNA,微小RNA,反義RNA,內含子及核糖開關等。
DNA甲基化為DNA化學修飾的一種形式,能在不改變DNA序列的前提下,改變遺傳表現。為外遺傳編碼(epigenetic code)的一部分,是一種外遺傳機制。DNA甲基化過程會使甲基添加到DNA分子上,例如在胞嘧啶環的5'碳上:這種5'方向的DNA甲基化方式可見於所有脊椎動物。
來自美國Mount.Sinai醫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叫Rev1 DNA聚合酶的蛋白質,它可以為DNA複製提供編碼訊息。許多致癌物質會傾向於破壞DNA的鳥嘌呤(G),或者是破壞鳥嘌呤與胞嘧啶(C)的配對,這些都會導致DNA錯配的發生。新發現的蛋白質可以以自身為模板在複製鏈上加一個胞嘧啶,這個胞嘧啶無論鳥嘌呤是否在DNA鏈中存在都會被Rev1加上去的,在DNA複製時可以利用一條單鏈,根據鹼基配對原則複製出新的DNA鏈。細胞利用這種嶄新的機制在含有致癌物質的情況下對受損的DNA進行複製。這是第一次發現蛋白質可以作為一種合成DNA的模板。
是通過改變其他蛋白質的構象來進行自身精確複製的一類蛋白質。也就是:蛋白質→蛋白質。這種具有感染性的因子主要由蛋白質組成。具有感染性的因子PrpSC與正常因子PrPC在形狀上有一點不同。科學家推測這種變形的蛋白質會引起正常的PrPC轉變成具有感染性的蛋白質,這種連鎖反應使得正常的蛋白質和致病的蛋白質因子都成為新病毒。
一些家認為中心法則有時會被濫用作一種研究策略。他們認為,不加批判地死板套用中心法則,會加大認識多細胞發育和疾病的難度。中心法則會常被當作是一種研究策略,從小處著眼,企求用分子生物學去解釋一切生物現象。雖然這些研究人員不會執拗於中心法則的具體解讀,但他們會認為這種簡化論研究策略會阻礙人們去理解一些無法單獨靠分子相互作用解釋的複雜系統(Werner 2005)。
(Riboswitch)
Crick, F.H.C. (1958):
Symp. Soc. Exp. Biol. XII, 139-163. (pdf, early draft of original article)
Crick, F. . Nature. 1970-08, 227 (5258): 561–3. :. :.  .
Temin HM. . Mol. Biol. Evol. 1985-11, 2 (6): 455–68.  .
Temin HM, Mizutani S. Viral RNA-dependent DNA Polymerase: RNA-dependent DNA Polymerase in Virions of Rous Sarcoma Virus. Nature. 1970, 226 (5252): . :.  .
Ahlquist P. 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s, viruses, and RNA silencing. Science. 2002-05, 296 (5571): 1270–3. :. :.  .
(英文)Guerrier-Takada C, Gardiner K, Marsh T, Pace N, Altman S. The RNA moiety of ribonuclease P is the catalytic subunit of the enzyme. Cell. 1983, 35 (3 Pt 2): 849–57.  .
B. J. McCarthy and J. J. Holland. .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September 15, 1965, 54 (3): 880–886. :. :.  .  .
.T. Uzawa, A. Yamagishi, T. Oshima. Polypeptide Synthesis Directed by DNA as a Messenger in Cell-Free Polypeptide Synthesis by Extreme Thermophiles, Thermus thermophilus HB27 and Sulfolobus tokodaii Strain 7. The Journal of Biochemistry. , 131 (6): 849–853.  .
原文:「Although the details of the classification proposed here are plausible, our knowledge of molecular biology, even in one cell -- let alone for all the organisms in nature -- is still far too incomplete to allow us to assert dogmatically that it is correct.」
Anraku Y, Mizutani R, Satow Y. Protein splicing: its discovery and structural insight into novel chemical mechanisms. IUBMB Life. 2005, 57 (8): 563–74. :.  .
Dodge, Jonathan E.; Bernard H. Ramsahoyeb, Z. Galen Woa, Masaki Okanoa, En Li. . Science Direct. 2002-05.
Haines, Thomas R.; Rodenhiser, David I.; Ainsworth, Peter J. . Science Direct. 2001-12.
Nair DT, Johnson RE, Prakash L, Prakash S, Aggarwal AK. Rev1 employs a novel mechanism of DNA synthesis using a protein template.. Science. 2005 Sep 30;309(5744): 2219–22.
