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苯丙氨酸正常值一氨酸2.2mg/d1严重吗?

济南市高苯丙氨酸血症发病率调查及其临床表型、生化表型与治疗效果和脑部mri特征的..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济南市高苯丙氨酸血症发病率调查及其临床表型、生化表型与治疗效果和脑部mri特征的关系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我家宝宝新生儿筛查苯丙氨酸值是1.8而正常值应该在1.8以下,我家宝宝还需要复查吗?_育儿问答_宝宝树
我家宝宝新生儿筛查苯丙氨酸值是1.8而正常值应该在1.8以下,我家宝宝还需要复查吗?
当时年龄:
来自:网页;
没遇到过,咨询下医生比较好哦
最佳回答者:
小编推荐10分钟搞定营养宝宝餐,多腾1小时陪伴
有了亨氏佐餐泥,妈妈们妈妈们再也不用挑材料、搅拌、蒸煮等各种手忙脚乱地耗费1个多小时啦,把鱼肉泥、蔬菜泥等配在米粉、面条等主食中,只需10分钟,就能做出美味营养宝宝餐,可比平时多出足足1小时来陪伴宝宝,为陪伴加时就那么容易。
树友综合评分:10
我家宝宝很喜欢吃亨氏的佐餐泥,质地细腻,营养也丰富。买了佐餐泥之后,我就很少自制辅食了,过程太复杂,花费的时间太多。用佐餐泥可以省下不少的时间,就算自己不在家,婆婆也可以给宝宝做一顿营养的宝宝餐。小儿苯丙酮尿症是由于代谢途径中,酶缺陷所导致的较为常见的一种性。父母双亲均有缺陷,但均无,者子女高。出生时患儿正常,随着进奶以后,一般在3-6个月时,即可出现症状,1岁时症状明显。该病已作为常规筛查项目之一。
(一)发病原因
是先天的一种,为,由于导致中(PAH)缺陷从而引起()所致,引起的损伤
两个酶:苯丙氨酸羟化酶(PHA)、(BH4)
本症的各国和地区有所不同,据国际筛查学会的统计,发病率较高,北爱尔兰为1/4,404,德国1/6,971,美国1/10,059,日本发病率较低为1/73,000。根据1983年左启华教授德报告,我国PKU发病率为1/16,500,随着近年来全国各地工作的逐渐展开,各地的发病率为1/61,366-1/5,521不等,而且北方地区发病率明显高于南方,但南方及沿海地区四氢生物喋呤缺乏症(BH4缺乏)较多。
(二)发病机制
氨基酸对于人体来说,非常重要。其中有八种氨基酸是人体不能自身合成,也不能由其他途径转化,必须从食物中才能摄取,称为人体""。苯丙氨酸就是其中之一。苯丙氨酸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之一,正常小儿每日需要量为200~500mg,其中1/3供机体合成组织蛋白;2/3则通过中苯丙氨酸-4-(PAH)的作用转化为酪氨酸,供合成、、和等之用。在苯丙氨酸的羟化过程中,除了PAH之外,还必须有四氢生物蝶呤(BH4)的参与,人体内的BH4来源于鸟苷三磷酸(GTP),在其转化和再生过程中参与作用的酶有鸟苷三磷酸环化(GTP-CH)、6-酰四氢蝶呤(6-PTS)、二氢蝶呤(DHPR)和胺(CD)等。 PAH、GTP-CH、6-PTS、DHPR和CD等酶的编码分别位于12q22~24。1、14q22。1~22。2、llq22。3~23。3、4p15。3和10q22,任一上述编码基因的都有可能导致相关酶的活力缺陷,致使体内苯丙氨酸代谢发生紊乱。
典型PKU是由于患儿肝细胞缺乏苯丙氨酸-4-羟化酶所致。绝大多数本病患儿为典型PKU病例,仅约1~3%属BH4缺乏型,后者中约半数系6-PTS缺陷所致。
BH4缺乏型PKU是由于GTP-CH、6-PTS、CD或DHPR等酶缺乏所致;BH4是苯丙氨酸、酪氨酸和等基酸在羟化过程中所必需的辅酶,缺乏时不仅苯丙氨酸不能氧化成酪氨酸,而且造成多巴胺、等重要的缺乏,加重的功能损伤。故BH4缺乏型PKU的临床更重。
当苯丙氨酸经食物中摄取后,部分为机体所利用,其余部分要经过肝脏,撒由其中的苯丙氨酸羟化酶转化为酪氨酸。而酪氨酸可进一步转化为多巴,肾上腺素,黑色素等等重要的活性物质。由于患者肝脏缺乏上述的酶,一方面,苯丙氨酸不能转化为酪氨酸,从而在体内异常蓄积;另一方面,酪氨酸及,肾上腺素,黑色素等等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的生成也受阻。这两个方面均会造成脑的损害,以及其他一系列的变化。本症的主要危害为脑损害。未经治疗患儿在生后数月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智力发育落后,大多数有,等精神症状,最终将造成中度至极重度智力低下,由于黑色素的缺乏,患儿表现较黄,和颜色浅。由于血中蓄积的苯丙氨酸的旁路,产物经尿排出,常有鼠尿味。
