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图书馆陈日清院长

估值大约在1200万英镑(约1.16亿元人民币)。
不是要寻亲,而是好奇自己是不是被父母卖掉的。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媒体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9月12日下午,2015级MBA开学典礼在李常盛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福建农林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汪世华教授、管理学院(旅游学院)院长陈秋华教授、管理学院(旅游学院)副书记王小榕、管理学院(旅游学院)副院长石德金教授、管理学院(旅游学院)副院长、MBA中心常务副主任陈贵松以及MBA中心的骨干教师出席了典礼。陈贵松主持开学典礼。
  陈贵松首先介绍了参加开学典礼的领导和老师,并对MBA新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接着,陈秋华对2015级学员的到来表示欢迎,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转变角色,认真学习,找准自己的 ;二是遵守学校的纪律,遵守MBA的规章要求;三是认识到个人的努力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四是团结协作,充分利用好MBA平台。随后,汪世华对2015级学员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简要介绍了学校和研究生发展情况,鼓励2015级MBA学员要做有崇高理想的人,设立合适的目标;做有科学知识的人,注重MBA课程的学习;做有文化素养的人,认真践行八项规定。
  2014级MBA学员代表、MBA联合会主席李金烽分享了在过去一年的MBA学习中的收获与感受;2015级MBA新生代表叶永斌同学分享了自己对未来三年MBA学习生活的要求与憧憬。
  最后,王小榕宣读了《关于奖励2015年第一志愿报考福建农林大学MBA专业入学成绩前三名考生的决定》,并对获奖学员张浩、檀抒萌、王襄琪进行了颁奖。
  开学典礼后,2015级MBA新学员合影留念。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MBA智库商学院微信公众平台: mbalib-mba 。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媒体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MBA智库商学院,汇聚各大商学院权威信息,研商论道,启迪智...
3064文章数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福建农林大学:站在巨人肩膀上建设高水平大学 - 福建省教育厅阳光高考信息平台
福建省教育厅主办 福建省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承办
福建农林大学:站在巨人肩膀上建设高水平大学
  日前,国家教育部门发文批准福建农林大学与加拿大戴尔豪斯大学合作举办风景园林本科专业,是福建省高校本次仅有的获批项目,使该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增加到4个,居福建省高校首位和全国农林院校前列。  这只是福建农林大学国际化进程的一个缩影。近两年来,该校全方位推进国际化办学,捷报频传,在很多项目和领域都走在了全国同类高校前列。其中,与南非德班理工大学合作举办全球第二所农业特色孔子学院,是新一届国家领导人见证签约的首家孔子学院;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联合司、加拿大国际开发署等机构的中方合作院校,积极参与国际协同创新;跻身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受院校行列,来华留学生人数实现翻番,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成为国家留学基金委合作院校,获批5大类10个项目,项目数量和选派规模均居福建省属高校首位。  “国际化水平是衡量一所高校是否高水平的重要标准,要持续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坚定不移地走国际化办学之路,不断提升对外合作交流的层次和水平,不断扩大学校办学影响,让世界了解福建农林大学,让福建农林大学走向世界。”在刚刚召开的学校国际化办学推进会上,福建农林大学党委书记叶辉玲这样表述。  那么,是什么样的动力让一所地方农林院校如此重视国际化?又是怎样的思路和举措让学校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如此大的成果?带着一连串的疑问,我们走进了福建农林大学。  国际化办学底气十足,为有源头活水来  上世纪末,福建农林大学紧紧抓住有利时机,积极承担了加拿大国际开发署(CIDA)项目,与国外合作院校共同实施了多项科研项目,培养培训了近百位师生,为国际化人才培养奠定了扎实基础。作为国内最早承担国家援外任务的高校之一,福建农林大学依托联合国“发展中国家优先合作项目”等,先后在斐济、南非等7个国家建立了扶贫示范基地,为促进国际科研合作和成果推广搭建了广阔平台。  福建农林大学通过援外工作,进一步巩固了我国与巴新的外交关系,并促成了福建省与巴新东高地省、南非夸祖鲁省结成友好省份,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圭亚那总统、柬埔寨国王、南非祖鲁国王等外国首脑先后莅校访问,为服务我国整体外交作出了突出贡献。日,时任福建省领导亲自给我校援外专家组负责人林占熺研究员颁发福建省“一等功臣”荣誉证书。  学连四海,友遍五洲。福建农林大学先后与加拿大、美国、德国等30个国家(地区)的60多所高校签订校(院)际学术交流合作协议,其中包括居世界前百名的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与40多所国(境)外高校、科研机构正在开展实质性合作,其中与20多所院校实施人才联合培养项目,与20多所院校共同承担科研项目。  办学理念国际化,引领高水平大学建设  2012年8月,福建农林大学第三次党代会召开,明确提出要建设更具特色、更为开放、更加和谐的国内一流农林大学;2013年1月,福建农林大学召开国际化建设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国际化办学纳入学校总体发展战略布局,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国际化办学的举措。  之后,学校迅速成立了对外交流合作与国际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协调配合”的国际化工作机制,初步形成了“大外事”工作格局。  