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对于一个当代学前教育育教师的自身专业发展而言,最需要获得什么帮助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高级java工程师、移动支付领域项目经理;擅长产品研发、项目管理;获得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证书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论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培养目标行
下载积分:350
内容提示:论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培养目标行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6:41:45|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论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培养目标行
官方公共微信客服热线: 029-05511
您现在的位置: &
> 2014陕西招教考试幼教:学前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理论综合
2014陕西招教考试幼教:学前教育的基本要素
作者: 陕西京佳&&&&添加时间:
分享给小伙伴:
  学前教育的基本要素
  构成学前教育的因素主要包括:学前儿童、教师、教育内容以及教育环境。学前儿童在教育活动承担学习的责任,是接受教育的人。学前儿童在教育过程中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与学前儿童在教育过程中发生着十分复杂的互动关系,凡是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人以及对教育活动承担教育责任的人都属于教育者,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处于领导、控制及执教的地位,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教育内容是指在教育活动中的载体,体现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学前教育环境是学前教育的物质资源,有场所、设备、器材、教具、学具材料等,是现代学前教育必须具有的教育手段。以上教育的四要素是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这些要素在教育过程中又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地发挥各自的功能,具体如下。
  一、学前儿童
  学前儿童是构成学前教育的核心要素,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游戏和活动的主体,也是构成活动的基本要素。
  (一)儿童是独立的人
  1.儿童是自身权利的主体
  儿童虽然年龄小,但他们和成人一样都是社会的公民,具有独立的社会地位,依法享受各项社会权利,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关爱和保护。如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保护儿童权利。为了将保护儿童的权利落到实处,1959年,联合国第14届大会通过了历史上第一个关于保护儿童权利的国际性公约一一《儿童权利言言》。1989年,,联合国第44.届大会进一步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简称《公约》),《公约》指出:18岁以下的任何人,不仅仅是被保护的对象,而且是积极和创造性的权利主体,拥有包括生存、发展和充分参与社会、文化、教育生活以及他们个人成长与福利所必需的其他活动的权利。联合国儿童权利委员会副主席汉姆柏格对此解释说:过去人们关心儿童的基点是使脆弱的儿童免受伤害,人们还没有普遍认识到儿童有自己的能力、观点和想法,应该像所有的人一样受到尊重。为此,汉姆柏格又提出了四个原则:儿童最佳利益原则、尊重儿童尊严的原则、尊重儿童的观点和意见的原则、无歧视原则。
  我国作为《儿童权利公约》的缔约国之一,在履行《公约》的同时,在相关法规中也对儿童的权利及其保护做出了明确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9条规定,&父母有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4条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根据《儿童权利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我国儿童应享有受教育权,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身体自由权和内心自由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财产受到管理、保护权,独立财产权,生活获得照顾权,民事活动代理权,休息娱乐权,获得良好的校园环境权,拒绝乱收费的权利,拒绝不合理劳动权,拒绝不合理校内外每个儿童都是独立的生命实体,具有独立的人格,儿童与成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育应该是儿童与成人之间的对话,我们必须把儿童看作是具有独立价值的生命存在,学会尊重儿童。
  2.儿童是自身学习的主体
  儿童的发展,除了受客观因素,如遗传、环境和教育等因素影响外,还取决于其自身的能动性。这是决定儿童发展方向与发展水平的又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人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实践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包括儿童的独立性、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儿童的发展,自始至终都是一种主体的自我调节活动。在教育过程中,儿童不是被动的加工对象,而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任何教育影响必须经过儿童主体的主动吸收、转化才能生效。儿童的主体性是可以培养的,因此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儿童,他们只能创设激发儿童兴趣的活动情景,尊重儿童的认知规律,引导儿童主动发展。发展儿童主体性,进行主体性教育,已成为当代教育的一个主旋律。在学前教育实践,教师应该尊重儿童的感受,尊重儿童的选择,鼓励儿童的创造。
  儿童在发展过程中,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他们对环境的刺激有较强的选择性,并表现出作为独立的生命体所具有的能动性。因此,同样的环境对于不同的儿童可以产生不同的影响,不同的儿童在同样的环境中表现出巨大的个体差异性,发展水平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另外,从儿童的心理发展来看,儿童认识外界是儿童内部的主动活动的过程。没有儿童自身能动性的体现,其他因素的作用也难以完全得到实现。
