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是山村风流老奶奶奶树是什么

纪实性家族故事:《我奶奶短暂的一生》
【客从何处来◆纪念父亲冥寿100岁】
&&&&&&&&&&
&&纪实性家族故事:《我奶奶短暂的一生》
&&&&&&&&&&&&&&&&&&&&&&&&
&&&&&&&&&&&&&&&&&&&&&&&&&&&&&
把如今的2014年前推两轮甲子,追溯上去是1894年。日本吃定了积贫积弱的中国,那年黄海一战(甲午之战)把它狠狠地推向深渊,没落的清朝从此走向了加速衰亡之路,整个国家凋零破败,社会腐朽孱弱,地处长江入海口的江苏南通也不例外。我奶奶高素贞1891年正出身在那里,那会儿她才是个4岁的小丫头。旧时南通城很小,东西南三条大街个把两个小时就走完了。但小城故事多。
话说南通南大街仓巷口上有家卖皮货的高家,这年头人们连饭都吃不上,那有余钱穿皮货,高家生意当然难以为继。幸好高老太爷有四个儿子:大儿管理店面,三儿就在通城自谋营生,四儿在上海南通之间闯荡,唯二儿露卿命运多舛。高露卿老先生尽管有点笔墨文才,还有个高雅的名字,无奈身体不佳,没有做什么便中年早逝,只留下一独女,就是我奶奶。奶奶不到十岁就走了父亲,够伤心的,不料她妈妈顾氏心还要狠,竟在16岁那年(1907年)把她“送”了出去,送到南通寺街地区一个叫徐秋阁的豪门家中当“押头丫环”。所谓“押头丫环”,名字好听,说白了就是帮干活,给饭吃,平时没工钱,逢年过节给少量零花钱而已。
一个花季少女在那多灾之年就这样走进了大地主之家,我奶奶此后的遭遇究竟如何呢?一些小说家可能要把这写成一曲悲歌,一曲控诉旧社会的悲歌了,但是…
&&&&&&&&&&&&&&&&&&&&&&&&
&&&&&&&&&&&&&&&&&&&&&&&&&&&&&
奶奶16岁进入了徐家大门当了“押头丫头”,在民生凋敝的那个年代总算有口饭吃了。其实顾氏把我奶奶送去徐家,并非完全出于心狠,她心里自有一番别样盘算。你想,高老先生早早撒手人寰,不像高家三房四房有男人在外挣钱,女人们隔三差五的还有闲心打打纸牌,二房的大小事得靠她一人操持。顾氏平时在家不打牌不乱转不闲语杂语,还做得一手好针线活儿。她的这手好手艺,对付家中日常缝缝补补綽绰有余,还对外当起半个裁缝,赚些钱唯持一家生计。顾氏平日把我奶奶看得紧,女孩子没机会去唸书,学些手艺还是必须的。而我奶奶手巧,不大的年纪就把她妈妈的那一手全学会了。俗话说,艺不压身,有一好手艺进徐家大门多少就有底气了。顾氏这一阵真的没闲着,送女儿出门,得找保人,立契约,还得交保金。我奶奶和顾氏那一阵不少谈话,顾反复嘱咐,出了门全靠你自己把持了,有了手艺不错,还得有“眼见儿”,会做人,要勤快,而奶奶总是回答说你放心吧。
&再说那徐秋阁确实是大户人家,寺街头儿上的房子差不多都是他家的,徐家的丫头多有分工,自然我奶奶负责徐家缝补这一块,全是手工活儿。奶奶心灵手巧,干活麻利,人一点也不懒。虽说专司缝补,也常常帮干其它活儿。早期南通老人吸食水烟,水烟大都是老远从甘肃兰州一带过来的,品种繁多且品质差別很大,徐家老太太每次买水烟一般不叫别人,光叫我奶奶去,说她对什么“甘字牌”“粛字牌”等各种水烟品质分得清楚。不过,正当日子过得顺顺当当时,高家大门内部却起了波澜…
&&&&&&&&&&&&&&&&&&&&&&&&(三)
奶奶进了徐家,没几天消息就传了出去,高家在南通城里虽算不上大户,不至于到了把闺女送出去当丫头这地步。但这件事得分两头说。我奶奶当丫头的那些年头正值辛亥革命前夕的清末,是中国最黑暗腐朽没落时段,社会近乎崩溃,差不多人人都有生存自危,能找到一个饭碗算是不错了;另一方面,高家四房中无奈二房境遇较差,孤女寡母总得给个出路是不?三、四房相对兴旺,有些龃龉也是难免的。
细数起来,人家三房有一儿两女,儿子高敬明正协助他父亲(三大爷)兴办五洋店,门丁也算是旺盛;四房虽是独子,儿子高振中敏捷精干,不是省钱的料,近些年随父往来沪通两地办实业不是一趟二趟,二房这边只能望其项背,不得相比。不过话得说回来,从高家老太爷到高家各大爷对二房还算是关照的,个中唯有高四老太太是个“活跃人物”,心不恶但嘴巴子确实快了点,有事没事喜欢打听打听消息,对旁人咬咬耳朵,三朋五友也多,打打牌就把“二房出丫头”的消息抖落给牌友了,顾氏为此感受到压力,甚至一度闷闷不乐。不过那年端午节女儿对妈妈的一番倾诉还是冲走了她的所有烦恼,使她一下子变得精神了起来…
&&&&&&&&&&&&&&&&&&&&&&
&&&&&&&&&&&&&&&
&&&&&&&&&&&&&&(四)
我奶奶进徐家门鲜有机会回家,顾氏空房独门苦斗,母女同城分割两地,倒也演得一场悲歌。两年后一天,母女借女儿端午回“娘家”之机,有了一次促膝长谈,几年来顾氏紧锁的眉宇才得以舒展。那天我奶奶刚一踏进家门,顾氏一眼就见女儿提了一篮粽子,忙问哪来的。奶奶解释,平时她针线活儿完了就去帮伙房大婶姐妹们洗菜烧火,这篮粽子算是她们的“回馈”,临走时偷偷地“塞”给她的。“啊,女儿长大了!”顾氏略显皺纹的面庞泛现笑容,感慨万千。&
这次回家我奶奶告诉她妈妈两件事情,其中一件她反复强调,一定要“保守秘密”。
“那就先说没秘密的。”
“我一去先是盯着徐家老小穿衣上的那丁点针线活儿,你想他们要添新衣还不是先去南大街荣大祥买料子,再找西街裁缝定制,那能轮上我啊?”
“那你不就没事做了?”
“妈,你不知道,大户人家讲究,使针线活儿的地方多着呢,什么帐沿、枕边、祭祀活动用布幡等等,有很多是手工缝制的,我就学着做。两年下来,一般都能对付了。为此徐家老奶奶还特地在众人面前说我好。”
“好啊,死丫头干得不错啊!”
“那里,那里。第二件还没说呢!”
“我都急死了,莫非…丫头的十八变来了?”
