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碱烧伤后处理办法加热后最髙温度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称量氢氧化钠时,在托盘上各放一张同样质量大小的纸张B.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插入液面以下C.蒸发结晶时应将溶液蒸干后再停止加热D.分液时_百度作业帮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称量氢氧化钠时,在托盘上各放一张同样质量大小的纸张B.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插入液面以下C.蒸发结晶时应将溶液蒸干后再停止加热D.分液时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称量氢氧化钠时,在托盘上各放一张同样质量大小的纸张B.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插入液面以下C.蒸发结晶时应将溶液蒸干后再停止加热D.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A、NaOH具有吸水性,能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称量时应尽量减小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应放在小烧杯中称量,故A错误;B、因温度计测的是蒸汽的温度,故应放在支管口处,故B错误;C、在蒸发操作的过程中,加热时要 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飞溅,当加热到有少量液体剩余时停止加热,此时剩下的少量液体可以利用余温蒸发干,故C错误;D、分液时,为防止液体污染,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D正确.故选D.
本题考点:
计量仪器及使用方法;蒸馏与分馏;分液和萃取.
问题解析:
A、氢氧化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易和二氧化碳反应;B、蒸馏时,温度计控制的是蒸气的温度;C、蒸发结晶时当有大量固体析出时,就要停止加热;D、为防止液体污染,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怎么破坏蛋白质胶体体系,让其沉淀出来,用盐酸或烧碱可以吗?加热是否可以使蛋白质胶体变性,使其不能再恢复胶体状态?那加热到多少温度呢(给个范围温度)?如果真实可用,追加_百度作业帮
怎么破坏蛋白质胶体体系,让其沉淀出来,用盐酸或烧碱可以吗?加热是否可以使蛋白质胶体变性,使其不能再恢复胶体状态?那加热到多少温度呢(给个范围温度)?如果真实可用,追加
怎么破坏蛋白质胶体体系,让其沉淀出来,用盐酸或烧碱可以吗?加热是否可以使蛋白质胶体变性,使其不能再恢复胶体状态?那加热到多少温度呢(给个范围温度)?如果真实可用,追加高分
加些带电离子的盐就可以了
直接加一点NaCl最好是粉末。 (1)Co(OH)2+2NaOH=Na2CoO2+2H2O4Co(OH)2+O2+2H2O=4Co(OH)3(2)CoO 6Co2O34Co3O4+O2↑(3)1.6×10-3 6.25×10-14【解析】 (1)类似于Al(OH)3溶于NaOH,注意Co显+2价;钴类似于铁,可知Co(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类似于Fe(OH)2被氧化。(2)由于Co有+2、+3价,原始为Co(OH)2,相对分子质量为93;剩余固体若为CoO,则固体残留率×100% = 80.65%(C点);剩余固体若为Co2O3,则固体残留率为×100%=89.25%(A点),B点介于两者之间,+2价与+3价均有,联想Fe的氧化物,可能为Co3O4,此时固体残留率为×100%=86.38%(B点)。AB段发生反应是Co2O3生成Co3O4。(3) 由Ksp[Co(OH)2]=1.6×10-15=c(Co2+)·c2(OH-)=c(Co2+)×(10-6)2 。得c(Co2+)=1.6×10-3 mol·L-1。反应Co2++2H2O??Co(OH)2+2H+的平衡常数K===6.25×10-14。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学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江苏专用 第3讲两种重要的化学反应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LiAlH4是金属储氢材料又是有机合成中的常用试剂,遇水能剧烈反应释放出氢气,LiAlH4在125 ℃分解为LiH、H2和Al。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LiAlH4与乙醛作用生成乙醇,LiAlH4作还原剂B.LiAlH4与D2O反应,所得氢气的摩尔质量为4 g·mol-1C.1 mol LiAlH4在125 ℃完全分解,转移3 mol电子D.LiAlH4与水反应生成三种物质时,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LiAlH4+4H2O=Al(OH)3+LiOH+4H2↑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学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江苏专用 第13讲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利用硫酸渣(主要含Fe2O3、SiO2、Al2O3、MgO等杂质)制备氧化铁的工艺流程如下:(1)“酸浸”中硫酸要适当过量,目的是:①提高铁的浸出率;②________。(2)“还原”是将Fe3+转化为Fe2+,同时FeS2被氧化为SO4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测定“酸浸”步骤后溶液中Fe3+的量以控制加入FeS2的量。实验步骤为: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酸浸后的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稀盐酸、稍过量SnCl2,再加HgCl2除去过量的SnCl2,以二苯胺磺酸钠为指示剂,用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Fe3++Sn2++6Cl-=2Fe2++SnCl62—Sn2++4Cl-+2HgCl2=SnCl62—+Hg2Cl2↓6Fe2++Cr2O72—+14H+=6Fe3++2Cr3++7H2O①若SnCl2不足量,则测定的Fe3+量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下同);②若不加HgCl2,则测定的Fe3+量________。(4)①可选用________(填试剂)检验滤液中含有Fe3+。产生Fe3+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②已知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下表:沉淀物Fe(OH)3Al(OH)3Fe(OH)2Mg(OH)2Mn(OH)2开始沉淀2.73.87.59.48.3完全沉淀3.25.29.712.49.8 实验可选用的试剂有:稀硝酸、Ba(NO3)2溶液、酸性KMnO4溶液、NaOH溶液,要求制备过程中不产生有毒气体。请完成由“过滤”后的溶液模拟制备氧化铁的实验步骤:a.氧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沉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分离,洗涤;d.烘干,研磨。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学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江苏专用 第11讲有机化学基础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化合物F是合成某种抗癌药物的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1)化合物F中的含氧官能团有羰基、________和________(填官能团名称)。(2)由化合物D生成化合物E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由化合物A生成化合物B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D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分子中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②能发生银镜反应,且其一种水解产物也能发生银镜反应;③分子中苯环与氯原子不直接相连。