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皮肤穿支血管血流分布区域研究及皮瓣设计用万方数据库论文查重怎么检索

皮瓣修复四肢皮肤缺损的研究进展
(NXPowerLite)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皮瓣修复四肢皮肤缺损的研究进展
(NXPowerLite)
大小:153.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对穿支血管增生影响的临床研究--《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对穿支血管增生影响的临床研究
【摘要】:在整形外科临床工作中我们常遇到大面积瘢痕及皮肤深部溃疡的患者,往往其对肢体功能的恢复和外观改善有很高的期望。要达到缺损修复、功能恢复及外观改善于一体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整形外科课题。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时由于局部没有足够的健康皮肤进行皮瓣修复,往往会考虑用邻位与远位的轴型皮瓣,但此类型皮瓣会造成供区畸形及受区外观臃肿,外形效果难尽人意。现我们采用扩张术与穿支皮瓣相结合的方式修复此类缺损。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已成为整形外科常用的治疗技术,其可以产生额外的皮肤源修复缺损,并可使供区直接缝合。穿支皮瓣选取部位多,不损伤躯体知名血管,修复缺损时灵活度较高。二者结合具有皮瓣薄,大幅减小供区缺损,供区低张力缝合,皮瓣延迟,促进穿支血管增生,皮瓣血运丰富,可实现跨区远位修复创面等优点已经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
探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对穿支血管增生的影响,并根据临床疗效研究扩张后穿支皮瓣在面、颈、手部大面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效果。
本课题选用2006年2月~2012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收治患者20例,其中面颈部及上肢烧伤后瘢痕18例,手部黑毛痣2例。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40岁,平均年龄(25.7±8.3)岁。根据患者病损部位,设计扩张胸廓内动脉及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术前用笔式多普勒仪探测术区穿支血管出鞘点分布。扩张器埋置术后1~3个月,通过透光试验观测临床20例扩张皮瓣穿支血管管径变化情况;其中一部分上肢瘢痕患者腹部单侧埋置扩张器并于扩张术后3个月行CTA检查,观察双侧腹壁穿支血管分布情况及腹壁穿支血管管径变化。结合临床疗效及术后患者满意度,分析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对穿支血管增生的作用,总结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与不足。
多普勒术前探测20例患者腹壁的穿支血管出鞘点,共计345个,两侧腹壁无明显差异。扩张1个月后行透光试验发现穿支血管开始有增粗现象,3个月后可通过透光试验观察到皮瓣上明显增粗的血管影。二期术后皮瓣血运较好,除一例患者皮瓣远端发生小部分坏死但经过换药愈合外,余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12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皮瓣外形满意无明显臃肿。
经过定期注水扩张后,穿支血管管径增加,因此持续的张力可促进穿支血管增生,增加皮瓣血液供应,大幅降低皮瓣坏死的概率。扩张皮瓣适宜的厚度,使得受区外观良好。切取皮瓣面积较大,可修复较大范围缺损。患者满意度较高,临床疗效得到肯定。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医科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4【分类号】:R622.1【目录】:
中英文对照缩略表5-6中文摘要6-8Abstract8-10前言10-111. 临床资料和手术方法11-152. 结果15-163. 典型病例16-184. 附图18-225 讨论22-276. 小结27-28参考文献28-30附录30-33致谢33-34综述34-42 参考文献40-42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邱玉金,唐胜建,逄迎春;[J];中华外科杂志;2002年01期
刘学军,张海明,孙广慈;[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4年03期
张世民,徐达传,顾玉东;[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冯云;[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方柏荣;[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陆菊英;;[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金问正;[J];安徽医学;1994年05期
朱祖武,穆雄铮,程靖,张志宏;[J];安徽医学;2001年05期
朱祖武,叶茂昌,李容新,高绍璞,程靖;[J];安徽医学;2003年01期
朱祖俊,沈宁;[J];安徽医学;2004年02期
朱华锋,汪春兰,曹东升,朱飞,丁浩;[J];安徽医学;2005年01期
孙红灵;;[J];安徽医学;2006年06期
王明刚;汪洪源;水庆付;褚燕军;赵李平;汪凯;;[J];安徽医学;2008年03期
汪凯;王明刚;钟晓红;;[J];安徽医学;2009年08期
朱邦中;曹东升;;[J];安徽医学;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彭忠;;[A];2012全国中西医结合医学美容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12年
唐修俊;魏在荣;王波;王达利;祁建平;韩文杰;曾雪琴;聂开俞;孙广峰;金文虎;;[A];贵州省医学会手外科分会成立大会暨手外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魏在荣;王达利;王玉明;孙广峰;唐修俊;王波;;[A];贵州省医学会手外科分会成立大会暨手外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程代薇;彭德飞;李自力;严晓寒;郭晓波;肖向阳;赵桂香;王毅;朱文;李平洋;李秀华;陈素红;;[A];2010年贵州省显微外科年会暨贵阳显微外科中心揭牌仪式论文汇编[C];2010年