患儿在和早期多无任何异常,随逐渐出现,并且多为不可逆转的脑损伤。通常在3-6个月时始初现症状。1岁时症状明显。
患儿主要表现为、变黄、色白及四肢短小,同时身上有一种特殊的霉臭气,尿有一种鼠臭味,有时有发作。
(1)出现喂养困难、、表情呆滞、和等症状,
(2)头围较小,在出生时尚黑,生后数月因合成不足,头发由黑色逐渐变为棕色或黄色,颜色变浅;
(3)皮肤逐渐变白,多数患儿面部长出样;
(4)尿及汗液有特殊的霉味或鼠尿样臭味;
(5)生后3个月表现生长发育落后和智力低下,逐渐加重,半数以上病例IQ&35,仅5%患儿IQ&68。年长儿约60%有严重的。
(6)2/3患儿有轻微的,如肌张力增高、、等,严重者可有。约1/4患儿有癫痫发作,常在18个月以前出现,可表现为婴儿痉挛性发作、点头样发作或其他形式。
(7)大多数有,等精神症状,情绪不安、、兴奋、易激惹、呈样面容。可出现一些行为、性格的异常,如、多动、自卑、等。
根据不同的,PKU可分为:
1.经典型PKU(classical PKU) 95%患儿为此型。典型的,有程度不等的智能低下,60%属重度低下(IQ低于50)。约1/4病儿有癫痫发作。患者头发、皮肤颜色浅淡,尿液、汗液中散发出鼠臭味,伴有精神行为异常。血Phe浓度&1200μmol/L(20mg/dl),尿FeCl3-和DNPH试验。
2.中度型PKU(moderate PKU) 临床表现相对较轻,结果同经典型PKU,但是血在360~1200μmol/L,患儿对治疗反应较好,血苯丙氨酸浓度较经典型患者易控制。
3.轻型PKU(mild PKU) 临床表现较轻或者无症状,血苯丙氨酸小于120~360μmol/L,见于极少数或早产儿,或者残余较高者。不造成明显的神经系统伤害。
4.四氢蝶呤(BH4)缺乏症 又称非经典型PKU或恶性PKU,由于PAH辅助因子BH4缺乏所致。患儿除了有典型PKU表现外,神经系统表现较为突出,如张力下降,四肢肌张力增高,,震颤,阵发性,顽固性发作等。1%~3%患儿于1岁时发生严重的脑损害。
本病为少数可治性病之一,应力求早期诊断与治疗,以避免神经系统的不可逆损伤。由于患儿在早期不出现症状,因此,必须借助实验室检测。化验患儿血苯丙氨酸浓度增高,因为体内苯丙氨酸不能正常地转化成,尿中出现。
BH4缺乏症者单独用低苯丙氨酸饮食治疗可使血苯丙氨酸浓度下降,但神经系统的症状仍呈持续性进展。该病的发生率占PKU的10%左右,因此对所有都应进行常规鉴别诊断。和检查可见进行性。诊断主要依靠HPLC测定尿中(N)和生物蝶呤(B)。如因6-酰四氢蝶呤(PTPS)缺乏时所致的BH4缺乏症,尿中新蝶呤明显增加,N/B增高,B%&10%。如为二氢蝶呤(DHPR)缺乏时,N正常,B明显增加,N/B降低,B%可增高。(GTPCH)缺乏者,尿中N和B均非常低,N/B正常。因特异性酶的测定较为复杂困难,可进一步作BH4负荷试验以助诊断。
在PKU的典型症状出现以后,诊断并不困难,但已为时过晚,因已失去预防脑损伤的时机。必须强调症状前诊断,即在宫内或新生儿早期确诊。我国有些城市正在开展对全部新生儿作PKU普遍筛查,以及时发现所有PKU婴儿。
1.新生儿筛查:在刚出生经哺乳后72小时由的足跟部针刺取血,送至筛查实验室。其浓度可以采用Guthrie生长抑制试验半定量测定;亦可在苯丙氨酸作用下进行比色定量测定,后者的率较低。如超过4毫克/分升时,就要复查采测定血浓度,如超过20毫克/分升时,即可诊断为。
2.呈色法检测:对疑似本病的年长儿,可用化学呈色法检测其尿中的
(1)(FeCl3)试验:在新鲜尿液5ml加入0.5ml的FeCl3,尿呈绿色为阳性。
(2)2,4-试验:在1ml尿液中加入1ml的DNPH,尿液呈黄色荧光反应为阳性。
这两种试验阳性反应也可见于,,故并非为PKU特异性试验,需进一步做血苯丙氨酸测定才能确诊。由于其特异性欠佳,有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可能,一般用作对较大儿童的初筛。
