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液体把冰块放进去能冒出白色的气

根据下列现象填上物态变化的名称:水烧开时会看到壶嘴冒出白气,这是______现象,冰粒在阳光下化成了水,这是______现象,出炉的钢水变马钢锭,这是______现象;放在箱子中的卫生变小,_百度作业帮
根据下列现象填上物态变化的名称:水烧开时会看到壶嘴冒出白气,这是______现象,冰粒在阳光下化成了水,这是______现象,出炉的钢水变马钢锭,这是______现象;放在箱子中的卫生变小,
根据下列现象填上物态变化的名称:水烧开时会看到壶嘴冒出白气,这是______现象,冰粒在阳光下化成了水,这是______现象,出炉的钢水变马钢锭,这是______现象;放在箱子中的卫生变小,这是______现象.
水烧开时会看到壶嘴冒出白气,属于液化现象;冰粒在阳光下化成了水,这是熔化现象;出炉的钢水变马钢锭,这是凝固现象;放在箱子中的卫生变小,这是升华现象.故答案为:液化;&&熔化;&凝固;&升华.熔化过程,吸热B.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的水珠液化过程,放热C.洗手后,用热风干手器可以很快将手烘干汽化过程,吸热D.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升华过程,吸热E.从冰箱拿冰棍,门的附近和冰棍周围冒出“白气”液化过程,放热F.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汽化过程,吸热G.冰箱冷冻室内壁出现白色的“霜”凝华过程,放热H.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变干汽化过程,吸热I.南风天,黑板湿润甚至出现小水珠液化过程,放热J.冬天,湖水结冰凝固过程,放热K.将钢铁烧至铁水熔化过程,吸热L.夏天,输水管外出现小水珠液化过程,放热M.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凝华过程,放热N.碘粒被加热变成紫色的气体升华过程,吸热O.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升华过程,吸热P.衣柜中的樟脑变小了升华过程,吸热Q.冬天对着手呵气,手变暖液化过程,放热R.“缥缈的雾”液化过程,放热S.“凝重的霜”凝华过程,放热T.“晶莹的露”液化过程,放热U.“轻柔的雪”凝华过程,放热V.铺柏油马路时,将沥青块放在铁锅中加热熔化过程,吸热W.正在跑步的人,口中呼出“白气”液化过程,放热X.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汽化过程,吸热Y.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升华过程,吸热.
分析:根据物态变化的知识逐一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解答:解:(1)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是放热的.J.冬天,湖水结冰是凝固现象,是放热的.(2)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是吸热的.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K.将钢铁烧至铁水,V.铺柏油马路时,将沥青块放在铁锅中加热是熔化过程,是吸热的.(3)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是放热的.B.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的水珠,E.从冰箱拿冰棍,门的附近和冰棍周围冒出“白气”,I.南风天,黑板湿润甚至出现小水珠,L.夏天,输水管外出现小水珠,Q.冬天对着手呵气,手变暖,R.“缥缈的雾”,T.“晶莹的露”,W.正在跑步的人,口中呼出“白气”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的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4)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汽化是吸热的.C.洗手后,用热风干手器可以很快将手烘干,F.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H.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变干,X.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都是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是物体的汽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5)物体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是放热的.G.冰箱冷冻室内壁出现白色的“霜”,M.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S.“凝重的霜”,U.“轻柔的雪”都是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的凝华现象,需要放出热量.(6)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是吸热的.D.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N.碘粒被加热变成紫色的气体,O.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P.衣柜中的樟脑变小了,Y.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都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属于升华现象,是吸热的.故答案为:A、熔化,吸;B、液化,放;C、汽化,吸;D、升华,吸;E、液化,放;F汽化,吸;G、凝华,放;H、汽化,吸;I、液化,放;J、凝固,放;K、熔化,吸;L、液化,放;M、凝华,放;N、升华,吸;O、升华,吸;P、升华,吸;Q、液化,放;R、液化,放;S、凝华,放;T、液化,放;U、凝华,放;V、熔化,吸;W、液化,放;X、汽化,吸;Y、升华,吸.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现象及吸热与放热情况的判断,是一道热学的基础题.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物理