蒋封运;廖天安;郑长泰;钟少波;王鸿;邱郧定;柴益民;;[A];海南省口腔医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申五一;王兰娣;李娜;常桂娟;;[A];濮阳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2006年
石洪基;徐院生;;[A];第二十一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四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5年
李云青;;[A];第二十一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四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5年
徐院生;石洪基;;[A];第二十一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四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5年
谭长风;石洪基;李云青;徐院生;杨溪;;[A];第二十二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五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章鸣;[D];苏州大学;2010年
王梦;[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马静;[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刘磊;[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赵天兰;[D];苏州大学;2011年
蔡景龙;[D];山东大学;2004年
王胜军;[D];复旦大学;2005年
李高峰;[D];中南大学;2004年
杨宇;[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李强;[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慧;[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康轶鑫;[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郑月涵;[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邵哲人;[D];浙江大学;2011年
林瑞英;[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孙玉;[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李守春;[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王芳;[D];吉林大学;2011年
刘东方;[D];吉林大学;2011年
王琦;[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郭树忠,艾玉峰,鲁开化,韩岩,宋宝强,夏炜;[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9年11期
罗力生,高建华,陈林峰,关国勤,郝廷智,徐达传,钟世镇,孙博,刘牧之,赵克森,吴坤莹,朱佐江;[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1984年Z1期
王善良;李圣利;曹卫刚;程开祥;;[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10期
李赞;周晓;喻建军;陈杰;戴捷;黄文孝;包荣华;;[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8年01期
张彬;李德志;安常明;徐震纲;唐平章;;[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7年05期
张彬;李德志;徐震纲;唐平章;;[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年06期
陈杰;黄文孝;周晓;喻建军;魏威;李赞;戴捷;包荣华;;[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年08期
许光普,刘均墀,曾宗渊,陈福进,杨安奎,彭解人,宋黎君;[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2年03期
张春,吴恙,陈中,曹杨;[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1年03期
徐达传,阮默,张春,熊绍虎,汪新民,钟世镇;[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2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高建华,罗锦辉,百束比古,颜玲,张立宪,文入正敏;[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996年03期
黄群武,廖进民,吕端远,谢华;[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8年03期
张世民,顾玉东,侯春林;[J];实用手外科杂志;2003年04期
孙家明,乔群;[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5年04期
杜志军;郭绍勇;穆世民;王新江;赵祚塨;贾红伟;姚俊娜;肖振杰;;[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10年04期
李瑞君;路来金;宫旭;张志新;宣昭鹏;崔建礼;;[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1年01期
陈兴洲;[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4年03期
毛驰,俞光岩;[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3年02期
孙家明,乔群,张海林,孙宝东,闫迎军;[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4年04期
张敬良;谢振荣;雷艳文;宋君;郭桥鸿;何明飞;汤钟铭;江南;;[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林加福;林金堆;郑和平;;[A];中国解剖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1年
