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 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生情报学专业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本词条缺少概述、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创建时间1955年地&&&&位国家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用名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
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1]1号楼(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甘肃省科技图书馆)创建于1955年,始称为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兰州分馆,1987年改称为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1997年改称为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2002年中科院与甘肃省共建成为甘肃省科技图书馆。2006年中国科学院所属文献情报中心、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和武汉文献情报中心等四个机构整合组建为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后,改称为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
兰州分馆是国家科技文献情报知识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兰州镜像站点单位。2009年成为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中国全国委员会(CNC-IGBP)、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CNC-IHDP)、世界气候研究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CNC-WCRP)、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中国委员会(CNC-DIVERSITAS)联合建设的“中国全球变化研究信息中心”。兰州分馆现已成为西北地区最全面、最权威、信息资源量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图书馆和国内一流的知识服务和科技战略研究与决策咨询机构。
日,根据中科院党组关于对中科院文献情报系统改革的决定,挂牌为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同时保留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名称[2]。1955年10月,中国科学院决定在兰州设立“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兰州分馆”。同期组成兰州分馆筹备组。1956年7月正式开馆办公。
1957年2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兰州分馆改名为“中国科学院西北分院图书馆”,直属西北分院领导。
1959年2月,由于中国科学院西北分院更名而改名为“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图书馆”。
1962年12月,本馆在西安设立分馆。
1963年1月,因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更名,馆名恢复为“中国科学院西北分院图书馆”。
1966年6月,西安分馆撤销。
1970年9月,西北分院图书馆改为以地方为主,受中国科学院和甘肃省科技局双重领导,并改名为“中国科学院甘肃省图书馆”。
1973年10月中国科学院甘肃省图书馆改名为“中国科学院兰州图书馆”。
1978年5月,中国科学院批准中国科学院兰州图书馆升格为研究所一级建制(地师级),受中国科学院直接领导。1987年8月,中国科学院兰州图书馆改名为“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对外保留使用“中国科学院兰州图书馆”名称。
1997年9月,适应中科院结构性调整和分类定位的要求,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中编办字(号文件批准,“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改名为“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同时对外继续保留“中国科学院兰州图书馆”的名称。
2002年10月,院地合作挂牌成立“甘肃省科技图书馆”。
日,根据中科院党组关于对中科院文献情报系统改革的决定,挂牌为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同时保留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名称[3]。长期以来,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始终立信息交流室足西北、面向全院、服务全国,致力于科技文献信息的收集、开发、研究、传播与交流,现已是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机构,是重点服务于资源环境领域科技创新和中科院西北地区研究所科研创新、以及服务于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文献情报中心。在为国家、区域和地方的科技信息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
为了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服务社会,兰州分馆不断创新信息服务的能力和模式,重点支持服务科研创新一线的学科化信息服务,加强面向高层战略规划与决策、面向院科技创新基地建设的战略情报研究和支撑服务创新的信息技术开发工作。还与地方有关单位合作共建信息工作站、社区图书馆、科普基地等,为支持地方科技发展、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传播科学知识、倡导科学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兰州分馆致力于开展大数据信息资源和信息环境下的科技信息与知识集成服务、资源环境科技战略研究与决策咨询服务、全球变化研究信息与政策咨询服务、区域发展战略研究与决策咨询服务、知识管理技术与系统开发应用研究服务、资源环境科技领域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与学术交流服务等,致力于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开放型科技信息与知识集成服务、战略研究与决策咨询服务体系,致力于建设大数据信息环境下的科技信息与知识集成服务中心、资源环境科技战略研究与决策咨询中心、中国全球变化研究信息中心、西部区域发展研究中心、资源环境科技期刊学术出版中心以及资源环境科技评价与知识计算中心、语义化知识管理开放研究中心等。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设展室有信息服务部、信息技术部、情报研究部等3个业务部门,还设有地球科学进展杂志社,编辑出版有《地球科学进展》(月刊)、《天然气地球科学》(双月刊)、《遥感技术与应用》(双月刊)、《黄金科学技术》(双月刊)4种学术刊物。