小巷深处,半盏油灯。影晃情移,令人感怀。这时我奶奶故事中的另一主角悄悄登台了…
&&&&&&&&&&&&&&&&&&&&&&&&&&
&&&&&&&&&&&&&&&&&&&&&&&&&&&&&
端午节母女的长谈还在继续。自从我奶奶帮助打理那些祭祀装饰用品后,有了一些外出机会。这些用品不是全都能自制的,像南通老早祭祖用方桌,其朝南的侧面都要系一红色或黄色方围布,实际上是带各种图案的绸缎绣面。有钱人家索性就直接买一块苏绣,差一点买块本地“通绣”,再缝缝边,理理四角做成。每逢这时徐老太太总是先叫我奶奶上街打听打听,提供一些“行情”,再由她最后决定。其实我奶奶哪里熟悉什么行情,只不过吩咐了就要去做。为难之际突然想起打自幼认识的保家老爹爹,人称白胡子老爷爷。他在西大街上开一家帐簿店,住家离高家也不远,对这一带再熟悉不过了,不妨找他去问问。白胡子老爷爷热情地介绍她去找对门的“王记”,说王记就是干此营生的。我奶奶还真的去那里好多次。事情到这里似乎没什么好保密的,那料有次白胡子老爷爷问我奶奶,王记有个小伙子见到没有?有何印象?一句话问得她脸通红通红的。我奶奶今天就说这事来了。
顾氏听完这段叙述不禁仰天大笑。说儍孩子妈早知道了,只不过没告诉你。白胡子老爷爷早年跟你爸爸熟悉,自然认识我,其实他已经正经八百地向我提出过要做媒。他在你面前提这事是想试探你的反映。顾氏跟着告诉我奶奶,之所以没及时告诉你这事,也没立刻回复保家老爹爹,是因为我奶奶去徐家才年把,离契约到期还远着呢。
说到这里,顾氏陷入沉思。白胡子老爷爷的岀现勾出了丈夫的件件往事,过几天就是高露卿的忌日了,他一走就是十年。顾对我奶奶说,你爸从小疼爱你,比着三房的两个妹妹给你买吃买穿买玩,说二房无嗣是真,凭什么你就不该有那份享受呢?要是你爸在天知道女儿长大,如今可以谈婚论嫁了,该有何等高兴?
说到这里母女不禁相拥相泣。这泪是悲,也是喜,女儿毕竟长大懂事了啊!我奶奶故事里的另外一个主角方露头角,登场在即了…
&&&&&&&&&&&&&&&&&&&&
&&&&&&&&&&&&&&&&&&&&&&&&&&&&&
家族故事说到这儿,“王记”的那个小伙儿是谁呢?那就是我祖父,我的爷爷。说爷爷的故事还得要往上推两代,追溯到我的高祖父。王家祖上原来是南京人氏,1864年太平天国垮台前夕,为躲避战乱,高祖父携蒋氏从南京(天京)撤出,辗转无钖、常州,最后在常熟福山渡江,定居于小城南通。算起来从高祖父开始,家族历经一个半世纪六代人的繁衍,直系旁系加起来已发展到150人之多。其中值得书写的还是我的爷爷。爷爷1894年生,实际上比奶奶小三岁。奶奶18岁那年第一次去“王记”,发现我爷爷一个人在店里干活。一个十五六岁小伙就独撐门户真不容易,这是奶奶对爷爷的第一印象;第二印象是爷爷竟然“男做女工”,在店里忙活诸如帐沿、枕边、灯鬚、祭围、吊幡等“装饰用品”女工活儿。目睹这一切,姑娘心中不可能没有想法。令姑娘印象深刻的还有对她所提出问题,小伙子竟然每问必答,每答必是。姑娘还发现,小伙说的许多产品和手艺许多源自江南。当然她没去追问,不知道“王记”的背景,不知道眼下这位小伙“客从何处来”,不知道小伙家中还有一位60岁老奶奶在管控…
&&&&&&&&&&&&&&&&&&&&
&&&&&&&&&&&&&&&&&&&&&&&&&&&&
王家家族故事很多,得容我慢慢道来。我奶奶没想到的那位老人究竟是谁?是我爷爷的祖母,是随夫君逃避天朝战祸由宁迁通的王老太爷的元配,蒋老夫人。我奶奶无意中踏进“王记”太约是1910年左右,那时蒋老太太已60有余。她二十来岁从江南来到江北,后来听说南京城里太平了又回娘家去了,因王家后代都留在南通又不能不回来。这来来往往,四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倾注于孙子的亲事亦属理所当然。
天下事奇缘第一。蒋老太太年事渐高,喜欢在家呆着,去“王记”次数本来就很少。就那可数的几次,都碰到我奶奶在店。老人碰到年轻女子与孙子交谈虽说惊诧好奇,也不会当面刨根问底,擦身而过潜入内房听听而已,从这事也可看出老太太作为一个江南女子的行事风格和细腻内心。不过,打自见了我奶奶,蒋老太太便有心思在身。王老太爷此时已不在世,连她两个儿子,我的曾祖父和伯曾祖父亦在辛亥革命前两三年相继去世,祖父成了她唯一亲孙,他的大事岂能不管?想到这里,她午觉都不想睡了,端午过后天气越来越热,蝉儿叽叽喳喳地叫,越叫她越不安神,索性一骨碌爬起来朝对门走去。她去找谁去了…
&&&&&&&&&&&&&&&&&&&&&&&&&
&&&&&&&&&&&&&&&&&&&&&&&&&&&&&
&蒋老夫人一骨碌从床上翻下来直奔对门帐簿店,找的是保家爹爹,那白胡子老爷爷啊。说起来蒋老夫人与他不是一日之交了,我高祖父刚来南通那会儿操一口南京土话,每句都有个“儿啊,儿啊”的尾音,听得最顺当的算是白胡子老爷爷了。如今蒋老夫人急匆匆而来显然是为我爷爷和奶奶的事。一进保家门,只见蒋老夫人开门见山要他就孙子的事表个态。白胡子老爷爷倒了杯霍香佩兰茶说,急了吧,你家的事我表什么态啊?三句“戏泛儿”(调侃)话后,白胡子老爷爷说,你就是不来我也该找你去了,这事我看行。又问夫人你家的贵富(我爷爷乳名)有何想法?夫人回答说贵富包在我身上了。说到这儿,白胡子老爷爷这才把那天试探我奶奶口气,以及已经悄悄给顾氏提出做媒之事和盘托出。夫人听得两眼直瞪瞪,都发楞了。说,好啊,你瞒着我,走,咱们一起去高家找她妈妈去。