  (二)儿童的个体差异和独特性
  1.个体差异性
  每个儿童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个体,他和其他儿童在各个方面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先天的遗传素质方面每个儿童是有差异的;其次,每个儿童在生活环境方面有其差异性,再次,家庭的教养方式也是有差异的。以上三个方面的基本差异,可导致儿童在性格、气质、优势智力、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差异。因此,作为教师应当认识儿童的个体差异,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保证每一个儿童充分发展。
  2.独特性
  儿童是正在发展中的独特的人,成人在教育儿童时必须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不能把他们看成是微缩的成人。儿童身心发展具有自己的特殊规律,成人必须尊重这个规律,并及时把这个规律作为教育的契机,抓住儿童身心、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任何教育,如果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对抗,对儿童来说是不道德的,也亵渎了教育本身。成人与儿童处于两个不同的发展层面、具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存在着不同的发展潜力。因此,成人必须了解儿童的发展、理解儿童发展规律、善待儿童,从而更好地教育儿童。人类在进步,儿童身心发展总会打下时代烙印,表现出时代特征。但无论如何,我们必须把儿童视为有自身特点的独特个体。
  (三)儿童是整体发展的个体
  1.发展性
  学前儿童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个体,他们的身心发展蕴藏着极大的可能性。儿童的发展,是指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身体、心理及社会性方面有规律地进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其中身体的发展,是指儿童机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心理的发展,是指儿童的以识过程、情感、意志和个性的发展;社会性的发展,是指儿童逐渐被社会化,由一个生物的个体向社会的个体不断转化。
  儿童身心各方面的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对学前儿童来说,其身体的发展、心理的发展及社会性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儿童年龄愈小,其身体、心理和社会性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就愈大。儿童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具体说:有先天的和后天的因素;有生物的和社会的因素;有生理的和心理的因素;有物质的和精神的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对儿童的发展产生不同的作用。
  2.整体性
  儿童是完整的个体,是有自己思想、情感、个性的完整的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儿童在认知、情感、意志及个性方面都需要得到全面发展。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儿童具有独立完整的社会地位,他一出生,就是社会的成员,享有社会赋予他的各种权利。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也要承担一定义务,因此,儿童是完整的社会人。从发展的角度来说,儿童应当在体、智、德、美、劳等各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任何一方面都不能偏废。
  二、教师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教育是伴随人类诞生而出现的社会现象,教育是与人类共始终的社会实践活动,但在原始社会还没有专门的学校教育和教师职业,进入奴隶社会后,出现了文字和学校,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也有了发展,掌管文化的主要是国家官吏和巫师,他们从事专门的文化整理、研究和教学,也在政府担任一定的官职。在封建社会,随着学校结构的复杂和规模的扩大,教师职业开始向专门化方向发展。
  学前教育教师职业与其他教师职业一样,是培养人、造就合格社会成员的职业。随着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很多大众传播媒介如广播、录音、电视、录像、电脑等进入了学前教育机构,成为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补充形式,引导了传统教育的革新,大大提高了教育效果。但是它至多只是对幼儿教育手段的补充、加强和丰富。儿童的成长离不开教师主体的直接影响,教师本人的作用是儿童成长不可缺少的阳光,教师的言传身教所起的感化、陶冶作用是任何先进的教学仪器都替代不了的。先进的大众传媒只能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服务,但它永远不能替代教师的育人职能。而且,随着教育科学的不断发展,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将越来越高。
  学前儿童专业教师遵循着国家的教育目的,以最适合于学前儿童的方式,促进他们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方面和谐发展,对于社会的人才培养起着重大的奠基作用,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随着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推进素质教育&战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相继出台,随着人们对儿童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认识不断提高,教师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尊重。
  (一)学前儿童教育专业教师的职业劳动特点
  1.劳动的全面性和综合性