学校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与国际化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等10余个文件,其导向清晰,而且措施“很硬”,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中青年教师晋升正高职称的教师须有半年以上的海外留学经历;每年安排1000万元鼓励教师出国进修;每年安排200万元设立管理干部海外研修基金;每年安排100万元设立来华留学生奖学金;每年安排400万元支持学生公派留学;每年安排200万元设立全英文课程建设基金……  两年来,福建农林大学国际化办学道路越走越宽广,形成了上下联动、主动作为、蹄疾步稳、狠抓落实的良好局面,呈现出全面播种、次第开花的生动景象。仅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的学生国际交流项目就有3大类,其中“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和“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的选派规模均居福建省属高校之冠,“植物保护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项目”是目前福建省高校仅有的,全国仅26个项目获批。  两年来,福建农林大学国际化办学战略更加清晰。“建设高水平大学,就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得不遗余力地走国际化办学之路,努力为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和路径引领,在新的历史时期,推进学校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福建农林大学校长兰思仁在国际化推进会上作了全面动员部署。在这次会议上,福建农林大学进一步明确了以国际化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宏伟蓝图和具体路径,再次吹响了全方位推进国际化建设的进军号角。  人才队伍国际化,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  2014年暑期,由福建农林大学明瑞光、林辰涛两个高层次人才团队发起的“海峡两岸植物生物学暑期班”举办,在业内引起不小的轰动。为何一批国际知名的专家齐聚福建农林大学?  近年来,学校全面推进人才强校战略,设立3亿多元人才专项经费,对高层次人才和急需人才实行“一院一策,一人一策”,设立面向国(境)外专才项目,吸引高端水平人才来校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做到打破框架,高起点选才引才,积极助力高水平大学建设。  2012年11月,学校投入1亿元引进了国际植物性染色体进化和甘蔗基因组研究权威专家、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教授明瑞光及其团队,组建了“基因组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并实行“学术人才特区”政策,允许中心拥有独立的管理模式、独立的经费使用和管理权限,采用独立的用人进人制度,中心通过招聘本校的中青年教师和引进外来人才,组建团队互相合作,促进人才的内部融合。  2014年2月,学校授予签约引进的省“百人计划”陈日清博士教授职称,打破了职称评聘的常规框架,并特聘其为计算机与信息学院院长。  以才引才、以才带才,坚持以高层次人才引领高水平大学建设成为学校的顶层设计。学校推出了百人攀登和百人引进的“人才双百计划”,拿出最大诚意、花大资金、下大气力,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同时加大对现有人才的培养,特别是专门出台文件提高校内高层次人才工作津贴,进一步协调好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关系,学校“大人才”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形成,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氛围进一步浓厚。  “以人才吸引人才”的聚集效应和团队效应在福建农林大学不断显现。在明瑞光教授及其团队的示范带动下,一批海内外高端人才纷至沓来,2014年,学校又成功引进了具有国际水准、以“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领衔的两个科技创新团队,共吸收了包括3名美国科学院院士、3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和4名“长江学者”在内的各类高层次人才40多人,为农林基础学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  学校还积极通过国际化提升现有人才队伍水平,专门举办了出国英语培训班,设立“师资培训出国留学专项”、“管理干部出国短期研修专项”,积极支持教职工赴海外深造进修。近两年,学校先后派出600多人次赴境内外参加学术会议,有一批专家教授应邀在世界生态安全大会、世界化感大会等国际高端学术会议上作报告;选派200多位中青年骨干教师和50多位优秀管理干部赴国(境)外学习研修。  引进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与本校专家学者的融合互动,有力地助推福建农林大学向建设高水平大学迈出了具有战略意义的一大步。两年来,福建农林大学在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千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长江学者”等方面的内涵指标数量不断增多,建设国内一流农林大学的步伐明显加快,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人才培养国际化,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014年11月,福建农林大学和加拿大戴尔豪斯大学启动筹建中加国际学院,这是两校11年通力协作结出的丰硕成果。如成功获批,该学院将是福建省高校首个非独立法人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在福建省教育国际化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重大意义。  自2003年与加拿大新斯科舍农学院(现为戴尔豪西大学)成功申办首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以来,福建农林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已增至4个,连续招收11届学生,累计招生1100多人,共输送492名学生出国留学。