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中提高教育质量的四个坚持spoc课程是什么意思

||||||||||||||||
您的位置:&&&&&&& 正文
四川教育综合改革纪实:找准教改顽疾逐一破除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神州行?四川
找准教改顽疾逐一破除
――四川省教育综合改革纪实
  四川省泸州市复陶中学的学生正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记者&刘磊&摄)&
  “没想到,我们这么偏远的深山学校,也享受到了与城市学校同样的硬件条件!” 
  开学前,参加教育综合改革神州行报道的本报记者来到四川省叙永县,见到了说这话的水尾中学副校长姜国福。5年前,姜国福所在的学校办公条件很差,“没有一间像样的实验室,学生做实验都变成了‘讲’实验”。 
  随着近几年政府对教育投入的增加,这所农村学校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每张办公桌都配上了电脑,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还有了单独的实验室,各种实验器材一应俱全。 
  在四川泸州,即便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叙永县、古蔺县,学校硬件设施条件也都达到了城区水平。古蔺二小班班有电子白板,还建成了一个远程录播教室。 
  类似于泸州农村学校的这种变化,正在四川的各个地区发生着。“去疾除疴,唯有改革!要下猛药解决教育难题!”2014年,四川省全面启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这是四川教育人改革的共识和决心。 
  应试教育影响下的人才培养模式仍很单一;公共教育资源配置不均造成区域、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管理体制不完善引起各级各类教育衔接沟通机制不通畅;义务教育“择校热”……作为全国教育大省,四川对自身教育发展的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 
  “这些问题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肯定难以解决,必须找准症结、正本清源,壮士断腕、猛药去疴。”在2014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四川省副省长黄彦蓉说。 
  立德树人,打破应试教育沉疴 
  突破口: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9月2日下午5点10分,已是小学放学的时间。记者走进泸州市江阳区通滩镇中心小学,看到的却是一番热闹的景象。 
  “哇,又是三分球!好厉害!”篮球场上,一名女同学连进几个三分球,引来了小伙伴的阵阵喝彩。球场旁边的体育保管室,孩子们进进出出,自由地选择体育器材,并自觉地做好登记。走进学校的图书室,看到的是同样的场景。五(2)班的王义越告诉记者,他借了一本《海底两万里》带回去看,看完之后自己还回来并做好记录就可以了。 
  从2010年开始,一项破除沉疴的教育改革大计在泸州开篇:全域推进“三开减负”“三开放”“两增两减一提高”等16项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措施,在泸州全域特别在广大农村学校全面实施。 
  “教育必须敢于触及自身的痛处,才会有真正的改革。”泸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刘晓锋说,泸州市针对素质教育提出的改革,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唤醒教育本真,打破应试教育沉疴,成就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刘晓锋说,泸州教育近年来给外界的印象是改革不断、举措连连,但要实现的目标却并不新鲜,就是要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三开减负”“三开放”就是实现这一目标最重要的载体。 
  “如果学生每门课程都能学习,每项艺术、体育技能都能接触,这样的学生再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2010年至今,泸州市要求每所学校“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开好每一门课程”,幼儿园和小学按照国家标准减轻过重课业负担,同时“开放图书室、体育器材室和计算机教室”。 
  “我好喜欢现在的学校,老师不会占我们的音乐、美术课,体育器材随便玩,想看什么书就去借,老师还常常带我们到乡下体验生活!”近日,正在纳溪区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学习竹编技艺的五年级学生李正华,说出了同学们的心声。 
  作为全省的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泸州的改革,印证了四川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步伐。2014年4月,四川省教育厅出台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年),提出了5大方面的20项改革,首当其中就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四川省宜宾市中山街小学副校长杜琳带领骨干老师们编写了《好玩的数学》校本教材,把一些纯粹数学问题转化为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受到学生欢迎。(陈楠&摄) 
  缓解“择校热”,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突破口:改变资源配置方式 
  教育公平的关键是均衡,而均衡的关键是师资的均衡。师生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师资水平差距大、民族地区教育“欠账”多……这是四川教育“底子薄”的窘境。“对症下猛药”,这是四川教育改革的决心,近年来四川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教师城乡间交流机制,逐步实现向“教育强省”转变。 