吴建伟;扬国经;陈唯波;邱海胜;林加豪;;[A];浙江省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成立大会暨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徐达传;;[A];2011年浙江省显微外科学暨手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张春;沈利锋;郭峭锋;张晓文;张春;沈利锋;郭峭锋;张晓文;;[A];2009年浙江省显微外科、手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宋保强;郭树忠;易成刚;何林;张曦;;[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宋保强;郭树忠;易成刚;何林;张曦;;[A];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美容专业委员会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1年
马心赤;;[A];2005'中国修复重建外科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李学渊;王晓峰;滕晓峰;陈宏;章伟文;;[A];2007浙江省显微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陈雪松;肖茂明;王元山;管力;张黎明;江珉;;[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沈向前;徐骥华;卢荟;黄昕;;[A];2009年浙江省显微外科、手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谢明霞;[N];健康报;2008年
曹勇;[N];健康报;2006年
赵静;[N];山西经济日报;2001年
法兴证券(香港)高级副总裁 李锦;[N];中国证券报;2006年
;[N];中国医药报;2004年
衣晓峰;[N];中国医药报;2004年
李锦;[N];证券时报;2006年
晓鱼;[N];医药经济报;2009年
衣晓峰;[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本报记者 钱怡 实习生 吴森啸;[N];苏州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梁晓琴;[D];山东大学;2013年
庄跃宏;[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聂晶莹;[D];吉林大学;2012年
王一村;[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陈雪松;[D];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
魏建伟;[D];中南大学;2013年
曾昂;[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江奕恒;[D];南方医科大学;2007年
章建荣;[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5年
杨红岩;[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范新宇;[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商子寅;[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张成虹;[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0年
周玉名;[D];南华大学;2013年
宋剑刚;[D];南华大学;2013年
夏晓丹;[D];南华大学;2010年
张淼淼;[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李心怡;[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高慧;[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傅强;[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欢迎访问中华皮肤科杂志
中华皮肤科杂志
编辑部公告
文章快速检索
微信二维码
在线办公系统
在 线 期 刊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5年&48卷&3期
吴息凤 赵华
分子流行病学及其在转化医学中的作用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大多数发达国家医学研究策略发生了重大调整,更加强调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即转化医学。但是转化医学的发展并不顺利,至今为止,只有非常少量的基础研究成果被成功应用到了临床上[1-3]。同时转化医学还面临几个难题,例如,缺少具有多学科能力的转化医学研究人员,转化医学的周期过长等[1]。显然,如何进一步促进转化医学的发展是一个难题。转化医学的研究是多层次,需要跨学科的团队合作[4],这个团队不仅需要分子生物学家、医学专家,还需要流行病学家……
2015&Vol. 48&(3):&147-150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
指南与共识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 李邻峰
中西医结合系统药物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专家共识(2015版)
湿疹皮炎类皮肤疾患是皮肤科的常见病,由于病因复杂且反复发作,临床治疗较为困难,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能取得一定疗效。湿疹皮炎类皮肤病包含了20多种疾病,由于部分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及对疾病的认识尚未统一,同时受疾病发生发展进程等因素的影响,在临床工作中,一些患者被笼统地诊断为“湿疹”、“过敏性皮炎”等,以对症治疗为主。由于诊断治疗不规范导致的疾病反复或加重、皮损泛发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并不少见。鉴于此,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环境与职业性皮肤病学组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就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的系统药物治疗达成此共识……
2015&Vol. 48&(3):&151-153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
夏修蛟 刘泽虎 沈宏 许爱娥
64组家庭人畜共患皮肤癣菌病分析
了解人畜共患皮肤癣菌病病原菌分布及流行病学情况。 方法
收集患者和所养宠物均培养出皮肤癣菌的64组病例,按家庭分组进行调查分析,同时运用ITS序列测定和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进行分子鉴定,分析两者的同源性。 结果