“大姐,喝口茶。”白胡子老爷爷说,“问题关键是在顾氏身上,可是又急不得。”他分析主要原因是我奶奶与徐家有契约,期满至少还得四五年。其次是贵富担子太重。“你王家这三五年内大事小事不断,店里事也多,让贵富喘口气吧。再说,你家贵富和高家丫头照我看都不错,只要他俩好,顾氏就能稳得住,你就放120个心吧!”这番话把我60多岁的高祖母说得连连点头。是啊,那边厢,高家母女爱意浓浓;这边厢,王家祖孙情深切切。出了保家的门,蒋老夫人突然萌生一个想法,要我祖父送她回南京。这又是为什么…
&&&&&&&&&&&&&&&&&&&&&&&
&&&&&&&&&&&&&&&&&&&&&&&&&&&&&
查看王氏家族史你会发现,以我祖父辈为中轴,上下两代有很大不同。相对而言,曾祖辈和高祖辈人丁欠旺(这和早期的迁徙和社会政治经济不稳定有关)。这两代人中“存活”较久,就数我的高祖母蒋氏,而祖父辈中选这样的代表人就只能是他自己了。事实上曾祖父去世时,爷爷才十三四。我姑奶奶远嫁他乡,“叔爷爷”不挡事,祖父这一辈中杠起家族大旗的只有爷爷一人。这从宗族传承上解答了蒋老太太和我祖父的特别情感。&&
其二,传承高祖父母从南京带过来手艺的,吃得起苦并有所建树的,还是祖父。老老夫人记得很清楚,当年江南过来的那些手工玩意儿南通一时吃不开,销不出去,是孙子挑着“货郎担”走街串巷,甚至去郊区农村推销那些帐沿、枕边、灯鬚、祭围,才一步步走到现在这个样子,才有了“王记”店铺的。
老夫人从白胡子爷爷家出来,觉得他的话说得非常在理,顿时觉得要给她孙子松松绑,给他时间去调整,去发展,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同时还要给高家丫头时间,婚姻之事不能操之过急。就这样,老夫人决定乘机回南京转转,顺便看看那些在无锡常州的亲戚朋友,毕竟多年未见了。她还要孙子陪伴,让他看看自己的故乡,也让他散散心。老夫人内心细腻丰富,做事又不拖沓,是秦淮女子行事做人的风格。不过在她离通赴宁之前,有件事情必须先和孙子商量…
&&&&&&&&&&&&&&&&&&&&
&&&&&&&&&&&&&&&&&&&&&&&&&&&&&
离通赴宁前,我奶奶要和孙子商量的一件事是给“王记”取个名字。心想“王记”从货郎担做出来了,得有个名份不是?我爷爷想了想,南通那时候店号多取什么“兴”,干脆取个“王恆兴”吧,“好!就这么定了!”奶奶说话做事就这么爽朗。
这次老夫人说是回南京,心中还惦记苏常一带的亲戚,顺便访问一下。60好几了,不去怕以后去不了。
我爷爷陪他奶奶去江南一带看看,还有一个目的是顺带去那里看看,有没有对路的,行销的货,进点来南通销销。从时局上看,辛亥革命就是那时间档儿的事,小城南通的一些激进命党人都提前把辫子剪了,这一剪,却减少了“王恆兴”一档生意,很少人做“辫鬚”了。就这一条我爷爷面临为王恒兴“开源”的重担。
爷爷走前悄悄吩咐店里一个帮工,挑几块上好的祭围,等高家丫头来买。择了个吉日,祖孙终于上了渡船。老夫人想重踏当年迁徙路,依然选择渡江,从常熟福山登岸,再往西步步向南京方向走去。不过,老太太有个想法未实行,即走前直接见我奶奶一次,那怕见了面什么都不说。思考再三她最终没有去找。眼下时局动荡,王恒兴的发展充满变数,压一压吧。她打算在苏州购一块丝绸作衣料,等下次返通送给高家丫头。
已经是十月初了,江风飕飕,寒气飘飘。祖孙倚靠在船帮上目送滚滚东去江水,些许欢欣,些许惆怅。此一去老夫人何时再返呢?我奶奶那边又发生了什么…
&&&&&&&&&&&&&&&&&&&&&
&&&&&&&&&&&&&&&&&&&&&&&&&&&&
老夫人赴宁后的一二年,武昌城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史载,1911年10月10日晚,南通籍实业家,时任晚清工商实业大臣的张謇,正好在汉口驶往南京的轮船上,他目睹对江武昌城里一片火光,感叹大势去矣。地处长江下游的南通,对武昌城里的枪声迅即做出反映,成立了本地“革命联络部”,就设在寺街地区柳家巷,离王家高家都不远,离徐家就更近了。尽管那些日子大街小巷人流穿梭来往,彩旗摇曳,锣鼓喧天,徐家大院內我奶奶生活似乎没多大变化。然而,白胡子老爷爷那边却加紧了步伐,他老人家往顾氏家挪动步伐的频率显然增加了。这又是何故?
&先说我爷爷打从江南回来后这一二年变得沉默了起来。“辫鬚”没人要了,革命后需要祭围、吊幡的人也少了,生意越来越难做了。而店里因为雇了个小伙计,开支却不比以前少。这一少一多让这个挑着家业重担的十八九小伙子陷入困境。回想江南之行,奶奶一路上虽很少提他的婚姻大事,但在苏州丝绸庄她精心挑选衣料的事意味着什么,他心里不可能不明白。如今他父母都不在了,叔叔也走了,姑姑嫁人了,最亲近的奶奶正往七十岁上走去,作为王家长孙,究竟是成家立业,还是立业成家?他再次陷入沉思。
我奶奶这边,徐老太太发现,这一二年我奶奶对做祭围、吊幡之类用丝绸的挑选相当在行,动作之快之精之准,令人吃惊。又同时发现,这丫头心灵手巧,但不知怎的,时而犯儍,时而发楞。徐老太太是“拎勿清”了,可我奶奶心里可明白着呢!
