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华为p7 小米4卖国外与国内价格一样吗

三足鼎立:联想华为小米2015年争做中国第一品牌―中国经济网
当前位置:&&&&&&正文
三足鼎立:联想华为小米2015年争做中国第一品牌
来源:环球网科技
  据美通社12月3日报道,中国厂商自2011年涉足智能手机市场以来,以年增长逾50%的速度迅速发展。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最新的研究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手机供货4.5亿台,同比增长50%,其中38.6%的手机销往海外。
  TrendForce手机分析师Alan Chen说:“中国消费者对智能手机的需求激增,是中国手机品牌井喷式发展的关键原因。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运营商的补贴遭削减、智能手机的覆盖饱和、中国手机的疯狂增长将放慢脚步。到2015年,中国手机将仅有17%的年增长,供货5.3到5.4亿台。”他接着说:“虽然增长放缓,中国品牌2015年仍将有40%以上的海外供货,并且到2016年很可能超过50%。”
  华为、联想和小米争做中国头牌
  2014年,华为、联想和小米的供货量预期都将超过6000万台,和三星、苹果和LG并列,成为全球六大手机厂商。2015年三家企业都计划销售1亿台智能机,竞争想必相当激烈。Chen说:“联想收购摩托罗拉有何成果?小米能否在海外再创国内辉煌?这都是2015年孰胜孰败的决定因素。
  至少到2015年第一季度为止,仍需进行存货调整,届时4G在中国市场的覆盖率可能达到40%
  运营商补贴削减,中国市场又面临3G到4G的转型。智能手机的存货一增加,销量也就显得疲弱了。Chen分析:“现在供应链上的库存环节在调整中,并且会一直持续到2015年第一季度。如果一切发展顺利的话,那2015年第二季度销量就会明显增长了。”他接着说:“对4G的需求会带动增长。”TrendForce预测,有高性价比的中低端4G SOC芯片推出,又有运营商的大力推销,今年中国4G覆盖率将达到15%到20%。到2015年,中国4G覆盖率可能升至40%。
  中国品牌抢夺海外份额
  2014年,华为、中兴和TCL超过30%的智能机销往海外,而大多数中国品牌仍选择驻守国内市场。但中国市场已接近饱和状态,国产品牌急需新的发展点。其他新兴市场,像是印度和拉美,都可能为他们提供新的发展机会。这些市场中智能手机覆盖率还很低。中国品牌向来喜欢打价格战,正好迎合了新兴市场消费者追求价格的口味。中国品牌要在来年保持强劲增长,为进军海外制定成功的战略才是关键。(责任编辑:丁甜甜)
2014年岁末,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金服重磅产品“花呗...
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和...
一年一度的全球科技产业盛会CES国际消费电子展将于...
2014年被称为“媒体融合元年”,党中央8月18日通过...
1月4日,据《华尔街日报》报道, 2014年,对中国科...
据科技博客TechCrunch报道, Facebook CEO马克?扎...
粉红诱人的熟食要少吃,咖啡“伴侣”能少放则少放...
水虎鱼以误把男性的生殖器当成树上的坚果当成主食而出名。据报道, 2011年巴布新几...
中国老牌游戏企业蜗牛今年首次参展,并强势推出基于全新3D裸眼技术的W 3D游戏手机...
2015国际消费电子展(CES.2015)上,联想正式推出第三代ThinkPad X1 Carbon。
跟传闻一样,华硕在CES 2015上推出了全球首款4GB内存的手机ZenFone 2,一同亮相的...
