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公司成为partner一般要几年

麦肯锡BCG贝恩资深咨询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麦肯锡BCG贝恩资深咨询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苹果/安卓/wp
积分 65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2 积分
权限: 自定义头衔, 签名中使用图片
道具: 彩虹炫, 雷达卡, 热点灯, 雷鸣之声, 涂鸦板, 金钱卡, 显身卡, 匿名卡, 抢沙发下一级可获得
权限: 隐身
购买后可立即获得
权限: 隐身
道具: 金钱卡, 雷鸣之声, 彩虹炫, 雷达卡, 涂鸦板, 热点灯
Julian Dai's Experience Partner
P 10,001+ Management Consulting industry July 2004 – Present (9 years 3 months)
Brand Manager
Public C 10,001+ UL; Consumer Goods industry June 2000 – June 2004 (4 years 1 month)
Julian Dai's Education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Bachelor,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1996 – 2000
载入中......
Yiqing Yu's Experience
Business analyst McKinsey & Company
P 10,001+ Management Consulting industry
July 2012 – Present (1 year 3 months) China
Financial management program summer intern GE
Public C 10,001+ GE; Electrical/Electronic Manufacturing industry
July 2011 – October 2011 (4 months) Shanghai
Part time assistant Bain & Company
Privately H
Management Consulting industry
April 2011 – June 2011 (3 months) Shanghai
Part-time assistant Frost & Sullivan
Management Consulting industry
March 2011 – April 2011 (2 months) Shanghai
Finance intern Mizuho Corporate Bank
Public C 10,001+ MFG; Banking industry
January 2011 – March 2011 (3 months) Shanghai
HR director assistant ThyssenKrupp
Privately H 10,001+ TKAG; Mechanical or Industrial Engineering industry
January 2010 – March 2010 (3 months) Shanghai
Yiqing Yu's Education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2008 – 2012
这女孩有一串令人眼花缭乱的实习经验
ZZ 华尔街券商求职历险记 依然奔跑在路上——Tow的求职之旅 (传说中的Tow)
来源: 赵启元的日志
前注1] 本人简介:Tow,现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2003级硕士,将于2005年6月硕士毕业。2002年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曾在通用电气资本金融集团(GE Capital)、贝恩公司(Bain & Company)、博时基金等多家公司实习。发起创立“光华人”( )与北大金融管理协会。2004年参加“中国-欧盟奥地利暑期学校”交流项目。在2005年的求职中获得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公司(Credit Suisse First Boston)固定收益部(Fixed Income Division)的Associate职位工作机会,以后工作地点主要在香港。本人欢迎与大家交流,本人email地址:
[前注2] 本文简介:片言碎语,思维跳跃,但都是一些曾经自己的真实的故事与感受,如古语云“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只求与大家做个交流。列位看官看过之后,或有所触动,或不以为然,悉由尊便,但请对文中的人与事及相关公司莫要刨根究底或者对号入座。本文第一原发于“光华人”论坛(
),本文允许转载,但务必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如有奸商剽窃攒书,本人亦只能除鄙夷外别无他法。)本文的主要内容涉及投资银行业,这仍然是一个相当狭窄的行业,真正的受众也许只是少数吧。本人曾在求职过程中得到无数朋友的鼎力支持,从无数前人的经验教训之中收益匪浅,在各大网络BBS求职版中浸淫而出,因此借本文谨向这些朋友无论相识或未相识的致以诚挚的谢意。
自己的求职终于在春节后的三月结束。收到offer的时候没有狂喜,平静地给公司致以谢意。之后的反思却是百感杂陈。想起两年前的这个时候,考取了北大光华金融的硕士,自己回味考研的过程,有些“来者如临高山,往者以观逝水”的感觉,某个深夜辗转难以入眠,自己凑出了以下几句话:
少年心气历峥嵘,宁移白首向功名?
脱得泥塘奔大洋,将相无种问谁凭!
当时的我,只是一个第二年再考研的往届生,没有工作,丢了北京户口,没有什么资源,背水一战般地幸运考取。如今两年过去了。如果现在的我是所谓的“牛人”的话(其实很反感这种称呼),我相信任何“牛人”的背后都有些难为人知的事情而且并不那么耀眼甚至灰涩,想起了两年以来的一系列事情,觉得自己其实就是跌跌撞撞一路走过来。
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也许是对的。
付出总有回报,这句话是一定对的。
(一)从土人开始
自己做的序中提到我是2003年春天考上的北大。那年四月的一个午后,身为社会闲散人士的我在大街上闲逛,突然看见一个大学同学LC,他是98级人大经济学院的,我记得他原来是保研到南开的,在街上遇见他颇有些惊奇。他平静地告诉我,他放弃了南开,毕业后专心申请出国,拿到了Columbia University的Finance and Economics的Ph.D的offer,我说,啊呀,虽然我终于上了北大,但是和你相比,还是个土人啊。
那天晚上,辗转反侧,白日这个哥们的三言两语又勾起了自己当年的出国梦。当时也曾被新东方的那句“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的刺激下疯狂地背单词准备GT。可是现在还可以再出国吗?在北大读完硕士再去读个Ph.D还需要多少年呢?我是否真的适合去读Ph.D呢?