那么白胡子老爷爷在此时加紧“游说”是为那般?他收到什么讯息…
&&&&&&&&&&&&&&&&&&&&&
&&&&&&&&&&&&&&&&&&&&&&&&&&&
这些日子为什么白胡子老爷爷勤往顾氏那儿跑,是因为他收到南京老夫人的一封信。毕竟老夫人年事已高,在南京安顿下来后,又捉摸起贵富她孙子的婚姻大事。她认真征求了孙子的意见,我爷爷说早办也好,说不定高家丫头能为我们王家注入新的活水呢。接着托白胡子老爷爷去问问顾氏,征求征求她的意见,是否把事情早办了。其实顾氏又何尝不希望如此呢,问题是那张契约,人家规定七年期满,眼下才六年啊。还是白胡子老爷爷见识广,说如今都民国了,做事要按新规,没准人家还同意呢。頋氏为此作了充分准备,年前找了个日子踏进了徐家大门。
一开始,徐老太太滿口否认提前解约的可能性。她说不是钱不钱的问题,是我舍不得她走。顾氏于是顺竹竿往上爬,说是你老人家多年照顾才有她今天,要不是老头子在世有吩咐,要丫头早日成事,我那愿意提前把女儿从你身边领走?老头子是指高露卿。说到这里,徐老太太吸了几口水烟,终于松了口,说高先生已走了十来年了,他是我小儿子在寺街学堂唸私塾的教师,如今我小儿都在金陵做事多年了,要么这样,再过两三个月,过完年就走吧。至于那保金,一文不少给。以后有什么事再商量。顾氏听完大喜,连声道谢。
1913年(即民国3年)年头上,奶奶离开了待了七年的徐家。那年她虚岁23,而我爷爷20。同年他俩成了家。这事办的小俩口和双方老人都欢欢喜喜,要说100年前这婚礼是怎么办的?还有一番描述呢…
&&&&&&&&&&&&&&&&&&&&&&
&&&&&&&&&&&&&&&&&&&&&&&&&&&
&奶奶终于走出徐家大门,我爷爷第一时间把这消息告诉了南京的老夫人,老夫人闻之喜泣而泪。1913年往前的十年,她接连失去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儿媳,即我伯祖父王有海、曾祖父王有潮以及曽祖母。如今上两辈中只剰她孤单一人,且是一个快七十的老人了。
再说我爷爷,上有姐下有弟,姐姐几年前嫁人了,弟弟那年才13岁,需祖父照顾。更需照顾的是时好时坏,动荡不定的家业。西大街上的“王恒兴”是租房,前店后家,家同时又是作坊,住得并不宽松。此刻祖父犯愁两件事,一是奶奶能不能来通,二是大事如何操办。
我奶奶那边也在愁。男方家“上人”不在,新房何觅,这婚事如何办得。不久南京方面传来消息,老夫人年迈病重,估计半年内出不了门。祖父得知,想把大事推到是年年底,等老夫人痊愈后再办。但老夫人不干,说不要等她了。
无奈中顾氏提出一办法,大事就在高家办,办完了小俩口再回到你“王恒兴”去。高家就是个骆驼,死了也比马大,顾氏想,丫头的房间装饰一下不就是现成的新房?这个方案竟然大家都同意了,就是暂时瞒着老夫人。
55年后的1968年10月2日,我父亲在给三叔的信中谈及,高家四奶奶曾告诉他,婚礼上祖父穿了一件“宝蓝竹布罩袍,外加一件“马挂”,在高家二房里把婚事办了,而媒人正是白胡子老爷爷。婚后一月两人去“王恒兴”居住,开始了新生活。婚后的日子到底过得怎么样?听说“王恒兴”的店面房给买下来了,钱从何来…
&&&&&&&&&&&&&&&&&&&&&&
&&&&&&&&&&&&&&&&&&&&&&&&&&&
用“有情人终成眷属”来形容百年前的这对小夫妻未免过于浪漫,他们只不过刚刚“脱贫”,共同创业和生活的脚步从此开始,如此而已。
小俩口挤在“王恒兴”后面小小的一间房,継续从事我爷爷的老行当。毕竟是辛亥革命后了,街上男人的辫子格剪勿论,“辫鬚”无人问津;祭祀活动一度骤减,相关用品显然滞销;枕边帐沿之类床上用品又成不了大席。爷爷奶奶似乎也不着急,先把家整整再说,换了块行草写成的“王恒兴”招牌,倒也光鲜。革命后有一点有变化,就是人们庆祝活动增多了,需要灯具和灯鬚啊,于是夫妇俩紧跟市场,推出一种“明角灯”,配上红红灯鬚,卖得蛮好。我奶奶本来就心灵心巧,一盏灯在她手上三弄两盘就成功了,做这些玩意儿恐怕在徐家就初试牛刀了。我奶奶干脆对爷爷说,这段时间家里和店里的一般事儿你少管些,大老爷们到外面走走去,看有什么事情好做。人说疼媳妇才怕媳妇,我爷爷言听计从,饱饭在肚,在小城东西南三条街上乐得一天转上两三遍。
有苗头了。夫妇俩商量开发一种化妆品,做香粉。那年头新思潮来临,反映在妇女脸蛋上就是用粉多了,上了年纪的知道,粉有鹅蛋粉和末末粉之分,反正用粉扑扑在脸上就是。先请了位叫张松的师傅,后又学会自己动手制粉,小作坊竟一下热闹了起来。做香粉还真的赚了一些钱。小俩口又动起心来,商量要不把店面买下,变成真正属于自己的“王恒兴”?一盘算还差500元,又儍眼了。我奶奶定了定神,作出一个大胆决定:去徐家。再做丫头?当然不。干什么呢…
&&&&&&&&&&&&&&&&&&&&&&
&&&&&&&&&&&&&&&&&&&&&&&&&&&&
南京的老夫人得知孙媳进了王家门,自然高兴。随岁月流逝,身体无奈一天比一天差。我父亲回忆她晚年曾撑着身体回通,有一段非常宝贵的记忆。在此先说我奶奶去徐家的目的,没有別的,借钱买房。徐老太太给了面子,立了字据,借给500元。查了一下,据说这百年前的500元,大约相当于现在的25000元。以此推算祖父母的那套店面房可能在七八万到十万元之间。应当说小俩口婚后的辛劳经营小有成效。
手上有了些钱,祖父不大年纪喜欢听京戏,那时候张謇忙着在城西南建“老戏院”,附近的小戏院是他常去之地;女人总是爱聚在一起聊聊天,摸摸纸牌。不过王恒兴的开销也还不小。老夫人要孝敬,顾氏也往50上去了,叔祖父还是唸书,帮工师傅要支付酬金,店里需要资金周转,恐怕那个年代苛捐杂税也少不了。
日子一天天过下去,家中变化很大。1915年农历九月一日(公历十月九日),我奶奶生下我父亲,这是王家由宁迁通后的第四代。
我奶奶的体质衰减很快,年轻时忙忙碌碌,身体本来就偏弱,婚后家里家外双重负担,使她没有喘气机会。而最大问题在于过密的生育,结婚后的十一年中生了八胎九子,其中包含一双胞胎。所生八男一女中成活的只有四个:父亲王炳堃、二叔王德堃,三叔王煥堃和大姑王淑娟。父亲回忆中记录了我奶奶状况,说为了店里的事,不得不请了奶妈给小孩喂奶,一个两个不要紧,多个小孩都喂奶就有损身体。顾氏后来情况记载很少。不过我的高祖母,奶奶还一直惦记着她,晚年(请原谅我用这个词)她们还在一起生活了四五年,奶奶的短暂一生快划句号了…&&
&&&&&&&&&&&&&&&&&&&&&&
&&&&&&&&&&&&&&&&&&&&&&&&&&&&
(十六)&&&&&&&&&
1921年,我的高祖母在她亲戚的护送下回到了南通。那时我父亲也就五六岁光景,在他的记忆里,老夫人那会有七八十岁了,讲话仍带南京口音,看上去有点老态龙钟。老夫人晚年的南通行要还的愿很多,其中看望她孙子孙媳,以及三个重孙,一个重孙女是最为主要的。
&我祖父特地为高祖母在寺街柳家巷(族里称“庙后”)租了房子,店里做好饭再专程送到家里给老夫人用,老夫人的饮食起居和日常照顾,奶奶肯定操心很多。她们两人自“王记”相见到这次重逢,隔了十来年,不幸的是,她们重逢都在各自的“晚年”!