1月8日,黑莓公司仍在努力吸引那些未使用黑莓设备的用户,以便让这些用户使用该公司...中国手机三强争夺全球探花|华为|小米|联想_通讯与电讯_新浪科技_新浪网
中国手机三强争夺全球探花
  刘佳 赵陈婷 李娜
  中国手机厂商正在集体向全球第三的位置发起冲击。
  10月30日,IDC发布研究报告称,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276亿部,较去年同期的2.617亿部增长25.2%,其中三星和位居前两位,紧随其后的是小米、联想和LG。而在今年上半年,第三名还是华为,LG和联想分列第四、第五。
  杨元庆对联想很有信心,他称下一个财年在全球能够实现1亿台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销量。这一目标和小米的“明年全球一亿台”的目标吻合。与此同时,华为今年的销售目标是8000万台,明年的目标尚未公布,但冲击亿台并非不可能。
  事实上,在4G窗口被打开后,国产手机排位争夺战就已经开始,IDC中国负责手机市场跟踪报告的高级分析师闫占孟认为,国产手机在4G窗口发布产品明显更加积极,全球手机出货量排名未来将会发生更大的变化。
  这或许意味着,三家中国企业之间的这场全球“抢三”争夺战,将会趋于白热化。
  小米:
  “三个小米”的三个问题
  无论是从过去2年的增速,还是手机用户活跃程度,做了三年手机的小米已开始成为全球手机顶尖战团中的最有力挑战者。
  有消息说,眼下它正进行新一轮融资,据称估值有望超过400亿美元。如果以此计算,小米科技将成为中国第四大互联网公司。
  这家推出手机三年多的创业公司确实增长凶猛。2014年上半年,小米含税销售额约为33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9%。以年出货量6000万台计算,小米预期2014年全年营收有望达到800亿元人民币。
  事实上,MIUI是小米公司与国内手机厂商竞争的杀手锏。小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16日,小米通过销售大量的手机,形成了一个7000万规模的MIUI用户群。如在同样的亏损时,假设是小米和其他厂商都需要亏50元能够获取一个手机用户,但是很快小米将从MIUI的增值服务中将这笔成本赚回来,而它的竞争对手目前还无法做到这一点。
  据记者了解,进入今年下半年,MIUI已经月流水超过1亿元,其中按照下载量看,大部分是皮肤、壁纸类,而金额上主要来自于付费游戏收入。
  熟悉小米内部事务的知情人士对记者解读,未来的小米可以理解成:小米手机(含小米平板)、小米电视(含小米盒子)和小米路由器三大硬件核心产品线是“第一个小米”,MIUI及其所构建的移动互联网内容和服务生态相当于“第二个小米”,而小米计划花50亿美元投资的智能硬件100家公司将成为“第三个小米”。而建立在小米手机、MIUI生态之上的、手机之外小米生态的全新格局,或也是支撑小米400亿美元估值的原因之一。
  今年以来,在投资领域频繁“出击”。从小米与顺为基金领投积木盒子进军互联网金融、雷军控股的北京瓦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投资华策影视以及小米2500万美元入股iHealth进军移动医疗,再到金星投资与顺米投资凯立德。“雷军系”已经隐隐成为BAT之外第四大势力存在。同时,小米也成为“雷军系”投资公司群业务的交合点。如金山为小米提供安全、云存储等服务,则为其提供多人语音聊天功能,为小米提供云加速技术等等。
  不过,激烈的竞争下,坐在全球第三位置的小米也并不很轻松。
  IDC数据显示,排名前两名的三星和苹果,分别以7810万部和3930万部的出货量占据23.8%和12.0%的市场份额。在联想收购摩托罗拉之前,根据IDC的数据,第三小米、第四联想和第五名LG的份额只差0.2个百分点。
  而雷军近日也对媒体坦言,小米的压力源于三个问题,第一个是产能问题;第二个问题是,不断扩产以后风险越来越大,如何保证产品品质;第三个问题是,怎么更精准地预测销量,从而在品类增多的情况下,避免不同制式和型号的产品出现过多库存。
  而在国际市场,小米正面临着包括专利、用户隐私等在内的多重挑战。目前小米进军海外的路线图是:港台试水,东南亚,然后再到10个国家,而海外扩张的重心是人口基数大,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足够成熟,当地人民对移动互联网熟悉的国家,比如印度和巴西,它们的市场状况类似于几年前的中国市场,小米在国内市场的一系列打法完全可以发挥威力。据称,现在印度用户也在排队买小米,每周都热情抢购,跟国内类似。