题型:阅读理解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里,磁被广泛运用.请回答下列一组与磁有关的问题.(1)目前,世界上研制的磁浮列车主要有两类:一类为超导型.一类为常导型.磁浮列车主要有悬浮系统、导向系统和推进系统等部分组成.我国在上海浦东成功建造了世界上第一条商用磁浮列车.它属于:[D]A.超导型,其悬浮系统利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B.超导型.其悬浮系统利用异名磁极互相吸引C.常导型,其悬浮系统利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D.常导型,其悬浮系统利用异名磁极互相吸引(2)将磁钢M固定在铁块C上.用手将一元硬币B1、B2叠在一起.竖立在磁钢上端.如图1所示.将手指稍稍松开一小段距离.将观察到的现象是两枚硬币分开.原因是每个硬币被磁化为一个磁体,磁体的同名磁极靠在一起,相互排斥..(3)如图所示是生产中常用的两种闸刀开关,图2中A是导电的闸刀,B是簧片(可以与闸刀保持紧密接触或分离),C是电磁铁的线圈,能对图2(a)中的杠杆D(右边下降时左边会升起)、图2(b)中的衔铁E产生吸力.0是固定转动轴,即支点.K是弹簧.图中箭头为电流方向.试说明这两种开关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能自动断开电源.(4)以下是关于电饭锅的原理的说明.请你在画线的空格处填写恰当的物理名词或数值,并回答有关提问.电饭锅能自动控制电流加热的程序.把饭煮得甘香柔软而不焦枯.靠的是如图19所示的自动控制开关,当按下开关按键,如图3(a)所示.开关横杆把磁铁向上顶,使磁铁吸住感温软铁.这时.发热电阻丝接通电源,开始加热.当锅内的饭沸腾后.锅内的水就会因而渐渐减少.当锅内的水蒸干.锅内的温度就会超过100℃,当温度达到103℃时,感温软铁就不受磁铁的吸引,开关的杠杆在弹簧的弹力及自身重力的作用而下降,使接触点分开,发热电阻丝与电源断开,如图3(b)所示.与此同时,接通另一保温电路(图中略去未画),保持饭的温度在70℃左右.(a)“当温度达到103℃时.感温软铁就不受磁铁的吸引”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物理道理?(b)能用这种电饭锅来煮开水,并自动保温在70℃左右吗?写下你的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
科目:初中物理
题型:填空题
说明下列现象分别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情况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________过程,________热B.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的水珠________过程,________热C.洗手后,用热风干手器可以很快将手烘干________过程,________热D.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________过程,________热E.从冰箱拿冰棍,门的附近和冰棍周围冒出“白气”________过程,________热F.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________过程,________热G.冰箱冷冻室内壁出现白色的“霜”________过程,________热H.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变干________过程,________热I.南风天,黑板湿润甚至出现小水珠________过程,________热J.冬天,湖水结冰________过程,________热K.将钢铁烧至铁水________过程,________热L.夏天,输水管外出现小水珠________过程,________热M.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________过程,________热N.碘粒被加热变成紫色的气体________过程,________热O.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________过程,________热P.衣柜中的樟脑变小了________过程,________热Q.冬天对着手呵气,手变暖________过程,________热R.“缥缈的雾”________过程,________热S.“凝重的霜”________过程,________热T.“晶莹的露”________过程,________热U.“轻柔的雪”________过程,________热V.铺柏油马路时,将沥青块放在铁锅中加热________过程,________热W.正在跑步的人,口中呼出“白气”________过程,________热X.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________过程,________热Y.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________过程,________热.