其中,246人次获得加拿大总督银质奖章、戴尔豪西大学荣誉毕业生等各类称号,259人次获得戴尔豪西大学各类奖学金,50%的毕业生获得多伦多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的入学奖学金,继续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  送出去,还要引进来。近年来,福建农林大学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教育资源:一方面着眼于面上提升,通过深入实施“海外优质课程引进计划”,已在17个学院209个专业班级中开设双语教学课程70多门,其中“农业生态学”课程被评为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另一方面着眼于点上突破,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在国内教学阶段已基本使用了国外合作院校的课程和原版教材,教师对学生实施渐进式的中英文双语教学和全英语教学。  近两年,福建农林大学校园里不同肤色的人越来越多。为了加大对优秀来华留学生的吸引力度,学校在国家政府奖学金、福建省政府奖学金的基础上,设立了外国留学生专项奖学金,构建了多元化、立体式的来华留学生奖助学金体系。目前,有来自美国、南非、巴基斯坦等30个国家的近200名留学生在校开展学习研究,来华留学生教育驶入快车道。  随着人才培养国际化的稳步推进,福建农林大学出国英语培训也做出了名气。学校是福建最早自主开展雅思英语培训的省属高校之一,已先后培训学员近万名,学员中雅思分数超过6分有90%以上,超过6.5分也超过了40%,还有不少学员取得单科满分的好成绩。学校还是福建省教育部门指定的高校学科带头人出国培训单位,举办4年多来,每期学员合格率均在90%以上,兄弟院校教师纷纷慕名而来。  科学研究国际化,成果香飘五洲四海  日,由福建农林大学发起并主持、英国剑桥大学等多家单位参与的小菜蛾基因组相关研究成果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上在线(online)发表。此外,学校詹家绥、魏太云、缪颖、唐海宝、黄晓磊等师生也先后在《CELL》、《美国科学院院报》等国际知名刊物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论文。  近年来,福建农林大学积极推进科学研究国际化,先后承担了国际合作项目共计43项,被SCI、EI收录的论文“十二五”以来年均增幅42.7%,国际学术影响力不断提高。特别是2013年,由尤民生教授主持的项目“小菜蛾群体遗传变异的地理格局与变化关系”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资助,标志着学校国际间协同创新跃上新层级。  随着国际合作项目的深入开展,催生了联合国(中国)实蝇防控研究中心、科技部门国际合作基地(菌草研究所)等一批国际合作创新平台。2013年以来,福建农林大学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与加拿大戴尔豪斯大学的联合实验室相继揭牌成立,国际科研合作的平台越来越广阔。  万里远洋飘香草。2014年11月,在国家主席访问斐济期间,福建农林大学菌草项目成功落地斐济,与斐济政府合作共建“中国-太平洋菌草技术研究中心”,进一步推动斐济及周边岛国丰富菌草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斐济和国内主要媒体对此纷纷报道,盛赞福建农林大学开创了岛国菌草产业发展新模式,助推斐济农业发展。  目前,福建农林大学发明的菌草技术以11种文字在世界上传播,已经在全世界五大洲的96多个国家开花结果,为我国技术援外和扶贫工作,以及服务国家外交战略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菌草项目的示范带动下,越来越多科技成果冲出国门,走向世界。2014年,福建农林大学研发的红黄麻育种技术再次入选中国援建非洲国家马里、援建贝宁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项目,成为国内承担援外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建设任务最多的单位之一;研发的茶叶、麻类技术在亚洲主产区广泛应用,其中主持“乌龙茶国际标准”为中国人首次主持的茶叶国际标准。  共建孔子学院,积极传播中华文化  日,在国家主席和南非总统雅各布·祖马共同见证下,孔子学院总部与南非德班理工大学签署了合作设立孔子学院的协议,并确定由福建农林大学与德班理工大学共同建设。  一年多来,孔子学院先后面向德班理工大学师生和当地市民举办了“德班·中国电影节”、“民族器乐学习班”等9场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活动,在德班刮起了一阵阵“中国旋风”。特别是2014年9月,为庆祝全球首个“孔子学院日”暨十周年活动,福建农林大学专门派出学生艺术团赴南非德班、开普敦等城市进行了5场文艺巡演,使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得到了多维度、多方面的有效展示和传播。2014年12月,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国家汉办主任许琳在莅临福建农林大学调研时,对学校合作共建孔子学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希望福建农林大学继续坚持走出去战略,把国际化办学作为推动内涵发展的重要支撑,进一步加大与外方院校的融合发展,推动中华文化在世界传播。  以共建孔子学院为契机,福建农林大学进一步密切了与南非德班理工大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自2013年12月以来,德班理工大学师生代表团先后五次来到福建农林大学进行交流访问,双方在茶学、旅游管理、蜂学、机电、经济、土木工程、园林规划设计、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专业领域的深度合作已全面启动。  2014年,福建农林大学再次获得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再次获准建设一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校改革发展的势头强劲。国家在支持福建进一步加快发展的相关文件中明确支持福建农林大学建设高水平大学,学校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在新的历史时期,福建农林大学党政领导班子再次为这所地方农林院校的国际化战略描绘了宏伟蓝图,全校上下正朝着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目标,沿着国际化办学的道路奋勇前行!福建任免一批领导干部 刘瑞榕任福建警察学院院长
昨日,福建省政府发布一批领导干部任免。具体情况如下:
任命李清彪为泉州师范学院院长;任命于洪亮为集美大学副校长;任命黄炎和为福建农林大学副校长;任命王长平为福建师范大学校长;任命刘瑞榕为福建警察学院院长;免去林羽的福建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职务。