  教育均衡,校长是关键,教师是基础。如何让校长教师都动起来?以成都为例,成都市持续推进校长教师交流机制创新,不断深化城乡教育综合改革。从2009年开始实施的“县管校用”改革被指抓住了师资均衡的“命门”,因为它把教职工的身份关系由“单位人”转变成了“系统人”,从制度上弱化了学校对教育人才流动的限制,彻底打破了校长、教师流动的瓶颈。 
  目前,该市所有区(市)县都成立了教师管理服务中心,中心与教职工签订人事聘用合同,学校与教职工签订岗位管理合同,20957名教师纳入“县管校用”范畴。 
  四川省教育厅厅长朱世宏介绍说,“县管校用”改变了以往校长、教师人事关系隶属于某所学校的制度,由县(区)教育部门统一管理,是实现城乡教育均衡的“杀手锏”。 
  为进一步促进教师流动,四川省探索出学校“委托管理”“一对一”联盟等新机制,打通了教师在城乡流动的“屏障”。同时,还出台一些“硬杠杠”,将名师下基层与评级晋升相挂钩并发放教学补助,吸引了教师向农村流动。 
  一系列改革正逐步改变四川城乡教育不均衡现状,填平城乡、区域间的“教育鸿沟”。 
  2014年,在启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时,四川就提出重点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机制、校长教师定期轮岗交流和“县管校用”制度、特殊群体教育扶贫助弱机制等8项制度、机制,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以信息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等6项举措,确保教师轮岗交流比例达到5%至10%,远程交互式网络课堂辐射到民族地区180所学校。 
  同年7月,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专项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通过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举措,到2018年,全省基本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目标,义务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形成。 
四川省古蔺县二郎镇丹桂小学的孩子们参加体育锻炼。(记者&刘磊&摄)
  改“一考定终身”,实现多元评价 
  突破口:从考试招生制度下手 
  从儿子学校开完家长会出来,泸州市民张先生发现,今年的中考政策又有了新变化:文化课考试总分增加到了680分,艺体尖子等四项加分也取消了,高中录取还要参考儿子的综合素质评价……“看上去更难了,但更加公平了!” 
  为维护社会公平,促进减负提质、科学选才,泸州市对中考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今年4月22日,泸州市发布了新的中考政策,其中广受关注的是取消了艺体尖子、科技创新大赛、普通话一级乙等、区县三好优干等4项加分。 
  据了解,今年泸州市中考还首次启动自主招生试点,依照部分大学对某些“偏才”“专才”的特殊选拔机制,启动对单科尖子生的招生试点。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门学科中考成绩入围全市千分之二的学生,学校可通过面试及其平时的成绩决定是否录取,旨在高中阶段就发现一些学生在某个学科、某个方面的潜质,提早培养。 
  泸州市是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为此,泸州市今年建立了“中考成绩+学业水平考试等级+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模式,首次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中考录取参考。 
  相应增加的,还有体育考试的分数。2014年,泸州市又将体育和实验考试由原来的分数呈现改为等级呈现。按照分数从高到低折算成A、B、C、D四个等级。学生报考某类高中,体育和实验必须达到相应的等级要求。 
  “等级呈现更加客观公平,避免了以前唯分数论的倾向,班级之间、学生之间也不再为了一分两分的差距而分分必争。”叙永县天池中学副校长王辅成说。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领域。作为学生生涯的第一次“大考”,中考招生制度不仅学生关心,家长也更为关切。 
  记者近日从成都市教育局了解到,作为全国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在2015年工作重点中,成都市明确提出将稳妥推进中考招生制度改革,改革中考科目设置及计分办法,今年将完成《成都市中考制度改革方案》总体框架。在这项改革方案中,成都将建立完善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和指标到校生制度,规范加分项目,构建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机制。 
  成都市教育局局长吕信伟介绍说,多元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5个一级指标,以及20个二级指标和31个三级指标。通过考查学生群体的发展情况评价学校和区域教育质量,形成区(市)县和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报告。评价结果主要用于帮助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改进工作,给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完善教育治理结构,推进管办评分离
  突破口:理顺教育管理体制
  日,《四川省教育厅职能转变方案》出台,明确提出从八个方面推进职能转变。四川省教育厅规定,职能转变各个事项原则上在2015年一季度前完成,个别事项应不迟于2015年底前完成,但应尽快研究提出过渡办法。 
  “我们严格按照‘该放权的放权、该转移的转移、该做好的做好’要求,回应社会关切,顺应群众期盼。”四川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职能转变体现了“四个坚持”:坚持“权力放开力求到位”,推进简政放权,扩大地方和学校自主权;坚持“创新完善治理体系”,落实政事分开,推进管办评分离;坚持“责权一致有机统一”,理顺职责分工,减少职能交叉;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转变行政管理方式,强化宏观管理。 
