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中国唯一研究濒死体验吧的专家学者是谁?

请问我们中国有没有自己的濒死体验书籍?为什么大多数的濒死体验书籍都是出自美国?为什么只有少量的濒死_百度知道
请问我们中国有没有自己的濒死体验书籍?为什么大多数的濒死体验书籍都是出自美国?为什么只有少量的濒死
我们中国为什么没有自己的濒死体验书籍请问我们中国有没有自己的濒死体验书籍?为什么大多数的濒死体验书籍都是出自美国?为什么只有少量的濒死体验的书籍出自其他国家
提问者采纳
在7位男医生和3位女护士中选1位去比赛.小名的爸爸也在其中他选中的可能性有多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地解决了我的问题,非常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濒死体验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濒死体验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上传于||文档简介
&&值​得​一​看
大小:12.08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唐山地震的濒死体验研究
新浪作者:九妹小政
日,在中国北部一个叫唐山的小城,一场24万余人死亡,16万余人重伤的浩劫在这里发生。中国的医务工作者曾对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遇难脱险的一些人作过濒死体验调查。这仍然是至今取得集体濒死体验研究中最多个例的一次。
受调查的他们多是被房屋倒塌砸伤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当中的半数以上的人回忆说,遇险时不但不害怕,反而思维特别清晰,心情格外平静和宽慰,无任何恐慌感;甚至有的人在这危难之际,还有某种欢乐或愉快的感觉,并觉得思维过程异常迅速,浮想联翩。此时,生活往事有如播放影视,一幕一幕快速地翻转浮现于脑际,飞逝而过,且内容多是令人愉快的情节,如童年嬉逗趣事、婚恋场面、工作佳绩、获奖喜悦等。这种现象被称为生活回顾或“全景回忆”。
一位唐山大地震时只有23岁的刘姓姑娘,被倒塌的房屋砸伤了腰椎,再也不能站起来。她在描述自己得救前的濒死体验时说:我思路特别清晰,思维明显加快,一些愉快的生活情节如电影般一幕幕在脑海中飞驰而过,童年时与小伙伴一起嬉笑打逗,谈恋爱时的欢乐,受厂里表彰时的喜悦……
更有趣的是,近半数人有意识或灵魂从自身分离出去的感受,觉得自身形象脱离了自己躯体,有人将之比喻为“灵魂出壳”。他们强调自身功能的感觉是在身体之外的某处空间,而不是在大脑,并认为其生理的身躯是无活力和无思维的。甚至有的报告者还称,在自己生理身体之外的半空中或天花板上,“看到”自身的形象。这种躯体外的自身形象也具有某些生命指征,如脉搏、呼吸等,有时还可返回到自己生理的身体中去,或同其以某种方式相连接,与自己生理的身体相比重量轻,但身高和年龄相同。也有称当时自己生理的身体并非健全,如丧失听力或缺少某个肢体等,而非真实的身体却不存在这种缺陷。一被调查者这样描述:“当时觉得自己身体分为两个,一个躺在床上,那只是个空壳,而另一个是自己的身形,它比空气还轻,晃晃悠悠飘在空中,感到无比舒适。”