3.血苯丙氨酸测定 有两种方法:
(1)Guthrie细菌抑制法:正常浓度&120μmol/L(2mg/dl),PKU&1200μmol/L。
(2)苯丙氨酸荧光定量法:正常值同细菌抑制法。
4.苯丙氨酸负荷试验 对血苯丙氨酸浓度大于正常浓度,&1200μmol/L者口服苯丙氨酸100mg/kg,服前、服后1,2,3,4h分别测定血苯丙氨酸浓度。血苯丙氨酸&1200μmol/L诊断为PKU,&1200μmol/L,为高苯丙氨酸血症。
5.游离分析和尿液有机酸分析 血浆和尿液的氨基酸、有机酸分析不仅为本病提供诊断依据,同时也可鉴别其他可能的氨基酸、有机酸代谢缺陷。可选用的方法有氨基酸自动分析仪、(GC)、液相层析(HPLC)或气-质联用等(GC-MS)。
6.HPLC尿蝶呤图谱分析 10ml晨尿加入0.2g,酸化尿液后使8cm×10cm滤纸浸湿,晾干,寄送有条件的实验室分析尿蝶呤图谱,进行缺乏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应用高压液相层析(HPLC)测定尿液中和蝶呤的含量,可以鉴别各型PKU:PAH缺乏的患儿尿中蝶呤总排出量增高,新蝶呤与生物蝶呤比值正常;DHPR缺乏患儿呈现蝶呤总排出量增加,四氢生物蝶呤减少;6-PTS缺乏患儿则呈现新蝶呤与生物蝶呤比值增高,新蝶呤排出量增加;GTPCH缺乏患儿呈现蝶呤总排出量减少。
7.口服四氢生物蝶呤负荷试验 在血Phe浓度&600μmol/L情况下,直接给予口服BH4片20mg/kg,BH4服前,服后2,4,6,8,24h分别取血作Phe测定。对于血Phe浓度&600μmol/L者,可作Phe+BH4联合负荷试验,即给患儿先口服Phe(100mg/kg),服后3h再口服BH4,服Phe前、后1,2,3h,服BH4后2,4,6,8,24h分别采血测Phe浓度。BH4缺乏者,当给予BH4后,因其活性恢复,血Phe明显下降,PTPS缺乏者,血Phe浓度在服用BH4后4~6h下降至正常;DHPR缺乏者,血Phe浓度一般在服BH4后8h或以后下降至正常;经典型PKU患者因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血Phe浓度无明显变化。
8. 约80%病儿有,可表现为高峰节律紊乱、灶性棘波等。
9.和检查 患者头颅CT或影像(MRI)可无异常发现,也可发现有不同程度育不良,表现为脑和病变,后者在MRI的T1加权图像上可显示三角区周围脑组织条形或斑片状区。
10.智力测定 评估智能发育程度。
11.分析 目前对PAH和DHPR缺陷可用DNA分析方法进行。但由于的众多,分析结果务须谨慎。
12.酶学分析:PAH仅存在于中,取材检测其活性比较困难;其他3种酶的活性都可采用外周血中红、或测定。
1、血浓度&120μmol/L,诊断为高苯丙氨酸(HPA)。
2、对者均应进行鉴别诊断,以鉴别缺乏性HPA和缺乏症。经典PKU应与各型高苯丙氨酸血症进行鉴别。不同的引起不同的高苯丙氨酸血症。
各型高苯丙氨酸血症的主要特征分述如下:
持续性轻型高苯丙氨酸血症(persistent mild hyperphenylalaninemia) 较轻,多数病儿无明显。血为0.244~1.22mmol/L。可通过、测定血中水平、苯丙氨酸负荷试验测定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的比值进行鉴别。
一过性高苯丙氨酸血症(Transient hyperphenylalaninemia) 见于或早产儿。血酪氨酸的增高比PA增高更为明显,尿中有和。虽然引起此症的病因也是由于PAH有缺陷.,但不是由于PAH基因突变,而是PAH未成熟导致血中苯丙氨酸浓度升高达1.22mmol/L。随时间的推移,血苯丙氨酸浓度可降至正常。通过随访血中苯丙氨酸水平可以鉴别。
苯丙氨酸缺陷(PA transaminase deficiency)是由于苯丙氨酸转氨酶缺乏所引起。此症不引起,一般情况下血中苯丙氨酸水平正常,只是在进食高蛋白饮食时血苯丙氨酸浓度升高。苯丙氨酸代谢产物水平也正常,故与PKU症不难鉴别。