依托丰富的资源和独具特色的服务能力和优势,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中国全国委员会(CNC-IGBP)全球变化研究信息中心、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CNC-IHDP)信息中心、世界气候研究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CNC-WCRP)信息中心、中科院兰州检索查新中心、“日本科技信息中心”和“欧盟—德国科技信息中心”等组织挂靠或建在兰州分馆。
在“七五”至“十五”期间,参加或主持国家科技攻关专题项目、中科院重大重点项目、中科院“西部之光”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与其它省部级重要课题30多个,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20余项,出版图书30多种。
中心重视与国内外相关机构的联系与合作,是国际OCLC的成员馆之一,是中国科学院地学情报网网长单位。中国科学院兰州查新咨询中心、CNC—IGBP全球变化研究信息中心也挂靠中心。
现在,中心年接待研究读者5万人次,网络资源年访问量超过10万人次,年完成检索查新课题近300个,年提交研究报告20余篇。创办有《地球科学进展》、《天然气地球科学》、《遥感技术动态》、《黄金科学技术》等4种学术刊物。其中,《地球科学进展》(双月刊)进入国家双效期刊方阵,2002年在全国科技期刊影响因子排名顺序提升到第95位,在地球科学类期刊中排第8位,荣获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三等奖。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信息资源丰富,拥有馆藏各类文献170多万册(件);通过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电子资源和集成服务系统提供网络化服务,可以实时全文检索的中外文期刊达14000余种;引进有关经济、商务、科技成果、科技文献等数据库、学科信息门户和网络信息系统100多个。自建有“西北地区水资源文献库”、“西北地区生态学文献库”、“青藏高原研究专题信息门户”等资源服务系统。兰州分馆重点收藏地球科学、资源环境科学、化学化工、核科学及电子技术等学科领域的文献,兼收应用数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及其它综合性文献;尤其重视收藏有关寒区、旱区、极区特别是关于西北地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地区的资源环境、自然灾害及工程问题研究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形成了有西北地域特色和资源环境学科特色的馆藏体系。作为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兰州镜像站点单位和与甘肃省共建的甘肃省科技图书馆,积极参与国家科技文献平台建设、面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信息平台建设与服务。在做好传统的到馆读者服务的基础上,大力拓展网络化、学科化、知识化的信息服务,信息服务不断向针对化、定向化、个性化的深层次发展。
2006年在册读者5018人,全年接待读者20748人次,全年完成读者咨询(包括电话咨询和上门咨询)9310人次。完成用户培训40多场次、4300多人次;完成科普教育40多场次、6000多人次。为读者复印文献12万多篇。全年共计完成各类查新、检索课题486项,其中专题检索280项、科技查新106项、论文收录与引用查证100项。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在地球科学、生态与环境科学、资源与海洋科技等方面的学科情报和战略情报研究中具有显著优势,积极开展关于全球变化研究、可持续发展研究等跨学科领域的信息综合分析和战略情报研究工作,服务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相关科学决策需求。还积极开展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咨询情报研究与服务。
2006年公开出版著作2部、译著2部,合作出版译著1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3篇,提交研究报告30多篇,咨询建议报告1份,参与提交政协提案1份。3项成果获得甘肃省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适应服务科技创新的需求,不断推进人才队伍结构的优化。现有(2006)在职职工97人,其中创新岗位38人,博士3人,硕士14人;研究(馆)员8人,副研究(馆)员18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31人。
兰州分馆现设有情报研究部、学科咨询服务部、信息服务部、信息系统部、期刊编辑出版中心等业务部门和综合办公室、业务处等管理部门。至2012年10月,有从业人员110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1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2人,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57人。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情报学硕士学位培养点,同时与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总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合作培养情报学博士,与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联合培养人文地理学博士,与兰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系合作培养情报学硕士。现有(2006)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6人。在读博士生5人,在读硕士生23人。
兰州分馆是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培养单位,每年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0人左右。与西北师范大学共建地理学博士学位培养点,该点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8人左右。馆长:,男,1964年生,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副馆长、兰州分馆(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馆长(法人代表)。
党委书记:姬贵林,男,1966年生,经济学学士,四级职员,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党委书记。
副馆长:,男,1965年生,理学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副馆长。
