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地龙的功效与作用和珍珠母用陈醋泡并食用,糖尿病人适合吗

北沙参、茯神、麦冬、白芍、炙甘草、僵蚕、蝉蜕、地龙、全蝎、天麻、天竺黄、胆南星、珍珠母等有副作用吗_百度知道
北沙参、茯神、麦冬、白芍、炙甘草、僵蚕、蝉蜕、地龙、全蝎、天麻、天竺黄、胆南星、珍珠母等有副作用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无毒副作用。
问题不清啊,单独用还是完整的方子啊!!
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是药三分毒,量适宜则为药,量过则成毒。
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没有副作用
治疗TS,但需辩证
有的有,有的没有
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为您推荐: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麻黄 10g 苦杏仁 10g 石膏 30g 忍冬藤 30g 牡丹皮 15g 连翘 15g 龙骨 20g 生地黄 30g 川射干 15g 桑叶 5g 磁石 15g 珍珠母 15g 决明子 15g 这副中药是治疗什么的,开给胆碱能荨麻疹患者起什么作用,麻烦详细一点
麻黄 10g 苦杏仁 10g 石膏 30g 忍冬藤 30g 牡丹皮 15g 连翘 15g 龙骨 20g 生地黄 30g 川射干 15g 桑叶 5g 磁石 15g 珍珠母 15g 决明子 15g 这副中药是治疗什么的,开给胆碱能荨麻疹患者起什么作用,麻烦详细一点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你家爆满了
吃降火的方
我不知道啊,你问问别人吧,亲。
将上药制成注射液,每毫升相当于生药4g。先静脉推注4~8g,继以8~10g/100ml持续滴注以维持血压。后逐渐加大剂量,可先静脉推注10~60g,继之以20~100g/100ml持续滴注,滴速视病情而定
医学教 育网收集整理 。血压稳定后逐渐减量。疗效
用上药治疗休克患者53例,显效45例,有效6例,无效2例。一般静脉推注本方药后,绝大多数病人血压立即回升,但持续5~10分钟后又下降。故需静脉滴注以维持血压。【处方
2】 红参、麦冬。制用法
将上药制成注射液,每毫升含红参、麦冬各0.1g。用时,先以10~30ml/次加入10%葡萄糖液20ml中静脉推注,每隔15~30分钟1次,连续3~5次,待血压回升,再用30~50ml加入10%葡萄糖液
200ml中静脉滴注,直至症状改善,血压稳定为止。疗效
用上药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46例,其中显效(用药后血压回升,24小时内血压稳定正常,休克体征消失者)25例;有效(用药后血压回升,48小时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休克症状体征消失)18例;无效(48小时血压不稳定,症状体征改善不大)3例。【处方
3】 大黄12g,芒硝(后下)、厚朴、枳实各10g,鱼腥草、连翘各15g。医学教育网加减
若咳声重浊痰多者,加桔梗、川贝母、桑白皮、黄芩;若呼吸困难者,或发绀、抽搐,加杏仁、地龙、防风、羚羊角。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服,每日 1
剂,连续用药至排出燥粪(或便溏)止。疗效 应用大承气汤加味治疗儿童休克型大叶肺炎20例,全部治愈。资料来源 :医 学 教 育网高 &
热【处方 1】 青蒿15~30g,银柴胡12~15g,白芷、辛夷各6~10g。加减 若周身酸痛轻者,加秦艽 10g,葛根
15g;重者,加羌活、独活各 10g;若咽痛者,加山豆根 10g,桔梗 6g;若咳嗽者,加杏仁、川贝母各 10g。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 2 次,分 3
次口服,每日 1 剂。疗效 用本方治疗高热患者 165 例,除 1 例服药后出现鼻衄,中途改用其他药物外,其余病例都在服药 1 剂后痊愈,治愈率为
99.1% 。全部病例基本都在服药后 24 小时内体温降至正常范围。最快在服药后 4 ~ 6
