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系遗传英国大学分布图中文版版

坏习惯可能通过父系遗传给孩子(图)|基因|父系遗传_凤凰亲子
坏习惯可能通过父系遗传给孩子(图)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最近,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科学家宣布,后天的生活习惯、环境等多方面条件都可以对人类的基因产生迅速而直接的遗传影响。根据本内的研究,奥佛卡利克斯教区那些赶上丰年的男孩子们,不论他们是正常饮食,还是暴饮暴食,其儿孙辈的寿命却意外变短了。
&荒原&上的人类基因密码
瑞典北部长年被冰雪覆盖,人迹罕至,而这里却诞生了一个有关人类基因的神秘故事。
故事发生在瑞典最北部的北博滕省,偌大的省份却人烟稀少,人口密度只有2人/平方公里。早在19世纪,这个省就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如果赶上年份不好,人们就只有饿死的份。更恶劣的是,这里的土地仿佛和人作对似的,要么就是丰产丰收,要么却是颗粒无收,结果是粮食要么多得摆几个月宴席都吃不完,要么就是严冬来临却无米下锅。
这一奇特的现象引起了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医学院(Karolinska Institute)拉斯&奥雷&本内博士的关注,他想知道丰年和荒年对当地儿童的影响。本内博士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对象不仅限于当时的儿童,还包括他们的后代,这是个旷日经年的课题。
本内博士在北博滕省的奥佛卡利克斯教区,随机选取了99名1905年出生的孩子作为研究样本,并通过详尽的历史档案追踪溯源,把孩子的父母甚至祖父母都找了出来。之后根据本地的农业档案,确定了孩子的父辈和祖父辈年轻时的食物供给情况。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本内博士被一篇发表在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1986年)上的文章深深吸引。文章认为子宫发育不仅影响胎儿成长,也影响着成年后的健康。如果孕妇营养不良,孩子成年后患血管疾病的风险明显高于平均水平。受到这篇颇具&异教&特色文章的启发,本内博士心中又升起了另一个问号:这种影响是否早在怀孕前就开始了?父母年轻时的经历是否能改变遗传呢?
这种想法在当时的科学界真得算是&平地一声惊雷&。长期以来,DNA不会在后天被改变的理论统治着主流生物学界。不管我们选择如何过完这一生,发胖也好,长期&亚健康&也好,都不会改变我们的基因&&人类的&种子&,当下一代出生后,父辈的一切就被涂抹殆尽。
更为重要的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早已深入人心。环境对物种的作用力通常不会很快显现,进化是个历经数代数百万年的自然选择过程。但是本内和其他科学家搜集的大量历史数据却显示,极端的环境条件(比如濒临饿死)会在人类卵子和精子的遗传物质上留下深深的&印痕&,这种基因标记会在短时间内将新特性传递给接下来的一代。
根据本内的研究,奥佛卡利克斯教区那些赶上丰年的男孩子们,不论他们是正常饮食,还是暴饮暴食,其儿孙辈的寿命却意外变短了。和经历荒年的男孩后代相比,平均寿命要减少6年之多。再加上社会经济变化因素的影响,寿命差距竟然上升至32年。本内的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 2001年荷兰的《生物技术学报》上,他在文中援引了同事提供的该省其他地区的资料,显示这种状况对于女孩也适用。简而言之,经历过丰年衣食无忧的年轻人,产生了类似生物链的效应:他们的后代却要比他们早逝几十年。这可能吗?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董俊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亲子官方微信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507427
播放数:608542
播放数:310845
48小时点击排行科学家们希望从父系遗传方面确定女孩的祖先
中国网5月20日讯 据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网站5月19日报道,大多数遗传学家都认为,美洲原住民的祖先是西伯利亚移民,早在,DNA检测证实美洲人的血统中有“西伯利亚痕迹”,但能证明这一理论的化石证据直到最近还没找到。 现在科学家们已经成功获得化石证据
中国网5月20日讯 据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网站5月19日报道,大多数遗传学家都认为,美洲原住民的祖先是西伯利亚移民,早在,DNA检测证实美洲人的血统中有“西伯利亚痕迹”,但能证明这一理论的化石证据直到最近还没找到。
现在科学家们已经成功获得化石证据。潜水运动员在尤卡坦半岛上的一个山洞里发现水下有一个几乎完整的女孩骨架。来自华盛顿州应用公司的人类犯罪学家詹姆斯分析了DNA线粒体,那是通过母系传递的遗传物质,是潜水员从智齿中取得的。该分析结果可以在科学杂志上看到,这名女孩大约生活在12000年前,她属于史前人的亚洲的分支。
与现代印第安人相比,她的头骨更加棱角分明,而她的面部轮廓更加突出,但DNA证明,至少她的母系的祖先来自亚洲,确切地说是来自西伯利亚。头骨的结构和形状差异仍是一个谜。也许现代美洲印第安人的颅骨因为美洲特殊的食品,社会环境,其他周围因素变得更宽。现在,科学家们希望从父系遗传方面确定女孩的祖先,并研究整个骨架,来了解她的饮食状况,健康状况等。为此必须从水下洞穴取出整个骨架。
人力资源师
(责任编辑:sunning)
------分隔线----------------------------
报名咨询方式
咨询报名咨询报名MSN:
花少学好,留学涌动实惠潮...
出国留学首选稀缺专业---...
雅思考试考场规则你知道多少---...
米娜昨日在福师大举行的座谈会上发言海都网―海峡都市报讯(海都网记者 李薇 文/图) “...
欧美同学会北京论坛举行 聚焦留学人才与国家发展-新闻频道-和讯网...
哈工大新闻网,哈尔滨工业大学新闻网...
移民欧洲新热点:希腊购房移民性价比极高
爱尔兰留学:去爱尔兰签证
常林集团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
他们分散在仲恺区的各大工厂里坏习惯可能通过父系遗传给孩子_滨州家政_滨州传媒网
  ﹥
坏习惯可能通过父系遗传给孩子 滨州传媒网     来源:校内
基因是“硬件”,外基因是“软件”
要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就不能单单从自然环境和后天养育入手。本内和同事历经20载春秋,催生了一门新的学科——实验胚胎学(epigenetics)。它的研究核心就是基因活性的变化,在不改变遗传密码的前提下,这种变化是如何被成功“植入”子女一代的。
他们认为,基因表达模式受到一种名叫“外基因”的细胞物质的控制。这里所谓的“外基因”,位置排在基因之外,因而其英文对等字是在“基因”genetic加上了表示“在……之上”的前缀epi。正是这些外基因的“标记”,发出指令,控制着我们的基因开关。外部刺激就是通过外基因标记 (epigenetic marks)作用于基因,因此环境等后天因素,比如饮食、压力、孕期营养等,就会对子女一代产生影响。
实验胚胎学传递出的信息,让人喜忧参半。忧的是,吸烟,暴饮暴食等坏习惯会改变DNA之外的外基因标记,使得肥胖基因占据主导地位,而长寿基因则退居末位。以前大家都知道抽烟或者肥胖无法让人活个大岁数,而现在人们却突然发现,这些不良习惯甚至会波及子女,增加他们的患病率和早逝风险。即使宝宝尚未出生,这些仿佛已经被“命中注定”了。
不过人类向来相信“与天斗,其乐无穷”,外基因一经“出世”,科学家就开始尝试控制外基因标记,开发一种能抑制坏基因,激活好基因的药物。2004年,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DA)首次批准了一种外基因药物——氮杂胞苷(Azacitidine),用于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该药通过外基因标记不断激活血液母细胞基因,提高该组基因的主导地位。据总部设在新泽西州的Celgene公司介绍,MDS 重症患者服用氮杂胞苷后,平均能多活两年,而采用传统疗法的患者,存活期只有15个月。
对于进行中的外基因研究,最理想的成果就是只要轻触“生化按钮”,就能赋予基因一双慧眼,自行抵抗疾病的入侵。到那时,什么癌症、精神分裂症、孤独症、老年痴呆症、糖尿病等疑难杂症,统统靠边站——让坏基因去冬眠吧!最终,人类就有了自己的王牌,可以叫板达尔文的进化论!
