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会不会加速骨转移瘤能活多久的溶骨性破坏

热门关键词:
当前位置: > 转移性骨肿瘤CT分析
转移性骨肿瘤CT分析
来源: 浏览次数:次 发布时间:
作者:刘祥  作者单位:重庆,重庆市丰都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摘要】& 目的 通过对转移性骨肿瘤的分析,以期提高对转移性骨肿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月经病理证实的转移性骨肿瘤患者56例。结果 转移性骨肿瘤以溶骨性多见,占92.9%,并常伴局部软组织肿块,占76.8%;发生部位以中轴骨常见。结论 CT在转移性骨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熟悉转移性骨肿瘤的CT表现可明显提高其诊断水平。
【关键词】& 骨肿瘤,转移;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CT analysis of bone metastatic tumor
&&& LIU Xiang.Department of Radiology,the People?s Hospital of Fengdu,Chongqing 408200,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value of CT in evaluating bone metastatic tumor.Methods& 56 cases of bone metastatic tumors were analys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Most of the bone metastases were osteolytic (92.9%).The soft tissue masses were presented in local frequently(76.8%).And axis bone was the predilection site of& bone metastases.Conclusion& CT has very important value in the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bone metastatic tumor.The imaging diagnostic level of bone metastatic tumor can be obviously improved through recognizing its CT findings.
&&& [Key words]& bone tumor,metastasis;tomography,X?ray computed
&&& 转移性骨肿瘤是最常见的恶性骨肿瘤,其与原发骨肿瘤或其他原发骨疾病有时容易混淆而致误诊误治。本文通过对56例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的分析,以期提高对转移性骨肿瘤的认识。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2008年1月经手术病理及穿刺活检证实的转移性骨肿瘤56例,男39例,女17例,年龄32~85岁,平均63.7岁;30~39岁2例,40~49岁6例,50~59岁12例,60~69岁19例,70~79岁14例,80岁以上3例。从发病年龄上看,大多数发生于50岁以上,为48例,占全部病例的 85.7 %,11例先做了X线片,为进一步诊断再作CT,将影像表现与临床手术病理进行对照,分析发病部位与CT表现及进一步确诊。
&&& 1.2&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为局部疼痛、包块、腰背部疼痛,部分(本组5例)发生于脊柱的病例有放射痛(腰腿痛),脊柱的压缩骨折,股骨病理骨折,其中12例以局部疼痛为首发症状。原发肿瘤有肺癌、肝癌、前列腺癌、乳腺癌、鼻咽癌、消化道癌、宫颈癌、
