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后位,前后径4.4cm,宫内可见妊娠囊,大小约为1.4*1.1*0.8cm,可见只有少许胚芽组织

超声所见:子宫后位,形态饱满,宫内见孕囊样回声大小约0.9*0.7*0.6CM,胚芽未见,胎血管搏动无,子宫后方_百度知道
超声所见:子宫后位,形态饱满,宫内见孕囊样回声大小约0.9*0.7*0.6CM,胚芽未见,胎血管搏动无,子宫后方
超声所见:子宫后位,形态饱满,宫内见孕囊样回声大小约0.9*0.7*0.6CM,胚芽未见,胎血管搏动无,子宫后方见不规则液性回声区,范围约0.7*1.4CM。双侧附件显示不清。 超声提示:1宫内孕囊样回声,随访。
2盆腔少许积液。 停经10天,问是否怀孕。
提问者采纳
您好,上面的“宫内见孕囊回声”就说明您已经怀孕了。而且是宫内孕。至于上面写的盆腔少许积液,这个可以不用理会,因为正常人体盆腔是处于最低点,一般情况下都是会有少量的积液的。
其他类似问题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B超室个人自我评价
B超室个人自我评价
B超室个人自我评价
B超室个人自我评价
两年前,进入该科室工作。在平时工作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要求自己,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现将近两年来的工作及表现总结如下:
一: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为自己人生
的风向标,树立了“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
二:热爱自己的职业,坚守工作岗位,对病人关心,体贴,有礼
貌;对不明白的患者,做到认真,细心解释,对病情概不隐瞒。
三:以科室的规章制度,严格要求自己,服务态度端正,从来不
鉴定胎儿性别。
四:从不利用工作便利谋取私利,不收受病人红包,从不收取药
五:不开具虚假的医学证明,及医疗报告,实事求是,不参与虚
假的医疗或药品广告。
六: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努力学习新知识,掌握各项新技术,不
断提高自己的诊疗水平,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从不乱开药,私收费。
七:团结同事,对疑难病例虚心请教,认真讨论;严格防范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
八: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以“白求恩”为榜样,积极参加各类
公益医疗活动;以人民的健康为己任,在自己的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
扩展阅读:B超总结
不典型异位妊娠的超声分析
1,输卵管妊娠:于附件区可见不均质回声包块,部分内可见小的厚壁囊状结构,内未见卵
黄囊及胚芽,包块边界较清,呈条形或类圆形,于包块旁见正常卵巢结构,CDFI:包块内部及周围边见血流信号,子宫形态如常或饱满,内未见妊娠囊,内膜可增厚,盆腔可见少量积液。
2,卵巢妊娠:于附件区见不均质回声包块,边界清,形态欠规则,内部回声杂乱,CDFI:
包块内见血流信号,子宫形态如常或饱满,内未见妊娠囊,内膜可增厚或正常,盆腔可见少量积液。
3,宫颈妊娠:子宫外形失常,子宫体大小如常,宫颈明显增粗膨大,呈烧瓶状,宫颈回声
杂乱,可见以实性为主的囊实性包块,CDFI:其内有丰富的血流信号,见低阻,宫颈内口关闭,子宫形态如常或饱满,内未见妊娠囊,内膜可增厚或正常,盆腔可见少量积液。
4,宫角妊娠:子宫不对称增大,患侧宫角略突出,其内可见妊娠囊,胎囊周围可见肌壁围
绕,其内可见卵黄囊结构及胚芽,孕囊或者包块与子宫内膜连续,与宫腔查通,CDFI:内见血流信号,盆腔可见少量积液。5,宫颈妊娠诊断标准:胎盘和绒毛囊位于宫颈内口水平以下,宫腔空虚,宫颈管明显松驰,
并呈桶状,宫颈内口关闭。
6,宫颈流产:子宫体增大,饱满,宫颈明显膨大,全子宫如葫芦状,内口开大,胎物填塞
宫颈管内,但与宫腔内残留物相连通。
7,子宫峡部妊娠:位于宫颈内口处,局限性膨大,外形呈梭状,宫内口多开大,见到部分
宫颈结构。
8,宫体下段妊娠:位于宫颈内口以上,宫颈结构清、正常。9,输卵管间质部妊娠:位于近宫角部位但靠近桨膜层,胎囊或者不均质包块与宫腔不相通,
周围无肌层回声,或靠近子宫角部位有少许肌层回声包绕,子宫两侧宫角基本对称。
桥本氏甲状腺炎HT诊断
一,内部回声:
1,局灶性回声减低型:大小形态尚正常,一侧或双侧叶内见形态不规则,边界清不清
的片状低回声区,区内可见数个强光回声光斑。
2,弥漫性回声减低型:双侧甲状腺不同程度的、弥漫性减低,多数近似或低于同侧颈
前肌回声水平,部分内可见粗细不等的、不规则网络样强回声带。
3,单发结节型:弥漫性回声减低的腺体内出现单个回声更低的结节,边界清,内可见
强光斑。不伴或伴弱声影。
4,多发结节型:腺内弥漫分布的、大小不等的实性结节,边界清或不清,内部呈低、
等或高回声,结节周边无声晕,后方无声衰减,部分结节间可见较粗物纤维带状强回声。二,减低鉴别:
1,局限性回声减低型与亚急性甲状腺炎、甲亢相鉴别:
A:与亚甲炎:HT的峡部增厚为其独特的超声改变,亚甲炎低回声区回声从外至
内渐进减低,病灶发展至表面包膜下,致包膜线不清为特征,病灶与颈前肌弥漫性粘连,形成“假囊肿征”二者功能检查可有相同,而摄碘降低,随后功能减低,但亚甲炎最终功能会恢复至正常。且相应临床症状较明显,探头加压会痛,不能明确者可随访。
B:与甲亢鉴别:腺内明显增多的血流信号主要局限性于病变部位低回声区,而甲亢腺内增多的血流信号多广泛分布于整个甲状腺实质,血管增粗明显,上动脉血流速度显著加快,高速血流冲击血管壁,可有振颤现象。
-------弥漫性低回声型内出现不规则的网络样强回声带。
三,HT单发结节病灶的鉴别:
A:与甲状腺腺瘤相鉴别:腺瘤结节内部回声不均匀,可分为实性、囊实性或囊性结节外甲
状实质回声及血流分布正常,结节有完整包膜,边界可见声晕环,腺瘤内可见斑点状强光斑,后方无见声影,
B:与甲状腺癌相鉴别:癌结节边界不清,呈“蟹足样”,以低回声多见,实质,内可见沙
粒状钙化点,另压感质硬。HT内强光斑体积多较大,呈斑点状,不伴或伴弱声影,而恶性肿瘤特征性沙粒状钙化产生的强光点直径好小,多呈簇状,排列较密集,HT结节与癌结节内均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但后者多分布有病变内部,较杂乱,结节外血流多正常。
-----实性病灶内检出>70cm/s,的高速血流信号或RI>0.70的高阻血流信号,应高度怀疑恶性可能?四,HT多发性结节型的鉴别:多为甲状腺对称性肿大,结节均为实性,部分结节间可见
较粗的纤维光带回声,血流信号弥漫性增加,无法分辨是结节内或外的血流,HT中纤维组织增生是常见病理变化,是甲状腺滤泡严重萎缩结构破坏后的一种修复性反应,纤维条索可将腺体分隔成多个结节状。
A:与多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鉴别:甲状腺多呈不规则非对称性肿大,且囊性变发生率
高,钙化是结甲退行性变表现之一,是结甲囊性变及壁上钙化、结节中纤维化或隔膜发生钙化所致,其钙化多粗大,成环状、斑状、或弧状,后方伴明显声影,结节周边及内部均可检出血流信号,但远不如HT丰富。
彩色超声对先兆流产的评价
1,正常早孕及继续妊娠组RI最高为0.50+/_0.03,是低阻力,而必然性流产组呈中高阻力,
最高达0.71+/_0.02,VPS在正常早孕信继续妊娠组随孕周的增加而增大,最高达10.5+/_1.8,
2,RI>0.5+/-0.03、ACT>(75+/_14.6)ms,若血B-HCG渐降低的先兆流产无保胎意义。
甲状腺腺瘤超声表现
------滤泡型腺瘤、乳头状腺瘤、非典型腺瘤。
1,甲状腺腺瘤:来源于滤泡上皮的肿瘤,向外膨胀性生长,它对甲状腺的影响是局部的,
其边界清,包膜光滑,周边可见声晕,周边组织为正常的甲状腺组织,而结节性甲状腺肿是甲状腺组织反复增生和不均匀修复而致结节形成,其边缘模糊,包膜缺失,少有晕环或晕环厚薄不一且不完整,周边组织回声增粗,分布不均匀,甲状腺腺瘤周边可探及丰富的环状血流信号,内部可见多条树杈样红蓝相间的血流信号。而结节中血流不丰富,甚至无血流信号。但应引起注意的是声晕有不同的病例中有不同的病理改变。除血管外,包膜外甲状腺组织的受压萎缩,周围组织的炎性渗出,间质水肿,粘液性变,包膜与周围甲状腺组织的粘连及包膜本身待病理变化均与晕环的产生有关,可解释晕环内探测不到血流信号。
2,甲状腺癌:多呈蟹足样浸润,内部可见粗糙不规则钙化灶及沙粒样钙化,伴有实性部分
后方回声衰减,并伴有液性坏死区。腺瘤内部也可有钙化,但多为大而规则的钙化灶,后伴声影,颈部淋巴节中出现沙粒样钙化也是诊断甲状腺癌的有力证据,CDFI:腺瘤内部血管特别丰富,分布较腺瘤明显增多且紊乱,且RI>0.70,多为湍流.
3,乳头状囊腺癌:有乳头状结构者有较大恶性倾向多为乳头状囊腺癌,超声示见囊性瘤体
内有乳头状隆起性病灶并有局部不清晰、不完整,CDFI:示结构上可见丰富和血流信号,且RI>0.70,应考虑恶性变。
肉芽性乳腺炎
超声分型:
1,混合性回声结节型:肿块质韧,无包膜,边界不清
2,结节内部见肉芽肿性炎散在分布的微脓肿症和散在分布的微脓肿,部分见残留或无破坏的导管、腺泡。2,片状低回声型:肿块质韧,部分软硬相间,无包膜,部分边界不清,一个小叶内部见肉
芽肿性炎症和散在分布的微脓肿,偶见相邻小叶受累。
3,弥散型:切面未见明显肿物,仅为腺体发硬区,为小叶内散在分布的肉芽肿性炎症和微
诊断的特异性较高指标:
1,肿块内部散在分布的小囊状、管状液性暗区,其为病灶内嗜中性白细胞及坏死组织形成
微脓肿的影像表现,而乳腺癌肿块内部出现液性暗区较少见,且多为单发,位于肿块中央,为肿块坏死液化所致。
2,肿块周边有厚度49mm的高回声环。三种型都有,为肉芽肿周围增生的纤维组织包绕
所致。而乳腺癌周边的高回声环厚度为:24mm。
3,血管走行规则、自然。肉芽胆性乳腺炎血管结构正常,血管走行规则、自然和特点。而
乳腺癌病灶中存在多种促肿瘤血管生成细胞因子,因病灶内形成丰富的血管网,癌血管排列不规则,壁薄,分支不规则,形成袋状盲端及动静脉瘘。所以乳腺癌肿块内部血管大都有走行不规则,粗细不一的特点。
乳腺增生症彩色超声诊断
一,超声分型:
1,小叶增生型:表现为乳腺腺体不同程度增厚,结构紊乱,低弱和增强回声相间分布,