想来想去,还是先做些切合自己的事,哪怕从土人开始。赴美读经济学的Ph.D已经不再像当年对我那么耀眼,也许,每个人有自己的目标,我开始寻觅自己新的目标了。于是,非典过后,积极地投递简历,找公司实习。(后来我是竭力劝那些上研的同学尤其是跨专业跨校考到北大的同学,一定要提前找公司实习,实习经验的积累太重要了。)
现在想起来,当时的很多做法还是很愚蠢的,包括自己给HSBC等公司直接打电话说我是**想去对方公司作intern(毫无例外地遭到拒绝),包括自己给一些都招过summer intern的公司继续发简历(而且是极为丑陋不专业的版本)。不过本人的一个特点就是脸皮厚,不怕折腾,反正闲散嘛,就天天在网上逛,混迹于各job版中。
后来在03年6月的一天,在北大BBS看到博时基金公司招summer intern,就投了简历。虽然当时还没有上北大呢,但是自己贸然地在简历上面写上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2003级硕士”的字样,希望可以得到些注意。也可能是因为运气比较好,在2003年的夏天,那年找暑期实习的风气还不如现在盛行,而且博时基金原来只打算招两个接电话性质的intern,但后来临时多招几个sales intern,所以得到了面试机会。再加上博时基金的北京公司老总原来毕业于北大,比较倾向于招收北大的学生(呵呵,我这个即将进入者也算了)。于是经过面试,幸运地得到了一个intern机会。其时博时基金市场部招的几个暑期实习生都是北大的硕士或者准硕士(有两个女生后来和我一个硕士班的)。
经过了一个多星期的培训,就开始正式工作,03年夏天博时新发了一支指数基金,我们先做了几天基金发行前的准备工作,待基金正式发行后每位Intern就负责一个大区的基金对个人客户的销售工作。那时候自己还是颇有几分激动的,因为整天在办公室待着而没有太多的事情做,在培训期间,博时北京公司的老总对我们的培训还是煽动起了我们对将来的基金销售工作的渴望。而我是这些Intern中最幸运的吧,我负责海淀区的业务。比较熟悉这里,而且我以为海淀区的富人(潜在客户,呵呵)比较多。
销售工作的本质是既非常辛苦但又非常锻炼人。我主要在中国建设银行(博时基金的托管行也是主要销售渠道之一)的几个大的网点(比如科南路、甘家口、花园路、当代、中关村等等)工作,每天会和成百的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和不同的人说或者听不同的话。自己当时还是很敬业的,每天早上和客户一起等银行开门,然后进去工作,中午我和银行职员一起吃饭,饭后我就会直接继续工作,到下午银行关门(这个中间其实还是有很大的道德风险的,因为没有什么人监管我的,我可以随便跑的),自己总是站着跑着,所以一天下来往往觉得两腿欲断,几乎从没休息过周末,而且还要经常四处奔跑于公司、银行网点之间。银行的人都说这个小伙子真能干。不知道这句话是贬义还是褒义。(据我观察,建设银行的职员工作还是和外资行的员工工作有些差距的。)反正不管那么多,当时我还是比较有激情的,而且觉得每做成一笔都会有些意义。很高兴听到一些网点说,只要我在这个网点待着,每天至少几十万的,如果一走,马上业绩就没有了。感觉自己的能力提升是最大的收获吧,因为实习生的薪水实在少得可怜,而且最早博时许诺给我们的奖金后来也踪影全无。
感觉自己的比较大的收获有几点:
1.和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尤其是听别人说话比自己说话更重要,其实就是交流沟通的能力。关键是一定要耐心和各种客户打点关系,善于处理各种问题。
2.和身旁的人打点好关系,而且是和各阶层的人都打点好关系,任何人都是资源。我和我所在的银行网点的人的关系都还不错,结果连银行的保安都来给我帮忙拉客户。
3.要撑得起失败,我刚开始前几天,每天我都会见至少两三百个客户,每个都会颇费些嘴皮子,所挨的冷眼白眼不知道多少,而前几天没有什么成效,这个时候就要继续坚持下去,而且注意总结经验,然后随后业绩逐渐提升,并到后期自己越来越得心应手,而且减少了许多无用功。
最后我的业绩是40天基金销售期内卖了1500多万(不包括机构客户),应该说自己对这个成绩还是颇为满意的。毕竟自己从无到有,这么短暂的时间内可以有这么多个人客户来购买,自己还是颇有两分得意的。
这个时候也快开学了,停掉了博时基金公司的工作。两个多月的工作也是蛮辛苦的,没有怎么休息过,恰好这个时候Beyond来北京开演唱会,于是一个人很high地换上一套不羁的行头,跑到工体在震耳欲聋的激扬澎湃中声嘶力竭两个半小时。散场的时候,想想自己的青春,其实也就像这歌声一般,已经消失在空气中了。但至少,曾经热血过。
那段时间自己独自住在北京西郊一亩园一间破旧的地下室里。开学前的一段时间,闲散的时候就在空硕野旷的圆明园里转悠。一个夏夜,和朋友们多喝了几杯酒,送走了朋友,其时皓月万里,自己狂气突发,一个人跑进园子里纵声高歌,并又凑得几句话:
皓月数千里,独坐圆明园。
浮生看似梦,意气逼少年。
万里觅封侯,白首醉发狂。
千古豪杰往,匹夫将世匡。
且把吴钩放,对月歌风流!