  记者注意到,在取消的职责中,包括民办学校聘任校长核准,省级重点学科审批,全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招生简章和广告备案等。在下放的职责中,高等学校申请教师中级职务评审权审批下放至高等学校;直属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职数总量内的内设机构调整及编制、中层职数配备下放至直属事业单位;厅属高职高专学校组织部长、人事处长、财务处长任免,省属本科高校人事处长、财务处长任免下放至学校党委,报教育工委备案。 
  内部的职能转变,只是改革的第一步。而最终实现“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社会评教育”才是改革教育管理体制的目标。 
  “经过轮流上台演讲、代表们公开投票,我宣布龚徐东以34票、排名第一的成绩当选高中语文学科总监。”日,一场特别的“选举”在成都市华阳中学举行,学科“总监”、“副总监”的职位令人耳目一新。 
  “公推直选学科负责人,这在成都是第一次,也是天府新区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的有益尝试。”天府新区教育体育处处长景波说。 
  管办评分离改革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为切实加强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天府新区决定成立22个“教育4D工作室”,总监、副总监正是这些工作室的“掌门人”。 
  景波介绍说,“4D”是开发(Digging)、发展(Developing)、提升(Deepening)、引领(Driving)四个单词的简称。“教育4D工作室”内部管理实行总监负责制,设总监1名、副总监1名,全区同一学科同一学段的教师自动成为工作室成员。 
  “以后,学科如何发展、教师怎样成长,都由这个学科的总监说了算,教育行政部门只做好相应的经费保障和管理监督。”景波表示,总监要有威望、能服众,就得由广大教师公开选举产生。 
  “4D工作室绝非传统的教研室,总监也绝不是传统的教研员。他们来自教学一线,也将留在教学一线,并在一线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景波期望,通过这种模式的创新,改变以往“教育行政部门插手教学”的状况,逐步实现教师“学科自治”,最终达到教育“管办评”分离的目标。(记者&倪秀&黄蔚&梁伟国)
【近两年四川教育改革盘点】
  2014年春季开学&
  四川省率先在全国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本费,“三免一补”政策覆盖全省800多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2014年5月  &
  四川省启动实施大小凉山彝区“十项扶贫工程”,着力解决彝区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法定条件应该读书的必须读书、该读完的必须读完、读书过程中能看到就业希望”基本目标。 
  2014年6月  &
  成都理工大学“攀西战略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协同创新中心”等21个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第二批“四川2011协同创新中心”,四川大学“稀土钒钛碲新材料协同创新中心”等12个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四川2011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基地”。 
  2014年秋季开学 
  四川省内部分小学收到了省里下发的图文并茂的《小学生学法用法读本》。四川省《关于深入推进“法律进学校”的实施意见(年)》提出,每年9月和10月为学校集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时间。 &
  2014年9月  &
  四川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发布的《四川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年)》提出,2017年四川省中高职集团化办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基本建立。 
  2014年11月  
  四川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开展2015年高等职业院校单独招生考试申报工作的通知》,明确2015年单招计划数最高可达学校年度招生规模(2014年)的50%,同时,单招中职生的比例原则上应达到50%左右。中职生升学更容易。 
  2014年12月 &
  四川省教育厅宣布四川省民办学校聘任校长不再需要省教育厅核准。至此,四川省107所普通高等学校中,民办高校达到33所。本科院校中,民办院校占比46.73%。 
  2015年3月  
  为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四川推行学区制改革,中小学将实行学区制改革,中学将招收对应学区内小学的学生,同时取消重点初中,重点高中50%左右的招生名额将均衡地分给普通中学,以此提高整体教育水平。 
  2015年4月 &
  四川省对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提出相应要求,全面实行单校划片或多校划片,所有义务教育公办校对随迁子女“开门”。&
  《中国教育报》日第5版&
】【】【】【】【】【】
{编辑:刘继源}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
细览版权信息探索高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之路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探索高职课堂教学改革创新之路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2.41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域名未绑定!||||||||||||||||||||||||||||||||||||||||||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湖北信息:黄冈浠水县“四个坚持”课程改革催生高效课堂