此外,聘任陈可香为福建省交通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聘期三年);免去李兴湖的福建省交通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职务;任命陈铁晗为福建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副局长(试用期一年);免去朱华的福建省旅游局局长职务。任命魏明镇为福建省物价局副局长;免去赖碧涛的福建省物价局副局长职务;免去陈永共的福建省农业厅(中共福建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厅长(副主任)职务;任命黄苇洲为福建省文化厅副厅长(试用期一年);任命赖碧涛为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任命林学侬为福建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巡视员;免去张春华的福建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巡视员职务,提前退休;孙根生兼任福建省人民防空办公室副主任;任命薛为钊为福建省人民防空办公室副巡视员;免去张书晖兼任的福建省人民防空办公室副主任职务;免去张建生的福建省公安厅副厅长职务。
(记者 林娟)
分享该新闻到微信朋友圈:1、打开手机软件“微信”--“发现”--“扫一扫”。2、对准左边二维码进行扫描3、识别成功后,弹出是否浏览该页面,点击确定。4、点击手机右上角分享按钮,分享到朋友圈。
[责任编辑:
12345678910福建农林大学
> 查看版本
历史版本:31
编辑时间: 14:17:34
内容长度:10409字
图片数:5个
目录数:15个
修改原因:详尽的修改理由,有助于您的词条及时通过审核,获得更准确的评定
评审意见:对版本内容有较大提升
福建农林大学&-&学校历史
福建农林大学是一所具有75年办学历史的省重点大学。其最早前身为1936年创办的协和大学农科。新中国成立后,福建协和大学农学院、厦门大学农学院、福建省立农学院等合并组建福建农学院。1958年福建农学院森林系单独分出设立福建林学院。1994年福建农学院更名为福建农业大学。2000年福建农业大学和福建林学院合并为福建农林大学。2003年,学校被确定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建校75年来,学校形成了“明德、诚智、博学、创新”的校训,凝炼了“五种品格”(即耕的拓荒品格、骏的争先品格、的勤勉品格、的顽强品格、小的奉献品格),坚持追求“敬业乐群、”的精神境界。
福建农林大学&-&学校概述
学校位于市西郊,校园占地面积234万m2,校舍面积78.95万m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97亿元。现有1个、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理科生物学基地(试办)、2个农业部重点学科、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17个福建省重点学科、6个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7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3个专业硕士学位点、15个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有18个学院、62个本科专业、43个成人学历教育专业。涵盖7大学科门类,在校 20658人、2248人。现有教职工2300多人,专任教师1458人,有职称人员200人,职称人员405人,有福建省属高校唯一的1位,96名生。自1984年以来,先后有10人入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入选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入选国家“”一、二层次人选,6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36人享受国务院,7人入选高等学校农林科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被评为福建省杰出科技人员,1人被评为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28人被评为福建省优秀专家,70人入选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9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37人被评为福建省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学校长期坚持人才培养的根本地位、本科教育的基础和主体地位、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积极探索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稳步推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现有国家级2门,省级精品课程26门,国家级1个(立项建设),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省级教学团队3支。2000年以来,共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3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在校内外建立了一批教学科研实验厂场,其中教学林场近3100万m2。校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200.64万册,电子图书90.61万册,设有台湾文献馆和中国学术期刊首批文献检索咨询站,是农业部和福建省首批科技查新单位。校园网“千兆为主干,百兆到桌面”覆盖全校。建校72年来,学校培养了7万余名毕业生,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的主线,设有国家、部省级科技创新平台30个、校设研究机构71个;自1978年以来,有545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优秀社科成果奖,其中主持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等国家三大奖6项、全国科学大会奖4项、合作获得国家三大奖7项。近3年来,承担科研项目1160项、科研计划经费20495万元,获国家和部省级科技成果奖74项,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15项,鉴定(评审)成果130项,出版著作119部,在权威期刊发表论文480篇。学校长期坚持面向经济建设,以服务社会为己任,打造学校品牌,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福建农林大学&-&录取规则
