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岁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全麻换骨关节风险有多大?

摘 要:对于老年常见的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成为一种公认的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普遍应用,出现了一些并发症,特别是危及生命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继发的肺栓塞,引起了医护人员的警惕.近年来我科在整体护理中实施"预防优于治疗",在应用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的同时配合加强早期的下肢功能锻炼的方法,收到了明显的成效[1].
摘 要:对于老年常见的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成为一种公认的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普遍应用,出现了一些并发症,特别是危及生命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继发的肺栓塞,引起了医护人员的警惕.近年来我科在整体护理中实施"预防优于治疗",在应用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的同时配合加强早期的下肢功能锻炼的方法,收到了明显的成效[1].
被引量:105来源:知网
摘 要:髋关节疾病的患者大多以老年人为主,需要手术的超高龄患者通常伴有心肺脑等疾病,心血管调节功能较差,因而髋关节置换术时要求麻醉起效快、安全、维持时间长及术后镇痛效果好。本文报道38例超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CSEA)的情况。
摘 要:髋关节疾病的患者大多以老年人为主,需要手术的超高龄患者通常伴有心肺脑等疾病,心血管调节功能较差,因而髋关节置换术时要求麻醉起效快、安全、维持时间长及术后镇痛效果好。本文报道38例超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CSEA)的情况。
被引量:62来源:万方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行全髋置换术术中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02例70岁以上全髋置换术高龄患者的心理、生理、术中护理特点与方法.结果102例高龄全髋置换术患者手术顺利,安返病房.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做好术前访视,了解高龄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加强术中护理,术后正确搬动与转运患者,能保证手术顺利与安全.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行全髋置换术术中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02例70岁以上全髋置换术高龄患者的心理、生理、术中护理特点与方法.结果102例高龄全髋置换术患者手术顺利,安返病房.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做好术前访视,了解高龄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加强术中护理,术后正确搬动与转运患者,能保证手术顺利与安全.
被引量:59来源:知网
我院近年来对70岁以上同时并发多种疾病的高龄病人施行髋关节置换术36例,均使用硬膜外阻滞,对心血管系统干扰较大,麻醉处理较困难,现将有关经验报告如下.
我院近年来对70岁以上同时并发多种疾病的高龄病人施行髋关节置换术36例,均使用硬膜外阻滞,对心血管系统干扰较大,麻醉处理较困难,现将有关经验报告如下.
被引量:44来源:万方
目的分析影响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因素.方法择期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33例,随机分为2组:静吸复合全麻组(G组,n=15)和脊椎.硬膜外麻醉组(E组,n=18).术中收缩压波动幅度不超过基础值的25%,SpO2≥95%.术后48h静脉输注0.001%芬太尼2ml/h镇痛.于麻醉诱导前、术后3h、6h、1d、3d时记录MMSE评分;采集颈内静脉血样,测定血清S-100β蛋白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计算麻醉诱导前MMSE评分的标准差,每例患者以麻醉诱导前评分为对照,术后评分与麻醉诱导前比较≥1个标准差时即判断发生POCD.根据术后3h有无POCD分为POCD组(A组)和无POCD组(B组).结果E组术后3h时POCD发生率(22%)低于G组(67%)(P<0.05).与麻醉诱导前比较,G组和A组术后3、6h、1d时、E组和B组术后3、6h时S-100β蛋白和NSE浓度均升高(P<0.05或0.01);与术后3h比较.4组术后其余时点S-100β蛋白浓度均降低,G组和B组术后3d时NSE浓度降低(P<0.01);与G组比较,E组术后3h时NSE浓度降低(P<0.05);与A组比较,B组术后3h时S-100β蛋白浓度降低,术后6h时NSE浓度降低(P<0.05或0.01).结论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行全身麻醉较行脊椎.硬膜外麻醉术后早期POCD发生率高,且与S-100β蛋白和NSE浓度的升高有关.