新闻来源: 黄冈日报 
发布日期:
  黄冈市教育局局长王建学在浠水县召开的课改中国行&走进黄冈暨黄冈市素质教育推进会上,对浠水县的课程改革给予了充分肯定。  近几年来,浠水教育针对教育观念落后、教学管理粗放、教学过程单调、教师队伍不优、教学质量滑坡的现状,认定素质教育目标,创新思路,着力&四个坚持&建设高效课堂,催生出浠水教育满眼春光。  坚持以思想为先导。该县挑选一批素质强、观念新、思维开阔、勇于创新的年轻干部担任校长,树立现代教育管理理念、现代课堂教学思想;开展以&爱心、责任、方法&为主题的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活动,以&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多种教师群体接受培训;采取多种行政手段推动课改,严格规范学校作息时间、课程开设、班级设置、学生作业量,全面推行推门听课,开展&四课一评&,召开不同学段、各有侧重的现场会,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坚持以教研为依托。该县引导教师撰写教学日记、教育叙事等,促进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和交流;以&切片诊断,放样剖析&的方式开展课例研究,使课堂教学在&评&中找差距,在&议&中找突破;积极举办教学论坛、教学沙龙,召开校本教研现场会,推动教研活动深入开展;实行联片教研制度,实行专业示范引领,充分发挥专家、名师、教研员的作用,解决校本、域本教研过程中的难题;创新备课形式,实施&一课三备&;挖掘乡土资源,编写校本教材;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注重课题研究成果的实践和推广。  坚持以课堂为抓手。他们始终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提高课堂效果。同时,针对实际,按照由下及上、以点带面、百花齐放的原则,推进&改课建模&。各学校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建立了一些适合学校实际的教学模式,如浠水县实验高中的&163&模式、闻一多中学的&小组管理合作制&、楼口中学的&分层差异教学&等。  坚持以素质为目标。该县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提升师生素质;开展中华诗词进校园、文明礼仪伴我行、国粹京剧进校园、浠水民歌民俗文化进课堂等活动,弘扬传统文化;举办校园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等,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大力开展书画教育,营造艺术教育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各取所需、各取所好,选择自己需要、喜好的教育;以文艺汇演搭建师生展示素质的舞台,锻炼能力,展示才华。
【本站接收新闻稿件邮箱地址: 】
共0条评论网友评论
[1-50/0] (1/1)
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 Nescape6.0、IE5.0以上浏览器
维护管理:中国?接班人互联网信息中心
中国音乐教育网北京信息管理中心 中国音乐教育网(杭州)技术管理中心
中国音乐教育网会员培训管理中心 中国音乐教育网(音乐)课程教学平台
中国音乐教育博览会网络运营中心 中国音乐教育网(英文)国际交流中心立足西部面向全国 在创新教育体系中奋力前行
 来源: 王丽英
来源:作者:王丽英责任编辑:郭文骁
  原标题:立足西部面向全国 在创新教育体系中奋力前行
  ——重庆师范大学开启内涵发展新征程
  中德(重庆)职教合作示范基地揭幕
  常年组织赴海外汉语教师志愿者培训
  原创音诗画《归来》参加“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校园文艺会演
  与北京时间碎片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新媒体学院
  煌煌六十年,熠熠一甲子。今年10月,重庆师范大学迎来了建校60周年华诞。从不足300亩的袖珍学校,到2800余亩的现代人文校园;从蹒跚起步筚路蓝缕,到提档升级内涵发展;从传统师范教育,到形成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新格局……重庆师大六十年风雨兼程,六十载春华秋实,奋力谱写着动人的教育篇章。
  在改革发展中有定力、有反思、有提升
  1954年,重师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最早成立的高等师范学校之一正式创立,首任校长邓垦扛起了“师范教育”的大旗,率领一批垦荒者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艰苦创业。建校以来,学校四易其名,几度分合,但迭经变迁,重师人始终恪守历史使命,高举“教师教育”大旗,秉承“自强不息,躬行师道”的重师精神,砥砺前行。
  60年来,重庆师大在传承中创新,在探索中反思,在改革中提升,在发展中进取。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不动摇,坚持教师教育办学特色发展不动摇,科学谋划,特色立校,探索一条西部师范高校办学的新路子。
  2004年和2007年,学校围绕师范院校如何在综合发展的同时保持师范特色,实现学校转型发展等问题,开展了两次深入的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进一步明确办学思路和办学定位,廓清办学中的思想认识问题。
  学校提出“提高质量,彰显特色,调整结构,重点突破,拓展领域”的发展主题和“四个坚持”的办学思路,即坚持以教学质量立校,突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坚持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增强社会服务功能;坚持传承和创新重师文化,建设和谐文明校园。在发展目标上,力争到2020年,建成特色鲜明、西部前列、国内有重要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