二氢(DHPR)缺陷 DHPR的缺陷导致四氢生物蝶呤(BH4)的不足,而BH4是PAH的辅助因子,所以DHPR缺陷可引起严重高苯丙氨酸血症。同时,BH4又是酪氨酸和代谢酶的辅助因子,其缺乏可引起、、等的合成减少。为严重脑功能障碍,如、进行性智力减退、、、震颤、、阵发性、发作等。和可见进行性。诊断根据血PA增高,神经递质减少,中DHPR的活性减低或消失。DHPR酶位于4p15.3。该类患儿出生时正常,但不久即出现、、肌或肌张力低下等严重的症状。血Phe增高但波动大,即使采用严格低苯丙氨酸饮食将血Phe控制在理想范围,但仍有进行性的神经系统症状和迟缓。
二氢蝶呤缺陷 临床表现与DHPR缺陷相同。诊断根据血PA增高,尿中(Neopterin)增高,生物蝶呤(Biopterin)低下。治疗同DHPR缺陷。
3、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性HPA,根据血苯丙氨酸浓度分为经典型PKU:血苯丙氨酸&1200μmol/L(20mg/dl),中度PKU血苯丙氨酸在360~1200μmol/L和轻度HPA:血苯丙氨酸小于120~360μmol/L。血苯丙氨酸&120μmol/L称为高苯丙氨酸血症。
最主要的就是,运动发育落后。近一半的孩子会合并有的发作。严重者可有。长期不治疗的孩子,可能会出现精神方面的问题,有些可能有的倾向或是的倾向。出现、多动、自卑、等。产物通过汗液、尿液排出去,刺激,可能就会产生。状有肌张力增高、。
预防:避免亲缘结婚。之间不应婚配。开展以早期发现PKU病儿,早期开始治疗,以防止发生。每个生儿都应该作尿布试验,以便早确诊,早治疗。
对有本病家族史的夫妇必须采用分析或检测中蝶呤等方法对其进行。以决定是否作选择性。
目前,我国PKU患儿中约80%已明确,还有约20%的基因突变机制未明。每个PKU家庭存在两个,因此可有三种结果:
1、两个突变基因均能诊断清楚;2、一个突变基因诊断清楚、另一个突变基因诊断不清;3、两个突变基因均不能诊断清楚。前两种结果可提供产前诊断,第三种结果在鉴别非经典型PKU的前提下,通过可以做间接基因诊断时也可进行产前诊断。
由于PKU是,进行基因诊断时需要患儿和父母同时留取血样,同时因突变基因的种类繁多,分析复杂,因此基因诊断应提前在再次前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进行,这样才能在时依据基因诊断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产前诊断。
在出生后数天就能从血、尿中化验出来。所以目前很多国家已将这种病列为普查的。
1. 治疗原则
治疗,缓解并发症的。对于本身来说,是没有药物可以治疗的。诊断一旦明确,应尽早给予积极治疗,主要是饮食。开始治疗的年龄 愈小,效果愈好
PKU是第一种可通过饮食控制治疗的遗传性病。天然食物中均含一定量,低蛋白饮食将导致,因此要用低苯丙氨酸饮食治疗:
(1)早期治疗:一旦确诊,应立即治疗。开始治疗的年龄越小,预后越好,智能发育可接近正常人。晚治疗者都有程度不等的智能低下。3~5岁后治疗者,可能减轻和行为异常,但对已存在的严重改善不明显。由于在我国已逐步推广和普及,筛查出的病人往往能在出生1个月内,甚至2周之内得到确诊和治疗,为病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保证。
(2)控制苯丙氨酸摄入:苯丙氨酸是一种,为生长和体内代谢所必需。PKU患者的智能障碍是由于体内过量的Phe及旁路代谢产物的作用而引起,要防止脑损伤,只有减少从食物中摄取苯丙氨酸。血苯丙氨酸应控制在一定范围,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一般应保持血苯丙氨酸浓度在120~360μmol/L较为理想。过度治疗将导致苯丙氨酸缺乏,出现、、、,甚至死亡。
(3)调查个体食谱:由于每个患儿对苯丙氨酸的耐受量不同,故在饮食治疗中,仍应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调整食谱。低苯丙氨酸奶方治疗至少持续到12岁以上。
(4)家长的合作: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家长充分了解治疗原则,饮食控制得比较合理,病儿的智力发育往往正常。
(5)前女性患者:成年女性患者在怀孕前应重新开始饮食控制,直到,以免影响。