  学前儿童教育专业教师劳动的全面性和综合性,首先是由学前儿童教育任务和教育过程的全面性和综合性决定的。学前教育任务是为儿童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奠定初步基础,教育任务的实现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要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多种因素的协同作用,完成一项综合性任务,这个过程必然要求教师考虑到每一个方面的因素。其次,儿童的成长因素是多方面的,它包括遗传、环境、教育与人的自觉能动性因素,哪一方面受到忽视,都可能给儿童成长带来损失。再次,教师劳动的全面性和综合性是由儿童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儿童生长发育是迅速的,但身体各器官及机能比较稚嫩、发育不完善,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易受损伤、易感染疾病。这就促使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要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做好管理和卫生保健工作,使其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因此学前教育教师的工作任务是全面性的、综合性的。
  2劳动的创造性
  首先,学前教育,其教育的创造性是由这一阶段儿童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性导致的。
  其次,学前教育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是时代的要求。就以知识的传授来说,教师不是把科学家发现和概括出来的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前儿童,而是必须对知识进行加工,使知识易于为儿童理解和接受。
  再次,儿童的发展变化性决定了学前教育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教师面临的教育对象是经常变化的,每个儿童都有自己成长的条件,都有不同的个性特征。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身心及社会性处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带有极大的可塑性。
  3.劳动的示范性
  学前教育教师劳动的示范性首先是由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的主体化及其与教育结果的一致性决定的。教育过程是教师通过实施教育影响培养人的。教师首先通过自己的理解把教育内容融会贯通,把其中包含的知识、技能、世界观和思想感情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并在了解儿童知识水平和心理状况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并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通过自己言传身教为儿童所掌握。所以,与其说教师是用教育活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儿童,不如说是用自己的知识、技能、能力、世界观和思想感情去影响儿童,是用教师的人格去感染儿童。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也是由人的认识过程和心理过程的特点决定的。人对知识的掌握和心理的发展都是以感性活动为基础的,具体的现实的事物最容易在心理中引起反映。教师以自己的语言、形象、活动和激情表现知识内涵,能帮助儿童达到对知识内涵的把握,并留下深刻印象。教师劳动的示范性也是由儿童心理特征决定的。儿童富于模仿性和易受暗示,他们都把教师看做知识的化身、高尚人格的代表,是天然的模仿对象。教师的思想行为、求知精神、科学态度、思维方式都对儿童起着示范作用。
  4.劳动的长期性
  不仅人的成长的各个阶段需要很长的时间,就是一个基本观点的形成或某个思想品德的提高也需要很长时间,并且往往需要多次反复才能趋于成熟。教师劳动的长期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劳动的效果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得到检验。一个人在每个阶段成长也能使教育效果得到某种检验,但人才成长和教育效果最终要在参加独立的社会实践后才能得到检验。这种劳动社会效果的长期性,既表现为后效性,又表现为长效性,即人才成长和教育效果在人的一生中都将发挥作用。
  相对而言,在物质生产中,随着劳动产品的获得,劳动过程也就完成了,而教师的劳动则完全不同。教育的产品是人,培养人是一个长期过程。一个人能够成才,需要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等各个教育阶段教育者共同的集体劳动,学前教育教师从事的是人才培养的奠基工作。教师对儿童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甚至会影响儿童的一生。教师劳动的长期性,要求教师有高瞻远瞩的精神和战略的眼光。
  (二)学前儿童教育专业教师的职业角色特点
  1.教师是儿童一日生活的支持者、引导者和组织者
  首先,在学前教育活动中,教师是一个支持者。教师更多的应以游戏伙伴的身份进入儿童的活动,成为活动的支持者,这样才保证孩子在一日生活中顺利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发展。其次.教师是一个引导者,他既要顺应儿童的探索需求,又要在不断整合、提升儿童经验的过程中,有效地引导儿童的发展,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再次,教师是组织者,当儿童在一日生活中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教师组织儿童共同探讨,使更多的儿童共同参与和思考,让孩子在教师组织的各种活动中自主发展。
  2.教师是儿童社会沟通的中介者
  儿童进入学前教育机构,就是进入到了第一个除家庭之外的社会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幼儿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们要尊重孩子,孩子虽小但他们也有自尊心,只有尊重他们,才能让孩子接受教师所讲的话。教师任何时候都不应该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要讲道理,让孩子感受到老师是喜欢他的。
  第二,运用谈话的技巧。运用一些儿童化的语言。不可责骂犯错误的孩子,要用简单的词语让他们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性,严禁打骂。
  第三,要与孩子建立平等关系,不要居高临下。跟孩子平等谈话,站在同样的高度,用孩子的眼光看待问题。
  第四,注重孩子的兴趣。要有极大的热情和耐心,注意倾听并予以鼓励。
  第五,教师用语通俗易懂。应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说话要态度温和。
  第六,重视运用非语言沟通策略。微笑、点头、抚摸、搂抱,蹲下来与儿童交谈。
  3.教师是社区资源的整合者。