64组组内均培养出同一菌种,共分离出146株菌,菌种为犬小孢子菌(93株)或指(趾)间毛癣菌(53株),其中42组分离出犬小孢子菌(65.7%),22组分离出指(趾)间毛癣菌(34.3%)。14个养兔组、6个养猫组、2个养狗组均培养出指(趾)间毛癣菌,34个养猫组、8个养狗组培养出犬小孢子菌。有明显临床症状(红斑脱屑、脱毛等)的宠物54只(75.0%),无明显症状的18只(25.0%,全部是猫)。18只无症状猫中,14只培养出犬小孢子菌,4只培养出指(趾)间毛癣菌。ITS序列测定和RAPD显示组内病原菌间具有高度同源性。 结论
犬小孢子菌和指(趾)间毛癣菌是人畜共患皮肤癣菌病的主要病原菌,两者具有宿主特异性,人畜传播是人畜共患皮肤癣菌病的传播途径,应重视无临床症状动物(携带者)。
2015&Vol. 48&(3):&154-157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
王沛 周城 王雨馨 温广东 刘萍 于聪 廖文俊 张建中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念珠状发一例及其家系基因突变研究
报道国内首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念珠状发,对患者及其父母桥粒芯糖蛋白4编码基因(DSG4)进行突变研究。 方法
抽取1例念珠状发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提取血液基因组DNA,同时取100例健康汉族人基因组DNA样品作对照,采用PCR方法扩增DSG4基因16个外显子,并对产物进行测序分析。 结果
患儿DSG4基因存在2个杂合突变,突变1为第8外显子移位突变c.837delA(p.E280Rfs*4),突变2为第16外显子无义突变c.2389C > T(p.R797*)。对其父母的基因分析证明,突变1来自其父亲,突变2来自其母亲。100例健康对照均未发现该杂合突变。 结论
DSG4基因的2个杂合突变c.837delA(p.E280Rfs*4)和c.2389C > T(p.R797*)导致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念珠状发家系的临床表型,2个突变均导致DSG4基因翻译的提前终止。
2015&Vol. 48&(3):&158-161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
李剑 吴文育 陈淑君 傅雯雯 徐金华 Taro Uyama 徐昱 项蕾红
带黑素细胞的组织工程化表皮膜片移植治疗白癜风的初步临床研究
评估体外培养含黑素细胞自体表皮膜片移植技术治疗稳定期白癜风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18 ~ 65岁皮肤科门诊稳定期白癜风患者,切取患者3 ~ 7.5 cm2正常皮肤组织,根据Green方法进行表皮组织片培养,约3周角质形成细胞形成具有一定张力的表皮片组织,即进行手术移植;术后患处加压包扎,2周后拆线,术后进行随访,并用Wood灯分析色素恢复情况,记录复色情况及不良反应,评价治疗效果。 结果
2012年2 - 12月共入组患者15例,年龄18 ~ 62岁,随访时间12 ~ 24个月,失访1例。15例白癜风患者中6例达到100%复色,且均为节段型白癜风,6例达到75% ~ 100%复色。面颈部患者复色效果优于躯干部位。 结论
体外培养含黑素细胞的自体组织工程化表皮膜片移植技术用于治疗稳定期白癜风的安全性、有效性都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2015&Vol. 48&(3):&162-165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
胡彩霞 赵连梅 张国强 田菲 王文氢 高顺强
2-甲氧基雌二醇对恶性黑素瘤B16细胞株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探讨2-甲氧基雌二醇(2-ME)对小鼠恶性黑素瘤B16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 方法
选用小鼠B16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实验分为阴性对照组和药物处理组,药物处理组加入2-ME,使其终浓度分别为5、10、20、40 μmol/L,阴性对照组不加2-ME。作用不同时间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根据磺酰罗丹明B方法测得的各组A490值绘制生长曲线;采用磺酰罗丹明B法检测黑素瘤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逆转录PCR和实时PCR法分析凋亡诱导基因(gadd45b)及原癌基因(c-myc)的表达情况。 结果
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显示,5、10、20、40 μmol/L的2-ME作用于黑素瘤细胞不同时间后对其增殖的抑制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170.94,P < 0.01);上述浓度的2-ME作用24、48、72 h对黑素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 = 1843.04,P < 0.01);药物浓度和培养时间存在交互作用(F = 272.79, P < 0.01)。10、20、40 μmol/L 2-ME作用48 h后,B16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上升至(4.13 ± 1.12)%、(11.25 ± 2.38)%、(19.46 ± 2.9)%,与阴性对照组[(0.23 ± 0.5)%]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细胞出现G0/G1期阻滞,对照组细胞、10、20、40 μmol/L 2-ME处理组细胞G0/G1期比例分别为(44.1 ± 3.4)%、(59.5 ± 5.6)%、(63.4 ± 8.2)%、(70.8 ± 4.4)%,且随着浓度的增加,G0/G1期细胞明显增加,各处理组及对照组间比较,G0/G1期细胞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3.56,P < 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20 μmol/L和40 μmol/L 2-ME作用24 h可升高gadd45b的表达(均P < 0.01),10、20、40 μmol/L 2-ME均可降低c-myc基因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2-ME在体外能够抑制小鼠恶性黑素瘤B16细胞的增殖,能够使c-myc基因的表达降低,使gadd45b基因的表达升高。
2015&Vol. 48&(3):&166-170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
季江 冷红 冀胜军 苏玉华 施辛 田野 曹建平