&&& 膀胱癌。
&&& 1.3& 检查方法& CT常规平扫,层距、层厚各5 mm,部分兴趣区域做2 mm薄扫,调整窗宽窗位以利病灶显示。其中12例先做了X线片,为进一步诊断而做CT扫描。
&&& 2& 结果
&&& 56例中,多发转移34例,单发转移22例。发生于脊柱25例41个椎体,其中胸椎11例,腰椎9例,胸椎合并腰椎3例,骶椎2例;髂骨6例,其中1例合并骶骨转移,耻骨3例,肋骨18例,其中8例合并胸椎转移,颅骨4例,其中2例为多发转移,股骨1例,肩胛骨2例,其中1例合并肋骨转移,肱骨1例。
&&& CT表现:本组病例以溶骨性转移占多数(52/56),成骨转移4例。溶骨转移表现为不规则的斑片状、虫蚀状破坏,43例有局部软组织肿块;脊椎以胸椎、腰椎和骶椎为主,表现为椎体骨质呈斑片状或虫蚀状破坏,4例椎体压缩变扁,其中6例侵犯椎管,1例脊髓严重受压,13例椎弓根和横突有破坏;1例肺癌左股骨颈转移,左股骨颈骨质破坏伴病理骨折,周围软组织肿块中见斑片状钙化;1例肾癌颅骨转移表现为囊状轻度膨胀性改变,即膨胀性骨质破坏,边界较清晰,伴颅外软组织肿;肋骨和骨盆转移均为斑片状骨质破坏,其中6例肋骨骨质破坏伴轻度膨胀性改变;混合性转移2例,表现为高密度的骨硬化之间夹杂溶骨性骨质破坏;成骨转移4例,表现为斑片状的骨质硬化,周围没有软组织肿块。见图1~3。
&&& 图1& 肺鳞癌左股骨颈转移,股骨颈基底部病理骨折,软组织团块内斑片状钙化& 图2& 肝癌腰椎转移,呈虫蚀状骨质破坏,右侧椎弓根受累& 图3& 膀胱癌左髂骨转移,软组织肿块明显
&&& 3& 讨论
&&& 3.1& 骨转移瘤的转移途径& 骨转移瘤可发生于全身骨骼,而脊柱、肋骨、骨盆和颅骨因富含红骨髓,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易发生肿瘤栓子潴留,而出现相应部位的转移灶,因此这些骨骼也是转移瘤的好发部位,其转移途径通常有血行转移和直接转移[1]。
&&& 3.1.1& 腔静脉系& 其他部位的肿瘤栓子进入腔静脉,经右心进入肺循环,然后进入体循环,最后到达骨骼。
&&& 3.1.2& 门静脉系& 胃肠道肿瘤经门静脉进入肝脏,经下腔静脉进入右心、肺循环、体循环,最后到骨骼。
&&& 3.1.3& 肺静脉系& 肺部肿瘤进入左心,经体循环到达骨骼。
&&& 3.1.4& 脊椎静脉& 胸腹腔、盆腔静脉丛和脊椎静脉丛间有广泛的交通,脊椎静脉丛血流缓慢,且无静脉瓣,胸、腹、盆腔的肿瘤栓子直接进入椎静脉系统,发生脊柱、肋骨和骨盆转移。
&&& 3.1.5& 直接侵犯& 邻胸膜的周围型肺癌直接侵犯肋骨或胸椎。
&&& 3.2& 骨转移瘤的CT表现& 转移性骨肿瘤可表现为溶骨型、成骨型、混合型。溶骨型呈融冰状、斑片状、虫蚀状,大部分病例边缘不规则,或呈锯齿状,一般没有骨膜反应,多数病例有大小不等的软组织肿块,本组43例有局部软组织肿块,占76.8%。这与传统的X线表现不同,并且是转移性骨肿瘤的CT特征之一。本组1例肺鳞癌左股骨颈转移,左股骨颈骨质破坏伴病理骨折,周围软组织肿块中见斑片状钙化,文献中尚未见提及。脊柱转移以胸椎和腰椎多见,常发生斑片状骨破坏,椎体压缩变扁,周围有软组织肿块,并侵犯椎管,常累及椎弓根或横突(13例有附件的骨质破坏)。本组11例胸椎转移瘤其原发灶均为肺癌。肺癌的肋骨转移可有轻度膨胀性改变,本组6例有此表现。1例肾癌颅骨转移,颅骨膨胀性破坏伴颅外软组织肿块。1例髂骨和骶骨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患者以腰腿痛就诊,追查肺部而确诊为转移。因此,在中老年人,如发现骨质的破坏伴局部软组织肿块,需首先排除转移性骨肿瘤。成骨型:呈点片状,絮状高密度影,边缘可清楚或模糊,骨小梁增粗,晚期可融合成弥漫性的骨硬化,骨皮质完整,没有骨膜反应或软组织块。本组1例骨盆的成骨转移呈弥漫性硬化改变,经追问病史患者两年前患鼻咽癌,曾治疗好转,近期无明显鼻咽部症状。混合型:斑片状骨硬化间杂小点片状的骨质破坏,周围一般没有软组织肿块。本组1例腰椎的多发混合型转移,椎体皮质稍显毛糙,同时右侧椎弓根及横突破坏,没有软组织肿块。