约1/3的人有自身正在通过坑道或隧道样空间的奇特感受,有时还伴有一些奇怪的嘈杂声和被牵拉或被挤压的感觉,称为“隧道体验”。有人还感到在这黑暗的坑道内行進已快到了尽头,看见了光亮,“光明即将来临”。某被调查者称,当时“似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渺无人烟,走向哪里?慌不择路时出现一个大黑洞,走進去不觉得害怕,洞里还溅起层层水花,走啊,走啊,在彷佛见到光亮时,我急速跑出了洞,又见到了天日……”
还有约1/4的被调查者体验到,“遇见”非真实存在的人或灵魂形象。这种非真实存在的人多为过世的亲人,有如同他们一起進入非尘世领域继续生存;或者是在世的熟人或陌生人,貌似同他们团聚。其“灵魂”形象常被某些人描述为是一种“光辉”,另一些人则将其看作是宗教的“化身”。
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李某这样回忆自己的濒死体验:“身体好像已经不属于自己了,下肢似乎不翼而飞,身体的各个部位散落在空间里,接着好像沉在万丈深渊里,四周一片黑暗,听到一声声难以描述的莫名其妙的声音,这种感觉大约持续了半个小时。这时开始回顾自己短暂的一生,但这些回忆纯粹是一种意识流,根本不受大脑支配。”
&&&&&&同一次地震中的幸存者王某陈述说:“朦胧之中進入了另外一个世界,只见眼前出现了一个穿长袍马褂的男人。他一瘸一拐地走到我面前,虽然离得很近,但相貌却怎么也看不清楚,面部模糊一片。他带我走進一个深不可测的黑洞,我眼前一片漆黑,只觉得身体在不由自主地跟着他走。行至黑洞的尽头,我才发现眼前是一个金壁辉煌的地下宫殿。”
做调查的研究人员从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中得到81例有效的调查数据,他们将其归纳为40种类型:回顾一生、意识与躯体分离、失重感、身体陌生感、身体异常感、世界毁灭感、同宇宙融为一体感、时间停止感,等等。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都能体验到两种或两种以上感觉的并存。
唐山大地震幸存者濒死体验调查中,虽只获得81例有效的调查数据,确是目前世界濒死体验研究史上采集样本最多的一次。81例受研究者中,有47例在濒死体验前后性格有改变。濒死体验具有思维特别清晰感的人,性格多变得温顺;而“遇见”非尘世的人或灵魂、思维或行为不受意识控制而被审判感等体验的人,性格多变得盲目乐观或急噪。在“死而复生”之后,绝大多数人对当时得濒死体验记忆犹新,时隔一二十年仍刻骨铭心。这些来自中国的调查结果与世界其它国家学者的调查惊人地相似。
《大众医学》1993年第5期p34-35,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濒死体验(NDE)研究简介_NDE——MAX_天涯博客
我们害怕死亡,是因为我们不了解死亡。如果了解,何惧?只会好好活下去。
今日访问:[$DayVisitCount$]
总访问量:118940
开博时间:
博客排名:15489
(62)(2)(2)(4)(12)(13)(13)(5)(2)(15)(13)(61)
(9)(3)(129)(4)(1)(2)(5)(3)(2)(23)(2)(34)
  死而复生的证据是如此大量及充分,以致于如果忽视这种现象就像你站在珠穆朗玛峰的脚下,却仍然坚称看不见山脉一样
&&考林.威尔逊
如果生命,或者意识,不能从死亡中逃生,那么生命和终极审判都将失去意义。但是多数人都相信生命在死亡后无法继续。然而正如我们在生活中发现的那样:我们的信仰常与事实不符。
&&索格耶.星波奇
对于本博客各种濒死体验的报告和轶事可能很令读者吃惊。这倒不是因为这些体验者特别富有、著名或极具天赋,而是因为他们死过&&或临近死亡&&又非常幸运地复生而得以高诉我们他们的所见所闻。