醉卧黄土场,笑看风雨狂。
但作一游侠,可把人间悟?
草芥笑将相,龌龊嘲豪强。
俱作粪土灭,唯得风流存。
举目高山仰,低头羡大江。
我将白驹系,愿歌永高吭!
当时给几个朋友以短信形式把这几句话发了过去。一个朋友老黄也给我回了几句: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千万屑小俱尘灭,风流还须我辈来!
风流我辈!当时的我正是这样在月夜下再次泛起少年张狂!
而很多时候,张狂代表无知。
而很快,新的生活扑面而来。
这也正如标题所说,土人(即我)的生活真正开始了。
(二)我心还如火吗?
当年还在我准备考研的时候,我写过一篇文章《我心如火》,希望以一些或许苍白的言语来勉励自己坚持自己的北大梦。03年9月,借句俗语,如愿以偿地跨进北大的大门。只有当自己真正跨进去这道门,才有机会接触到一些新的东西吧?比如,国际投资银行。
03年的9月末,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和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来北大开招聘的宣讲会,当时入学不久的我兴冲冲地跑过去旁听,见识到了如此人头汹涌群情激奋。我坐在台下,看着周围兴奋但眼中还有一丝迷茫的毕业生们。我很冷静,但我知道,明年这个时候,我也会成为其中一员。德意志银行的介绍片特别煽情,Passion to perform!让人看了后热血沸腾,可是残酷的面试的最终结果是从成千上百名申请者中选拔出若干位。比如摩根,03年只招了2位,一位刚进去的毕业于清华的男生现身说法:经历了11轮面试!
国庆期间,有感于一个月以来在北大的感受,自己写了篇《北大生活杂记》,文章的结尾自己写到:
不争的事实是:绝大多数一流的金融公司、投资银行、咨询公司……只在北大清华招人。而自己又将身属何方?
光华流传着无数牛人的故事,演变为传奇。
但其实,都是很平淡地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那时候,自己申请了一个学院组织的国外大学交流学习的项目,我申请的是瑞士圣加仑大学,一个名额,进入最终面试阶段的有三个MBA,同班的M和我,以及其时光华研二会计的Ful。
面试是group interview,每人先做自我介绍。那时候我才终于痛切地感到自己的土:同班的M本科是光华金融的,学习成绩优异保送读研,曾经在宝洁公司(P&G)、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CICC)等知名公司实习过,并曾在大四参加了光华独特的赴美国的Manlo交流项目……
而Ful则更令我汗颜:他在英文自我介绍时说他在2003年夏天在Goldman Sachs香港实习,当时愚笨的我,听到Goldman Sachs的时候,居然没有马上意识到这就是传说中华尔街的顶尖投行……
后来是Ful拿到了这个交流机会。进光华后初次失败的我,反而有些激动,我可以认识到如此优秀的人以及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再后来,在BBS上找到了Ful的经典文章《我的投资银行面试经验》,马上打印下来,反复研究体会。
在翻BBS的JOB精华版的时候,还找到了曾在北大经院读本科的LL(网上用名“天街小雨”)发的《向世界顶级投资银行冲刺》,那篇文章洋溢的激情让我看了之后半晌无语,之后在想,为什么自己不能也为此冲刺呢?