副馆长:,男,1968年生,理学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馆长助理、兰州分馆副馆长。职务名称  姓名 任职期间  馆长  无馆领导(1955.10---1956.9)  无馆领导(1956.10---1959.2)(办公室副主任李映三负责工作)  徐 劲(1959.3---1960.6)  金仲华(1960.7---1962.12)  无正职(1963.1---1967.10)(李映三副馆长主持工作)  革委会主任
许彬章(1967.11---1971.9)  梁国柱(1971.10---1973.12)  史 毅(1974.1---1978.4)  无正职(1978.5---1980.4)(赵星三书记主持工作)  无正职(1980.5---1982.4)(蔡中副馆长主持工作)  馆长  罗泽浦(1982.5---1984.3)  无正职(1984.4---1986.4)(梁善如副馆长主持工作)  无正职(1986.5---1987.4)(刘全根副馆长主持工作)  刘全根(1987.5---1987.7)  主任  刘全根(1987.8---1997.10)  无正职(1997.10---1999.9)(孙成权副主任主持工作)  孙成权(06.3)[4]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院当前位置:西北师范大学2014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报考须知&
一、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招生类别及人数
2014年,西北师范大学招收在职人员攻读教育硕士(Ed.M)150人,公共管理硕士(MPA)50人,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招生90人。
二、招生对象及条件
详见《》()、《》(),《》()。
(一)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名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网上报名时间2014年6月20日-7月10日,现场确认时间2014年7月11日-7月13日。
(二)报名程序
1.了解报名信息。考生登录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网页()阅读招生简章。
2.考生网上报名。2014年6月20日至7月10日(届时请考生关注我校研究生院网页通知)。考生登录“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进行网上报名,按要求准确如实提交报名信息、上传并网上缴纳报名考试费。
3.考生现场确认。2014年7月11日至13日,网上缴费成功且照片审核通过的考生持规定的身份证件(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或护照),在现场报名系统打印生成的()上签字确认,核验并确认报名信息。报名信息一经签字确认,一律不得更改。
考生应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逾期不予办理。只完成网上报名但未在规定时间内办理现场确认手续的,本次报名无效,所缴报名考试费不予退还。
四、资格审查
请考生在报考时按照招生简章报考条件自己审查报考资格,对于不符合报考条件报考考生,责任自负。
考试成绩发布后,达到我校公布的复试分数线的考生登录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下载本人《2014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资格审查表》,本人签名后将该表交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档案管理部门),核准表中内容、填写推荐意见,并在电子照片上加盖公章,然后按要求将《2014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资格审查表》、相关学历、学位证书及学历认证报告交西北师范大学相关学院进行资格审查。如考生持境外学历、学位证书报考,资格审查时须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学历学位认证报告。
我校在录取前对考生的报考资格进行再次审查,对信息填写中弄虚作假或故意隐瞒影响录取要求的行为,考生要承担一切法律责任和后果。考生如不符合报考条件,我校不予录取,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
1.准考证。2014年10月16日后考生登录“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下载准考证。
2.初试时间。2014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时间为:2014年10月26日。
3.初试科目。详见各类别招生简章。政治理论科目和相关专业课考试在录取前由我校组织考试。
复试是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重要部分,是对初试成绩达到参加复试基本要求的考生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熟练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实践技能以及在初试中暴露出来的知识缺陷等方面进行的进一步的考查。
复试科目三门:笔试科目和相关专业知识面试。笔试科目两门:专业课和政治理论。
复试大概时间在2015年1月初,具体时间请关注网页通知。
根据“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学校依据复试结果和思想政治审核确定拟录取名单。政治理论科目考试、思想政治考核、面试(含专业技能测试)成绩其中一项不合格,即视为复试不合格,学校不予录取。
七、其他事项
1. 请考生随时关注我校,所有招生信息均在该网站上公布。
2. 初试成绩单和复试通知由考生自行上网查询,我校不给考生寄发书面通知。
3. 通讯地址主要用于学校寄发录取通知书等材料,必须保证在2015年3月底前有效,请考生务必如实详细填写,因通讯地址不详而出现投递错误等问题,责任由考生自负。
4. 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前辅导班,不出售参考书和复习资料。
招生单位名称:西北师范大学 &&&&&招生单位代码:10736& &
招生负责部门:研究生院招生部(行政2号楼220室)
招生单位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东路967号 &邮政邮编:730070
联系人:秦红卫& 王海强&& 联系电话:(&&& 传真:(
热忱欢迎全国各地有志青年报考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西北师范大学科学成果分类.doc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您好,欢迎来到爱考!
当前位置: >
【导读】每个考研的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对于很多考研志在必得的考生来说,由于其奋斗目标和个人基础不一样,因此所需要的辅导也不尽相同。为了给考研学生以针对性而且深入的辅导
咨询热线010- 咨询QQ:
每个的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对于很多志在必得的考生来说,由于其奋斗目标和个人基础不一样,因此所需要的辅导也不尽相同。为了给考研学生以针对性而且深入的辅导,爱考机构特开展第四军医大学情报学概论考研一对一VIP课程。
爱考机构一对一VIP课程特点如下:
◆根据辅导学员自身的情况设计安排只适合学员本人学习情况的辅导计划,因材施教,量身打造;查漏!补缺!应试!提分!