老夫人是1923年八月中秋那天在柳家巷过世的。我奶奶于次年腊月十四日,即1924年1月19日去世,从她出生的1891年3月4日算起,在世仅33个年头。
那天是她最后一胎的分娩,不幸大出血,抢救无效,过世于产床。那一刻,我父亲八岁(虚岁)、二叔六岁、三叔三岁、大姑两岁。
奶奶,亲奶奶!我没有资格回忆你,但我会永远怀念你!&
&&&&&&&&&&&&&&&&&&&&&&&&&&&&&&&&&&&&&&&&&&&&&&&&&&&&&&&&&&&&&&&&&&&&&&&&&&&&&&&&&&&&&&&2014年8月31日12:26于武汉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仙寓山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仙寓山
仙寓山横跨安徽省东至县和石台县境内,为东至、石台、祁门三县交界,是黄山的西脉。仙寓山主峰海拔1376米,是皖南第四高峰。有着皖南山水的自然属性和文化上的徽派特点。仙寓山,顾名思义,就是神仙寓所所在的山,即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曾出现过“七仙女下凡”的奇特天象。关于山水的文字、图片,总是带着某种欺骗性。而仙寓山的不同凡响,她的若有若无的仙气,她的一些传奇之处,却超出了现有文图的反映。仙寓山在东至、石台两县内已划了明确的山脉界限,在范围内称为“”,在范围内则直接称为“仙寓山”。地理位置著名景点千年古徽道
仙寓山景区[1]是一个集优美的自然生态和的古址文化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区。仙寓山这里有始建于唐代,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榉根关古徽道;有“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富硒第一村”——大山富硒村,有甚至世界一绝的——七彩玉谷,这里有处于千米以上的历史名茶雾里青观光茶园、天方富硒观光茶园,仙寓山既有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又有原始自然的生态环境,更有古老浓厚的文化底蕴,被称为“仙人居住的地方”。游古徽道、品富硒茶、寓峰。这里有、、、、银杏、、等珍贵稀有树木,有、、、黄连等名贵药材,有、黑鹿、穿山甲、、等珍禽异兽,有、、、、 等奇花异草,有茶叶、木耳、、、等山珍野味。
仙寓山生态环境优美。群峰逶迤,峡谷幽深,古道纵横,流泉瀑布,有气势磅礴的仙寓峡谷,有充满传奇色彩的榉根岭古徽道,有黄金崖、老虎崖等怪石嶙峋的高山悬崖,还有红军洞、别一洞等曲径通幽、变幻无穷的天然溶洞,有仰天堂、大屏湾等藤萝缠绕、古木参天的原始森林,更有让你陶醉的风形湾、高险坑等翠绿迷人、香气怡人的。
仙寓山文化遗存仙寓山文化遗存丰厚,是“戏曲鼻祖”、“戏曲活化石”傩戏、坐唱的发祥地之一,是、、、山歌、民歌的盛行地,是名人故里和红色革命老区,也是佛道教圣地。如古徽道、、李菘祥墓陵、禅林等。
站在“一脚踏三县”的仙寓山顶峰,可观日出、云海、佛光,大有“一览众山小”的气势,仙寓山是人间的天堂仙境。——,含硒量闻名全国,作为中国三大富硒村之一,仙寓山中的大山村,比陕西、湖北的富硒村还好。的教授专家曾在此做土壤微量元素含量检测,发现大山村所在地的土壤含硒量,竟比一般地区高5~10倍,为全国罕见。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癌症、心血管病等多种疾病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而身处富硒之地的大山村人,多长寿,且不肥胖,建国五十多年来,没有发现一例癌症患者。仙寓山[2]据说,一名癌症患者曾只身来到大山村,在这里居住了5年,饮溪水、食山果,也许是硒元素的神奇作用,竟不治而愈。更神奇的是,大山村的村民组相传是的后裔所在,这个村240多人,男性全部姓王。大山村所产的名茶“雾里青”,曾在古商船“哥德堡号”上被发现。
大山村自然风景十分优美,崇山峻岭的山脉绵延起伏,古树苍翠,山谷沟涧纵横,流泉飞瀑,山腰上茶园翠绿,层层,还有那明清时期的古村落、富硒、富硒茶园、神龙谷、将军岩、老虎岩、青蛙石、、天方湖等,美丽的景观与神奇的富硒村构建成了一个充满神韵和魅力的人间天堂。
大山在黄山的西面又称“西黄山”,山势陡峭,沟壑纵横,千峰竟秀,风光旖旎。有句民谣说“三十六大岔,七十二小岔,岔岔环连环,大岔套小岔”,其自然景色之奇,由此可以想见。
车到山口,一副错落有致的映入眼帘,背面是苍翠欲滴的来,它是大山的龙脉,似一条苍龙,盘踞于大山的山脊,俯视着大山淳朴的村民;它也是大山的风水山,从远古起,大山人遵守着村规民约,村民不准在来龙山上动土,更不能在来龙山上动一根树木,千百年来,村民烙守着这条古训,来龙山越发秀美妩媚。
长一米二的青石板将大山的村落装扮得古朴和典雅,淳朴敦实的村民缓慢的步伐与现代人匆忙步履似乎格格不入,但有着他的坚定和沉着,这是大山赋予的无法比拟的气质和神韵。
向左,一古亭岿然立于沧溪河畔,古亭名叫“沧溪亭”,因附近的沧溪河而得名。“凭栏观山色,近涧听泉声”,坐在亭中小憩,凉风习习,微风中夹带着沧溪河的湿润气息,清新扑面而来,闭上眼睛,深深呼一口气,心旷神怡,超然物外。
沿沧溪河边,是长一米的栈道,栈道是古木铺就,两岸重峦叠嶂,高耸入云,中间是神龙谷,谷中蜿蜒的溪水五色斑斓,非常迷人。树木掩映着河流,透过头顶的树叶缝隙,依稀可见太阳的光芒。人走在栈道上,有鸟声相伴,即使一个人来此,也不会寂寞和枯燥,也许你也会和我一样,从不吹口哨,但此时会吹着口哨和鸟儿打声招呼。
稍许的静谧随脚步的移动会被一阵水声打破,原来是天然的“”,山水从岩石飞流而下,形成近两米高的水柱,许是长久冲击的原因,岩石上竟形成了一方形凹形槽,似一洗浴池,这就是大山神龙谷的“仙女浴池”,传说仙女曾在此洗浴过。水柱溅起的白色的水花,只一忽儿,水花就落入溪流,无踪影了,触目所及是一潭碧波,幸运时你还可以看见黑色的娃娃鱼逆水而上,寻找伙伴呢!