最近,科学家进一步认识到实验胚胎学的妙用。利用这个新式“解码器”,许多传统遗传学不能解释的科学奥秘,就此得到了破解。比如为什么同卵双胞胎,一个有燥郁症或者哮喘,而另一个却若无其事?为什么患孤独症的男孩数量是女孩的四倍呢?为什么在北博滕省父辈饮食的两极分化也会导致子女寿命发生巨大变化呢?以上种种,基因或许都相同,但显然基因表达模式发生了偏差。
打个比方吧,如果基因是硬件,那么外基因就是软件。只要用户愿意,完全可以在苹果机上安装Windows。尽管“心”还是原来的芯,就好比基因都相同,但由于选择了不同的软件,操作模式也就变得两样了。
基因也许会在几代之内生变
19世纪瑞典最北部的北博滕省丰年和荒年的交替出现,导致了该地区人口外基因的改变,这点早在2000年初似乎已经被“圈内人”接受。而一直困扰本内博士的问题是这种改变是如何进行的,一次他偶然看到一篇发表于1996年的文章,谜底才逐渐变得触手可及了。这篇文章由伦敦大学著名遗传学家马库斯·彭布雷博士撰写,尽管有些晦涩,却成了本内眼中的“启明星”。
虽然彭布雷博士的这篇论文在当下已经荣升为实验胚胎学上的一份开山之作,但在完成之初却是处处碰壁,主流学术期刊都拒绝发表,好不容易才在一份名不见经传的意大利学术期刊上找到了落脚点。彭布雷本人是一名坚定的进化论支持者,但在这篇论文里却用现代实验胚胎学的观点对达尔文提出了质疑——如果工业时代来自环境和社会变革的压力越来越大,进而迫使进化要求迅速做出反应,情况会如何?而如果基因顺应了进化的需求,则不需要经历数百年或数代人,也许几代之内就会发生改变,情况又会如何?
进化过程被缩短,就意味着基因本身并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变化。彭布雷博士因此就推测,外基因标记可能会有所调整。但他不知道如何去验证这一伟大的设想,于是论文发表后,就被束之高阁了。直到2000年5月,他意外地收到了“陌生人”本内的一封电子邮件,本内向他透露了自己的团队在奥佛卡利克斯地区进行的调查。很快两人便一见如故,惺惺相惜,着手讨论搭建新的实验平台,一同探寻“荒原”的奥妙所在。
二人深知,探寻答案的第一步,起码得重现当年奥佛卡利克斯的环境。问题是有谁愿意充当这样的志愿者呢——一组食不果腹,另一组却暴饮暴食;更没有人愿意为此等个60年。巧的是,彭布雷有权享用另一组宝贵的遗传数据库资源——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父母与孩子埃文纵向研究(ALSPAC)。这个数据库的创建人简·戈尔丁是彭布雷的朋友,曾邀请他长期担任董事会成员。ALSPAC的研究对象是年出生的孩子和其父母,项目共招募了14024名孕妇——其中70%都来自布里斯托尔地区。
环境因素沿父系一代遗传
自ALSPAC项目成立后,志愿者(家长和孩子)每年都要接受全面的医学测试和心理测试。汤姆·吉布斯便是其中之一,项目成立之初,他还是个小婴儿,现在都17岁了,是个棒小伙。经医生测量,他身高178厘米,左大腿骨的骨密度为1.3克/平方厘米,高于平均水平。
项目所做的这些数据采集,就是为了揭示个人基因类型和环境压力相结合后,对健康和发育的影响。借由这些数据,研究人员得到不少重要结论,比如目前对花生过敏的人群数量不断上升,含花生油的婴儿润肤露可能难脱干系;孩子得了哮喘,与母亲怀孕期间的高度焦虑有关;养育环境过分干净的小孩患湿疹风险较高等等。
&& && && 2&& && &&
· 12-16 09:39· 12-16 08:49· 12-16 08:50· 12-15 10:50· 12-15 10:56· 12-15 09:51· 12-15 10:39· 12-15 09:50· 12-15 09:54· 12-15 09:47您(@)目前可用积分:1654315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转贴]《从父系遗传结构分析壮族的起源与分类》
5890 次点击
7:27:03 发布在
本帖转自时空论坛:&第15楼~第34楼从父系遗传结构分析壮族的起源与分类Origin and Classification of Zhuang Analyzed by Paternal Genetic Structure陈晶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综合实验室,中国 南宁 530023摘要:壮族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与东南亚广泛分布的泰老族群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东亚人群的遗传结构研究中地位非常特殊。然而,由于壮民族缺乏通用的本族文字,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壮民族内部人群的迁徙融合及交流状况很难在现有的文字资料中有所发现。仅有的材料是从语言上将壮族人群区分为壮语北部方言组和南部方言组。为了解壮族人群的内部遗传结构,我们从父系遗传物质Y染色体入手,根据东亚人群特异的18个Y染色体双等位标记,7个Y-STR标记,对壮族各个支系共八个人群的DNA样本进行限制性长度片段多态酶切、荧光PCR确定SNP、STR等实验技术分析,及主成份分析、聚类分析、分子方差分析等详尽的遗传学分析技术,调查了壮族各个支系的DNA多样性,分别确定其Y-SNP、Y-STR,揭示壮族的内部遗传结构。结果发现,壮族的主要Y染色体单倍群为O*、O2a、O1。壮族的遗传结构中有几个层次,最早的O*、O2a成分普遍出现在各个支系中,第二层是由东部来的百越核心成分O1,第三层是北方来的汉族成分O3,与壮族的历史事件和其他人类学研究基本一致。壮族支系遗传结构体现出以红水河支系为中心从东往西的梯度变化过程。传统的对壮族按方言分为南北二组的分类方法在遗传上并没有依据。关键词:Y染色体;壮族;内部遗传结构;多起源Origin and Classification of Zhuang Analyzed by Paternal Genetic StructureABSTRACT: Zhuang nationality, the largest minority in China, is quite close to Thai and Lao in culture, and therefo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genetic structure study of East Asian population. However, without formal writing of their own language, it is quite difficult to trace back the origin and migration history of Zhuang with the existent Chinese records. The only classification of Zhuang populations is linguistic. Zhuang people can be classified into northern and southern groups basing on their dialect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Zhuang’s internal genetic structure, herein, the DNA diversity of eight Zhuang branches were investigated after determining their Y chromosome haplotypes that represent paternal inheritance with 18 East Asia specific Y-chromosome biallelic markers, 7 Y-chromosome STR markers. RFLP, fluorescence-PCR techniques and detail genetics analyses such as principal component,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nd AMOVA analysis were performed. As a result, on Y-chromosome, O*, O2a and O1 were found to be the most common haplogroups in Zhuang populations. Here O* and O2a were