于是从那时候起,自己开始在网上各大BBS的job版掘地三尺般地搜寻可以得到的关于前人面试投行或者关于投行的文章,比如曾经在光华读会计本科的snoopyzzq(后来我在贝恩实习时才真正结识了已经是Business Analyst的他)写的《snoopyzzq的求职故事》以及他的同学写的《都是暴人》,自己宛如得到了传说中的九阳真经,翻来覆去看着这些故事,希望自己也可以努力做些事情。
其时北大和世界银行有一个项目,选拔5名研究生去华盛顿世界银行总部去实习,需要提交两份推荐信,个人陈述(中英文)以及个人简历(中英文)。自己恰好那时沉浸在他人的传奇之中,跃跃欲试地准备申请。推荐信找教授,剩下的就是自己认真准备Personal Statement和Resume。去了很多网站,下了很多文章,看有关如何写Personal Statement和Resume,甚至自己找了一些外语系的朋友和已经在美国的朋友,让他们给我把关,我就翻来覆去的改。但这些还都主要是自己摸索。
提交申请材料的截止日期是03年10月中旬的一个周日。正好那周的周五,中午我在北大看到一个讲座的预告,说是周五晚上有一个北大校友来北大做关于求职的讲座。我想想反正周末没有什么事,就去看看吧,反正自己那段时间改PS和简历头晕脑胀的。
必须承认,这个讲座极大程度上影响了自己今后的生活。也许很多时候,一些偶然事件就导致日后的必然事件吧。
做讲座的是许国庆先生,我必须感谢的一个人。
关于他本人的情况和他的那本著名且实用的《无领到白领》,我就不再做具体介绍。那个晚上,听完讲座之后,我就拿着我在讲座现场买的他的那本《无领到白领》,就着我的简历,连夜修改我的简历,终于把我的最早的丑陋版简历制作的有些像样了。然后在那周的周日,马上提交。
然后就是幸运地通过初选,再通过第一轮面试。这个时候,注意到了进入final的候选人名单里有同班的一个女孩S。那时候,S在我们班的声名还不为众人所知,她很优秀但同时保持适度的低调,同时始终在努力向一流投资银行冲刺(当然,这也是我很久后才知道)。
世界银行实习项目的final候选人名单出来的时候已经是研一第一个学期的将近期末。当时看到自己进入final之后还是很兴奋的,于是四处找口语partner练习口语,自己还去图书馆借关于世界银行的书,还联系到了上一年成功得到这个机会的一个女孩JN(曾经光华的一个优秀得简直惊为天人的女生,现在北美求学)并向该师姐取经,自己在一种莫名的冲动之中幻想着,努力着。
最后的结果出来是04年的3月左右。没有原来预想的面试,大概只是世界银行从这些final candidates的简历中筛出了几份他们认为足够优秀的。S入选,我落选。
这次的打击的确很大。因为我为了这个机会,花费了第一个学期近一半的时间疯狂地准备。而最后,连面试都没有就直接把我打掉了!我越想越不甘心,04年3月的一个午后,我直接打了个车奔到富华大厦(当时世界银行北京代表处,后搬至国贸),我要来个传说中的霸王面!
后果其实不难猜到,我被HR客客气气地送走了。
回来的路上,我悲愤的想,为什么我不如别人?难道就是因为自己的简历不如别人吗?的确,S的简历和我想比,真的是云泥之别!S本科也是北大光华的,非常优秀的女生,学习成绩优异,实习背景丰富且出众,也曾在美国交流学习过四个月。我呢?过去有什么值得相比的经历呢?
本科环境的差别?学校机遇的差别?前几年积累的差别?为投行付出程度的差别?先知先觉先做与后知后觉后做的差别?
但我不甘心!想想自己在第二年考研的时候,每天晚上临睡前,总会翻半小时的《曾国藩家书》,一个深夜,看到曾国藩的一句话,令我热血贲张:
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是的,我必须坚持做下去!于是,我开始近似疯狂弥补自己的不足,包括不断修改自己的简历,关注各个BBS的job版的信息,只要有公司说招intern就会马上发简历过去……因为自己没有什么资源,唯有多靠自己。
后来我看了看,我在研一第二个学期申请过的公司多达近50家,很多公司都是翻来覆去的申请,比如CICC(共申过三遍,终于在04年4月给我一个面试,结果失败),很多小公司自己也申请,比如现在我都不知道做什么的清科公司,申请的公司五花八门反正跟本专业相关的就申,比如银华基金、银河基金、飞利浦、戴姆勒克莱斯勒,自己甚至连GE的校园大使、公共关系人员这样的职位都申……
04年的春天,华尔街的投资银行们,也来招summer intern了。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 美林(Merrill Lynch),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Credit Suisse First Boston),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
激动地填写网申材料,提交简历,然后等待的就是一家一家地被拒……很多甚至直接连面试机会都没有……
所幸,还有德意志银行给了我面试机会,而我面到了final后被打掉。面试的部门是Global Market。具体的面试经历我曾经在网上发过《我的德意志银行面试经历》,当时作于04年3月,现在看来,当时的自己还是非常不成熟。
但已经够幸运地进入到面试,自己就学到了许多东西。面试德意志银行一共见了六七个banker,和他们的交谈令我受益匪浅,每一个banker都非常nice而professional。
经历就是笔财富吧。成长也需要一个过程吧。
当最后德意志的summer intern确定之后,再次被拒后的我这样想。这一轮投资银行招summer intern过去了,全部折戟,那我就继续申别的公司呗!