濒死幸存者及研究者菲莉斯.阿特沃特将之恰当地描述为:&我是那些死过但没有呆在死亡中的人们中的一员&&我穿越了死亡。&
像阿特沃特这样的&幸运儿&在近年来被广泛谈及,他们的叙述与现代医学的假设全然相反。
这种假设认为,在死亡中,我们的意识将像火焰一般熄灭。他们死后生活的故事相当引人入胜。他们的体验和洞察力非常离奇特别,近20年来,他们引发了有关濒死体验的大量书籍、文章和电视节目。
譬如《回归之旅》(The&journey&Home)的作者菲利普.L.宝曼承认:在20世纪70年代末他首次经历濒死体验时,他还不十分清楚该如何理解这类事件。虽然他亲身感受了一次离体的经历和一个重大的详尽故事太远离现实并不值得严肃对待。如果没有与路易斯.爱德蒙见面的机会,他的观点可能还不会改变。由于在1987年8月,路易斯热切而真诚地与菲利普在比斯马克、答哥达分享她的濒死体验,他所有的怀疑均很快烟消云散。虽然菲利普还不能肯定路易斯的确死而复生,但他无法怀疑她遭遇的在死亡之门的一次重大经历,这永远地改变了她对生命的看法。
那次结束与路易斯的会见后,他开车到一家咖啡屋记下她的录音并反思她的故事的意义。大量的问题在他脑海中产生了:这类经历发生的频率如何?哪种人会有这种经历?这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哪些共同要素(如果存在的话)将其联系起来?对那些相信自己与上帝直接相遇的人们来说,他们的心灵暗示是什么?最具吸引了的问题是:为何在路易斯的濒死体验中,她自己的经历以及他所会见的许多神奇的体验者的故事之间惊人的类似?当菲利普最终小心翼翼地提出这些问题后,他决定从了解死前幻觉和濒死研究的故事着手。垂死之人看到了什么?他们与死亡的遭遇战怎样改变了他们对生活的理解?这些问题在以下几章中亲历人将叙说他们的体会,下面是研究者的观点。
我们中的多数人一提及濒死体验就会想到雷蒙.牧迪博士。牧迪博士不仅创造了濒死体验(NDE)这个术语,而且著写了这个主题的第一本世界性畅销书《生命之后的生命》。虽然牧迪博士宣称自己是濒死研究者大家庭中的第一人,大多数的研究人员仍将先驱的研究者追溯到世纪之初瑞士地质学家阿尔伯特.海蒙的探索。海蒙是一个登山爱好者,一次他在攀登阿尔卑斯山时被一阵大风吹落下悬崖。虽然这个几乎致命的下降过程仅持续了几秒钟,但一些相当奇特的事件发生了&&
仿佛在一个离我有些距离的舞台上,我见到了以各种形象出现的我的整个过去。我看到自己是这出戏的主角。每件事物似乎都被天堂之光美化了,没有悲伤了焦急,一切都那样绚丽。我曾遭受悲惨经历的回忆十分清晰,但并不令人悲哀。没有冲突和矛盾,冲突已转化为爱意。高尚与和谐的思想主宰并统一着单独的形像。一种神圣的宁静感如同奇妙的音乐一般涤荡着我的灵魂。
虽然海蒙并未经受现在被称作&临床濒死体验&的历程,但他叙述的故事、激动的语调与我们刚读过的濒死描述及其相似。海蒙经过了回顾一生的过程,他感觉被一种极度的爱意所包围,并且有统一、美丽和宁静之感。这次经历也最终改变了海蒙,促使他开始对众多有过类似危机生命的境遇的男女进行了广泛研究:其中包括战争中受伤的战士、从建筑物上掉下来的盖屋顶的工人和差点被淹死的渔夫。
然而海蒙最重要的发现是他从几乎是致命的坠落中逃生的体验。在1892年海蒙发表的有关研究中,他力图证明:由坠落而引起的死亡对旁观者及其家属来说,是一种比遇难者自身更加痛苦得多的经历。他之所以得出这个结论,是因为在他所会见的30个坠落幸存者中,95%的人告诉他在下降的过程中他们感受到了平静和欢乐。正如他写道的:&可以说他们落入了天国。&同时他注意到这些经历有戏剧般的发展,开始时是大量而快速的精神活动、对结果的超凡洞察力、扩展的时间意识和突如其来急速的一生回顾。高潮的体验是一个快乐和超凡美丽的重要时刻,有时伴有和平的音乐之声。海蒙对登山者们的反应的总结,与许多濒死幸存者的描述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没有一丝悲哀,也没有可能在稍小一些的危险中出现的大恐惧&&没有些许绝望和痛苦;只有严肃、深深的接受;精神的告速活动和肯定感。