O1, the core component of Baiyue from eastern China, was brought to Z and finally, O3 from northern Han was introduced. This result is quite consistent with history records and other anthropological studies. In addition, a Hongshuihe-centric, east-to-west gradient change rather than an expected south-north profile was observed in the genetic structure of Zhuang whereas various genetic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indicating that the traditionally linguistic classification of northern and southern Zhuang groups is short of genetics supports. Key words: Y Z Intern Multiple origin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延伸阅读|最新热帖
[新森林人]
[温哥华宅男]
[莉莉的脚]
[唾弃猫屎]
[毋乃失诸]
[发砖头的]
[么么公主]
已获打赏(0)
还没有人打赏此帖,觉得帖文写的好,点击右边的按钮打赏。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36:10 &&
&在中国南部,从古至今屹立着一群人,他们今天是主要聚居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壮族人。&&&&壮族人口1700多万,是中国境内最大的少数民族,其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贵州、广东部分地区,其中大约94%聚居在广西。壮语属于侗台语系侗傣语族壮傣语支,并在其内部按照壮语自身方言的差别以邕江为界,细分为南部方言和北部方言[1]。&&&&据史料记载,壮族的来源可以追述到2000多年前“雒越”、“西瓯”族群。目前关于壮族来源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壮族是百越族群中这两支的后裔[1]。在谈及与壮族密切相关名称却迥异的族群之时,我们注意到分布在广西西北部、贵州东部的布依族尽管名称上与壮族并不相同,然而究其根源,仍然可以追溯至壮族,属于学术意义上的壮民族;而云南的水族实际上是自称“水户”的布依族,也同样属于壮族群体[1]。纵观壮族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其族群内部经历了复杂的迁徙演变,它与分布在东南亚的泰族、老族、掸族的起源和形成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最后我们也发现壮族在保持其浓郁民族特色的同时,更进一步地吸收了中原地区的文化,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璀璨文化,也因此壮族与汉族及其它族群存在着复杂的民族交流格局。&&&&为了理清壮民族的起源发展人们运用了包括历史资料、民俗学等许多方法工具,现在我们在传统分析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的使用现代分子生物学理论和工具,对壮族进行分析。[此贴已经被作者于
7:36:52 编辑过]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36:48 &&
一、壮族的历史沿革&&&&《汉书•地理志》注引臣瓒说:“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不得尽云少康之后也”[2]。现存的这些文献表明在商周时期,我国东南部和南部沿海地区,直到今天的越南北部,都是百越族群的聚居区。长期以来人们对百越族群来源的考察,多根据我国早期的历史资料,由此认为包括西瓯、骆越在内的百越族群系夏禹/少康的后裔。据史料记载,作为曾经遍布我国东南沿海乃至今天越南地区的一个族群,百越族群有着悠久的历史。而近现代的考古发掘工作更加证明了百越族群创造了包括良渚前文明在内的许许多多令人侧目的辉煌文化,百越族群同样参与了中华民族璀璨历史的构建。&&&&至于壮族人群的历史来源说法众多,其中最为人们所接受的是“西瓯”、“骆越”起源说。“西瓯”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刘安《淮南子•人间训》[3]记述秦王朝平定岭南:“与越人战,杀西瓯君译吁宋。”,《史记•南越列传》[4]提到赵佗:“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闽越、西瓯、骆,役属焉。”,《汉书•南越传》[2]也说:“蛮夷中,西有西瓯,其中半赢,南面称王。”。而“骆越”的名称据说是与其民耕“骆田”有关,其也可见于我国早期文献。《盐铁论•地广篇》[5]曾载:“荆楚罢于瓯骆”,《水注经•叶渝水》注引《交州外域记》[6]:“交趾昔未有郡县之时,土地有雒田,其田随潮水上下,民垦食其田,因名曰雒民”。其中“雒”与“骆”相通,音klok,骆越亦即垦食骆田的越人。&&&&作为百越族群其中的一支,西瓯、骆越的命运也同中华民族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自公元前220年秦始皇挥军50万南下进攻百越开始,西瓯骆越的发展一直没有离开过人们的视线。漫长的历史中,西瓯骆越的族群结构经历了复杂的变迁,其名称也随着朝代的不同而反复变动。加之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忌讳岭南地区崇山峻岭民风彪悍,对岭南地区多采用“羁糜政策”,此举使得汉官流民不断涌入,土著居民不断迁徙[1]。于是今天壮族的复杂结构和确切起源就有了更多有待澄清释疑的地方。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40:50 &&
