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容器中的清水被半透膜实验分为a,b两部分.将少许cuso4晶体投入A侧清水中,观察实验现象

考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分析:水分子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其动力是浓度差,且总是由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运输.渗透发生的原理是:(1)具有半透膜;(2)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解:AB、若h1>h2,说明甲吸收水分多于乙,而MA=MB,则说明Ma>Mb,A正确、B错误;C、若Ma=Mb>MA>MB,则甲吸收的水分少于乙,所以h1<h2,M1>M2,C正确;D、一段时间后,当液面不在升高时,水分的进出达到动态平衡,则A→a与a→A、B→b与b→B的水分子扩散速率均相等,D正确.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渗透原理和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渗透作用的原理,了解细胞失水和吸水的过程,难度较大.要求考生明确水分子总是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运输,再结合题干信息答题.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生物
甲图表示高等动物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图中字母代表激素;乙图表示的是运动神经纤维末梢和骨骼肌细胞之间的联系,请据图回答.(注:请在[]内填数字或字母,在&&& 上填文字)(1)图中激素A的名称是,B激素对垂体的作用效应是.(2)在寒冷的环境中,血液中含量会明显增加的激素有[].(3)与D相关的两种激素是,影响其分泌量的刺激是.(4)乙图中骨骼肌的活动受到神经的支配,运动神经末梢和骨骼肌之间靠Ach(乙酰胆碱,一种兴奋型神经递质)传递信息.在没有神经冲动传过来时,Ach存在于图乙中[]中.当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Ach将以形式穿越层膜进入③中,然后与Ach受体结合,使肌细胞的膜电位变化为,产生的小电位最终汇集引起肌肉收缩.在此过程中③处的液体为.
科目:高中生物
如图表示的是某类酶作用的模型和酶作用的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代表酶的是,判断的依据是.从1和2过程可以反映出酶具有性,判断的依据是.除此以外,酶的特性还有.如果D代表蔗糖,那么E和F则是,A则是(2)从图二中可知,酶活性最高的是pH=(3)从图二中可以看出:pH的变化(影响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4)pH=1时,反应物剩余量没有变化,原因是(5)图二实验研究的自变量是.
科目:高中生物
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B、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过多可能会导致糖尿病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D、胰岛素促进④、⑤、⑥等过程
科目:高中生物
使人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分别是(  )
A、大脑皮层、脊髓B、脊髓、下丘脑C、肾上腺、下丘脑D、下丘脑、大脑皮层
科目:高中生物
如图是某人进餐后血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浓度的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空腹时,胰高血糖素的浓度高于胰岛素浓度B、进食1&h内血糖浓度急剧上升,导致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而胰岛素分泌增加C、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对血糖的调节,使血糖浓度能够保持相对稳定D、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在调节血糖方面具有拮抗作用
科目:高中生物
菠菜根的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使根向远处生长,下列有关分裂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DNA和染色体的数目增加一倍B、细胞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中心体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C、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较固定、数目较清晰,适于染色体计数和形态观察D、细胞分裂末期,在细胞中央出现赤道面
科目:高中生物