申请呵被拒,被拒呵再申请,再申请呵再被拒……
时间就这样过去了。到了2004年的四月。突然有天上午,一直在苦闷中摸索的我,痛感为什么光华虽号称国内最好的商学院但没有一个强有力的network时,想想为什么自己不能做一个呢?就算没有投资银行的实习,我在04年的夏天我也可以继续靠自己的努力做些事情!
这样,有了“光华人”(
)的诞生。
我自己是做不起来的,那个时候,得到了同班的小K和小宝,以及很多光华2004级的硕士生的加盟,还有很多别的朋友,大家一起做。
而其时,形势对我来说也渐发严峻:转眼5月了,积极争取的暑期实习还没有着落,反而是无尽的失败,“光华人”的创办初期占用了我大量的时间精力,我为此荒废了大量课程,一时间,我在本班的形象俨然是一个不学无术四处闲逛的“混混”……经常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只有我和同班的小K静静坐在未名湖边,让无尽的郁闷随意追着斜阳流水,同时继续苦撑着残留的希望。
而到了6月,突然有了转机。
6月初的几天之内,在进入光华近一年后,历经了不知道多少次失败后,接连得到了好几家公司的暑期实习offer,这里面有贝恩公司(Bain & Company)和通用电气资本金融集团(GE Capital),而且接到了北大国际交流部的通知,说我顺利入选赴欧洲参加为期一个月的中国-欧盟奥地利暑期学校项目。一时间真的觉得人生真奇妙:山穷水尽处,得柳暗花明。
难忘接到贝恩公司的暑期实习offer的那个晚上,我独自来到了未名湖边,看着天上的明月和脚下的流水,听着罗大佑的《京城夜》一遍又一遍——“上升火焰/是一种不能停止继续上升的怒火/向上火焰/像一个不能停止继续扩张的传说”,心潮澎湃!
本帖最后由 laaast 于
15:04 编辑
(656.5 KB)
14:21:08 上传
专题展示如何做案例分析,统一格式,提炼焦点;文件本身,也是ppt技术应用案例
14:20:56 上传
一个标准的咨询工作内容,也是ppt技术应用案例
14:19:52 上传
麦肯锡的宏观分析的框架和逻辑用了十几年,一直是非常高效清晰的。
14:15:52 上传
全面的实用教材,每一页都是精华。
如果您想进咨询行业,我觉得这几个报告可以作为入门的教材。供参考。
1.《世联:报告写作的一点分享》
& & 这是我见过的最好、最实用的ppt写作教程。每一页都是做了至少2年以上的老手写出来的,每一页都很实用。
2.《世联培训-如何进行房地产市场分析》
& & (1)上文中提到的所有ppt写作技巧的全面展示应用。(2)文本本身是做房地产分析项目的标准内容。世联是地产咨询行业中不错的公司,就我接触的来看他们的人素质还可以,做的报告也能够达到70分的水平。(3)如果去应聘房地产顾问行业,建议把这教材背下来。
3.《世联新城开发模式研究及案例》
& & 做专题的案例研究,很乏味很枯燥,容易犯错误,却是所有公司用来培训刚入门新人的最好任务。案例研究最忌讳的就是格式不统一,花样百出,讲述的重点不一样,很快就陷入一团混乱。做多个案例的研究,特别可以帮助你理清思路、知道自己到底要解决什么焦点问题、如何呈现主要的发现。世联的这个案例研究可以打60分。
4.《麦肯锡-上海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发展战略报告》
& & (1)麦肯锡的核心竞争力,只在于1点,就是对于项目总体定位的提炼和概括。在这个文件里面没有得到充分展示,只在P62-70有所展示,略有遗憾。但是这个东西,可能属于know-how,不可传达的知识,只能靠自己去找感觉吧。(2)P39-61详细展示了一个高水平的区域产业规划该如何做,具体内容严谨与否、结论正确与否可以商榷,但是其逻辑、框架、表现形式绝对值得模仿和抄袭。请记住一点,软科学研究永远有值得改进之处,但是你的分析逻辑、框架绝对不能让人挑出毛病来。麦肯锡的这部分产业分析可以打90分。
that's really very helpful
thanks a lot
Great job, thanks.