海蒙的研究成为对垂死者幻觉研究的强大催化剂,在他的成果出版的几年内,众多研究者循着他的脚步开始前进。其中首位当推英国作家F.W.H.麦尔斯。他于1903年完成了一本厚厚的关于垂死幻觉研究的名为《人性及其在肉体死亡时的存留》的两卷本书。在四年后的1907年,詹姆斯.H.海斯洛在美国精神研究的第一期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垂死者的幻觉》的很有影响的文章。1926年,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威廉姆.巴雷特先生出版了《临终幻觉》,这是一本对病人在他们死前最后时刻所见的幻觉的全面研究的书。这个时期,濒死研究得到了广泛的支持。所有的这些研究都证实了海蒙最初的见识:&较之垂死者,死亡的过程更令旁观者感到恐怖&。
从1959年开始,美国精神研究会的卡利斯.奥西斯开始继续海蒙的研究。在过去的30年间,他通过分析由护士和医生返回的详细记述病人死亡过程中体验的几百份调查表,开展了大量的对死亡过程的研究。1972年,在冰岛心理学家厄兰德.哈拉德桑的帮助下,奥西斯在一次跨越种族和文化界限的分析垂死病人的行为方式的努力中,将研究扩展到了印度。
根据奥西斯和哈拉德桑的研究结果,在10%的死前一小时意识清醒的病人中,一些人产生了生动的幻觉。常见的是未来世界的形象描绘,已故亲属的探访,见到一道强光和深切的安详感;极少有令人恐惧的地狱般可怕幻觉。奥西斯这样总结了他的研究&&
尽管大多数病人进入一种健忘、无意识的状态,但仍然存在着坚持到最后的意识清醒者。他们说&见到了&来时并能在临终前报告他们的经历。比如:他们见到了已故的亲属和朋友的幽灵,见到了宗教和神话中的人物,见到了以灵光、美丽和强烈色彩为特征的非尘世环境。这些体验是很有影响力的,带给他们祥和、宁静、安逸和宗教的情感病人奇特地经历了&美好的死亡&,这与临终前通常预期的黑暗和悲惨正好相反。
最终奥西斯和哈拉德桑得到了这样的结论:
他们所研究的众多死前幻觉与濒死体验几乎是相同的。唯一值得注意的区别是:他们发现死前幻觉是在一个人还清醒时发生,而濒死体验则在一个人&无意识&时发生。
另一个研究者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首次划分了面对死亡时人们通常经历的五个阶段&拒绝接受、愤怒、讨价还价、意志消沉和接受。不过大家公认的在研究死前经历和濒死体验中的精神暗示的专家是拉塞尔.诺伊斯.Jr博士。他是依阿华大学精神病学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出版有关此项课题的著作。诺伊斯与他的同事,一位临床的心里学家&&罗伊.克莱提博士,一起研究了大量的面临死亡的个人的亲自描述。同时,他们还研究了特殊个体的自传性质的陈述。这些个体经历了巅峰体验和神秘经历,其中包括著名瑞士心理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在1944年,由于心脏病之故,荣格产生了大量的濒死幻觉。这些经历改变了他对人类意识的整个理解,并使他最终写下了:&死后发生的事情极其辉煌灿烂,难以形容,我们的情感和想象力甚至不够对它形成一个大致的概念。&