二、壮族起源与支系1、壮族起源&&&&为了廓清壮族发展的历史,人们一直尝试使用传统的人类学方法来研究广西壮族。以往的人类学研究方法是通过体质人类学、历史资料、民族语言、民俗等等方法来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分类,也因此得到了人群的一些大体分类。然而这类方法在遇到较为复杂的民族发展变迁历史时却有些无力,因此无法对人群的精细来源和变迁有更为深入的展现。尤其在壮族这种经历了大量交流、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汉化、历来名称变化纷繁、内部迁徙演变复杂的民族上,传统的方法更加不易进行区分。&&&&分子人类学在充分借鉴原有人类学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加入现代的人类基因组多态检测手段和数理统计方法,依据大范围的人群数据背景对一个民族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进而能够得到人群确切的来源信息和其内部的迁徙演变信息。&&&&分子人类学对人群的分析依据一些主要的理论基础。在人类基因组上,一些碱基的突变速度是比较稳定而缓慢的,由此产生的突变我们称之为SNP(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单核苷酸多态)。随着分子人类学研究的发展,研究者们发现在人类基因组一些缺乏重组的区段上的SNP会随着人群的历史发展、迁徙演变而有多寡的区别和不同的分布格局。因此,越古老的人群其基因组上积累的SNP突变也越多,SNP产生的年代越久远;反之,如果在一个人群中检测到的SNP越多,SNP出现的年代越久远,那么这个人群也越古老。另外,随着新人群的产生,新的特征性的SNP也往往跟着形成。根据这个理论,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科学家们分别检测了人类线粒体DNA、Y染色体非重组区段上的多个SNP,分别构建了人类母系系统发育树、父系系统发育树[7-17],进一步分别从母系遗传角度与父系遗传角度得到了人类的“非洲起源”学说。也同时也得到了各大洲不同人群的遗传背景信息,发现了不同大洲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的较为特征性的SNP分布信息。<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045703.gif"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此贴已经被作者于
7:41:46 编辑过][此贴已经被作者于
7:42:25 编辑过]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43:40 &&
在东亚,研究者通过对不同人群的基因突变进行分析,发现中国南方人群积累的突变要多于北方人群[18-21],许多相当古老的Y染色体单倍群(单倍群由一系列的Y染色体上的SNP定义)大量的出现在中国南方的群体中,这些单倍群包括O、O2a。经过适当的数理计算,人们发现这些单倍群产生的年代大约是距今年[7,11-12,22]。同时,人们也发现了不同的族群其特征的突变也不相同。例如O1单倍群就被发现是东部百越族群较为特征的单倍群[22],而另一些来自北方人群的数据则表明相较于南方人群,O3这个单倍群在北方汉族人群中有着更高的分布频率&[18-19]。依据这些已有的研究成果,我们能够有足够的比对人群进而分析今天壮族人群的整体遗传背景。&&&&为了理清壮族的内部遗传结构,我们采集了129份分属于不同地区的壮族男子的DNA样品,并对其进行Y-SNP单倍群分群。为了更为全面地了解壮族,我们还在上述数据基础上加入了已发表的布依族、水族数据,以及部分未发表数据[23-24],使得参与分析的样本量达到166份,以保证每一个壮族支系包含的样本数达到统计要求,即壮族每个支系的样本数达到10例以上。&&&&表1系壮族人群Y染色体SNP单倍群分布频率。从表中我们发现C、D、D1a、F这些较为古老的单倍群在壮族群体中也有一定的分布,但是频率比较低,我们考虑这些古老的单倍群更可能是作为壮族人群中一种遗传背景存在的,它们不是壮族人群的主体单倍型。单倍群O*则需要特别的关注,这个单倍群在壮族各个支系中普遍高频,构成了壮族Y染色体SNP单倍群的主体,同时,壮族中高频的O*单倍群分布也迥异于南方一些别的群体的Y染色体SNP单倍群分布情况。壮族人群单倍群O*普遍高频这个结果提示我们:壮族极大的可能是别于以往一些南方群体而有着自己特征的群体。根据以往一些数据我们大体推测单倍群O*是一个比较古老的单倍群,其产生年代至少是距今一万年以上[7,11-12,22],再结合壮族该单倍群的STR数据我们大体了解壮族人的历史比较古老。2、壮族支系&&&&谈起今天壮族族名中的“壮”字还有一段小故事。壮族历来有自己的族名,在史书记载上也有着相应的汉字。解放以前是“犭”旁加“童”,读zhuàng,解放后,认为犭旁是文字上歧视少数民族,原来从犭旁的族名如、r、I等族名都修改了,改“犭”旁为单人旁。其中改为“僮”,而“僮”字的原意是儿童听差(童工),有其原音tóng,因此改音“zhuàng”很困难。不明就里的人往往都读成“tóng族自治区”。最后为了更好的区别,周恩来总理将族名最后确定为“壮族”,壮族才有了今天这么响亮的一个名字[1]。从“”到“壮”的称谓改变其背后代表的其实是一个历史事件,今天我们还能追溯其前后缘故。但是回顾历朝历代对岭南地区民族的记载,我们就会发现壮族族名历来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往往有着不同。汉代以前称为西瓯骆越,到了东汉时期逐渐演变为俚,大约到了隋唐时期称为僚,随后多俚僚连用。到了宋代史书上关于今天壮族的记载更多了一些轻蔑的记载,“蛮”、“峒獠”、“蛮獠”往往成为中原人们对壮族的称谓,直到近现代壮族的称谓又变成了前面提到过的“”[1]。这些称谓的变迁是否也对应着一个个典故?这些典故背面是否是一个个历史事件?如果能够这一个个历史事件串联,是否就能够更为完整地展示壮族这个族群发展的历史?很可惜的是,历来从正史也好,从稗官野史也好,想要窥得壮族内部的发展历程,都比较困难。也由于壮族本身并无自己的通用文字,其自身的历史也就少了确切的记载而只能靠代代言传口授的一些传说神话来推测了。&&&&所幸的是运用人类学的一些工具,我们还能对今天的壮族做一些分类。其中一种分类依据就是语言。语言以其稳定的纹饰标记功能[25],往往成为区分人群的重要工具。于是语言学家们根据不同区域壮族语言的差别,大体上以邕江为界将壮语区分成南部方言和北部方言,更进一步区分出了壮族的不同语言支系[1]。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44:18 &&
图1使用不同的颜色和阴影区分了壮族不同语言支系。语言研究者们大致沿郁江(邕江)、右江走向,再到达广西平果县以后,往南偏移,后沿北回归线往西,经云南富宁、广南直至开远画一界限,并以这条线以北区分为壮语北部方言,包括了[1]:*桂北方言(河池、南丹、天峨、东兰、巴马、融水、罗城、环江、永福、融安、三江、龙胜)*柳江方言(柳江、来宾北部、宜州、柳城、忻城)*红水河方言(都安、马山、上林、忻城南部、来宾南部、武宜、象州、鹿寨、荔浦、阳朔、贵县、贺州)*邕北方言(武鸣、邕宁北部、横县、宾阳、平果)*右江方言(田东、田阳、百色)*桂边方言(田林、隆林、西林、凌云、乐业、凤山、及云南省的富宁和广南)*邱北方言(云南省邱北县和砚山县、师宗县);&&&&而该线以南为壮语南部方言,包括了:*邕南次方言(邕宁南部、隆安、扶绥、上思、钦州)&*左江次方言(龙州、宁明、凭祥、崇左、大新和天等两县东部、越南北部如谅山等省)*德靖次方言(德保、靖西、那坡、天等和大新两县西部、越南北部如高平等省)*砚广次方言(云南省砚山、广南、麻栗坡、马关、文山等县,以及越南北部)*文马次方言(云南省文山、麻栗坡、马关和开远等,以及越南北部)&&&尽管壮语南北方言有着一些明显的区别,比如北部方言一般没有ph、th、kh等送气塞音声母[1]。但是我们也知道,河流往往并不是阻隔人们交流的原因。纵观壮语方言的地理分布,其联系是相当紧密的。同时各个方言在通话自由程度上至少在其内部有着相当的开放性。但我们也注意到,持各个壮语方言的人其自称并不相同:桂边的人自称布依,左江的人自称岱、德靖的人自称侬等等。这些不同支系在语言上有所区别又紧密联系的情况,以及他们不同的自我称谓是否如一些人所揣测的那样代表了不同壮族人群的不同来源?有没有一些历史事件折射到壮民族本身的称谓上?更进一步这些语言支系的演变是否隐藏着壮民族本身的发展历程?<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67151.jpg"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此贴已经被作者于