◆辅导学员不限高校,不限专业,辅导时间灵活机动,辅导内容因材施教。
◆多课时全封闭式课程。教师面授和强化练习或者模拟考试相结合,既能巩固基础知识,也能提高考试技巧。
◆全程辅导,动态跟踪。既能传递最新考研信息,也能对考生进行查漏补缺。临考前对学员进行心理咨询;若考生进入复试,还可以为学员进行免费复试咨询。
◆权威师资,精心辅导。爱考机构一对一教师将与学员亦师亦友,共同进步。
◆翔实内部资料,祝你一臂之力。除了面授机宜,爱考机构还为您提供丰富的辅导资料以便课后复习。
◆辅导地点原则上为爱考机构一对一辅导教室,北京市区学员可以上门辅导,外地学员可以远程视频辅导。
◆报名后即可安排学习。
爱考机构一对一高端&&针对你的完美个性化课程,一对一应试加强辅导正是通过测试或深度沟通了解考生。为考生制定个性化提分方案,通过有效的课时辅导,使考生弱项变强、强项更强,有效的发现、弥补失分之处。提分的关键不是在于求全,而是在于针对性辅导的提高,直至达到目标分数。
一对一课程体系组成
学员报名后,爱考机构考研咨询师对学员的综合能力和知识结构进行提供系统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和学员意愿设置课程,提高辅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学员课程设定后,由爱考机构根据学员特点和要求安排师资,如学员第一次上课对老师不满意,可以申请更换师资。
师资选定之后,爱考机构一对一老师对学员进行系统辅导,课后安排相应专题练习或者模拟测试,并进行批阅讲解。
一对一课程结束后,爱考机构将不定期对学员进行回访;如果学员通过初试,将免费提供复试咨询。
一对一课程辅导费用
不保过费用
签订保过协议费用2
情报学概论
10000元(45课时;不过退3000元)
10000元(45课时;不过退3000元)
10000元(45课时;不过退3000元)
数学(考则选)
10000元(45课时;不过退3000元)
报名流程:
网络电话咨询预约 &网络或电话提交报名表&缴费 & 成为学员
咨询方式:
抢座热线:010- 客服QQ:
支付方式:
中国工商银行
户名:张鹏 卡号 00 3610732& 工商银行个人网上银行登入&&&
中国农业银行
户名:张鹏 卡号 622 848 12& 农业银行个人网上银行登入&&&
中国建设银行
户名:张鹏卡号 16 1010023&& 建设银行个人网上银行登入&&&
中国招商银行
户名:张鹏 卡号 85 8668&&&& 招商银行个人网上银行登入&&&
户名 张鹏 卡号:
中国银行个人网上银行登入&&&
支付宝帐号&&&&&&&&&&&& 登录网址:
公司账户&&& (4-5天到账,汇款核对较慢)
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人民大学支行
账户名称:北京聚大科技有限公司
邮  编: 100086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天作国际中心2号楼1510室
收 款 人:北京聚大科技有限公司
温馨提示: 存款时最好加一个零头数(如存 50.06 元),作为身份确认的重要凭证为防止因粗心汇错帐号,请在汇款前务必请银行工作人员核实户名与卡号是否匹配。部分地区银行汇款需要出示身份证。缴费完成后请及时电话通知爱考机构确认。电话010-
(责任编辑:爱考
更多内容:
最近更新最受关注辅导推荐
友情链接:::::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
您现在的位置:&
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中科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甘肃省科技图书馆)始建于1955年,初名为“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兰州分馆”;后数易其名,1987年改名为“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1997年10月经中央编办批准,更名为“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2002年10月,院地合作挂牌成立“甘肃省科技图书馆”。 随着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的推进,日,根据中科院党组关于对中科院文献情报系统改革的决定,挂牌为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同时保留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名称。
——————————————————————————————————
单位宗旨 &&& []
长期以来,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始终立足西北、面向全院、服务全国,致力于科技文献信息的收集、开发、研究、传播与交流,现已是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机构,是重点服务于资源环境领域科技创新和中科院西北地区研究所科研创新、以及服务于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文献情报中心。在为国家、区域和地方的科技信息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服务社会,兰州分馆不断创新信息服务的能力和模式,重点支持服务科研创新一线的学科化信息服务,加强面向高层战略规划与决策、面向院科技创新基地建设的战略情报研究和支撑服务创新的信息技术开发工作。还与地方有关单位合作共建信息工作站、社区图书馆、科普基地等,为支持地方科技发展、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传播科学知识、倡导科学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
业务机构&& []
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设有信息服务部、信息技术部、情报研究部等3个业务部门,还设有地球科学进展杂志社,编辑出版有《地球科学进展》(月刊)、《天然气地球科学》(双月刊)、《遥感技术与应用》(双月刊)、《黄金科学技术》(双月刊)4种学术刊物。