  构建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新格局
  60年来,学校坚持以国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着力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的教师和各类实用型人才。学校夯实师范教育这一传统优势,构建形成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特殊教育到汉语国际教育的完备的教师教育体系。为提升师范生素质,学校坚持举办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从多个层面夯实和提升教师技能,教师罗萍获首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培养的师范生综合素质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近三年,学生在东芝杯·中国师范大学理科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实践大赛中获得全国二等奖1项,在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优胜奖2项。2013年,学校在重庆建立了首个“高校—区县”小学全科教师联盟,在培养西部农村小学全科教师队伍上作出努力。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学校积极拓展办学空间,认真分析专业结构和师范教育的传统优势,在办好师范教育的同时,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大力增设一批既符合市场需求又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非师范专业。为培养国家需要的新闻传媒人才,与重庆市宣传部门共建重庆新闻学院,成为全国首批10所部校共建的新闻学院之一;根据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需要设置了城乡规划、工业设计等专业;根据西部信息服务产业发展需要设置了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在国内成立首家新媒体学院;与金通航空培训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创办艺术教育(空乘与礼仪)专业;与重庆中鑫珠宝公司合作开设珠宝首饰设计专业。同时,学校坚持以师范教育传统专业为依托,强化非师范专业的学科根基,开办了生物技术、音乐表演等专业。通过非师范专业的拓展,学校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学科调整布局,覆盖了除国防、医学之外的全部学科,使学校基本形成门类齐全、数量适宜、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学科专业体系。为提升非师范生专业技能,学校大力举办挑战杯、模拟公司竞赛、营销大赛、电子设计大赛等科技文化活动。近三年,学生在多项专业技能竞赛中获得国家奖项200余项;通过引入人力资源管理师、公共营养师、电子商务师等10多个职业资格培训项目,全方位,多层次培养一专多能应用型人才。
  在办好师范与非师范专业的同时,学校积极适应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势要求。2000年5月,学校被国家教育部门确定为第二批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10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立足重庆、辐射西部、面向全国”的发展定位,构建了“基地+职教师资学院+职教师资培训集团”三位一体的职教平台,先后挂牌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中德职教师资培训基地、重庆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集团,并成为重庆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集团的理事长单位。承担了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幼儿教师国家培训、示范性项目紧缺师资国家培训等。累计培训各级各类职教师资4700余人,为国家职业教育做出了重要努力和贡献。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大力推进汉语国际教育,形成“2+1”基地平台和3+1海外办学实体。先后于2000年被国家侨办命名为全国首批华文教育基地,2012年被国家汉办命名为汉语国际推广师资培训基地(重庆),成为重庆市仅有的汉语国际推广培训基地。2007年起,学校先后在卢旺达、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英国等国创办“孔子学院”或“汉语师范学院”。积极推进本土汉语师范专业教育,已培养千余名对外汉语本科生和硕士生;培训外派汉语教师、志愿者和海外中文教师2200余人次;多次承办“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活动;承担了国家汉办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培训。在第八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上,学校获评“孔子学院先进中方合作院校”奖。
  内涵发展增添办学新动力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2012年以来,学校深入实施内涵建设、提档升级战略举措,科学制定出台了《关于提档升级、加快学校内涵发展的意见》,以及人才队伍、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学生成长发展等5个子方案,对深化内涵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作出新的改革探索。