小时体温恢复正常,且不再回升。上方适用于感冒高热,部分患者服药后有轻微口干,停药或多饮水即可消失。【处方 2】 柴胡 30 ~ 50g,黄芩、半夏各
10 ~ 20g,人参、常山、草果各 10g,生姜 15g,大枣 10 枚,甘草 5g。加减 若头痛甚者,加川芎、藁本各
10g;若全身关节痛甚者,加麻黄 3g;若咳嗽者,加杏仁、陈皮各 10g;若大便干者,加大黄 3 ~ 5g;若腹胀腹泻者,加干姜 5g,车前子
10g。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每日 1 剂。10 岁以下用量酌减。须停用西药及支持疗法。疗效 用上药治疗高热患者 120 例,其中服 1
剂热退,主要症状基本消失者 80 例,2 剂 15 例,3 剂 20 例,3 剂热不退者 5例。体温下降后均未回升。【处方 3】 生石膏
30g,羌活、生白芍、桔梗、白芷各 10g,柴胡、葛根各 20g,黄芩 15g,生姜 3 片,大枣 2 枚,甘草 5g。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半日内分 3
次温服。每日 1 剂。必要时每日 2 剂。服药期间禁食油腻、生冷之品。疗效 用本方治疗高热患者 156 例,均在服药 1 ~ 5 剂获得治愈。【处方
4】 鱼腥草 50g,虎杖、威灵仙、败酱草各 10g。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分 3 次口服,每日 1 剂。1 周为 1 个疗程。疗效
用上药治疗感染性高热患者 88 例,均在服药 3 ~ 5天内退热,诸症消失。【处方 5】 白僵蚕、蝉蜕、木通、车前子、酒炒黄芩、黄连、盐炒黄柏、桔梗各
3g,神曲 10g,金银花、生地各 6g。加减 咽喉肿痛者,加玄参、丹皮;高热不退者,黄芩增量。制用法 水煎后,取液 300ml,加黄酒、蜂蜜各
1ml。150ml/2 小时口服;热退后,改每日 2 次。用 1 ~ 2 日。禁辛辣及生冷之品。疗效 用上药治疗温病内热外感型高热 100 例,8
小时完全退热 91 例,有效退热 9 例,退热率为 100% 。二、传 染 病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处方 1】 苍术、藿香、贯众各
12g,黄芪、沙参、白术各15g,金银花 20g,防风 10g。制用法 水煎服。体质较强者,隔日 1 剂,分早、晚 2 次内服,连服 3
天;体质稍弱者,每天 1 剂,连服 7 天。疗效
本方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教授姜良铎和周平安为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献“秘方”。此药方适用于一般人群,小孩及孕妇应酌情减量或遵医嘱。本方来源于《中国医药报》2003
年 4 月 10 日第 1 版。【处方 2】 生黄芪、银花、板蓝根、贯众、生薏苡仁各 15g,柴胡、黄芩、苍术、藿香、防风各 10g,生甘草
5g。制用法 每日 1 剂,水煎分 2 次内服,连续用药 10 ~ 14 天。疗效 据《中国医药报》2003 年 4 月 14
日报道,本方系北京中医药大学周平安教授提供。周教授特别指出,根据他治疗呼吸热病的经验,如果在用西药治疗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时加用中药,对减轻症状会很有帮助,可以减少重症患者,也可以使病程缩短。流行性感冒【处方
1】 灯笼草、三桠苦、岗梅根各 30g,甘草 9g。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每日 1 ~ 2 剂,3 天为 1 个疗程,超过3
天仍不退热者,可列为无效。疗效 用上药治疗流行性感冒患者 100 例,其中治愈 79例,有效 14 例,无效 7
例。本方适用于暑温发热、风热型流感,对体质较虚和风寒偏重的感冒,则不宜使用。【处方 2】 板蓝根 20 ~ 30g,金银花、黄芪各
10g,连翘、桔梗、黄芩各 12g,蒲公英 30g,芦根 40g,虎杖、玄参各 15g,甘草6g。制用法 将上药用温水浸泡 20 分钟,煎 2 次共约
40 分钟,滤得药液 200ml,分 3 次 1 日内服完。疗效 用本方治疗流行性感冒患者 324 例,其中 24 小时内服药 1 剂,体温降至正常者