瘢痕疙瘩及其成纤维细胞p16基因甲基化状态和相关基因表达研究
探讨瘢痕疙瘩中成纤维细胞p16基因甲基化在其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
分离、培养来自瘢痕疙瘩皮损和健康人皮肤原代成纤维细胞;免疫组化法检测瘢痕疙瘩皮损中p16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p16、DNA甲基转移酶mRNA表达;亚硫酸氢盐修饰后测序(BSP法)检测瘢痕疙瘩皮损及培养的原代成纤维细胞p16基因甲基化状态。 结果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p16基因mRNA表达低于健康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相对表达量2-?驻?驻Ct分别为0.64 ± 0.18和1.92 ± 0.23,t = 10.54,P < 0.05)。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三种DNA甲基转移酶(DNMT)基因mRNA表达水平(DNMT1、DNMT3A、DNMT3B分别为2.58 ± 0.23、4.87 ± 0.46、1.57 ± 0.12)与健康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分别为1.13 ± 0.21、2.38 ± 0.32、0.57 ± 0.16)相比均存在高表达,两组比较,t值分别为11.22、10.81、12.45,均P < 0.05。瘢痕疙瘩组织和瘢痕疙瘩原代成纤维细胞内p16启动子区甲基化程度分别为1.81% ± 0.46%和3.15% ± 0.94%,明显高于健康人皮肤组织(0.90% ± 0.35%,F = 14.23,P < 0.01)和原代成纤维细胞(0.17% ± 0.29%,F = 37.62,P < 0.01)。 结论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p16基因甲基化及其低表达与瘢痕疙瘩的失控性生长可能相关,DNA甲基转移酶在其发病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2015&Vol. 48&(3):&171-174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
杨正生 李力 王亚斐 杨会君
姜黄素对豚鼠银屑病样动物模型的药效评价及对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
观察姜黄素对豚鼠银屑病样动物模型皮损以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影响,探讨姜黄素对银屑病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将实验豚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正常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观察3周;银屑病模型组,用5%普萘洛尔乳膏外涂豚鼠耳背,造模3周;造模后观察组,造模后观察2周;造模后对照组,造模后给予25%聚乙二醇溶液灌胃2周,每次1 ml,1次/d;低剂量姜黄素组和高剂量姜黄素组,造模后用姜黄素溶液灌胃2周,灌胃量分别为20 mg·kg-1·d-1和40 mg·kg-1·d-1,1次/d。取各组豚鼠耳部标本,HE染色观察豚鼠组织病理学评分的变化,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姜黄素对PCNA蛋白表达的影响。 结果
豚鼠的皮肤形态观察显示,姜黄素能够缓解豚鼠银屑病样皮肤表现。各组豚鼠组织病理学评分及PCNA蛋白表达阳性率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296.14,P < 0.01;F = 108.49,P < 0.01)。两两比较发现,银屑病模型组的组织病理学评分(6.42 ± 0.49)及PCNA表达(63.17% ± 5.47%)与正常对照组(0.92 ± 0.20,20.83% ± 2.99%)相比均明显升高(P < 0.01)。姜黄素灌胃治疗2周后,低、高剂量组的组织病理学评分(4.25 ± 0.27,1.75 ± 0.42)及PCNA的表达(43.50% ± 2.90%,25.50% ± 3.74%)与模型组相比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
姜黄素对豚鼠银屑病样动物模型皮损的病理表现具有改善作用,并能下调PCNA的表达。
2015&Vol. 48&(3):&175-178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
刘欣欣 罗素菊 郑焱 许文娟 李颖 刘全忠
白细胞介素22诱导HaCaT细胞表达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样生长因子的作用机制探讨
探讨白细胞介素22(IL-22)诱导HaCaT细胞表达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样生长因子(HB-EGF)的相关作用机制。 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IL-22(12.5、25、50、100 μg/L)干预处理HaCaT细胞,对照组选择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BS)处理。24 h后,提取HaCaT细胞总蛋白进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MAPK-ERK1/2)通路中磷酸化ERK1/2(P-ERK1/2)的表达和转录激活因子途径(JAK/STAT)中磷酸化JAK2(P-JAK2)和磷酸化STAT3(P-STAT3)的表达。将HaCaT细胞分4组,分别用PBS、IL-22、MAPK-ERK1/2抑制剂PD98059、JAK2/STAT3通路抑制剂AG490与IL-22共同干预HaCaT细胞,24 h后,提取细胞总蛋白和总mRNA,分别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实时定量逆转录(RT)-PCR法检测不同处理组HB-EGF蛋白和mRNA水平的改变。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组间差异,Bonferroni检验进行多重比较。结果
不同浓度的IL-22干预处理后,HaCaT细胞中P-ERK1/2、P-JAK2和P-STAT3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 < 0.05)。HB-EGF蛋白水平(HB-EGF/内参照的灰度比值)在PD98059组和AG490组分别为0.183 ± 0.020和0.199 ± 0.011,与IL-22组(0.924 ± 0.032)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7.700、36.400,均P < 0.05)。HB-EGF mRNA水平在PD98059组和AG490组分别为1.034 ± 0.072和0.989 ± 0.038,与IL-22组(1.844 ± 0.135)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1.271、13.429,均P < 0.05)。 结论