如图是验证水生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图,锥形瓶内装天然水和新鲜水草,瓶口用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烧杯内为30℃左右的水,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最初一段时间内,U型管内左侧液面的高度变化和锥形瓶中液体的pH变化分别是(  )
A、升高.升高B、升高.降低C、降低.升高D、降低.降低
科目:高中生物
下列有关蛋白质和氨基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变性后的蛋白质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B、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C、合成蛋白质所必需的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 D、在有丝分裂的间期,肽键数量会增加答案:AD解析:
半透膜袋里的浓度大,因而水进入的比出来的多,细玻管内液面上升,A选项正确.食盐中的氯离子通过半透膜进入蒸馏水中,遇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而淀粉属于高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因此,加入碘酒不变蓝.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I.“阿波罗登月计划”总指挥韦伯在“阿波罗”登月成功后曾说:“阿波罗计划”中没有一项新发明的技术,都是现成的技术,关键在于综合.综合也是创新,例如可以用玻璃管制成的U形管、T形管、乳胶管、弹簧夹连接成如图所示的一种装置,在U型管中加入适量的红色溶液,即得简单U型气压计,我们可将它应用于多项实验,如:A.证明空气中的氧气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如铁生锈);B.溶解热效应实验(如硝酸铵溶于水);C.装置的气密性检验实验;D.检验某些气体性质的实验(如CO2,SO2、Cl2等与碱溶液的反应)等等.请从A或B中选择一项实验,画出该实验的装置图,写出实验名称.要求:①除U形气压计外,其他实验仪器或用品仅能从以下仪器中选取:广口瓶、小试管、胶头滴管、橡皮塞、乳胶管、导管;②实验药品或试剂自定,但需在图中注明.实验名称:Ⅱ.广口瓶简单,但它的用途真不简单!实验室用Zn粒和盐酸反应制得的H2,其中含酸雾、水汽、硫化氢及少量氧气等杂质气体,某同学仅用四只广口瓶设计了以下几种装置,按一定顺序连接,便达到了当气体通过时,每一装置除去一种气体的目的.(1)它们连接的顺序为a→b→e→f→g→h→d→c;(2)除去H2S的离子方程式为Cu2++H2S=CuS↓+2H+;(3)除去O2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O2+4H+=4Fe3++2H2O,观察到的现象为装有FeSO4和H2SO4溶液的广口瓶中溶液的颜色由浅绿色变成棕黄色.
科目:高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为减小CO2对环境的影响,在限制其排放量的同时,应加强对CO2创新利用的研究.(1)①把含有较高浓度CO2的空气通入饱和K2CO3溶液.②在①的吸收液中通高温水蒸气得到高浓度的CO2气体.写出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如将CO2与H2&以1:3的体积比混合.①适当条件下合成某烃和水,该烃可能是(填序号).A.烷烃&&&&&&B.烯烃&&&&&C.炔烃&&&&D.苯的同系物②适当条件下合成燃料甲醇和水.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CO2和6mol&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H=-49.0kJ/mol.测得CO2(g)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反应速率v(H2)=;氢气的转化率=;能使平衡体系中n(CH3OH)增大的措施有.(任写两种即可)(3)如将CO2与H2&以1:4的体积比混合,在适当的条件下可制得CH4.已知:CH4(g)+2O2(g)═CO2(g)+2H2O(l)△H1=-890.3kJ/molH2(g)+O2(g)═H2O(l)△H2=-285.8kJ/mol则CO2(g)与H2(g)反应生成CH4(g)与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是.(4)最近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构想:把空气吹入碳酸钾溶液,然后再把CO2从溶液中提取出来,经化学反应后使空气中的CO2转变为可再生燃料甲醇.甲醇可制作燃料电池.写出以氢氧化钾为电解质的甲醇燃料电池负极反应式.当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为时,参加反应的氧气的体积是6.72L(标准状况下).(5)某同学用沉淀法测定含有较高浓度CO2的空气中CO2的含量,经查得一些物质在20℃的数据如下表.
溶解度(S)/g
溶度积(Ksp)
2.6×10-9吸收CO2最合适的试剂是[填“Ca(OH)2”或“Ba(OH)2”]溶液,实验时除需要测定工业废气的体积(折算成标准状况)外,还需要测定.