& & 1、每一轮次投档我校的非美术类考生,院校志愿采用“分数优先”,专业志愿采用“专业清”的模式录取。“专业清”即专业志愿之间有先后顺序,先按第一专业志愿排序从高分到低分按计划录取,如有未完成计划的专业,则从未录取的考生所填报的第二专业志愿中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录取,以此类推直到专业计划完成。江苏省考生选测科目等级要求为BB,必测科目等级要求均为C以上,考生进档后采用“专业清”的专业安排方式,按照“先分数后等级”的办法录取。  2、美术类考生录取时,专业志愿采用“分数优先”。对于投档我校的福建省合格考生,按综合分从高到低择优录取;福建省外考生报考我校美术类专业必须参加我校美术类校考并取得专业合格证,校考专业成绩对艺术设计和动画专业均通用,考生可以同时兼报,考生专业考试和文化考试成绩应符合所在省份美术类本科专业有关规定(所在省份有分省内院校和省外院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按省外院校录取控制分数线),我校按校考专业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江苏省美术类考生七门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等级中D级不得超过三门。  3、中加合作班录取有填报该专业志愿的考生。生源不足时,由学校决定是否电话征求部分无法录取其他专业的考生意见,在省招生办要求的上载时间前,录取符合条件并明确表示愿意到中加合作班专业的考生。
福建农林大学&-&对外交流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与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深厚的地缘、血缘、学缘、亲缘“四缘”优势,不断加强两岸交流,拓展教学空间。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台湾地区的、等多所大学结成友好关系,开展教学、科研合作。学校成为有权招收外国和侨生的单位,并率先在全国招收台湾青年攻读成人教育学历。与以“2+2”的方式联合举办、2个本科专业教育项目。自2005年以来,学校先后邀请900多位国(境)外专家、学者来校访问、任教、讲学,开展学术交流,进行合作项目研究,先后选派了200多位教师、科研人员出国(境)考察、学习、开展合作研究,参加学术研讨会,洽谈合作项目,执行国际合作项目和援外任务。学校的学报(自然科学版、哲学社会科学版)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还编辑出版了 、
、 等刊物。学校高度重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注重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创建平安和谐校园。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教育系统纪检监察工作先进单位”、“福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福建省文明学校”(连续3次)、“福建省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连续2次)、“福建省绿色学校”、“福建省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学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紧紧抓住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平台基地三个战略重点,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开放型、和谐型、平安型、廉政型、节约型、数字型、生态型校园。到2015年,把学校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重点人才培养基地,多学科协调发展、综合实力和整体办学水平居国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大学,为建设创新型省份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知识贡献和人才保证。
福建农林大学&-&研究机构
学校设有71个研究机构,国家糖料作物改良中心分中心、全国甘蔗引种、教育部农药生物化学重点实验室、农业部甘蔗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甘蔗重点开放实验室、福建省重点公共实验室、福建省植物病毒学重点公共实验室、福建高校作物遗传学重点实验室、福建高校病毒工程与病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福建工程中心、福建省技术开发中心、福建省农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分子标记育种实验室、福建省闽台果树资源试管苗库、福建省农业科技培训推广中心、福建研究中心和福建类研究中心设在我校。每年承担国家和省的科研课题300多项,“十五”以来共承担科研项目1200多项,获得科研经费2.1亿元,成果通过鉴定200多项研究成果,其中110多项获国家和部省级的科技成果奖。通过加强社会服务工作,累计增加产值100多亿元。学校创办的科技开发总公司,具有外贸进出口权,是省政府授予的福建省首批25家高新技术企业之一。学校先后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教学、科研单位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还与美国、、、英国、比利时、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泰国、以及等结成为友好学校。学校的学报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还编辑出版了 、