IL-22可以引起HaCaT细胞中MAPK-ERK1/2和JAK2/STAT3这两条信号通路激活。IL-22诱导HaCaT细胞产生HB-EGF蛋白的作用机制可能与MAPK-ERK1/2和JAK2/STAT3这两条信号通路有关。
2015&Vol. 48&(3):&179-183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
王松挺 舒国斌 柯月琴
创伤性神经瘤一例
患者男,38岁。因左手无名指增生物1年,于日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1年前左手无名指甲旁被小木片刺伤,伤口愈合后局部皮肤出现米粒大小肤色隆起,逐渐增大,无自觉症状。既往体健,否认有家族遗传病史及类似疾病史。体检:一般情况良好,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2015&Vol. 48&(3):&183-183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
苗朝阳 李若虹 王建峰 杨旭芳 郭付云 黄彬彬 张晓艳
皮肤纤毛囊肿一例
患者男,24岁,发现左侧锁骨下皮肤一粟粒大小小孔伴液体流出8年余。8年前,患者发现左侧锁骨下皮肤一小孔,挤压小孔周围皮肤可见清亮、略粘稠胶冻样液体流出。小孔下可触及一囊管状肿物,周围皮肤呈正常肤色,无红肿、疼痛、痒等。曾于当地医院就诊,未曾做过相应检查,未明确诊断……
2015&Vol. 48&(3):&212-213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
王一玲 王媚 郑俊惠 乔刚 许爱娥 沈宏
多发性皮肤上皮样血管瘤样结节一例
患者男,31岁。因左上臂多发性暗红色丘疹、结节1年于2012年5月来我科就诊。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上臂内侧出现数个米粒大小暗红色丘疹、结节,无明显自觉症状,皮损逐渐增多并蔓延至左上臂伸侧,无破溃及出血。数月后部分皮损色泽变为暗褐色,未经系统和外用药物治疗。临床初步考虑Kaposi肉瘤、血管角皮瘤待排。发病以来,无畏寒、发热及近期体重减轻,否认病前皮损及周围皮肤有外伤、感染和其他皮肤病史。无类似疾病家族史。患者以往体健,否认有慢性感染性疾病如肝炎、结核;无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及其他系统疾病史……
2015&Vol. 48&(3):&213-214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
覃霞 罗彦彦 袁广之 畅荣妮 赖青鸟 杨益金 华荣 李福记 方玲 吴华裕 马军 胡启平 李晓龙 袁志刚 林有坤 舒伟
一个儿童早老症家系临床特征分析和致病基因研究
通过对一个罕见早老症家系的分析,探讨早老症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遗传学因素。方法
收集1个早老症家系(2代共5名家庭成员,子女3人均为患者)3例患者的基本资料,对其进行临床检查,并对患者手部、肺脏和下颌骨进行影像学分析;同时对3例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对该家系进行LMNA基因突变分析。 结果
家系中的3例患者半岁左右即可见皮肤硬化症,并表现出生长严重迟缓,极度衰老面容。年长患者影像学检查显示骨质疏松,下颌骨发育不全。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3例患者及其父母核型正常。基因突变分析显示,3例患者均为LMNA基因第9号外显子的纯合突变1579C > T(R527C),父母均为LMNA R527C杂合突变。 结论
该早老症家系患者符合儿童早老症表型,为LMNA基因R527C纯合突变所致。
2015&Vol. 48&(3):&184-186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
周璐 黄莹雪 胡彬 吴侃 邵雪宝 李阿梅 陈浩 孙建方
皮肤恶性肢端黑素瘤中c-kit基因的表达及突变分析
分析皮肤恶性肢端黑素瘤患者中c-kit基因突变的频率与类型及表达情况。 方法
应用PCR、基因测序、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检测115例皮肤恶性黑素瘤(CMM)患者、30例肢端黑素细胞痣患者及15例健康人皮肤组织标本中c-kit基因序列及c-kit 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字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Spearman相关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分析数据。 结果
93例肢端CMM中84例(90.3%)表达c-kit 蛋白,22例非肢端CMM中18例(81.8%)表达。58例肢端侵袭性CMM中,29例真表皮交界处肿瘤细胞c-kit蛋白表达强阳性,而8例真皮内呈侵袭浸润性生长的肿瘤细胞则不表达或弱表达c-kit蛋白;健康人皮肤组织中c-kit蛋白表达较弱;在30例肢端黑素细胞痣中19例(63.3%)阳性表达。c-kit蛋白在93例肢端CMM组的阳性表达率(90.3%)显著高于肢端黑素细胞痣组(6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 = 12.14,P < 0.05);71例侵袭性CMM中,c-kit蛋白在58例肢端CMM中阳性表达55例(94.8%),在13例非肢端CMM中阳性表达11例,在肢端CMM的表达高于非肢端C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 = 4.18,P
0.05)。115例CMM中检测到4例患者存在c-kit基因点突变,其中3例为L576P突变,1例为K642E突变,且均为肢端CMM,免疫组化显示弥漫性c-kit蛋白强阳性表达。 结论
在侵袭性CMM中,c-kit蛋白在肢端CMM中的表达高于非肢端CMM。肢端CMM中检测到c-kit基因点突变,均为肢端型较常见的突变类型,但突变率较国外文献低。
2015&Vol. 48&(3):&187-190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
戴叶芹 许爱娥
微孔引流在皮下修剪术治疗腋臭中的作用
探讨微孔引流在皮下修剪术治疗腋臭中的作用。 方法
48例腋臭患者采用皮下修剪术治疗腋臭,去除大汗腺及毛囊后在皮瓣上用尖刀片沿皮纹戳数个长约3 mm的微孔进行引流,闭合切口后用弹力绷带包扎压迫手术区敷料。术后24 h换药观察伤口,10 d拆绷带并观察皮瓣成活情况,术后3个月随访。 结果48例患者术后腋部汗臭均消失,出汗减少,社交正常。皮肤瘢痕不明显。 结论
微孔引流可作为皮下修剪术治疗腋臭的有效引流方法。