至幽深处有千米远,拾级而上,来到神奇的来龙山山顶。每一个来到来来龙山的游客都会虔诚地对着龙脉默默许下一个愿,我也许愿了,心理默默祝福远方我的爱人,一切安好,平安归来!至龙头处下山步入村庄,小山丘绿意盎然,树叶摇曳,在向我们示意问好。
神奇的大山不光因为风景独特,千奇百态,还因为这里的土富含人体所必须的微量元素——硒元素,居全国第二,仅次于湖北恩施。这里的水很奇特,是大山人的天气预报,天气发生变化之前,自来水会变浑浊。我们想亲自体验它的真实性,就用杯子接水,果然自来水象米汁一样浑浊,但二秒钟,水变得纯清,居然没有一丝沉淀。奇特的预示着天要下雨,果然在我们下山时,天飘起细细的雨丝,给神奇的大山披上一层朦胧的薄纱。
从仙寓山半山腰下车,往大山村走的时候,才早晨6点左右,本来凉飕飕的,走不多远,突然感到一股迎面扑来的暖气流。走过山石浑圆的将军岩,深入到神龙谷一带,古树参天,浓烈的葳蕤之气,仿佛要将人席卷了进去。随手记录的古树有:石楠树,320年;,480年;紫楠,188年;枫杨,285年;甜槠,310年;江南楷木,480年;珊瑚,320年……古树群中,蜿蜒着一条山谷,水势平缓,两边蝴蝶纷飞,生得特别精致的小鸟雀跃着,更有香气沁肺,如入花丛中。而名为“一帘幽梦”的所在,水瀑如帘,像极《西游记》里的水帘洞,此处还天然地冲出了一块圆形的巨石,镇于水帘洞前下方,似是仙人打坐之处。
被称为“龙脉”的山脊,景色奇美,古树林立,山风却大作,惊涛骇浪,意欲卷起千堆雪一般。而山下的村子则波澜不惊,静若处子。这一处风景,让前来的人们大呼过瘾。
大山村有王村、和三个村民组,其中王村所在的地方尤为奇特,他们倚山结庐,世代以种茶为生。村口一棵甜槠,680年,葱茏如盖。村子四面环山,像安卧在摇床里的婴儿。东南面有一丛古树,天然一处入风口,光线也通透,远处层峦叠嶂,云雾常年缭绕,而西北面则有一个天然的出风口,我们先前感受到的暖流气息,很可能就是从这个出口散出去的。
据说,谋权篡位的后裔隐居在此,而记载为王莽后代的,至今还保存着,如今传到一个50多岁的族人手上,不巧的是他外出干活了。村里有个王氏祠堂,却破败不堪。在山村里转悠时,见到一位101岁的王大爷,身体仍硬朗,坐在门槛上吃早饭,他说村中年龄最大的是一位 老奶奶,110岁。天方富硒茶园位于仙寓山的大山村,这里的土壤属于含石煤和腐殖质较高的黄棕壤,其土壤性质与全国另外两个富硒村陕西、湖北的富含石煤的富硒土壤类似。经分析检测,天方富硒茶园的土壤每克含硒4.4微克。陕西紫阳土壤每克土壤平均含硒3.98微克,湖北恩施土壤每克土壤平均含硒9.7微克,所以,天方富硒茶园的土壤平均含硒量在紫阳和恩施之间,高于普通土壤20倍。这里生长的茶叶含硒量不多不少,最适宜人体需要。天一黑,山村就黑黢黢的,村口的几棵百年古银杏,枝繁叶茂,在暗夜里越发地高大、幽深,仿佛有神灵在上面栖息着。夜深了,狗还叫得厉害。陌生的气息,让这些畜生安生不下来。
仙寓镇的,是往仙寓山必经之地。这个村子的房屋多为二层结构,二楼是木质的。一些房屋的墙壁上,至今还留有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口号、标语。一户自号“仙寓山人”的人家,庭院内有山石、花木,院子的墙壁上还写了“神韵”、“野趣”字样。另一户的主人,曾是个赤脚医生,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的衣钵,开有一个诊所。他家的房屋比较多,堂屋的墙壁上,挂了一排腊鱼腊肉。靠南面的一户,却只住了一个80多岁的老奶奶,她像是随着年龄而浓缩了身体,个子很矮很矮。老人家里的地面上,竟嵌了碎瓷片,成瓶形和喜字形状。老奶奶见来了外地人,高兴得嘿嘿笑,颠着脚从里屋搬出一个铁皮箱,大把大把地抓出散发着一丝霉味的葵花籽。
次日坐车沿上山,到了一处海拔800多米的地方。这里有个,属于撤乡并镇后的仙寓镇。双坑村虽然只有50多户人家200来人口,却是来自山东、湖北、河南、河北、江苏、贵州、四川等全国10多个省40多个县,各种姓氏有70多个,连少见的“雪”、“雍”等姓也不乏有,可谓名副其实的“中国村”。原来,双坑村除了原住民,早在红军北上抗日时,这里成了先遣队的活动根据地,一些受伤而留下来的红军成了当地居民,其次在时期,有一些外地人逃荒来此,再者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山里来了一批砍伐队员,其中一部分人留在这里了。因为是散落状,甚至是独户成组,村民组之间相距又较远,所以他们保留了各自的方言、生活习惯等,以致有“东家吃面饼,西家烧火锅”的情况。据说,黄梅戏《天仙配》中的现实原型也就在这里,是仙寓山的人。
双坑村的雍加权一家,五世同堂,祖上是从迁徙来的。雍加权曾和妻子在常州打工,因家乡搞旅游开发,也就回来搞起了“”。他家在山肩,门对郁郁青山,一条山路也正好弯到他的门前。房后也是山,有三两株桃树、枇杷。山上的水渗出来,滴在后院的池子里,他的90岁的奶奶说,水好得跟猪油一样。山雀啁啾,山风微微,一颗松果子从山上滚落下来。疑是仙境。在仙寓山海拔800多米的地带,有千棵左右的红豆杉群,为国内罕见。红豆杉,,世界濒危天然珍稀植物,有“植物黄金”之誉,具有非常高的考古、药用研究价值,从红豆杉树皮中提取的药物成分紫杉醇,在国际市场上是黄金价格的几十倍。
88岁的老人住在仙寓山里,他家的屋后面有二三十亩红豆杉,其中树龄有145年的,还有800年的。因为长年累月护卫着这一片红豆杉,他被当地人称为“红豆衫的保护神”。安徽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石台县林业局等还给老人颁发了相关的证书。
邓长根的祖父、父亲邓启和都是革命烈士,在1934年被敌人杀害。他的母亲也是死于战争年代,去世时他才9岁。邓长根说,他参加过新四军,后来回到老家。在土改后,他就负责起了看守红豆杉的任务。几十年来,红豆衫因为他避开了自然灾害和人祸,幸运地得以保留下来了。其间,多次有外地人来这里想收购红豆杉,遭到他的轰赶。
邓长根每月仅有48块钱的抚恤金,和他生活在一起的小儿子邓学毛一家,主要依靠种植茶叶过活。邓长根至今还保存着一杆老猎枪,虽然坏了,但他舍不得扔掉,它陪伴他看山护林多年了。邓长根的右腿有残疾,平时他还拄着棍,到屋后的红豆杉边扫扫杂树叶。从战争中走过来的老人,每逢有年轻人来这里参观红豆杉,总是说,看到你们年轻人都很好,我就心满意足了,世界最终是你们的。
斑斓的大峡谷
在森森然的树木掩映之中,潺潺的流水声一直飘荡在山谷。而这一切像是前奏,为了衬托出仙寓山七彩玉谷的不凡。如果是在雨天,七彩玉谷当如长波,刺啦一声,身纵天外,七彩玉谷的气势柔弱多了。即便如此,也让人惊叹,怕世上再无第二个这样幽深、曲折的峡谷了。
七彩玉谷,大约形成于三亿四千万年以前,原名仙寓大峡谷 ,之所以称之为七彩玉谷,是因为这里的石质为火山爆发后形成的彩色花岗石。经过水流的千百万年冲刷、溶蚀,彩石层表壳的岩体被推走了,彩石便显露了出来,以棕红、纯白两色为主,间以青、蓝、灰、黑等多种颜色,斑斓绚丽,整个河床像一条玉带。而随着早晚、晴雨与四季光照、投射角度的变化,七彩玉谷也产生出不同色调的观赏效果,宛如现代舞台背景的幻化多变。在这条长约4000米的彩色峡谷中,尤其是呈棕红色的石头,光滑如玉,在水的映衬下,艳丽无比。七彩玉谷内还有两处巨幅,其中一幅长近100米,气势磅礴,造型颇似人物和珍禽异兽。因为人迹罕至,七彩玉谷中有着许多的精巧的山石,折射着美丽的光芒。仙寓山中有条古徽道,是连通当时安徽省会安庆的要道,一条全部用青石板铺就的古道,穿过山,通向林荫深处,一直望不见它的尽头。它是历史上一条重要的古道,也是清乾隆至民国时期安徽省省会所在地——,通往本省徽州和浙江、江西、福建等省份的交通要道,清志称“徽饶通衢”。
这条保存完好的古徽道,全长7.5公里。它北起石台县,南至仙寓山的园通庵,与接壤,是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生态环境最优、风景最美、路程最长的以青石板铺就的,充满诗情画意的古徽道。一头经由、等地,一头通往、、等地。这条保存最完好的古徽道,是用清一色的长条形青石板铺成的,宽度为1.5米,全长7.5公里。在这条古徽道上,每隔几里路,便建有一座石亭,供行人小憩或食宿之用。由于山势陡峭,仙寓古徽道也异常险峻,有一段坡度接近90度。当年行走在这条古徽道上的人们,肩挑手扛,竹杖芒鞋,不知经历了多少艰辛!