目的分析影响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因素.方法择期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33例,随机分为2组:静吸复合全麻组(G组,n=15)和脊椎.硬膜外麻醉组(E组,n=18).术中收缩压波动幅度不超过基础值的25%,SpO2≥95%.术后48h静脉输注0.001%芬太尼2ml/h镇痛.于麻醉诱导前、术后3h、6h、1d、3d时记录MMSE评分;采集颈内静脉血样,测定血清S-100β蛋白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计算麻醉诱导前MMSE评分的标准差,每例患者以麻醉诱导前评分为对照,术后评分与麻醉诱导前比较≥1个标准差时即判断发生POCD.根据术后3h有无POCD分为POCD组(A组)和无POCD组(B组).结果E组术后3h时POCD发生率(22%)低于G组(67%)(P<0.05).与麻醉诱导前比较,G组和A组术后3、6h、1d时、E组和B组术后3、6h时S-100β蛋白和NSE浓度均升高(P<0.05或0.01);与术后3h比较.4组术后其余时点S-100β蛋白浓度均降低,G组和B组术后3d时NSE浓度降低(P<0.01);与G组比较,E组术后3h时NSE浓度降低(P<0.05);与A组比较,B组术后3h时S-100β蛋白浓度降低,术后6h时NSE浓度降低(P<0.05或0.01).结论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行全身麻醉较行脊椎.硬膜外麻醉术后早期POCD发生率高,且与S-100β蛋白和NSE浓度的升高有关.
被引量:38来源:维普
对15例2型糖尿病伴发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后经过1~2年的随访,疗效满意,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提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可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并且可取得良好的近期效果,成功的关键是严格的围手术期治疗.
对15例2型糖尿病伴发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后经过1~2年的随访,疗效满意,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提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可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并且可取得良好的近期效果,成功的关键是严格的围手术期治疗.
被引量:32
摘 要: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手术以老年患者居多,由于老年患者各脏器功能减退,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下降,且多合并心肺疾病,因此围术期风险较大,麻醉方式的选择尤为重要。以往麻醉以硬膜外麻醉、全麻为主,近年来腰硬联合麻醉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普遍。本研究通过对80岁以上高龄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腰硬联合麻醉的观察,探讨腰一硬联合麻醉用于高龄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
摘 要: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手术以老年患者居多,由于老年患者各脏器功能减退,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下降,且多合并心肺疾病,因此围术期风险较大,麻醉方式的选择尤为重要。以往麻醉以硬膜外麻醉、全麻为主,近年来腰硬联合麻醉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普遍。本研究通过对80岁以上高龄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腰硬联合麻醉的观察,探讨腰一硬联合麻醉用于高龄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
被引量:29来源:知网
摘要:目的:综合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对80岁以上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治疗及其术后康复过程。方法:80—100岁转子间骨折患者13例,平均86.6岁,均采用一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进行治疗。结果:手术时间40~55min,平均45min。除1例术前有呼吸衰竭患者于术后17d死亡外,其余12例患者均于术后1周内在协助下练习不受限制地负重行走,并较顺利地恢复伤前功能水平。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尿潴留或伴有充溢性尿失禁、电解质代谢紊乱、血糖增高、少尿及氮质血症,无一例卧床并发症及全髋关节置换特异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是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一个安全有效的办法,术后康复快,可早期负重,避免卧床并发症,人工关节在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治疗地位有待认可。
摘要:目的:综合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对80岁以上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治疗及其术后康复过程。方法:80—100岁转子间骨折患者13例,平均86.6岁,均采用一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进行治疗。结果:手术时间40~55min,平均45min。除1例术前有呼吸衰竭患者于术后17d死亡外,其余12例患者均于术后1周内在协助下练习不受限制地负重行走,并较顺利地恢复伤前功能水平。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尿潴留或伴有充溢性尿失禁、电解质代谢紊乱、血糖增高、少尿及氮质血症,无一例卧床并发症及全髋关节置换特异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是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一个安全有效的办法,术后康复快,可早期负重,避免卧床并发症,人工关节在高龄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治疗地位有待认可。
被引量:28来源:万方
正血小板活化在心脑血管疾病,特别是梗塞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老年患者的血小板粘附性、聚集性和反应性增高,常处于易被激活状态[1]。血小板表面膜糖蛋白CD41/CD61、CD62P、CD63的表达水平,可在分子水平上反应血小板激活程度及血小板功能。本研究拟采用流式细胞术双色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老年患者在不同麻醉方法手