依托丰富的资源和独具特色的服务能力和优势,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中国全国委员会(CNC-IGBP)全球变化研究信息中心、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CNC-IHDP)信息中心、世界气候研究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CNC-WCRP)信息中心、中科院兰州检索查新中心、“日本科技信息中心”和“欧盟—德国科技信息中心”等组织挂靠或建在兰州分馆。
在“七五”至“十五”期间,参加或主持国家科技攻关专题项目、中科院重大重点项目、中科院“西部之光”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与其它省部级重要课题30多个,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20余项,出版图书30多种。中心重视与国内外相关机构的联系与合作,是国际OCLC的成员馆之一,是中国科学院地学情报网网长单位。中国科学院兰州查新咨询中心、CNC—IGBP全球变化研究信息中心也挂靠中心。
现在,中心年接待研究读者5万人次,网络资源年访问量超过10万人次,年完成检索查新课题近300个,年提交研究报告20余篇。创办有《地球科学进展》、《天然气地球科学》、《遥感技术动态》、《黄金科学技术》等4种学术刊物。其中,《地球科学进展》(双月刊)进入国家双效期刊方阵,2002年在全国科技期刊影响因子排名顺序提升到第95位,在地球科学类期刊中排第8位,荣获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三等奖。——————————————————————————————————
信息资源 && []
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信息资源丰富,拥有馆藏各类文献170多万册(件);通过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电子资源和集成服务系统提供网络化服务,可以实时全文检索的中外文期刊达14000余种;引进有关经济、商务、科技成果、科技文献等数据库、学科信息门户和网络信息系统100多个。自建有“西北地区水资源文献库”、“西北地区生态学文献库”、“青藏高原研究专题信息门户”等资源服务系统。兰州分馆重点收藏地球科学、资源环境科学、化学化工、核科学及电子技术等学科领域的文献,兼收应用数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及其它综合性文献;尤其重视收藏有关寒区、旱区、极区特别是关于西北地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地区的资源环境、自然灾害及工程问题研究等方面的文献资料,形成了有西北地域特色和资源环境学科特色的馆藏体系。作为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兰州镜像站点单位和与甘肃省共建的甘肃省科技图书馆,积极参与国家科技文献平台建设、面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信息平台建设与服务。
——————————————————————————————————
信息服务&&& []
在做好传统的到馆读者服务的基础上,大力拓展网络化、学科化、知识化的信息服务,信息服务不断向针对化、定向化、个性化的深层次发展。
2006年在册读者5018人,全年接待读者20748人次,全年完成读者咨询(包括电话咨询和上门咨询)9310人次。完成用户培训40多场次、4300多人次;完成科普教育40多场次、6000多人次。为读者复印文献12万多篇。全年共计完成各类查新、检索课题486项,其中专题检索280项、科技查新106项、论文收录与引用查证100项。
——————————————————————————————————
情报研究&&& []
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在地球科学、生态与环境科学、资源与海洋科技等方面的学科情报和战略情报研究中具有显著优势,积极开展关于全球变化研究、可持续发展研究等跨学科领域的信息综合分析和战略情报研究工作,服务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相关科学决策需求。还积极开展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咨询情报研究与服务。
2006年公开出版著作2部、译著2部,合作出版译著1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3篇,提交研究报告30多篇,咨询建议报告1份,参与提交政协提案1份。3项成果获得甘肃省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
人员队伍&&& []
适应服务科技创新的需求,不断推进人才队伍结构的优化。现有(2006)在职职工97人,其中创新岗位38人,博士3人,硕士14人;研究(馆)员8人,副研究(馆)员18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31人。
——————————————————————————————————
人才培养&&& []
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情报学硕士学位培养点,同时与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总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合作培养情报学博士,与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联合培养人文地理学博士,与兰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系合作培养情报学硕士。现有(2006)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6人。在读博士生5人,在读硕士生23人。
馆长:张志强
党委书记:王彦东
地址:兰州市天水中路8号邮政编码:730000联系电话:(业务处)(办公室)图文传真:(3电子邮件:网
址:http://www.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天水中路8号&&&邮政编码:73000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