  但小米的国际化并非一帆风顺。据悉,小米手机在台湾遇到的问题除了用户数据隐私,还有支付。小米手机的应用和增值服务用的都是米币,而米币基本上在大陆都是用来充值,而在台湾,支付宝用户并非主流。
  眼下,小米把国际用户的资料放置在新加坡或者北美等海外的服务器,通过积极的本土化尝试,以努力减轻用户对隐私的担忧。
  还有人把关注点放在小米的知识产权问题。在今年10月的WSJDLive会议上,小米的知识产权问题被主持人当作重点之一来提问。而在此之前,也有小米的竞争对手认为,小米扩张到美国和欧洲可能会面临大量专利侵权的官司,因为有观察人士认为小米并没有足够的知识产权与其他智能机制造商达成专利交叉授权协议。
  “当涉及到专利,我们的情况和其他人一样。”小米副总裁巴拉表示,小米在中国申请了多项专利,在国外也购买了很多授权。诉讼风险对小米国际化扩张的市场决策方面“不是决定因素”。
  不过小米对此已经警醒并已采取行动。今年4月,小米、金山、TCL等在中关村发起设立中国首只专利运营基金,预计募集3亿元人民币。一期重点围绕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等领域汇聚专利资产,希望5年储备大批核心发明专利。
  进击的小米如何解决好这三大问题,把自己规划清晰的生态建设真正做丰满,可能是未来数年间小米最大的看点之一。就在昨天,小米又宣布新浪网前总编辑陈彤加盟,并奉上了投资、运营版权内容的10亿美元“见面礼”。
  华为:
  从“规模化”到“去低端化”
  而在市场份额争夺的过程中,不少手机厂商也把品牌美誉度作为重要指标之一,希望在“去低端”的同时真正与苹果和三星形成三角势力。
  以华为为例,今年上半年,华为将全年终端的整体销售目标定位在8000万台,但8月份华为终端负责人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又再次强调规模并不是华为的追求,下半年华为的手机机型数量将会减少80%以上,从五六十款机型缩减至几款。
  “如果供应链成熟的话,实际上可以做到1.2亿~1.5亿台。”余承东5月份时曾对记者说。
  在他看来,手机厂商出货的节奏其实可以慢一些,在面对全球手机行业大洗牌、国内市场陷入价格混战的背景下,华为正在要求终端业务以利润而非规模进行布局转型。对于整个华为终端,特别是华为终端中国区而言,华为手机品牌度的提升比销售规模和份额的增长更为急迫。
  在2014年,华为加大了重点区域的营销活动,并通过一系列的品牌推广如足球赞助活动加大消费者对华为终端的认知。在亚太和拉美的部分地区,华为已经成为当地的领导品牌。2014年10月,华为以43亿美元的品牌价值被全球著名咨询公司Interbrand纳入“全球一百个最具价值品牌”,排名第94,成为该评选15年来,中国大陆首个登上榜单的品牌。
  但从市场表现看,华为依然在品牌“爬坡”中经历着销量与市场之间必然的阵痛,被定位为中高端旗舰机型的Mate7在上市初期就经历了“缺货”烦恼。
  “确实有些准备不足,销量超过了我们的预期。”华为终端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Mate7中国上市后的首月单日销量突破1.2万台之后一直维持高位状态,在备货上华为已经加大了供应链的产能。
  据上述内部人士介绍,目前华为的Mate7中国市场库存周转率为8~12天,比业界手机正常周转率30~40天低很多,这意味着手机几乎是从生产线一下来,马不停蹄经过运输、经销商周转到店后立马被抢光。但这依然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记者近日从手机水货批发地华强北市场了解到,目前Mate7高配版本已经炒至元,缺货严重。
  “像Mate7元器件高达1500多个,有些元器件的备货周期长达3~5个月,我们已在加紧提升产能。”华为方面表示。
  不过华为终端一路的成长似乎一直是“摸爬滚打”或者“吃一堑,长一智”。谈及去年华为终端的经验和教训时,余承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无奈地说:“太多了,现在记得的全是教训和批评。”
  两年前,余承东曾对媒体表示,在手机这个行业中,只有少数厂家能活下来,而当时华为消费者终端销售约75亿美元,手机发货量5200万部。主政三年后,余承东带领的华为消费者业务2013年营收首次突破90亿美元,仅仅是智能手机年出货量就达到5200万部,居全球第三位,盈利能力也达到了历史最好时期。而在最新的数据中,华为消费者业务2014年三季度整体发货3203万台,其中智能手机发货达到1680万台,同比增长26%。
