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秧出白能加什么偏旁这是什么病?

发病症状/黄瓜霜霉病
霜霉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苗期发病,子叶上起初出现褪绿斑,逐渐呈黄色不规则形斑,潮湿时子叶背面产黄瓜霜霉病生灰黑色霉层,随着病情发展,子叶很快变黄,枯干。成株期发病,叶片上初现浅绿色水浸斑,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黄绿色转淡褐色,后期病斑汇合成片,全叶干枯,由叶缘向上卷缩,潮湿时叶背面病斑上生出灰黑色霉层,严重时全株叶片枯死。抗病品种病斑少而小,叶背霉层也稀疏。
病原菌/黄瓜霜霉病
病菌的孢子囊梗无色,单生或2—4根束生,从气孔伸出,上部呈3—5次锐角分枝,分枝末端着生一个孢子囊;孢子囊卵形或柠檬形,顶端具乳状突起,单胞,淡褐色。孢子囊可萌发长出芽管,或孢子囊释放出游动孢子,变为圆形休止孢子,萌发芽管,侵入寄主。卵孢子球形,黄色,表面有瘤状突起。
基本症状/黄瓜霜霉病
主要危害叶片。多在开花结果后发生,从下部老叶开始发病。发病初期,叶片背面出现水渍状、浅绿色斑点,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病斑颜色变化为绿色、黄色,最后变为褐色,潮湿情况下叶片背面病斑上长出紫黑色霉层。
病原产生/黄瓜霜霉病
黄瓜霜霉病是由卵菌纲霉菌属真菌侵害引起,该病菌无性繁殖形成游动孢子,靠露珠和雨水传播。
病因及规律/黄瓜霜霉病
霜霉病病害循环黄瓜霜霉病病原为鞭毛菌亚门假霜霉属古巴假霜霉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Berk.et Curt.) Rostov.】,该病菌的孢子囊靠气流和雨水传播。在温室中,人们的生产活动是霜霉病的主要传染源。黄瓜霜霉病最适宜发病温度为16-24℃,低于10℃或高于28℃,较难发病,低于5℃或高于30℃,基本不发病。适宜的发病湿度为85%以上,特别在叶片有水膜时,最易受侵染发病。湿度低于70%,病菌孢子难以发芽侵染,低于60%,病菌孢子不能产生。病菌在保护地内越冬,翌春传播。也可由南方随季风而传播来。夏季可通过气流、雨水传播。在北方,黄瓜霜霉病是从温室传到大棚,又传到春季露地黄瓜上,再传到秋季露地黄瓜上,最后又传回到温室黄瓜上。病菌为活体专性寄生真菌,种子不带菌,病菌主要靠气流传播,从叶片气孔侵入。霜霉病的发生与植株周围的温湿度环境关系非常密切,发生起始温度为16℃左右,而流行适温为 20~ 24℃,且要求相对湿度在 85%以上。该病的蔓延速度很快,有人将其称为“跑马干”,一旦有了中心病株,只需3~4次的扩大再侵染,即可酿成大灾,因此防治此病的关键是尽早发现中心病株或病区。
防治技术/黄瓜霜霉病
防治黄瓜 霜霉病 建议从以下方面和注意事项从事农业活动:黄瓜霜霉病防治应该以预防为主,预防的时期根据温湿度条件而定。一般在阴雨天到来之前及连续阴雨的情况下,进行预防。方法可采用喷洒保护性药剂或采用烟熏剂、粉尘等进行预防、烟雾剂以45﹪的百菌清烟雾剂效果较好。一般每公顷 亩用量3~3.75kg,分放在棚内4~5处,点燃后闷棚,熏一夜,次晨通风,5~7天熏一次。霜霉病一旦发生,应用药剂进行防治。药剂以水剂为主,喷药时要均匀周到,叶子正、背面均匀喷洒,重点是病叶的叶背霉层,此外对上部健康叶片进行喷药保护。另外要注意选用对霜霉病抗病良种;加强栽培管理,适当稀植,采用高畦栽培:浇小水,严禁大水漫灌,雨天注意防漏,有条件的地区采用滴灌技术可较好地控制病害;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落叶,并带至棚、室外妥善处理;有条件优先应用粉尘剂或 烟雾剂防治。
植保要点/黄瓜霜霉病
(1)发病初期适当控制浇水,保护地栽培注意增强通风,降低空气湿度。(2)培育无病壮苗,增施基肥,注意氮、磷、钾肥合理搭配。(3)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株落叶。防治黄瓜霜霉病,必须认真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全面搞好节能温室蔬菜栽培无公害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各项防治措施的基础上,着重抓好生态防治和化学防治。首先要调控好温室内的温湿度,要利用温室封闭的特点,创造一个高温、低湿的生态环境条件,控制霜霉病的发生与发展。