形态欠规则,边界欠清晰回声,典型者呈现“豹纹征”样改变,CDFI:测到异常血供,病理改变为乳腺小叶增生,小叶内梢导管或腺泡增多,腺上皮增生活跃。2,囊性增生型:表现为乳腺腺体内散在、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无回声区,有的呈类
圆形,边界清晰,壁薄光滑,内部偶见分隔光带或少许点状回声,有的则呈现条、管状无回声区,此为导管扩张所致,最大宽度达2.7mm,CDFI未检测到异常血供,病现改变为局部导管上皮增生,部分导管扩张,大汗腺样化生及脂性乳头状囊肿形成。临床表现少数病人有乳头溢液。3,腺瘤样增生型:表现为乳腺组织内可见多个大不等的低回声结节,有的呈“串珠”
样,最大的约39mmX12mmX10mm,结节边界模糊,内部回声分布欠均匀,周边可见不完整包膜回声,不伴侧方声影,CDFI:测到异常血供,病现改变为导管上皮乳头状增生、乳头状瘤病、硬化性腺病。4,囊性增生型及腺瘤样增生型都有属于乳腺囊性坟生症的范畴,是以乳腺小叶、小叶
导管及高度扩张而形成的以囊肿为主要特征,同时伴有其它结构不良病变的疾病,其增生、不典型增生共存,有恶变的危险,应视为癌前病就,其病现可见囊肿、上皮瘤样增生、乳头状瘤病、腺管型腺病和大汗腺样化生五种病变。
二,分类:
1,轻度:临床表现有经前期乳房胀痛,隐痛或针刺样痛,触诊无明显的肿块性结
节,或仅可触及砂粒产韧性结节,超声表现为局部腺体增厚不均,回声增强或强弱欠均匀,轻者也可无明显异常表现,病现检查示腺体小叶内导管数量增加,患者临床只有少数给予治疗,多数患者半年左右复诊。2,中度:临床表现患者常可触及明显的结节岢出现触痛感,病现示:乳腺小叶内导管数量明显增加,小叶间的间质增加,周围淋巴组织侵润,临床多数给予治疗,多数患者三个月复查。3,重度:系乳腺增生症的重度病变,多数患者有人工流产、产后未哺乳,表现有经前期限乳房隐痛、胀痛或针刺样疼痛,疼痛无规则性,有的甚至难以忍受,可牵涉到腋窝或小肢,少数病人有乳头溢液。临床检查可触及乳房有散在的大小不等的粒,串珠状、条索状、片状或团状结节,中等硬度,与周围界线不清,可活动,有触痛。
乳腺癌彩色超声的诊断
1,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呈毛刺样改变,尤以呈蟹足状为典型。
1,肿声内部回声呈低回声改变者多见。
2,纵/横比:在乳腺癌中大部分肿块的L/T>1,这是癌细胞的生长方向有关,若>1.5,其敏感
性的特异性均有提高。
3,钙化;乳腺癌中有强化斑(钙化灶),而乳腺良性肿块内部回声出现强光斑少见,大多
数为细点状微钙化,为组织异常、营养不良而产生的钙盐沉积。微钙化是乳腺癌极有价值的特征性表现。
4,肿块后方回声:后方可出现声衰减。5,腋窝淋巴结查出现肿大。
6,CDFI:见乳腺癌肿块内部及周边的血流信号较良性明显丰富。
-------总结:超声发现形态不规则的低回声肿块,没有包膜,境界不清,边缘呈多角形或蟹
足样或周围浸润,后方有声衰,则应怀疑病变。如果肿块内微钙化出现或肿块纵/横比>1.5,CDFI发现肿块周围和内部丰富的彩色血流,特别是血管走行异常有穿入性动脉血流和RI>0.7能明显提高乳腺癌诊断。
超声对稽留流产的诊断宫内回声归纳三种:
1,枯萎孕囊型,妊娠囊皱缩或拉长变形,部分下移,其间无正常的胚胎结构,不能观察到
胎心搏动及胎动。
2,杂乱回声型,宫内回声杂乱,取而代之的是点状、团状、片状回声及无回声杂乱分布。3,类似炎泡状胎块型,宫内见稍低或稍强回声病灶,边界不清,其内见多个大小不等、形
态不一的小无回声相间,似蜂窝状。
4,CDFI,较为复杂多样化,A:枯萎型因宫内无胎心仅能于肌壁间探及星点状、条状、索
状血流信号。B:杂乱型及类似水泡型较多复杂见包块血流信号丰富呈彩球状与肌壁间彩色血流信号相连,RI:0.50=/-0.08.
胚胎流产羊膜及胚外体腔超声
1,先兆流产:羊膜的回声薄、光滑。2,难免流产:羊膜的回声薄、粗糙。3,死胎:羊膜的回声厚、粗糙。
宫内残留物的超声显像
宫内残留物形态规则或不规则,但多数表现为不规则,边界不清,或欠清晰,宫内残留物声
像图:不规则的回声或不均质低回声团块,表现为稍强回声夹杂不规则的点状或小片状无回声,A:伴有感染者残留物与宫内壁边界不清,
B:宫内积血,可见宫腔闭合线分离,宫腔周边呈现环状无回声区,
C:宫腔内残留物较少时,仅表现为宫内膜呈不均匀的低弱回声,或斑点状回声,
宫内无明显异常回声团块,
D:药流后导致不全流产、宫内残留时,除宫内可见残留物外大多数盆腔内可见
少量不规则无回声区,这可能因用药后,子宫收缩,血液通过输卵管倒流入盆腔内。
E:宫内残留物为胎盘组织植入宫壁者,则局部肌层可表现为不规则增厚,残留胎盘与宫壁无明显分界,呈不均匀的低弱粗大回声。
F:CDFI:少量时无明显血流,大量时可探及血流信号。
G:宫内少量组织残留图:宫腔增宽,宫内膜回声不均匀,并可见不规则的稍强回声及低回声小斑块,有的为强弱相间不规则回声,以及宫腔中、下段细条状无回声区。
超声诊断子宫药流不全
------示子宫稍大或正常,内膜线消失或模糊,子宫腔内有较强的点状、片状或线状回声,梭形或团状强回声位于宫腔或宫颈内口附近,强光团内可见不完整和妊娠囊。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超声诊断(PCOS)
一,声像图特征:
4,双侧卵巢增大为正常的23倍,
5,卵巢包膜增厚,轮廓清晰,张力高,表面回声增强,周围似有一薄高回声环,6,卵巢皮质层内多个小卵泡回声,多达2030个,其直径25mm,通常不超过4mm,