(6)高危家庭:近年来,北京、上海等地都开展了PKU高危家庭产前诊断,通过直接查找点结合微卫星分析方法(STR,VNTR),成功地对高危家系实施了产前诊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产前诊断之前必须采集PKU患儿及其父母作家系,产前诊断于孕9~12周取或16~18周取。由于STR多态连锁分析不是直接检测基因突变,因此在应用中必须注意的准确性,千万不能将非PAH基因突变的PKU当成PAH的病例来进行连锁分析。在产前诊断中还必须严防样品污染,尤其是母体污染。
2.治疗方法
饮食治疗:
低苯丙氨酸饮食主要适用于典型PKU以及血苯丙氨酸持续高于1.22mmol/L(20mg/dl)的患者。因此对可喂给特制的低苯丙氨酸奶粉,到幼儿期添加辅应以类、、水果等低蛋白食物为主。苯丙氨酸需要量,2个月以内约需50—70mg/(kg.d)3-6个月约40mg/(kg.d),2岁均约为25—30mg/(kg.d),4岁以上约10-30mg/(kg..d),以能维持血中苯丙氨酸浓度在0.12—0.6mmol/L(2-10mg/dl)为宜。饮食控制至少需持续到青春期以后。饮食中补充可以使恢复正常但对智力进步无作用。在限制苯丙氨酸摄入的饮食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儿的营养状况及血中苯丙氨酸水平及。
饮食治疗还必须考虑到个体的差异,由于患儿的活性缺陷程度差别很大,因此饮食治疗要坚持个体化的原则,而且由于各年龄段患儿、热量、苯丙氨酸需要量和耐受量的不同,应根据每个患儿的年龄、体重、血Phe浓度制定和调整食谱,使血苯丙氨酸浓度控制在适当的水平。
药物治疗:
对于非典型苯丙酮尿症的治疗除了饮食治疗以外,还应补充多种,如BH4、、、等。 对于有其他的患儿应予以对症治疗。例如合并有癫痫发作的患儿,应及早开始进行正规的治疗。患有的患儿在血Phe浓度控制满意后,可自愈,如湿疹严重,可给予外用药对症治疗。 脑损伤引起的是不可逆的,但如果经过智力,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的甚至可能有显著进步。对于条件许可的家庭,可以考虑对患儿进行智力康复的训练,对于智力重度落后的患儿,训练目的是本生活自理能力,而对于轻中度落后的患儿在培养其生活能力的基础上,还应进行相应的生存技能的训练。
蝶呤(biopterin,BH4)用于治疗对低苯丙氨酸饮食无反应的型,起初所用生物蝶呤(BH4)剂量为每天2.5mg/kg,由于生物蝶呤(BH4)透过甚少,故多数病儿仍不得不合并应用低苯丙氨酸饮食并辅以每天10~15mg/kg,5-羟色胺每天4mg/kg及(Carbidopa)(一种脱羧)每天1~2mg/kg。Kapatos等证实用大剂量生物蝶呤(BH4)时,脑组织中可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而且鉴于左旋多巴长期使用可导致、和精神症状等不良作用,5-羟色胺也可引起样病变。因此尝试单用大剂量BH4治疗此型PKU,最大剂量曾高达每天40mg/kg。由于每一病儿对BH4的敏感程度不同,故对每个病例的治疗剂量应根据以下临床指标予以调整:
①症状消失与否。
②浓度应维持在0.61mmol/L以下。
③尿中5-羟色胺排出量正常。
单独使用BH4的优点是不需要价格昂贵的特殊饮食治疗,每天仅需服药1次,且不需使用上述可能引起副作用的各种药物。不足之处是并非对每一例本型PKU病儿都具有特殊的治疗效果。如Endres曾报告一例自生后54天开始用生物蝶呤(BH4)治疗的病儿,经治疗随访2年余,效果不理想。为何部分BH4生成不足的病例对此治疗不敏感,机制尚不明确。
若能在婴儿出生不久就确诊治疗,绝大多数患儿的身心将得到正常的发育,其智力亦可达到正常人的水平。任何年龄的患儿经过治疗后,智力都有不同程度进步。
BH4缺乏型PKU患儿的神经系统症状出现较早且较严重,如不经治疗,常在幼儿期死亡。
根据临检中心2003年各省区PKU筛查情况的不完全统计,全年筛查率不到1%,PKU患儿查出率仅有7.75%。
目前我国PKU筛查率还较低,治疗更落后于筛查,虽然目前治疗PKU的药食实现了国产化,使筛查后发现的孩子有望,但因国内外产品价格昂贵,绝大多数患儿家庭被迫放弃治疗。目前,我国有关呆傻人群逐年增多,能有幸进入饮食治疗的不到5%,有近两万个孩子已沦为。
一、小儿苯丙酮尿症吃哪些对身体好?