仙寓古徽道上的要塞榉根岭,在历史上赫赫有名。清年间,为防御太平军,建起了一座长达14公里的,石长城的一段即在仙寓山榉根岭,它横跨古徽道,故称榉根关。此关海拔900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为,曾国藩率领的湘军与太平军,在这一带曾多次交手。关于榉根岭之战,《》中有多处记载,曾国藩的家书中也数次写到。最惨烈的一战:1860年,太平军攻陷徽州,曾国藩带领湘军退驻,抢占各要塞有利地形,并派兵坚守榉根关,而太平军分别从江西、渔亭、榉根岭三路向祁门进攻。攻打榉根关的太平军,虽然兵力十倍于湘军,但打得十分艰难,血战三天三夜,才破关而入,直抵祁门总督府门,曾国藩、等差点拔剑自刎。
如今,榉根岭段的古徽道上,有个亭和一口玉泉井。相传玉泉井是仙人铁拐李为解当地百姓口渴,而用拐杖凿成的。在云雾天,井里的水成乳白色,如同一般,所以称之为玉泉井。可惜,玉泉井已经被山石塞满了,当年立下的碑刻也不复存在。
从榉根岭沿着古徽道往山下走,可以看到不少古树,多是几百年的,有棵黑壳楠580年,生命力依然旺盛。再往下,有座石砌的古稀亭,据说是清朝一位70岁的古稀老人捐建的,为的是庆贺他与老伴举案齐眉,儿孙满堂,同时也是方便路人。在这一处,曾发现了一块“输山碑”,记述了200多年前当地李氏家族人的环保事迹。
仙寓古徽道还见证了几段革命历史。1934年,领导北上抗日,途经此古徽道,与血战一场,这里至今还遗留有红军的战壕。1949年,后向西南挺进时,途经古徽道,与敌匪作战,取得了辉煌战绩。抹茶、花卉茶、、、、桂花绿茶、、等一品锅、清蒸老南瓜、民间土菜、粑、太白醉鱼、农家土猪肉烫炉子锅、石台的小河鱼、梅干菜烧肉等霄坑青茶:梅村乡远在宋代即盛产绿茶。该村位于贵池区,与石台县紧邻,山高林密,全村共6个村民小组,分散居住在一条长达5公里的峡谷里,从谷口入村,地势渐升,居在最远端的五、六两组,海拔高,终年云雾缭绕,空气湿润,短,土层厚,适宜茶叶生长,故所产绿茶优于其它地方,以色泽鲜艳,香气浓郁而著称。
:属绿茶类。为恢复历史名茶。宋代叫“嫩蕊”,为蒸青散茶,1990年代恢复试制成功称“仙寓香芽”。据当地茶农传说,这种芽茶清代称“雾里青”。产于皖南及其周边地域,主产区位于珂田、占大、大演一带。
雾里青(芽蕊茶)品质特点:全芽肥嫩,茸毫披露,嫩香持久,滋味鲜醇,汤色浅黄明亮,叶底嫩绿完整。鲜叶标准为全芽,芽头肥壮,芽长15~20mm。
制作方法有鲜芽炒制和抽针2种。用鲜芽炒制的工艺流程:鲜叶、摊放、、毛烘、摊凉、足烘、拣剔、补火。抽针制法为从雾毫或云尖的毛茶中抽取芽尖,拣剔后补火。上 午:石台接团,赴仙人居住的地方——仙寓山景区60:游千年古徽道、曾国藩与太平军激战处——榉根关、继、古稀亭、玉泉亭、启源亭、杠梁亭、输山碑,仙寓山七彩玉谷:碧玉潭、、幸福石、千年榉根、鳄鱼背蟾、山水壁画、八戒过河等;
下 午:赴中国富硒第一村——天方富硒村景区60寻梦古徽二日游
第一天:下午石台接团,赴中国富硒第一村——天方富硒村景区60,赴漂流48,感受笔下的秋浦神韵,免费品尝富硒有机茶,住景区或县城
第二天:石台接团,车赴仙人居住的地方——仙寓山景区60游览千年古徽道、与太平军激战处——榉根,关古战场、继保亭、古稀亭、玉泉亭、启源亭、杠梁亭、输山碑;仙寓山七彩玉谷:碧玉潭、生死恋、幸福石、千年榉根、鳄鱼背蟾、山水壁画、八戒过河等景点,感受深厚的古文化与大自然的神奇交融,结束快乐行程!(1)第一天到达仙寓山天方度假村入住、游览;
(3)第二天走古徽道和观看七彩玉谷、与当地农民一起上山采茶、唱茶歌、去天方集团体验区观看制茶的过程、感受天方茶的神奇之所在。
(4)中餐后返程,途径天方(看茶艺、品茶食品、购天方茶等)(1)第一天到达仙寓山天方度假村入住;
(2)晚上娱乐活动(看天方茶艺表演、地方特色的目连戏、篝火晚会等);
(3)早餐后走古徽道和观看七彩玉谷、与当地农民一起上山采茶、唱茶歌、去天方集团体验区观看制茶的过程、感受天方茶的神奇之所在;
(4)晚上娱乐活动(看天方茶艺表演、地方特色的目连戏、篝火晚会等);
(5)早餐后去天方怪谭漂流或去观看;
(6)中餐后返程,途径天方旅游超市(看茶艺、品茶食品、购天方茶等)。第一天:下午石台接团,赴秋浦河漂流48,感受诗仙李白笔下的秋浦神韵,住石台;
第二天:早餐后车赴仙人居住的地方——仙寓山景区60,下午赴中国富硒第一村——天方富硒村景区60,游览山中人家、富硒茶园、龙崖长廊、人字瀑、天然浴场、将军岩、悟空拜将、将军剑、富硒神泉、千年紫薇、神秘谷、千层崖、水晶石、神龟戏水、森林浴场,感受深厚的徽州古文化与大自然的神奇交融,免费品尝富硒有机茶,结束快乐行程。
第三天:早餐后自费游览大峡谷(80)或牯牛降(60)或(60),中餐后返回!烧香许愿游
D1:大门(或其它地)接团,车至,晚参与僧人晚课活动,宿九华街;
D2:早洗漱后至地藏菩萨肉身殿,烧正香许愿,参观肉身宝塔,听大师讲经开悟,中餐用素斋。下午拜百岁,敲地藏幽冥大钟,消取烦恼及业障,车至九华山天台参观地藏菩萨拜经处-古拜经台,踏地藏菩萨拜经留下的大脚印,增福增慧。宿九华;
D3:早至开山祖寺,烧平安香,赠开光护身品,保全家一生平安。车返回可爱温馨的家。
牯牛降 蓬莱仙洞 秋浦河二日游
D1:石台秋浦河大桥接团,中餐后游览人间仙境---蓬莱仙洞, 结束后去诗之河--秋浦河乘竹筏漂流,
D2:早餐后,游览最后一片原始森林---牯牛降龙门景区,中午品尝农家特色餐, 结束愉快行程。1、安徽省
2、石台县原始森林景区旅行社
3、石台县志达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4、九华山佛缘旅行社
6、安徽省九华山好时光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