7:44:47 编辑过][此贴已经被作者于
7:45:10 编辑过][此贴已经被作者于
7:45:28 编辑过][此贴已经被作者于
7:46:04 编辑过]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46:59 &&
为了要廓清这些疑问,我们需要着手去理清壮民族内部的遗传结构。首先我们需要通过对壮族不同语言支系的Y染色体SNP单倍群分布频率做主成分分析(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去理清壮民族内部不同语言支系在遗传结构上是否区分成不同的组群。主成份分析结果显示,第一、第二主成份的累积贡献率占总方差的82.5%,其中第一主成份贡献率为43.3%,第二主成份贡献率为24.3%。这说明了第一、第二主成份在壮族人群区分上占主要作用,而其他主成份的作用很弱,因此我们主要关注第一第二主成份所展示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我们发现了更重要的结果:在主成份散点图上,壮族不同的语言支系确实分成了两组。主成份分析如图2。从主成份散点图的横轴来看(横轴代表的是第一主成份),壮族的不同语言支系并没有被区分开;但是从散点图的纵轴来看(纵轴代表的是第二主成份),壮族不同语言支系就明显的被分成了两组。这两组可以在高栏和桂边之间划一界线,界线上方是位于主成份图上部的红水河支系、桂北支系、邕北支系、邕南支系和高栏支系,界线下方则是位于主成份图下部的桂边、左江、右江、文马、布依、五色支系。将这个结果对应到不同支系的地理分布上就不难发现,位于主成份图上部的五个语言支系大体上是分布在今天广西的东部地区,而位于主成份图下部的其他支系则分布于广西的西部。这个结果看起来和壮语方言的南北分布并不一致,这说明壮族内部的遗传结构和内部语言结构并不一致。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壮族内部遗传结构的区分呢?为了找出分组的因素,就需要对主要的两个主成份和Y染色体SNP的不同单倍群作相关分析(Correlation&analysis),以判断是否有这样一个Y染色体SNP单倍群,这个单倍群就是将壮族不同语言支系的人群区分成两组的主要因素;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单倍群,还有没有别的因素使得壮族支系分组。相关分析是针对第一主成份、第二主成份、各个Y染色体SNP单倍群、各个壮族语言支系的经度纬度做相互之间的相关分析,得到两两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及其p值。做相关分析后的第一步,首先需要根据相关分析得出的结果来明确各主成分的实际意义有多大。图3是根据各个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大小进行排序,然后用不同的颜色表示相关系数的大小,并在正负相关系数之间以黑线标记。左侧的图形显示的就是第一主成份与不同Y染色体SNP单倍群及不同语言支系经度纬度的相关系数的排序图。我们可以在这张图上发现与第一主成份正相关的因素比较多,但是考察和pc1呈正相关的因素(包括单倍型、经度、纬度)与其他因素的关系时就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并非也总是正号的,而是存在比较多的不一致性,即其间的矛盾比较多,这说明pc1包含的结构可能比较复杂,难以从中获得相对简单明了结论。而右侧的图形显示虽然与第二主成份成正相关关系的因素相对少一些,但是其间的矛盾比较少。综合来看,我们初步能够判断:可能第二主成份的分析结果更直观。&&&&图4是各种因素相关分析结果列表。图中展示了Y染色体SNP单倍群、经度、纬度与第一主成份、第二主成份的相关系数及其p值。为了在繁杂的数据中显示出有意义的数值,我们使用渐变的色差来区别不同的p值,其中红色表示了p值小于0.01,即表示两者之间极显著相关。从图中展示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第一主成份(pc1)与单倍群O2a呈正相关(r=0.69,p=0.02),而与单倍群O3e呈负相关(r=-0.76,p=0.01)。而第二主成份(pc2)则是与单倍群O*呈正相关r=0.71,p=0.01),与单倍群O2a负相关(r=-0.90,p&0.01)。更为有趣的是我们还发现了单倍群O*与各个支系的地理经度正相关,甚至pc2与各个支系的地理经度也呈现正相关。这强烈的暗示我们今天壮族人群的分布有可能在地理上也有明显的东西向分布的倾向。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48:21 &&
上述分析结果我们实际上使用的仅有一种分析方法,是否有可能这样的方法存在统计学上的偏差呢?那么我们换一种思路来进行分析,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看主成份分析得到的结果是否可靠。分子方差分析AMOVA正是这样的一种方法。AMOVA实际上是计算人群中间的分子方差,也就是把人群中间的差异进行层次性地分类鉴别。如果一个人群中间的遗传结构比较一致甚至是高度一致,那么人群内人与人之间在遗传上的差别会很小,他们的组内分子方差也必然比较小;如果一个人群和另一个人群在遗传结构上有所区别,那么两个人群之间的分子方差则必然比较大。根据这两点,我们就能理解:如果壮族不同支系之间存在分组,那么组与组之间的分子方差应该比较大,而组内的分子方差应该比较小。那么语言学上的南北方言的分组是否在遗传结构上也得到体现呢?主成份分析所体现的东西分组又是否在遗传结构上更为合理呢?&&&&以上,我们按照语言南北分组方法和主成份东西分组方法使用AMOVA分别计算其组内组间分子方差。结果发现按照语言的南北分组其组间方差很小,远远小于其组内方差。这说明如果壮族支系是以南北分组的话,那么其组内成员在遗传结构上相似性是很小的,这种分组方法对其遗传结构而言并不特别合理。而相反的如果是按照主成份分析结果提示的东西分组,得到的结果则更为满意:尽管东西分组中,组间方差值与组内方差值相当,但是相较于南北分组,东西分组显然在体现壮族内部遗传结构上更为合理。这也就从另一个角度出发,证实了主成份分析的结果。&&&&这种结果实际上指出一个事实:壮族内部语言支系上的区别实际上并没有体现在壮族内部的父系遗传结构上。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48:29 &&