正血小板活化在心脑血管疾病,特别是梗塞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老年患者的血小板粘附性、聚集性和反应性增高,常处于易被激活状态[1]。血小板表面膜糖蛋白CD41/CD61、CD62P、CD63的表达水平,可在分子水平上反应血小板激活程度及血小板功能。本研究拟采用流式细胞术双色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老年患者在不同麻醉方法手
被引量:28来源:万方
摘 要: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作为一种有效也较为成熟的治疗方法,既可改善关节功能,又可早期下床活动,提高生活质量,但针对高龄患者来说其创伤仍较大,术后并发症发生也较多,一旦发生并发症,可导致手术失败,甚至危及生命。我院骨关节中心2006年1月-2010年1月对181例高龄患者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经过系统的并发症预防及进行有效的护理康复训练,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全文
摘 要: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作为一种有效也较为成熟的治疗方法,既可改善关节功能,又可早期下床活动,提高生活质量,但针对高龄患者来说其创伤仍较大,术后并发症发生也较多,一旦发生并发症,可导致手术失败,甚至危及生命。我院骨关节中心2006年1月-2010年1月对181例高龄患者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经过系统的并发症预防及进行有效的护理康复训练,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全文
被引量:26来源:维普
京ICP证030173号左髋关节置换术需不需要做全身麻醉_百度知道
左髋关节置换术需不需要做全身麻醉
有,有多大。有哪些风险,可能要全麻,医生说做髋关节置换术老爷子68岁股骨头颈部骨折,不知道全麻有没风险
我有更好的答案
任何医疗措施都有风险,哪怕是打个点滴甚至拍个CT,只不过不同的操作、不同的患者甚至不同的医务人员来进行,风险各不相同。
髋关节置换手术本身并不复杂,可以采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也可以选择椎管内麻醉,也就是老百姓俗称的“半麻”。在一般的患者和家属看来,全身麻醉好像很神秘,也容易出风险,但实际上,全身麻醉却是比椎管内更为先进,也更为安全的麻醉方法,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说,全麻更不容易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术中反而更为平稳安全。而对于全髋关节置换术这类骨科手术来说,椎管内麻醉一般适合于有呼吸系统疾病,术前存在呼吸衰竭或者严重肺部感染等等特殊的、不适合进行全麻,或者估计全麻后会长时间无法脱离呼吸机的患者。
当然,全麻也有很大的风险,包括麻醉和手术中的严重心脑血管事件...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全身麻醉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目的比较两种麻醉方法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行腰硬联合麻醉和单纯硬膜外麻醉,对两种麻醉方法的起效时间和麻醉效果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腰硬联合麻醉组与单纯硬膜外麻醉组比较,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缩短,局麻药用药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起效时间短,用药量少,是一种值得信赖的麻醉方法。
目的比较两种麻醉方法在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行腰硬联合麻醉和单纯硬膜外麻醉,对两种麻醉方法的起效时间和麻醉效果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腰硬联合麻醉组与单纯硬膜外麻醉组比较,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缩短,局麻药用药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起效时间短,用药量少,是一种值得信赖的麻醉方法。
被引量:4来源:万方
摘 要:目的分析腰硬联合麻醉与气管内插管静脉全麻在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人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格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行气管内插管静脉全麻,观察组行腰硬联合麻醉,观察两组患者心率、血压的变化情况,记录术中低血压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心率【(83.64±9.52)次/min]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后、骨水泥后、术后血压分别为[(103.23±12.87)mmHg、(116.23±11.50)mmHg、(103.23±12.87)mmHg]较对照组平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低血压发生率为0,较对照组(10.0%)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中行腰硬联合麻醉,可减少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降低低血压发生率。
摘 要:目的分析腰硬联合麻醉与气管内插管静脉全麻在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人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格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行气管内插管静脉全麻,观察组行腰硬联合麻醉,观察两组患者心率、血压的变化情况,记录术中低血压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心率【(83.64±9.52)次/min]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后、骨水泥后、术后血压分别为[(103.23±12.87)mmHg、(116.23±11.50)mmHg、(103.23±12.87)mmHg]较对照组平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低血压发生率为0,较对照组(10.0%)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中行腰硬联合麻醉,可减少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降低低血压发生率。
被引量:0来源:维普