、 、 等刊物。为适应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学校建立了计算机网络中心、测试中心、电教中心、生物技术实验中心和80多个专业实验室,并在全省不同区域设立了20多个合作共建基地和4个科技综合示范区,在校内外建立了一批教学科研实验厂场,其中教学林场近4.7万亩。校图书馆是中国学术期刊首批文献检索咨询站和农业部首批查新单位,拥有藏书130万册,中外文期刊近6000种。按照学校发展规划,学校将建设成教学科研并举,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并重,以生物科学、环境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为发展重点的,立足福建、辐射华东、面向东南亚,优势突出、特色明显、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的综合性大学;成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知识创新的研究基地、关键技术的攻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2007年招生版学校概况●理、工、农、经、管、文、法7大学科门类,20个学院,64个本科专业●率先在福建省属高校中取得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率先在福建省属高校中设立一级学科博士点●率先在福建省属高校中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率先在福建省属高校中取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率先在福建省属高校中建立国家重点学科●率先在福建省属高校中承担国家“973”项目●率先在福建省属高校中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率先在福建省属高校中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特等奖●2006年新增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新增数量居全国农林高校第一●一级学科博士点6个,居福建省高校第一●二级学科博士点41个,硕士点74个、专业硕士学位点3个,居福建省属高校前列●国家和中央部委重点学科4个,居福建省属高校第一●国家和部省级工程中心(研究中心)15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12个,居福建省属高校前列●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居福建省属高校第一●谢联辉院士是福建省省属高校唯一的中国科学院院士●629位正副教授,459位研究生导师●10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9位国家"百千万人才",135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3位省杰出科技人员,1位省杰出人民教师,28位省优秀专家,数量居福建省高校前列●校图书馆是中国学术期刊首批文献检索咨询站和农业部首批查新单位,与国内外1000多个单位开展情报交流与协作●与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科研机构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校园计算机网络与国际互联,不出校门尽览世界信息●学校是福建省重点建设的大学、福建省文明学校、福建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福建省绿色校园●校园山水辉映,鸟语花香,是求知深造的理想园地●完善的文体设施,多彩的课余活动,让您体验真正的大学生活●70多年办学历史,地灵人杰,英才辈出;7万多名校友遍布海内外,薪火相继,业绩骄人●据《大学》杂志发布的《2007中国高校科技贡献力排行榜》 ,福建农林大学科技贡献力居全国高校第39位,居福建省属高校第1位●据发布的21世纪以来 ,福建农林大学综合实力均居全国高校百强之列
福建农林大学&-&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福建农林大学,男,1953年1月出生,福建农林大学党委书记,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第十届省政协委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7年8月至2002年8月任福建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2002年8月至2006年1月任福建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院长,2006年1月起任现职。1991年4月至1993年4月在日本横浜国立大学留学。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项目、由中宣部和教育部组织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示范本教材编写组主要成员,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门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全程教学示范片主讲教师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博士点和硕士点第一学科带头人。国家级精品课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负责人。省级教学团队负责人。主编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 。主编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体化系列统编教材《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含教材、、学生学习指导用书、光盘四大部分)。主持国家和省厅级各类科研项目30多项,发表论文200多篇。曾获文化部、教育部、国家、团中央、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颁发的优秀节目作品一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创作奖,福建省人民政府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华东地区优秀教育图书二等奖,福建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福建省高等教育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等各类表彰20多项。指导研究生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三等奖2项。兼任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教育类专业委员、中国劳动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社学会理事、中国中共党史学会理事,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福建省科社学会会长、副会长、福建省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中共福建省委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宣讲团成员,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宣讲组组长。 