&&& 3.3& 转移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 熟悉转移性骨肿瘤的CT表现,有助于提高诊断率。但由于同病异影、同影异病现象的存在,仍需要与其他如骨髓瘤、原发良恶性骨肿瘤、骨髓炎、结核、嗜酸性肉芽肿、脊柱的压缩骨折、四肢的外伤骨折等鉴别。骨髓瘤一般呈多发,骨质破坏呈穿凿样改变,尿中可查到本&周蛋白,肋骨的膨胀性破坏多见于骨髓瘤,且比转移瘤的膨胀更为明显;各种原发良恶性骨肿瘤、骨髓炎、结核、嗜酸性肉芽肿以及脊柱和四肢的骨折,均有不同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此不赘述。在此强调的是,脊柱的转移性骨肿瘤,有学者认为,椎体破坏并附件破坏,约83%是转移瘤引起,而91%的椎体破坏伴有附件破坏,因此附件破坏对鉴别脊柱肿瘤有很大帮助。此外据笔者观察,脊柱肿瘤可偏向椎体一侧,其软组织肿块也以局部明显,可作为与结核和骨髓炎的鉴别点之一。肿瘤多发生于中老年人,所以转移性骨肿瘤也以中老年多见,本组病例50岁以上48例,约占85.7%,因此年龄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对于个别病例鉴别困难时,如能寻找到原发灶,则可成为诊断上的一个突破口。
&&& 3.4& CT在转移性骨肿瘤中的诊断优势& 骨转移瘤很常见,Jaffe认为,凡死于恶性肿瘤的患者,可有70%以上的病例有骨转移,常见的肺癌、前列腺癌、乳癌发生率约占85%[2],有的原发灶很隐蔽,转移性骨肿瘤可能是唯一的临床表现,个别病例即使尸检也找不到原发灶。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熟悉转移瘤的CT表现,有助于定性诊断,本组病例11例首先出现转移部位的局部疼痛,CT考虑为转移,通过穿刺活检及寻找到原发灶而证实。转移性骨肿瘤多发于中轴骨,由于组织重叠较多,X线平片的阳性率和诊断率都不高,再则溶骨转移占受累部位50%以上才能在平片上显示,不能早期发现,因此平片诊断转移性骨肿瘤有一定限度。CT因其较高的密度分辨率可发现早期转移的轻微骨质破坏,可以显著提高诊断的阳性率和准确率。本组CT诊断44例,诊断率78%,有9例虽未能确定为骨转移瘤,但也没完全否定,只有3例误诊。CT不仅显示骨转移的溶骨、成骨改变,而且还能显示邻近软组织与转移灶的关系,并可较好地观察病变部位、累及范围,合理运用窗技术可明显提高病灶的检出率和准确率[3]。
&&& 3.5& 关于骨转移瘤进一步定性诊断的问题& 在骨肿瘤的研究中,首先需确定是否为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是原发骨肿瘤还是转移性骨肿瘤,这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是至关重要的。根据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及其亲骨性,进一步寻找原发灶,由于肺癌的发生率高,其转移也常见,检查也容易,常作为寻找原发灶的首要排查点,做上腹部CT则可了解肝胆胰脾肾,下腹部CT可了解膀胱、前列腺、子宫,卵巢,此外甲状腺、鼻咽部等也是重要的排查点,若为女性,乳腺也是一个排查点,而其他部位的原发灶则需要更为精细的检查,当然也可根据穿刺所得到的病理类型作为线索进一步寻找原发灶。
&&& 3.6& 误诊原因& 本组3例误诊,1例误诊为腰椎结核,1例误诊为骨肉瘤,1例误诊为神经源性肿瘤,通过回顾性分析,主要还是考虑欠全面,如能熟悉转移性骨肿瘤的表现,更加深入细致地寻找原发灶,则还是可以做出正确诊断的。
【参考文献】
1 张玉阁.X线诊断学.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 李景学,孙鼎元.骨关节X线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 吴红英.CT窗口技术在诊断恶性骨肿瘤的应用.临床放射学杂志,.