很少见到超过10mm的卵泡,
7,髓质水肿,表现为卵巢中央髓质部见一回声增强区,而正常情况下声像图上见不到
卵巢髓质回声。
8,子宫正常大小或稍增大,
9,长期无排卵或闭绒时间较长者可见宫腔内有回声增强区,为增厚的内膜回声,若用
促排卵药引起多个卵泡发育时,卵巢可进一步增大,皮质层内见多个生长卵泡回声,但仍保持原来的PCOS图像,表现为卵巢大而圆,包膜回声较厚,周围皮质层内见多个竹长卵泡回声,中间髓质水肿。
二,鉴别:
1,PCOS是由月经凋节机能失常所产生的一种综合征,可根据声像图,结合临床靓现信基础体温测定,阴道脱落细胞检查,宫颈粘液检查明确诊断。
2,多卵泡卵巢(MFO)声像图为卵巢偏大,但无饱满感,无包膜增厚,皮质层小卵泡较PCOS之小卵泡稍大,而卵泡数目较PCOS稍少,无髓质水肿,子宫通常稍小,临床上患者无多毛,肥胖等雄激素表现。三,表现:有月经稀发或闭经、不孕、多毛和肥胖等症状。由于无排卵,基础体温测定呈单
相,子宫内膜病理检查表现为增生期,囊腺型或腺型增生过长,甚至合并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间质瘤的主要特点
-----子宫明显增大,边界不规则,其病灶处回声为均匀的低回声,内见条索状回声,病灶内
见较丰富低阻血流,RI------直径>50mm,有2个卵泡,应停用药物。
不排卵-----多囊双侧卵巢正常或稍大,内见8--10个以上,直径1.7,RI>0.7,S/D>3.0,提示胎儿宫内缺氧。
诊断标准:声像图示胎儿颈部背侧皮缘有U或W形压迹,CDFI:示沿胎称颈部顺时针旋转
探头900,于胎称颈周3点、9点、12点三处均探及红蓝色脐带血流显像,其环
。绕范围为>1800误诊分析:
1,是脐带绕颈较松,分娩中胎儿下降,脐带牵拉自行滑脱。
2,是脐带绕颈虽达1周,但绕颈脐带两端未形成交叉,产程中胎儿俯屈,旋转而致
脐带自行解脱。
3,脐带搭在胎儿颈部及堆积于颈周围未形成真正的缠绕而造成超声诊断假阳性。4,羊水过多,脐带过长,胎称枕后位,操作经验不足等。
膀胱占位病变的超声诊断
---应注意:
1,膀胱内强回声团较大,但表面较光滑,晚期肿瘤瘤体巨大,因坏死或溃疡而易致表面不
光整,当侵袭膀胱壁内或壁外时可见肿瘤回声。
2,膀胱内强回声团有散在无回声区,这是因凝血块溶解或部分未凝所致,膀胱肿瘤则表现
为低回声或致密强回声,分而不均匀,一般没有无回声区。
3,超声动态观察,如凝血块或短期内可缩小为碎片影像,回声性质由弱回声变为强回声,
而膀胱肿瘤一般在短期内声像形态性质不会有明显改变。
胎儿脐疝并脐囊肿
脐疝---脐根部有一向外突出的肿物,边界清,外面覆以包膜,脐带附于肿物的顶端,肿物内
可见肠管回声,较大的肿块内可见肝脏等实质性器官,超声可定脐疝及脐带囊肿有大小、形态。
脐囊肿可分真假,A,真性囊肿较小,认为是卵黄囊的遗迹,
B,常见的假性囊肿大小不等,由华顿氏胶液化聚集而成,超声示脐带旁发现近圆形的液性无回声区,壁菲薄而光滑,囊肿透声好,脐带附于其上,漂浮于羊水中,胎动时囊肿位置查移动。
超声诊断胎儿唇腭裂畸形
正常-----闭嘴叶上、下唇呈橘瓣状,张口时中“O”状,唇前缘连线完整,于唇弓之中可见略凹陷的人中切迹,及两侧高起的唇峰,在人中切迹相对应中裂侧可见略隆起呈高回声的上唇结节,鼻尖及鼻小柱居中,两侧鼻孔等大。
胎儿唇裂声像图:
1,胎儿闭口时可见唇弓回声中断,断端回声增强,上唇形礅不规则,呈溃堤状,其内可见
液性无回声区,单侧张口时上下唇呈U状,上唇结节回声消失。
2,不完全性唇裂表现为唇弓回声中断,间隙较窄,向上不延伸到鼻孔底部,鼻结构正常。3,完全性唇裂表现为唇弓回声中断,间隙较宽,裂隙延伸到鼻孔底部,鼻尖及鼻柱向健侧
偏移,患侧鼻翼内陷,鼻中隔向健侧偏移,患侧鼻形扩大,鼻孔不对称。4,唇裂合并腭裂以及单纯腭裂,难于直接显示。-------应注意与人中切迹和脐带压迹鉴别。
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肛门闭锁
胎腹膨隆,下腹部可见一“双时征”,内含液性暗区,双叶中隔可位于中央或偏一旁,中隔
可为完全或不完全性,直肠可扩张,增厚,羊水过多。超声诊断婴儿型多囊肾
肾均匀性增大,肾实质回声增粗,增强,分布不均匀肾窦部被挤压,或无正常肾实质回声,
集合系统受压变形,多无明确囊腔,或呈现多囊状,囊大小不同,已分不清正常的结构,结合羊水少,膀胱未充盈易诊断。胎儿肾盂分离的产前、产后的超声对比
---胎儿在3个月时肾脏已开始泌尿,在妊娠晚期过高峰,因此,肾积液可发生在宫内,尤以
中期、晚期妊娠为多见。胎儿在妊娠晚期出现短暂性肾盂积液可能是胎儿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的生理狭窄,弯曲或短暂
性的膀胱输尿管返流所致,故分离值在2--9mm范围尚属生理性肾盂分离,无随诊的必要。分离值在10--14mm的出行后随诊。
胎儿枕后位在产科的临床意义
1,于耻骨联合上方查胎先露---如盆腔内示胎头为头先露。左右移动及转动探头寻找
脊柱--诊左侧臣位或右侧。2,然后横切查胎儿A:颈面部在9--12点,脊柱在3--6点为左枕后位。B:颈面部在0--3点,脊柱在6--9点为右枕后位。3,根据胎儿脊柱与母腹前后位置,诊断胎儿脊柱
胎盘绒毛膜血管瘤
------于胎盘及宫底部见圆形实性稍低回声团块,稍向胎盘表面凸出,边界清,内部回声不均
匀,见少许稍强光点。常突向羊膜腔。鉴别:
1,应注意与胎盘下较大有肌瘤鉴别,两者的位置不同是区别的重点。2,副胎盘:是一个或多个分出的胎盘叶,与主胎盘有一定距离,借胎膜血管与主胎盘相连。3,胎盘早剥:剥离面较小时,超声可见胎盘局限性增厚和衰减性包块,易与血管瘤相混淆,
但胎盘早剥有腹痛、或伴阴道出血,故可鉴别。
超声诊断足月妊娠完全性前置胎盘
-----见胎盘下缘完全遮盖宫颈内口,胎盘与子宫壁分界不清,内回声不均匀。----前置胎盘:胎盘分布于子宫下段的扩张段,接近于子宫口或覆盖内口。
胎儿体重的比例分析
1,双顶径,股骨长,腹前后径,腹横径:1.07xBPD3+3.42xAPTDxTTDxFL。2,四步触诊法,
3,双顶径:双顶径-60mm。
膀胱非肿瘤疾病的超声诊断
1,膀胱内血块与肿瘤鉴别:体位变动后变形或位置改变,与膀胱不相连,膀胱壁连续性完
好,CDFI:无血流信号,但如膀胱内存在大量血块(>1/3膀胱容积)应注意仔细鉴别,勿误诊为肿瘤,并排除肿瘤合并出血可能,可随访观察或导尿后复查。
2,膀胱结核结节与肿瘤鉴别:膀胱结核结节呈局部占位表现,内部回声增强,以内部能见
到钙化形成的斑点状强回声且后伴声影。CDFI:病灶内无血流信号,基底部也不显示丰富血流,且基底血管的RI巴结动静脉、脂肪和淋巴窦所形成,长短径比值>/2,CDFI:一般无血流信号出现。2,淋巴结大小:
A,炎症和反应性淋巴结通常纵横径均匀性增大。
B,对于原发于头颈部各种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以最小横径大于mm应考虑恶性或转移。
C,如在一个淋巴结引汉区内有三个或以上淋巴结在诊断指标临界范围应多考虑转移可能。3,长/短比值:在同一切面上淋巴结和长径被除以横径,应是声像图鉴别肿大淋巴结的主要
指标,良性比值>2,恶性比值3,息肉型,呈乳头状,向腔内突起曲底较宽,表面不来,内呈等回声,好发于胆囊颈
部,术时见胆囊壁有乳头状小商品块生长。
4,厚壁型,表现为胆囊壁局限性或不规则性增厚,以颈、体部增厚较明显,内壁线多
5,混合型,同时存在多种类型。
二,CDFI:见增厚的胆囊壁及癌块内出现异常血流信号,内呈星点状或短细条状血流
信号,脉冲测及搏动性血流频谱,呈高速低阻血流。
三,胆囊癌的直接征象:示胆囊肿大或缩小,轮廓僵直不规则、胆囊壁不均匀增厚,内
壁不光整,腔内有形态位置固定,后无声影的回声团块。四,鉴别:
1,原发性胆囊癌多伴有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应关注主要疾病结合变动体位及多切
面观察,或充满型结石声影掩盖了肿瘤声像应注意。
2,厚壁型胆囊癌与慢性胆囊炎的囊壁有时鉴别困难,都为囊壁增厚、内壁毛糙,前者
增厚呈局部或大部不规则增厚,且程度不等,以体、颈部明显,后者则呈一致性增厚,应仔细多切面探查。
3,实块型胆囊癌因正常胆囊形态特征消失而误诊为肝癌或结肠癌,应寻找肝主裂由门
脉右支根部指向胆囊颈部的强回声是其重要的鉴别特征。
4,对大的胆囊息肉或腺瘤的低回声团块未作认真分析,一般胆囊息肉基底部较窄,
CDFI及CDE检测肿块内无明显血流信号,腺瘤可检测到少许血流信号,但是直径大于1,0cm的良性息肉超声图像与息肉型胆囊癌有时难以区分,息肉大于1,0cm者有手术绝对征。
5,晚期胆囊癌浸润转移至胆部管时可致胆总管及肝内胆管扩张,胆总管上段可见中等
回声团,而误诊为胆总管癌。
胆囊腺肌增生症的临床诊断
-----为胆囊壁内非炎症性、非肿瘤性病变,是导致胆囊壁增厚的胆囊疾病之一。是腺体和
肌层增生为主的良性病变。一,超声分型:
1,弥漫型:胆囊壁向心性增厚至0.81.1cm,胆囊呈较均匀低回声,胆囊边
界清光滑,脂餐后示收缩亢进。CT:胆囊壁增厚达0.81.1cm,胆囊内面和桨膜均完整,肝胆界面清晰,增强扫描胆囊壁均匀强化。2,节段型:胆囊呈世段性增厚累及胆囊一部分,局部增厚的囊壁向腔内突入回声较低,
脂餐后示收缩亢进。CT:胆囊局限性增强,增强扫描均匀增强,囊腔缩小。
3,基底型:胆囊底局限性增强,呈扁帽状,出现低回声状改变,内膜较光滑。
CT:胆囊底部局限性增厚,状如小帽,增厚的胆中内外面均光整,与正常胆囊壁交界清楚,均匀强化。二,临庆表现:女性多于男性,表现为上腹部反复发作胀痛或不适、恶心、厌油腻食物。
三,鉴别:与慢胆囊炎相鉴别:1,胆囊壁的厚度是否正常、囊壁增厚是局限性还是弥漫性,外侧壁不均增厚多支持胆
囊癌,内壁不规则增厚尤其是内壁高低不平或结节状突出者应高度怀疑胆囊癌。2,CT:延迟强化扫描显示不均质增厚,胆囊壁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应高度怀疑胆囊
癌,脂餐胆囊收缩不良者,应考虑慢性胆囊炎或胆囊癌。3,仔细查找病变周围有无淋巴结肿大,若肿大应怀疑胆囊癌。4,胆囊周围境界不清晰,囊腔内膜面不完整,示胆囊癌。5,有时胆囊壁增厚鉴别困难,建议用早手术治疗。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PLG)
------是胆囊粘膜局限性隆起病变。
一,超声分型:
1,胆固醇性息肉:多发性,直径0.20.7cm不等,声像图示强回声或中等回声团,胆囊
任何部位均可发生,绝大多数为桑椹状,其为乳头状或球形,基底窄或有蒂。2,乳头状腺瘤:声像图表现团党委复杂,胆囊壁上强回声团多为形态和边界不规则,或呈
菜花、乳头状,多为单发回声团,且较大。