  看上去,一切数据向好,而面对这样的成绩,余承东依然对记者表示压力不小,如果达不到利润增长指标可能就下课了。
  的确,手机行业的竞争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激烈。在面对全球手机行业大洗牌、国内市场陷入价格混战的背景下,以利润而非规模进行的布局转型实际上并不容易。
  在余承东看来,华为终端正走在正确崛起的路上,如果华为不自己“犯浑”的话,将有很大机会。“华为是长跑型选手,不是短跑型选手。”在采访中,他一再强调这一观点。
  联想:
  跨上“摩托”,冲击互联网
  尽管按照IDC和StrategyAnalytics的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第三季度的调研报告,中国的小米手机出货量以及市场份额均排名全球第三位,但联想收购摩托罗拉手机交易最终达成后,谁才是这一季度的世界第三,又成为一个颇具争议性的话题。
  对于并购摩托罗拉的移动业务,联想集团总裁兼CEO杨元庆看重的是品牌、团队、运营商关系和专利。
  “这次并购主要看重摩托罗拉在北美和拉美市场的影响力,上千人的研发团队以及与运营商的关系。虽然没有把‘老’摩托罗拉的专利都买过来,但是我们相信已经得到足够的专利和专利授权,使得我们在北美等成熟市场能够以比较低的价格实现扩展。(毕竟)在这些成熟市场,没有专利寸步难行。”杨元庆在接受包括《第一财经日报》在内的记者采访时这样解释道。
  此外,联想也对摩托罗拉手机的回归中国之路做了规划。
  收购完成后,联想将以全资子公司的形式运营摩托罗拉,其总部将继续设在美国芝加哥。将有近3500名来自全球的员工加入联想,其中包括在美国的约2800名员工,他们专责设计、策划、销售和支持产品。
  有媒体援引联想集团副总裁、移动业务集团中国手机业务总经理张晖的话说,摩托罗拉品牌在国内会做中高端,联想品牌手机则做中低端产品,“在产品售价上,3000元以上以MOTO品牌为主,而3000元以下以联想品牌为主”。
  虽然以并购见长的联想通过拿下的个人PC业务而最终成为这一市场的龙头,但在手机市场上,希望再度通过并购快速成长的联想一直存在着这样一个不小的尴尬。相比小米、华为,有销量、有品牌的联想更多的印象还停留在机海战术,很难找出一款拿得出手的明星产品。
  有数据显示,2011年宣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后,后者每年的亏损高达10亿美元,截至收购完成时亏损已达28亿美元。
  但杨元庆对此却相当有信心,年初联想宣布收购后,摩托罗拉移动财务亏损已大幅减少,销量翻倍,有信心在4~6个季度内帮助摩托罗拉扭亏为盈。
  “在移动领域,我们年初定下的目标,本财年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销量达到一亿台,这个目标现在依然没有改变,我们很有信心能够达成。”杨元庆补充道。
  而这背后,无法否认的是联想本身是家渠道驱动型的企业,运营商渠道是联想手机销售的重要途径。
  据联想移动业务集团总裁刘军透露,在过去两三年智能手机的普及中,运营商其实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运营商卖合约机和卖裸机的比例都超过了50%,最高的时候接近了60%。
  “运营商的补贴在近期有很大的降低,短期内无疑对联想是有很大的影响。但长期来看,我们仍然看好运营商这一块的市场,4G无疑将是下一波高潮,我们会继续把运营商的市场做好。”刘军解释道。
  有意思的是,尽管联想集团总裁兼CEO杨元庆对“互联网思维”有颇多质疑,但联想已经宣布成立了一家全新子公司,基于互联网模式推出智能手机等终端产品。
  据了解,新公司于明年4月1日正式运营,届时将拥有独立的公司名称及全新的子品牌,新公司将用互联网思维打造产品计划,将端到端地整合硬件、软件应用和互联网服务。联想集团中国区总裁陈旭东将转任新公司CEO,联想集团移动业务集团总裁刘军和联想集团云服务集团总裁贺志强将出任联席董事长。
  不过,相比互联网思维这个概念,业界更为好奇的是,颇为传统的联想能否借此从产品到市场营销走出一条不同于联想品牌手机的道路?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当前位置:&&
小米华为等崛起:苹果三星在中国遭遇挑战 该回老家了?