申明:本论文版权归原刊发杂志社所有,我们转载的目的是用于
&&&&& 学术交流与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学术建议。
【关键词】 骨肿瘤,转移,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相关文章】:
【热点文章】: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
绿色服务业务范围
免费咨询:& 电话:029-75077& 客服QQ:& 咨询QQ:& 邮箱:vip#js120.net
&&copyright @2007 - 2014 js120.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晋升网版权所有
&陕ICP备号 &骨转移瘤的CT表现分析--《苏州医学院学报》1999年05期
骨转移瘤的CT表现分析
【摘要】:分析骨转移瘤CT表现,结果:多发生于脊柱、肋骨、盆骨、胸骨。原发癌以肺癌占319%。溶骨性骨破坏占91.7%.表现为松质骨内软组织密度骨破坏,软组织肿块形成,蜂窝囊状骨破坏,少部分为成骨性或混合性骨转移。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738.104【正文快照】:
骨转移瘤常规采用X线检查。为探讨CT检查骨转移瘤的表现特点,本文分析本院1989年以来121例CT表现结果报道于下。1临床资料11病例:男67例,女54例,年龄9个月一80岁。12临床表现:局部疼痛104例,局部隆起性肿块39例。颈部、锁骨上、腋窝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23例。肢体麻木、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军;刘明亮;赵莹;刘爽;宋薇珩;;[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年01期
李小佼;;[J];疑难病杂志;2010年01期
苗红薇;郝志斌;景介梅;;[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年03期
徐杰;周跃;闫仁福;苏忠周;颜艾;王威;邱晟;潘旭炎;;[J];浙江实用医学;2010年01期
王素平;王秀芬;;[J];基层医学论坛;2010年04期
韩延国;马斌;;[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0年02期
魏会林;;[J];中国当代医药;2010年05期
刘育新;罗鹏飞;刘达信;黄浩枝;李广忠;刘镜洪;黄燕;郭新雄;许长阳;;[J];现代医院;2010年01期
任斌;陈来照;宋志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年04期
汪海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四海;刘克敏;;[A];第18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吴文晋;;[A];全国射线数字成像与CT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李亮;陈志强;张丽;邢宇翔;康克军;;[A];全国射线数字成像与CT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孟凡勇;王维;;[A];全国射线数字成像与CT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彭海鹰;邵宝生;林燕萍;张洪;张悦东;;[A];第四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孟庆军;魏森鑫;徐全;朱海滨;徐培元;张卫星;赵高贤;;[A];第七次中国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术年会暨第二次广东省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贺凡丁;卢漫;岳林先;安绍宇;熊雯;;[A];2009’中国西部地区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郑楠;魏东波;张立凯;;[A];全国射线数字成像与CT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迟永堃;张晓鹏;李洁;;[A];2009年世界肿瘤介入学术大会汇编[C];2009年
李晓群;陈源;;[A];2009年世界肿瘤介入学术大会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副研究员
罗照春;[N];健康报;2010年
唐萍 陈珊珊
朱晓颖;[N];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
郑国勇 本报记者
姚丹;[N];中国税务报;2010年
解悦;[N];南京日报;2010年
小莫;[N];中国医药报;2010年
戴然然 程齐俭;[N];中国医学论坛报;2010年