科目:高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某同学创新设计制备氢氧化亚铁的实验方案:(一)查阅资料资料1:乙醇不与氢氧化钠或硫酸亚铁反应;乙醇与水互溶,氢氧化钠能溶于乙醇;硫酸亚铁在乙醇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小.氮气不能与铜反应.资料2:几种含铁物质的颜色
&Fe(OH)2
&Fe(OH)3
红褐色&(二)实验步骤及现象①取少量的新制硫酸亚铁晶体于大试管中,向其中加入5mL热蒸馏水,使之充分溶解,然后向其中慢慢加入10mL无水乙醇,这时会发现溶液中有小气泡逸出,静置,直到无小气泡冒出为止.②另取一支试管,向其中加入半药匙固体氢氧化钠,然后向其中加入5mL无水乙醇,充分溶解后静置.③用长胶头滴管吸取新配制的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伸入硫酸亚铁溶液中,慢慢地挤压橡胶头,连续吸取几次,使之充分反应,静置片刻,这时在试管底会有大量的白色凝乳状溶胶沉降.④小心地倒去上层溶液,再向试管中加入3mL无水乙醇洗涤,连续洗涤两三次,这时白色的凝乳状溶胶会变成白色固体,然后倒在滤纸上使乙醇充分挥发,便得到白色固体粉末.(1)为避免硫酸亚铁在溶于水的过程中被氧化,通常可以向溶液中加入.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慢慢加入无水乙醇时,产生气泡的原因是.某同学制备无水乙醇的方法是向无水乙醇(含乙醇的质量分数为99.5%以上)中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钙,然后蒸馏得到无水乙醇,你认为此方法能否得到无水乙醇?(填“能”或“否”).(2)预测上述白色固体的成分可能是,保持白色的主要原因是.(3)写出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三)探究产物成分Ⅰ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检验白色粉末的性质:先通入氮气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后,继续通入氮气,然后加热硬质试管,观察到无水硫酸铜逐渐变成蓝色;硬质试管里的白色固体粉末逐渐变成黑色;铜网没有明显的颜色变化.当白色固体粉末全部变成黑色粉末时,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氮气至硬质试管冷却.Ⅱ.待冷却后,取适量黑色粉末溶于少量的稀盐酸中,黑色粉末溶解,溶液呈浅绿色,不产生气泡.Ⅲ.取Ⅱ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的紫色褪去.(4)实验1中,氮气的作用是,铜网的作用是.(5)证明白色固体粉末中含有+2价铁的实验现象为:写出符合要求的方程式:.属于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6)某同学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实验确认白色固体中不含+3价铁,设计的实验可能是.
科目:高中化学
&(创新探究)如图所示,“二氧化碳是否在有水存在时,才能与过氧化钠反应?”这个问题可通过以下实验加以证明。
(1)按图装置,在干燥的试管Ⅲ中装入Na2O2后,在通入CO2之前,应事先将活塞(K1、K2)关闭好,目的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Ⅰ内的试剂X是____________时,打开活塞K1、K2,加热试管Ⅲ约5分钟后,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插入试管Ⅱ的液面上,可观察到带火星的小木条不能剧烈地燃烧起来,且Ⅲ内淡黄色粉末未发生变化。则所得的化学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管Ⅰ内试剂为CO2饱和水溶液时,其它操作同(2),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可以证明Na2O2与潮湿的CO2能反应且放出O2。
(4)CO2与过氧化钠反应机理也可用示踪原子分析加以证明,请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
__Na2O2+__C18O2+__H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关知识点:
将马铃薯块切成两半,各在其上挖个凹穴,穴内外分别放两种溶液,一种是清水,另一种是0.3g/mL的蔗糖溶液,液面一样高。一段时间后液面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中c处细胞失水 B.a是清水,b是蔗糖溶液C.甲中c处细胞吸水 D.a是蔗糖溶液,b是清水 [蔗糖、渗透作用、马铃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如图所示]
将马铃薯块切成两半,各在其上挖个凹穴,穴内外分别放两种溶液,一种是清水,另一种是0.3g/mL的蔗糖溶液,液面一样高。一段时间后液面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中c处细胞失水
B.a是清水,b是蔗糖溶液 C.甲中c处细胞吸水
D.a是蔗糖溶液,b是清水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低浓度处的水向高浓度方向渗透,因此一段时间后液面高的是溶液浓度高的地方,a是蔗糖溶液,b是清水,B错,D正确;乙图中b的液面降低了,表明乙中c处细胞吸水,A错;甲图中a处液面升高了,表明甲中c处细胞失水,C错。故本题选D。考点:本题考查渗透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渗透作用知识要点的理解,识图能力,理解、应用的能力。
相关知识点:
[将马铃薯块切成两半,各在其上挖个凹穴,穴内外分别放两种溶液,一种是清水,另一种是0.3g/mL的蔗糖溶液,液面一样高。一段时间后液面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中c处细胞失水 B.a是清水,b是蔗糖溶液C.甲中c处细胞吸水 D.a是蔗糖溶液,b是清水 [蔗糖、渗透作用、马铃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如图所示]]相关内容: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鸡蛋半透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