郑金贵福建农林大学郑金贵,男,1949年10月生,现任福建农林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1981年10月获福建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学位。月赴国际水稻研究所进修。1985年5月至1998年8月,历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研究员;1998年8月调任福建农业大学校长,1999年福建省教育厅评定为博士生导师,2000年10月任福建农林大学校长。系“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福建省委省政府表彰的“福建省杰出科技人员”、“福建省优秀专家”和“福建省有突出贡献的农业科技人员”,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农业部重点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学科的第一带头人,兼任中国作物生物技术学会副会长、中国遗传学会理事、中国农学会理事、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福建省科协副主席等。长期从事作物遗传育种、作物生物技术、农产品品质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产业化工程等科研项目21项;获国家和省科学技术奖5项(均排名第一),其中“谷秆两用稻的选育及其稻秆的高效利用”获200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南方冬季农业开发”获199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获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10篇,出版著作5部(均为独著或第一作者);培养博士后5人,博士生15人,硕士生35人。洪伟 福建农林大学洪伟,男,1947年11月生,现任福建农林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正厅)、教授、博士生导师。1975年7月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数学专业。1990年3月任福建林学院党委委员、教务处处长、1992年6月任福建林学院院党委委员、副院长,1995年12月任福建林学院党委委员、院长,2000年10月任福建农林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正厅)。系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福建省优秀专家、福建省优秀共产党员、福建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福建省先进工作者、“孺子牛金球奖之荣誉奖”获得者、林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带头人,兼任中国林学会理事、副理事长主编、 编委等。长期从事、、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重大科技专项等科研项目10多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三等奖19项,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三等奖5项;出版专著、教材8部,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
福建农林大学&-&著名院士
&&&&&&&&&&&&&&&&&&&&&&&&&&&&&&&&&& 福建农林大学谢联辉,男,汉族,中共,教授。1935年3月生于福建省。1958年毕业于福建农学院农学系,年进修于北京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现任福建农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病毒研究所所长,兼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重大基础性研究项目专家委员会成员、国家生命科学部咨询委员会委员、学科评审组成员、全国等。谢联辉院士长期从事植物病理学和病毒学的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曾提出栽培免疫理论和铲除病菌越冬基地方法,从而较好地解决了和的理论和实际问题。1973年以来,系统研究了中国水稻病毒病的病原种类、分布、为害、传播、测报与治理,其成果被誉为是“对世界病毒的研究做出了新贡献”,先后3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特邀报告;还比较全面地研究了中国、甘蔗、、和等植物的病毒种类、分布、发生和防治对策,获得了一批创新性成果;近年来还拓展了动物病毒和天然药物的研发,在对病毒鉴定、水体病毒检测及抗病毒、抗肿瘤生物活性物质研发方面取得较大的进展。先后发现植物病毒新种1个,新的传毒介体1种,报导了中国病毒新记录11个,发表学术论文240多篇,著作4部,培养博士20名、硕士22名、博士后2名。曾获部、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四等奖1项和福建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先后被评为福建省先进教育工作者、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1984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福建农林大学&-&校训校标
校训:明德&、诚智、博学&、创新校标校标含义:标志主体以和平鸽与树枝的造型为结合体,树技由“F”变化而来,而和平鸽则由“J”和“U”变化而来。标志造型优雅,含义内敛,视觉通畅,于平稳中表现主题,&标志外圈与内核底为绿色,内核外圈为黄色,文字为黑色。
福建农林大学&-&省级精品课程
1&形势与政策&郑传芳&公共基础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和思想品德课类&&& 2&中兽医学&&理论课(含实践)&农学&动物医学& 3&普通生物学&魏道智&专业基础课&理学&生物科学& 4&园林树木栽培学&&专业核心课&农学&植物生产类& 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公共基础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和思想品德课类&&& 6&3S技术&刘健&专业基础课&农学&森林资源类& 7&企业文化学&&专业基础课&&工商管理类& 8&土木工程材料&张正雄&专业基础课&工学&材料学& 9&木材学&陈瑞英&专业基础课&工学&林业工程& 10&交通运输学&邱荣祖&专业课&工学&交通运输类&