上述分析结果我们实际上使用的仅有一种分析方法,是否有可能这样的方法存在统计学上的偏差呢?那么我们换一种思路来进行分析,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看主成份分析得到的结果是否可靠。分子方差分析AMOVA正是这样的一种方法。AMOVA实际上是计算人群中间的分子方差,也就是把人群中间的差异进行层次性地分类鉴别。如果一个人群中间的遗传结构比较一致甚至是高度一致,那么人群内人与人之间在遗传上的差别会很小,他们的组内分子方差也必然比较小;如果一个人群和另一个人群在遗传结构上有所区别,那么两个人群之间的分子方差则必然比较大。根据这两点,我们就能理解:如果壮族不同支系之间存在分组,那么组与组之间的分子方差应该比较大,而组内的分子方差应该比较小。那么语言学上的南北方言的分组是否在遗传结构上也得到体现呢?主成份分析所体现的东西分组又是否在遗传结构上更为合理呢?&&&&以上,我们按照语言南北分组方法和主成份东西分组方法使用AMOVA分别计算其组内组间分子方差。结果发现按照语言的南北分组其组间方差很小,远远小于其组内方差。这说明如果壮族支系是以南北分组的话,那么其组内成员在遗传结构上相似性是很小的,这种分组方法对其遗传结构而言并不特别合理。而相反的如果是按照主成份分析结果提示的东西分组,得到的结果则更为满意:尽管东西分组中,组间方差值与组内方差值相当,但是相较于南北分组,东西分组显然在体现壮族内部遗传结构上更为合理。这也就从另一个角度出发,证实了主成份分析的结果。&&&&这种结果实际上指出一个事实:壮族内部语言支系上的区别实际上并没有体现在壮族内部的父系遗传结构上。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49:58 &&
三、壮族支系的扩散&&&&从非洲走出来的人最终在世界范围内的表现让我们看到了人类那非凡的开拓精神和相对于其他物种无与伦比的创造能力。就此我不得不感叹现代人不愧是这个世界上最为成功的物种,更不得不感叹在此基础上人类繁衍出来的令人动容的全部文明。因此,也许我们很难相信原来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系出一根。然而,毕竟我们迥异的文化背景并不能成为人类认识自身的障碍。就壮族而言,热爱壮族民风民俗的人们也同样热衷于用惯常的文化思维来追溯壮族今天文化的发祥地。所以今天的壮乡人们也在考证壮族起源于广西何处,考证布洛陀传说究竟暗示着壮族怎么样的史前故事,研究花山崖壁(图7)上传颂的是什么样的神秘记忆,争辩古代称之为“江”的红水河是否壮族族名之起源,所有这些就构成了今天往往不为外人所知的壮乡人们的文化激情。壮乡并非不认识她的人所想的那样是文化的边缘地带,这里从来有着大自然赋予的旖旎风光,更有着壮族人刻苦内敛质朴而不张扬的山一般的气质。这里的壮族人从来没有辜负过丘壑起伏所蕴藏的财富,这里需要人们用心的解读。&如上一节所述,壮族语言在分布上的区别并没有反映在壮族的遗传结构上。那么,如果壮族语言并不能真正反映壮族人在广西境内的扩散迁徙情况,那么从遗传学角度而言,壮族人可能的迁徙演变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如果相对人类早期的迁徙,现存语言的发生以及其后的发展是相对近晚的事件,那么用分子遗传学的工具追溯壮族在广西扩散的起点或许更有助于展示壮族在广西的发展演变过程。&&&&为此,我们进一步地展示了壮族人群的发展趋势。我们分别使用壮族各个支系的pc1、pc2值作为高度值,另外根据壮族各个支系的地理分布确定其经度纬度,以作等高线的方法做出主成份值在地理上的变化趋势图。两张地形图中我们使用红色表示壮语北部方言支系,绿色则表示壮语南部方言支系。左侧是pc1的趋势地图。在上一节内容中我们经过相关分析已经知道pc1实际上和Y染色体SNP单倍群O2a显著正相关,而与O3e显著负相关,考虑到pc1实际上是壮族人群内结构的某个因素,而且O3e在壮族各支系中的分布频率比较低,因此与pc1呈正相关的O2a才有意义。联系到现在的趋势地形图,我们就能说这张地形图实际上展示的就是单倍群O2a在广西内的扩散情况。观察这张地形图,我们发现O2a的峰值出现在两处地方:广西与越南的交界、广西北部地区。在以往的数据中我们能够了解单倍群O2a是一个比较古老的单倍群,很可能东亚人群在进入东南亚地区之前就已经携带它了。现在我们根据地形图可以推测携带单倍群O2a的人群在广西应该是由南向西北、东北两个方向扩散的。这个结果不仅印证了以往的研究分析结果,也指出单倍群O2a、O*很可能是壮族人群中最古老的单倍群,是壮族人群遗传结构中最底层最基础的部分。&&&&相似地,右侧的地形图是pc2的趋势地图,由于pc2与Y染色体SNP单倍群O*显著相关,我们可以认为这张地形图展示的是携带单倍群O*的人在广西的发展过程。这张趋势地图的峰值出现在广西的东部,大致是壮族红水河支系分布的区域。除在桂西北与云南交界处主成分值略有升高外,整张地形图的变化均是呈现由红水河地区向西渐变扩散的趋势。在分析数据的时候我们加入了云南布依族的资料,这可能造成了桂西北与云南交界处主成分值略升高的情况,但这并不妨碍主成份值自东向西渐变下降的趋势,这就说明携带Y染色体单倍群O*的壮族人在广西境内是自东往西扩散的。再仔细观察pc2地形图,我们发现在广西境内的主要河流上,等高线均有所突出,这暗示我们当初壮族人扩散的时候很可能是沿着河流进行的,河流不仅不是阻隔壮族人扩散的障碍,甚至还是他们扩散的便捷通道。&&&&最后,我们来关注另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既然我们已经了解到在父系遗传结构的角度上壮族人是自东向西扩散的,那么是否存在这样的一个地点,这个地点恰恰是壮族人在广西境内扩散的起点?在第二主成份的地形图中,我们发现主成份值峰值出现在广西的东部,准确来说出现在是壮族红水河语言支系的区域。那么这个区域是否有着更有趣的故事在等待人们去发掘呢?[此贴已经被作者于
7:50:31 编辑过]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51:45 &&
四、壮族扩散起点&&&&红水河因其河水赤红而得名,在古代,红水河其实有另一个名称“江”。相传,壮族之族名即来源于红水河的古称“江”。尽管对壮族在广西境内的起源有众多看法,但是近年来的考古发现却让人不得不去关注红水河地区。近年来红水河地区发掘了一些古人类遗址,其中就有北大岭遗址(图9)。尽管北大岭遗址并没有太长的历史,大约10000多年,但是这个遗址却在时间上有着相当的连续性。从新石器时代到战国时代,再到汉代、唐宋直至明清时代,北大岭遗址均有相应时期的文物出土,风格也有延续性。而目前在广西发现的其他遗址中,尽管有比北大岭更古老的遗址,但是在时间上并没有明确的延续性。那么依据这一点,我们能否推论:在红水河地区,人类活动从新石器时代到我们能确知的历史时期是一直延续着的。这种延续性是否能给我们更多的关于壮族人的信息呢?让我们继续以分子遗传工具来探索红水河地区是否有着更为重要的信息和意义。&&&&在上一节内容中我们通过主成份趋势地图谈到了红水河区域是第二主成分值峰值所在。我们能否依据这个结果指出红水河区域,或者说壮族人是从红水河方言区开始扩散的。如果这个推论是正确的,那么红水河区域的壮族人必然更为古老,人群基因组的多样性更高,人群Y染色体SNP单倍群分布频率也必然处在中心的位置。&&&&前面我们使用主成份分析、相关分析、AMOVA分析来展示壮族人基本的遗传结构,明确了壮族不同支系在遗传结构上存在的差异,那么红水河区域的壮族人是否更为古老呢?要证明这一点,我们需要做STR的网络结构分析。但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大致了解各个壮族支系之间的关系。&&&&尽管已经明确壮族不同语言支系在遗传结构上存在差异,并且能区分出东西两个组群,但是我们还不能知道这些不同的语言支系之间究竟存在怎么样的关系。更简单一点说这些支系之间的“亲缘”关系是怎么样的,那些支系彼此更加靠近一些,哪一些相对远一些。这就需要我们描绘出不同壮语支系的树状结构图。通过聚类分析(Hierarchical&clustering&analysis),我们大体能够知道在壮族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壮族支系处在什么样的位置上。