2015&Vol. 48&(3):&191-192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
薛燕宁 徐萍 李峰 陈力
CO2点阵激光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的临床观察
观察胶原贴敷料对CO2点阵激光治疗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术后的修复作用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70例面部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CO2点阵激光治疗后外敷胶原贴敷料20 min,共10 d;对照组不用敷料,其余处理同试验组。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治疗后急性炎症反应情况、痂皮脱落时间、患者舒适度评价、误工期、炎症后色素沉着率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试验组急性炎症反应评分(W = 312,P < 0.01)、痂皮脱落时间(t = 2.08,P < 0.05)、激光术后自身舒适程度评价(W = 172,P < 0.01)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炎症后色素沉着发生率(χ2 = 6.06,P < 0.05)、误工期(t = 3.14,P < 0.05)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均无新发生的瘢痕。 结论
CO2点阵激光术后应用胶原贴敷料可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2015&Vol. 48&(3):&193-194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
陈玲玲 陈小建 施辛 吴健 蔡美红 吴磊 张云 杨晓雯 徐倩倩 苏玉华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常规筛查系列皮肤斑贴试验反应的影响
观察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对常规筛查系列皮肤斑贴试验的影响。 方法
顺序选取门诊皮肤斑贴试验阳性(++)患者42例。第1次斑贴试验后予白三烯拮抗剂孟鲁司特口服,每天1次,每次10 mg,共14 d,在服药后第11天再次进行斑贴试验,服药后第14天判读斑贴试验结果。斑贴试验反应程度由“-”至“+++”统一转换为数值0、1、2、3、4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7.0版软件进行秩和检验。 结果
完成试验的41例受试者,初次斑贴试验共49个格子中变应原显示强阳性(++)反应,干预后第2次斑贴试验,45个格子显示强阳性(++),1个格子由++变为+阳性,2个格子由++变为+++阳性。两次整体斑贴试验结果经秩和检验,Z = 0.82,P = 0.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对常规筛查系列皮肤斑贴试验反应抑制作用有限。
2015&Vol. 48&(3):&195-196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
赵雁 叶郁红 吴丽贤 方芳 程波
阿维A联合克拉霉素对裸鼠移植瘤生长及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
观察阿维A联合克拉霉素对人口腔表皮样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探讨药物对肿瘤抑制的作用机制。 方法
用人口腔表皮样癌细胞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采用随机双盲设计,将31只裸鼠随机分6组,对照组、安慰剂组、阿维A组、克拉霉素组、阿维A + 安慰剂组、阿维A + 克拉霉素组。对照组6只,余各组均为5只裸鼠。各组治疗3周后测量移植瘤体积和重量,用RT-PCR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mRNA的表达。对移植瘤体进行病理学分析,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各组肿瘤中VEGF、细胞增殖指数Ki-67的表达及其微血管密度(MVD)。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的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 结果
阿维A + 克拉霉素组瘤体体积、瘤体重量均低于其他5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阿维A + 克拉霉素组VEGF、NF-κB mRNA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克拉霉素组、阿维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免疫组化检测,与对照组、克拉霉素组、阿维A组相比,阿维A + 克拉霉素组VEGF表达率均下调(均P < 0.01),着色浅;MVD显著降低(均P < 0.01),微血管分布较稀疏;Ki-67阳性指数均降低(均P < 0.05),肿瘤细胞增殖减少。 结论
阿维A联合克拉霉素能协同抑制人口腔表皮样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并下调VEGF表达,抑制血管生成和肿瘤增殖。
2015&Vol. 48&(3):&197-200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
江萌 马伟元 孙青
二甲双胍对HaCaT细胞增殖及miR-21-5p和PDCD4表达的影响
探讨二甲双胍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以HaCaT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不同浓度二甲双胍(25、50、75、100 mmol/L)刺激24 h,CCK8法检测HaCaT细胞增殖活性;实时定量PCR法检测HaCaT细胞中miR-21-5p及其下游靶基因PDCD4 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HaCaT细胞中PDCD4蛋白表达水平。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 结果