科目:初中物理
题型:阅读理解
新课标2007年中考模拟综合测试卷(一)附答案物&理&试&卷说明:1、本卷分第I部分(选择题)和第II部分(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 & 2、第I部分(选择题)用规定的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 & & 3、第II部分(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Ⅰ部分&&选择题& &(共36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一度电可以A.使80W的电视机工作25h & & & & & & & & & B.使40W的日光灯工作60hC.使100W的电烙铁工作10h & & & & & & & & &D.使1000W的碘钨灯工作5h2.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3℃的是A.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 & & & & & & B.广州市夏季最热的室外温度C.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 & & & & & & & & & & &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3.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光发生漫反射时,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 & B.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不变C.月食是因为光的反射而形成的 & & & & & & D.平面镜可以成像,也可以控制光的传播方向4.小明在学习家庭电路时,安装了两盏白炽灯和两个插座,如图1所示。如果两插座中均连入家用电器,且将电路中的开关全部闭合,那么各用电器工作的情况是A.甲、乙、丙、丁都正常工作B.只有甲、乙、丁正常工作C.只有甲正常工作D.只有乙正常工作5.下列物体的尺度由小到大排列的是原子核、质子、电子& & & &B.质子、原子核、中子C.质子、原子核、原子& & & & &D.原子、原子核、质子6.如图2所示是电机示意图,对于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绘出的是交流发电机的示意图,此时导线切割磁感线,线圈中产生电流B.图中绘出的是交流发电机的示意图,此时导线不切割磁感线,线圈中没有电流C.图中绘出的是直流电动机的示意图,线圈正转到平衡位置D.图中绘出的是直流电动机的示意图,线圈受到磁场的作用力而转动7.关于声学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控制噪声的措施有: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每个人发出的声音频率不同来判断的利用回声可以探测海的深度回声是声音的一种反射现象8.下列现象中,发生能量转化的是用水来冷却汽车的发动机& & & & & & & &B.往热水里加入冷水C.用热水袋焐手& & & & & & & & & & & & & &D.用电壶烧水9.潜水艇在水中可以自由地上浮和下沉,是靠潜水艇内水舱的充水和排水来实现。潜水艇在水中能够浮沉,你认为它主要是靠改变所受的浮力& & B.水的密度& & &C.自身的重力& & &D.水的压强10.像的成因有三个:直线传播成像、反射成像和折射成像,所成的像有实像和虚像两种。下面列出了部分成像实例:①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②在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③放大镜中看到的物体的像,④幻灯机屏幕上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属于实像的是①④& & & & & & & & & & & & &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C.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①③& & & & & & & & & & & &D.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①②⑤11.关于力,有以下说法: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②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有力的作用;③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④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一定运动。其中正确的一组是A.①②& & & & B.①③& & & & & C.②③& & & & & & D.③④12.如图3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动时,关于安培表的示数,伏特表的示数,小灯泡的亮度(设灯泡电阻不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安培表的示数变大,伏特表的示数变小,小灯泡的亮度变暗安培表的示数变小,伏特表的示数变小,小灯泡的亮度变暗安培表的示数变小,伏特表的示数变大,小灯泡的亮度变亮安培表的示数变大,伏特表的示数变大,小灯泡的亮度变亮第Ⅱ部分&&非选择题& &(共64分)注意事项: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把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3.小红在厨房里帮妈妈煮鸡粥,妈妈说,待粥锅里的水烧开后,改用小火,盖上锅盖,让锅内微微沸腾,就能将鸡粥煮好。小红发现,在此过程包含很多热学知识。请你就此场景说出两个与热学知识有关的物理现象。示例:粥(液体)沸腾时有水汽化成水蒸气,这是汽化现象。(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用图4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G的物体匀速提升h。