在多年的详尽研究之后,诺伊斯和克莱提开始在他们所研究的人们的故事中分离出一些多次重复出现的模式。他们也划分了在面对死亡过程中的三个连续阶段:他们将第一个阶段称为&反抗&期。在这个阶段,个体最初意识到危险、对自己生命的恐惧和拯救生命的努力,之后很快转向接受死亡。在第二阶段,人们经历了&一生回顾&的过程。在这个阶段,他们见到一生中重要事件的概略迅速地重演。在最后一个阶段,垂死的人们感受到一种&超脱&,这是一种神秘或宗教的精神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他们感觉到自身是一个更大的实体的一部分,对死亡的恐惧在此瞬间完全消失了。为了阐明这些阶段,诺伊斯采用了以下这个被一名表达能力极强的妇女讲述的故事。她的汽车在潮湿的高速公路上失控了,她受了一次严重的撞车事故后幸免于难:&在汽车摆动的几秒钟内,我感觉跨越了几个世纪。
我很快地从极度的惊骇和对生命将逝的恐慌中拔出,转向深切地意识到死亡即将到来。奇怪的是,随着这种认识而来的是彻底的平静和安详之感,这是我从未体验过的感觉。似乎我从自身存在(容纳我的身体)的边缘移到了自己的中心,一个冷静的完全安宁的休憩场所。当我观看着生活中的连续事件在眼前如电影般迅速却详细地放映时,时间似乎消失了。当我到达死亡的一瞬时,我似乎正面对着某种不透明的幕布。这种体验的力量带我安静地通过这层幕布,我意识到这不是终结的时候,而是超脱的一刻。我描述继之而来的感觉的唯一方法是这样的:无论在那一刻我是什么,我的每个部分都毫无疑问地感觉到广泛的围绕于四周的连续统一体,这超出了我先前以为的死亡的感觉。那股将我带向死亡并通过死亡的力量似乎将不断地维持着我,并维持着不停扩展的景象。
继之而来的一刻,我的汽车以强大的冲击力撞上了一辆卡车。当碰撞停止时,我环顾四周,发现由于奇迹我仍然活着。接着,一件奇特的事情发生了:当我坐在乱七八糟的金属片中间时,我感到自身的边界开始消融,我开始与周围的每件东西结合&&与警察、带撬棍来救我的工人、附近树篱中的花朵以及电视台的摄影师。我可以看见并感觉到我的受伤处,但它们似乎与我无关,它们仅仅是一个包括我肉体的并比肉体大许多的不断扩张着的网络系统中的一小部分而已。阳光异常地明亮和金黄,整个世界似乎都在以一种美丽的光辉闪耀。即使在我身处的这件事中,我仍然感到极其快乐和精力充沛。在医院里我的这种状态仍保持了好几天。
这件事故及与之相伴的经历彻底地改变了我的世界和我对生存的理解方式。
以前我对精神领域没多大兴趣,我的生命的概念是存在于生与死之间的那一段。想到死亡总让我害怕。&
我以前相信&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们只能走过一次,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结果我被这种恐惧所驱使,没有机会完成我一生中想成就的所有事情。现在呢,世界和我在其中的位置完全不同了。我觉得我对自己的定义超越了存在于一个有限的时间框架中的有限的肉体这个概念。我知道自己是一个更大的、无限的、有创造力的网络的一部分。这个网络可以被称之为神。
尽管在本世纪初就有许多有关死前经历和濒死体验的书籍和文章出版,但直到1975年,雷蒙.牧迪博士的《生命之后的生命》一书的出版才开始了对垂死之人幻觉研究的新阶段。牧迪从乔治.里奇医生那里直到濒死体验这回事。1965年,当他是一名弗吉尼亚大学读哲学的本科生时,他遇见了里奇。里奇是一名前军医,在弗吉尼亚医学院做住院精神病医生。里奇很坦率地谈及在1943年,当他还是军队里的一名士兵时所遭受的一切濒死体验。正如他在描述这次经历的《从明天中归来》一书中所描绘的那样,他得了双叶肺炎,心脏停止跳动,貌似死亡。然而在他被宣告死亡9分钟后,有人给他注射了肾上腺素,于是他又活了。发生在这9分钟的事极可能改变了里奇医生的一生:他说在这段时间内他离开了自己的身体,经历了戏剧性的一生,回顾历程,见到了天国之光,最后出于&了解人类,为上帝服务而做一名医生&的目的勉强决定返回身体。牧迪被里奇的故事深深吸引住了,对NDE兴趣的种子从此被播下了。