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放射科主任
曾东林 整理
梁剑芳;[N];健康报;2010年
李雪墨;[N];中国医药报;2010年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金栋;[N];健康报;2010年
王默;[N];大庆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韦竑宇;[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王倩;[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姚暄;[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陈育春;[D];汕头大学;2009年
林科灿;[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刘策;[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李欣;[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张顺康;[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杜岳峰;[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郭开今;[D];苏州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建中;[D];吉林大学;2009年
曾德银;[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黄广苏;[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庞姗姗;[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陈飚;[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陈园园;[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王彩华;[D];青岛大学;2009年
夏凡;[D];复旦大学;2009年
李晓锋;[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李国华;[D];大连医科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骨转移瘤CT和X线诊断比较
来源:中外医疗
作者:邵 龙等
【摘要】目的 比较CT和X线诊断骨转移瘤的结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120例骨转移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CT和X线检查。结果 120例患者经CT检查后,阳性率为68.4%,120例患者经X线检查后阳性率为45%,转移瘤对溶骨性的破坏力最大,还可能伴有反应性的骨质增生。结论 CT检查的准确度和可信度比X线检查高,是骨转移瘤更为有效的全身检查方法。
【关键词】CT检查 X线检查 骨转移瘤
骨转移瘤指的是原发于骨骼或肌肉骨骼以外的其他脏器的恶性肿瘤,它可以通过血液循环直接侵及骨组织细胞形成继发性的肿瘤。骨转移瘤大约占恶性肿瘤的20%~35%,随着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肿瘤的发病几率也呈上升趋势,骨转移瘤在人体内的发生几率仅次于肺部疾病和肝部疾病居于第3位。CT在检查骨转移瘤时,通过CT的合理应用窗口技术,对显示肿瘤骨质改变和软组织异常等方面有很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X线检查骨转移瘤更加方便直观,视野较开阔。本文选取医院收治的骨转移瘤患者120例,对其经CT和X线诊断后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收治的120例骨转移瘤患者,其中,男52例,女58例,年龄30~70岁。有局部疼痛现象出现的85例,软组织肿块出现的15例,病理骨折的12例,脊椎转移患者伴有脊髓或神经压迫症状的5例,截瘫患者3例。
120例患者均采用500mA普通X线摄片机进行X线检查。采用西门子DR3型CT机进行软组织窗和骨窗的观察。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经过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查。
2.1 X线、CT检查后,120例患者的情况分析(表1)
由表1可见,CT检查后120例患者中阳性率为68.4%,X线检查120例患者的阳性率为45%。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2.2 CT和X线检查后阳性患者骨转移瘤的特点类型(表2)
由表2可见,骨转移瘤的主要特点类型以溶骨型为主。