黄瓜霜霉病温室内,夜间空气相对湿度多高于90%,清晨拉苫后,要随即开启通风口,通风排湿,降低室内湿度,并以较低温度控制病害发展。9点后室内温度上升加速时,关闭通风口,使室内温度快速提升至34℃,并要尽力维持在33--34℃,以高温降低室内空气湿度和控制该病发生。下午3点后逐渐加大通风口,加速排湿。复盖草苫前,只要室温不低于16℃要尽量加大风口,若温度低于16℃,须及时关闭风口进行保温。放苫后,可于22点前后,再次从草苫的下面开启风口(通风口开启的大小,以清晨室内温度不低于10℃为限),通风排湿,降低室内空气湿度,使环境条件不利于黄瓜霜霉病孢子囊的形成和萌发浸染。如果黄瓜霜霉病已经发生并蔓延开了,可进行高温灭菌处理:在晴天的清晨先通风浇水、落秧,使黄瓜瓜秧生长点处于同一高度,10点时,关闭风口,封闭温室,进行提温。注意观察温度(从顶风口均匀分散吊放2--3个温度计,吊放高度于生长点同)当温度达到42℃时,开始记录时间,维持42℃--44℃达2个小时,后逐渐通风,缓慢降温至30℃。可比较彻底的杀灭黄瓜霜霉病菌与孢子囊。第二要注意实行轮作,增施有机肥料,合理肥水,调控平衡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促进瓜秧健壮;提高黄瓜植株的抗病能力。只要能坚持始终,不但黄瓜霜霉病很少发生或不发生,其它病害也会很少发生。
防治方法/黄瓜霜霉病
①选用抗病品种. 黄瓜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差异大,要选较抗病的品种。②选用健壮无病幼苗. 育苗地与生产地隔离,定植时严格淘汰病苗。③选地. 露地栽培时,要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④生态防治. 改革耕作方法,改善生态环境,实行地膜复盖,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降低空气湿度,并提高地温。进行膜下暗灌,在晴天上午浇水,严禁阴雨天浇水,防止湿度过大,叶片结露。浇水后及时排除湿气,防止夜间叶面结露。加强温度管理,上午将棚室温度控制在28~32℃,最高35℃,空气相对湿度60%~70%,每天不要过早地放风。⑤ 科学施肥. 施足基肥,生长期不要过多地追施氮肥,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植株发病常与其体内“碳氮比”失调有关,碳元素含量相对较低时易发病。根据这一原理,通过叶面喷肥,提高碳元素比例,可提高黄瓜的抗病力。⑥高温闷棚.一般在中午密闭大棚两小时,使植株上部温度达到44-46℃,不要超过48℃,可杀死棚内的霜霉菌,每隔7天进行1次,2-3次后,可基本控制病情的发展。总之,用控制温湿度使其不利于病菌生长发育的措施,降低病情的发展,是有效防治黄瓜霜霉病的无公害防病技术。&
防治措施/黄瓜霜霉病
(1)选用抗病品种。黄瓜霜霉病(2)培育壮苗,适期早播。(3)选用无滴膜或用耐火处理的长寿膜盖大棚,移栽时起垄盖地膜种植。(4)大棚、温室降低湿度。(5)配方施肥,增施硼肥。(6)药剂防治轻微发病 氟菌霜霉威1200倍液稀释喷施,5—7天用药1次;病情严重时,氟菌霜霉威800倍液稀释喷施,3天用药1次,喷药次数视病情而定。注意科学合理用药,延缓抗药性产生1.避免长期单一用药,选用新品种农药长期单一使用一种农药,尤其是使用防治对象单一、作用位点少的内吸性杀菌剂,病原菌很容易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降低。因此要注意淘汰防效差的农药老品种,选择使用一些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新品种,不仅可以减少用药次数,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还可显着提高化学防治效果,减缓抗药性的产生。2.保护性杀菌剂和内吸性杀菌剂轮换交替使用良好的保护性杀菌剂主要有奥力克霜贝尔(中药杀菌剂)、代森锰锌、代森铵和百菌清,这类农药药效稳定,不易产生抗药性;内吸性杀菌剂有:乙磷铝、甲霜灵、苯霜灵、霜脲氰、安克等,这类农药高效,但易产生抗药性。实际生产中要合理轮换、交替使用各种杀菌剂,既可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又可延长农药的使用年限。3.