1972年,牧迪拿下了哲学博士学位,并为了能教授医学原理这门课进了医学院,同时他开始收集与里奇医生有类似经历的人们的故事。在两年内,他收集了150例濒死体验的例子。虽然他研究的大量例子属于表观的,或者说&临床的&死亡复活的,但是,牧迪博士意欲用&濒死体验&这一术语将那些从危及生命的危险中幸存下来但又未受到身体损伤的异常事例也包含在内。换句话说,&濒死体验&不应仅限于手术台上的经历,而应指任何面临巨大的人身危险的情况。从他收集到的大量轶事材料,牧迪出了濒死体验的最一般要素,其中最主要的是:飘离身体的感觉;通过黑暗隧道;朝一束光升去;与朋友亲戚相会&一生的全景回顾;不情愿返回身体;对时空的&非凡洞察力;被救治后的失望感。
在牧迪研究的过程中,他也注意了他列出的这些一般要素通常以某种可预知的方式发生,从而证实了海蒙、奥西斯、诺伊斯&和克莱提的研究。根据这些相似点,牧迪创造了一种混成的濒死体验,或者是他定义的一种&理论上的理想体验或完整体验&,这种体验与他所见到的典型发展方式一致。由于这种混成的模式在同时代的濒死体验的研究中意义极其重大,我在吃整体加以引用&&
一个人在死去,并当他达到肉体痛苦的极点时,他听到已被医生宣告死亡。他开始听到一种不舒服的噪音,一种大的铃声或嗡嗡声。同时他感到自己很快地通过了一条黑暗的隧道。以后,他忽然发现自己离开了肉体,不过仍在直接的物质环境中。他在远处如同一个旁观者般看自己的身体。他以一种异常的优势位置观看着复活的尝试,他处于一种情绪动荡的阶段。
过了一会,他让自己镇定下来,渐渐地习惯这种奇怪的状况。他注意到自己仍有一个&身体&,但这是一种性质迥然不同的类型,是随着来自肉体异常的力量而被他遗留下来的东西。很快又发生了一些别的事情。有人来看望并且帮助他,他见到了已故亲友的幽灵&&一种闪光的生命&&在他面前出现。这个生命用非语言的方式问了他一个问题,让他评价自己的一生,并通过为他展示出一个全貌的瞬息一生的主要事件的方式来帮助他。在某一时刻,他发现自己正在靠近某种障碍或边界,这是明显地代表着今生和来世之间的一道界线。然而他发觉自己必须回到人间,因为他死亡的时刻尚未到来。由于迄今为止他已对死后的经历发生了兴趣,他不想返回尘世,于是这时他开始反抗。他已被快乐、友爱、和平的强烈情感征服了。但不管他本身态度如何,他最终与肉体重新结合而复活了。
后来他试图将这段经历告诉别人,但他遇上些麻烦。首先,没有适当的人类的词语可用来描述非人世间的事件。同时他也发现了他人的嘲弄,所以他不再对旁人讲了。但这种经历已深深地影响了他的生活,尤其是对死亡和生死关系的看法上意义尤其重大。
牧迪博士谨慎地强调:他遇见的人中没有一个单独的人汇报了所有的要素,每例濒死体验的进程都不是完完全全以上述方式发展的。但正如他所描述的那样,他被&经历自身的惊人相似&所深深吸引了。许多其他的研究者也如此,牧迪的研究启发了整个新一代的濒死体验研究者,其中最杰出的是肯尼斯.宁博士(一位心理学家,他进行了大量而系统的濒死体验研究,证明了大部分牧迪的发现)、迈克尔.B.萨鲍博士(一位心脏病学家,他致力于以科学的方法对牧迪的发现加以证实)和麦尔文.莫尔斯博士(他展开了儿童的濒死的全面研究),这些研究者得到了以下的有关濒死体验的研究结果:
1.虽然有濒死体验的人是否真的是从死亡里返回这一事实是不容置疑的。正如菲利普前些时候指出的,乔治.盖洛普估计大约有800万美国人有濒死体验。在相同的调查中,盖洛普也发现了在濒死体验中最常遇到的一些要素,以下是他的发现:
要素&&&&&&&&&& 有NDE者所经历的百分比