转移性的骨肿瘤主要是以血行转移为主要途径,只有一少部分是由直接临近的原发病灶蔓延发病。用肉眼观察骨转移瘤没有显著的特异性,肿瘤大多位于脊髓内部,特别是红髓丰富的地方。由研究可见,转移瘤对溶骨性的破坏力最大,还可能伴有反应性的骨质增生。任何恶性肿瘤都会有引起骨转移的可能。40岁以上的人群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骨痛、骨质破坏且伴有增生、局部疼痛、扁骨发生溶骨性破坏且出现较小的组织肿块等现象时,应尽早进行全面的检查,明确疼痛发生的原因,避免骨转移瘤的误诊或漏诊。X线检查诊断骨转移瘤,能够在发现病灶的同时,还可以根据病灶中有无骨质的破坏、骨膜的反映、病灶的形态及周围组织的关系等条件进行分析,进一步明确病变的性质,从而准确的辨别出因炎症、外伤等原因所导致的假阳性现象。但比起其他的影像学方法,X线检查骨转移瘤的敏感性较低,对骨的破坏也较大,超过了50%,而且要临床症状出现后6个月才可显示出病灶。X线对显示骨皮质的完整性和病理性骨折有很高的价值。CT检查诊断骨转移瘤时,CT的合理应用窗口技术,可以准确的显示患者肿瘤骨质的改变和软组织的异常,对骨的破坏相对较小,相比于X线检查,CT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尤其是对于局部有症状的怀疑性骨转移患者准确率极高,可清楚显示小梁和骨皮质周围的软组织与周边神经血管的受感染情况。根据研究结果可见,CT检查的阳性率为68.4%,而X线检查的阳性率仅为45%,而且CT检查的特异性也相对X线检查要高。综上所述,CT检查和X线检查各有特点和优势,两者不可相互替代,但CT检查在敏感性和特异性上均优于X线检查,可信度和准确度较高,是骨转移瘤有效的全身检查方法。 &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丁香园”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丁香园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丁香园”。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骨肿瘤相关文章
近期热门文章
下载医学时间
每天10分钟成学霸
手机扫一扫
关注丁香园微信号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2011年我院部分骨肿瘤性病变影像学分析【特荐-PPT】
下载积分:167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1:14:36|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下载文档:2011年我院部分骨肿瘤性病变影像学分析【特荐-PPT】.PPT
官方公共微信【】 【】 【】
当前位置: >>>
骨转移瘤影像诊断的探讨
------分隔线----------------------------
周中良&李丰亭&罗锐&陈辉
13:49:32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3年2月第3卷第4期
骨转移瘤较常见,其确诊对肿瘤治疗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搜集确有原发恶性肿瘤的100例骨转移,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00例中男63例,女37例;年龄3~86岁,平均年龄48.5岁,45岁以上者占69%。局部疼痛78例,疼痛由间歇性变为持续性;软组织肿块61例;脊椎骨转移引起神经压迫症状和截瘫21例。原发癌中肺癌33例,乳腺癌13例,食道癌9例,鼻咽癌8例,膀胱癌7例,恶性淋巴瘤、前列腺癌、膀胱癌各4例,胃癌、恶性神经源肿瘤、阴道癌、甲状腺癌各3例,肠癌、牙龈癌各2例,肾盂癌、喉癌各1例。100例骨转移瘤X线摄片发现297块骨受累,脊柱骨最多达121例,骨盆86例,肋骨45例,四肢30例,颅骨15例。骨转移瘤多发病变者62例,单发38例。其中8例进行CT检查,均经软组织窗和骨窗观察,3例增强扫描。MRI扫描5例,自旋回波(SE)序列,横轴、冠状及矢状位T 1 WI及T 2 WI成像。
2.1 X线征象 溶骨型69例,多见于肺癌、食道癌、膀胱癌。转移瘤先见小斑片状骨质破坏,呈虫蚀状,继而大范围骨质破坏、溶解或于肿瘤边缘有残存少许未完全破坏之骨片。常见于骨盆、颅骨及长管骨。也可为膨胀性皂泡蜂窝样溶骨性改变,见于肋骨、骨盆。成骨型8例,多见于前列腺癌、乳腺癌。主要累及松质骨,表现为骨小梁增粗、紊乱,呈斑片状或棉球样,也可呈大片象牙样致密影,见于椎体、股骨头。混合型18例,兼成骨和溶骨性破坏,多见肺癌、前列腺癌、乳癌。5例表现特殊:2例见放射状骨针可骨膜三角;1例骨膜下型,表现骨膜下皮质轻微破坏,为乳癌转移;4例骨转移放射治疗后X线变化,溶骨型放疗后出现边缘硬化,成骨型无显著变化。
2.2 CT征象 8例CT检查均为多发病灶,溶骨性6例,呈不规则斑片状或轻度膨胀改变;混合型2例,骨硬化与溶骨破坏间杂存在。脊椎转移5例,均破坏椎管、椎体及附件。CT脊髓造影4例出现蛛网膜下腔梗阻受压。
2.3 MRI征象 3例中2例见T 1 WI低信号,1例见T 2 WI高信号。软组织肿块1例,均累及椎体,神经根受压。