具体的聚类分析结果如图8。为了做一个参照以避免偏差,我们分析的时候还需要加入外群体,即彝族、瑶族群体的数据,而这些群体已经被证明是不属于百越系统的群体。&&&&聚类分析图实际上是一种树状结构的图形,它很形象地将不同人群的关系展示出来。从这张图中我们观察到加入的外群群体彝族、瑶族确实距离各个壮族支系比较远,符合彝族瑶族不属于百越系统群体的结论。同时我们发现仍旧是红水河、邕南、邕北、桂边这四个支系彼此靠近,左江、右江、文麻、五色、云南布依等支系彼此也比较靠近。这个图形从另一个角度支持主成分分析的结论:广西壮族自东向西的扩散过程。&&&&另外我们也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主成份分析到现在的聚类分析,我们均发现广西东北部融水县永乐乡的壮族五色人始终与广西西南部的左江壮族(岱)非常接近,可能是比较特殊的迁徙事件。&&&&既然红水河区域是第二主成分值峰值所在,同时红水河、邕南、邕北、桂边这四个支系彼此靠近,那么这些支系是否更为古老呢?我们需要进一步的解答。[此贴已经被作者于
7:52:49 编辑过]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53:52 &&
&尽管相对于主成份分析,聚类分析能够更为细致的展示壮族不同语言支系的关系,但是这些分析都是针对Y染色体上SNP(单核苷酸多态)的分析。SNP对人群的区分是属于一种大刻度的分析,对于人群内部发育关系的精细分析则无能为力。具体到一个人群中,往往会存在不同的Y-SNP单倍群,这些单倍群在很早之前就形成了,远远早于群体的形成。所以SNP单倍群之间的系统关系与所处的各个群体之间的系统关系并不相关,更不能分辨群体内的相同单倍群的个体之间的关系。这就使得SNP无法有效的分析出群体内的历史。这时候就需要STR(Short&Repeat&Tandem,短序列重复多态)这种多向性突变标记对群体的年龄进行估计[10,26]。Y-STR与Y-SNP单倍群相联分析时,就成了天然的“时钟”标记。在一个固定的基因位置上,有一种特定的短序列重复了几遍,有如火车车厢。每一节火车车厢就是一小段序列,一般是两个到六个碱基。每次突变都会增加或减少一节,而这种增加或减少是随机的。所以,同一个祖先的不同个体的同一STR位置,可能有不同的重复数。突变的方向是双向性的,不再是Y-SNP那样只有向一个方向的突变。因为突变的速度是可知的,所以我们只要寻找到最大的重复数差异,再加上其它一些参数,就可以推算出他们共同祖先的生活年代。换一个角度讲,在同一个Y-SNP单倍群中,哪个支系的STR数据越丰富,这个支系发展的时间就越长,这个支系就越接近这些支系的共同祖先,也越处在中心的位置。明确了STR的作用,我们就来看看壮族不同语言支系的STR网络结构图(network)。从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Y染色体SNP单倍群O*是将壮族不同语言支系区分的主要单倍群,如果要确定红水河支系是否中心,就要看看Y染色体SNP单倍群O*的STR网络结构图(图9)。&&&&这张网络结构图中,我们使用各种颜色代表不同的支系。图中看到红水河支系共有8种STR单倍型共9个个体,STR单倍型最多,其中有三种STR单倍型分别与桂边、桂北、邕北的个体共享,并且红水河支系的个体与其他支系的个体的联系最多,尤其是邕北、桂北的个体,处在较为中心的位置。虽然桂北也有8种单倍型,但是只有其中一个个体的STR单倍型与红水河的个体共享,而且桂北的单倍型分布处在比较边缘的位置。从这个STR网络结构图,我们基本能够确定前面我们的推论:红水河支系的壮族相较于别的群体来说更为古老,红水河支系是广西壮族的源头。极有可能当初东亚人的祖先进入广西的时候,他们停驻的第一站就是今天的红水河区域,而后再以此为起点扩散到广西的各个地方。&&&&从图中也看得到左江、右江、德靖这三个支系间联系比较紧密,而与其他支系距离比较远,这也就印证了主成份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果:壮族不同的支系在遗传结构上应该是东西方向的分组更为合理,并且其发展趋势是自东向西的。&&&&在这节内容中,我们通过聚类分析和STR网络结构图的分析,得到了壮族红水河支系是今天广西壮族人扩散的起点这个结论,那么这个结论还有没有更多的佐证呢?让我们来看看其它Y-SNP单倍群STR数据的网络结构图(图10)。&&&&这三张网络结构图分别是属于Y-SNP单倍群O2a、O3*和O1。O1的网络结构图中,红水河支系的STR单倍型多样性也高于其他支系,同样处在相对中心的位置。但是O2a的图中由于红水河支系O2a个体比较少,并没有体现出其中心的位置,左江群体的多样性最高。在O3*的网络图里面并没有共享的STR单倍型,各支系的分布也没有体现出明显的区分,可能与O3*并非壮族的特征单倍群有关。由于属于单倍群O1、&O2a的个体比较少,他们能够传递的信息也相对少,但是在O1,红水河支系的中心位置还是能看出其轮廓来。更为重要的是O3*没有出现任何的处在中心的支系个体。这也就佐证了O3并非壮族特征的单倍群,是属于外来的成分,从更为精细的角度证明了壮民族的起源是区别于汉民族的。[此贴已经被作者于
7:54:49 编辑过]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55:17 &&
五、壮族内部遗传层次&&&&经过上述的这些分析,我们通过两种遗传工具使用不同的统计分析方法来展示广西壮族的内部遗传结构,现在我们来整理这些分析结果,使得它更为清晰。我将这些结果概括为壮族的三个遗传层次。&第一个遗传层次是壮民族固有的民族特性。壮民族的起源问题学者们已经在民俗学上、历史学上、考古学上已经得到一个基本的论点,现在我们使用分子生物学的工具进一步肯定了这个论点的正确性。现在从广西壮族不同支系的不同Y-SNP单倍群频率分布上看,我们发现其与它现存百越系统人群相似,提示他们的共同起源。单倍群O2a在壮族各个支系的高频分布准确无误地传达了这样的信息。而单倍群O*在壮族支系的普遍高频则提示壮族自身可能存在的特殊发展过程。这两个单倍群也就构成了壮民族遗传层次的最底层,是壮族最基本最特色的遗传结构。所以无论是在那一直存在的考古文化中,还是在民间代代相传的神话传说中,无论是在历史书籍的明确记载中,还是在今天我们科学地分析中,壮族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有着自己族群文化、有着自己独特血缘的民族,他的独特性毫无疑问。&&&&在明确这一点之后,我们就需要去理清壮族内部支系在广西境内是怎么样迁徙演变的。通过主分成分析、聚类分析、分子方差计算、趋势地图绘制等等方法,我们能够明确单倍群O2a很可能在东亚人进入广西之前就携带有了,其后这个单倍群在广西呈现自南向北的扩散趋势。而单倍群O*则展示了携带这个单倍群的壮族人更为明确的扩散方式:他以红水河为中心和起点,自东向西并且很可能是沿着河流扩散的。&&&&第二个遗传层次是来自单倍群O1。O1单倍群内部结构明显地体现出壮族的某些成分从东部向西部扩散的过程。结合已有的研究资料[22,25],我们猜测这一过程在一万年以内,这是壮族遗传结构的第二个层次。可能是西瓯混入骆越的过程。这个过程很可能与百越族群的整体命运以及百越族群的变迁衍化紧紧联系起来,成为一个宏大历史背景中的一个部分,这也将关系到壮族在整个百越族群中的地位问题。这个问题就留待以后更为详细地分析吧。&&&&第三个遗传层次是来自O3*及其下游单倍群的信息。在我们的分析结果中,我们注意到O3*及其下游单倍群在壮族人群又有着一定频率的分布,但是经过STR网络结构分析,这些单倍群并没有自己的中心,分布也比较零散。这就使得遗传结构与一些历史记载吻合起来。