前瞻网摘要: 不止是在美国,在全球许多国家,苹果和三星无疑都是智能手机市场的王者。但在一个国家,鹿死谁手仍尚无定论,而那里就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中国。一些外界闻所未闻的中国本土品牌正不断占领阵地,并试图挑战科技界这两大寡头。
不止是在,在全球许多国家,苹果和三星无疑都是市场的王者。但在一个国家,鹿死谁手仍尚无定论,而那里就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中国。一些外界闻所未闻的中国本土品牌正不断占领阵地,并试图挑战科技界这两大寡头。
中国本土品牌智能手机硬件配置精良,但价格相对苹果和三星更加低廉,而且其与中国本地的移动服务运营商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合作关系,另外,这些品牌还利用中国的社交媒体和在线论坛,通过有创意的方式来建立自己的品牌分析群。这些优势,让中国本地品牌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智能手机市场里如虎添翼。
由于美国和其他成熟市场增长正在放缓,加之目前中国仍有数亿移动用户仍在使用功能性手机,从而使之成为了全球智能手机品牌的必争之地。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预计,去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54亿部,而美国则为1.39亿部。该机构预计今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4.22亿部。
中国移动市场潜力巨大,因此,即便一些中国本地手机厂商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国内市场,但这些品牌的智能手机总销量也已经远超那些来自与国外的竞争对手。据Canalys的数据显示,去年第三季度,由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出品的酷派,超过诺基亚和索尼,成为全球销量排名第六的智能手机品牌。而在中国国内市场,酷派的市场份额为11%,排名第三,仅次于占比21%的三星和13%的联想,而苹果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仅为6%,排名第五。
现年25岁的周诚是湖南省某卖场的一名经理。最近,他购买了自己的第一部智能手机,用来替换掉老款诺基亚功能手机。他花了约500美元的价格(约合3000元人民币)购买了一部由广东欧珀有限公司生产的Oppo Find 5智能手机。该设备采用谷歌(微博)Android操作系统,配有1300万像素摄像头,及5英寸高清显示屏,分辨率甚至超过了苹果最新的iPhone 5s。
调查载入中,请稍候...
已有人评论 相关内容阅读
有什么感想,您也来说说吧!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有什么感想,您也来说说吧!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乐视网董事长兼总经理特步(中国)有限公司总裁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行长达内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总裁
扫一扫 关注“资本前瞻”微信中国荣耀·勇敢做自己-凤凰网
他们眼中的勇敢做自己
华为荣耀业务部总裁
华为荣耀刘江峰:我们要做掘地三千尺的猪
1996年,中国互联网刚刚起步,当时刚加入通信企业华为的刘江峰肯定没有想到,自己会在18年后的今天,依靠互联网一年卖了2000万台手机。过去的18年中,他在华为的产品、技术等方面有着颇深的积累,但4年前一个品牌的出现让他&大跌眼镜&:原来手机可以这么卖!
这个品牌就是小米,而刘江峰现在作为华为互联网手机品牌荣耀的总裁,率领团队在国内乃至全球与小米展开厮杀。一年前,刘江峰为何敢于接手新品牌?面对年轻却张扬的小米,他将如何应对?小米在印度遭禁,荣耀的海外市场将如何布局?有着华为深厚技术背景的荣耀又将如何玩出新的天地?