45 例,服药 2 剂体温降至正常 105例,服药 3 剂体温降至正常 174 例。总有效率为 100% 。1 个疗程为 1 ~ 3 天。【处方 3】
大青叶、板蓝根、紫草各 50g。制用法 将上药用温水浸泡半小时后,用文火煎,煮沸后3 ~ 5 分钟即可,忌煎时间过长,每日 1 剂,分 2
次服。小儿以少量昼夜服。疗效 用本方治疗流行性感冒患者 156 例,均获痊愈。一般服药 2 剂而愈,少数服 3 ~ 4
剂痊愈。愈后观察,未发现反复和副作用。【处方 4】 香薷 10g,银花、连翘各 15g,青蒿 12g,板蓝根、大青叶各 30g。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分 2 次服,每日 1 剂。加减
若偏寒者,加淡豆豉;若偏热者,加薄荷、野菊花;若汗多者,去香薷;若热盛者,加鸭跖草;若咳重者,加杏仁、虎耳草;若暑湿明显者,加鲜藿香、鲜佩兰、厚朴、六一散;若恶心呕吐者,加姜半夏、竹茹。疗效
用上方治疗夏季流感患者 198 例,均获治愈。平均退热时间为 1.57 天,自觉症状消失时间为 2.4 天。【处方 5】 柴胡、金银花各 20g,连翘
15g,黄芩、蝉蜕、半夏、菊花、党参、甘草各 10g,生姜 3 片。加减 高热汗出者,加石膏,每日 2
剂急煎服;咽干痛者,加桔梗;咳嗽者,加杏仁、前胡;咳喘者,加杏仁、麻黄、石膏;痰多者,加川贝母;恶心纳差者,加佩兰、白豆蔻;鼻塞流涕者,加苍耳子;头痛甚者,加白芷;身体酸楚者,加羌活。制用法
每日 1 剂水煎服,用 3 ~ 9 天。疗效 用上药治疗流行性感冒 200 例,治愈 196 例,无效 4例,总有效率为 98%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处方 1】 生石膏 60g,银花、连翘、黄芩、栀子、龙胆草、板蓝根、地丁各 15g,元参 24g,生地
18g,知母、麦冬各 12g。制用法 将上药提取制成“清热解毒注射液”或片剂。注射液每支 2ml相当于 3g原生药,作肌注用。每次肌注量:1 ~ 6岁
2 ~ 4ml;7 ~ 12 岁 4 ~ 6ml;12 岁以上 4 ~ 8ml,每 6 小时 1 次,首次量加倍。1 ~ 3 天改为片剂口服:每次 7 岁以下
2 ~ 4 片;8岁以上 4 ~ 8 片,每 6 小时 1 次,一般疗程为 3 ~ 4 天。同时加强西药支持疗法,病重者须输液,高热 39.5℃ 以上者加用
50% 安乃近滴鼻降温,一般不用抗菌药物。疗效 用上药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 36 例,平均 2.2天体温正常,1.6 天症状消失,3.6
天治愈。比用抗菌药物治疗组的疗程短。【处方 2】 蒲公英、金银花各 20g,黄芩、大黄各 10g,川黄连 12g,山栀、大青叶、川黄柏各
15g。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至 200ml,分 2 ~ 4 次服,每日 1 剂或 2剂。如有昏迷可改行鼻饲法,每隔 8 小时 1 剂或 1/3
剂,直至症状、体征消失为止。疗效 用本方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 46 例,其中痊愈者 44 例,死亡 2 例。体温下降至正常平均服药天数为 3.5
天;神经反射转阴性者为 5.4 天;脊髓液正常平均为 6.3 天。疗程中未见不良反应。【处方 3】 生石膏(先煎)、鲜芦根、蒲公英、金银花各
25g,大青叶、板蓝根各 15g,川黄柏、知母、龙胆草、黄芩、栀子各 10g,连翘 6g,薄荷 3g。加减 若表未解者。加防风、荆芥各
8g;若昏迷者,加水牛角,磨汁服;若抽搐者,加全蝎、钩藤、蜈蚣各 6 ~ 10g;若舌赤绛干者,加生地黄、玄参、丹皮、赤芍各 10g;若呕吐者,加竹茹、代赭石各
10g;若大便秘结者,加生川军(后下)、芒硝(冲服)各10g。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每日 1 剂,分 2 ~ 3 次服。婴儿用量酌减。疗效
用本方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 25 例,均获治愈。随访未见后遗症。治愈期最短者 3.5 天,最长者 9 天,平均5.2
天。流行性乙型脑炎【处方 1】 大青叶 500g。制用法 & 将 上 药 加 水 3 000ml,文 火 煎 至1