&&&&&&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纪录,我们发现公元前213年,当时统治者秦始皇就曾从中原征调1.2万未婚女子至岭南配给驻守在岭南地区的军队。从那时起,岭南成为秦王朝“治狱吏不直者”的发配地。此后历代统治阶级对岭南地区多采取“羁縻政策”,使得众多来自北方的军人、流官的迁入,这导致了壮族原有的基因库经历了延续不断的扩充乃至混杂。因此属于东亚北方人群特征单倍群的O3*,在壮族人群里面也有一定的比例。但是因为单倍群O3*并没有区分出明显的组群,也没有明显的中心,因此单倍群O3*及其下游单倍群应该是历代东亚北方人群进入广西和当地壮族融合留下来的痕迹,属于壮族人群遗传结构中外来的遗传成分,其历史应该在最近的数千年内,这和历史的记载也是相符合的。&&&&壮族是否土著民族,壮族是否经历过奴隶社会,侬智高起义研究,这三个问题是长期以来壮族研究中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近两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对第一第二个问题的看法日趋一致。现在我们使用分子生物手段来探寻壮族族源及其迁徙演变,得到了壮族土著起源的结论,更进一步的理清了壮族不同语言支系的发展演变趋势,证实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也理清了一些含混不清的问题。尽管如此,关于壮族遗传结构的研究却远未结束。壮泰族群研究历史上的“泛泰”概念是否有所根据?壮族和老族掸族又存在什么样的关系?甚至从更高的角度来看,壮族在整个东南亚民族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这些都有待我们的努力。我们期待在更进一步的研究中,壮族的发展历史将会得到更加全面的展示。[此贴已经被作者于
7:56:12 编辑过]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58:46 &&
这属于东南亚人群遗传结构研究的一部分。我们一直认为壮族人从古到今所处的位置相当的重要,它的遗传结构会展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今天我们已经发现壮族Y染色体非重组区域O单倍型的高频,这足以证明它的独特性,因为在已经研究的诸多南方群体,包括百越后裔的群体,单倍型O如此高频目前仅在壮族发现。我很期待她的进一步研究。结论基本上没有出乎意料:壮族是百越后裔明确无误、壮族古老、壮族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历史。这两点很重要,体现在壮族人群中Y-SNP单倍型O、O2a高频。与汉族的交流也多,但是这无损于壮族自身独特的东西。另外文中最特别的结果不在上面壮族的起源问题,而在于壮族迁徙问题。壮族――应该说携带有单倍型O的壮族人――是以今天红水河地区为起点自东向西进行扩散的,并且很可能是沿河进行扩散的。红水河是中心,红水河最古老。最后,壮族区分为南北壮语方言,但是这样的分类并没有体现在人群的遗传结构上,相反地,壮族在遗传上很可能并没有明确的人群区分,只是有一个扩散趋势。又一观点:南岛语系分布于东南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大部分地区。依据其中语言的相似性,南岛语系划分为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和台湾语族。语言相似性的分析也得出了台湾作为马来波利族群故乡的假说,这一假说在民族学、语言学、考古学和遗传学界广受争议。普遍认为,东部南岛人群(密克罗尼西亚和波利尼西亚)是起源于西部南岛人群(东南亚群岛区马来族群和台湾族群)的,而大陆的侗台族群则极可能是所有南岛人群的源头。本文中,我们研究了中国的30个侗傣群体、印尼和越南的23个马来群体以及11个台湾原住群体的1509个Y染色体样本,分析了20个SNP和7个STR&位点。这三个类群在父系谱系上显示了极大的相似性。混合分析显示侗傣群体几乎没有受到汉族的遗传影响,而他们在印尼的马来族群中所占的遗传贡献则最高。大部分的群体样本含有高频的O1a-M119单倍群,这一单倍群在其他民族类群中几乎不存在。O1a的STR网络结果显示印尼的谱系并不是如语言学的估计那样来自台湾原住民,而是直接来自于侗傣族群。本文指出,与台湾原乡论的假说相反,东南亚群岛区的马来族群在父系遗传谱系上并不起源于台湾。而且,证据显示台湾原住民和印尼群体在父系上都源于侗台族群。这两个群体的起源是相互独立的事件。我们的结果提示,遗传学支持一个包括台湾原住民、侗台族群和马来波利族群的大族系的概念。<img src="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346408.gif"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此贴已经被作者于
7:59:18 编辑过][此贴已经被作者于
7:59:44 编辑过][此贴已经被作者于
8:05:37 编辑过]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8:01:12 &&
作者贴后感:ok,完成了。漫长啊~~~~有意思的地方尽可能的用色彩标出来了,拜托天使同学帮我贴图,文章贴图就不再另外贴出来了。文章结束之后,我本人在强国的活动也暂告一段落了。澄清一点,这个研究并非业余研究,这不是翻翻资料能够作出来的,这属于东南亚人群遗传结构研究的一部分。我们一直认为壮族人从古到今所处的位置相当的重要,它的遗传结构会展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今天我们已经发现壮族Y染色体非重组区域O单倍型的高频,这足以证明它的独特性,因为在已经研究的诸多南方群体,包括百越后裔的群体,单倍型O如此高频目前仅在壮族发现。我很期待她的进一步研究。而今天广西的许多人群,包括平话人、操粤语方言的人群,都极有研究的价值……&[此贴已经被作者于
8:04:29 编辑过]
共 5890 次点击,24 个回复& 1
本版块主题总数:2854272 / 帖子总数:
今日论坛共发帖:2073 / 昨日发帖:35842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律师之窗&&├股市泛舟&&├会员阅读&&├史海钩沉&&├舆情观察╋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旅游时尚&&├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猫兄鼠妹&&├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凯迪海南&&├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苏州会馆&&├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重庆会馆&&├猫眼观渝&&├山城拍客&&├重庆教育&&├巴渝情缘&&├猫人游记&&├健康养生&&├重庆车友&&├两江房产&&├渝民新婚&&├麻辣吃货&&├渝财有道&&├时尚渝女&&├公益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转贴]《从父系遗传结构分析壮族的起源与分类》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内脏器官分布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