  在人才培养方面,大力实施“立德树人领雁计划”、“优良学风提振计划”、“创新创业促进计划”、“就业质量提升计划”和“优质生源吸引计划”,不断提升人才综合素质。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大力实施专业特色与竞争力提振工程、课程资源建设与教学模式改革工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实践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标志性教学成果培育工程。构建“通识综合素养+专业理论素养+实践动手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把科学精神、思想品德、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方面,也均出台具体举措,明确内涵发展的具体目标,从多个维度支撑学校不断提升办学水平。
  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新成效
  学校把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放在各项工作首位,坚持从严治党,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学校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实行干部竞聘上岗和任期履职计划,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创新干部培训模式,提升管理效能和治理水平。制定并实施学校《党委委员、纪委委员联系基层党组织实施办法》,充分发挥两委委员的联系沟通和服务作用,同时聘任熟悉党务工作的离退休老党员同志担任“特邀党建组织员”,不断夯实组织基础,密切干群和师生关系。加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以及从严治党有关规定。近年来,学校系统深入开展党的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党的思想、组织、制度、作风和反腐倡廉建设上取得明显成效。学校党委被中央授予“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学校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教育方式方法。2009年4月,学校在重庆市率先开办了“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培养班,创新提出了“三三四四”工作模式,形成了初级、中级、高级“三梯次”培养格局,构建了科学规范的培养体系,培养学员共计6000余人,取得了显著育人实效。《“青马工程”的探索与实践》项目获2010年度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学校“党员承诺制”活动已坚持开展了10多年,实施“学生党员承诺‘七个一’工程”即:“挂一块牌子、诺一句话语、建一支队伍、做一个网站、立一面墙壁、开一间专室、树一面旗帜”。与此同时,每学年重点遴选和培育一批“学生党员承诺”优秀群体和示范团队。学校积极推行学生“自省、自律、自助、自强、自立”为主要内容的“五自”教育,达到学生修己达德、朋辈互喻的良好育人效果。“五自”教育获2008年全国高校优秀校园文化成果三等奖。
  学校在学生中选树先进典型,连续13年举办大学生先进事迹报告会,遴选自立自强、科技创新、志愿服务、学业优异等方面有代表性的学生组建报告团,在校内进行巡回演讲,累计举办300余场次,发挥了学生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学校还强化实践育人体系,实践育人成果获2011年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
  文化强校打造育人新亮点
  作为师范大学,学校坚持“立教无类,以文化人”办学理念,不断完善文化顶层设计,实施文化强校战略,出台了《关于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实施意见》文件,着力提升文化的育人功能。构建起“人文艺术课程+人文艺术实践活动+人文艺术文化氛围”的大学生人文艺术修养培育模式。引进了音乐、美术、影视、服装等一批高层次文化师资,使文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大力发挥文化平台的育人功能,舞台艺术编创工程荣获“2012年度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学校连续五年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五月的鲜花》演出。
  60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输送了16万名毕业生,一大批毕业生已成为中西部教育、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中坚骨干力量。据统计,重庆市90%的一级示范幼儿园现任园长、50%的主城区小学特级教师、60%的小学骨干教师均为重师大毕业生。在重师校友中,涌现出201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之奉献边疆爱心教育事业的胡忠,陨谢教坛的2011年度感动重庆十大年度人物、被国家教育部门追授为“全国优秀教师”的最美乡村女教师之一曹瑾,2009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之以孝为先“砍柴男孩”李露等优秀代表,形成立德树人“传帮带”的良好氛围。毕业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投身西部建设,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达到76%以上,服务地方基础教育事业的达40%以上。
  国势之强弱,系乎人才;人才之消长,存乎教育。在未来的办学征程中,重庆师大将不断深化内涵发展,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在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伟大征程中,担当责任,砥砺前行!(王丽英)[责任编辑:郭文骁]
一周图片排行榜
光明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课程标准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