600ml(即 每100ml含生药 30g)。用时,5 岁以下者 50ml,每 6 小时服 1 次;6 ~ 10 岁者 100ml,每 6 小时服 1 次;11
岁以上者 100ml,每 4 小时服 1 次。待体温降至正常后 3 天停药。疗效 用上药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 23
例,均获治愈,无一例死亡。服药量最少者 480ml,最多者 600ml。体温降至正常天数平均为 1.9 天,住院天数平均为 5.9
天。服药期间未发生不良反应。【处方 2】 大青叶、板蓝根各 30g,金银花、连翘、生地、玄参、地龙各 15g,生石膏 60g,知母 9g,甘草
3g。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昏迷者用鼻饲。成人每日 1 剂,小儿每日 1/2 ~ 1/3
剂,必要时加倍。一般轻型及普通型病例单独采用本方或酌用退热剂。重型、极重型病例除用本方外,须配合西药对症治疗。疗效 用上药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 615
例,其中治愈591 例,治愈率为 96.1% ,病死率为 3.9% 。【处方 3】 鲜溪黄草(为唇型科植物)60 ~ 90g。制用法
将上药加凉开水捣烂榨汁,加蜜糖口服。25% 九里香 5ml肌注,每日 3 次。内服中药(基本处方:生石膏、板蓝根各 30g,知母、淡竹叶、七叶一枝花、玄明粉各
6g,金银花、连翘各12g,辨证加减)。并适当使用补液、皮质激素和脱水剂等。疗效 用上药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 14 例,其中重型 9例,中型 3
例,轻型 2 例。结果治愈 13 例,死亡(重型)1 例。治愈病例,抽搐多在 1 ~ 3 天内停止,高热可在 2 ~ 3 天内下降。【处方 4】 生大黄
20 ~ 30g(后下),玄明粉 15 ~ 25g(冲服),生石膏 60 ~ 120g(先煎),知母 20g,蝉蜕、钩藤各
15g,生地黄、板蓝根、金银花、太子参各 25g,甘草 10g。加减
若高热者,加羚羊角粉、紫雪散、寒水石;若昏迷者,加菖蒲、郁金、远志、安宫牛黄丸;若抽搐者,加广地龙、僵蚕;若痰鸣者,加鲜竹沥、天竹黄、陈胆南星。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分 4 次服,每日 2 剂。每次大约煎成200 ~ 250ml,经鼻饲管缓慢注入。疗效 用上药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 98 例,其中痊愈者89
例,死亡者 5 例,留有后遗症者 4 例。部分患者亦应用西医对症、支持疗法。【处方 5】 生石膏
120g,知母、赤芍、丹皮、菖蒲、生大黄各10g,生地、僵蚕各 15g,双钩 12g,全蝎 3g。制用法 将上药浓煎成
500ml,装入灭菌空瓶内,并加入10ml混合防腐剂,置于冰箱或冷库内备用。采用开放式输液法,将针头换成导尿管即可。3 岁以上患儿每日 1 剂(3
岁以下酌减),均分 2 次直肠点滴(重型者每日 2 剂,分 3 ~ 4 次滴入)。患者取左侧卧位,液体石蜡油润滑导尿管后,插入肛门 15 ~20cm,调节滴速在
30 ~ 50 滴 /分钟。点滴完毕适当更换体位,使药液充分吸收。疗效 用上药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 48 例,其中痊愈者42 例,未愈者 4
例,死亡者 2 例。流行性腮腺炎【处方 1】 连翘 12g,柴胡、牛蒡子、荆芥、防风、花粉、桔梗、羌活、独活、苏木、归尾、白芷、漏芦各
9g,升麻、甘草、红花各3g,川芎 6g。加减 若局部肿胀坚硬者,加皂角刺、穿山甲各 9g;若大便燥结者,加大黄 9g。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每日 1
剂,分 2 次服。疗效 笔者 40 多年来,用本方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患者1 000余例,一般轻者 2 剂,重者 3 ~ 4 剂即可获痊愈。【处方
2】 石蒜、蒲公英等量。制用法 将上药共捣烂如泥,加入好醋调匀,敷于患处,纱布包扎,每日换药 1 ~ 2 次。疗效 用上方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患者