荣耀独立:置死地而后生
故事开始于2011年。当年10月,小米1面市,互联网手机第一次进入人们视野。一个月后,华为荣耀1上市,剑指小米,但小米在电商上奔跑的速度过于惊人。
这直接刺激了华为荣耀。2012年6月,荣耀电商低调成立,次年荣耀3通过京东和华为商城首发,正式进入电商。
刘江峰承认,小米当时在短短3年之内就做到了2000万部的销售量,他们的模式给华为带来了巨大震动,&我们都觉得这是一个奇迹。&而华为采取的应对方式就是迎难而上&&2013年的12月16日,华为在北京举行发布会,高调宣布2011年11月出生的荣耀(honor)品牌正式独立。
是谁促使了荣耀的独立?刘江峰对凤凰网回忆说,当时强力推动此事的正是华为总裁任正非,&他对电商非常看好,甚至比我们更激进,认为电商能够取代原有的销售模式,是完全革命性的。&尽管在具体细节上有所分歧,但荣耀作为独立的电商品牌独立出来已势不可挡。
&当时就是置死地而后生,不知者无畏。&作为一个18年的&老华为人&,刘江峰从华为终端公司副总裁独立挂帅,以自己几乎为零的互联网经验运营新的品牌,无疑是冒着巨大的职业风险和商业风险的。
但好运总是留给努力的人。独立后的荣耀动作频频,通过荣耀3C、荣耀3X、荣耀X1、荣耀畅玩补齐产品线,形成了从千元级到两千元级、从5寸到7寸屏的产品布局,同时迅速&补习&互联网思维。一年后的今天,刘江峰给出的成绩是近30亿美金的销售额,荣耀完成了初步的积累,并且依靠着荣耀6继续在2000元档位杀出一条血路。更难得的是,成立仅一年的荣耀已经实现盈利,甚至利润&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对弈小米:会飞的猪和掘地的猪
在业界,小米雷军与格力董明珠的&10亿赌局&被看作是&互联网品牌向传统制造业的宣战&,但随着12月10日小米在印度市场因专利侵权指控而遭禁,欠缺通信专利基础的互联网品牌前途未卜。而在空调界以坚持工业科技闻名的董明珠看来,小米更应该跟华为去比,华为应是小米的榜样。
在这方面,格力与华为是惺惺相惜的,这正是由于华为也始终强调对核心技术和产品的突破。华为如格力一样是典型的&技术流&,其十多年来的研发投入已经超过1510亿人民币,海思芯片就是典型例子。这种骨子里的基因毫无意外地&遗传&到了荣耀身上。在刚上市的荣耀6 PLUS的研发中,产品团队为控制机身0.5毫米的长度奋战了一周,为的是在保证通信质量的前提下,不盲目增加手机的尺寸而影响操控。这被荣耀团队内部看作是追求极致产品的又一例证。
华为荣耀营销部部长张晓云曾解释荣耀的品牌观转变:&荣耀过去的口号是向&向极致科技致敬&就是想强调对手机工业的敬畏,做手机很简单,但要做好手机却并不简单,不是靠忽悠就能玩好。在这个纷繁的互联网新世界,荣耀要坚守的是我们对极致产品的追求,对性能和质量的不妥协。&
&荣耀还是手机公司,而小米不是纯粹的手机公司,更多的是互联网公司。&尽管刘江峰如此定位,但不能否认的是,小米在营销方面的突进让荣耀颇感压力,刘江峰也因此感慨&能说的好真的很重要&,&现在就算没风就得自己吹风。&
小米董事长雷军的经典名言是&只要站在风口,猪也能飞起来&,小米正是依靠市场的趋势和独特的营销模式而&起飞&。但猪飞得再高也要落地。尽管华为文化和消费品文化的平衡困扰着刘江峰,但&我们要做掘地的猪,掘地三千尺还是会掘到金子的。&
品牌升级:手机价格继续上探布局智能生态圈
若照刘江峰所说,&掘了18年地&的华为不仅在通信设备领域&掘&成了世界数一数二的企业,更是在互联网和智能领域的&金矿&中步步前进。荣耀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推出自有的平板、荣耀立方、荣耀盒子,乃至智能可穿戴系列的手环也戴上了年轻人的手腕。
而荣耀在与其它行业的联手上也大有可想象的空间。荣耀今年已与酷开合作用手机遥控的智能电视,以及联合特斯拉开展的试驾活动上,荣耀手机操控特斯拉的尝试也引发了业界对荣耀进军车联网的想象。
在未来,刘江峰对荣耀的规划是以手机为智能中枢,围绕其布局智能生态圈。&以前的投入相对谨慎,明年的步伐会更加激进。&
具体到手机业务,荣耀仍然坚持力求做&爆款&的原则,做精不做多。继今年依靠荣耀6站稳2000元档位后,荣耀继续将价格上探,杀入3000元的竞争区间。
发力海外:华为&亲儿子&的无数种可能性