二甲双胍可抑制HaCaT细胞增殖,25、50、75、100 mmol/L二甲双胍作用于HaCaT细胞24 h后,细胞抑制率分别为5.43% ± 3.67%、19.61% ± 6.95%、45.93% ± 9.56%、61.91% ± 6.93%,各组细胞抑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246.90,P < 0.05);25 mmol/L组与对照组(0.00% ± 3.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抑制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 < 0.05);实验组不同浓度组间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5、50、75、100 mmol/L二甲双胍实验组miR-21-5p mRNA相对表达量(2-?驻?驻Ct)分别为0.90 ± 0.11、0.33 ± 0.05、0.21 ± 0.07、0.14 ± 0.04,PDCD4 mRNA相对表达量(2-?驻?驻Ct)分别为2.11 ± 0.64、7.22 ± 1.13、11.16 ± 1.23、19.12 ± 3.16,各组细胞miR-21-5p mRNA和PDCD4 mRNA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6.99和96.26,均P < 0.05);25 mmol/L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miR-21-5p及PDCD4 mRNA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下调或上调(均P < 0.05);实验组不同浓度组间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对照组相比,25、50、75、100 mmol/L二甲双胍实验组PDCD4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其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22 ± 0.08、2.09 ± 0.20、2.26 ± 0.11、2.37 ± 0.07,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75.37,P < 0.05)。25 mmol/L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 < 0.01)。 结论
二甲双胍在体外能够显著抑制HaCaT细胞的增殖,可能通过下调miR-21-5p的表达,使其下游靶基因PDCD4表达上调,从而发挥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
2015&Vol. 48&(3):&200-203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
胡彬 倪娜娜 吕雅琳 陈浩 刘毅 孙建方
Cbl-b基因shRNA干扰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构建小鼠Cbl-b基因RNA干扰(RNAi)的真核表达质粒,并初步鉴定其干扰效果,为后续研究Cbl-b在黑素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方法
根据基因库提供的Cbl-b cDNA序列,设计并合成4对短发夹结构的互补DNA序列,克隆至载体PGPU6/GFP/Neo构建重组质粒,并予以DNA测序鉴定。重组干扰质粒构建成功后,将干扰质粒与Cbl-b过表达载体共转染293T细胞,于转染后48 h,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质粒对Cbl-b基因的表达抑制效应。 结果
测序分析证实,4对shRNA寡核苷酸序列分别成功插入至shRNA真核表达载体PGPU6/GFP/Neo中,将构建成功的PGPU6/GFP/Neo-shRNA质粒与Cbl-b真核表达载体共转染细胞48 h后,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法及Western 印迹测定,发现4条shRNA序列对Cbl-b的表达均有一定的抑制效应,其中以1号shRNA序列重组质粒对Cbl-b表达的抑制程度最高(P < 0.05)。 结论
成功构建并筛选出沉默效应最高的Cbl-b shRNA真核细胞表达载体。
2015&Vol. 48&(3):&204-207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
技术与方法
余蕾 张蕾 顾峻嫣 程明亮 黄林 夏曙华 程树强 简单 王荔平 孙朝琴 王焱 杨国珍
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对疑似鱼鳞病患儿进行分子诊断的方法学研究
外显子组测序是利用序列捕获技术将全基因组外显子区域DNA捕捉并富集后进行高通量测序的基因组分析方法,由于其具有对常见和罕见变异的高灵敏度,能发现外显子区绝大部分疾病相关变异以及仅需对约1%的基因组进行测序等优点,使外显子组测序成为鉴定孟德尔遗传病致病基因最有效的策略,也被运用于复杂易感基因的研究和临床诊断中[1]。本研究针对1例临床上疑似鱼鳞病的患儿,通过外显子组测序实验,检测该患儿在遗传水平上携带的突变,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相关信息,并探讨利用外显子组测序作为临床疑难杂症辅助治疗手段的可能性……
2015&Vol. 48&(3):&208-211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
临床病例分析
王大光 尹志强 纪超 王申 胡莉芳 戴正银 严友德 夏济平 骆丹
成功救治一例多脏器细菌与真菌感染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重症红皮病性银屑病
1. 病史摘要:患者女,38岁,因全身红斑鳞屑30余年,发热伴皮肤脓性溃疡3个月于日入住江苏省人民医院皮肤科。患者30多年前无诱因全身起红斑鳞屑,诊断为银屑病,反复多次加重为脓疱性银屑病、红皮病性银屑病。既往曾长期使用甲氨蝶呤、阿维A、雷公藤、环孢素、吗替麦考酚酯胶囊和甲泼尼龙,但皮损仍反复发作……
2015&Vol. 48&(3):&215-217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
孙雅纯 孙晓岩 常建民
特殊类型的Sweet综合征
Sweet综合征是以发热,四肢、颜面、颈部非对称分布的隆起性痛性红斑、结节,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升高和真皮内中性粒细胞浸润为特点的一类疾病,可与多种炎症性疾病或肿瘤伴发,临床上常分为经典型(或特发型)、妊娠相关型、药物相关型和恶性肿瘤相关型。近来有学者报道过几种特殊类型的Sweet综合征,综述如下……
2015&Vol. 48&(3):&218-219
(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
版权所有 & 2007 《中华皮肤科杂志》编辑部
地址:南京蒋王庙街12号(210042)
电话:86-25- Email:
Support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万方数据库论文检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