3,单纯性腺瘤:声像图呈息肉术回声围拢,平均直径二,分型:
1,渗出液:炎性的。
2,漏出液:是由于心脏伴右心衰竭,肾脏病变或血浆蛋白过低而引起。
三,表现:为患侧饱满,呼吸运动减弱或消失,触诊:语颤减弱或消失,叩诊:实音,肺下界升高,运动减弱,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语音传导减弱或消失。
膀胱肿瘤超声诊断
一,超声分型:
1,乳头状:示为膀胱内壁见单个低回声乳头状,突入腔内,边缘不规则,基底窄,有蒂。2,结节型:示为膀胱内壁可见低回声或中等回声团块,内部回声不均匀,边界不规则,可
呈菜花样,基底部较宽。
3,混合型:示为膀胱内壁不规则增厚,其表面有乳头新诗或团块状隆起,内部为不均质低
回声及中等回声团块,边界不规则,基底宽窄不一。
二,观察:应多角度扫查,对三角区及顶部、前壁多留心,发现肿块应转动体位,观察肿块
活动度,位置、形态、大小、数目、肿瘤基底部的宽窄、深浅、浸润程度。三,鉴别:
1,癌肿瘤:常向膀胱深部浸润,瘤体基底界线不清,内部回声不均质,边界不规则,肿瘤
后方无声影。小于0.5cm的易漏诊。
2,膀胱出血:形态扁平,膀胱壁回声清晰完整,改变体位时,血块随体位漂动。治疗后短
期观察,肿块变小或消失。
3,膀胱结石:因其具有强回声光团,或弧形强光带,后方伴声影易鉴别。
4,腺性膀胱炎的结节增生:团块或结节不规则无球体感,与膀胱肌层间有分界,层次结构
可辨,周围膀胱广泛弥漫增生,增进取,多有尿路刺激症。膀胱息肉:结节或乳头状向膀胱腔内突塌,一般多在1cm左右,结节表面光滑,有长短不等的蒂,或基底较窄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无声影,周围膀胱壁光滑。
彩超对宫腔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
1,子宫内膜息肉:形态规则,回声偏低,边界与宫壁间比较清晰,并可见一细蒂与宫
壁相连。CDF有时可见环状或半环状血流,有一部分血流信号不明显。有经期出血过多病史。
2,子宫黏膜下肌瘤:形态规则,回声偏低,子宫内膜的其中一部分突入宫腔并形成瘤
体,基底部较低宽。CDFI:有叶可见低速高阻的血流信号。有经期出血过多病史。3,子宫内膜癌:形态不规则,回声强弱不等,与宫壁界线不清,侵犯宫壁后,可见宫
壁回声不均匀,CDFI;可见高速低阻的血流信号。
4,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形态规则,回声增强,与宫壁界限清楚,CDFI:无血流信号。5,宫腔残留物机化:形态不规则,回声增强,与宫壁界线清,CDFI:无血流信号。有
近期流产史。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
1,皮下组织低回声肿物,形态不规则,边缘不光滑或毛刺状,常侵及腹直肌前筋
膜,周围可见不完整强回声环,内部多见小的液性暗区。2,CDFI:示肿物内部点状和或条状血流信号,多见1条血管从外周组织进入肿
物,脉冲为低速高阻动脉血流。
高频超声诊断乳腺增生性肿块
一,超声分型:
1,乳腺囊性增生病:主要表现为乳腺导管上皮不同程度增生伴中小导管不同程度扩
张,又可分5种亚类:囊肿、导管上皮增生、中小导管和乳头状瘤病、腺管型腺病、上皮细胞大汗腺化生。
2,乳腺小叶增生:主要表现为小叶数目的增多及小叶内管泡的上皮细胞增生,层次增
多,与囊性增生病中的导管上皮增生一样。如细胞现现异型,即为不典型增生。
3,乳腺腺病:乳腺腺病是由于乳腺内导管或腺泡数目增多,伴小叶内间质
纤维组织不同程式度增生而形成的一种良性增生型病变,可单独发生,也可与囊性增生病并发,本病均在乳腺小叶增生的基础上发生,可分为腺泡性腺病和硬化型腺病。4,乳腺纤维性病:(又称乳腺硬化病、局限性纤维化)主要变化为纤维化和
小叶萎缩,与纤维瘤的区别是病变无清楚的边界及包膜,纤维组织不以小导管为中心分布,而是成弥散性分布,因以上病理的多样性,就导致了超声图像的多样性。二,与真性肿瘤鉴别:
1,球形感如何?多个切面扫查,形态是否可变(如圆变长),球形感不强形态可变者,增生可能性大。
2,增生肿块有压缩性,压之无明显逆向运动。
3,除局限性异常回声外,其它地方乳腺回声如何,综合分析提出诊断意见。4,结合临床症状、体征提出诊断意见,1/3乳腺增生性肿块患者主诉无明显疼病,2/3乳腺肿块触诊边界清晰、活动性好。5,利用彩超血流信号加以鉴别。
外伤性脾破裂的超声诊断
声像图示:脾肿大,脾区光点增粗,大部分包膜下液性暗区并有分隔光带,
少部分脾实质内见多个低回声区,于左上腹内可见少至中量出血。
胰腺外伤的超声诊断
声像图示:胰腺肿大,边缘欠清,腺体回声分布尚均匀,胰腺周围有窄带状
积液,或胰尾脾门区小网膜孔部少量液性暗区。
诊断休会:
1,如有上腹正中部冲击伤史,早期胰腺周围见少量液性暗区,可提示损伤。2,伤后6小时以后,见胰腺肿大可提示,部分患者6小时以前并未见明显肿大及局限性改变,血清及尿淀粉酶,伤后初测正常,6小时后复测后有上升趋势,12--34小时以后才升高。
3,腹部合并胰腺断裂并不移位,但可合并网膜及胰腺周围粘膜撕裂伤,而渗出液及胰兴高采烈在小网膜腔积聚,临床可见上腹部深压疼,结合小网膜腔积液可提示。
4,上腹部结肠胀气,胰腺显示不清或周围呈模糊的低回声影,且肠蠕动弱并有压疼,可提示,并建议CT检查。
5,因胰腺位置深,彩超显示胰腺血流并不理想,对断裂无明显裂开者且周围有血供,很难