正确复配、混用各种防治霜霉病的药剂一是内吸性杀菌剂与代森锰锌的混合剂,如乙磷铝锰锌、甲霜灵锰锌、霜脲氰锰锌、氟菌霜霉威;二是内吸性杀菌剂与铜制剂的复配,如甲霜铜、恶霜嘧铜菌酯、加瑞农等。农药的正确复配、混用,既可扩大农药的杀菌范围,又可延缓抗药性的产生。4.掌握适宜的用药量和药液浓度一般情况下,药剂浓度越高,杀灭病原菌的效果越好。但过高的施药浓度,会造成过多的药剂残留,不仅容易产生药害,而且容易增强病原菌的抗药性,造成农药的“过早失效”,缩短农药的使用年限。因此,使用时,要仔细阅读说明书上的农药使用量,严格按照稀释倍数配制药液。5.控制施药次数,掌握合理的施药间隔期施药次数过多、过滥,间隔时期过短是目前防治黄瓜霜霉病的一大问题。这样既浪费了农药,增加了生产成本,又造成了病原菌抗药性的增强。一般化学农药的有效期约7~10天,因此施药间隔时间以7~10天为宜。日光温室黄瓜每月施药次数以2~3次为宜,最多不超过4次。注意掌握好防病用药的4个关键时期1.第1个关键时期在苗期黄瓜育苗期间,由于幼苗较小,抗逆性较弱,易受病菌侵染,应喷施1次保护性杀菌剂,确保幼苗不受病原菌侵染。定植时选择无病苗进棚定植。2.第2个关键时期在定植缓苗后黄瓜定植缓苗后,植株生长速度加快,霜霉病容易发生。应进行一次保护性喷药,使植株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病原菌侵染植株。3.第3个关键时期在黄瓜开花初期黄瓜开花后,植株由营养生长期转入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并进的时期,叶片营养较以前差,植株抗病性较弱,霜霉病容易发生流行,应及时喷施一次杀菌剂,防止植株感染病原菌。4.第4个关键时期在黄瓜采收盛期在黄瓜采收盛期,植株吸收的一大半养分被果实带走,植株抗病性较弱;同时浇水次数较多,棚内湿度较大,适于霜霉病菌孢子的萌发侵入。因此,浇水前要先喷农药预防,避免因湿度高而引发霜霉病,同时还要经常进行田间调查,发现中心病株,立即用药,将霜霉病消灭在发病初期。注意提高喷药技术,保证用药质量1.喷药要全面喷药时应做到不漏喷、不重喷、不漏行、不漏棵,喷药时一定要从瓜秧的下部叶片往上喷。不仅植株叶片的正面、背面要喷洒均匀、周到、细致,而且植株基部、地膜、大棚走道、大棚膜、山墙、后墙都要喷施,保证喷药质量,做到全面杀菌。2.喷药要抓住3个重点一是大棚前沿湿度高,南部植株容易发病,要重点喷药;二是中心病株周围的植株易感染病原菌,要重点喷药;三是植株中上部的功能叶片易受病原菌侵染,要重点喷药。3.确定好喷药时间一般情况下,光照强、温度高、湿度大时,黄瓜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呼吸作用均较强,黄瓜茎叶表面的气孔张开,有利于药剂的进入;另外,因湿度大,茎叶表面药液干燥速度慢,也有利于药剂被充分吸收而增强药效。但光照过强、温度过高时,易引起药剂的光解或引起药害,因此中午前后不宜喷药。实践中,应根据药剂对温度,湿度和光照的要求,把握最佳施药时期,取得最佳防治效果。当温度20~25℃,相对湿度70%~75%时,药液挥发少,大部分被植物吸收,杀菌效果好;当温度高于30℃时,药液挥发快,造成叶片药剂浓度提高,易产生药害,效果不理想;当温度低于20℃,相对湿度高于80%,植株对药液的吸收利用少,不适于喷药防治。4.完善用药方法一是采用涂抹法,阴雨天气如果发现有病叶,可把70%代森锰锌调成浆糊状,用小刷子反复涂抹病叶的背面;二是采用烟熏法,即在傍晚施放百菌清烟雾剂,进行空气杀菌;三是采用粉尘法,利用喷粉器把百菌清或杀毒矾粉尘剂喷撒在植株叶片上,喷粉时间应选择在早晨或傍晚。注意结合其他方法,搞好综合防治2.高温灭菌高温灭菌方法简单,经济有效,易于管理。具体做法是:将温度表挂在黄瓜秧蔓顶端,选择晴天中午密闭大棚,使棚内温度上升到44--46℃,连续维持2小时。中午焖棚期间,每隔15分钟观测一次温度,低于42℃,杀菌效果不显着,高于48℃,植株易受损伤。处理后及时放风(要缓慢),降温排湿。如果土壤干燥,在焖棚前1天,应灌1次水。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培育无病壮苗;运用平衡配方施肥技术,补充中微量元素,增施二氧化碳气肥;采用滴灌或膜下暗灌技术,降低棚内湿度搞好棚内卫生,做好棚内工具及墙壁的消毒工作,减少病源基数。3.营养防治黄瓜植株对霜霉病的抵抗力与植株体内可溶性糖度有关。黄瓜生长后期,植株体内汁液含糖量下降时,在叶面喷施葡萄糖(或白糖)100倍液、或米醋和尿素200倍混合液;也可以用1:0.5:100的白糖、尿素、水混合液,间隔5天喷1次,连续5次。