(5)苯乙酸乙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请写出以苯、甲醛和乙醇为主要原料制备苯乙酸乙酯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任用)。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H2C===CH2CH3CH2BrCH3CH2OH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学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江苏专用 第11讲有机化学基础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尿黑酸症是由酪氨酸在人体内非正常代谢而产生的一种遗传病。其转化过程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酪氨酸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B.对羟苯丙酮酸分子中有3种含氧官能团C.1 mol尿黑酸最多可与含3 mol NaOH的溶液反应D.可用溴水鉴别对羟苯丙酮酸与尿黑酸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学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江苏专用 第10讲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Fe2O3杂质)为原料冶炼铝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试剂X可以是氢氧化钠溶液,也可以是盐酸B.反应①、过滤后所得沉淀为氢氧化铁C.图中所示转化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NaAlO2+CO2+2H2O=Al(OH)3↓+NaHCO3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学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提分训练专题12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X、Y和Z分属不同的周期,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是W原子序数的5倍。在由元素W、X、Y、Z组成的所有可能的二组分化合物中,由元素W与Y形成的化合物M的熔点最高。请回答下列问题:(1)W元素原子的L层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_,W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2)化合物M的晶体结构与NaCl相同,而熔点高于NaCl。M熔点较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将一定量的化合物ZX负载在M上可制得ZX/M催化剂,用于催化碳酸二甲酯与月桂醇酯交换合成碳酸二月桂酯。在碳酸二甲酯分子中,碳原子采用的杂化方式有________,O—C—O的键角约为________;(3)X、Y、Z可形成立方晶体结构的化合物,其晶胞中X占据所有棱的中心,Y位于顶角,Z处于体心位置,则该晶体的组成为X∶Y∶Z=________;(4)含有元素Z的盐的焰色反应为紫色。许多金属盐都可以发生焰色反应,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学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提分训练专题11实验仪器使用及基本操作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的方法是取少量该溶液加入BaCl2溶液,再加入稀硝酸B.用KMnO4酸性溶液可鉴别CH3CH=CHCH3和CH3CH2CH2CH2CH3C.用酚酞溶液或品红溶液均可鉴别NH3和SO2气体D.取工业有机废水(无色),滴加数滴FeCl3溶液,溶液变紫色,说明此废水中含酚类物质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学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提分训练 专题4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短周期元素T、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T与Z属于同一主族,X、Y、Z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都能反应,且X、Y、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X的原子序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大小顺序:r(T)>r(X)>r(Y)B.T与Z的最高正化合价相等C.室温下,单质Y不能与浓硫酸反应D.用电解法可制得T、X、Y的单质 
吴老师30日19点直播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余老师30日20点直播unit5第二课时 Section A下列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A.在制备硝酸钾晶体实验中先常温减压过滤,后高温常压过滤 B.在中和热测定的实验中,将氢氧化钠和盐酸混合反应后的最高温度作为末温度 C._百度作业帮
下列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A.在制备硝酸钾晶体实验中先常温减压过滤,后高温常压过滤 B.在中和热测定的实验中,将氢氧化钠和盐酸混合反应后的最高温度作为末温度 C.
下列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A.在制备硝酸钾晶体实验中先常温减压过滤,后高温常压过滤 B.在中和热测定的实验中,将氢氧化钠和盐酸混合反应后的最高温度作为末温度 C.火柴头中的氯元素检验的实验中,将火柴头(未燃烧)浸于水中,片刻后取少量溶液,加AgNO 3 溶液、稀硝酸,若出现白色沉淀,证明有氯元素 D.原电池实验中,可以往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一些还原剂增强电池的放电效果(去极化作用)(2009o信阳一模)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B.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记录NaOH溶液与盐酸均匀混合后溶液的最高温度_百度作业帮
(2009o信阳一模)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B.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记录NaOH溶液与盐酸均匀混合后溶液的最高温度
(2009o信阳一模)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B.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记录NaOH溶液与盐酸均匀混合后溶液的最高温度C.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的含量时,小火缓慢加热,防止晶体飞溅D.配制0.1moloL-1H2SO4溶液时,将浓硫酸直接注入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线
A.为防止液体污染,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故A正确; B.在中和热测定的实验中,需测温度3次,一,盐酸温度,二,氢氧化钠温度,两者取平均值,即初始温度;三,反应之后的最高温度,即末温度,故B正确;C.小火缓慢加热,防止晶体飞溅,可以避免产生错误,故C正确;D.容量瓶不能用来稀释溶液,应先在小烧杯中稀释,故D错误.故选:D.
本题考点:
分液和萃取;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和热的测定.
问题解析:
A.分液时注意防止液体污染;B.在中和热测定的实验中,将NaOH溶液和盐酸混合反应后的最高温度作为末温度;C.晶体飞溅或造成误差;D.容量瓶不能用来稀释溶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火碱烧伤后处理办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