判断急性期血供情况。
6,应结合临床资料、检验、CT、MAR等其他影像技术才能提高诊断。
阑尾声像图的判断标准:
-------与盲部相连,呈腊肠形肠管样结构,有盲端和无蠕动性为其标准。正常阑尾外径小于7mm,超声分型:
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属轻型阑尾炎或病变早期,病变多只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阑尾外
观轻度水肿表面有少许纤维和出血点,镜下阑尾见各层均有水肿,黏膜表面有小溃疡和出血点。临床表现为阑尾区轻度隐痛和局部压痛,超声显示为阑尾轻度肿大,外径常为:7--12mm,阑尾分层尚清,内膜线可见。2,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又称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常由单纯性阑尾炎发展而来,阑尾肿
胀明显,镜下阑尾黏膜面溃疡加大并深过肌层和桨膜层,管壁各层有小腔肿,腔内也有积腔,阑尾周围腹腔内有稀薄腔液,临床表现为右下腹阵发性痛和剧痛,压痛反跳痛和肌层紧张加重,并出现全身症状,超声示为阑尾明显肿大,外径为:12--15mm,阑尾壁分层不清,内膜线消失,阑尾腔为无回声或为充满散在高回声光点的弱回声区,阑尾周围常见液性暗区,此型常需紧急手术。3,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是一种重型阑尾炎。阑尾管壁坏死或部分坏死,阑尾腔内积腔,
穿孔部位多在阑尾根部和近端,穿孔若未被包裹,则可引起急性弥漫性腹膜炎,A,坏疽性阑尾炎呈持续性剧烈疼痛,腹膜刺激症更为明显,B,穿孔性阑尾炎,因阑尾管腔压力骤减,疼痛可暂时减轻,出现腹膜炎后腹痛又会加剧,炎症刺激直肠和膀胱则会引起里急后重和尿痛症状,全身中毒症加重,超声显示为其阑尾形态不规整,阑尾区呈片状弱回声区或无回声区,穿孔后引起弥漫性腹膜炎时腹腔其他部位可出现液性暗区,此型手术操作较因难术后并发症显著增加。4,阑尾周围腔肿:急性1阑尾炎化脓坏疽或穿孔,如果此过程进展缓慢,大网膜可移至右
下腹部,将阑尾包裹并形成粘连,形成炎性肿块或阑尾周围脓肿,此时查体右下腹饱满,可扪及一压痛性包块,边欠清、固定。超声显示为其阑尾结构不清,病变区见边界不规整的混合性包块,此型手术困难,常以保守治疗为主或在超声引导下抽脓或切开引流。
超声诊断腹部外伤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评价
1,量少者于肝肾间隙、脾肾间隙、胆囊窝、网膜囊、盆腔及受损脏器周围可见小片状无回
声。2,量大者肝前间隙、双侧隔下、双侧结肠旁沟、肠间、盆腔均可见大片状无回声区。3,出血时间长者无回声区内可见密集飘浮光点群回声及形态不规则强光团,呈云雾状,可
随体位改就移动。4,肝、脾、肾、胰等实腩脏器破裂者均可见该脏器切面形态失常,部分包膜中断,实质内
可见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低/高声区,内可见小片状不规则液化无回声区,受损部位有明显的探头压痛,受损侧膈肌运动比健侧低。5,实质脏器损伤可因超声检查时间不同声像图不同,早期多呈片状不规则高回声区、边界
不清,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向混合性回声转变或霰成低回声区、无回声区,边界逐渐清晰、边缘回声增强。6,腹膜后血肿表现为左侧腹内大片状低回声区、形态规则、前列后径短、上下径长,内部
可见少许细小点状无回声区。7,胃肠破裂扫查可见腹内混浊积液及飘浮物,肝前间隙及膈下条纹状游离气体反射、随体
位改变可见移动,肠蠕动减弱可消失,损狎部位压痛、反跳痛明显,腹内实质性脏器未见异常,而提示腹内积液,胃肠破裂可能。8,乙状结肠断裂仅于左下腹近耻骨联合外可见少量混浊积液,探头压痛明显。
二,注意:
1,检查前应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伤情紧急出现面色苍白,嗜睡、精神差、肪搏细速、
血压下降、呼吸急促等休克征象,应先抢救在先,立即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同时超声检查应迅速,多切面扫查,尽快扫出危及生命的内脏出血部位。不必强求商量值与肝脏分区精确,不应单纯为要求超声检查精确性而贻误手术时机导致严重后果。2,询问病史与超声检查同步进行,应详细询问受伤过程、暴作用部位、强度、姿势,如
A,有恶心、呕吐、便血、气腹者多为胃肠道损伤,再结合暴打击部位,腹膜刺激征最明显部位确定损伤地胃、小肠、结肠。B,有排尿困难、血尿、外阴牵涉痛为泌尿系损伤可能。C,膈面腹膜刺激表现(同侧肩部牵涉痛)提示上腹脏器损伤。D,有肋骨骨折者,应考虑有肝脾破裂可能,超声扫查动作必须谨慎、轻巧,不可重压受伤部位以免加重损伤,如同时合并有颅脑损伤、肌骨、胸骨、骨盆、四肢骨拆等情况者不应这图像显示清晰完整而让患者改变体位,可用扇扫探头肋间切面检查脾上缘面及右后叶边缘处。3,检查腹内积液的有无一般应先扫查肝肾间隙(因绝大间分腹部外伤患者因病情危重多