1958 Crick, F.H.C.,
in Symp. Soc. Exp. Biol. XII, 139-163.(pdf, early draft of original article)
1970 Crick, F.,
Nature 227, 561-563.
2005 Werner, E., , FEBS Letters 579, pp
(March 21, 2005).
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
(英文):Article from Knowmed Article Repository: A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ogma, listing a few key experiments
(英文) - Nature video
(英文) - Scitable: By Nature Education
(英文)Central dogma as a case of
:隱藏分類:中心法则解释和意思---词语
基本解释:
遗传信息在细胞内生物大分子之间转移的基本法则。认为遗传信息的转移只能从脱氧核糖核酸到核糖核酸(转录),从核糖核酸到蛋白质(转译)。现已发现,在某些生物中,核糖核酸通过逆转录,也能把遗传信息传递给脱氧核糖核酸。
词语分开解释:
中心 : ①与四周距离相等的位置或部位:圆中心|市中心。
②占据重要地位或起主干作用的地方:商贸中心|政治中心。
③事物的主要部分:问题的中心|确定文章中心|中心议题|中心环节。 法则 : ①规律:自然~。
②〈书〉法规。
③〈书〉模范;榜样。
&&&版权所有 在线成新华字典 &&浙ICP备号&浅析中心法则--《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13期
浅析中心法则
【摘要】:中心法则表述的内容是: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高中教材就是从三个层面上介绍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34.91【正文快照】:
复制DNA转录RNA翻译蛋白质中心法则所表述的内容是: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高中教材就是从三个层面上介绍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一、分子层面DNA——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基因——遗传的基本单位、蛋白质——遗传信息的体现者。1928年,格里菲思做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他用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苑泽宁;[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2年04期
付立波;[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黄震云;[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陈永春;[J];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S1期
缪谦;[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王朝晖;[J];皖西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时丽冉,张峰;[J];衡水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姜永均;;[J];生物学通报;2008年04期
张爱民,张建民;[J];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2期
张李阳;[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A];Proceedings of the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 Technology: DNA Repair and Cancer Intervention (icBEST-2010)[C];2010年
;[A];Proceedings of the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 Technology: DNA Repair and Cancer Intervention (icBEST-2010)[C];2010年
;[A];Proceedings of the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 Technology: DNA Repair and Cancer Intervention (icBEST-2010)[C];2010年
Lindsay BMichelle HAmanda LCharles B;[A];Proceedings of the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 Technology: DNA Repair and Cancer Intervention (icBEST-2010)[C];2010年
Brian SMark A.MJames KDeborah A.H;[A];Proceedings of the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 Technology: DNA Repair and Cancer Intervention (icBEST-2010)[C];2010年
;[A];Proceedings of the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 Technology: DNA Repair and Cancer Intervention (icBEST-2010)[C];2010年
;[A];Proceedings of the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 Technology: DNA Repair and Cancer Intervention (icBEST-2010)[C];2010年
周在威;颜景斌;李华;任兆瑞;;[A];遗传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2010中国青年遗传学家论坛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Lindsay G.BMichelle D.HBarry Z;[A];Proceedings of the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 Technology: DNA Repair and Cancer Intervention (icBEST-2010)[C];2010年
陈建伟;崔云;;[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届男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刘霞;[N];科技日报;2008年
郑仲承;[N];保健时报;2009年
李志晖 秦亚洲 曹国厂;[N];中国改革报;2009年
本报驻特拉维夫记者
陈克勤;[N];光明日报;2009年
张巍巍;[N];科技日报;2009年
郑晓春;[N];科技日报;2009年
魏萍;[N];宁夏日报;2010年
曾繁华 闫友明
刘晓颖;[N];柳州日报;2010年
何屹;[N];科技日报;2010年
毛黎;[N];科技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慧芳;[D];浙江大学;2009年