3.1 骨转移瘤集中于中轴骨、红骨髓丰富的骨骼,四肢 末梢骨、黄骨髓次之。常侵犯胸腰椎、骨盆、肋骨、股骨、颅骨,肘、膝关节以下及手足骨少见,所谓“中心性发病”。本组与文献报道相似。脊柱静脉系统可直接连通四肢血管及胸腔、腹腔、盆腔静脉丛,且该处无静脉瓣。因而瘤栓可经过或不经过肺和肝脏而直接转移到静脉丛直接相通,故前列腺癌亦多出现脊柱转移。
3.2 骨转移瘤多见于老年人,多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此时,松质骨破坏难于分辨。特别是老年性胸腰椎骨质疏松症合并病理性骨折与脊柱转移瘤X线表现鉴别困难。但进一步做CT或MRI检查可发现椎弓根破坏,脊髓硬膜囊受压、神经根受压、转移灶强化等表现,故不难鉴别。对于老年人发生在股骨颈的骨折,也需结合病史鉴别是否为转移瘤。当为转移瘤时其X线表现小粗隆溶骨性破坏并骨折,可能是转移瘤及粗隆间区时由于髂腰肌的牵拉而导致非外伤性撕脱性骨折。骨转移瘤的病理性骨折的特点:成骨性转移少,溶骨性转移多,长管状骨多,扁平骨少。轻微外伤或无外伤可致骨折。
3.3 脊椎、肋骨、骨盆转移瘤与多发性骨髓瘤鉴别 前者骨小梁稀疏样消失中断,边缘不规则骨破坏,呈斑片状;后者见小圆形骨缺损,伴有轻度膨胀改变。椎弓根破坏多见于转移瘤且多数累及附件。本组脊椎转移瘤椎弓根破坏89例,而骨髓瘤椎弓根很少破坏,且一般不侵犯附件。以四肢长管状骨为主的转移瘤,一般与原发骨肿瘤不难鉴别。但有些少见征象常易误诊。如有皂泡或蜂窝改变的转移瘤易误诊为巨细胞、动脉瘤样骨囊肿。当与原发骨肿瘤鉴别困难时,可进一步活检。
3.4 传统X线摄片对骨转移瘤的诊断已具有相当成熟性,但X线固有限度,骨的细微结构及邻近组织器官受侵与否不易判断,信息量不够。CT能较早发现骨转移瘤和检出复杂部位的病变,判断软组织内坏死、囊性变及出血,优于传统X线。在评估平片上不具有特征性骨转移瘤征象时选择CT检查。MRI判断骨转移瘤与转移瘤周围的关系以及跳跃性病变较CT又胜一筹。ECT能较早的发现骨转移瘤,对多发性病灶检出较好,但有时会出现非特异性核素浓集。综上所述,各种不同检查方法应体现互补性,既不能排它,更不能公式化,以带动骨转移瘤影像学的整体水平提高。
(收稿日期:)
作者单位:441021湖北省襄樊市中心医院放射科
更多相关文档请点击>>
------相关文档----------------------------
------分隔线----------------------------
李耀烨 李某, 女, 18岁, 学生, 因右下腹疼痛伴发热3天而来急诊。 体格检查: T 38...
患者女, 31岁。 2月前被人用刀刺伤左肾急送医院行左肾修补术, 术后恢复良好出院。 ...
李子平 冯麟增 张缙熙 患者女, 34岁。 平时体健, 无上腹痛及其它临床症状。 1988年1...
彭文秀 李林 郑津生 胃石症是小儿较常见消化系疾病, 因过量食入生柿、 黑枣形成不消...
尹利华 刘绪泉 近几年来妇产科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 取得较好临床效...
韩巍医师 (武汉市儿童医院B超室)报告病历: 患儿男, 9个月, 其母发现右中腹包块3天...
张军 吴中和 宗淑贤 本文报告我院年经手术、 病理证实的103例甲状腺疾病的...
梁沅 钱蕴秋 张...
王连生 王新房 陈汉荣 摘 要 为了探讨三维超声成像在定性及定量诊断上的准确性和实用...
周京敏 沈学东 蔡乃绳 施月芳 潘翠珍 洪涛 潘文明 陈灏珠 摘 要 对31例房间隔缺损(ASD...
王群虎 应用彩色和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腔隙性脑梗塞(以下简称腔梗)患者进行检测,以探讨...
江 峰 李国杰 编者按 Doppler流速数据必须在角度校正下方具可信度。本文中所列PSV值仅...
郑祥武 吴恩福 张建青
  [摘要]目的:研究小肾癌的CT表现特点。材料与方法:6例...
[提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影像技术取得长足的发展。而且在医疗领域中的地位将更...
韩巍医师 (武汉市儿童医院B超室)报告病历: 患儿男, 9个月, 其母发现右中腹包块3天...
宾建平 段云友 潘小凤 陆洁 李崇信
  摘 要 为评价青光眼手术治疗对视网膜...
周京敏 沈学东 蔡乃绳 施月芳 潘翠珍 洪涛 潘文明 陈灏珠 摘 要 对31例房间隔缺损(ASD...
孔凡斌 伍烽 白晋 王芷龙 王文见 阮祥燕 王智彪 【摘要】 目的 评价术中高强度超声(IH...
作者:高立,梁碧玲,张 S,沈君,钟镜联,叶瑞心 【摘要】 【目的】 探讨背景信号抑...
边杰 杨笑宏 王治华 毕建娜
  [关键词]椎间盘移位;椎间盘切除术;体层摄影术...
齐汝海 潘卫东 赵荣国
[关键词]疝,食管破裂;胃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关键词]囊肿;输尿管疾病;超声检查
[中图分类号]R693.044.51 [文献标识...
丛淑珍 张青萍 乐桂蓉 
周玉清 汪元芳  
摘 要 为了探讨三维超声成像在卵...
彭东红 李莹 邬树兰 窦永充 徐坚民
  [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超声、C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多发性骨转移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