交友识天下
没有钱可用啊
下载不了啊
无限扩大经管职场人脉圈!每天抽选50位免费名额,现在就扫& 论坛VIP& 贵宾会员& 可免费加入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如有投资本站或合作意向,请联系(010-);
邮箱:service@pinggu.org
投诉或不良信息处理:(010-)
京ICP证090565号
京公网安备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麦肯锡面试经验
麦肯锡公司是一家国际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关于它的具体介绍大家可以去网上查到,这里我就不介绍了。今年为毕业生提供了三个职位:商业分析员(Business
Analyst - Generalist)企业金融商业分析员(Business Analyst - Corporate
Finance),信息分析员(Junior Information Analyst)。
BA就是通常大家所了解到的商业分析员(无专业要求),CFBA是麦肯锡上海的企业金融咨询业务部专门招聘的企业金融商业分析员(要求金融专业背景),而JIA是麦肯锡的中国知识中心所招聘的信息分析员(分四大行业:金融;快销;电子电信;工业)。我所申请的是金融行业的信息分析员。
  Step1:网申
  麦肯锡本次的网申是借助CHINAHR的平台做的,所以我们是在CHINAHR的网站上投的简历。
  只需要填写一些个人的基本信息,另上传一份中英文简历和一份求职信,半小时就可以搞定。
  Tips:
  关于求职信:写求职信是申请外企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特别是对于想申请投行和咨询公司的同学来说。因为大多数的投行和咨询公司都会要求申请者递交求职信,一般都是和简历一起,作为第一轮筛选的依据。我个人的求职信只有两个版本,分别用来应付咨询公司和投资银行。但我认为好的求职信应该是为所申请的那个公司量身定做的,静下心来慢慢写才对。也许这就是所有的投行和除了麦肯锡以外的其它所有咨询公司第一关就拒我的原因。所以我给大家的建议是:如果真的想申请某投行或咨询公司,静下心来,多花点心思写求职信。
  Step2:pre-talk(电话面试)
  电话是从上海打过来的,面试官应该是一位HRJJ。后来了解到每个人被她问到的问题都差不多,诸如career path,
strongest points and weaknesses, most challenging experience,
internship
experience之类。时间是5~10分钟。其实pre-talk就是为了初步考察一下应聘者的英语口语水平,问的问题都很简单,全是行为面试题(有关行为面试见汇丰篇)。简单准备一下应该都可以通过的。我见过的对付这种电话行为面试的最绝的一招:一哥们把自己准备的这些问题的答案都输进了自己的掌上电脑,到哪都带着它,有电话面试来了就开机......
  Step3:一面(案例面试)
  一面是在上海,一对一的案例面试。我是三点四十的,提前了二十分钟到那里。到了之后被安排在一个空的办公桌前等候,看到mckinsey的牛牛们从我面前过来又过去,还有的很友善的和我打招呼,听到他们闲聊的一些内容,有关小孩子的,有关出差见闻的......感觉mckinsey还是非常人性化的,挺喜欢这里的气氛:)等了大约半小时后被一个gracefullady请了进去,她问了一下我的奖学金的情况先,之后又聊到在p&G的实习经历,后来不知怎么的,她突然用英语问了句,what
dream?我说我想做个教育家,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别人的尊敬,从而影响更多的人,她点头加微笑......之后就开始case了,又问到南京有多少家restaurant,我讲说应该从两方面来分析,分别是南京每天需要多少个房间和每家旅馆能提供多少,我辛辛苦苦算到快出结果的时候,她突然说道:“I
think there is a misunderstanding between us. restaurant doesn\t
mean hotel!"
我瞬间脑子空白,崩溃中......笑了笑,问她可不可以重来,她approve了,我又接着分析,还是从两方面,南京每天需要多少seats和每家餐馆能提供多少seats,中间她不断的给我暗示,感觉挺互动的,我是从需求和共给两方面来说的,我说:一般来说,这种问题都可以采取这样的分析结构,首先分析南京每天需要多少座位(吃饭)算算南京这么多人中平均每人
  每天多少顿饭在馆子里吃X,每个馆子每个座位每天提供多少餐饭Y(中午两小时,晚上四小时,各四个轮回,晚餐时间平均一小时,中餐半小时算),X/Y就是南京每天需要的座位数量,之后再估算南京每家餐馆多少座位,我说20,面试官说20太少,我说南京情况和上海不同,南京那种十来个座位的小餐馆很多,她表示同意,最后两个数字再相除一下就得出结果了,最后算出来有6000家,自我感觉好像多了点,呵呵,不过她说过不care结果的。完了后她又进行了一番评价,说我business
sense不错,但没有systematic business knowledge, 而且准备的不充分,but,anyway,
coachable……后来知道,凡是一面被说“coachable”都通过了。
  Tips:
  关于案例面试:案例面试是咨询公司面试过程中必不可缺的一个环节,主要有三大类型:
  1、推测分析:依据常识和个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推算。比如:中国有多少加油站?某时刻天上有多少气球在飞?2006年中国快递市场的市场规模多大?