绳子移动的距离为& & &,所做的有用功为& & &&;假设所用的拉力为F,则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通过实验分析,可知对动滑轮机械效率产生影响的因素有& & & & & & & & & & &&。(答出一条即可)15.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能直接给水加热,它安全、环保,且节省能源。一热水器的水箱内装满50kg的水,在阳光照射一段时间后,水温从20℃升高到60℃,则水吸收的太阳能是& & & & & &J;设燃气热水器的效率为60%,这相当于节约了热值为4.0×107J/m3的煤气& & & & &m3。[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16.有一种半导体材料的电阻值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明显改变,用这种材料制作的电阻称为热敏电阻。图5是某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象,小明同学用该热敏电阻和电压表设计了一只测量范围为0~100℃的水温表,图6是这个水温表的原理图,图中的电压表量程为0~3V;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lOOΩ。当水温达到100℃时,要求电压表的示数达到最大值。小明根据图象知道,该热敏电阻在100℃时的电阻值是& & & &&Ω,由此可知电源两极间的电压是& & & &V。三、作图题(每小题3分,共9分)17.请画出图7中动力F1的力臂。18.电视机的遥控器通过发射一种不可见光——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有时不把遥控器对准电视机的控制窗口,而是对着墙壁按一下按钮,利用光的反射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请在图8中画出红外线经过墙壁反射的光路。19.小明连接好了一个电路,如图9所示。但是小红认为此电路有缺点,因为没法只让灯L2亮,而灯L1不亮。小红想将此电路改为由S1、S2分别控制灯L1、L2的并联电路,应该如何改?请你帮她想个解决的办法,要求改动的导线不超过两条。请在图上改动,先在需改动的导线上画“×”,然后再画出改动后的导线,并在方框内画出改后的电路图。四、计算题(第20题7分,第21题8分,共15分)20.已知桑塔拉2000轿车的质量是1.6t,它以54 km/h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2min,轿车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1倍,求轿车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发动机的牵引力;发动机的功率(g取10N/kg)。21.电阻R1的阻值为10Ω,当电阻R1与R2以某种方式连接后接在电源两端时,R1两端的电压为9V;当两电阻以另一种方式连接在同一电源两端时,R1两端的电压为3V。(1)请你在图10中虚线框内画出电阻R1与R2的两种连接电路;(2)求电阻R2的阻值;(3)求出电阻R1在两种连接方式中的较大功率。五、问答题(共5分)22.如图11是司机在驾驶汽车时的照片。(1)汽车方向盘表面为什么做得比较粗糙?请简单解释。(2)根据照片,请再提出一个物理问题,并简单解释。六、实验与探究题(第23题7分,第24题6分,第25题6分,共19分)23.(1)(5分)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①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图12所示方法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是______cm3;②用托盘天平已测得矿石的质量是175.6g,则矿石的密度是______kg/m3;从图A到图B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③在使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按规范的操作来称量矿石的质量时,通过增、减砝码后指针偏在分度盘中线右边一点,这时应该& & & &&。A.向左调平衡螺母& & & & & & & B.往右盘中加砝码C.从右盘中减砝码& & & & & & & D.向右移动游码(2)(2分)图13是某种物质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请你将错误之处圈出来,并在其下方改正。晶体在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在第20min时,物质是固体状态。24.在学习欧姆定律之后,老师请同学们设计一个测未知电阻Rx的电路,其中小明同学设计的电路如图14所示。R0为已知阻值的电阻,当s1闭合s2断开时,电流表读数为I;当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读数为I1。请你写出小明同学测Rx的表达式。Rx=& & & & & & & & & & &小红设计了一种不同于小明同学设计的测量电路,如图15所示。请你将图16中的器材按图15电路连接起来(用笔连线表示导线),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处于最右端时,连入电路的阻值最大。(3)比较两个电路图,请你说一说小红设计的电路的优点。25.(1)(4分)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和小红利用图17所提供的器材(小桌、海棉、砝码、木板)设计了图(a)、(b)两个实验,通过观察图(a)、(b)后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的结论.此后小红把小桌挪放到一块木板上,发现小桌对木板的压力效果不够明显,如图(c)所示.通过对图(a)、(c)的比较又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的结论.& & & & & & & & & & &图17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压强知识分析:①造成前后两个结论不一致的原因是:& & & & & & & & & & & & & & & & & &.②比较图(b)和图(c)可知,根据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压强的大小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 & & & & & & & & & & & & & & & & &.