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生命远离毒品讲座领袖 孙玲娟的讲座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admin1@&&&&&&&&&&&&&&&&&&&&&&&曉雲法師早歲即投身教育界,曾周行寰宇,觀摩歐、亞、美各國著名學府,考察諮詢,終身奉獻教育工作,提倡「覺之教育」。民國56年,應當時中國文化學院創辦人張其昀博士之邀請,由香港回國任教,很早即萌生辦學之志;因當時教育政策尚未開放私人設立大學,故未如願。在此期間,曉雲法師仍費心勘察將來理想校址,前後留意27處地區。74年秋,政府才開放私人辦學,於是遠赴星馬各地舉辦書畫義展,以所得之資,購置本校位於台北縣石碇鄉大崙山現址;嗣後獲得十方善信、社會人士大力護持,積極籌備建校工作,多年理想終於實現。自此,本校肩負創辦人以佛教精神推廣高等教育的重任,同時也成為教內外人士殷切寄望之所。
&&&&&&&75年9月26日,創辦人向教育部提出申請,並獲准進行計劃,76年6月26日成立「華梵工學院籌備處」並提報籌設計畫,7月18日獲准,隨即積極展開籌備工作。是年10月19日第一屆董事會籌組完成報部,經奉核可后,於12月26日召開成立會議,一致推舉創辦人為董事長,並於77年1月14日報部核備。董事會成立後隨即辦理本校財團法人登記,於77年4月22日經台北縣地方法院公告,取得77年證字第80號法人登記證書。
&&&&&&&77年7月30日,創辦人所主辦的「第六屆國際佛學教育研討會」圓滿閉幕,31日即盛大舉行華梵校舍工程動土典禮,邀請觀禮之來賓二千餘人,包括:世界佛教研究會主席、中國佛教會會長、國外貴賓學者、國內政要首長、地方人士與護持委員等。籌備期間,為建設一所兼具人文氣質之大學,創辦人躬親與諸建築師進行校園規劃。在空間佈局及造型上,力求活潑開放,適合園林自然教育;在整體規劃及構思上,以環境教育突顯創校精神,表現現代化大學的特有風格。且為順應地理形勢,在保持原有自然風貌原則下,妥善規劃五區十景,配合各系館大樓工程逐項施工。
&&&&&&&79年3月28日教育部以台(79)高字第13049號函核准設立工業管理、機械工程、電子工程、建築及工業設計5個學系,並參加是年大學聯招,第一任校長由于傑民博士暫代,由於本校為佛教傳入中國後二千多年來,第一所由佛教界人士創辦的大學,備受各界矚目,9月29日舉辦第一屆開學典禮,李副總統元簇先生、中國佛教會理事長悟明長老、教育部長官、佛教界多位長老及各方賢達人士皆應邀前來參加盛會。80年1月31日聘請郭榮趙教授為第二任校長,後郭校長於80月11間不幸車禍受傷需接受長期治療,由廖清照教授暫代校長一職,至81年8月1日遴聘田博元教授為第三任校長。第四至七任校長馬遜教授,於84年8月1日到職,94年7月卸任,8月起由機電系顏維謀教授暫時代理校長一職。顏維謀教授於95年2月1日真除,為本校第八、九任校長,於99年1月卸任。第十任校長為朱建民教授,於99年2月9日正式到職,99年2月1日至2月8日則由簡江儒教授擔任代理校長。
&&&&&&&82年2月1日教育部以台(82)高字第8613號函核准本校更改校名為「華梵人文科技學院」,隨之核准增設中國文學系及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碩士班。其後,續於83學年增設外國語文學系,84學年度起又增設機電工程研究所碩士班,85學年增設工業管理學系碩士班及哲學系、美術學系,86學年增設資訊管理學系。本校兢兢業業辦學,獲教育部及社會各界多方肯定,在馬校長領導及全體同仁努力下,86年8月1日教育部以台(86)高三字號函核定,改名為華梵大學,轄設文學院、工學院、藝術設計三個學院,分別由周春塘、廖清照、楊啟杰擔任首任院長。86學年獲准開設中等教育學程,88及89學年分別獲准增設環境設計學系及設計研究所碩士班。
&&&&&&&90學年度獲准增設機電工程研究所博士班、碩士在職專班及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91學年度新增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博士班、電子工程學系碩士班及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設計研究所、工業管理學系、資訊管理學系等碩士在職專班;另為培養學生第二專長,成立應用傳播學程。92學年度,因應需要,將環境設計學系更名為環境與防災設計學系並增設碩士班;又基於系所合一之考量,機械工程學系與機電工程研究所合併為機電工程學系(含碩、博士班),設計研究所之空間設計組與產品設計組分別歸併為建築學系及工業設計學系之碩士班;此外更於工學院成立半導體科技學程。93學年度新增哲學系碩士班及碩士在職專班,另針對市場實際需要,工業管理學系更名為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學系(含碩士班);同時為培育師資,成立師資培育中心。94學年度增設中國文學系碩士班;同時為加強學校國際化及語言能力的提升,成立語言中心。95學年度增設美術學系碩士班,工學院開設專案管理學程、資通安全學程,文學院成立文化評論寫作學程,藝術設計學院也新開設多媒體設計學程及文化創意產業學程;另外,為整合校內資源,發展重點研究特色,成立先進製造研究中心、文化資產研究中心、山坡地永續發展研究中心、書法研究中心、曉雲法師研究中心等五個研究中心。97學年度成立佛教研修學院並增設佛教學系,而為加強學生就業力之培養,文學院成立就業學程(99學年度更名為文化教育事業學程)。98學年度工學院更名為工程暨管理學院,佛教研修學院更名為佛教學院;另為加強學生國際化之培訓,文學院成立外語學分學程。為因應市場需求及加強培育學生之就業能力,100學年度美術學系更名為美術與文創學系。