赵丽霞;[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徐铁刚;[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徐铁刚;[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沈美龙;[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康大伟;[D];山东大学;2010年
高天;[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魏旭;[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梅传忠;[D];复旦大学;2010年
魏华丽;[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贤柏;[D];重庆大学;2007年
芦丽淦;[D];河南大学;2010年
杨锦艳;[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于文静;[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Rebecca Simisola A[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石微;[D];青岛大学;2010年
张诺;[D];济南大学;2010年
郭珈辰;[D];湖南大学;2010年
张诺;[D];济南大学;2010年
郭珈辰;[D];湖南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以下是关于“中心法则”的所有试题:
高中生物 ● 高中生物 ● 高中生物 ● 高中生物 ● 高中生物 ● 高中生物 ● 高中生物 ● 高中生物 ● 高中生物 ● 高中生物 ● 高中生物 ● 高中生物 ● 高中生物 ● 高中生物 ● 高中生物 ● 高中生物 ● 高中生物 ● 高中生物 ● 高中生物 ● 高中生物 ● 高中生物 ● 高中生物 ● 高中生物 ● 高中生物 ● 高中生物 ● 高中生物 ● 高中生物 ● 高中生物 ● 高中生物 ● 高中生物 ●
高中生物 ● 高中生物 ● 高中生物 ● 高中生物 ● 高中生物 ● 高中生物 ● 高中生物 ● 高中生物 ● 高中生物 ● 高中生物 ●中心法则导论(一)--《生物学杂志》1993年04期
中心法则导论(一)
【摘要】:正 一、引言1958年,Francis Crick在《论蛋白质合成》一文中,以其远见卓识提出了中心法则(Cen-tral DDNA——RNA——PROTIEN),在此基础上,他预见性地论述了mRNA(templateRNA),tRNA(adopter),三联体密码(triplets),甚至细胞质中核糖体(microsomal particle)等的存在,这些具有丰富想象力的科学预见,在十年左右时间里都被一一证实;导致了分子生物学的崛起!成为二十世纪自然科学界令人瞩目与惊叹的事件之一!于是,DNA双螺旋模型成了近代生物学的标志;遗传学已成为一部DNA纵横离合的故事;而分子生物学则是一部从DNA到蛋白质的中心法则的宏伟演绎。
【关键词】:
【正文快照】:
一引言 一958年,Franeis Criek在((论蛋白质合成》一文中[l],以其远见卓识提出了中心法则(Cen-tral DDNA—RNA—PROTIEN),在此基础上,他预见性地论述T mRNA(templateRNA),tRNA(adopter),三联体密码(triplets),甚至细胞质中核糖体(mierosomal partiele)等的存在,这些具有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春红;;[J];中学教学参考;2009年35期
朱婧琳;;[J];新高考(高三理化生);2010年11期
曹丽;;[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年01期
陈乃富;;[J];生物学教学;1988年02期
刘学礼;赵云峰;;[J];生物学教学;1987年03期
唐志哲;;[J];新高考(物理化学生物);2008年11期
毛洪彬;;[J];生物学教学;2011年06期
王光军;[J];生物学教学;1987年01期
石宁宏;;[J];中学课程资源;2008年02期
郭亮;;[J];考试(高考理科版);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丽华;马小军;;[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9年
杜金行;川合真一;西田信一;水岛裕;;[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曹殿军;;[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俞雅萍;;[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3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邱源;何建行;陈汉章;葛林虎;徐鑫;熊信国;;[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胸外科分册)[C];2006年
孙国平;马捷;徐坚民;;[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赖钟雄;何园;陈义挺;蔡英卿;赖呈纯;林玉玲;方智振;;[A];中国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罗信昌;;[A];中国菌物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七届菌物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8年
王华弟;俞晓平;祝增荣;叶建人;吴降星;;[A];粮食安全与植保科技创新[C];2009年
康龙丽;;[A];高等院校遗传学教学改革探索[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余海若;[N];大众科技报;2000年
何屹;[N];科技日报;2010年
徐娜;[N];大众科技报;2007年
刘莉;[N];科技日报;2006年
于斐;[N];中国医药报;2008年
朱敏丽;[N];泰州日报;2008年
本报特约记者
方玄昌;[N];中国改革报;2008年
高帷;[N];北京科技报;2001年
余海若;[N];大众科技报;2000年
余海若;[N];大众科技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肖枫;[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6年
张睿;[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洪坤学;[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赵刚;[D];昆明医学院;2007年
杨海君;[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赵欣;[D];苏州大学;2006年
陈玉超;[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宋慧;[D];广西医科大学;2007年
杨予安;[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6年
王立良;[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邹祺;[D];郑州大学;2007年
王险峰;[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张强;[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徐晓华;[D];扬州大学;2005年
杨卫红;[D];郑州大学;2006年
王莹;[D];广西医科大学;2008年
辛亭转;[D];山西大学;2008年
陈凤;[D];吉林大学;2009年
李少丽;[D];吉林大学;2009年
王玮;[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分子生物学中心法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