离体经历&&&&&&&&&&&&&&&& 26
精确地视觉洞察力&&& 23
可听见的声音或噪音17
和平及无痛的感觉&&& 32
光现象&&&&&&&&&&&&&&&&&&& 14
一生回顾&&&&&&&&&&&&&&&& 32
在另一个世界里&&&&& 32
遇见其他的生命体&& 23
隧道经历&&&&&&&&&&&&&&&& 9
预知&&&&&&&&&&&&&&&&&&&&& & 6
2.有过濒死体验的大多数人通常并不惧怕死亡,这种恐惧的消灭几乎是永久的。但是,濒死体验的经历者很少说他们摆脱了死亡过程中的所有恐惧他们不怕的仅仅是死亡。
3.有极少数濒死体验是消极的,在这些体验的人们说他们感受到的不是和平与快乐,而是痛苦与折磨。
4.麦尔文.莫尔斯博士在《逼近光明》一书中证明了濒死体验不仅限于成年人,它们也发生在孩子们的身上,其中许多人相当年轻。
5.大约35%接近死亡的人都会有濒死体验。
6.表面上濒死体验是一种与死相关的自然心里过程,然而对于其成因的观点却千差万别。
包括拉塞尔.诺伊斯.Jr博士与罗伊.克莱提在内的许多心理学家采用了一种&失去自我感&的理论,这种理论假设死亡的预感调动了一种防御性的心里反应,从而使人们能够对付生命攸关的情形下的压力。少数做研究的医生提出一种药理方面的解释,其中最流行的说法是:濒死体验是因住院的病人所受的麻醉剂引起的。另一种流行的理论则以神经学为基础,认为濒死体验是由产生在脑叶中的感知神经中枢的激发模式所引起的。
一些其他可能解释也被提出来解释濒死体验的成因,但迄今为止尚无一个单独的理论能经得起严格考察。目前可以肯定地说我们还不知道濒死体验的真正促因。
7.看起来濒死体验是受文化制约的。例如,印度人在临死幻觉中可能遇见毗湿奴(Vishu)或湿婆(Shiva),而基督教徒将遇见耶稣,无神论者常描绘一束光或一个可爱而神奇的精灵。
8.濒死体验是极具影响力的重大事件,多数从中返回的人们也与以前不同了。总的说来,这种转变是积极的、巨大的,并使人的心灵更加丰富。
9.虽然濒死体验存在共同的要素,但没有是两例完全相同的。
这些濒死体验的事实与统计并没有证实死后生命的存在。这是一场活着的人们也许永远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争论。这再一次表明了信仰的重要性。
&对追求真理的人们来说,信仰的勇气与怀疑的勇气同等重要。之所以我们强调濒死体验故事的重要性,是因为它们提供了一些诱人的关于为我们准备着的生活的另一面的暗示。如果它们没有别的作用,那至少也是那些发现怀疑它比相信它更容易的人们所希望的重大事件。濒死体验也许是上帝给予人类的礼物或线索,如同皮埃尔.泰哈德.查汀表述的那样:也许存在着&在宇宙中准备着的某物某事&,&像怀孕与分娩一样的事件。&换而言之,似乎是目的、希望和爱一类的东西。
甚至对那些乐于怀疑的人来说,对有濒死体验的不寻常的事件描述立即勾销仍然是一个错误。因为他们告诉我们的有关死后的生活、时间和;来世的大部分内容不仅来源于宗教学,而且也来源于同时代的物理学。总之,爱因斯坦并没有为我们证明时间无始无终,而是建立了一个在无限空间的连续统一体。不是吗?如果我们相信这些,濒死体验者的故事就更不会感觉牵强了。他们描绘的这个旅途是如此悠长和神奇,我们根本无法想象,更不要说去解释它了。分类: |广告剩余8秒
文档加载中
濒死体验证实人有灵魂的古老传说日新浪科技报道,对于神奇的濒死体验..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濒死体验研究证实人有灵魂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濒死体验 的文章

 

随机推荐