27 例,其中敷 1 日肿痛消退者 14 例,2 日肿痛消退者 9 例,3 日肿痛消退者 4 例。无一例出现并发症。【处方 3】 白背叶 30g,防风草
12g(以上为 8 ~ 12 岁的儿童用药量,余按年龄增减)。加减 若合并睾丸炎者,加大青叶或板蓝根 15 ~ 30g。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 2
次,分 2 次温服,每日 1 剂。疗效 用上药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患者1 500例(属于单侧624 例,双侧 876 例,合并睾丸炎 42
例),均获治愈。一般在 2 ~3 天内即可痊愈,合并睾丸炎者,在 3 ~ 5 天内均可治愈。【处方 4】 车前草 30 ~ 60g(干品 15 ~
30g)。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 2 次,第 1 次加水 300ml,煎至 150ml;第 2 次加水 200ml,煎至 100ml。两次药液合并,分 2
次服,每次加白酒 5ml同服。病情重者可酌加药量。疗效 用上药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患者 64 例,一般在 2 ~ 4天治愈,最长不超过 5
天。【处方 5】 白古月(即白胡椒)30g,血竭、明雄黄、蟾酥各6g,冰片 1g。制用法
将上药共研为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将上药粉少许,均匀地撒在膏剂上(可用药店出售的黑膏药,其膏药的面积,视患处大小而定)。贴敷患处,每两天换药 1
次。疗效 用上药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及各种疖肿(或脓肿)200余例,效果颇为满意。轻者治疗 2 次,重者治疗 3 ~ 6 次获得痊愈。【处方 6】
银朱 6g,全蜈蚣 2 条。加减 若局部发热者,加黄连、黄柏、栀子各 3g。制用法 将上药共研细末,用鸡蛋清调成糊状,外敷局部。疗效
用上药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患者 60 例,一般轻者1 次,重者 2 次即可治愈。【处方 7】 马兰(全草)、山苦瓜根各等份。制用法
将上药共研极细末,用凡士林配制成 30% ~ 50%软膏。用时,外敷患处,每日换药 1 次。疗效 用上药治疗小儿腮腺炎患儿 116 例,全部有效,平均2
~ 3 天治愈。【处方 8】 三黄黑白散(含大黄、黄连、黄柏各 50g,青黛、芒硝各 100g,冰片 10g)。制用法
将上药共研细末加醋(或香油)调糊,摊敷料上,外敷患处,胶布固定。每日换药 1
次;夏季可用醋调成糊状,外搽患处。高热、颌下腺肿、咳嗽者,并用普济消毒饮、龙胆泻肝汤加减等。疗效 应用三黄黑白散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63
例,全部治愈。流行性出血热【处方 1】 白茅根 30 ~ 100g,生地 30 ~ 60g,牡丹皮、赤芍各 12g,大黄(后下)10 ~
15g,丹参、茯苓、板蓝根各 30g。加减 若热盛者,加连翘、黄柏各 15g,石膏 30g,知母 10g,或加板蓝根注射液 4ml肌注,每日 2
次;若小便短少者,加猪苓、车前子各 20g,滑石 30g;若出血点多者,加水牛角(磨粉)30g。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每日 1 剂,分 2 ~ 3
次口服。疗效 用上药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患者 19 例,其中痊愈者17 例,死亡者 2 例(属危重型经抢救无效)。【处方 2】
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丹参、败酱草各 30g;玄参 20g,白茅根、生石膏各 60g,知母 15g,生大黄、生甘草各6g。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每日 1
剂,分 2 ~ 3 次口服。10 天为1 个疗程。疗效 用本方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患者 95 例,其中治愈者93 例,病死者 2 例。【处方 3】