福建农林大学&-&机构设置
党&群&系&统: 纪委&&党委办公室、校办公室(合署)&组织部&&党校&&&宣传部&&统战部&&&学工部、学生处(合署)&&&机关党委&&教育工会&& 校团委& 行&政&系&统: 教务处&&研究生处&&&科研处&&人事处&&离退休干部工作处&&&财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处&&后勤管理处&&基建处&&&监察处、审计处(合署)&&&外事处、台港澳办(合署)&&对外联络处&&知识产权管理处&&&产业处、生产处(合署)&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刊名&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网址&http://fjnd.& 主&编&郑金贵& 副主编&,黄一帆,林文雄,林国栋(常务)&& & 刊名&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网址&http://fjly.& 主&编&郑传芳&& 副&主&编&赵捷,&林和平,&华启清(常务)&& 刊名&福建林学院学报& 网址&http://fjlb.& 主&编&洪&伟& 副&主&编&黄一帆,&卢凤美(常务)& && 刊名&亚热带农业研究& 网址&http://gzzz.& 主&编&& 副&主&编&林国栋,&陈幼玉(常务)&
福建农林大学&-&校园环境
学校东临闽江,西临乌龙江,南倚妙峰山,北靠淮安山,校园三面被繁茂的山林所环绕,形成开口向西的马蹄形丘陵谷地,全年气候冬短夏长,温暖湿润,有利于各类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学校建有有芒果路、紫荆路、荔枝路、白玉兰路、龙眼路等。在学&校的湖中有一个面积不到10平方米的小岛上,岛上有一株30多年树龄的南洋楹,在树上经常停着苍鹭、白鹭、红骨顶、白骨顶等鸟类。学校在校园建设时,提出建设生态型校园,并决定建设了一个恢复性湿地公园,成就了福建省内高校唯一的湿地景观。公园不但为水生动植物提供了优良的生存场所,也为多种野生动物,特别是水禽提供了栖息、迁徙、越冬和繁殖场所。同时湿地公园还具有蓄洪防旱,调节学校及周边地区的气候,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的强大功能。福建农林大学宣传部部长叶飞霞说:“我们都是被鸟鸣给叫醒的。”学校的自然绿地在整个生态校园的绿地系统中占主导地位,南、北两大山林形成的绿色屏障,为各种鸟类的栖息与迁移候鸟的落脚定居提供良好的环境。2003年,福建农林大学通过“绿色学校”的评估;&2007年获得“省级绿化模范单位”称号[51-52]。中华名特优植物园“中华名特优植物园”,占地面积7万多平方米,模拟中国行政地图并&按省划分为34个园,每个园分别种植该省在南方能正常生长的名特优植物、名特优花卉和名特优中草药等。每一种植物都附上相应的说明牌,注明学名、分类,并介绍其“名、特、优”的性状和功能。如“福建园”的高Z红豆杉,其紫杉醇含量是一般红豆杉的13倍;高T白茶,可使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干扰素分泌量增加5倍;高P葡萄,其抗氧化、抗衰老的原花青素含量是普通葡萄的98.9倍等[53]。观音湖明末到大清到民国关于观音湖的记载都只有南池或半月池的&名字。该水域原为乌龙江的内弯河,亦曾是贮木场。河水随江水涨落,河面十分广阔,东起体育场,西至作物学院,北起主楼前广场,南至下安村边,均为河水涨落之点。从瑞亭岑(映辉楼边的山口)下来有一条可供双人行走的石板小路穿过该湖中央,在原行政楼北边有一石拱桥,为科贡和西边村民往来通道[54]。
福建农林大学&-&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党委书记:叶辉玲校长:兰思仁党委副书记:赵捷、马国防纪委书记:尤国顺副校长:尤民生、黄一帆、林文雄、林思祖、王宗华、练晓荣[55-56]历任领导历任学校行政负责人姓名 校名 职务 任职时间江一真福建农学院 院长 6.10郭述尧福建农学院 院长 6.12李来荣福建农学院 院长 8.12许亚 福建林学院 院长 9.06张格心 原福建农林大学 筹备领导小组组长 4.08杨浩林 福建农学院 院长 3.12吴中孚 福建农学院 院长 0.04韩向阳 福建林学院 副院长(主持工作) 9.10罗少锋 福建林学院 院长 4.02俞新妥 福建林学院 院长 7.11陈启锋 福建农学院 副院长(主持工作) 0.09吕柳新 福建农学院 副院长(主持工作) 2.05吕柳新 福建农学院/福建农业大学 院长/校长 4.02/8.08张建国(山东) 福建林学院 院长 5.12洪伟 福建林学院 院长 0.10郑金贵 福建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 校长 0.10/0.12[57]
福建农林大学&-&知名校友
◎郑作新、唐崇惕、余松烈、谢联辉:4位校友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食品科学学院门前小道食品科学学院门前小道◎梁劬、宋涛:先后被遴选为中国常驻联合国粮农组织代表、国际原子能机构联合司司长、中国驻圭&亚那合作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张健保:香港发明家协会主席;◎吴振铎:台湾茶艺协会理事长,被誉为台湾茶叶之父;◎贡谷绅:台湾中兴大学第6任校长;◎颜禧强:美国最大的帽品供应商、香港飞达公司董事长;◎高益槐: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首席科学家;◎谢华安:校友在该校学习进修期间,刻苦努力,成为世界杰出的杂交水稻育种家,选育的“汕优63”累计增&产1500多亿斤。◎杨仁崔:学校的知名骨干精英教授。◎王幼辉、周时昌校友等16位省级领导,梁田庚、范仁善校友等300多位厅局级领导活跃在农业部、外交部、林业部(局)、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院、福建省、河北省、湖南省等政坛,辛辛苦苦造福一方,勤勤恳恳为民谋利;◎杨金发:1999年毕业的青年才俊,任总资产100多亿的超大现代农业集团的副总裁;◎傅芬芳:2003年毕业的年轻女杰,任亚洲最大的肉鸡生产加工企业圣农集团的副董事长。
福建农林大学&-&公交线路
1、乘坐22路、75路、77路、85路或312路到“农林大学站(东门)”下车2、乘坐39路、55路、506路、510路(招手即停)、150路/168路到“农林大学南门”下车。南平校区:乘坐1路公交车(玉屏桥至西芹镇)进校,进校的公交车前方有个牌子,写有福建农林大学专车,若无则至西&芹镇上,之后步行或乘坐摩的或面包车进校,摩的一人公道价一般四元,两人五元,面包车一人两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