(2)(2分)物体在流体(液体和气体)中运动时,受到的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流体阻力.这种阻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流线型汽车& & & & & &战机着陆打开阻力伞& & & &&模仿鲔鱼体形的核潜艇& & & & & & & & & & & & & & & &图18小明同学在仔细观察如图18所示的应用实例后,对影响流体阻力的因素提出一种猜想:流体阻力可能与运动物体表面粗糙程度有关。他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①用弹簧测力计拉一艘底面光滑的船模型在水中运动,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②用弹簧测力计拉另一艘底面粗糙的船模型在水中运动,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③通过比较F1与&F2的大小,就能得出物体受到流体阻力是否与物体表面粗糙程度有关.请你对小明同学的实验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只需写出一条评估意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科目:初中物理
来源:2011年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热现象内能(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说明下列现象分别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情况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 过程,&&& 热B.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的水珠&&& 过程,&&& 热C.洗手后,用热风干手器可以很快将手烘干&&& 过程,&&& 热D.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 过程,&&& 热E.从冰箱拿冰棍,门的附近和冰棍周围冒出“白气”&&& 过程,&&& 热F.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 过程,&&& 热G.冰箱冷冻室内壁出现白色的“霜”&&& 过程,&&& 热H.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变干&&& 过程,&&& 热I.南风天,黑板湿润甚至出现小水珠&&& 过程,&&& 热J.冬天,湖水结冰&&& 过程,&&& 热K.将钢铁烧至铁水&&& 过程,&&& 热L.夏天,输水管外出现小水珠&&& 过程,&&& 热M.严冬,玻璃窗内壁结了一层冰花&&& 过程,&&& 热N.碘粒被加热变成紫色的气体&&& 过程,&&& 热O.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 过程,&&& 热P.衣柜中的樟脑变小了&&& 过程,&&& 热Q.冬天对着手呵气,手变暖&&& 过程,&&& 热R.“缥缈的雾”&&& 过程,&&& 热S.“凝重的霜”&&& 过程,&&& 热T.“晶莹的露”&&& 过程,&&& 热U.“轻柔的雪”&&& 过程,&&& 热V.铺柏油马路时,将沥青块放在铁锅中加热&&& 过程,&&& 热W.正在跑步的人,口中呼出“白气”&&& 过程,&&& 热X.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 过程,&&& 热Y.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 过程,&&& 热.夏天,把棒冰拿在手里,剥去纸后,往往可以看到棒冰周围会冒出“白气”,这是因为(  )
A.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
B.棒冰中含有水份,水份蒸发后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就是“白气”
C.棒冰中的冰在炎热的夏天,升华为水蒸气,水蒸气再凝结为雾,这就是“白气”
D.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水蒸气,遇到低温的棒冰,凝华为小冰晶,这细小的冰晶形成“白气”
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棒冰较冷,其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棒冰时会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滴形成白气;故选A.
用电热壶烧水时,水沸腾后,从壶嘴里冒出“白气”;夏天打开冰棒纸时,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也出现“白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
B.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棒发生升华形成的水蒸气
C.在这两种“白气”形成的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
D.这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夏天剥开冰棒纸时,可以看到冰棒的周围冒“白气”,这些“白气”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时(  )
A.升华形成的
B.凝华形成的
C.凝固形成的
D.液化形成的
夏天,把棒冰从冰箱里拿出来,它的周围会产生“白气”,一会儿“白气”消失,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依次是(  )
A.汽化,液化
B.液化,汽化
C.升华,液化
D.液化,升华
高考全年学习规划
该知识易错题
该知识点相似题
高考英语全年学习规划讲师:李辉
更多高考学习规划:
客服电话:400-676-2300
京ICP证050421号&京ICP备号 &京公安备110-1081940&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0531号
旗下成员公司当前位置:
>>>将干冰放在空气中,其周围就会产生大量的白雾,因而舞台上常用其..