鱼腥草、蒲公英、板蓝根各 40g,丹参、生石膏各30g,川黄柏、知母各 15g。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 3 次后合并药液,分早、中、晚口服,每日 1 剂,1
周为 1 个疗程。疗效 用本方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患者 47 例,经用药 2 ~ 3个疗程后,其中治愈 46 例,无效 1 例。【处方 4】
大青叶、金银花各 50g,板蓝根、杜仲各 30g,连翘、龙胆草、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各 20g,黄芩、薄荷各 15g。加减
气营两燔者,加石膏、知母、柴胡;热入营血者,加犀角(水牛角代)、丹皮、赤芍;热入脏腑者,加黄连、栀子及凉血药。恢复期用六味地黄汤加龟板、五味子各
15g,知母、黄芪、首乌各 20g,桑寄生 25g。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 1 剂。疗效 用上药治疗流行性出血热 43 例,其中基本治愈
42例,未愈 1 例,治愈率为 97.67% 。麻 & 疹【处方 1】 肉桂、附子各 3g,天麻、薄荷、钩藤、僵蚕各 6g,雄黄
1.5g,蟾蜍 1 个。制用法 将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密封备用。2 周岁幼儿每次服 1.5 ~ 2g,每日 3 次,白开水送服,连服 2 ~ 3
日。其他年龄用量酌定。疗效 用本方治疗麻疹,疗效极佳。麻疹初透,服之可使皮疹顺利出齐。凡是早期或疹出不透者服此药后,几乎无并发症出现。【处方
2】 紫草 15g,葛根、桑叶各 10g,甘草 20g。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分 3 ~ 4 次口服,每日 1 剂。连用 1周。疗效
本方用于预防麻疹,效果显著。某地流行麻疹时,经服用上药者,无一例发病。【处方 3】 蒲公英、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各 25 ~ 30g。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 3 次后合并药液,分 3 ~ 4 次口服,每日 1 剂。疗效 用本方治疗麻疹合并肺炎患者 136 例,均获治愈,治愈率为 100%
。住院时间最短者 2 天,最长者 14 天,一般 4 ~ 6天。治愈者经胸透肺部阴影消失,追踪 1 ~ 2 个月未见复发。【处方 4】 桑叶、菊花各
12g、金银花、紫草、牛蒡子各 9g,连翘、甘草、葛根、升麻各 6g,蝉蜕 3g。制用 法 & 每 日 1 剂,水 煎 服。并 用 鲜 芫 荽 100
~ 150g,100 ~ 250g,均水煎,分别代茶饮、每日 2 次泡洗手足。疗效 运用清解透表汤合芫荽内服外用治疗麻疹 27 例,用药 2 ~ 7
日后,其中痊愈 25 例,好转 2 例,总有效率为 100% 。病毒性肝炎【处方 1】 龙胆草
6g,柴胡、山栀、黄芩、车前子、泽泻、木通各 10g,田基黄 30g,甘草 3g。加减
若胁痛甚者,加川楝子、元胡;若腹胀者,加枳壳、陈皮、川朴、佛手;若呕逆者,加法半夏、陈皮、竹茹、藿香;若腹泻者,加白术、茯苓;若湿重于热者,加蔻仁、草果、藿香、茵陈、滑石、薏苡仁;若有血瘀证者,加丹参、红花、桃仁等。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分 2 次口服,每日 1 剂。1 个月为 1个疗程,也可连续服用。疗效 用上药治疗病毒性肝炎患者 32 例,其中临床治愈者27 例,显效 4
例,无效 1 例。平均服药 62 剂。31 例有效患者经3 ~ 6 个月的随访,27 例已正常工作,有 4 例因过度劳累或感冒而复发。【处方 2】
黄栌适量。制用法 成人每日用上药 30g,小儿减半,水煎 2 次,合并一起,早、晚各口服 1 次。小儿服药困难,可浓缩制成黄栌糖浆、水丸或片剂。成人每次
3g,小儿减半,每日 3 次。1 个月为 1 个疗程。服药 1 个月后,复查肝功能。服药时不忌任何食物。疗效 2 年多来,用上药治疗急、慢性肝炎患者