摘 要:髋关节疾病的患者大多以老年人为主,需要手术的超高龄患者通常伴有心肺脑等疾病,心血管调节功能较差,因而髋关节置换术时要求麻醉起效快、安全、维持时间长及术后镇痛效果好。本文报道38例超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CSEA)的情况。
摘 要:髋关节疾病的患者大多以老年人为主,需要手术的超高龄患者通常伴有心肺脑等疾病,心血管调节功能较差,因而髋关节置换术时要求麻醉起效快、安全、维持时间长及术后镇痛效果好。本文报道38例超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CSEA)的情况。
被引量:62来源:万方
摘 要: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手术以老年患者居多,由于老年患者各脏器功能减退,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下降,且多合并心肺疾病,因此围术期风险较大,麻醉方式的选择尤为重要。以往麻醉以硬膜外麻醉、全麻为主,近年来腰硬联合麻醉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普遍。本研究通过对80岁以上高龄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腰硬联合麻醉的观察,探讨腰一硬联合麻醉用于高龄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
摘 要: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手术以老年患者居多,由于老年患者各脏器功能减退,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下降,且多合并心肺疾病,因此围术期风险较大,麻醉方式的选择尤为重要。以往麻醉以硬膜外麻醉、全麻为主,近年来腰硬联合麻醉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普遍。本研究通过对80岁以上高龄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腰硬联合麻醉的观察,探讨腰一硬联合麻醉用于高龄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
被引量:29来源:知网
摘 要:目的:对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行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的l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抽取86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各43例。在手术治疗前分别进行气管插管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观察其疗效。结果:A、B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1个星期内出现深静脉栓塞、肺部感染、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P〈0.05)。结论:采用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对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麻醉的效果均非常可靠,但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较全麻更优。
摘 要:目的:对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行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的l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抽取86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各43例。在手术治疗前分别进行气管插管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观察其疗效。结果:A、B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1个星期内出现深静脉栓塞、肺部感染、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P〈0.05)。结论:采用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对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麻醉的效果均非常可靠,但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较全麻更优。
被引量:21来源:万方
目的评价低剂量0.5%布比卡因等比重液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40例拟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随机分成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和硬膜外麻醉组(EA组).选择L2~4为麻醉穿刺点,0.5%布比卡因等比重液为局麻药.CSEA组蛛网膜下腔给予局麻药,15min后麻醉平面不足再经硬膜外腔小量分次追加局麻药.EA组单纯从硬膜外腔小量分次给予局麻药.两组麻醉后以15ml/min速度静脉给予6%羟乙基淀粉溶液至手术前补充血容量.结果CSEA组运动阻滞优于EA组(P<0.01),且麻醉平面控制较好.两组麻醉后平均动脉压(MAP)和中心静脉压(CVP)均有下降,最大降幅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MAP及CVP最大降幅发生时间分别为麻醉后10min(CSEA组)和30min(EA组),后者增加对术中循环的干扰.结论低剂量0.5%布比卡因等比重液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麻醉效果好,对术中循环干扰较小.
目的评价低剂量0.5%布比卡因等比重液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40例拟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随机分成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和硬膜外麻醉组(EA组).选择L2~4为麻醉穿刺点,0.5%布比卡因等比重液为局麻药.CSEA组蛛网膜下腔给予局麻药,15min后麻醉平面不足再经硬膜外腔小量分次追加局麻药.EA组单纯从硬膜外腔小量分次给予局麻药.两组麻醉后以15ml/min速度静脉给予6%羟乙基淀粉溶液至手术前补充血容量.结果CSEA组运动阻滞优于EA组(P<0.01),且麻醉平面控制较好.两组麻醉后平均动脉压(MAP)和中心静脉压(CVP)均有下降,最大降幅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MAP及CVP最大降幅发生时间分别为麻醉后10min(CSEA组)和30min(EA组),后者增加对术中循环的干扰.结论低剂量0.5%布比卡因等比重液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麻醉效果好,对术中循环干扰较小.