生物防治1、预防方案:按《奥力克-霜贝尔》500倍液稀释喷施,7天用药1次。2、治疗方案:轻微发病时,按《奥力克-霜贝尔》300—500倍液稀释喷施,5—7天用药1次;病情严重时,按300倍液稀释喷施,3天用药1次,喷药次数视病情而定。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安徽农业科学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华北农学报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安徽农业科学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0次
参与编辑人数:10位
最近更新时间: 16:29:19
贡献光荣榜
扫码下载APP为啥黄瓜秧好花多果少,原因竟是?管理注意哪些?为啥黄瓜秧好花多果少,原因竟是?管理注意哪些?车庄百家号黄瓜是雌雄同株蔬菜,在雌花与雄花开放时,靠成熟的雄花给雌花授粉,管理过程中如果施肥不均衡,营养不匹配,就会出现植株生长失衡,只开雄花不开雌花,花期失调现象,出现黄瓜有的花没开就落了,有的瓜未形成就掉花,有的瓜刚结出来就掉了,这严重影响黄瓜的产量和收益。黄瓜坐不住花或只开花不坐果该如何预防和防治呢?黄瓜秧好花多坐瓜少主要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失调、黄瓜植株体内细胞分裂失调所导致。当黄瓜植株枝叶,藤蔓发育粗壮,其分发杈能力强,雌雄花在黄瓜同株体上均匀地分布,花期相遇,授粉良好时结瓜多。若黄瓜植株在生长过程中藤蔓失调疯长,就会破坏黄瓜植株体的分枝能力,从而导致黄瓜植株只开雄花不开雌花,或只在黄瓜蔓梢处开非常有限的几朵雌花,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有机基肥施用量不足导致的秧蔓营养不良造成;二是植株叶片染病导致养分传输受阻,营养不足造成;三是瓜农使用农药不当造成叶片损害和老化影响光合作用导致;四是室温过高,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失调造成;五是黄瓜下部叶片没及时摘除,透光差,养分损耗多,生长不均衡失调所导致。一、加强温度、光照调控。黄瓜进入开花初瓜期后,棚内白天温度要控制在25-32℃,夜间要控制在15℃左右,保证温差在10℃以上;植株制造的营养不仅要供应茎叶和根系生长,还要供应果实生长。因此,此期内要想法设法增加黄瓜的光合效率。在黄瓜生长适宜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光照增加,黄瓜光合速率就会增加,所以,此期内要加强温度和光照的调控。二、及时加强肥水管理。进入开花初果期后,要及时补充肥水,不仅要保证黄瓜茎蔓生长,还能促进瓜条生长。每隔10天左右浇一次水,随水冲施全水溶性肥料。三、及时调整黄瓜长势。进入开花初果期后,要及时进行植株调整,提高植株长势。植株下部叶片叶腋处会萌发一些雄花和畸形瓜,要及时将其摘除,一是可以减少营养消耗,二还能防止湿度过大时由此感染病害。另外,对于黄瓜茎蔓上的须,也要及时拿掉,以免给落蔓增加难度。四、施用生长调节剂。当黄瓜植株长出3-4片真叶时,每亩可用乙烯利200-500mg/kg(稀释浓度),或萘乙酸5-10g,或三十烷醇5-10g,上述植物生长调节剂任选一种即可,然后加水50-70kg,在黄瓜上均匀喷施1-2次,即可促进黄瓜植株细胞正常分裂,增强雌雄花同株并开的能力,有效解决黄瓜因只开雄花而引发的“有花无瓜”现象。五、喷施壮蒂灵。每15公斤液体中加入“菜果壮蒂灵”胶囊1粒,搅拌溶解后即可使用。可抑制黄瓜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增加营养运输导管养分输送量,壮苗壮蒂,提高果实膨大速度,自我调节营养匹配,使黄瓜不落花、不落瓜、无畸形瓜,使用时期一般是开花前喷一次,幼果期喷一次,果实膨大期喷一次效果最佳。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车庄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每天提供最新的汽车资讯.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瓜秧生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