200 多例,随访观察 60 例,其中痊愈者 40 例,好转者 15 例,有效率为91.7% 。服药后谷丙转氨酶下降比较快,麝浊也随之下降,黄疸在 15
天左右基本消失,体征、自觉症状也随之好转。注:此药无毒,服药时只有麻涩感。经过 2 年的治疗观察,尚未发现不良反应。【处方 3】
泽兰、郁金、丹参、桃仁各 15g,虎杖、白茅根各20g,栀子、贯众各 12g,生大黄 9g。加减
若黄疸重加茵陈、金钱草;若纳差加草豆蔻、焦山楂、神曲、麦芽;若恶心加藿香、竹茹;若腹胀加莱菔子、佛手、厚朴;若肝脾肿大加三棱、莪术、鳖甲、牡蛎。制用法
每日 1 剂,水煎口服。疗效 用上药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 64 例,其中临床治愈57 例;好转 6 例;无效 1 例。治愈时间最短 20 天,最长 35
天,平均治愈时间 22.5 天。黄疸消退者最快 9 天,最慢 20 天,平均 14天。【处方 4】 青蒿、茵陈、神曲、泽泻各
15g,青黛、龙胆草、五味子、生栀子、连翘各 10g。加减
若黄疸指数偏高者,重用茵陈、青蒿、生栀仁、连翘;若谷丙转氨酶偏高者,重用青黛、五味子、龙胆草;若肝气横逆而呕吐者,加代赭石
40g;若湿热内蕴、舌苔黄腻者,加藿香 10g。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分 2 次口服,每日 1 剂,10 ~ 15 天为1 个疗程。疗效
用上方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 25 例,1 个疗程治愈 19 例;2 个疗程治愈 4 例;3 个疗程治愈 2 例。
地方不放过
麻黄 10g 苦杏仁 10g 石膏 30g 忍冬藤 30g 牡丹皮 15g 连翘 15g 龙骨 20g 生地黄 30g 川射干 15g 桑叶 5g 磁石 15g 珍珠母 15g 决明子 15g 这副中药是治疗什么的,开给胆碱能荨麻疹患者起什么作用,麻烦详细一点 新闻网页微信问问图片视频音乐地图百科购物更多>> 登录 热门问答 问问首页问题库知识频道用户频道问问活动圈子专家频道问问商城电脑/数码生活家居QQ专区游戏奥运体育娱乐/明星休闲/爱好艺术/文学社会/人文教育/科学健康/医疗商业/理财情感/家庭地区问题 X 。 |分类:药物 麻黄 10g 苦杏仁 10g 石膏 30g 忍冬藤 30g 牡丹皮 15g 连翘 15g 龙骨 20g 生地黄 30g 川射干 15g 桑叶 5g 磁石 15g 珍珠母 15g 决明子 15g 这副中药是治疗什么的,开给胆碱能荨麻疹患者起什么作用,麻烦详细一点 我来回答 不区分大小写看不清,换一张匿名 相关知识更多相关知识&& Top 欢迎来到问问 帮助提意见 (C)2015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
我不知道啊,你问问别人
您好朋友 建议你服用酮替芬或氯雷他定抗过敏治疗。中药治疗,如防风通圣丸、浮萍丸等。但中药同西药一样,只起抗过敏作用,若过敏原不除,停药后病情同样会反复。目前还很难说通过长期服中药调节人体免疫力,就能把过敏状态转为正常,使患者再遇尘螨、蟑螂等过敏原不会发生过敏。
你说的这些药,吃了很多了
不知道....

辛凉疏表,清热凉血,对于热邪壅盛引起的麻疹患者应有较好的疗效。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药物领域专家金银花、连翘、黄芩、凌霄花、生地、赤芍、牡丹皮、地骨皮、地龙、僵蚕、蒺藜、珍珠母、红花、等草药_百度知道
金银花、连翘、黄芩、凌霄花、生地、赤芍、牡丹皮、地骨皮、地龙、僵蚕、蒺藜、珍珠母、红花、等草药
这些草药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作用如何??
提问者采纳
要逐量减,效果好,逐渐减去激素,等病情控制后你应中药加激素治疗。不要单用中药或西药
其他类似问题
其他1条回答
如果是偏方最好别乱用,我不知道这些药和抗生素依赖有什么关系金银花黄苓连翘是去火的,地龙是蚯蚓?如果是正规医院开的处方你就试试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为您推荐: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珍珠母的功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