1.可用低替代人乳或牛奶。若用牛奶,每日不宜超过250克,另外可添加藕粉、菜水、菜泥等。
2、可食用的油脂有猪油、牛油、奶油、、芝麻酱等。其他食品如、、糖果等也可。
3、吃新鲜和水果,补充。如、葱头、、白菜、圆白菜、油菜等。
4、供给足够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以保证机体热量的需要。可选用麦、团粉、藕粉、土豆粉、代藕粉、粉条、粉皮、凉粉、、藕、、山药等。因这类食物含有苯丙氨酸低,碳水化合物多,可以充饥。
二、小儿苯丙酮尿症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与饮食苯丙氨酸含量有直接关系,须尽早开始低苯丙氨酸饮食治疗。饮食中的苯丙氨酸含量按每日每千克体重15~30毫克计算,总量为每日每千克体重2~4克。由于任何食物蛋白质豆含有4~6%的苯丙氨酸,因此,一切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奶类、蛋类、瘦肉类、干豆类和豆制品等豆必须禁用或少用。
出自A+医学百科 “小儿苯丙酮尿症”条目
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关于“小儿苯丙酮尿症”的留言:
目前暂无留言当前位置:
苯丙酮尿症(别名: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症,苯酮尿症)
苯丙酮尿症是怎么回事?  苯丙酮尿症(phenyl ketonuria,PKU)是由于肝脏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缺乏或活性减低而导致苯丙氨酸代谢障碍的一种遗传性疾病。在遗传性氨基酸代谢缺陷疾病中比较常见,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临床表现不均一,主要临床特征为智力低下、精神神经症状、湿疹、皮肤抓痕征及色素脱失和尿液中鼠气味等,脑电图异常。如果能得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则前述临床表现可不发生,智力正常,脑电图异常也可得到恢复。苯丙酮尿症表现又是怎么样的?有什么特殊的症状?
苯丙酮尿症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1)基因方面
  本病是控制苯丙氨酸羟化酶的相关基因发生突变所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女发病率接近1:1,患者双亲均为表型正常的杂合子。根据孟德尔遗传定律,所生子女中正常儿和纯合子患儿各占25%,杂合子占50%。苯丙氨酸羟化酶相关基因位于第12号染色体长臂(12q22-24),由13个外显子组成,全长约90Kb,同时其基因突变类型与种族、民族、临床特点均由一定的关系。
  (2)代谢原因
  因为苯丙氨酸是机体的必需氨基酸之一。在正常条件下,若体内过量则羟化成酪氨酸而排除,该反应需要苯丙氨酸羟化酶参与。若因为基因突变而使改酶活性减低或无活性,则苯丙氨酸代谢受阻堆积在血中,并主要经尿以原型排出;部分苯丙氨酸经转氨基作用转变为苯丙酮酸,后者进一步代谢为苯乙酸,苯乳酸和正羟苯乙酸,这些都从尿中排出,所以尿液中特殊难闻的鼠味和霉臭味。
既然我们知道了病因,那苯丙酮尿症怎么预防?
苯丙酮尿症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患者可能有神经症状和身体上的某些特征举动,如节律性摇晃动作、震颤、腱反射活跃、肌张力增高,重症患者可伴脑性瘫痪,有部分患者婴儿期可合并癫痫发作,多表现为婴儿痉挛症。癫痫发作可随年龄增长而变换发作形式。
  智力发育迟缓,语言发育障碍尤甚。约80%有脑电图异常,可表现为高峰节律紊乱、灶性棘波等,,绝大多数患儿有抑郁、多动、孤独症倾向等精神行为异常,如不进行及时合理的治疗最终将造成中度至极重度的智力低下。
  有部分患者会合并湿疹等皮肤体征。
苯丙酮尿症吃什么好?
  人的大脑发育在出生后头1年(特别是头半年)是最重要的时期,故饮食治疗应从新生儿开始。饮食治疗的原则是:既要限制饮食中苯丙氨酸摄入量,又要给予足量的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饮食治疗如果在出生后5个月才开始,则大部分患儿有智力低下;4~5岁时才开始饮食治疗,则只能使抽搐发作和行为异常得到减轻。新生儿随着年龄的增大,苯丙氨酸用于蛋白质合成的量将逐渐减少,需要代谢清除的量则逐渐增多,如果有PAH活性缺乏,苯丙酮酸也日益增多,因此饮食中的苯丙氨酸的量应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一般2个月新生儿苯丙氨酸摄入量为50~70mg/(kg·d);3~6个月40mg/(kg·d);2岁25~30mg/(kg·d);4岁以上10~30mg/(kg·d)。饮食治疗的目的是使血中苯丙氨酸保持在0.24~0.6mmol/L。国内供应的低苯丙氨酸食品有苯酮康和苯酮宁代奶粉。患儿可以在此种低苯丙氨酸食品喂养的基础上辅以母乳和牛奶。每100ml母乳含苯丙氨酸约40mg,每30ml牛乳含50mg。限制苯丙氨酸摄入的特制食品价贵,操作起来有一定困难。至于饮食中限制苯丙氨酸摄入的饮食治疗到何时可停止迄今尚无统一意见,一般认为要坚持10年。因为接受低苯丙氨酸饮食治疗者血中苯丙氨酸水平比未严格或放松饮食中苯丙氨酸摄入者比较,血中苯丙氨酸水平较低,智商也高(12个月治疗结果),精神神经病变也得到改善,至于治疗到什么时候饮食治疗可以放松则没有肯定。
  在限制苯丙氨酸摄入饮食治疗的同时,联合补充酪氨酸或用补充酪氨酸取代饮食中限制苯丙氨酸的饮食治疗,较多学者认为不需要也不可能替代。饮食中补充酪氨酸可以使毛发色素脱失恢复正常,但对智力进步无作用。
  在限制苯丙氨酸摄入的饮食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及血中苯丙氨酸水平及副作用。副作用主要是其他营养缺乏,可出现腹泻、贫血(大细胞性)、低血糖、低蛋白血症和烟酸缺乏样皮疹等。&&& 对婴儿可喂给特制的低苯丙氨酸奶粉;为幼儿添加辅食时应以淀粉类、蔬菜和水果等低蛋白质食物为主。由于苯丙氨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缺乏时亦会导致神经系统损害,故仍应按每日30-50mg/kg适量供给,以能维持血中苯丙氨酸浓度在 0.12~0.6mmol/L(2~10mg/dl)为宜。
  上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除了食疗保健,日常我们如何护理?