  学前教育机构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的良好运行需要社区、家长的大力支持,作为一名学前教育教师,必须学会和家长、社区沟通,整合各种有用的资源为儿童发展做好服务。
  三、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是人类积累起来的各种丰富的经验,是符合教育目的、最有价值和适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水平的影响物;学前教育的内容从大的方面来讲包括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审美等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内容也产生了一些变化,有所拓展,新型的知识观对传统的知识观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与传统教育中的知识观相比较,更加符合社会和个体的需要。表现出一定的特色,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身体方面
  (二)认知方面
  (三)情感方面
  (四)社会性方面
  (五)美的感知与表现方面
  四、教育环境
  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于儿童的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环境不仅可以发展儿童认知能力,且对于塑造儿童健康的人格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学前教育机构的环境
  学前教育机构中的环境是专门为学前儿童设置的,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和生活、教育的需要,具有专业性、规律性、符合时代的社会需求等特点,是有明确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它更能使儿童朝着社会预期的目标发展,对促进学前儿童健康发展起重要作用。
  (二)社区环境
  社区环境是极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及儿童家长应当注重开发和利用社区环境。
  (三)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环境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之间形成的一种气氛,这对孩子良好行为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要保证儿童的全面发展,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必须紧密配合,同心协力地对儿童进行教育。教师要充分发挥家庭资源、社会资源,将家庭、社区资源引入托儿所、幼儿园,引入班级活动,并运用整合的思想,将家庭、学前教育机构、社会三者有机联系在一起,促进学前儿童发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精彩活动:
  推荐阅读:
考试备考专题
面试备考专题
责任编辑 : tj
分享给小伙伴:
你可能感兴趣的课程
基础精讲班
突破强化班
过关协议班
专项强化班
你可能感兴趣的课程
基础精讲班
科目:行测、申论
课时:5天4晚(99课时)
开课时间:4期 3月28日-4月3日
学费:6888元
在线预约,立减50元
通关协议班
科目:行测、申论
课时:5天4晚(99课时)
开课时间:4期 3月28日-4月3日
学费:6888元
在线预约,立减50元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每晚7点半 不见不散安福县平都二小特级教师李梅成语文工作室
当前位置:&&
关于学前健康教育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摘要:健康是人类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一项最重要的社会目标。然而,对于什么是健康,人们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在许多人脑子里,一提到健康就理解为身体没病,体格健壮。这种单纯的
上传: 谢群 &&&&更新时间: 15:23:13
& 关于学前健康教育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 摘要:是人类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一项最重要的社会目标。然而,对于什么是健康,人们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在许多人脑子里,一提到健康就理解为身体没病,体格健壮。这种单纯的身体健康观,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忽视了健康的重要性。在健康教育中,偏重幼儿身体保健教育,缺少幼儿心理卫生教育方面的内容,这种倾向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如何克服传统健康观的片面性,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完全将健康剥离到卫生保健工作的管理范围,是当前我们工作中需要着重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健康 全面 身心并重 概& 述:日本1990年颁布的《幼稚园教育要领》指出&幼稚园的生活要同家庭、社区生活保持密切联系,以利于幼儿的成长。&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说到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我就不得不说说我认为的心理健康的意义了。 一、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   在谈到幼儿心理健康这个定义的同时,我们不可回避的就是心理健康这个概念。究竟怎样才算是心理健康呢?《心理学》指出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个性健全,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协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标准的心理状态。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的长处、短处,自己的个性特点,都有一个现实的、正确的认识。知道自己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对于办不到的事,也不会苛求自己。 &&&& ②有自信自立精神,有自我发展的心理动力。心理健康的人,因此,在困难和逆境面前能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对待和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并不断前进。 &&&& ③能和他人友好相处,善于协调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人,对人对事都能采取和睦相处、友好对待、克已让人的态度;对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能采取友好宽容的、公平的、有理有节的方式处理,容易与他人合作和相处。 &④主动适应环境,顺应社会需要。心理健康的人,能够自觉地调整个人和环境的关系,不是环境顺应自己,而是使自己适应环境。在任何复杂的环境中,一方面保持自己人格、个性上的特点;另一方面,又有扬长避短、适应环境需要的应变能力,无论是在艰苦的逆境中,还是在顺利环境中,都能很好地发展自己。 二、幼儿心理健康的分析  & 我国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着重强调了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能。幼儿心理教育是以&幼儿为本&,也就是把孩子当成与大人有着平等人格的人来关照,老师在关心与爱护孩子的同时,切莫丢掉&尊重&与&平等&,这两种当代人文意识,老师不仅仅是蹲下来与孩子交流,更是真正地将大人的架子放下来,用心同孩子交流。孩子虽小,但却完全可以感受到这一种来自老师&母爱&般的关照,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老师的温情关照下健康的成长。 三、如何关注幼儿心理健康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儿就可能有充分的发展。目前,在幼儿中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挫折容忍力低,经不起磕磕碰碰,稍有不顺心就会哭闹、发脾气。第二、缺乏与人交往和应付人际事件的能力。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在家庭中凡事以他们为中心,而在集体中他们却必须考虑到别的同伴的喜好和意见,独生子女的增多使越来越多的幼儿少有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导致在人际关系中无所适从,正如我国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所说:&人类的心理教育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交往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而来的&。所以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更应该抓起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小抓起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古今中外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长。关注孩子长大后未来社会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家长,不能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认为至少应包括下面这五条: (1)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欲; (2)能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 (3)能学会与周围人正常的交往,懂得分享与合作、尊重别人、乐于助人; (4)能自我接纳,有自制力,能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适应环境; (5)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   这五条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要靠大人的培养,如何培养呢?我们不要忘记孩子的身心发展变化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学校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中,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把&学会认知、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作为对孩子的终生教育的目标,点点滴滴、持之以恒,我们一定能把孩子培养成适应新世纪社会生活的栋梁之材。 而在现今社会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出现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77年就提出了健康&应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完备状态&,将心理与社会适应这 两个重要内容作为了健康的基本要素。但是,在相当多的幼儿园中,目前对健康的认识仍然停留在生物&&医学模式的水平上,还没有实现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新模式的转变,因此,明显存在着重生理保健轻心 理保健的现象。这种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够,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普遍存在对幼儿心理健康知识的匮乏,在于对幼儿身心关系的认识模糊,在于没有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许多人将幼儿心理的一些异常 表现看成为孩子成长中的自然现象,不去加以关注。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缺乏严密的系统性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没能形成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一是迄今为止,全国除了少量的幼儿心理卫生、行为与情绪问题等方面的书籍之外,尚未见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著;二是在全国为数不多的开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中,开设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课程的极少;三是无论高校,还是幼儿师范,都没有一本全国通用的幼儿心理健康的教材;四是尽管《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了应做好幼儿的心理保健工作,但内容分散、零乱,大多体现在其他内容之中,如培养幼儿活泼开 朗的性格,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等。