7、安徽省九华山太华旅行社
8、安徽大九华旅业有限公司
9、九华山保险旅行社
仙寓山养在深闺,不大为人所知,从地理的角度来看,仙寓山是黄山的余脉,她的奇特,也是因为承接了黄山的余绪。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仙寓山与黄山等,都在地球的北纬30°上,在这条由地理学家虚拟的纬线上,集聚了世界上众多神奇的风光名胜。汽车 石台-池州 15元/人(40分钟一班)石台-安庆 15元/人(1小时一班)石台-铜陵 30元/人;
火车 上海火车站-池州火车站 23:30-次日06:55,软座车票123元/人;
飞机 上海虹桥T2-池州九华山机场 07:30-08:05 吉祥航空HO1269,每天1班; (起通航)
石台境内旅游景区交通情况 石台-仙寓山30公里
石台至各周边城市里程 石台-合肥 256.9公里,石台-南京 296.3公里,石台-六安 296.1公里,石台-淮南358公里,石台-上海 538.2公里周边各景点门票
仙寓山古徽道 60元/人
仙寓山大山村 60元/人
牯牛降 80元/人
蓬莱仙洞 60元/人
秋浦河 漂流 48元/人
百丈崖 80元/
人大王洞 60元/人天方度假村坐落在安徽仙寓山风景区内,常年绿水环绕,鸟语花香,空气清新。
天方度假村采用徽派建筑风格,结合地方农家小院特色。天方度假村的服务人员都来自于当地的老百姓,在她们身上您能感受到最淳朴的民风,最质朴的服务。拥有40多栋独立别墅群,能同时接待300多人,并设有接待200人、120人、80人的会议室。可提供KTV、篝火及茶艺表演等娱乐项目。
“怡情雅静的修身氛围”、“原生态的富硒产品”、“错落有致的别墅群”、“仙人迷恋的仙寓山”……
天方度假村全体员工热情欢迎您们来到这属于心灵停泊的港湾……
五一”小长假,仙寓山风景区旅游火爆,来自省内外的众多游客不仅使得仙寓山景区游客接待中心应不暇接,也带火了周边的农家乐和农副土特产品的销售,农民受益明显。
仙寓山风景区距东至县城50余公里,为东至、、三县交界,主峰位于东至县境内,海拔1375米,为东至县最高山峰,有231省道与祁门、黄山相连,天然林覆盖面积一万余亩,林木苍翠,溪流碧透,奇石峥嵘。有近百处瀑布,还有、、抗金、活动遗迹遗址、古徽道等人文景观数十处,是东至境内旅游资源富集区。2005年通过招商引进南京客商开发建设,已投入近千万元,景区基础设施和接待服务设施有了根本性改变,2007年相继被评定为国家AA级风景旅游区和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景区品牌形象基本确立。2008年以来,该景区更是加大了宣传促销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出2009年确保创建3A,争创4A的目标,进一步做精做强景区。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池州市十佳景区
仙寓山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处瀑布,为最大的瀑布群。区内生态完整,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蕴藏着、、、、、、穿山甲、、银杏、、、等珍稀植物,随着海拔的变化,动植物物种分布层次分明,同时这里还是革命老区,有许多革命遗址。
十一放假前,我就开始在网上搜索,假期想去休闲的地方,连着都跳出仙寓山几个字来。仙寓山,一听名字就知道是仙人居住的地方,看着那些图片,就心生向往,于是,通过旅游公司就在池州的大九华宾馆定好了房间,一到假期,就跟几家好友相伴自驾,奔往我们向往的地方。仙寓山在石台县城,可以游千年古徽道、曾国藩与太平军激战处——榉根关古战场、继保亭,更有吸引我的仙寓山七彩玉谷:碧玉潭、生死恋、幸福石、千年榉根、鳄鱼背蟾、山水壁画、八戒过河等。从无锡出发,先到南京,再往马鞍山、芜湖、铜陵,到石台下,我们上午8点从家里出发,中午已到县城,午餐。中午休息了一下,下午三点我们先去了离宾馆很近的杏花村。从网上了解到:杏花村1987年被列为安徽省首批省级风景区,杏花村古井文化园位于安徽省池州市西郊一公里处,交通便利,是在杏花村古井遗址基础上建成的新的旅游景点。园区占地面积约13520平方米,主景区由黄公井院、酿酒坊、杏花亭、村志馆、焕园等组成。园区风格朴素、典雅,园内广植花草、杏树成林、溪流纵横,仿唐建筑错落有致,古戏台文艺演出、精彩纷呈,淡淡的酒香不时迎面扑来,是现代游人凭吊怀古、休闲娱乐的好地方。去了才知道,原来的杏花村已经变成了一个酒厂,不让进去,新的园林在附近。我们只好寻找,终于找到:迈步进入,景区大门右侧,&杏花村三圣&---李白、杜牧和昭明太子的三尊石像赫然耸立,使整个景区的历史文化感更显厚重;景区都是新建的,蜡像馆内,杜牧等人的蜡像已经&入住&,神态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演武场上,一群少年&武林高手&生龙活虎,拳脚生风。而在几间古民居里,豆腐作坊虽然没有看到,导游介绍要上午才可以看到,但可以想象豆腐热气腾腾,炉灶内柴火正旺,高超的豆腐制作工艺肯定令人大开眼界,紧邻豆腐作坊的榨油作坊内,古老的榨油工艺流程正在被师傅进行完整的演绎,菜籽油的香味弥漫了整个景区。[3]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连山上松树是什么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