尿酮体试验 乙酰乙酸、&-羟丁酸和丙酮这三种物质统称为酮体。酮体是脂肪酸在肝脏分解氧化时特有的中间产物,是肝脏输出能源的一种形式,因酮体分子量小,能溶于水,可通过血脑屏障和毛细血管壁,是肌肉尤其是脑组织的重要能源。长期饥饿,糖供应不足时酮体可以代替葡萄糖,成为脑组织及肌肉的主要能源。 正常人血液中丙酮浓度约为0.03~0.5mmol/L,24h的尿液中酮体量(以丙酮计)约为0.34~0.85mmol/L,一般检查法为阴性。在剧烈运动、高脂低糖膳食、饥饿、妊娠剧吐、应激状态和糖尿病时,脂肪动员加速,酮体生成增多,尤其是未控制饮食的糖尿病患者,酮体生成为正常情况下的数十倍,其中丙酮约占酮体总量的一半,远远超过肝外组织利用酮体的能力,引起血中酮体浓度升高,甚至引起酮症酸中毒,并随尿排出形成酮尿。
尿三氯化铁试验 尿三氯化铁试验是一项用于检查尿液是否正常的辅助检查。苯丙酮尿症( PKU)是一种常见的氨基酸代谢病,是由于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的酶缺陷,使得苯丙氨酸不能转变成为酪氨酸,导致苯丙氨酸及其酮酸蓄积并从尿中大量排出。临床主要表现为智能低下,惊厥发作和色素减少。常用尿三氯化铁试验进行筛查看看苯丙氨酸是否正常。通过此项检查可以判断相应的病征。
苯丙酮尿症应该做哪些检查?
  1、细菌抑制试验(Guthrie试验)
  此法是应用最早,最经济实用的血苯丙氨酸半定量方法。
  原理:枯草杆菌ATCC-6633的生长需要苯丙氨酸,如在含有苯丙氨酸拮抗剂
  β-2噻吩丙氨酸培养基上,枯草杆菌不能生长,当放入血滤纸片标本时,血中的苯丙氨酸与培养基中的抑制剂相拮抗,使血滤纸片周围出现明显的细菌生长环,我们可以根据细菌生长环的大小,测定血滤纸片中苯丙氨酸浓度。 但如新生儿血清中苯丙氨酸浓度超过121.1—242.1μmol/L时,细菌仍可生长。
  目前上海、北京等城市已用本法进行新生儿筛选,以期及早诊断苯丙酮尿症患者。
  2.血液中苯丙氨酸测定
  正常人血液中苯丙氨酸浓度为60~180μmol/L,PKU患者可高达600~3600μmol/L。
  此方法是界定一个分界点,来衡量病人血液中苯丙氨酸的浓度。
  (1)以258μmol/L为正常人与苯丙酮尿症患者的分界点,则有高达4%的假阳性。用色层析法则在生后几天的新生儿中可出现假阴性。MS/MS(质谱)法可减少假阳性率,此方法可同时测定血苯丙氨酸和酪氨酸,并可计算苯丙氨酸/酷氨酸比值。
  (2)如果以比值2.5为正常儿童与患者的分界点,则可将假阳性减少到1%。故目前多用此方法来筛选新生儿苯丙酮尿症。此方法还可用来筛选半乳糖血症、枫糖尿病、同型胱氨酸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一次检查可以筛选多种先天性疾病。
  3.尿液检查
  (1)尿三氯化铁试验与国产苯丙酮尿症快速诊断试纸试验:若尿中如含苯丙酮酸则三氯化铁试验呈绿色,放置后退色;如尿中含尿黑酸、组氨酸或氯丙嗪代谢产物,亦可显绿色而呈假阳性反应。
  中国生产PKU试纸润湿尿液后如呈蓝绿色为阳性,并对根据色泽深浅与标准色板比较,估计尿中苯丙酮酸含量。
  因血清苯丙氨酸浓度低于908—1210.6/μmol/L,尿中可无苯丙酮酸排泄,故新生儿期患者尿三氯化铁及试纸试验可呈阴性。
  (2)2,4-硝基苯肼试验:加入尿液产生黄色混浊沉淀则为阳性。
  (3)尿检易受其他因素影响,稳定性差,假阳性率高,易造成漏诊,只作为参考。
  4.荧光光度测定法
  利用此方法可以定量测定苯丙氨酸。
  5.氨基酸层析法
  可用手指或足跟血的一种较简单的苯丙氨酸定量方法。
  6.氨基酸分析法