&&&&&&&在教育部歷年對私立大學院校的中程計畫評鑑中,本校在「教學與輔導」、「一般行政」、「會計行政」、「資源投入」等審查項目中,屢獲優等;而在教育部專業領域的評鑑中,本校工程與人文藝術類的各學系獲評為「優」;94年度的師資培育中心評鑑中,本校師培中心獲中等學校組評鑑一等。95學年度(95.08.01~96.07.31)首度榮獲教育部核定通過「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補助5千5百萬元,教務處因此增設教學創意發展中心,全力推動該教學卓越計畫的順利進行;96學年度(96.08.01~97.07.31)繼續獲補助4千9百50萬元,為了讓學生掌握更多學習資源,教務處增設學生學習資源中心,學務處也成立學生職涯發展中心,以便更能積極輔導學生未來就業機會及掌握校友發展動向;97學年度(97.08.01~98.07.31)獲補助5千98萬5千元;98學年度(98.08.01~99.12.31)獲補助3千5百萬元;99至100學年度(100.01.01~101.12.31),本校再度獲3千7百61萬元補助,總計連續6年共獲得2億2千8百9萬5千元的補助,在高教體系(不含技職)71所大學中,只有16所連續6年獲得此項補助,顯見本校的辦學績效已獲得教育部的高度肯定,並代表華梵大學已成為優質卓越大學。
&&&&&&&各學系及學院也積極推動學術活動,定期或不定期舉辦學術研討活動,如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學系舉辦「禪與管理研討會」、機電工程學系舉辦「自動控制研討會」及「微/奈米光學術研討會」、哲學系舉辦「儒佛會通學術研討會」、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舉辦「天台宗學會研討會」、美術學系舉辦「書法研討會」、藝術設計學院之「設計研討會」、中文系之「生命實踐學術研討會」,對於提昇本校學術地位助益甚大。
&&&&&&&在國際學術交流方面,自85年起,與各國學術交流互動頻繁,先後與多所國外大學簽約締結姊妹校,如:日本四天王寺大學、札幌市立大學、美國羅倫斯科技大學、摩海州立大學、新英格蘭大學、北卡羅來納大學彭布羅克分校、路易斯克拉克州立學院、瑪麗赫斯特大學、澳洲臥龍岡大學、南澳大學、韓國威德大學、金剛大學、英國帝門大學、法國巴黎第八大學、中國大陸四川美術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科技大學、魯東大學、南京曉莊學院及越南胡志明市人文社會科學大學等。另外,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與華梵佛學研究所共同舉辦的「國際佛教教育與文化研討會」,也早已在國際佛教教育界中奠定基礎。而91年7月更與「國際佛教婦女會」共同在台北及本校石碇校園主辦「第七屆國際佛教婦女大會」,提升本校在國際間之知名度。
&&&&&&&創辦人曉雲法師於86榮獲行政院文化獎;哲學系專任的勞思光教授也於91年榮獲該獎,勞教授更在同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並獲教育部「第六屆人文及社會科學國家講座」、「教育部第四十六屆人文及社會科學類學術獎」,大師卓越的學術成就,實為華梵的光榮。
&&&&&&&為了加強服務社會,於86年購買台北市承德路3段230號10樓﹑232號10樓,作為城區辦事處,設置「華梵園地」推廣人文教育,為目前社會亂象注入一股清流;另自88學年度起推廣教育中心正式對外招生,辦理回流教育推動終身學習,積極開辦學分班及非學分班,成效斐然。
&&&&&&&創辦人曉雲法師於93年10月15日圓寂,社會大眾、華梵師生及華梵護持委員全體同表哀悼,痛失一位終身無私,全力貢獻心力於教育及宗教的慈悲導師。但是華梵師生隨即從傷慟中走出,繼續為發揚創辦人「覺之教育」之辦學精神而努力不懈。
&&&&&&&自79年第一屆的169名學生,至今約4千名學生,華梵一步一腳印的穩健成長,積極規劃的圖書資訊大樓,於95年6月動工,地下一樓至三樓為「廣欽老和尚紀念圖書館」,於98年10月30日華梵大學第19週年校慶時,舉行該館啟用典禮。展望未來,預定陸續增建教學大樓與學生宿舍等,發展軟、硬體設施,為實現創校宗旨與教育理念,繼續努力耕耘。(100年5月秘書室公關組彙編)
Copyright (C) 華梵大學秘書室
Huafan University Office of the Secretaria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变形金刚领袖的挑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