  2、商业策略:就是基于真实商业环境下的具体的商业案例分析,相对比较复杂,上面的推测分析有可能只是此类案例的其中一步。比如:某德国汽车公司今年来在中国市场的利润不断下降,试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美国某餐饮连锁巨头想进入中国市场,是分析其可行性,并给出建议。
  3、 脑筋急转弯(brain
teaser):这里说的不是我们平时玩的那种脑筋急转弯,而是一些智力题。比如:南京的金陵饭店能装的下多少个乒乓球?一架波音747飞机有多重?
  我在面试麦肯锡的过程中只碰到过第一种类型的案例面试,据我所知如果申请的是BA,那可能要做4~5个第二种类型的案例面试。关于如何准备和进行案例分析,我个人有以下几点
  感想:
  1、案例面试是一定要准备的。各咨询公司会鼓励应聘者提前准备(否则案例面世无法进行下去),麦肯锡甚至会在面试先专门给通过网申(限于BA)的同学进行有关“如何进行案例分析”的培训(workshop)。应聘者需要通过准备了解案例分析的具体流程,一般会用到什么样的框架等等。
  2、框架(framework)很重要,但不能局限于框架。大家可以在网上搜到很多有用的咨询公司常用分析框架,熟悉这些框架会对进行案例分析有很大的帮助。但如果大家都用一样的框架,一样的分析方式,面试官又如何能从中加以区别呢?况且真正的商场是瞬息万变的,没有什么框架是万能的,进行真正的商业案例分析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多数情况下会将不同的框架结合起来使用,各取所需。这就好像太极剑的最高境界:无招胜有招!运用框架也应当如此,在对各种框架驾轻就熟的基础上达到:无架胜有架!
  3、有人说作案例分析前不要有任何的预先假设,但也有的人说真正作案例分析时起初的假设是非常重要的(《麦肯锡意识》这本书中也提到了这点)。我个人认为看待这个问题不用太过偏激,毕竟,案例面试和真正的案例分析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面试的时间很短(一个案例半小时左右),应聘者应当集中精力展示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当然,如果能在此基础上做出漂亮的假设是最好的表现了。
  4、学会问问题。提问其实就是为了获取信息,在案例面世开始时面试官会为你提供一些背景资料,但显然,想仅仅根据这些有限的材料就做出最后的判断未免显得武断。面试官肚子里其实已经准备好的案例分析进行下去所必需的信息,就是要等着你去问,看你是不是会问问题。真正的案例分析也就是这样的,很多的时间花在了双方的沟通上,咨询师通过沟通发掘信息,有了足够的信息后再进行分析。另外,问问题的技巧我在这里就不详细说了,推荐一个博客:“咨询的天空”,上面有很多案例、案例分析框架、案例分析技巧以及别人写的有关案例面试的面经。
  5、学会做笔记。在获取信息的同时最好把这些信息记录下来,分析的时候也要把自己的思路展现在那张4A纸上,这里给到一点建议:把4A纸横过来用,方便清楚地画出自己的“逻辑树”,据说咨询师都是这样的,呵呵。
  6、多用数字、图表。这可能和我们平时的习惯不太一样,我的感觉中国的学生在讲道理的时候不喜欢用数据和图表,但是老外会经常这样做,他们认为这是好的逻辑思维方式的体现。应届毕业生 ,帮助企业招到更适合的人才,应届毕业生网微信公众号【yjbys_com】
  7、自信,这是咨询师的基本素质。如果你对自己的分析都没有自信,又如何让别人相信你,并且采纳你的建议?这点和上面一点又有关联,因为数字和图表有很好的说服力,可以增加自信。
  Step4:二面(小组面试)
  二面也是要到上海的,形式为小组讨论。我们那一批八个人,复旦浙大上财南大各两人,被分为两小组,同一学校的被拆开,研究生和本科生也平均分配(每小组各两本两硕)。
  每组发一本厚厚的某公司资料(HR有叮嘱,具体内容不便透露),要求小组成员合作,找出该公司成功的关键因素(KSF:key
successful
factor),制作出三页的ppT,并且做15分钟的presentation,最好每个人都有发言。在其中一组present的时候,另一组成员可以提问。完了以后现场的一位资深的咨询顾问给出了最后的点评。整个过程持续的两小时左右。总体的感觉就是时间过的非常的快,两小时一眨眼就过去了。当时觉得自己发挥的很不好,以为自己肯定要被淘汰了,但第二天还是接到电话,通知我进入下一轮。
  Tips:
  关于小组面试:小组面试也是很重要的一种面试形式,应该说这是最接近真实商业环境的一种面试了。我参加过的小组讨论不多,除了麦肯锡就是联想和英博了。此外还有这些公司也会有小组讨论的环节:普华、德勤、玛氏、渣打、汇丰(研究生的AC,具体见汇丰篇)、雀巢、联合利华。各家公司的小组讨论内容和形式都不太一样。但既然都是小组讨论,还是会有一些共性的。以下是我个人根据自己不多的小组讨论经验总结出来的一些在小组讨论时要注意的问题:欢迎关注官方宣讲会微信公众号【xiaoyuan_xjh】。,m.yjbys.com