  采用氨基酸分析仪进行血氨基酸自动分析的一种定量方法。可以根据苯丙氨酸、酪氨酸等氨基酸定量以及支链与芳香族氨基酸的比例,对氨基酸代谢病进行鉴别诊断。氨基酸分析法在区分苯丙酮尿症类型及高苯丙氨酸血症鉴别上有很重要意义。
  7.苯丙氨酸耐量试验
  口服苯丙氨酸100mg/kg,1-4小时后查血中苯丙氨酸,如含量增高,而酪氨酸含量降低可确诊。
  8.脑电图(EEG)检查
  主要呈现棘慢波,偶见高波幅节律紊乱。随年龄增长,EEG异常表现逐渐增多,至12岁后EEG异常才逐渐减少。
  9..X线检查
  孕妇在怀孕期间检查可见小头畸形。
  10.CT和MRI检查
  可发现弥漫性脑皮质萎缩等非特异性改变。
做完检查确诊之后,我们又该如何治疗?
苯丙酮尿症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1.与高苯丙氨酸血症相鉴别
  高苯丙氨酸血症又称持续性或轻型高苯丙氨酸血症,该类患者体内苯丙氨酸羟化酶的活性比经典型的苯丙酮尿症高,血Phe浓度多在2-16mg/dl之间,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接近正常,重者与苯丙酮尿症相似。诊断时应以临床表现和血Phe浓度相结合加以判断,血Phe浓度在10mg/dl以上者应采用与经典型PKU相同的治疗方案,血Phe浓度在10mg/dl以下者,可采用低蛋白正常饮食治疗。此型预后较好。
  经典型和辅因子缺乏引起的PKU病人均有高苯丙氨酸血症,但有高苯丙氨酸血症者不一定引起PKU,故PKU应与其他高苯丙氨酸血症者进行鉴别。
  2.四氢生物喋呤(BH4)缺乏引起的高苯丙氨酸血症
  BH4是苯丙氨酸、酪氨酸以及色氨酸羟化酶的辅助代谢因子,它的缺乏将损害这三种氨基酸的羟化反应及相应神经介质前体的合成,从而导致高苯丙氨酸血症,同时还影响髓鞘蛋白合成,并引起5-羟色胺、多巴胺等神经介质生成减少。
  临床表现:该类患儿出生时正常,但不久即出现吞咽困难、抽搐、肌强直或肌张力低下等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血Phe增高但波动大,即使采用严格低苯丙氨酸饮食将血Phe控制在理想范围,但仍有进行性的神经系统症状和生长发育迟缓。该病强调早期诊断,需进行尿喋呤谱分析、二氢喋呤还原酶测定以及BH4负荷试验对导致BH4缺乏的酶加以鉴别(并以此将BH4缺乏引起的高苯丙氨酸血症分为DHPR、PTPS、GTPCHI、PCD缺乏四种)。
  3.转氨酶性高苯丙氨酸血症
  由于苯丙氨酸转氨酶缺乏所引起。此症不引起苯丙酮尿症,一般情况下血中苯丙氨酸水平正常,只是在进食高蛋白饮食时血苯丙氨酸浓度升高,苯丙氨酸代谢产物水平也正常,故与苯丙酮尿症症不难鉴别。
  4.轻型苯丙酮尿症只有高苯丙氨酸血症与辅因子引起的苯丙酮尿症的鉴别,可通过基因诊断和测定血中酪氨酸水平或苯丙氨酸负荷试验测定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的比值进行鉴别。
解放军第451医院泌尿外科中心简百录
(主任医师)
联系电话:
地 址 :西安市碑林区友谊东路269号 网址:/
解放军第451医院妇科中心张魁
(副主任医师)
联系电话:
地 址 :西安市碑林区友谊东路269号
西安市中心医院慕为民
(主任医师)
联系电话:
地 址 :陕西省西安市北大街后宰门183号
西安市第四医院任京春
(主任医师)
联系电话:
地 址 :中国陕西省西安市解放路21号
问题内容:
验&证&码:
验&证&码:
相关医生推荐
相关医院推荐
相关科室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苯丙氨酸 新生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