这些内容之间没有一个内在的联系系统和统一的观念,而且还有许多有关幼儿心理健康及教育的内容没有纳入到教育之中或没有引起教育者的重视。 三、理论与实践的脱离   近年来,注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幼儿园日益增多,他们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而高校中不少 教师也开始重视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日渐增多。但是,有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值得引起注意,那就是理论与实践的脱离。 四、教师缺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   教育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育施行者本身的素质、专业知识的结构及丰富程度。然而,在沿袭 已久的幼儿师范教育体系中,知识更新尚未完全跟上形势发展的要求,这直接导致了幼儿园教师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缺乏。而扎实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是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与此同时,如何 把握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幼儿科学教育的关系,注意教育内容的整合,也影响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时下,在不少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与此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五、具体操作中的非科学性 1、违反心理健康教育原则的问题。例如: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本属于品行障碍,对于这一类行为的矫正 与教育应当坚持正面教育,树立榜样作用,或采用暂时隔离、减少刺激的方法。但有些幼儿教师在对待这一类孩子时,采用宣泄的方法来加以矫正,为其提供摔打的物品,让其发泄愤怒的情绪。而研究表明,幼儿在宣泄 后习得更多的攻击技能,可产生更强的攻击倾向。因此,采用宣泄法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2、家园教育不同步的问题。在幼儿园中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本是一件有利幼儿身心健康的好事,但在 实施中如未注意与家长的密切配合,则可以使幼儿园的努力付之东流。某幼儿园几年来一直坚持对幼儿进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目的在于让孩子学会与他人的交往、分享与合作、提高其社会适应力。但在具体操作中, 他们忽略了与家庭的联系与合作,而有些家庭对其子女一向采用溺爱、放任的教育方式,结果导致幼儿园中所教与家庭所教的冲突,教育未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 3、不能区分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在部分幼儿身上,说谎这一现象是较为常见的。造成幼儿说谎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幼儿认知发展水平较低,在思维、记忆、想象、判断等方面出现与事实不符时造成的说谎;另一 方面,是由于幼儿做错了事,怕受到处罚,或由于老师、家长对幼儿的过分严厉所致。因此,我们对幼儿的说谎问题应全面分析,区别对待。而在某些幼儿园中,防止一旦出现诸如偷窃、说谎等行为时,斥责幼儿品德不好,将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混为一谈的现象并不少见 。 &&&& 4、心理健康教育成人化的问题。由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一些幼儿园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常常是借鉴中小学校甚至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和模式。这导致了在教育的过程中,对 幼儿的实际接受能力的忽视。其实,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幼儿素质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在这里,我们仅仅是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分析,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一方面有赖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与完善,另一方面,则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诸方面的共同努力。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小事,而是关乎我们民族未来的大事。在这个方面,我们都要拿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气魄和胸怀来投入其中,让我们所有的孩子都沐浴着全社会呵护关爱的阳光下健康而快乐的成长,将来成为身心俱健的合格幼儿。 结束语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改革,孩子在成长,坚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德育教育的标志,是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关键,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可能给予孩子应对一生的知识和技能,而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探求新知和创造的激情与精神、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才是我们应赋予孩子的珍贵财富。作为教师要用爱拨亮每位幼儿心中的那盏&灯&,扬起前进的风帆。只要人人都去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这一核心问题就能实现,那么教育这朵花会越开越美。 & & & 文献:日本1990年颁布的《幼稚园教育要领》 &&&&& 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心理学》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前教育教师资格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