  1、尽快进入状态。一般在小组讨论开始时,每人都会被发到一份资料,需要在了解足够信息的基础上进行讨论或辩论。这时候就应该抓紧时间,快速阅读并理解材料。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来尽早读完材料可以使你有充分的时间思考和准备,掌握主动权;二来你掌握的信息越充分,越有利于你在讨论或辩论中发挥自己的水平。
  2、 发挥自己正常的水平,扮演适合自己的角色。有人说一定要做leader,也有人说最好做time
controller,还有人说要aggressive一点,有人说应该低调一点。关于这点我个人觉得不是那么的绝对,毕竟,各家公司的要求不一样,所喜欢的风格也不会一样。但有一点是不会错的,发挥出自己的风格,自己是什么就展现什么。因为就算一时瞒过了HR,以后的工作中还是要展现自己的真实的一面的,不可能瞒一辈子的,不要到了那个时候再后悔。如果展现了最真实的自我,最后没有能够通过,那只能说明你和这家公司不适合,也没有什么好遗憾的。
  3、同一组面试的,无论是队友还是辩论时的对手,大家能够在一起面试就是一种缘分,完了以后别忘了相互留下联系方式,之后至少可以相互交流,甚至继续并肩作战下去,最后成为同事。
  Step5:三面(电话面试)
  第三轮面试是电话面试,面试官好像是从台湾打过来的电话。问题全部都是行为面试题,我现在还记得的有:what is your
career path? Would you please describe one of your teamwork
experience?面试官问完后给了提问的机会,总共持续了20分钟左右。
  Step6:四面(电话面试)
  第四轮面试还是电话面试,面试官从上海打过来的,听声音好像就是小组面试最后给我们作点评的那位资深的咨询顾问。第一个问题问我为什么选择麦肯锡,我就blabla出了我早就准备好的答案。不知道是他那里电话有问题还是我这里的信号不好,总之通话质量很差。他第二个问题重复了四遍我都没有听清楚,之后他又用中文问了一遍,我还是没有听明白(当时已经在滴汗了)…最后他只好放弃,说了声再见就挂电话了。整个过程8分钟不到,面到这份上我也懒得想了,换了身衣服就跑出去打球了。
  Step7:五面
  第五轮面试是在上海,一对一的行为面试。面试官是一位很gentle的黑人,我进去后他先进行了自我介绍,说是我的校友,见我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他又补充道,以前在咱们南大的中美中心学习过,原来如此……面试进行的很顺利,以至于我现在记不清当时被问到了哪些问题……无非就是career
path; why consulting; why mckinsey; why JIA之类,但有一个问题印象比较深刻:what are
you most afraid of?我回答:I’m most afraid of not knowing where am I
going.面试持续了20分钟左右。
  Step8:六面(final)
  最后一轮面试是1月18日,我从广州直接飞到上海,一对一,面我的是麦肯锡的一位partner。这是我的面试生涯中最短的一次面试,只有一分钟的时间,而且全中文(英文说多了用回中文反而不太习惯了)。他问我大学前三年的GpA各是多少,我告诉了他,看的出他对我的直线下降不太满意,我赶忙做出解释……直到他点头。第二天早上,睡梦中的我接到了来自麦肯锡的电话offer。
吉度国际以上分享文章部分来源于互联网,经过吉度国际的编辑整理发布,意在分享对学生有用的信息,以上分享文章不代表吉度国际的意见和见解,仅限于大家交流。如果有内容涉及到个人著作权、肖像权或敏感话题,皆为无意之错,请马上联系我们,我们及时更正或者删除。联系我们,电话400-652-6766。
--------------------
Change by Exchange!改变,从国际交流开始!
吉度国际2012暑期英美短期课程项目信息
1.ELS-剑桥创新创业与领导力项目
学校:剑桥大学手机m版应届毕业生网 m_y j b y s_com,最全的名企校招、招聘会、宣讲会信息,yjbys.com
时间:2012年7月16日-7月29日
提供录取奖学金,最高为1500英镑。
简介:/project/1/1/
项目手册:/download/file/elsbrochure.pdf
2.GET-国际商业挑战项目(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大学)
学校:伯克利大学,斯坦福大学
时间:2012年7月16日-7月25日(第一期);2012年7月26日-8月4日(第二期)
简介:/project/2/6/
项目手册:/download/file/get.pdf
项目回顾:请点这里
在线申请:请点这里
官方网站:
项目咨询:
联系电话:010-或400 652
--------------------
请分享此日志,帮助你的朋友们了解到这个的机会,一起参与吉度国际海外短期课程项目。
关注吉度国际公共主页,即时了解最新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麦肯锡七步成诗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