由担架抬人检查室,平臣位时肝肾间隙为腹内腹内液体最易聚集处)如量多则快速扫查肝、肾、脾、胰待重要实质脏确定出血部位,如量少或中等则扫查顺序查按肝右肾胰-脾左肾下腹顺序进行,可减少患者改变体位次数。4,不能仅满足于发现一部位损伤,应警惕多脏器复合损伤可能,即要重视症状明显部分,
又应仔细寻找隐蔽的损伤可减少漏诊,对来源脏器不明的大片状低回声区应考虑腹膜后血肿可能。5,询问过往史,单元纯发现腹内积液时应多设想多种病变可能性,再逐一排除,不应局
限临床可能的诊断。6,肝门、脾门、肾门切迹、肾脏先天性分叶节迹、肝圆形韧带、静脉搏韧带解剖结构及
生理变异可造成实质性脏器包膜中断的假象,7,一时难以确诊损伤部位,应密切结合临床资料,根据液体量的多少及临床资料重点观
察,8,肝脾破裂者可有反庆性胸腔积液,应注意观察以防漏诊,少数患者平卧位因肺气干扰
左侧肋膈角得可见少量胸水伪象,有条件者可坐位复查,必要时胸片助诊。9,腹壁软组织损伤者可见皮肤肿胀,回声减低呈长条形、梭形、内可见不规则小片状无
回声区。超声诊前列腺良恶性肿瘤讨论:
1,前列腺结节好发部位:前列腺分:外周区、中央区、移行区和尿道区。
A,中央区位于前列腺基底部。占腺体体积的20%,却很少发生癌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移行区(左、右各一即为内腺区)位于近段尿道有左右两侧。占腺体体积的5-10%,
20%癌发生在此。是前列腺增生的主要发生部位。在内腺区发出现多发结节多考虑为前列腺良性结节。C,外腺区为外周区,占腺体体积的70%,前列腺癌70%发生在此。2,结节的回声类型与大小的关系:
A,前列腺增生结节以高回声型多见,直径多在20mm的结节都是以混合回声为特征,这主要是由于结节内发生退变、囊性变所致。C,前列腺结核的纤维化硬节所以为高回声。
D,前列腺肉瘤体积大呈混合回声,主要是由于前列腺肉瘤血管丰富、壁薄、生长迅速、
易发生出血而形成中心部不规则的无回声区。E,前列腺癌的回声类型与癌肿的大小有一定的关系,即直径>20mm的癌结节多表现为
混合回声,直径囊内呈透声性无回声区,囊的大小可随输尿管节律性蠕动收缩而变化,囊肿最大径为40mm,最小径为:9mm。
3,输尿管囊肿合并结石:除有输尿管囊肿图像外同时显示囊肿内强光团,可移动或不移
动,有声影,囊内结石单个多见,也可呈多个。4,输尿管末端狭窄:正常切面膀胱后方扫及杵形或矩形液性暗区,膀胱后壁螃蟹眼征,
不典型,跟随输尿管近侧端扩张,内壁光滑或欠光滑,管腔内透声好,腔外压变形绕行征象,少见输尿管膀胱出口处小突起,呈中等强回声。5,输尿管占位:末端管状透声截断征象,膀胱壁内段结构不清晰,管壁粗糙呈不连续线
状回声,但边缘回声清楚且部分突入膀胱,渐近性观察,其开口处有细小、断续喷尿现象,跟踪输尿管不扩张,部分肾合并有占位。6,输尿管脱垂:双侧输尿管开口处扫及一隆起样稍强回声区,突入部分长4--8mm,表
面欠光滑,内部回声有凹陷感或中空感,双侧多见,当合并输尿管下段结石时,易于诊断。
腹膜后肿物的声像图
一,鉴别:
1,神经纤维瘤:实性肿块,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30--40mm,边界清,内部为低回声,
分布欠均匀,后方回声无变化。2,良性皮样囊肿:囊性肿块,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60--130mm,包膜纤细、完整,内
漂浮无回声小光点,见1例囊腔内有毛发样强回声飘动,后方伴浅声影。3,囊性畸胎瘤:囊实混合性肿块以囊性为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60--160mm,轮廓
清晰,边界光整,内回声不均匀,部分内见强光团伴声影。4,脂肪肉瘤:实性肿块,分叶状,直径约8000170mm,边界清晰,内为低回声,分而
欠均匀,腹腔内左右髂窝分别探及前后径约44mm液性暗区。5,外伤性血肿:囊性肿块,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其范围最大者为70--100mm,前后径较
小,内部回声因出血时间长短表现为无回声或见微强回声,或低回声,后壁及后方回声增强。6,腹膜后脓肿:囊性肿块,直径约40--90mm,形态为椭圆形、不规则形,前后径小,
部分内可见较多点状及片状中等回声浮动,随体位改变而移动。部分见囊实混合性回声,边缘不规则,壁厚而回声较强,后方回声增强。7,腹膜后结核:囊性肿块,梭形、不规则形、卵圆形,直径约80--160mm,部分内部回
声为低回声,部分内为无回声。二,注意:
1,肿物位置较深,较小的肿物位置深在,其前壁距离腹壁一般较远,在肿瘤与腹壁之
间常可见有大网膜及肠系膜的中等回怕和伴气肠腔的强回声及其蠕动,肿物的后缘很深,常紧贴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B超室个人自我评价》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B超室个人自我评价: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B超室个人自我评价的相关范文
您可能感兴趣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宫内宫外同时妊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