被引量:20来源:万方
目的探讨全麻联合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效果及术后不良反应.方法将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2月收治的6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全麻,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血液动力学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在诱导后、插管后即刻、切皮时、拔气管导管时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均P<0.05).且观察组的麻醉用药剂量、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阻滞完全时间以及麻醉的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术后镇痛显著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效果较好,患者血液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目的探讨全麻联合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效果及术后不良反应.方法将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2月收治的6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全麻,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血液动力学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在诱导后、插管后即刻、切皮时、拔气管导管时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均P<0.05).且观察组的麻醉用药剂量、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阻滞完全时间以及麻醉的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术后镇痛显著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效果较好,患者血液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被引量:19来源:知网
目的:观察轻比重罗哌卡因单侧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可行性.方法:行髋关节置换术高龄患者32例,给予轻比重罗哌卡因单侧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比较麻醉前、麻醉后5,10,15,20,30min及出手术室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结果:单纯腰麻下完成手术28例(87.5%),硬膜外给药4例(12.5%),麻醉前与麻醉后各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循环平稳,无麻醉并发症.结论:轻比重罗哌卡因单侧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高龄髋关节置换术起效快、不改变麻醉体住、效果满意、循环稳定.
目的:观察轻比重罗哌卡因单侧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可行性.方法:行髋关节置换术高龄患者32例,给予轻比重罗哌卡因单侧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比较麻醉前、麻醉后5,10,15,20,30min及出手术室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结果:单纯腰麻下完成手术28例(87.5%),硬膜外给药4例(12.5%),麻醉前与麻醉后各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循环平稳,无麻醉并发症.结论:轻比重罗哌卡因单侧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高龄髋关节置换术起效快、不改变麻醉体住、效果满意、循环稳定.
被引量:17来源:知网
摘 要: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CSEA)与全身麻醉(GA)在高龄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探讨CSEA的临床效果和优越性。方法将64例ASAⅠ-Ⅲ级高龄患者随机分为CSEA组和GA组,每组32例。观察2组麻醉效果;记录术前一般情况;比较2组术中骨水泥注入前后、处理髋臼和扩髓时的HR、SpO2、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出血量、输血补液量、血红蛋白含量,心血管治疗用药的使用情况,术后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和并发症及麻醉费用。结果2组麻醉效果均满意。CSEA组麻醉费用低、心血管治疗药物的使用次数和术后并发症少,与GA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对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的高龄患者行CSEA安全、经济、有效、并发症少,利于康复。
摘 要: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CSEA)与全身麻醉(GA)在高龄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探讨CSEA的临床效果和优越性。方法将64例ASAⅠ-Ⅲ级高龄患者随机分为CSEA组和GA组,每组32例。观察2组麻醉效果;记录术前一般情况;比较2组术中骨水泥注入前后、处理髋臼和扩髓时的HR、SpO2、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出血量、输血补液量、血红蛋白含量,心血管治疗用药的使用情况,术后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和并发症及麻醉费用。结果2组麻醉效果均满意。CSEA组麻醉费用低、心血管治疗药物的使用次数和术后并发症少,与GA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对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的高龄患者行CSEA安全、经济、有效、并发症少,利于康复。
被引量:14来源:维普
目的对于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采用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主要包括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和麻醉后的效果.方法对于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84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共42例,所有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共42例,所有患者采用单纯静吸复合全麻醉.观察指标:麻醉前、后,手术开始、术后1小时及气管拔管时的血压、麻醉药用量以及患者清醒时间.结果血液动力学:观察组患者其血液动力学较为稳定,对照组患者血压降低;麻醉药用量:观察组患者麻醉药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P<0.05);患者清醒时间:观察组患者清醒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对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其血液动力学较为稳定,同时其麻醉药用量较少,患者清醒时间较短,其临床疗效较好,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目的对于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采用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主要包括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和麻醉后的效果.方法对于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84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共42例,所有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共42例,所有患者采用单纯静吸复合全麻醉.观察指标:麻醉前、后,手术开始、术后1小时及气管拔管时的血压、麻醉药用量以及患者清醒时间.结果血液动力学:观察组患者其血液动力学较为稳定,对照组患者血压降低;麻醉药用量:观察组患者麻醉药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P<0.05);患者清醒时间:观察组患者清醒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对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其血液动力学较为稳定,同时其麻醉药用量较少,患者清醒时间较短,其临床疗效较好,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3来源:万方
京ICP证030173号第二十九章 老年病人手术的麻醉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第二十九章 老年病人手术的麻醉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202.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冠心病患者亦能长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