荣耀&掘地三千尺&的文化是有传统的,&父亲&华为正是用了二十多年才将触角扎进全球的市场。目前荣耀依托华为原有的平台进入了全球57个国家,其中在14个国家建有自己的电商平台,包括与小米直接竞争的印度市场。而随着小米在印度禁售,业界对在电信领域拥有大量专利技术的华为在海外市场的表现更加看好。明年,荣耀将集中在海外发力,在海外预计新增的员工或将达到现有整个销售团队的规模。
在刘江峰的计划里,荣耀会依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电商条件发展不同的销售渠道,在电商发达的欧洲、美洲依旧以线上销售为主,并逐步渗入当地自营的电商平台进行合作售卖,例如欧洲的亚马逊和印度的在线零售商Flipkart。而在电商条件不够发达的国家,将更多地依托华为原有的实体渠道进行线下售卖。
尽管刘江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荣耀不能是&富二代创业&,但这更多的是观念上的坚持,自有&富二代&的资源不可能不用。刘江峰透露荣耀正在研究一种新颖的服务方案&&荣耀用户出国,国内的SIM卡会自动转为当地的卡,费用就会大幅度降低。此举就与华为跟全球很多运营商持久的合作关系密不可分。
一位业内专家对凤凰网表示,小米在专利权领域遭遇的挫折只是开始,海外市场尤其是欧美市场拥有更高的知识产权壁垒,反而有利于华为荣耀展开无数种的可能性,明年荣耀在海外市场的表现值得期待。
环保理念,在这座城市开枝散叶
地铁出行、上下楼爬楼梯、自带保温杯、随身备手帕&&&环保达人&是张鸣给我的第一印象。虽然出生在重庆,但一直在这座城市工作和生活,从事着公益事业的她,对环保格外关注。如今,绿色出行的人越来越多了,大家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了&&这样的一些变化,让张鸣对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热爱。
绿色出行的人多了
张鸣是一个低碳出行的拥护者,家里的汽车在停车场已经&待业&很久了,这几年出行都是公交、地铁和自行车。
&其实像我一样的人越来越多了,这是我最直观的感受。&张鸣说起了一个细节:前不久,她和同事要在火车北站搞一个公益活动,按照往年的经验,大家都会各自开车前往,而这一次却不一样,大家都赶公交、搭地铁前来。&这正是环保理念在大家心中扎根的一个具体体现。&
张鸣还说到自己的一个好朋友,在不久前搞起了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的&拼车&活动,由大家报各自的线路,寻找相同线路来拼车出行。&这种低碳出行的方式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非常流行。成都人喜欢接受新鲜事物,他们不仅很快接受,而且觉得这是一种绿色时尚。&
而今年春节,张鸣也感受到了变化。&春节前,我打开朋友圈或者微博,一条条转发少放或不放烟花爆竹的信息&爆棚&。&张鸣感叹地说,以前总觉得过年要有&年味儿&,放烟花成了一个&传统节目&,&如今,那么多人自发地提议少放或不放烟花爆竹。这样自发的环保行为,让人感叹。&
环保活动越来越多
一直从事公益事业的张鸣,经常要和各种公益组织打交道。最近她发现,在成都环保组织越来越多,环保活动也越来越多。
春节前,张鸣和她的朋友也参加了一次环保体验活动。&原以为没有几个人参加,没想到来的人还有好几十个。&张鸣告诉记者,参与的人群中,有很多年轻人,甚至是带着孩子的一家人。&还不仅仅如此。&张鸣说,如今的成都还有很多环保组织深入到社区,从市民生活的点滴入手,普及环保知识和环保生活。
&我们小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张鸣告诉记者,每周固定两天,环保组织引入的环保科技公司会在小区的篮球场进行垃圾回收,包括纸箱、瓶子、罐子等。&因为这些垃圾很多都可以再利用,通过科技公司的回收,能够达到垃圾整体减量化和资源化,减少垃圾处理过程中的环境危害。&
&这些环保习惯,看似小,但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张鸣坦言,虽然只是身边的小事,但却是环保意识、环保理念在这座城市&开枝散叶&的真实写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为好还是小米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