将干冰放在空气中,其周围就会产生大量的白雾,因而舞台上常用其制造云雾缭绕的幻境,干冰能产生 白雾是因为
A.干冰蒸发出大量的水蒸气B.干冰蒸发出大量的白色二氧化碳气体C.干冰蒸发时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大量的水蒸气凝结成了小液滴D.干冰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产生了大量的白色气体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专项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将干冰放在空气中,其周围就会产生大量的白雾,因而舞台上常用其..”主要考查你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二氧化碳的性质
概述:&&& 二氧化碳是空气中常见的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O?,由两个氧原子与一个碳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能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二氧化碳被认为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来源。物理性质:常温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固态的二氧化碳叫做干冰。 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因此当我们进入干枯的深井,深洞或久未开启的菜窖时,应先做一个灯火实验,以防止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而造成危险 (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CO2 + H2O===H2CO3,碳酸不稳定,很容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红色石蕊试液又变回紫色:H2CO3===H2O + CO2↑ (3)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Ca(OH)2 + CO2====CaCO3↓+ H2O (4)二氧化碳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6CO2+6H2OC6H12O6+6O2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的比较:
干冰: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会变成固体,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可作制冷剂。如果用飞机向云层中撤干冰,由于干冰升华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冷凝变成水滴,就可以形成降雨。& 二氧化碳不一定能灭火:二氧化碳一般不支持燃烧,但在一定条件下,某些物质也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如将点燃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镁条能继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2MgO+C,所以活泼金属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来灭火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鉴别方法: (1)澄清石灰水: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的是一氧化碳。 (2)燃着的木条:将气体分别在空气中点燃,能燃烧的是一氧化碳,不能燃烧的是二氧化碳。 (3)紫色石蕊试液: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是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的是一氧化碳。 (4)还原金属氧化物:将气体分别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出现黑色粉末变红这一现象的是一氧化碳,没有明显现象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除杂方法: 1.CO(CO2)(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通常将气体通人过量的碱溶液(一般用氢氧化钠溶液而不用澄清石灰水)中,二氧化碳与碱溶液反应,从而达到除杂的目的。 2.CO2(CO)(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通常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从而达到除杂的目的。不能用点燃的方法,因为CO2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 二氧化碳与石灰石的应用: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出现白色沉淀,反应的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该反应及现象有以下儿方面的应用:(1)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2)鉴别NaOH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将CO2气体通入待测溶液中,生成白色沉淀的溶液为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的为NaOH溶液;(3)除去某些气体中的杂质:如除去CO中的CO2 气体,可将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4)解释澄清石灰水为什么要密封保存:敞口放置的澄清石灰水会吸收空气中的CO2而使澄清石灰水表面生成一层白膜或变浑浊,其成分是CaCO3; (5)用石灰砂浆砌砖抹墙不久后变白变硬:石灰砂浆的主要成分是Ca(OH)2,吸收空气中的CO2发生反应Ca(OH)2声称白色固体CaCO3固体。 (6)保存鸡蛋:将鸡蛋浸泡在澄清石灰水中,取出来后CO2与石灰水反应封闭鸡蛋壳上的小孔,可以延长鸡蛋的保存时间。二氧化碳肥料: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因而现在在温室大棚内种植蔬菜水果时,经常人为提高温室内CO2 浓度,以增加农作物产员,增大CO2浓度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1)在温室内放置干冰,干冰升华增大CO2浓度。 (2)在温室内放置通过化学反应产生CO2气体的物质,如在塑料大棚顶部的容器内放置石灰石和稀盐酸。灯火实验: (1)二氧化碳本身无毒,但它不供给呼吸,当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超过常量时,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因而在低洼的地方浓度会增大。在进人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涸的深井前,应先点燃一支蜡烛用绳放到下面,观察蜡烛能否正常燃烧,若不能正常燃烧,应开启菜窖或深井一段时间后再检验,直到蜡烛能正常燃烧时,才能下去。
发现相似题
与“将干冰放在空气中,其周围就会产生大量的白雾,因而舞台上常用其..”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4983317811318592023984221855819824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人流出白色液体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